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右丞集箋註/卷之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十三  近體詩七十三首[編輯]

答裴迪《萬首唐人絕句》作《答裴迪憶終南山》。[編輯]

淼淼寒流廣,蒼蒼秋雨晦。君問終南山,心知白雲外。

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絕句裴迪[編輯]

積雨晦空曲,平沙滅浮彩。輞水去悠悠,南山復何在?

山中寄諸弟妹《萬首唐人絕句》無「諸」字,凌本、《唐詩正音》俱無「妹」字。[編輯]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城郭遙相望,催應見白雲。見,顧元緯本、凌本俱作「禮」,誤。

聞裴秀才迪吟詩因戲贈《萬首唐人絕句》作《聞裴迪吟詩戲贈》。[編輯]

猿吟一何苦,愁朝復悲夕。莫作巫峽聲,腸斷秋江客。悲,凌本作「愁」。

贈韋穆十八[編輯]

與君青眼客,共有白雲心。不向東山去,日令春草深。日,一作「自」。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編輯]

鳥鳴澗[編輯]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蓮花塢[編輯]

日日採蓮去,洲長多暮歸。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鸕鶿堰[編輯]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浦揚。獨立何褵褷,銜魚古查上。清,顧可久本作「晴」。浦,《萬首唐人絕句》作「蒲」。

上平田[編輯]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寧,《唐詩正音》作「誰」。

萍池[編輯]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掃復開,顧元緯本、凌本俱作「復掃開」。

輞川集 並序[編輯]

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秉恕按:《唐書》本傳稱:維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者,即此二十首,是蓋當時自為一帙耳。

孟城坳[編輯]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同詠裴迪[編輯]

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

華子岡[編輯]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同詠裴迪[編輯]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稀。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文杏館[編輯]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雲,去作人間雨。

同詠裴迪[編輯]

迢迢文杏館,躋攀日已屢。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

斤竹嶺[編輯]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同詠裴迪[編輯]

明流紆且直,綠第密復深。一逕通山路,行歌望舊岑。

鹿柴[編輯]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苔,一作「莓」。

同詠裴迪[編輯]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不知松林事,但有麏麚跡。松,顧可久本、《萬首唐人絕句》、《唐詩紀事》皆作「深」。

木蘭柴[編輯]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同詠裴迪[編輯]

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

茱萸沜[編輯]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山中倘留客,置此茱萸杯。茱萸,顧元緯本,凌本俱作「芙蓉」。

同詠裴迪[編輯]

飄香亂椒桂,布葉間檀欒。雲日雖回照,森沉猶自寒。

宮槐陌[編輯]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同詠裴迪[編輯]

門南宮槐陌,是向欹湖道。秋來山雨多,落葉無人掃。南,二顧本、《唐詩品匯》俱作「前」。是,顧可久本作「堤」。山,《唐詩品匯》作「風」。

臨湖亭[編輯]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上,《萬首唐人絕句》作「仙」。

同詠裴迪[編輯]

當軒彌混漾,孤月正徘徊。谷口猿聲發,風傳入戶來。

南垞[編輯]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遙遙,《唐詩正音》作「遙山」,誤。

同詠裴迪[編輯]

孤舟信風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風,顧元緯本作「一」。

欹湖[編輯]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山青,顧可久本作「青山」。

同詠裴迪[編輯]

空闊湖水廣,青熒天色同。艤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

柳浪[編輯]

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分行,顧元緯本、凌本俱作「行分」。

同詠裴迪[編輯]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絲。結陰既得地,何謝陶家時。

欒家瀨[編輯]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同詠裴迪[編輯]

瀨聲喧極浦,沿步向南津。泛泛鳧鷗渡,時時欲近人。

金屑泉[編輯]

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餘歲。翠鳳翔文螭,羽節朝玉帝。翔,一作「翊」。

同詠裴迪[編輯]

瀠渟淡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華,獨往事朝汲。

白石灘[編輯]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向,《唐詩紀事》、《唐詩品匯》俱作「尚」。

同詠裴迪[編輯]

跂石復臨水,弄波情未極。日下川上寒,浮雲淡無色。無色,一作「秋色」,一作「凝碧」。

北垞[編輯]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欄。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

同詠裴迪[編輯]

南山北垞下,結宇臨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山,世本或作「上」。

竹里館[編輯]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同詠裴迪[編輯]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辛夷塢[編輯]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紛紛,劉本、顧可久本俱作「絲絲」。

同詠裴迪[編輯]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漆園[編輯]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偶,顧元緯本、凌本俱作「惟」。

同詠裴迪[編輯]

好閒早成性,果此諧宿諾。今日漆園游,還同莊叟樂。

椒園[編輯]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君,劉本,顧可久本俱作「身」。

同詠裴迪[編輯]

丹刺胃人衣,芳香留過客。幸堪調鼎用,願君垂採摘。

臨高台送黎拾遺《萬首唐人絕句》無「臨高台」三字。[編輯]

相送臨高台,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送別《萬首唐人絕句》、《唐詩正音》、《唐詩品匯》俱作《山中送別》,《名賢詩》作《送友》。[編輯]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二顧本、凌本、《唐詩品匯》俱作「年年」。

別輞川別業[編輯]

依遲動車馬,惆悵出松蘿。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

同詠王縉[編輯]

山月曉仍在,林風涼不絕。殷勤如有情,惆悵令人別!

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唐文粹》少「馬上」以下六字。《萬首唐人絕句》作《別崔九弟》。[編輯]

城隅一分手,幾日還相見?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同詠裴迪[編輯]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留別崔興宗《萬首唐人絕句》於四卷內載此首,作王維詩,題曰《留別崔興宗》。十六卷重出,作崔興宗詩,題曰《留別王維》。《唐文粹》作崔興宗,《唐詩品匯》亦作右丞詩。《唐詩紀事》載王維有《崔九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云:「城隅一分手」云云。裴迪云:「歸山深淺去」云云。興宗留別云:「駐馬欲分衿」云云。是以此詩為興宗留別二人之詩也。顧元緯本、凌本皆刪去此首,劉須溪、顧可久本有之。[編輯]

駐馬欲分襟,清寒御溝上。前山景氣佳,獨往還惆悵。

息夫人原註:時年二十。○《河嶽英靈集》作《息夫人怨》,《國秀集》作《息媯怨》。[編輯]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時,《古今詩話》作朝。能忘,《本事詩》作「寧忘」,《萬首唐人絕句》、《唐詩紀事》俱作「難忘」,《樂府詩集》作「寧無」。舊。《國秀集》作「昔」,《唐詩紀事》作「異」。眼,《本事詩》作「目」。

班婕妤三首《唐文粹》、《河嶽英靈集》並作《婕妤怨》。[編輯]

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秋夜守羅幃,孤燈耿明滅。明,顧元緯本、凌本俱作「不」。

宮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聞鳳吹,門外度金輿。恩,《文苑英華》作「寵」。吹,一作「笛」。

怪來妝閣閉,朝下不相迎。總向春園裡,花間笑語聲。向,《國秀集》作「在」。笑語,顧可久本、《國秀集》、《萬首唐人絕句》、《樂府詩集》、《唐詩品匯》俱作「語笑」。○《國秀集》選此一首,題作《扶南曲》。

題友人云母障子原註:時年十五。[編輯]

君家雲母障,持向野庭開。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畫來。詩,顧元緯本、凌本俱作「時」。因,一作「關」。

紅牡丹[編輯]

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閒,顧元緯本、凌本俱作「開」。

左掖梨花文苑英華》作《左掖海棠花》。[編輯]

閒灑階邊草,輕隨箔外風。黃鶯弄不足,嗛入未央宮。入,《文苑英華》作「向」。

同詠邱為[編輯]

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同詠皇甫冉 冉集作《和王給事維禁省梨花詠》。[編輯]

巧解迎人笑,偏能亂蝶飛。春風時入戶,幾片落朝衣。迎,一作「逢」。偏,一作「還」。春風時入戶,一作「春時風入戶」。

口號又示裴迪七絕內有《私成口號誦示迪》一首,故此雲又示也。《萬首唐人絕句》作《菩提寺禁示裴迪》。[編輯]

安得舍塵網,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塵,一作「羅」。向,《萬首唐人絕句》作「去」。

雜詩[編輯]

家住盂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成按:陶淵明詩云:「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幾叢菊?」王介甫詩云:「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屋脊,雲今如許長。」與右丞此章同一杼軸,皆情到之辭,不假修飾而自工者也。然淵明、介甫二作,下文綴語稍多,趣意便覺不遠;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於此下復贅一語不得。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玉階,《萬首唐人絕句》作「階前」。

崔興宗寫真《唐詩紀事》作《與崔興宗寫真詠》。[編輯]

畫君年少時,如今君已老。今時新識人,知君舊時好。

山茱萸[編輯]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有叢桂花,窗前向秋月。朱實,顧元緯本作「茱萸」。有,一作「與」。

哭孟浩然原註:時為殿中侍卿史,知南選,至襄陽作。○《萬首唐人絕句》作《哭孟襄陽》。《唐詩紀事》作憶孟詩。[編輯]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首二句,《唐詩紀事》作「故人今不見,日夕漢江流」。蔡洲,各本俱作「蔡洲」,今從顧元緯本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