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熱烈歡迎知識青年到農村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熱烈歡迎知識青年到農村來
山西昔陽縣大寨公社大寨大隊全體貧下中農
1968年12月2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最近教導我們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裡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在毛主席最新指示的鼓舞下,廣大知識青年熱烈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到農村安家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是一場大革命,需要耐心細緻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有的人說:「我們青年人到農村去,本人問題不大,家庭關怪難過的。」有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子女,怕到農村生活過不慣呀,勞動受累呀,離家遠呀,等等。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做父母的對自己的子女要有什麼樣的愛?是讓他們關在溫室里,養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變成修正主義的苗苗呢?還是讓他們到廣闊的農村來,靠雙手勞動生活,進行艱苦鍛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我們認為,前一種做法,對子女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害了子女;後一種做法,對子女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我們養兒不是為了防老,而是為了防修,搞革命光我們這一輩不變質還不行,要保證代代不變質,才能保證我們的社會主義江山永不變色。城裡的幹部和其他人,都要聽毛主席的話,把自己的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做到子女走革命化的道路,父母不攔路。 也有的人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好是好,就是有點屈才。」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有文化的人應該把文化用到實踐中去,如果不用到實踐中去,有了文化也沒有用處。有的人讀了好多書,到農村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雖然在城市裡天天吃白面,卻不知白面是咋來的。毛主席教導說:「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因此,知識青年一定要高高興興地到農村來,到群眾中來,把你的文化用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實踐中去,接好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班,和貧下中農一起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還有的人說:「農村里生活苦,下去受不了。」農村的生活到底苦不苦呢?什麼是苦,什麼是甜?不同階級、不同立場,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們覺得舊社會貧下中農沒地位,受地主、富農壓迫,過着牛馬不如的生活,那才是苦。共產黨、毛主席領導我們翻了身,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為革命勞動,為革命種田,是最光榮、最幸福、最愉快的事。大寨貧下中農在舊社會受盡了人吃人的苦;現在勞動不論怎樣辛苦也覺得甜,因為貧下中農沒有忘記過去的苦。我們是不怕苦的,大寨就是在和天斗、和地斗、和階級敵人斗的過程中鍛煉成長起來的。我們希望青年人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樹立艱苦奮鬥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志氣,有了這種志氣,上山下鄉,到艱苦的地方去,就不會覺得苦了。

知識青年到農村安家落戶,首先要把心安下來,安家不安心是不行的,落戶不落實思想也是不行的。怎樣做到安心、落實思想呢?千條萬條,靠毛澤東思想,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是第一條。我們貧下中農堅決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熱烈歡迎知識青年來農村紮根,和我們貧下中農一起,在農村干一輩子革命,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