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利主義之職業師資
職業教育既以養成生利人物為其主要之目的,則其直接教授職業之師資,自必以能生利之人為限。蓋己立而後能立人,己達而後能達人,天下未有無生利經驗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昔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孔子豈故為拒絕哉?亦以業有專精,事有專習,孔子之不知農圃,亦猶老農老圃之不知六藝耳。由是以推,無治病之經驗者,不可以教醫;無貿易之經驗者,不可以教商。凡百職業,莫不皆然。故職業教師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經驗。無生利之經驗,則以書生教書生,雖冒職業教師之名,非吾之所謂職業教師也。
然職業教師不徒負養成生利人物之責,且負有改良所產事物之責。欲求事物之改良,則非於經驗之外別具生利之學識不可。無學識以為經驗之指導,則勢必故步自封,不求進取。吾國農業數千年來所以少改良者,亦以徒有經驗而無學識以操縱之耳。故職業教師之第二要事,是為生利之學識。
兼有生利之經驗、學識,尚不足以盡職業教師之能事。蓋教授生利之法,隨業而異。有宜先理想而後實習者,有宜先實習而後理想者,有宜理想、實習同時並進者。為職業教師者自宜熟悉學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質,使所教所學皆能浹洽生利之方法,而奏事半功倍之效。故職業教師之第三要事,為生利之教授法。
准如前說,則健全之職業教師,自必以經驗、學術、教法三者皆具為標準。三者不可得兼,則寧舍教法學術而取經驗。蓋無學術、教法而有經驗,則教師尚不失為生利之人物,縱無進取良法,然學生自能儀型教師所為,以生產事物。既能生產事物,即不失職業教育之本旨。如無經驗,則教授法無由精密,縱學術高尚,斷不能教學生之生利。既不能生利,則失職業教育之本旨矣。是故經驗、學術、教法三者皆為職業教師所必具之要事,然三者之中,經驗尤為根本焉。
職業教師既以生利經驗為根本之資格,則養成職業師資自當取材於職業界之傑出者。彼自職業中來,既富有經驗,又安於其事,再加以學術教法,當可蔚為良材。概之收錄普通學子,為事當較易,收效亦當較良且速也。
職業教師既以生利之經驗、學術、教法三者為資格,則如何養成此種教師之方法,亦在吾人必須研究之列。大概養成職業師資之法有三:(一)收錄普通學子教以經驗學術與教法;(二)收錄職業界之傑出人物,教以學術與教法;(三)延聘專門學問家與職業中之有經驗者同室試教,使其互相砥礪補益,蔚為職業教師。夫經驗所需之多少,隨職業而異;其需經驗較少之職業,利用第一法。如普通師範學校之教師有二三年之經驗者,即可作教授之基礎,故收錄普通學子而養成之,為事甚易。其次,則商業學校教員,似亦可以利用此法。但農工等職業之教師,性質迥異,非富有經驗,不足以教生利。舍難就易,似不如採用第二法,精選職業界之傑出者養成之。彼既從職業中來,自必有相當之經驗,再教以實用之學術教法,為事自順。然此法效力之大小,常視國中教育普及之程度為差。其在歐美教育普及之邦,職業中人,大半受過八年之公共教育,既有普通知能以植其基,則於學術、教法自易領悟,中國則不然,教育未普及,農工多數不識文字;既不識文字,則欲授以學術教法,自有種種困難。然而職業界之傑出者,終不乏粗識文字之人,當事者苟能精選而羅致之,則有用之職業師資,或能濟濟而出也。此外則有延聘學問家與經驗家同室試教一法。當今職業師資缺乏,為其備選者,或有學術而無經驗,或有經驗而無學術,速成之計,莫如合學問家與經驗家於一爐而共冶之;既可使之共同試教,又可使之互相補益,則今日之偏才,經數年磨練之後,或能蔚成相當之師資,豈非一舉兩得哉?然一班二師,所費實巨,況學術、經驗貴能合一,若分附二人之身,終難免於隔膜。故此計雖有優點,不過為過渡時代權宜之策耳。總之,職業教師最重生利之經驗,則養成之法,自宜提其要領,因已有之經驗而增長之,方能事半功倍也。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4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7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