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兩條路線鬥爭 做好冶金地質工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狠抓兩條路線鬥爭 做好冶金地質工作
遼寧冶金地質勘探公司革委會革命大批判小組
1971年7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開發礦業」偉大號召的指引下,一個大打礦山之仗的群眾運動正在興起。長期以來,在把地質工作擺在什麼位置,地質工作怎樣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的問題上,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是尖銳的、激烈的。

開發礦業 必須堅持地質先行[編輯]

發展工業必須從原材料搞起,解決工業的「糧食」問題。沒有原料,光搞加工工業,就叫做搞「無米之炊」。發展冶金工業必須從礦山搞起,而建設礦山,又必須從地質工作做起。地質工作搞不好,就會一馬擋道,萬馬不能前行。

長期以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瘋狂反對毛主席制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開發礦業」的偉大指示,竭力推行什麼「先建廠、後找礦」,「抓中間帶兩頭」的反動方針。在這夥人看來,只要抓了冶煉、抓了廠子,就能把地質工作搞上去,就能把礦「逼」出來,這是一種典型的資產階級唯心論和形而上學觀點。劉少奇之流為了達到他們妄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在我國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扼殺冶金地質工作。當時,遼寧就有不少的地質項目被迫下馬,地質機構和地質隊伍也幾乎全部被砍掉,嚴重地削弱了地質勘探工作。

冶金地質工作是冶金工業的尖兵。這種尖兵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冶金工業的發展,需要有各種礦石原料,這些礦哪裡有,有多少,礦山建設條件怎樣,都要靠地質工作查明;第二,冶金工業能生產多少種金屬、多少種合金和合金鋼,所需要的礦種要靠地質工作提供;第三,礦山的持續生產、擴大生產和坑口銜接,要靠地質工作不斷地探明儲量,擴大遠景;第四,礦石的綜合利用,也要首先由地質部門查明。由此可見,作為原料基地的礦山,在建設前,要進行地質工作;在礦山建成後,為了保證持續和擴大生產,也要進行地質工作;在冶金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地質先行。

實踐證明,什麼時候我們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線辦事,狠抓了地質工作,探明的儲量多,礦山生產建設就主動,礦山的持續生產就有堅實的原料基礎;反之,礦山資源不清,礦山生產建設就被動。建國以來,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遼寧冶金地質部門和礦山部門一道,共同努力,狠抓地質工作,打破了「老礦山油水不大論」等形而上學的觀點,為所有的老礦山增長了十幾至幾十倍的地質儲量。這樣,就使老礦山不但吃飽了,而且還擴建了;有的「死」礦變成了活礦,小礦變成了大礦,貧礦變成了富礦,一礦變成了兩礦。這些事實有力地證明,發展冶金工業,必須狠抓礦山建設,而狠抓礦山建設,又必須狠抓地質工作。

深入批修 促進地質工作多快好省地發展[編輯]

地質工作能不能搞好,根本問題是一個路線問題。應當看到,劉少奇一夥在地質工作中散布的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還遠沒有肅清;資產階級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也沒有得到徹底批判。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只有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分清是非,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地質工作才能多快好省地發展。

批判「老礦山油水不大論」。遼寧冶金地質工作的對象是老礦山多,老礦點多;投入工程量多,地表露頭少,多是盲礦體;許多地區被反動技術權威判過「死刑」,下過「結論」;前人幹過,自己也幹過,多是几上幾下,幾進幾出的老礦區。面對這些情況,如果我們不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思想方法不對頭,不能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去觀察問題,就會陷入盲目性。形而上學地看老礦山,就會得出「肥肉」吃光,「骨頭」難啃,工作難搞,「油水不大」的結論。一分為二地看老礦山,就會看到,礦區老、坑道多、資料豐富,便於綜合研究,加深對成礦規律的認識,有利於就礦找礦,用已知規律去指導礦區和外圍的找礦實踐。同時,老與新也是相對的,礦區老,外圍新;地表老,地下新;點上老,面上新。

一○三隊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反覆批判了「老礦山油水不大論」。他們在青城子老礦區,長期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反覆實踐,不斷認識新的成礦規律,打破了只找脈狀礦體的框框,找到了新的層間整合型礦體,提交了喜鵲溝新井田。以後,又發現了甸南新井田。解放以來,通過一○三隊和一○六隊的地質工作實踐,青城子這座老礦山,由小型礦山擴建為中型礦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後,又擴大到大型礦山的生產水平。雖然歷年採礦量一再增加,但是,這個礦山現在保有儲量仍比原來增長三十一倍。

批判「找礦一次了事論」。礦埋藏在地下,情況十分複雜,人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認識它。只有深入調查研究,細心探索規律,用氣力反覆實踐,才能得到比較正確的認識和完全的知識。「不用氣力就會滑到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方面去」,就會在重新評價礦點時感到是「吃回頭草」,興趣不大,信心不足,工作簡單,匆忙而上,匆忙而下。正如工人同志批評的那樣:「選點時粗心,干工作沒信心,遇到困難灰心,撤下來又不死心。」結果必然是:「鑽機到處跑,力量沒少費,礦還沒找着。」「找礦一次了事論」是違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它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形而上學的「認識一次完成論」。

一九七○年,一○一隊找到的紅旗山銅礦,就是在被反動技術權威判過「死刑」的老礦點上,用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指揮戰鬥,經過反覆實踐,才找到的。

批判「小礦沒幹頭論」。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觀察事物,小礦,可以積小成大,有些大中型礦山,就是由若干個小坑口組成的;小礦,可能由小變大,有些礦,表面看地表是小礦,但深部卻是個大礦;小礦,投資少,見效快,便於土洋結合,便於群眾辦礦,便於地方開採,能夠充分利用分散的礦產資源,有助於發展地方工業,支援農業,加強工農聯盟,加強戰備,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小礦沒幹頭論」是錯誤的。

一九七○年,一一○隊指導地方社隊辦礦八處,幾個月內,就采出有色金屬富礦幾千噸,使國家的零星分散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批判「類型定型論」。「類型」是前人實踐的初步總結,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運用,不能硬套。被「類型」束縛手腳,找礦工作必然停滯不前。有的地質隊,多年來沒有什麼新發現,其原因之一就是思想僵化,專找一種「類型」,以至圖上畫的,腦子想的,地面找的,地下鑽的,都是一種「矽卡岩」,把其它類型的岩石分布區當作「禁區」不加重視。就這樣,「找礦思路局限了,找礦方法老舊了,找礦腳步停頓了」。

有的地質隊衝破了「洋框框」,在洋人認為「無礦」的片麻岩中找到了一種新型的銅礦,認識有了新發展。可是,衝破了「洋框框」,又不自覺的陷入了自己的老框框,產生了「類型定型論」,在以後的找礦中,又只注意片麻岩,忽視其它岩石;只注意找塊狀礦,忽視找點滴分散的礦。許多事實說明,只有打破「類型定型論」,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地質工作,才能掌握新規律,認識新「類型」。

黃金八隊破除對「類型」的迷信,敢闖新區,發現了一個破碎帶型的新金礦,衝破了找金就得找石英脈的老框框,認識了一種新「類型」,為礦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生產區。

胸懷全局 堅持為礦山服務的方向[編輯]

堅持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這是冶金地質工作的方向問題。冶金地質工作必須從「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出發,胸懷全局,根據冶金工業發展的需要,想礦山生產之所想,急礦山生產之所急;同時還要尋找新的工業原料基地,為新建礦山提供足夠的資源條件。 胸懷全局,更好地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要正確處理幾個關係。

正確處理地質、設計、礦山之間的關係。地質、設計、礦山這三個部門,在礦山建設中本來是一個互相聯繫的有機整體。過去,劉少奇一夥極力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等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用一整套規範、制度、「條條框框」,人為地、機械地把地質、設計和礦山建設割裂開來,搞「互相制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按照這套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形而上學的觀點和煩瑣哲學的辦法,建設一個礦山通常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嚴重地阻礙地質工作和礦山建設的發展。 在大躍進期間,冶金地質一○一隊的廣大革命職工,在毛主席親自製定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指引下,打破了礦山建設上修正主義的舊程序,從實際出發,實行「四邊」,即:邊勘探、邊設計、邊生產、邊建設;實行「三結合」,即:地質、設計、基建相結合。

這個辦法,把礦山從勘探到建設作為一個整體,用全局觀點統帥各部門,實行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統一,闖出了一條多快好省地建設礦山的道路。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地質部門和礦山的廣大革命職工,進一步發揚了社會主義協作精神,在地質設計、普查找礦、礦區深部勘探、老坑口的關閉、新井田的建設和礦區地質科研等方面,實行地質隊與礦山緊密配合,互相協作;有的礦山和地質隊還成立了礦隊結合組織機構,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四邊」、「三結合」的內容。實行這個辦法,既加深了對成礦規律的認識,擴大了找礦途徑,指導了礦區勘探;又擴大了礦區遠景,指導了礦山採礦,從而更好地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

正確處理礦區與外圍、生產和建設的關係。冶金地質具有雙重任務,既要保現有礦山生產,又要為建設新礦山找新區。也就是說,既要堅持在礦區及其外圍進行就礦找礦,滿足現有礦山持續生產和擴大生產的需要;又要加強新區找礦,尋找新基地,增加新的礦山生產能力,滿足冶金工業發展的要求。只有全面堅持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的正確方向,地質工作才能走在礦山生產建設的前頭,起到尖兵作用。

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要注意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說保現有礦山生產,就消極地保礦區,死守礦山,不創新業;一說保新的建設,就扔了現有礦區,把隊伍全部拉出去,來個「滿天飛」。這兩種傾向,都給打好礦山之仗帶來很大的危害。前者保證不了冶金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後者放棄了為現有礦山擴大再生產之需,使礦山生產失去主動權,造成顧此失彼。只有按照唯物辯證法辦事,正確處理礦區、外圍、新區之間的關係,做到礦區勘探、礦區研究與外圍找礦相結合,點面結合,全面規劃,合理安排,才能多快好省地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 正確處理重點與一般、國家與地方的關係。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冶金地質工作的重點就是國家的急需,戰備的急需,礦山生產建設的急需。對國家計劃的重點項目,必須集中力量,保證完成。同時,本着先重點後一般、先國家後地方的原則,在保證完成國家計劃的前提下,積極挖掘潛力,大力支援地方辦礦。

過去,劉少奇及其在地質部門的代理人,瘋狂反對毛主席關於發揮兩個積極性的重要指示,片面強調垂直領導,片面強調「專業化」,統攬人權、財權、物權,實行「條條專政」,嚴重削弱了黨對地質工作的領導,束縛了地方找礦、辦礦的積極性,阻礙了地質事業的發展,給地質工作造成了冷冷清清、少慢差費的局面。不把「條條專政」徹底破除掉,地方辦地質、辦礦山的積極性就不能充分發揮,地方工業就不能多快好省地發展。

當然,我們在強調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的時候,在批判「條條專政」的時候,又要增強全局觀念,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認真貫徹中央統一領導和地方分級管理的正確方針,在國家統一計劃下安排地方需要,防止分散主義、本位主義。

在綜合找礦問題上,要反對「單打一」,正確處理一業為主與綜合找礦的關係,要根據輕重緩急,在礦種勘探和力量使用上有所側重。

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遼寧冶金地質勘探公司一九七○年提前兩個月完成了國家計劃,今年以來工作又有新的發展,為大打礦山之仗提供了地質資源。我們將進一步貫徹執行「鞍鋼憲法」,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堅持為礦山服務的方向,把地質工作做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