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總路線精神辦好社會主義企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用總路線精神辦好社會主義企業

——安徽省淮南大通煤礦依靠群眾加強企業管理的情況調查
新華社通訊員 《安徽日報》記者 新華社記者
1972年3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安徽省工業學大慶的先進標兵——淮南大通煤礦,依靠群眾加強企業管理,取得了好的經驗。全礦在連續三年超額完成國家計劃的基礎上,去年又提前四十三天和五十五天分別完成了國家原煤產量和掘進進尺計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也都完成得較好。與前年同期比較,原煤平均日產量提高百分之十三,全員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點九,原煤灰分降低百分之三點六,每采一萬噸煤的坑木消耗由前年的二十五立方米降低到一立方米以下,每噸煤的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十六,全礦提前三個月超額百分之三十一完成了國家上繳利潤計劃。

大通煤礦是一個開採了六十多年的老礦。解放前,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掠奪煤炭資源,亂掘亂采,把整個礦井搞得百孔千瘡。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有人認為大通煤礦已經是山窮水盡,斷言只能再開採幾年就要全部報廢。

礦老條件差,大通煤礦為什麼能夠多快好省地完成國家計劃?這個礦的主要經驗是:思想領先,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離開總路線就辦不好社會主義企業,不貫徹執行總路線就學不好大慶。」這是大通煤礦廣大幹部和工人共同的體會。

大通煤礦在深入開展工業學大慶群眾運動中,始終存在着力爭上游和維持現狀,多快好省與少慢差費的鬥爭。前年,這個礦的坑木萬噸消耗由一九六八年的一百八十立方米下降到二十五立方米以後,有些人就覺得能保住這個水平就不錯了。但採煤五隊的工人們勇於實踐,試驗使用代用品獲得成功,做到了採煤工作面基本不用坑木。礦黨委會和革委會抓住這個典型,從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入手,充分發動群眾,辦起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反覆學習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教導,開展革命大批判,樹立為革命節約的思想。這樣,便在全礦掀起了一場多出煤、少用坑木的群眾運動。供應科的職工和家屬辦的磚廠,試驗成功用黃土燒制磚盤,原來用在小眼支架上的木材占井下用材百分之五十左右,改用磚盤後全部可以節省。過去,只用鋼鐵、水泥等幾種材料代替坑木,現在擴大到礦渣、高粱稈、棉花秸、蘆葦等二十五種,使木材消耗量逐月下降。全礦每采一萬噸煤的坑木消耗量,去年六月份為一點七立方米,七月份為零點八立方米,十月份下降到零點四九立方米。

對於是否要做到多快好省的全面發展,在礦領導成員中曾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認為,老礦條件差,只要產量提高了,質量、成本指標差點沒有啥。他們把多快與好省對立起來。去年發生的一件事對全礦震動很大,省內一個企業發現從大通礦運來的煤質量下降,矸石多,灰分大,工人們燒起來很有意見,但是,這個單位考慮貨是來自全省標兵單位的,怕聲張出去影響不好,也就沒有向礦上提出意見。事後,礦上了解到這個情況,感到這是對自己最嚴厲的批評。礦領導立即發動群眾進行認真討論。工人們說,我們是生產燃料的企業,我們不注意質量就影響很多企業。這個月看來奪了特大的高產,但煤質下降,不僅浪費了礦上的人力物力,更影響到兄弟企業完成國家計劃,這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缺乏責任感的表現。全礦職工下決心不但要穩產高產,更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只有這樣,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礦黨委會和革委會通過層層舉辦學習班,發動廣大幹部和工人正確執行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真正做到既抓產量,又抓質量,抓成本核算,抓安全生產,在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的基礎上,依靠群眾,搞好企業管理。

依靠群眾加強企業管理[編輯]

用總路線精神辦好社會主義企業,領導成員必須堅定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搞好企業管理。一年多來的鬥爭實踐,使大通煤礦領導機構成員認識到,沒有徹底的群眾觀點,就不可能正確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在這方面他們有許多經驗和教訓。

一次,鍋爐房塌陷,需要重建。當時群眾建議把新鍋爐房的煙囪砌高一點,既吸風,又省煤。可是領導並沒有聽取群眾的意見,把煙囪砌低了,因拉風不夠,不僅浪費了煤,汽還不夠用。

還有一件事對礦領導教育很大。礦上唯一出煤的三號主井,因地下煤柱需要開採,井架嚴重歪斜,必須拆除。這樣就把井下出煤的任務全加在原來只擔負上下料、上下人的副井身上。副井每天最高提絞量只能達到八百噸左右,而國家要求礦上的平均日產煤計劃在一千二百噸以上。這樣一來,提絞能力就成為煤炭生產中的突出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礦領導堅決依靠群眾,在全礦範圍內開展了「主井倒了怎麼辦」的大討論。廣大工人說:「我們要象大慶工人那樣,迎着困難上,井架倒了,我們的革命精神不能倒,前進的步伐不能停!」全礦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個出主意、想辦法的生動局面,先後實現了二十多項技術革新。經過全礦職工艱苦奮戰,改造後的副井每日提升能力很快由八百噸上升到二千多噸,不僅提前完成了國家三十八萬噸原煤生產計劃,還增產了原煤十二萬多噸。

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礦黨委會和革委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搞群眾運動,依靠工人群眾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性。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建立以老工人為主體的生產前線指揮小組。他們是由各隊、科的群眾推選出來的。這些人政治覺悟高,能聯繫群眾,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依靠他們來制定生產計劃,能使計劃切合實際,積極可靠;依靠他們管理生產,能使生產井井有條,及時克服困難,保證超產。這個礦從一九六八年九月成立這個小組以來,取得了連續三十九個月全礦月月超產的勝利。

以編制生產計劃為例,工人生產前線指揮小組成立後,在每月末前幾天,便進行現場調查,分析地質條件,確定採煤方法,提出技術安全措施。各隊根據條件,自報產量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然後大家進行公議,統一平衡。這樣,兩天就可以編好過去要半個月才能編出的月度作業計劃。由於計劃切合實際,措施很得力又很具體,這就確保了月月超產。一九七○年是全礦生產條件最困難的一年,生產前線指揮小組根據形勢的不斷發展,三次修改計劃,全年超額百分之三十二點三完成了國家計劃。一九七一年,又三次修改了生產計劃,達到了新的水平。

第二,建立以老工人為主體的工人財經監督委員會。這是發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依靠工人當家理財的一種組織形式。礦財經監督委員會共有委員三十四人組成,全礦有財經監督員一百四十人,分布在全礦每一個基層單位。他們在廣大群眾中積極宣傳和認真貫徹毛主席關於勤儉建國等一系列指示,以身作則做增產節約的模範,帶動全礦出現了人人關心生產,關心收入,監督消耗,監督支出的勤儉節約的新風尚,大大加強了企業管理,出現了很多少花錢,多辦事的動人事跡。

一九七○年初,財會人員在編製成本計劃時,有人曾提出:「大通礦老條件差,全年能搞個不虧不盈就不錯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把生產成本編的較高,全年上繳國家利潤只有六千元。礦黨委會、革委會組織財經監督委員會成員和財務人員審查這一計劃時,老工人激動地說:「我們是社會主義企業,要國家賠錢那是恥辱;要是白白浪費國家資金,那是犯罪;我們國營企業不給國家積累資金,怎麼能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他們對成本計劃逐項逐條審查,提出了許多節約開支,降低成本的措施,砍掉了一些可花可不花的購置費用。例如計劃要用五萬多元添置七百盞礦燈,工人財經監督委員勾掉了這項開支,並積極發動大家修好六百多盞舊礦燈,保證了生產的需要。經過工人財經監督委員會的審定,最後把每噸煤的成本計劃比原計劃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點五,全年計劃上繳利潤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元。以後,隨着全礦增產節約運動的深入開展,成本不斷降低,全年上繳利潤最後達到二百四十八萬多元。

第三,建立以老工人為主體的「五大員」管理制度,加強班組管理。今年以來,根據企業管理發展的新要求,採取由點到面的方法,試行「五大員」(政治宣傳員、安全保衛員、質量檢查員、經濟核算員、生活管理員)管理制度,對進一步依靠工人階級,加強企業管理,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全礦共選出不脫產的「五大員」七百零五人,占職工總數的五分之一。他們參加管理後,首先,班組管理工作有了全面的加強,「五大員」對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個群眾管理網,做到處處有人問,事事有人管。其次,「五大員」在黨支部領導下,積極地參加管思想、管生產、管安全質量、管經濟核算、管生活,使工作更加深入細緻。現在,各項工作黨支部統一研究,統一安排,確定原則後,由黨支部成員明確分工,發動黨團員,協同「五大員」群策群力共同去辦,有力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進一步加強了黨的領導,把各項工作辦得又快又好。再其次,勤儉節約新風有了新的發展。採煤、掘進部門掀起了以「高產優質高工效,安全生產低消耗」為中心的革命競賽,推動了學大慶群眾運動深入發展。輔助部門也在「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面向生產第一線,處處精打細算」的口號下做出了新的成績。例如機電車間為了礦上增加產品品種,在七號井安裝塊煤皮帶機,計劃需要安裝費二千多元,後來經濟核算員與群眾研究後,採取利用廢料等措施,結果只花二十元就提前完成了安裝計劃。

加強領導,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編輯]

大通煤礦在實踐中體會到: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不僅是組織上、技術上的措施,而且是思想上的一場革命,是斗、批、改的重要內容。要搞好企業管理,多快好省地完成國家計劃,必須遵照毛主席關於「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和「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教導,在破除一些限制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同時,逐步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這個礦有些採區容易發火,稱為「火區」,按過去規定作為「禁區」,必須封閉停產。對於這個「規定」,工人群眾早就提出了意見,但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以後工人們深入火區調查研究,掌握規律,採取電鑽滅火,快速灌漿,高速回採等措施,邊灌漿,邊回採,邊滅火,終於破除了陳規,打開了「禁區」。這件事對全礦廣大幹部和工人都有很大啟示和教育。

在建立規章制度中,礦黨委會舉辦了有領導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參加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同時發動廣大群眾對過去的規章制度逐項進行分析,對那些不堅持政治掛帥,不利於調動群眾積極性,不利於生產發展的規章制度,堅決破除;對有利於發揮群眾積極性,有利於生產發展的規章制度,就堅決執行,有的還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補充,使之更加完善。如這個礦原有的安全檢查組織和群眾安全檢查網,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取消。後來通過討論,廣大幹部和工人說,這不是對工人「管、卡、壓」,不但不能取消,而且要加強。現在全礦已恢復和健全了安全檢查機構,並且從上到下,從科室、隊到班組都設立了群眾性的安全檢查員。另外,在分析研究原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全礦還建立了一些新的規章制度,包括五個方面,十種制度。即:政治工作方面、工作管理方面、群眾管理方面、經濟核算方面、生活管理方面。十種制度是: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質量檢查制、安全生產制、設備保養維修制、經濟核算制、技術管理制、計劃管理制、生產調度制、生活管理制。

隨着新的規章制度的建立,全礦很快出現了一個人人遵守規章制度,個個維護革命紀律的新局面,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革命職工的革命精神,保證了全礦革命和生產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線不斷前進。

大搞技術革新,促進生產發展[編輯]

隨着生產的發展,大通煤礦原有的舊設備、舊採煤方法,適應不了多快好省地發展煤炭生產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是安於現狀,滿足於一般完成任務,還是勇於創新,促進煤炭生產的新發展,便成為這個老礦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又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這個礦沿用了幾十年的急傾斜採煤法,曾被人認為是已經定了型的。但是,大通煤礦的工人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發現,這種採煤方法勞動強度大、坑木消耗多、生產準備工程量大,又不安全,與總路線精神不符,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他們決心試驗出一種新型的急傾斜柔性掩護支架採煤法。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鬥,以老工人為主的有幹部、技術人員參加的研究小組,群策群力,終於把這種採煤法試驗成功。實踐證明,採用這種採煤法有六大優點:(一)生產能力大,效率高。正如工人們所讚揚的:「只要炮一響,煤炭呼呼淌」。一個工作面三小班只要十二個人,就能出煤六百多噸,最高達到一千多噸。(二)安全生產好。工人們在掩護支架下面工作,非常安全。(三)坑木消耗低。(四)操作簡便,勞動強度小。整個生產過程,沒有使用體力較大的攉煤、支柱、回柱等生產工序。(五)回採進度快,掘進量小。無須準備工序,三班都能出煤。(六)生產成本低,每噸煤的成本僅有一元九角七分。

毛主席教導說:「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