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下苦功 老礦新生
狠下苦功 老礦新生
——吉林省天寶山礦挖掘潛力的調查報告 |
|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天寶山礦革委會,由于堅決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認真地貫徹執行了毛主席關於「開發礦業」的偉大指示,下苦功夫,下大力量,大打礦山之仗,大挖老礦潛力,使一個瀕於封閉的古老礦山重新煥發出革命青春。一九七○年精礦粉產量比一九六九年增長百分之六十,突破了歷史最高水平。一九七○年為國家積累的資金比一九六九年增長兩倍以上。
既采又找 礦山由「死」變活
[編輯]對礦山是只採礦,不找礦,采完就走,還是既採礦,又找礦,想一切辦法延長開採時間?這是在開發礦業中堅持多快好省還是少慢差費的兩條路線的鬥爭。
天寶山礦是開採了八十多年的老礦。解放後,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冶金部門的代理人,極力推行勘探和採礦分家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這個礦一直只採不找,坐吃山空。最後,走資派和資產階級技術「權威」只得宣判它「礦源已經枯竭,沒有開採前途」,強行封閉主要井口的一半作業採區,撤走大批設備和生產人員,準備收攤下馬。
礦革委會成立以後,在領導班子裡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多數人主張:為了儘快地給冶金工業提供更多的「糧食」,應該邊采邊找,把礦區的資源徹底查清。也有人認為:找礦是地質部門的事,咱們只能有礦就采,無礦就走。
礦革委會支持前一種意見。為了統一大家的認識,便組織大家聯繫冶金工業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把兩種意見提到路線鬥爭的高度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使大家認識到:只採不找,等着吃現成飯,仍然是劉少奇「抓中間、帶兩頭」,不積極開發礦業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餘毒的反映,只有又采又找,才符合毛主席「開發礦業」的革命路線。
當他們正在研究怎樣找礦的時候,立山坑的十幾名老工人,敲鑼打鼓來到革委會報喜,說他們在廢採區發現了新礦體。礦革委會抓住這個典型,及時發動群眾,迅速在全礦掀起了群眾性找礦的熱潮。
共產黨員、老工人顧全俞因病在家休養,在群眾性的找礦活動中,再也呆不住了。有一次,他和技術員小陳到六號空區找礦,一個直徑六七米、深達六十多米的地井,攔住了前進的路。他們不畏艱險,找到一根鐵管,橫在井上,順着鐵管爬過去,終於發現了過去扔掉的礦石和礦體兩萬多噸。就這樣,工人、革命技術人員和革命幹部一起,爬掌頭,攀岩壁,把全礦的廢採區查了個遍,發現的礦源足夠開採好幾年。他們還走遍山山谷谷,溝溝岔岔,找到了大量的新礦源,使這個「死」礦變成了活礦。
充分利用資源 產量由低變高
[編輯]對待貧礦抱什麼態度?是以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把每一塊礦石都採回來,還是采富丟貧,采大丟小,采易丟難,采近丟遠,浪費地下的寶貴資源?這也是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
天寶山礦「三結合」礦源調查組在廢採區找到的礦點,零星分散,大小不一,多數是貧礦。面對這種情況,廣大工人提出:「要把殘礦、貧礦當成好礦、富礦來采,讓每一塊礦石都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作用。」
為了珍惜每一塊礦石,對那些難采的殘礦,工人們以「虎口拔牙」的精神,想盡一切辦法,把它采出來。共產黨員張石范,帶領三名戰友,身系安全帶,肩背鑿岩機,在陡峭的岩壁上,奪回了過去扔掉的二十多萬噸優質礦石,為開採殘礦做出了榜樣。
在採礦的過程中,工人們充分利用資源,同時注意經濟效果,把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使金屬產量由低變高。
他們採取的辦法是:第一,加強人工手選,儘量減少廢石。現在,立山選礦廠處理的礦石,廢石混入率比文化大革命前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第二,不怕麻煩,增選金屬品種。一種含量很低的金屬,有些人認為可以不選,但他們還是堅持把它選了出來。去年一年就選出這種精礦粉四千多噸。
第三,合理配礦。這個礦有不少氧化礦石,品位雖高,但是要把裡邊的金屬分離出來很困難。過去,為了圖省事,就把它白白扔掉了。現在,工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把氧化礦利用起來了。僅去年處理的氧化礦就有四萬多噸。
第四,提高金屬採收率。通過加強技術管理、改進選礦流程等辦法,減少了金屬流失,使金屬採收率大大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由於採取了這些有效措施,礦石的品位提高了,原來認為沒有開採價值的殘礦、貧礦開採利用起來了,原來認為不能供選礦廠處理的大量礦石現在能處理了。在選礦廠去年處理的礦石總量中,殘礦、貧礦和氧化礦占了一半以上。從其中得到的金屬,相當於新建一個中型礦山的年產量。
他們體會到:在有條件的地方,在不破壞資源的前提下,應該先富後貧。但是,在沒有富礦的地方,對貧礦也要充分利用,積極開採。
自己武裝自己 規模由小變大
[編輯]一個老礦,是維持現狀還是積極發展?在發展中,是自己動手,還是向上伸手?同樣反映了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
由於礦石產量迅速提高,選礦廠由「吃不飽」到「吃不了」,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種「只求不減產,不求多貢獻」的滿足現狀的思想;也有人認為,選礦廠應當擴建,但國家得給投資,給設備。
礦革委會針對這些活思想,組織幹部和工人圍繞選礦廠要不要擴建和怎樣擴建的問題,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等偉大教導,狠批了自滿保守和向上伸手的錯誤思想,決定自己動手,就地取材,擴建東風選礦廠。
一台十幾噸重的球磨機被走資派扔在廢鐵堆里好幾年,經過風吹雨淋,鐵鏽滿身,部分零件還丟失了。但是,工人們決心克服種種困難,自力更生把它修復。選礦廠革委會委員金龍國和鉗工組的工人們一起,反覆琢磨,用土辦法把球磨機架起來,解決了加工不便的問題。沒有加工的大設備,他們就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用小設備一口一口地「吃」。就這樣,奮戰了十八個晝夜,終於修復了球磨機,解決了擴建東風選礦廠的關鍵設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擴建任務。在這之前,立山選礦廠也進行了擴建。這樣,全礦礦石的日處理量提高了百分之七十四,天寶山礦由一個中型礦變成了大型礦。
礦山擴大了,生產發展了,備品配件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幾年來,他們自力更生,辦起了十四個附屬小工廠,自己修復和製造出車床、磨床、電機車、高壓水泵、磨擦壓力機等急需的大小設備三百多台,使備品配件自給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改變了過去連一根普通鐵釘也要依賴國家供應的局面。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