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靈魂深處的一場大革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靈魂深處的一場大革命

——創辦柳河「五·七」幹校的基本體會
黑龍江省柳河「五·七」幹校革命委員會
1968年10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今年五月七日,在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五·七」指示發表兩周年的光輝日子裡,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組織了一批原省直屬機關的幹部下放勞動,在慶安縣柳河的一個機關農場,創辦了一所「五·七」幹校。

毛主席最近教導我們,「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經過五個月的革命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毛主席的教導無比英明,無比正確。毛主席這一光輝指示,將永遠照耀我們的前進道路。

光輝的「五·七」指示是辦校的根本方針

[編輯]

在籌辦「五·七」幹校的時候,省革命委員會就明確指出:「五·七」幹校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以毛主席的光輝「五·七」指示為指針,以抗大為榜樣,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改造世界觀,培養造就一批永遠忠於毛主席,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亦工亦農,亦文亦武的共產主義新人。

毛主席教導我們:「正確的政治的和軍事的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是從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五·七」幹校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圍繞着堅持什麼方向,辦什麼樣的幹校的問題,展開了尖銳的兩條路線的鬥爭。建校初,當學員們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懷着豪情壯志,遠征開荒,開始緊張的春耕生產的時候,有人提出:「幹校,幹校,顧名思義,要象個學校的樣子,要開幾門課,要系統學。」這種論調,就是要扭轉「五·七」幹校的大方向。我們立即抓住這個問題,展開了一場全校性的大辯論,大張旗鼓地進行了「三個教育,一個批判」。三個教育就是: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教育,抗大傳統教育,階級教育。一個批判就是:徹底批判中國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幹部教育路線。

經過這場大辯論,捍衛了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端正了辦校的方向。學員們指出:要開幾門課,系統地學的主張,實質上就是要恢復舊黨校「三脫離」(脫離實際,脫離群眾,脫離生產勞動)搞閉門修養那一套,我們絕不能這樣做。我們要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辦一所嶄新的、革命化的幹校。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變成了巨大的物質力量。學員們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從事群眾工作,批判資產階級。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以農為主,辦工業,辦林業,辦牧業,辦副業。整個幹校出現了朝氣勃勃、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在同大自然進行戰鬥中,學員們把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和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聯繫起來,哪裡艱苦就向哪裡沖。他們腳上打起了血泡,手上磨起了厚繭,大家深切地感到:這就是最好的學習,這就是革命。

但是,鬥爭並沒有結束。過了一段,又出現了另一種主張。有人說:「幹校,幹校,就是幹活的學校。學好農活,當個勞力,就行了。」這種人,埋頭勞動,死鑽技術,勞動往前跑,開會往後坐,放鬆了思想改造。說什麼「上有革委會,下有造反派,主意你們出,隊伍你們帶,我只干點活,清閒又自在。」

我們認為:這種主張是要把「五·七」幹校,當成階級鬥爭的「避風港」,是從另一個方面來扭轉「五·七」幹校的大方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組織了一場全校性的大辯論。當時正是麥收大忙季節,不少人坐不住了,他們忙着磨刀,焦急地對革委會的同志說:「麥收催人,還是快去割麥子吧!」我們認為,磨刀先要磨思想。我們下了狠心,集中四天時間,就「五·七」幹校向何處去的問題,深入地開展大辯論。學員們堅定地說:「我們絕不能把幹校辦成只顧生產,利潤掛帥的舊農場。」「我們上的不僅是勞動課,更重要的是落實毛主席『五·七』指示的課。我們過的不僅是勞動關,更重要的是過社會主義革命這一關。」經過這場大辯論,進一步端正了「五·七」幹校的大方向,「五·七」幹校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的道路大踏步地前進了。

「五·七」幹校是「煉人」的。在幹校,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着改造世界觀這個問題轉的。學員的生產勞動、學習、軍訓、日常生活,都和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錘鍊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紅心,緊緊地聯結起來。戰地整風、地頭講用會、頌揚會、戰評會、批判會,已成為「五·七」幹校學員們自覺的制度。學員們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空氣更濃了,對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感情更深了,改造世界觀的願望更強烈了。學員們都說: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給我們領航,我們就能夠在荒山僻野中,踏出一條反修、防修的大道來!

改造世界觀是辦校的根本任務

[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從根本上說,是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世界觀的改造,對反修防修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柳河「五·七」幹校從創辦的那一天起,就把改造學員的世界觀,作為頭等重要的任務。

改造世界觀,一定要把住要害。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個「私」字。對幹部來說,「私」字最突出、最集中地表現在一個「官」字上。有些幹部過去就是由一個「私」字,追求一個「官」字,演變成一個「修」字。「官」字就是要害。要解決幹部的世界觀問題,就是要狠狠地打掉這個「官」字。

「五·七」幹校辦在三大革命運動的第一線,它的條件和環境,對解決幹部的世界觀問題,對打掉「官」字,極為有利。學員們從大城市來到山溝里,從大樓搬到茅草房,從當「官」到為民,這一切變化,都不能不觸及每個人的靈魂,引起世界觀的大震動。學員們說:「到了『五·七』幹校,不管你『官』有多高,鐮刀、鋤頭一拿,官架子就打掉一大半了。」問題還不僅在於要打掉官架子,更重要的是要剷除當官作老爺的思想。

過去,不少幹部在世界觀的改造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為了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我們通過舉辦學習班,組織學員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解剖自己的世界觀,同時,隨時隨地引導大家從路線鬥爭上找問題,在世界觀上找原因。有些幹部,文化大革命前官氣十足,文化大革命中挨了批判,把官氣變成了怨氣,經過革命大批判,他們的「理論」輸光了,又把怨氣變成了泄氣,躺下不幹了。到了「五·七」幹校以後,提高了改造世界觀的自覺性,從世界觀上找到了犯錯誤的原因,他們才變怨氣、泄氣為改正錯誤的勇氣和繼續革命的朝氣。 有些年輕的造反派認為,自己家庭出身好,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是造反派,世界觀沒有多大問題了。只把自己當作革命的動力,沒有同時把自己當作革命的對象。到了「五·七」幹校以後,他們才察覺到自己靈魂深處也有想當官的壞思想,從而增強了改造世界觀的自覺性。

為了讓學員們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我們把他們放在風口浪頭上,去經受考驗和磨鍊,去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遠征開荒,攔河築壩,住窩棚,吃野菜,爬大山,過沼澤,別人認為幹不了的事情,他們干,還要干好。在艱苦的勞動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要求你迅速地作出抉擇,或者是衝上去,或者是退下來。衝上去,「公」字就勝利了;退下來,「私」字就得逞了。這裡是「公」字和「私」字交鋒的「二百米地段」,是兩種世界觀打「白刃戰」的地方。由於學員們有着改造世界觀的強烈願望,思想革命化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原省委宣傳部一位中層領導幹部,長期脫離生產勞動,舒舒服服地干「革命」,結果把「革命」二字變成了「當官」二字,在修正主義道路上走得很遠。到「五·七」幹校以後,他下決心剷除當官作老爺的思想。有一次要刷大油罐,罐里有沼氣,進去隨時都有窒息的可能。在這嚴峻的考驗面前,他高聲朗誦着:「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冒着生命危險,毅然決然地跳了進去,終於把油罐刷好了。這件事使他久久不能平靜,他說:「五·七」幹校是一座高溫高速的大熔爐,只要自覺地改造自己,就可以和當官的觀念徹底決裂,迅速實現思想革命化。

五個月來,「五·七」幹校的學員同資產階級世界觀進行了無情的鬥爭,蕩滌了當官作老爺的思想,精神面貌起了深刻的變化。貧下中農意味深長地說:「有了你們這樣的幹部,我們就放心了!」

同工農兵相結合是辦校的根本途徑

[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鬥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柳河「五·七」幹校辦在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走到工農群眾當中來了。學員同原來農場的一百多名工人和貧下中農混合編隊,為同工農群眾相結合,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但是,有一段時間,有些同志雖然身在工農群眾中,思想感情上卻和工農群眾結合不起來。這些同志,有的家庭出身很好,來自工農群眾之中,曾和勞動人民同甘苦,共患難,後來由於長期脫離勞動,脫離勞動人民,思想感情漸漸地變了。到了「五·七」幹校以後,徹底地「亮相」了。他們和貧下中農感情不一,語言不同,群眾對他們滿腔熱情,他們卻與群眾離得很遠。還有些同志,他們接受的是舊學校的教育,自以為了不起,輕視工農群眾。到了「五·七」幹校以後,架子老大,思想感情與貧下中農格格不入。有的竟然提出:「是我們教育他們呢?還是他們教育我們呢?」

這種情況說明:到工農群眾中來,並不等於就同工農結合了。要真正做到同工農相結合,必須經過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鍊。結合的過程,就是兩種世界觀鬥爭的過程,就是無產階級世界觀戰勝資產階級世界觀的過程。 為了使學員更廣泛、更好地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我們還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請進來」,就是請外面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指戰員到幹校傳授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經驗,給學員上階級鬥爭、生產鬥爭課;「走出去」,就是有計劃地組織學員,到工礦企業、農村生產隊進行社會調查,從事群眾工作。幹校創辦五個月來,我們先後請進十六人到校給學員以再教育,派出六個學習隊到外地學習。我們還同周圍的人民公社和林場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跟兩個生產大隊掛了鈎,作為幹校學員從事群眾工作的點。學員們在同工農群眾結合的過程中,看到了過去自己長期覺察不到的致命弱點。他們說:「接觸了貧下中農,才發覺自己一身灰,不洗不行了。」

有一個學習隊,到幹校附近的新山大隊進行社會調查。一位老貧農給學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兩條路線鬥爭教育課。這位老貧農在文化大革命中,英勇地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造了一小撮走資派的反。當階級敵人對他進行打擊陷害時,他毫不動搖,堅定地說:「有毛主席給我們貧下中農撐腰,我們什麼也不怕!」在那艱苦鬥爭的日子裡,他天天學習毛主席著作,天天聽廣播,傾聽毛主席的聲音,牢牢掌握鬥爭大方向,和廣大貧下中農團結在一起,終於取得了對敵鬥爭的勝利。許多同志聯想到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犯錯誤的沉痛教訓,深切地感到,我們對毛主席的階級感情不如貧下中農深,階級立場不如貧下中農堅定,兩條路線鬥爭覺悟不如貧下中農高。大家說:「貧下中農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就是要老老實實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學員們和廣大貧下中農汗流在一起,心連在一起,立足點開始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思想感情開始和工農群眾打成一片。有一位領導幹部,參加革命二十多年,但是長期住大樓,蹲機關,嚴重脫離工農群眾,用他的話說:「沒當過一天普通勞動者,沒作過一天基層工作。」到了「五·七」幹校以後,在同工農兵結合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發生很大變化。有一次,他給一個生產隊脫谷,非常精心,把掉在地上的糧食一粒一粒地揀起來,社員們看了都很受感動。

毛主席教導說:「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鬥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鬥爭的大世面。」五個月的革命實踐,學員們臉曬黑了,手腳沾滿了泥巴,但心更紅了,靈魂更乾淨了。他們和工農群眾親了,工農群眾和他們也親了,和工農群眾親了,就是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跟得緊了,就想大事了,就想革命了。學員們普遍感到:到了「五·七」幹校是一次重新入伍,入了工農兵的隊伍,入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隊伍。有個老幹部,抗日戰爭時期,有次日本侵略軍大掃蕩,一位貧農老大娘冒着生命危險,在敵人面前把他掩護下來,但他進城後滋長了官氣,和工農群眾疏遠了,把救過他的貧農老大娘也忘了。到「五·七」幹校後,他當了豬倌,和貧下中農生活在一起,使他又想起了那位老大娘。他痛切地說:「我過去忘掉的不是一位貧農老大娘,而是忘掉了一個階級,忘掉了天下的受苦人。」他本來不會寫詩,但是他想到這位老大娘,想到了天下的受苦人,他就在自己勞動的地方,寫下了充滿革命激情的詩句:「身在豬舍羊圈鬧革命,志在五洲四海一片紅。」

現在,學員們的精神境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家豪邁地說:站,要往高處站,站在時代的高度;看,要往遠處看,看到共產主義的未來;干,就要往大的干,干一番徹底解放全人類的偉大事業。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