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右丞集箋註/卷之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八  近體詩三十三首[編輯]

送封太守[編輯]

忽解羊頭削,聊馳熊軾轓。軾,顧元緯本、凌本俱作「首」。揚舲發夏口,按節向吳門。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村。攢,一作「藏」。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送嚴秀才還蜀[編輯]

寧親為令子,為,《文苑英華》作「真」。似舅即賢甥。別路經花縣,還鄉入錦城。山臨青塞斷,江向白雲平。獻賦何時至?明君憶長卿。

送張判官赴河西[編輯]

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勛。見逐張征虜,今思霍冠軍。沙平連白雪,蓬捲入黃雲。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送岐州源長史歸原註:源與余同在崔常侍幕中,時常侍已沒。[編輯]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論!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故驛通槐里,長亭下槿原。槿,一作「柏」。征西舊旌節,從此向河源。

送張道士歸山[編輯]

先生何處去?王屋訪毛君。毛,諸本皆作「茅」,唯顧元緯本、凌本作「毛」,今從之。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人間若剩住,若剩住,文苑英華》作「數剩住」,顧元緯本、凌本俱作「苦難剩」。天上復離群。當作遼城鶴,仙歌使爾聞。

同崔興宗送瑗公一作《同崔興宗送衡岳瑗公南歸》。[編輯]

言從石菌閣,新下穆陵關。獨向池陽去,白雲留故山。綻衣秋日裡,洗缽古松間。一施傳心法,惟將戒定還。

同詠崔興宗[編輯]

行苦神亦秀,泠然溪上松。銅瓶與竹杖,來自祝融峰。常願入靈岳,藏經訪遺蹤。南歸見長老,且為說心胸。

送錢少府還藍田[編輯]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賦,目送老萊衣。每候山櫻發,時同海燕歸。今年寒食酒,應得返柴扉。得,一作「是」。

留別錢起[編輯]

秉恕按:錢起集亦載此詩,題作《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文苑英華》亦謂是起詩,題作《晚歸藍田酬中書常舍人贈別》,微有不同。《唐詩紀事》云:起還藍田,王維贈別云:「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云云。起答詩云:「卑棲卻得性,每與白雲歸」云云。是以二詩為互相酬答之作也。細玩「知音青瑣」之句,合是錢作無疑;蓋「留別」字是題,「錢起」字是作者姓名,本以同詠附載集中,或者因聯書不斷,誤謂四字俱是詩題,遂作右丞之詩耳。五絕內「駐馬分襟」一首,亦是此誤,但舊本所定,未敢輒加變亂,聊存管見,以俟識者之論定焉。

卑棲卻得性,每與白雲歸。徇祿仍懷橘,仍,凌本作「猶」。看山免採薇。山,凌本作「花」。○四句一作「別山如昨日,春露已沾衣。采蕨頻盈手,看花空厭歸。」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送邱為往唐州[編輯]

宛洛有風塵,君行多苦辛。四愁連漢水,百口寄隨人。槐色蔭清晝,楊花惹暮春。朝端肯相送?天子繡衣臣。

送元中丞轉運江淮錢起集亦載此首。[編輯]

薄稅歸天府,稅,一作「賦」。輕徭賴使臣。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去問珠官俗,珠,錢集作「殊」。來經石劫春。凌本作「來看石劫城」,錢集作「來經幾卻春」。東南御亭上,御,錢集作「卸」,劉本、顧可久本作「高」,俱非。莫使有風塵。使,錢集作「問」。

送崔九興宗游蜀[編輯]

送君從此去,轉覺故人稀。徒御猶回首,田園方掩扉。出門當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漢風流地,遊人何處歸?處,《唐詩紀事》作「歲」。

送崔興宗[編輯]

已恨親皆遠,誰憐友復稀?君王未西顧,遊宦盡東歸。塞闊山河淨,闊,顧元緯本、凌本俱作「迥」。山,凌本作「江」。天長雲樹微。方同菊花節,相待洛陽扉。

送平淡然判官[編輯]

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起,《唐詩正音》作「赴」,一作越。瀚海經年別,別,顧元緯本、凌本、《文苑英華》俱作「到」。交河出塞流。須令外國使,須,《文苑英華》作「預」。知飲月支頭。知,一作「只」,非。

送孫秀才《唐詩紀事》以此詩為王縉之作。[編輯]

帝城風日好,風,《文苑英華》作「春」。況復建平家。玉枕雙文簟,文,《文苑英華》、《唐詩紀事》俱作「紋」。金盤五色瓜。山中無魯酒,無,《文苑英華》、《唐詩紀事》俱作「沽」。松下飯胡麻。莫厭田家苦,厭,《文苑英華》作「怨」。歸期遠復賒。

成按:孫秀才蓋客於京師,遨遊諸王之門,不得意而歸者。故首美帝城風日,並引建平家以為擬喻;承以「玉枕」、「金盤」一聯,則客游之適意可知。今舍之而歸去,所飲者若彼,所飯者若此,田家淡薄,大異疇昔,幾何不生厭苦。然而莫厭者,不猶愈乎?其慰藉之意深矣。

送劉司直赴安西[編輯]

絕域陽關道,胡煙與塞塵。煙,顧元緯本、凌本、《文苑英華》、《唐詩品匯》俱作「沙」。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漢,凌本作「使」。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編輯]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地,顧元緯本、凌本俱作「上」,一作「址」。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間,《文苑英華》作「中」。老,《唐詩品匯》作「著」。

送方城韋明府[編輯]

遙思葭菼際,寥落楚人行。高鳥長淮水,平蕪故郢城。使車聽雉乳,縣鼓應雞鳴。若見州從事,無嫌手板迎。

送李員外賢郎[編輯]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送梓州李使君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編輯]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文苑英華》作「鄉音聽杜鵑」。山中一半雨,半,二顧本、凌本、《唐詩品匯》俱作「夜」。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瀛奎律髓》、《唐詩正音》俱作「賨」。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不敢,當是「敢不」之訛。

錢牧齋云:《文苑英華》載王右丞詩,多與今行槧本小異,如「松下清齋折露葵」,「清齋」作「行齋」。「種松皆作老龍鱗」,作「種松皆老作龍鱗」,並以《英華》為佳。《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作「山中一半雨」,尤佳。蓋送行之詩,言其風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日「一半雨」,而續之以「焚女」、「巴人」之聯也。崔顥詩:「寄語西河使,知余報國心。,』《英華》云:「『余知報國心』,如俗本,則顥此句為求知矣。」此類甚多,讀者宜詳之。

送張五諲歸宣城[編輯]

五湖千萬里,況復五湖西。漁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欲歸江淼淼,未到草淒淒。憶想蘭陵鎮,可宜猿更啼。更,一作「夜」。

送友人南歸[編輯]

萬里春應盡,三江雁亦稀。亦稀,《文苑英華》作「欲飛」,非。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鄖國稻苗秀。鄖,顧可久本、《唐詩正音》俱作「郎」,誤。楚人菰米肥。米,一作「菜」,《文苑英華》作「葉」。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送賀遂員外外甥[編輯]

南國有歸舟,荊門溯上流。蒼茫葭菼外,雲水與昭丘。與,一作「同」。檣帶城烏去,江連暮雨愁。猿聲不可聽,莫待楚山秋。

送楊長史赴果州《瀛奎律髓》長史下多一「濟」字。[編輯]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去,《方輿勝覽》作「欲」。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啼,《瀛奎律髓》、《唐詩正音》、《唐詩品匯》俱作「聲」。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送邢桂州[編輯]

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齡。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編輯]

橫吹雜繁笳,吹,《文苑英華》作「笛」。邊風卷塞沙。還聞田司馬,更逐李輕車。蒲類成秦地,類,劉本、顧可久本俱作「壘」,誤。莎車屬漢家。車,劉本、顧可久本俱作「居」,誤;一本作「丘」,亦非。當令犬戎國,朝聘學昆邪。

送孫二[編輯]

郊外誰相送?文苑英華》作「郭外誰將送?」夫君道術親。書生鄒魯客,才子洛陽人。祖席依寒草,行車起暮塵。起,《文苑英華》作「薄」。山川何寂寞,何,《文苑英華》作「向」。長望淚沾巾。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編輯]

南陌去悠悠,東郊不少留。同懷扇枕戀,獨念倚門愁。念,《文苑英華》作「解」。路繞天山雪,家臨海樹秋。魯連功未報,且莫蹈滄洲。

送邱為落第歸江東[編輯]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五湖三畝宅,宅,《文苑英華》作「地」。萬里一歸人。歸,《文苑英華》作「行」。知祢不能薦,祢,顧元緯本、凌本、《唐詩品匯》俱作「爾」。羞為獻納臣。為,顧元緯本、凌本、《唐詩紀事》、《唐詩品匯》俱作「稱」,《文苑英華》作「看」。

漢江臨泛泛,《瀛奎律髓》作「眺」。[編輯]

楚塞三湘接,湘,《瀛奎律髓》作「江」。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日,《文苑英華》,作「月」。留醉與山翁。翁,《文苑英華》、《瀛奎律髓》俱作「公」。

登辨覺寺辨,一作「新」。[編輯]

竹徑從初地,從,《文苑英華》、《瀛奎律髓》俱作「連」。蓮峰出化城。窗中三楚盡。盡,《文苑英華》作「靜」。林上九江平。上,凌本、《瀛奎律髓》俱作「外」。軟草承趺坐,軟,《文苑英華》作「嫩」。長松響梵聲。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琢崖嘗說:此詩「初地」,即菩薩十地中之第一地,所謂「歡喜地」也,本是聖境中所造階級之名,今借作寺外路徑用。「化城」用《法華經》中化城事,本是方便小乘止息之喻,今借作寺中殿宇用。工則工矣,然右丞是學佛者,奈犯綺語戒何!語雖近釋,實中理解,成觀九經中語,為文人借用,失其本來面目,未易更仆數。即以右丞而論,如以「傅母」作乳媼用,「膳夫」作饔子用,「獸人」作獵夫用,「司諫」作言官用之類,皆與經義不合。雖於文無害,然不究其原而僅襲其步,恐有邯鄲匍匐之患耳。

《瀛奎律髓》謂此詩似詠廬山僧寺,蓋因三四二句也。遠近數千里,一望瞭然,佳處全在「窗中林外」四字。或取「盡」字「平」字,以敵老杜兜率寺詩中之「有」字「自」字者,猶恐未的。

涼州郊外游望[編輯]

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邊村,顧元緯本、凌本俱作「村邊」,誤。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

觀獵《唐詩紀事》作「獵騎」。[編輯]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市,《雲溪友議》作「戍』。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射鵰,《雲溪友議》作「落雁」。一作「失雁」。千里暮雲平。郭茂倩《樂府》采首四句入近代曲辭題曰《戎渾》。《萬首唐人絕句》亦摘入絕句內,題作《戎渾》。

胡應麟日:右丞五言,工淡閒麗,自有二派:「楚塞三江接」、「風勁角弓鳴」、「揚子談經處」等篇,綺麗精工,沈、宋合調者也;「寒山轉蒼翠」、「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靜」等篇,幽閒古淡,儲、孟同聲者也。

邵古庵謂細柳;渭城皆在陝西長安縣,新豐在臨潼縣,相去七十里。曰「忽過」,曰「還歸」,正見其往返之易。成按:《漢書》內地名,詩人多襲用之,蓋取其典而不俚也。興會所至,一時匯集,又何嘗拘拘於道里之遠近而後琢句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