跳至內容

濳研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三 濳研堂文集 卷第三十四
清 錢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嘉慶丙寅刊本
卷第三十五

濳硏堂文集卷三十四

              嘉定錢大昕

  書

   荅袁簡齋書

得手敎循環雒誦懽喜無量先生硏精史學於古今官

制異同之故燭照數計洞見癥結而猶虛懷若谷示以

所疑俾馬勃牛溲得僃扁和之采其爲榮幸非所敢望

謹就問目述其一二惟先生詳察夫檢校兼守判知之

名皆起於唐但唐初所謂檢校者雖非正授卻辦本職

事如檢校侍中檢校中書令檢校納言檢校左相之類

皆列於宰相表與眞授者無別而宇文士及檢校涼州

都督魏元忠檢校并州長史亦是實履其任葢內外各

官皆得有檢校若今署事矣中葉以後諸將多以軍功

得檢校官三公三師僕射尙書常侍車載斗量有名無

實故唐書宰相表三公三師七十一人檢校之公師不

與焉猶使相之不列於宰相也而自公師兩僕射六尙

書兩散騎常侍太子賓客國子祭酒而外它官亦罕有

除檢校者宋史所列檢校官一十有九葢卽沿唐末之

制矣公師之班首太師次太尉次太傅次太𠈃次司徒

次司空王建由檢校太師纔遷司徒曹佾以檢校太師

守司徒又數年始除守太𠈃然則檢校太師尙在眞三

公之下也若夫行守試三者則以官與職之高下而別

長編載元豐四年韶自今除授職事官竝以寄祿官品

高下爲法高一品者爲行下一品者爲守二品以下爲

試品同者不用行守試偶檢柳公權書苻璘碑其題雲

輔國大將軍行左神策軍將軍輔國大將軍階正二品

左神策將軍官從三品此高一品爲行之證也其結銜

雲朝議大夫守尙書工部侍郞朝議大夫階正五品侍

郞官正四品此下一品爲守之證也五代時李琪爲宰

相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爲守遂爲同官所糾此試

不如守之證也判與知之分則宋次道春明𨓆朝錄所

雲品同爲知隔品爲判者得之宋初曹翰以觀察使判

潁州葢用隔品爲判之例後來惟輔臣及官僕射以上

領州府事稱判其餘皆稱知不稱判矣判知之外又有

雲權發遣者則以其資輕而驟進故於結銜稍示區別

程大昌雲以知縣資序隔二等而作州者謂之權發遣

以通判資序隔一等而作州者謂之權知是也宋制六

曹尙書從二品而權尙書則正三品侍郎從三品而權

侍郎從四品則權知與知亦大有別矣元祐元年文彥

博落致仕加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潞公本以守太師致

仕今復召用故有落致仕之命同一落也落職則爲罷

免落致仕則爲復用其雲落者謂結銜內去此字也元

豐三年彥博落兼侍中除守太尉葢其時改官制以侍

中中書令爲宰相職事官非𨓆閑者所宐授故落侍中

而進太尉以寵之亦非罷免之謂也富弻呂公著之守

司空與蔡京之司空皆眞三公也而京不雲守則尤貴

三師三公初拜有臨軒受冊儀宋時居此職者皆固辭

而止若檢校官固無所謂冊拜也差遣之名惟宋時有

之宋時百官除授有官有職有差遣如東坡以學士知

定州知州事差遣也端明殿學士職也朝奉郎則官也

差遣罷而官職尙存職落而官如故古之優禮臣工如

此非有大罪斷無儕於編戸之理至明而待士之禮薄

矣方密之謂古宰相無印支俸皆借翰林院印此特謂

明之大學士耳唐宋宰相皆有印故有分日知印之法

其文曰中書門下印元中書令左右丞相皆銀印若明

之大學士本無宰相之名然亦未嘗無印明史內閣銀

直紐方一寸七分厚六分玉箸篆文其文曰文淵閣

印但文移用翰林院印不用此印而方遂以爲無之耳

本朝大學士無印文移用內閣典籍㕔印卽明之翰林

院典籍也明之閣臣皆出翰林故典籍卽爲內閣之屬

今改典籍隸內閣而翰林院別設典簿稍區而二之矣

隋書百官志官一品每歲祿八百匹二百匹爲一秩雖

未明言何匹檢下文有雲祿率一分以帛一分以粟

一分以錢則匹當是絹匹之匹非馬匹也尊集體大SKchar

直追唐宋作者䝉委讐校謹就鄙見所及證據一二

開具別紙暑暍恐勞起居得雨稍涼當走謁不宣

   再荅袁簡齋書

䝉詢秦漢賜爵及唐同三品之稱謹按賜爵始於商鞅

以旌首功漢時或以軍功或以入粟入錢得之而賜民

爵一級或二級三級史不絶書大約公乘以下與齊民

無異五大夫以上始得復其身民賜爵者至公乘而止

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有罪得贖貧者得

賣與人宣帝求漢初功臣之後復其家史稱皆出庸𠈃

之中及攷之表則或雲公乘簪褭或雲公士上造大率

皆有爵者雖擁高爵尙雜庸𠈃爵之冗濫如此至五大

夫以上則以賜中二千石至六百石之勤事者及列矦

嗣子然攷之史漢自卜式桑羊而外書賜爵者寥寥非

無爵也賜爵不足爲榮史家略而不書也民爵不過公

乘而入粟之法行則有至大庶長者大庶長去關內矦

一級耳然鬻爵而不鬻官官有員爵無員此鼂錯所謂

出於口而無窮者也先生謂普賜天下民爵自惠帝始

旣雲普矣將人人有爵又賣與何人愚攷之紀多雲賜

民爵戸一級或不雲戸者史家省文師古曰賜爵者一

家之長得之也一戸惟賜一人子姓昆弟皆不得與固

無嫌賈用不售矣唐初以侍中中書令爲宰相此二官

者皆三品也然它官亦有三品階故入相而官未至侍

中中書令者必雲同中書門下三品其資望稍輕者則

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歴以後升侍中中書令爲二

品自後入相者但云平章事無同三品之名矣當時除

三公者固不乏人未嘗以三品爲限但三公不必知政

事而居宰相者不皆二品以上官中葉以降竝有除侍

中中書令而不入政府者矣若謂官不得過三品唐志

本無此文也區區所聞惟先生決其然否

   三荅袁簡齋書

別來又逾旬日溽暑未𨓆不得時奉誨言伏惟台𠊱萬

福昨䝉詢及史事數則謹就記憶所及略陳一二以僃

采擇宋時諸州設通判其結銜雲通判某州軍州事元

諸路總管府置同知其結銜亦云同知某路總管府事

其稱某府同知某府通判則始於明時亦猶宋之郡守

稱知某府軍府事而明直稱某府知府也通判在宋初

雖有監州之諺然其權仍出知州之下中葉以後其𨕖

益輕東坡通判杭州寄子由詩有餘杭別駕無功勞之

句則通判之稱別駕宋時已然若同知俗稱司馬想是

起於明時然以唐制言之別駕司馬雖均爲刺史之佐

而司馬卻在別駕之下㪅溯而上之至於兩漢則司馬

乃典兵之官本非郡僚攷續漢書百官志將軍之下有

司馬一人其領軍皆有部曲部有軍司馬一人曲有軍

𠊱一人又有軍假司馬軍假𠊱其別營領屬爲別部司

馬今人所得漢印有軍司馬軍假司馬別部司馬軍曲

𠊱諸稱皆將軍之屬領兵者若郡守之貳爲丞爲長史

無所謂司馬也刺史之下只有從事椽史亦無司馬也

晉宋以降除刺史者必加將軍持節都督軍事故刺史

之屬得置司馬隋唐改太守爲刺史因以司馬爲郡佐

亦習焉不察耳漢制刺史之屬有治中從事別駕從事

皆州自辟除秩止百石較之縣令爲卑而魯子敬稱龎

士元非百里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者

葢其時州牧專制一方幕府元僚得參生殺予奪之柄

較之百里作宰者輕重大不侔矣元中書省有右丞相

左丞相有平章政事有右丞左丞有參知政事皆稱宰

輔而秉政者丞相也皆䝉古色目世家爲之平章閒有

用事者右丞以下雖曰與聞國政其委任已輕矣世祖

之世平章兼用漢人成宗以後漢人授平章不過李孟

張珪王毅三人右丞以下始參以漢人然南人初無入

中書者順帝時始有危素一人亦僅得參政耳色目三

十一種輟耕錄具載其目要其最貴者囘囘畏吾康里

唐兀欽察雍古數種而已契丹女直謂之漢人不在色

目之列斡耳朶者䝉古語猶言營盤也太祖四斡耳朶

皆有皇后數人元時稱皇后者不必正宮猶之皇子皆

稱太子宗女悉號公主也元時各路總管府及州縣俱

置達魯花赤王圻謂達魯花赤國言荷包壓口葢取管

轄之義然元人稱州達魯花赤曰監州縣達魯花赤曰

監縣則又有監察之義矣遼金之世所云一字王者如

秦王魏王之𩔖皆國王也𨛦王則必兩字如混同𨛦王

金源𨛦王是也金史百官志諸乣詳穩一員在部族節

度使之後諸移里堇司之前則乣亦部落之稱古今字

書倶無乣字記有一書讀乣作管音亦不知所據也客

中未攜書籍兼之多病善㤀詿漏舛錯不知所裁惟執

事敎之

   荅大興朱侍郞書

䝉閣下垂詢以國語伶州鳩言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此

周人述周事必無差誤而它書或雲歲在己卯或雲辛

卯似不相應大昕嘗習劉子駿三統術於國語所云歲

在鶉火日在析木之津月在天駟辰在斗柄星在天黿

者推驗其時日次度無不脗合古法歲星與太歲常相

應歲星自丑右行太歲自子左行歲移一次周則復始

如歲星在星紀則太歲必在子歲星在鶉火則太歲必

在未三統術上元起丙子歲依歲術步之則武王克商

之年當直辛未孔頴達詩正義雲文王受命十三年辛

未之歲殷正月六日殺紂孔疏所言與國語歲在鶉火

之文正相合矣自周受命以後至於秦漢皆有紀年可

攷非若夏商以前之⿱⺾⿰氵亾昧而後人譜紀年者皆以周克

殷爲已卯歲相較差八年者葢古術太歲與歲星皆有

超辰之法歲星百四十四年而超一辰則太歲亦超一

辰積年逾久則超年亦漸多今人以漢高帝元年爲乙

未武帝太初元年爲丁丑而班孟堅於漢元年引漢志

曰太歲在午於太初元年引漢志曰歲名困敦孟堅所

引者西京之注記則西京猶用超辰之法而東漢臺官

已鮮知之故虞恭宗訢輩言太初元年歲在丁丑又言

歳無由超辰葢太歲不用超辰昉於東漢而相沿到今

以今法溯古年則武王克商固宜在已卯矣然鄭康成

注馮相氏十有二歲雲歲星與日常應太歲月建以見

然則今術太歲非此也今之太歲異於古之太歲鄭於

周禮注中已明言之非大昕臆說也呂氏春秋維秦八

年歲在涒灘以今法推之秦始皇八年當爲壬戌而雲

涒灘相差兩年亦以太歲超辰故也超辰之法廢於東

漢東漢距西漢尙在百四十四歲以內故差止一年其

距秦始皇則已在百四十四歲以外故差至二年積至

周初已閱千有餘歲故差至八年以今法言之則已卯

歲本不誤而在古法則必爲辛未不得爲已卯若竹書

辛卯皇甫謐乙酉之說則誕而不足信矣閣下謂歲星

在午則太歲爲作噩此據淮南天文訓史記天官書之

文然淮南言太陰史公言歲陰俱不言太歲太陰卽歲

陰也亦周行十二辰而常在太歲後二位古人制攝提

格以下十二名本言太陰所在而後人移屬之太歲失

其舊矣何以言之淮南雲太陰在酉歲名曰作鄂歲星

舍柳七星張以六月與之晨出東方夫柳七星張者鶉

火之次也六月日在鶉火歲星與日同出東方是月斗

建未而太歲亦在未故鄭注馮相氏謂太歲者歲星與

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而歲名則曰作噩此古人

以太陰紀歲不以太歲紀歲之證也推之十二月盡然

淮南雖未明言太歲所在而其上文雲太陰在寅寅爲

建子爲開主太歲則知太歲之非太陰又知太歲常在

太陰之前二辰矣以淮南史公紀歲之例推之則謂周

克商之歲歳名作噩固可要是太陰所在非太歲所在

也漢太初元年史記以爲閼逢攝提格之歲此以太陰

言之而班史謂歲名困敦則指太歲所在讀史漢者往

往於此致疑其實無可疑也東漢以後術家不用太陰

但用太歲又去其超辰之法於入算雖便捷而古書之

難通者多矣鄙著史記攷異曾一及之而語焉不詳茲

因閣下之詢爰述所聞以對惟幸裁察

   與孫淵如書

去歲兩奉手書慰問周至足下在西曹緐劇之地而𢰅

述甚富性情當於古人中求之謂一行作吏此事便廢

者卽不作吏亦未必不廢也尊集中太陰攷一篇不信

太陰與太歲爲二葢用張揖廣雅之說愚謂古人旣以

太陰紀歲天官書又謂之歲陰卽以當太歲似無不可

然漢志述太初改元事旣雲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又

雲太歲在子則當時實以太陰紀年而別有太歲昭然

察矣乃自太初而後以太陰紀年者僅見於天官書甲

子篇而劉歆三統術無推太陰法卽翼奉封事亦似以

太陰當太歲則自太初改憲而閼逢十名攝提格十二

名移於太歲相承已久稚讓魏人安得不雲爾乎足下

謂淮南紀歲星出月在史漢前兩月以爲淮南之誤按

淮南太史公皆以太陰紀歲漢志則以太歲紀歲兩法


不同漢志依太初術太歲在寅則歲星在營室東壁以

正月晨出東方所謂歲在趣訾也太歲在卯則歲星在

奎婁以二月晨出東方所謂歲在降婁也推之十二辰

皆然此眞太歲所在也淮南史公所謂攝提格歲者太

陰在寅太歲本在子也其歲歲星舍斗牽牛卽星紀之

次當以十一月出東方淮南之文本無誤而史公雲正

月者以天正言之其實與淮南無別也漢志與史公文

同而實異依石氏則與史公不異但當雲歲陰不當雲太歲也淮南與史公文異

而實同知太陰太歲之有別則相說以解矣古法太歲

左行於地歲星右行於天其相應與月建月將之相應

同鄭康成注周禮歲謂太歲歲星與日同次之月斗所

建之辰也今按歲星舍斗牽牛爲星紀丑宮十一月日

躔星紀是爲歲星與日同次之月其月斗建在子吾是

以知太歲之本在子也而淮南史公明雲攝提格歲吾

是以知太陰太歲之必有別也淮南雲太陰在四仲則

歲星行三㝛在四鈎則歲星行二㝛與天官書正合晉

灼改太陰爲太歲遂有兩歲之差矣淮南斗杓爲小歲

咸池爲大歲大與小對今本亦作太歲此轉寫之譌非

別有太歲如世俗所云月太歲也漢碑歲在戊午名曰

咸池者咸池右行四正子午卯酉皆咸池所在也足下

所𢰅太歲歲星左右周天圖依天官書次之但可雲太

陰或雲歲陰若指爲太歲則恐未合於古且與鄭康成

亦相矛盾歲星十二年而一周天不過約其大率其實

歲行一次尙有餘分積至百四十四年而行百四十五

次古人謂之超辰服䖍謂有事於武宮之歲龍度天門

此超辰之證也足下不信歲星有跳辰則左氏所紀歲

在之文不幾前後不相應乎古法不獨歲星有超辰而

太歲亦有之自後漢四分術行而太歲無超辰之法相

沿到今然通儒如鄭康成者猶能言之故有今秝太歲

非此之語卽如淮南元年太一在丙子以今法推之當

爲丁丑漢太初元起丙子後人亦命爲丁丑葢其時距

後漢百有餘年當超一辰故也呂氏春秋維秦八年歲

在涒灘高氏謂秦始皇卽位八年也以今法推之當爲

壬戌而雲涒灘者秦初距後漢二百餘年當超兩辰故

差二年也又溯而上之武王克商歲在鶉火先儒以爲

辛未歲見孔頴達疏而今人命爲已卯自周初至後漢千有

餘年當超八辰其年數固無多寡也古人不以甲子紀


歲亦以太歲有超辰無一定之榦枝不如歲星之埀


章章可稽耳後代棄超辰之法而歲星不與太歲相應

則用歲星誠不如用太歲之簡易然而古書之難通者

遂多則古法不可不講故願與好古君子盡其同異唯


足下幸敎之

   荅盧學士書

來敎謂續漢志述二十四氣中星大寒旦中當是心半

非心二半僕初校時但據閩本添二字初未布算茲以

四分術推之果是心半始悔向來粗心之誤受敎良非

淺矣惟是尊敎雲中與節相距之度不過十四十五之

間則恐未爲定率卽以旦中一條言之斗少至斗十一

斗十一至斗廿一相距僅十度參五至井十六井十六

至鬼三相距且廿度其故由於晝漏之長短不齊非如

日所在度之有當也至心半之半刊本俱作大書竊謂

半與少大皆不滿一度之別名當與少大強弱一例分

注它如驚蟄斗少大暑尾十五半白露參五半小雪室

二半大雪壁半諸少半字亦皆不應大書也上文論昏

明定度一條但云其餘四之如法爲少而不言半大似

亦缺漏宜依乾象術之例添二句雲二爲半三爲大方

與後文相應未審閣下以爲何如間文從卽日過蘇相

晤非遠天寒珍重眠食不宣

   又

讀閣下所校太元經雲向借得一舊本似北宋刻末署

右迪功郞充兩浙東路提舉茶鹽司幹辦公事張寔校

勘大昕案宋時寄祿官分左右唯東都元祐南渡紹興

至乾道爲然葢以進士出身者爲左任子爲右也而建

炎初避思陵嫌名始改句當公事爲幹辦公事此結銜

有幹辦字則是南宋刻非北宋刻矣宋史遇句當字多

易爲幹當此南渡史臣追改非當時本文也去冬於吳

門見司馬溫公集注太元六卷後附許翰解四卷舊鈔

太甚完善袁上舍又愷曾借錄其副溫公書亦收於道

藏許解則道藏並未收也不識閣下已見之否

   與梁燿北論史記書

足下謂秦楚之際月表當稱秦漢不當以楚踞漢先儼

然承周秦之統其意誠善然𫎇未敢以爲然也史公著

書上繼春秋子奪稱謂之閒具有㴱意讀者可於言外

得之卽舉月表一篇尋其微恉厥有三端一曰抑秦二

曰尊漢三曰紀實何謂抑秦秦之無道史公所㴱惡也

秦雖並天下附書於六國表之後不以秦承周也及陳

渉起事秦猶未亡也而卽儕諸楚齊燕趙之列則猶六

國視之也雖稱皇帝者再世與楚之稱霸王等耳表曰

秦楚言秦之與楚匹也何謂尊漢史公以漢繼三代不

以漢繼秦若繫漢於秦之下是尊秦而貶漢也十二諸

矦年表不題周而周尊秦楚之際月表不題漢而漢尊

秦楚皆亡國之餘以漢承之失立言之體矣陸賈楚漢

春秋其命名不如史表之正也何謂紀實楚雖先亡覆

秦之社稷者楚也漢高初興親北面義帝漢王之國又

項羽封之秦亡之後主天下命者非楚而何本紀旣述

其事而表又以秦楚之際目之言天下之大權在楚也

此亦實之不可沒者也自王子師詆子長爲𧩂史宋元

明儒者訾議尤多僕從未敢隨聲附和葢讀古人書誠

愛古人而欲尋其用意之所在不肎執單詞以周內文

致也

   與梁燿北論史記書二

天官書文字古奧非太史公所能自造必得於甘石之

傳今世所稱甘石星經乃後人僞託多襲用晉隋二志

而稍爲異同要其剽竊之跡自不能掩較之太史公書

猶周鼎之與康瓠也易曰天垂象春秋傳曰天事恆象

古人測星但舉其大而明者取象以擬百官庶物後世

臺官增入附近微細諸星名目雖多轉不如古人之簡

易且如危三星有葢屋之象故云危爲葢屋而後人別

指㫄小星以實葢屋之名咸池本兼五潢五車三柱而

言故云天五潢又雲五帝車舍其匡衞甚廣因以表西

方諸宿淮南天文訓咸池者水魚之囿也又雲斗杓爲

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咸池爲大歲二月建

卯月從右行四仲終而復始葢斗爲帝車咸池亦以五

車爲匡衞皆有運行之象故指其所建以定四時天潢

之義與咸池同潢卽池也後人析爲數名但以三小星

當咸池失其義矣史公以紫宮房心權衡咸池虛危爲

天之五官豈專指三小星而言哉足下據晉志以糾史

公愚謂晉志星名係後來增加非史公之疏漏也足下

又疑西宮下缺白虎兩字愚謂參爲白虎已見下文此

處不當㪅舉史漢未嘗以四獸領四方諸宿或先書或

後書於例初無嫌也

   與梁燿北論史記書三

來敎駮僕所論武安矦奉邑食鄃一條謂欒布所封兪

乃別一地非淸河之鄃且言縣矦必盡食一縣反覆援

引可謂博學而明辨矣然愚意猶有未釋然者攷呂后

封兪矦呂它景帝封兪矦欒布班表皆不言封國所在

至蘇林酈道元司馬貞輩始以淸河之鄃當之足下疑

其別有一兪地固無不可至謂封國必盡食一縣不獨

陳平一人則愚請以史漢正文證之樊噲初封舞陽矦

其後益食邑者再後乃定食舞陽五千四百戸則樊噲

初封未能盡食舞陽一縣也夏矦嬰初封汝陰矦其後

益食邑者三乃定食汝陰六千九百戸則滕公初封未

能盡食汝陰一縣也灌嬰初食潁陰二千五百戸巳號

潁陰矦其後乃定食潁陰五千戸則灌嬰初封未能盡

食潁陰一縣也蕭何封酇本八千戸後又益二千戸及

其後裔紹封戸或二千四百或止二千或幷不及二千

而酇矦之名不改曹參封平陽本萬六百餘戸及其後

裔紹封僅二千戸亦號平陽矦然則列矦但以封戸定

其畺界而食之此外尙有餘地仍屬有司理可信矣㪅

以後漢書證之伏湛封不其矦傳國至建安中始絶而

靈帝時已封宋酆爲不其鄕矦則不其一縣除伏矦食

邑外尙有它鄕也以是推之欒布食邑僅千八百戸鄃

縣戸口必不止此數其爲武安食邑亦無足異矣漢縣

本有大小之分其大小以戸口而定所謂萬戸以上爲

令減萬戸爲長也陳平封五千戸與曲逆見戸數適相

等故得盡食其縣其餘諸公封戸雖多而其縣見戸或

浮於封戸之數則不能盡食矣非平之食封勝於蕭曹

也足下又謂陳平盡食曲逆乃兼指亡匿戸口言之亦

恐未然夫漢之封國雖計戸口仍以畺域爲斷史公言

漢初大矦不過萬家小者不過五六百戸後數世民咸

歸鄕里戸益息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矦自倍是

則復業戸口在列矦封內者例得兼食之不獨曲逆爲

然史何必特書於本傳𫆀若陸賈之說陳平雲足下食

三萬戸矦乃據秦時版籍言之平旣全食此縣故舉全

盛之數以誇其富耳若雲當時復業眞有此數則十數

年之間斷不能頓增五倍而休養百餘載至元光之世

乃轉耗其半尤無此理矣僕於讀史擇善而從非敢固

執已見但以史漢參攷封君之盡食一縣者自曲逆而

外旣不多見而欒布之封鄃其說始於蘇林林去漢不

遠或有所據故復申其義唯足下幸敎之






濳硏堂文集卷三十四    門人吳嘉泰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