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三
濳研堂文集 卷第十三 清 錢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嘉慶丙寅刊本
|
濳研堂文集卷十三
嘉定錢大昕
荅問十
問經史子集之名何昉乎曰漢時分羣書爲六略曰六
蓺者經部也詩賦者集部也諸子兵書術數方技皆子
部也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太史公書漢著紀則入之
春秋𩔖古封禪羣祀封禪議對漢封禪羣祀入之禮類
高祖傳孝文傳河閒獻王對上下三雍宮人之儒家類
是時葢無四部之名而史家亦未別爲一類也魏文帝
典論自敘稱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所謂四部者似在五經諸子之外亦不知其何所指晉
荀勖𢰅中經簿一曰甲部紀六蓺及小學二曰乙部有
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
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讚汲冢書四部
之分實始於此而乙部爲子丙部爲史則子猶先於史
也及李充爲著作郞以典籍混亂刪除煩重以𩔖相從
分爲四部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
爲丁部而經史子集之次始定宋元徽初祕書丞王儉
𢰅七志曰經典志紀六蓺小學史記雜傳曰諸子志紀
今古諸子曰文翰志紀詩賦曰軍書志紀兵書曰陰陽
志紀陰陽圖緯曰術蓺志紀方技曰圖譜志紀地域及
圖書而以道佛附見合爲九條葢仿漢之七略而改輯
略爲圖譜又附入老釋書則儉自立新意也齊永明中
祕書丞王亮監謝朏造四部書目梁祕書監任昉殷鈞
亦𢰅四部目錄而術數之書別爲一部令奉朝請祖暅
𢰅次故稱五部目錄普通中處士阮孝緒㪅爲七錄曰
經典錄紀傳錄子兵錄文集錄技術錄佛錄道錄釋老
二氏各爲一錄而進佛於道之右則以梁武方崇其敎
故也其前五錄葢沿五部之舊然則齊梁四部亦史先
於子可知矣隋唐以後敘書目者大率循經史子集之
次而子家寥寥常幷釋道方技而一之自道學興於宋
儒人人各有語錄而儒家之目亦滋多矣
問唐人稱中書門下爲北省尚書爲南省見於文苑英
華但三省竝列何以有南北之分曰予於此蓄疑已久
近讀宋次道長安志雲西內太極殿東廊有左延明門
西廊有右延明門門下省在左延明門東南中書省在
右延明門西南東內宣政殿前東廊曰日華門東有門
下省西廊曰月華門西有中書省是門下中書兩省東
西相對而皆在宮城內也宮城之南爲皇城則臺省寺
衛皆在焉尚書省在承天門街之東面弟四橫街之北
以方位言之尚書省在兩省之南明矣中書門下在禁
中而尚書在宮城外則尚書不如兩省之淸切故唐初
三省長官竝爲宰相及睿宗以後但以中書門下爲政
府尚書左右僕射品秩雖崇而不加平章事卽不得與
政事亦其勢使然也
問中書門下長官旣均爲宰相又有它官而預平章者
則必有議政之所將別設一署乎曰此所謂政事堂也
舊唐書職官志雲舊制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
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書令裴炎以中書執政事筆遂
移政事堂於中書省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說改政事
堂爲中書門下其政事印改爲中書門下印也新唐書
亦載其事於裴炎傳中予家藏後唐升元觀牒石刻有
數印其文曰中書門下之印葢宰相印也
問唐宋以翰林學士掌內制中書舍人掌外制兩制皆
淸要之職而內制尤重顧其敘遷往往由學士而進舍
人此何說也曰唐自中葉以後常以它官知制誥行中
書舍人之職其眞除舍人者少矣宋初專以知制誥掌
外制其除中書舍人者皆不任職所謂寄祿也翰林學
士雖華𨕖而初無品秩常假它官以寄祿故學士初入
或畿縣尉或拾遺補闕或諸曹郞中員外郞久之遷中
書舍人給事中亦有至侍郞以上者皆食其祿不任其
職舍人秩五品爲兩省淸望官故學士敘遷必歴此階
非兼掌外制亦非由內制改外制也凡兩制官結銜雲
翰林學士知制誥者內制也其但稱知制誥者外制也
其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者以舍人爲寄祿官仍內制
也其但稱中書舍人者外制也唐末趙光逢以中書舍
人爲翰林學士其弟光裔亦由膳部郞中知制誥對掌
內外命書士歆羨之後晉時陶穀以虞部員外郞知制
誥會晉祖廢翰林學士遂兼掌內外制周廣順中竇儼
以主客員外郞知制誥其兄儀自閤下入翰林兄弟同
日拜命分居兩制時人榮之又扈蒙以右拾遺知制誥
從弟載時爲翰林學士兄弟竝掌內外制時稱二扈葢
知制誥與翰林學士對掌兩制唐五代及宋元豐以前
皆然矣元豐改官制始正中書舍人之名與學士對掌
兩制資淺者則稱學士院舍人院亦有稱權者
嗣後無單除知制誥者矣
問翰林學士帶知制誥唐五代及宋皆然又有翰林學
士而結銜無知制誥者何也曰學士不帶知制誥有二
例遵翰苑遺事雲唐以來至國朝熙寧官至中書舍
人則不帶三字元微之承旨學士院記題銜稱中大失
行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蘇易𥳑續翰林志題銜稱
翰林學士承旨朝請大夫中書舍人皆以官至舍人故
不帶知制誥此一例也徐度卻埽編雲翰林學士祖宗
時多有別領它官如開封府三司使之𩔖則不復歸院
視艸之職故銜內必帶知制誥則掌詔命者也葢宋
初學士六員故有以學士而別領它職者其結銜亦不
帶知制誥此又一例也元豐以後中書舍人不爲寄祿
官則無以學士帶舍人者矣南渡以後學士院者不
過二三人卽學士之名亦不輕授則亦無以學士領它
職者矣
問韓退之平淮西碑李義山以堯典舜典淸廟生民擬
之宋子京修唐書取其文入藩鎭傳說者謂其文可當
國史然乎曰退之斯文工則工矣繩以史法殊未盡善
如光顔重嗣除授於元和九年公武文通於十年愬於
十一年竝不同時碑但云曰某曰某而總之雲各以其
兵進戰文雖𥳑而事未核也又碑雲顔嗣皆加司空不
書檢校何以別於正授之司空雲道古進大夫不書御
史何以別於散官之大夫光顔重嗣公武皆二名篇中
兩稱顔嗣武一稱顔嗣非史法也書裴度爲丞相則唐
時無丞相之名雲庚申予其臨門送女有日而無年月
此學尚書而失之者也且淮西之役裴相雖以身任之
然所責功者厪光顔一路其勝負正未可知也唐鄧隨
之帥始用高霞寓再用袁滋三易而得李愬不逾年遂
成入蔡之功視光顔等合攻三年纔克一二縣者優劣
懸殊矣退之敘其功但與諸將伍得毋以雪夜之襲不
由裴相所遣有意抑之邪門戶之見賢者不免斵碑之
舉有自來也
問唐史以白居易與武平一李乂賈曾合傳前後旣不
同時行事亦不相類何也曰樂天文章風節固非平一
輩所及晩節蕭然物外有古人止足之風自當別爲一
篇敏中齷齪守位當入宣宗朝宰相之列較之樂天人
品淸濁懸殊豈宐在附傳之例乎至若張昌宗易之昆
弟嬖倖小人士大夫羞與爲伍而新舊二史俱附之張
行成傳不特皁白不分重爲膏𥹭之玷矣
問歐陽公新五代史剙立世家以紀吳蜀諸國元人修
宋史亦承其例葢以羣雄割據非中朝所得而臣旣不
可編諸列傳乃借世家以名之其義然乎曰此例非歐
公所刱梁武帝通史敘三國事別立吳蜀世家實開其
先矣然李茂貞王岐與楊行密王建鼎峙拓拔李氏世
有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亦南平之亞也皆當列世家
之數不宐散入雜傳此又義例之未盡善者也宋初削
平僞錢俶陳洪進皆爲內臣當在功臣之列南唐後
蜀閩粵北漢本末已具五代史入宋以後無世可傳而
宋史依歐陽之例仍立此名殊無當矣當依陳勝項籍
世充建德之例列於開國功臣之前乃合史法
問歐公五代史剙立雜傳及唐六臣傳諸名以貶人臣
之事二姓者詞嚴而義正矣乃又謂五代無全臣則自
節三人而外槩無足取乎曰史家之病在乎多立名
目名目旣多則去取出入必有不得其平者康懷英楊
師厚王景仁劉鄩之徒其始固非梁臣也謂之不事二
代可乎安金全袁建豐西方鄴等唐莊宗之臣而仕於
明宗其與事二姓又奚異乎王鎔王處朱宣王珂雷
滿鍾傳皆唐之藩鎭未嘗臣梁亦未嘗臣晉置之雜傳
㪅非其倫矣
問韓通周之忠臣以歐公史例言之當在事之列歐
公著書竊取春秋之義何故沒而不書曰歐公一部五
代史無一字及蓺祖卽恭帝紀亦但云顯德七年春正
月甲辰遜於位宋興而已此尊本朝之義也蓺祖受禪
事旣不見於周史則韓通姓名自無緣特見自古禪代
之際忠於前朝者如王凌毋邱儉諸葛誕於魏鼎未
革之先袁粲於宋社未屋之日故史臣得爲之傳然
必斥之曰反曰貳未有敢訟言其忠者臣子之詞出於
不得已也韓通之在蓺祖受禪之日其時周已亾矣
準諸前史之例固不得爲之傳非歐公之失也旣不爲
通立傳幷其除拜官職本紀亦沒而不書所謂諱莫如
㴱也
問五代史劉昫傳不載修唐書事說者謂昫在後唐監
修國史國史卽唐書修於唐而成於晉故文不再見非
歐公有遺漏然邪否邪曰此欲爲歐史彌縫罅漏似是
而實非者也莊宗滅梁自謂中興唐祚立唐四廟其於
唐史固當稱國史矣然宰相監修國史有修史之名而
無修史之實唐中葉以降監修國史者史不絕書何嘗
修成一編昫之監修國史亦僅沿襲虛銜非眞奉敕修
史也後晉天福六年二月敕戸部侍郞張昭遠起居郞
賈緯祕書少監趙熈吏部郞中鄭受益左司員外郞李
爲先等修𢰅唐史特令宰臣趙瑩監修開運二年六月
史館上新修李氏書紀志列傳共二百二十卷幷目錄
一卷賜監修宰臣劉昫修史官張昭遠等繒綵銀器各
有差其監修官前稱趙瑩後稱劉昫葢瑩罷相而昫代
之也朐於晉時再入相始有監修唐書之命與後唐世
之監修國史豈可牽合爲一事試攷五代會要所載則
唐書修於晉非修於後唐審矣歐公預修新唐史知監
修官僅因人成事不任筆削故於趙劉兩傳皆略而不
書此極有意可爲後來之法未可訾其遺漏也張昭遠
終於宋代〈卽張昭〉故五代史不立傳若賈緯傳則已言晉
天福中預修唐書矣予故謂歐公之書不書非無意也
問宋史李沆傳雲沆爲相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王
旦以爲細事不足煩上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
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畱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
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此參政它日之憂也攷沆爲
相時年止五十餘未可雲老旦少於沆僅十歲與沆同
年登科其參知政事距沆入相之始不過一年有餘豈
得遽以新進目之沆雖先旦而䘚然人命修短不齊安
能預卜若雲前知期則誕𡚶益甚殆後人傅會之詞
爾曰文靖先識固非子明所及老不及見一語則由史
臣增飾使然案元城語錄李丞相每朝謁奏事畢必以
四方水旱盜賊不孝惡逆之事奏聞上爲之變色慘然
不悅同列以爲非丞相曰人主一日豈可不知憂懼若
不知憂懼則無所不至矣此一事也呂氏家塾記季文
靖居相位王公來預朝政一日便殿論邉事退公歎曰
何日邉𠊱撤警使吾輩得爲太平宰相文靖不荅至中
書獨召公語雲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譬人有疾常
在目前則知憂而治之沆子必爲相遽與契丹和親
一朝疆場無事不有盤游之樂必興土木之工矣此又
一事也史和合此二事又改竄其語致有此失呂氏記
沆子必爲相之語本無病
問續綱目宋眞宗天禧元年三月以王曾兼會靈觀使
曾辭不受其九月書太尉玉淸昭應宮使王旦䘚說者
雲特書曾之不受所以譏旦之受也曾能不受非義之
職宐史㴱予之歟曰宮觀之剙出於道流以宰相領之
固爲非禮然攷沂公當日特以欽若位在已上推而讓
之及乾興中入相仍充會靈觀使欽若䘚後卽代爲玉
淸昭應宮使未嘗堅辭不受則知前此辭㑹靈之命意
別有在非以爲必不可受而決去就以爭之也宋時宮
觀之職名臣大儒多爲之或受或辭均非大節所係後
之評史者大都未閱全史偶舉一節而震而驚之無異
矮人觀場也
問宋濮安懿王之議兩制謂宐稱皇伯而歐陽公建議
非之後人多左歐陽而右司馬然與否與曰皇伯之稱
於禮無稽古人稱伯父叔父伯舅叔舅伯兄叔兄伯氏
叔氏伯子叔子伯姬叔姬皆以伯叔爲長幼之異名無
單稱伯叔者伯也執殳婦人謂其夫也矦主矦伯家之
長子也將伯助予則不知誰何之人也吾未聞以世父
爲伯者也禮爲人後者爲其父母服齊衰期不聞改本
生之親爲世父叔父者漢宣嗣孝昭尊史皇孫曰悼考
光武嗣孝元亦立南頓以下四親廟曰考曰親則亦未
沒其父母之稱誰非人子以爲人後而不得有其父母
於人子之心自有難安者歐陽之議於禮於情本無可
易非若嘉靖議禮諸人之佞邪也
問宋史之論趙汝愚稱其奮不顧身定大計於頃刻至
以周公比之毋乃譽之過當乎曰汝愚之心固出於忠
義實則僥倖成功不可以爲後世法何也廢立之事非
臣子所宐輕舉古有廢昏而立明者矣未聞有廢父而
立子者也光宗之罪在於不孝其子乃不以爲君而取
而代之蹊田奪牛罪又甚焉且以子奪父位事之至逆
者左右𥊍御必不願也舉朝臣僚非盡同謀也光宗又
非甘心於退閒者也設有奉帝而出鬬者兵刃相加不
幸而敗則爲秦王從榮猶可言也幸而勝則爲商臣冒
頓不可言矣吾故曰汝愚之功僥倖而成其實則亂之
道也昔衞出公受國於君夫人其父又不在衞非攘而
奪之也聖人猶且非之試以慶元內禪與衞事平心較
之孰順孰逆天下後世必有能辨之者而論者猶許汝
愚爲社稷之臣此夫子爲衞君之說也石曼姑帥師圍
戚公羊傳謂曼姑之義固可以圍之汝愚之功與曼姑
之義前後一轍後人責曼姑而譽汝愚非春秋之法矣
夫父子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閒光宗雖非令辟自寧
宗視之則君也父也壽皇崩而託疾不過宮爲子者號
泣而從之可也豈眞有亾國破家之釁迫不及待而必
出此下策也哉若以太皇太后之詔爲辭此掩耳盜鐘
之爲非眞名正而言順也大臣當斯際者但可爲畱正
之遯不當爲汝愚之舉范汝黼謂畱爲異姓之趙爲
貴戚之此迂儒騎牆之論宋史載入畱正傳陋矣
問宋初立僖順翼宣四親廟本非定爲不祧之始祖也
神宗時僖祖親盡當祧因王安石異議而止自後順祖
以下遞祧遂以僖祖爲始祖而太祖亦在昭穆之列議
者咸以爲失禮及趙汝愚當國折衷羣議正太祖東向
之位而朱元晦獨上議力爭其不可又遺汝愚書言之
甚力元晦大儒不審何所據曰議禮聚訟自古而然要
當準乎天理人情之公非可以口舌爭也僖祖之當祧
久矣熙寧集議則韓維是而安石非紹熙集議則汝愚
是而元晦非元晦尊程氏學而伊川亦取安石之說故
持其議甚堅至詆汝愚以爲拆祖宗之廟以快其私此
負氣之強詞非至公之定論也宗廟之禮有以功德而
尊之者是百世不祧者也有以四親而尊之者此親盡
則祧者也宋之帝業刱於太祖自宣祖而上四廟則以
天子之高曾祖禰而祀之非以其有功德而祀之也五
服之制父至親而祖次之曾高又次之宣祖尚可祧何
獨僖祖不可祧乎僖祖旣非得姓之始又非封爵之始
方諸殷周則報乙組紺之流也而欲擬稷契以爲始祖
謬矣如謂已立之廟不當㪅毀則禮何以有廟祧壇墠
之別如謂太祖在天之靈必有所不忍則順翼宣三祖
何又忍而去之安石之頗僻固不足道元晦南渡儒宗
乃守一先生之言不復權其當否斯爲通人之蔽矣〈據語〉
〈𩔖當時主朱議只有謝子肅章茂獻二人可見人心不甚相遠〉
問朱氏語類論祧廟一事謂今廟室甚狹東向位坐空
昭在室外郤靠實則東向不足爲尊何苦要如此乃使
太祖無所自出此說如何曰此又愚之大不解者東向
旣不足爲尊又何苦要僖祖居之乎坐空靠實術家淺
𨹟之言議禮者固所不道若欲以僖祖當所自出則趙
之得姓不始於僖祖矣太祖初立四親廟稱僖爲高祖
不稱始祖也非天子不立太廟太祖肇有天下而不得
正太廟之尊於人心必有不安者矣元䀲又以士大夫
封贈三代爲比愚謂宋時封贈三代父最貴大父曾大
父以次遞降若以此例之僖祖可祧宣祖不可祧祧宣
而尊僖蓺祖在天之靈亦必不安也
問史之蕪𨹟未有甚於元史者顧𡩋人謂食貨𨕖舉志
皆案牘之文朱錫鬯謂列傳旣有速不台矣而又有雪
不台旣有完者都矣而又有完者拔都旣有石抹也先
矣而又有石抺阿辛阿塔赤忽刺出兩人旣附書於杭
忽思脫兒之傳矣而又別爲立傳皆乖謬之甚者宋
景濂王子充皆以古文名世何以疏舛乃爾曰金華烏
傷兩公本非史才所𨕖史官又皆艸澤迂生不諳掌故
於蒙古語言文字素未諳習開口便錯卽假以時日猶
不免穢史之譏況成書之期又不及一歲乎卽如太祖
功臣首推四傑而赤老溫之傳獨闕世尚公主者魯昌
趙鄆最著而鄆國之傳亦闕塔察兒和禮霍孫至元之
良臣旭邁傑倒刺沙泰定之元輔而史皆失其傳禮樂
兵刑諸志皆闕順帝一朝之事地理志載順帝事僅二
條餘亦闕漏因𨹟就𥳑良可咍矣列傳之重複者如昂
吉兒已附於也蒲甘卜傳而又別有昂吉兒傳重喜已
附於塔不已兒傳而又別有重喜傳阿術魯已附於懷
都傳而又別有阿術魯傳譚澄已附其父資榮傳而又
別有譚澄傳此又朱氏所未及糾者也其它事跡舛誤
如仁宗莊懿皇后䘚於仁宗朝未嘗尊爲皇太后吾也
而圍益都從木華黎之弟帶孫非從木華黎張子良來
歸因元帥察罕非因阿術段爲澤州長官在太祖朝
非世祖朝皆謬戾之顯然者
問元史多用投下字似是部落之稱未知其審曰投下
遼時謂之頭下遼史地理志頭下軍州皆諸王外戚大
臣及諸部從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團集建州縣以居之
橫帳諸王國舅公主許剏立州城自餘不得建城郭朝
廷賜州縣額其節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
部曲充之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賈之家征稅各歸
頭下唯酒稅課納上京鹽鐵司元時各投下不設節度
使自魯趙諸王外亦未見有建立城郭者其餘大約與
遼制同史傳所載投下之目有雲四投下者兵志木華
黎奉太祖命收札刺兒兀魯𢗅兀納海四投下是也有
雲五投下者朮赤台傳其先刺眞八都以才武雄諸部
生子曰兀魯兀台曰𢗅兀與札刺兒瓮吉刺亦乞列思
等當開刱之初協建大業太祖卽位命其子孫因其名
爲氏號五投下元典章載至元二年中書省欽奉聖旨
據納陳駙馬帖里干駙馬連哥國王鍜眞忽都五投下
戶計云云所稱納陳駙馬者瓮吉刺氏也帖里干駙馬
者亦乞列思氏也〈孛禿之子〉鍜眞兀魯兀台也連哥國王當
是札刺兒氏史所稱國王頭輦哥也忽都當是𢗅兀氏
與朮赤台傳正合博魯歡傳謂之五諸矦有雲十投下
者木華黎傳丙戌夏詔封功臣戸口爲食邑曰十投下
孛魯居其一是也有雲十七投下者許有壬𢰅怯烈公
神道碑雲世祖立極以公舊部及降虜千人爲貴赤命
公之孫莊家爲千戶曾孫也里卜花爲百戸世所稱十
七投下此其一也怯烈公名鎭海太宗時右丞相餘不
可攷又有雲三投下者食貨志左手萬戸三投下謂孛
羅臺萬戸忒木臺駙馬斡闊烈闍里必三人也有雲兩
投下者食貨志和斜漫兩投下是也
濳硏堂文集卷十三 門人袁廷檮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