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24
卷二十四 \ 前陰部
[編輯]自外腎起至前陰囊止,一切癰疽、疝、 、疳、蝕等證,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龜頭腫痛門主論
[編輯]澄曰∶龜頭腫痛,有因肝經濕熱下注,其腫紅脹,宜龍膽瀉肝湯主之,外搽介靈丹。有因塗搽春藥,交接違理,其腫滲痛,宜用松蘿茶洗,外搽玉紅膏。有因嫖妓孌童,沾染穢毒,其腫紫黯,上有黃衣,溺管必痛,小便淋瀝,否則莖皮收緊,包住龜頭,即成袖口疳瘡。亦有龜頭之下,紅胞如瘤堅硬,亦有所患之胞如水光亮,即為雞嗉疳瘡。治之大法,以大黃下之撤毒為主。亦有新婚損傷龜頭腫者,以濃甘草湯洗之,搽玉紅膏。
龜頭腫痛門主方
[編輯]龜頭腫大硬痛(沈員嶠。)用雞蛋三個,去黃留蛋清,將龜頭插入,一炷禪香時拔出,再以捫青布燒灰存性,碾末一錢,加冰片一分搽上,過夜其腫即消。
龜頭腫痛 蛤蟆二隻,炭火炙去皮肉,將骨炙酥為極細末,每一分加冰片一分碾勻,細細摻上。
又方 鬼饅頭嫩枝即木蓮蓬,三四兩煎湯熏洗,止痛消腫。
又方
蝸牛(焙乾) 枯礬(各等分)
碾細。濕則干摻,干則香油調搽。
陰頭癰門主論
[編輯]王肯堂曰∶陰頭癰生於陰頭。(《準繩》)
陰頭癰門主方
[編輯]驗方 鱉甲為末,雞蛋清調敷。
魚口便毒橫門主論
[編輯]魚口(圖缺)
陳實功曰∶左為魚口,右為便毒,兩腿合縫之上,名曰橫 。(《正宗》)
《鬼遺方》雲∶腿 兩處起為便毒。
王肯堂曰∶便毒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其毒初發寒熱交作,腿間腫起疼痛是也。夫腎為作強之官,所藏者精與智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經隧,乃結為便毒矣。蓋腿與小腹合縫之間,精氣所出之道路也,或觸景而動心,或夢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陰陽,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與血交滯而成腫結也。初起切不可用寒涼之藥,恐氣血愈滯,不得宣通,反成大患,惟當開郁散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準繩》)
孫曰∶商賈中野合不潔淫妓,便構此證。或疳瘡,或楊梅者,皆由慾火淫熾,一旦交合不潔,為淫火衝動,膚腠開通,是以受毒。初發之時慎不宜以敗毒之藥瀉之,何也?毒邪非虛不入,若復虛胃氣與毒邪下陷,治之非彌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發汗,其次利小便,膚腠所感之邪,汗易散也。陰莖腿縫皆肝經絡,肝腎主下焦,又肝主小便,使毒邪從小便中出,所治皆順也,故治之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發汗利小便,體濃邪固而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調氣之劑攻之,俟毒氣宣通,隨以補劑托之,亦不失先後着也。
陳實功曰∶左為魚口,右為便毒,總由精血交錯,生於兩胯合縫之間結腫是也。
(魚口生於左腿兩胯合縫之間,便毒生於右腿兩胯合縫之間。)生於小腹之下,進之陰毛之傍結腫,名曰橫 ,又名外疝是也。此三證得之於奔走勞役,濕熱下注者少,得之於入房忍精,強固不泄,或慾念已萌,停而不遂,以致精血交錯,凝滯結而為腫,淫毒內攻者多。
然其毒從便而入,亦當從便而出,治當散滯行瘀,通利大小二便。初起宜通水丹逐之,不應,用九龍丹、山甲內消散。七日已後,根本堅固,恐其作膿,宜用火針法刺之亦妙。已出膿者,十全大補湯服之,庶易收斂,遲則恐生別證難愈。謹戒房事。
(《正宗》)
又曰∶因奔走勞役而得者,即用四妙湯補而消之,甚驗。
馮魯瞻曰∶便毒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小兒是肝火肝疳,總屬肝經熱毒,治宜瀉肝,再視血分毒氣為之斟酌,若大人犯此者,多因慾火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經隧,乃結為毒,治宜散郁散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間有因交合不潔,為淫火衝動,是以受毒所致者,治宜先為發汗,次利小便可也。(《錦囊》。
又曰∶婦人橫 ,或肝經濕熱下注,或郁怒傷損肝脾,其候兩腿小腹腫痛,或玉門腫作痛,憎寒壯熱,小便澀滯,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上攻兩脅者,肝火血虛也。加味消遙散。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劑,則誤矣。
周文采曰∶便毒初發寒熱交作,兩腿合縫之間,腫起疼痛是也。夫腎為作強之官,所藏者精與志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結為便毒矣。夫人腳腿與小腹合縫之間,乃精血所出之道路,或觸景而動心,或夢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陰陽,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與血交滯而成腫結也。初起慎不可用寒涼之藥,恐氣血愈結,不得宣散,反成大患,惟當發散寒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集驗》)
申斗垣曰∶勇疽即俗名魚口,生沖門穴。(《啟玄》)
薛立齋曰∶魚口者,言其形如魚口,張而不合也。潰後慎勿行動伸縮,恐難斂口。此證有公有母之分,公者小而形長易治,母者大而形圓,公則只一個,母則三四個,若母魚口只用艾炷炙初起者,則余者自消。
《心法》曰∶橫 疽,在左腿夾縫折紋中,形長如蛤,陰疽在右腿夾縫折紋中,形長如蛤,屬三陰經,由七情郁滯凝結而成。漫腫堅硬時痛,甚則痛牽睾丸,上及少腹,形長如蛤,一兩月方能潰破,其膿深可知,破後膿稠可愈,敗漿最難斂口,久必成漏。
又曰∶若膿水淋漓,日久有生蟲,形類蛔蟲,亦系膿深郁久之所化也,屬逆。
《心法》曰∶便毒又名血疝,又名便癰。無論男女皆可以生,發於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折紋縫中,屬肝腎二經,由強力房勞,忍精不泄,或慾念不遂,以致精搏血留,聚於中途壅遏而成。或因暴怒傷肝,氣滯血凝而發,魚口因生於折紋縫中,其瘡口潰大,身立則口必合,身曲則口必張,形如魚口開合之狀,故名之也。
魚口便毒橫門主方
[編輯]九龍丹魚口便毒,騎馬癰橫 ,初起未成膿者。
穿山甲(炒) 沒藥 青木香 血竭 滴乳香 兒茶(各一錢)
共為末。用當歸尾三兩,紅花三兩,酒煎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熱酒送下,數服自消。
魚口 不見水豬腰子一個剖開,入雄黃三錢,貼於患上。
山甲內消散魚口便毒,騎馬癰橫 ,初起未成膿者。
歸尾 甘草節 大黃(各三錢) 白僵蠶(一錢) 穿山甲(炒,三片) 黑丑(打碎,一錢) 土木鱉(去殼,三個)
酒水同煎,渣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吃淡粥補住,避風為妙。
魚口便毒初起生明礬三錢或五錢,碾粗末,用生酒吞下,欲吐忍之,出汗即愈一半,次日全消。
胡桃散大胡桃一個,剖開去肉,將全蠍二枚裝入燒存性,研末,熱酒調服。
綠鳳散魚口便毒,瘰 痰核初起。
雞蛋一個入瓦罐煮三四滾,取起用銀簪扦三四十孔,再入罐內,加芫花末一錢同煮一二十滾,去藥食蛋。
通水丹治下部諸瘡,魚口便毒,橫 腹癰,初起人壯氣實,小便淋瀝者。
芫花不拘多少,揀淨曬極干,研為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五分,將大棗二三枚去核,夾在藥內,空心嚼下,冷茶過口。
便毒。
白僵蠶(炒) 當歸 生大黃(各三錢) 甘草 穿山甲(各一錢五分)
研細。空心酒調服三四錢。
魚口。
穿山甲(炙) 白僵蠶 左顧牡蠣( 七次,各五分) 大黃(一錢五分)
研細。酒調服。
魚口便毒。
芙蓉葉 大黃 金銀花 桔梗 天花粉 陳皮 皂角刺 穿山甲(各等分)
研細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
又方 魚膠切碎,蛤粉拌炒,研細,每服五錢,空心酒調下,蓋被出汗,連服十次,外用胡椒一兩,研碎燒酒調敷患處,即消。
又方 大蛤蟆一個剝去皮,入蔥五錢,連腸搗爛敷患處,再以皮覆其上,半日消散,且無留毒之患。如毒盛未消,再如法敷一次。
又方 肥皂一枚去核,鹽一合,醋半斤,煮如泥,搗敷患處。
婦人魚口。
川貝母(三錢) 甘草(一錢)
無灰酒煎服。孕婦忌服。
消魚口便毒橫 奇方(范令聞。)
九頭獅子草(一錢) 貝母(三錢)
白水煎服,瀉一二次自消,重者不過三劑必消。
橫 。(長興莫氏。)
青殼雞蛋(一個) 刺蒺藜(一合)
好酒同煮,蛋熟剝去殼再煎,連蛋服,立消。
立消便毒。(陳古公。)
廣膠 穿山甲(炒) 連翹(各二兩) 當歸(一兩) 荊芥 防風 紅花(各二錢) 斑蝥(七個,去頭足炒) 金銀花(八錢) 車前 大黃(各五錢,若弱人只可用三錢)
蔥三根,好酒二三斤,煎好空心服之,儘量飲醉,出汗或下即消。
便毒。
油核桃(淨肉七個) 瓜兒血竭(一兩)
二味捶勻,丸如蛋大,以鹽泥固濟,火 煙盡,安泥地中,上以碗蓋熄,去泥研為細末,無灰酒調下,儘量飲醉,即消。
便毒。
槐花(一兩) 防風 穿山甲(炙) 連翹 僵蠶 荊芥(各三錢) 金銀花(五錢) 甘草節(八分)
酒水同煎。不效加乳香、沒藥俱去油,各一錢,立消。
魚口 獨子肥皂,泥封 赤,去泥,將肥皂研細,每服二錢,酒調服取汗,立消。
魚口便毒橫 將成膿者 小粉漿同小活鯽魚搗爛敷上,即消。
便毒魚口已潰不能長肉收口 狗肉二三斤煨爛,取湯洗瘡口淨,將狗肉漸漸推入瘡口內令滿,外用絹袱扎定,不可行走,安息數日,瘡肉漸生,狗肉漸出,狗肉出盡,瘡口長平。
魚口初起三五日 五倍子炒黃研末,百草霜和勻,醋調敷,一日夜全消。
魚口便毒一日至七日未潰紅腫寒熱。
黑丑(研) 白丑(研) 僵蠶(炒去絲) 當歸尾 甘草節 金銀花(各二錢) 土木鱉(五個,去殼切片) 大黃(五錢) 穿山甲(二片,炙) 豬牙皂(二條) 朴硝(一錢)
上作一劑,酒水各一碗煎,空心服,行三四次,溫粥補之,輕者一服,重者兩服消。孕婦忌服,虛人減半。
便毒初起(李岳)。皂角子二十一粒洗淨,空心好酒吞下,儘量飲醉,一覺即消。
便毒。
生大黃(六錢) 全蠍(去頭、足,炒,去毒) 穿山甲(各三錢) 白芷(四錢)
水煎服。外用千年鍛石一兩,明礬三錢,鹽少許,米湯調敷,即消。
魚口便毒橫 初起立消 用雞蛋煮熟,劈開去黃,將蛋連殼合在腫上,以艾圓如豆大,灸三五壯,如未能全消,隔日再灸之。
魚口 白魚膠五錢銼,銅鍋炒黑色略帶黃些,研細末,用老酒調成團,空心時以匙挑放舌上,須多用酒吞下,其藥直達患處,如瘡大可再制五錢,服之即消。如已潰亦效。
陰腫如斗門主方
[編輯]男子陰腫如斗,其色紅赤不能治者馬鞭草搗爛敷之,或煎洗亦效。
陰腫大如斗核痛。
白礬(二兩) 雄黃(一兩) 甘草(五錢)
水煎,先熏後洗,神效。
囊腫秘方(《錦囊》)
川椒 麥芽(炒焦) 地膚子(各一兩) 蔥白頭(連須者二十一根,去土淨不必洗)
煎湯淋洗囊上良久,次日再洗,以消為度。
小兒風熱,外腎 赤腫痛,日夜啼哭,不數日退皮如雞卵殼狀。(《回春》)老杉木燒灰入膩粉,清油調敷之,神效。
陰 腫大不消 硼砂水研塗之,大有效。
小兒坐地多時,或風邪,或蟲蟻吹呵,陰囊腫硬 蟬蛻五錢,水一大碗煎洗,不過三次腫消痛止,更服五苓散加燈心,煎服。
又方 蔥園中蚯蚓屎研細,以甘草湯調敷。
小兒外腎赤腫。
老杉木(煨存性) 宮粉(各等分)
研細,清油調搽。並治大人繡球風。
腎囊睾丸腫大 棉花子仁一兩煎湯常洗自消。
氣卵胞 老絲瓜皮,老生薑皮,共入鍋中炒,沖生白酒熱服,得汗即消。
下疳門主論
[編輯]下疳(圖缺)
王肯堂曰∶下疳瘡生竅口。《準繩》。
又曰∶小腹到陰之下,玉莖之根癢極,沸湯沃之稍止而復作,有三四竅黃水淋漓,若幼時曾患惡瘡,後來亦有此證,作結毒治之。
陳實功曰∶下疳者,乃淫慾邪火郁滯而成。其來有三∶一由男子慾念萌動,陽物興舉,淫火猖狂而未經發泄,以致敗精濁血,流滯中途,結而為腫。初起必先小便淋瀝溺痛,次流黃濁敗精,陽物漸漸破損,甚則腫痛腐爛,治當疏利肝腎邪火為主,用清肝導滯湯主之。一由婦人陰器瘀精濁氣未淨,接與交媾,以致淫水毒精傳襲而成。初起必先皮腫光亮,甚如水晶,皮破流水,腫痛日生,麻癢時發,治當解毒消風為主,如龍膽瀉肝湯合平胃散主之。一由房術熱藥塗抹玉莖,洗搽陰器,興助陽火,煽動陰精,僥倖不衰,久戰不泄,多致精阻火郁未發而成,皆由蘊毒所致。初起陽物癢痛,堅硬紫脹,疙瘩漸生,腐爛漸作,膿水淋漓,不時興舉,治當瀉火解毒為主,如黃連解毒湯、蘆薈丸主之。(《正宗》)
蔣示吉曰∶又有先發時瘡,誤用熏條擦藥收斂,結毒於此者最重,必成蠟燭卸矣。(《說約》)
又曰∶如肝經濕熱下注者,不過澀淋黃濁,莖中作痛。不紅不腫者輕。
又曰∶濕熱下注者輕,淫火毒發者重。
又曰∶下疳,又名曰斗精瘡,其潰爛日甚者,名蠟燭卸。
又曰∶若小便淋瀝,漸爛漸開,色紫無膿,疼如針刺者難治。
馮魯瞻曰∶下疳者,玉莖生瘡,甚至蝕透而久不愈,宜內服燥濕解毒,外用熏摻可也。多系肝經濕熱,故尤宜清肝除濕。(《錦囊》)
李東垣曰∶妒精瘡,因壯年人精氣盈滿,久曠房室,陰上生瘡,赤腫作害,妨悶癢痛者是也。(《精義》)
申斗垣曰∶龜頭及莖上有瘡,腫 於內而外則皮裹不見,其瘡如袖口之包手,故名曰袖口疳。最為難治,何也?蓋藥不能搽至疳上,治法用眼藥加冰片膏子入雞蛋殼內,套龜頭上浸之,內服清肝腎濕熱藥。(《啟玄》)
又曰∶玉莖有瘡,癢而痛赤,窠窠中有水,此乃交媾不潔,肝經濕熱所致。肝性主臊,故瘡亦臊,名曰臊疳,宜用兒茶敷之。又曰∶妒精瘡用地骨皮泔水洗過,取室女首經布燒灰搽之,立效。
竇漢卿曰∶玉莖內生瘡名內蛀稈;玉莖外生瘡名外蛀稈。
胡公弼曰∶妒精瘡,乃陰頭潰爛成膿,或癢或痛,蓋緣後生未娶,精氣溢盛,陽物興起,當泄不泄,強泄脹裂龜頭嫩皮,日久潰爛,腐肉成膿,間有害其生命者。治之當戒房事,外以黃柏皮散煎洗拭乾,再摻訶子灰散,或銀粉神丹。(《青囊》)
陳遠公曰∶龜頭生疳瘡,服敗毒藥,毒盡從二便而出,倘大腸燥結則敗毒藥不能走大腸,勢必趨小便而出,小便口細,毒難盡泄,於是毒不留於腸中,而單結於外勢,毒盛必發,安得不腐爛哉!往往連龜身爛盡,人多以藥外敷,雖外藥亦不可少,然不先消火毒,遽用外遏,不啻如石之壓草也。故必先內治之,用散毒神丹∶茯苓一兩,黃柏、生甘草、黑梔仁各三錢,肉桂一錢,水煎服。四劑火毒盛盡從小便而出,疼亦少止;後用生勢丹敷之,炒黃柏三兩,兒茶、生甘草各一兩,大黃三錢,丹砂勿見火,乳香、沒藥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三分,為末摻之,疼即止,數日膿血干,筋肉再長,一月痊癒,但不能長龜頭也。愈後服十全大補湯一二月,則外勢仍能伸縮,尚可種子,若多服敗毒泄火之劑,無論命門寒冷而外勢亦且冰冷,安得陽和之驟復哉。此治法之次序也。(《冰鑒》)
《心法》曰∶下疳,統名疳瘡,又名妒精瘡,生於前陰。經雲∶前陰者,宗筋之所主,督脈經絡循陰器合篡間。又雲∶腎開竅於二陰,是瘡生於此,屬肝、督、腎三經也。其名異而形殊。生於馬口者,名下疳。生玉莖上者,名蛀疳。莖上生瘡,外皮腫脹包裹者,名袖口疳。龜頭外腫如瘤者,名雞嗉疳。疳久而偏潰者,名蠟燭疳。痛引睾丸,陰囊腫墜者,名雞肫疳。痛而多癢,潰而不深,形如剝皮爛杏者,名瘙疳。生馬口旁有孔如棕眼,眼內作癢,捻之有微膿出者,名旋根疳。生楊梅瘡時,或誤用熏搽等藥,以致腐爛如臼者,名楊梅疳。又生楊梅時,服輕粉水銀打成劫藥,以致便溺尿管內刺痛者,名楊梅內疳。
澄曰∶凡治下疳第一戒患者吃咸,若肯飲食吃淡,一月收功只消半月。
下疳門主方
[編輯]九味蘆薈丸
當歸 胡黃連 川芎 蕪荑 白芍(各一兩) 龍膽草(酒浸炒焦,七錢) 真蘆薈(五錢) 廣木香 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米粥搗丸麻子大,每服一錢或一錢五分,白湯送下。若虛者佐以加味歸脾湯、加味消遙散治之。
珍珠散下疳皮損腐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治新婚玉莖損傷,新娶陰戶傷痛,搽之極效。並治湯潑火傷,皮損肉爛,疼痛不止。
新白珍珠(一錢,入豆腐內煮數滾,研極細,以研至無聲為度) 上好花青(即青黛,五分) 真輕粉(一兩)
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面,瓷瓶收貯。初起搽之即愈,若腐爛疼痛,甘草湯洗淨,豬脊髓調搽。又治婦人蝕瘡極效。湯潑火傷痛者以玉紅膏調搽∶滑石 沒藥(去油) 龍骨(各等分)
上研極細,乘瘡膿汁未乾,摻之不可見水,自結痂矣。
又方(張化儉)。紅棗去核,將銅綠整塊者包在棗內,放炭火上 存性,研極細末。
加大尼冰片再研,瓷瓶密貯,先將瘡上用陳松蘿茶洗淨,軟絹拭乾,將藥摻上,雖龜頭爛半者,無不奇效。
又方
螳螂子(火 ) 白僵蠶(火 ) 兒茶 輕粉(各等分)
研極細。用甘草湯洗淨,搽之。
又方 玉莖疳瘡,或漸至蝕透,有爛去一半者,服此而愈。
蓄(四兩) 黃連(二兩) 甘草(一兩)
水煎,內服外洗。
又方
甘蔗頭( 灰,一錢) 兒茶(三分) 冰片(一分)
疳瘡簡便方 用戴舊油透羅緞帽沿燒灰,杭粉瓦上 黃色,各等分,共研極細,瓷瓶中收貯。先用紅棗十五個,甘草三錢,煎湯溫洗患上,挹干搽之。
又方 蛛窩拭淨貼之。
又方(安慶僧授)。白螺螄(要叮在岸上的四十九枚,陰陽瓦 枯,如叮在水底者無用。)
研細。用生酒調服,蓋被取汗。外用大田螺二個,將靨挑開,入冰片三分,伺螺化水,雞翎擋上,如未痊可如法再制服。
又方 蟹殼 研,加冰片少許搽之。
又方
鉛粉(一錢) 冰片(一分)
研細,外以銀花、蘄艾、花椒煎湯洗淨,干摻。
又方
血竭 兒茶 乳香(去油) 龍骨(研細末) 沒藥(去油,各三分) 研細摻之。
又方
旱田螺( 灰) 麝香 輕粉 冰片(各等分)
研細,香油調搽。
又方 燈草灰入輕粉、麝香少許,干摻。
又方 防風煎湯洗。
下疳妒精瘡 七月七日采鳳眼草燒灰,淋水洗之。
金螺散大田螺數枚,水養吐盡泥沙,俟靨開入研細冰片末,伺螺化水,以鉛粉填滿,仍用靨合上,放新瓦上 令紅赤,去殼研細,又填入第二螺內,又 如此三次,研細密貯任用。
二靈丹下疳初起流膿。
兒茶(一錢) 冰片(三分)
研勻。將瘡先用冷茶或甘草湯洗淨挹干,以雞翎將藥掃上。
龜頭爛半。
竹蛀蟲糞 銀粉 臘肉骨髓 松香(各等分)
研細和勻,用燒酒將瘡洗淨以搽之,內單服土茯苓湯當茶。
七寶檳榔散玉莖疳瘡,或漸至蝕透,久不愈者。
檳榔 密陀僧 牛黃 輕粉 黃連 黃柏 朴硝(各等分)
研末,先將蔥白漿水洗淨,軟帛拭乾,如瘡濕干摻,瘡干油調搽。
聖粉散下蛀疳瘡,蝕臭腐爛,痛不可忍。
密陀僧 黃丹 黃柏(蜜灸) 孩兒茶 乳香(各三錢) 輕粉(一錢五分)
研極細,用蔥湯洗瘡,濕則干搽,干則用香油調搽,兼治小兒疳瘡。
玉莖生疳爛去大半 吧嗒杏二錢,研細,紙包壓去油,取淨白霜一錢,加冰片三分,再乳絕細聽用。 先以甘草煎湯洗淨,挹干摻上。
下疳疼不可忍。(竇氏)
黑羊角( ) 穿山甲( ,各二錢)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一錢)
研細,酒調服。
下疳大爛。
黃蠟(八錢) 白蠟 麵粉(各一兩) 冰片(一錢) 麻油(三兩)
先將油與二蠟熬化,隨下麵粉,次下冰片和勻,作隔紙膏貼之,五日後痛自止,肉即生矣。
銀粉散(胡公弼)治下疳毋論新久,腐爛作痛,及楊梅瘡熏後結毒,玉莖腐爛,或陽物爛半者。 好錫六錢化開,入硃砂末二錢攪炒,炒枯去硃砂留錫,再化開入水銀一兩和勻,傾出聽用。又將杭粉一兩,鋪夾紙上捲成一條,以一頭點火燃至紙盡,吹去紙灰,單用粉同前錫末加輕粉一兩,共研極細末收貯。凡遇前證,先用甘草煎湯淋洗拭乾,以此藥摻上,即能止痛生肌收斂。
妒精瘡玉莖爛一二寸者,兼用柯子灰散神方(周鶴仙)。黃柏、荊芥,甘草、馬鞭草、蔥同煎洗取膿靨。
柯子灰散
黃柏(炒存性) 柯子灰(各二錢) 麝香(少許)
共研極細,摻患處令睡,睡醒服冷水兩、三口,切勿令陽道興起,脹斷瘡靨,二七即愈。(一方無黃柏。)
銀粉神丹(曹振先)。專治玉莖蟲蝕,生長如初,止少元頭者,或舌頭被人咬去,抹上此丹,亦能長全,大有神功。
黑鉛(五錢) 寒水石(三錢五分) 輕粉(二錢五分) 水銀(二錢五分) 硼砂 珍珠(各一錢)
先將黑鉛化開,投水銀研不見星,共為細末收貯。遇前證先用蔥艾花椒煎湯洗淨,若怕洗畏痛,須先熏止了痛再洗,拭乾上藥。若舌頭咬去,先用乳香、沒藥煎水,口噙之止痛後上藥,自然生長全愈。
兒茶散下疳蛀稈。
銅綠不拘多少, 紅放地上冷定,又 又冷定,乳細加兒茶等分和勻後,將下疳洗淨摻之。
下疳久不愈(海藏) 橡斗子二枚,合盛黃丹令滿,以亂發濃纏定,燒煙盡為度,同研為細末,先以蔥白熱漿水洗瘡,膿淨再上藥,甚者不過三次如神。
陰頭生瘡(孫真人)。蜜煎甘草末,頻頻塗之。
竹節霜(《百效》) 龜頭因熱毒馬口結蕊,或粗衣搶擦損。取新竹節上霜刮下,一摻即愈。
下疳蝕爛 白果樹葉包裹。
下疳。(抄本。)
蘆甘石 乳香 血竭 川黃連(各一錢) 輕粉(五分) 冰片(一分)
研末。用米泔水洗淨摻上,立見效。
又方
蝸牛(焙乾) 枯礬(各一錢)
研末。濕則干摻,干則以香油調塗。
疳瘡蛀稈。(《靈秘丹藥》)
二蠶繭(出過蛾者,燒存性) 輕粉(二錢) 枯礬(五分) 紅絹(方圓三寸二塊,燒灰) 兒茶(一錢) 五倍子(一個)
研為末。酸漿水蔥白川椒煎湯洗淨搽之,奇效無比。
疳瘡蛀稈。
銀硃(水飛) 兒茶(各一錢) 輕粉(五分) 黃柏灰 老茶葉(各二分)
研末,用黃蠟二錢熔化為丸,卻作二十粒。每用一丸,好酒空心送下,神效無敵。
下疳陰瘡(邵真人)。蘆甘石一兩,火 醋淬五次,加兒茶三錢,研末麻油調敷。
蠟燭卸(周鶴仙)。紅 子燒灰,每一錢加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調搽。
下疳 圓濃五倍子一個去頂,以砂仁三顆,搗碎入於內,仍以頂合好,用濕紙包裹,火內煨極黑,取出為末,摻患處即愈。
又方
五倍子(燒灰存性,一錢) 真冰片(少許)
研極細末,摻上立效。
疳瘡。(周小庵。)
鳳凰衣(焙) 橄欖仁(去油) 人參(各五分) 兒茶( 紅存性,二錢) 珍珠(一分) 金箔(十張)
共乳細末,摻上立刻定痛生肌。此方加南北鉛制白霜一錢,紅升丹三分,乳勻摻上更妙。
疳瘡舌爛鼻爛龜頭爛。
黑鉛(一兩,裝入黑狗腦內,以鹽泥封固,入金粟火 紅,取出冷定,去泥,研細。)
每用法制鉛末一錢五分,加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鉛霜(各三分) 硼砂(二分五厘) 雄黃(一分) 金箔(十張) 寒水石(生用四分) 輕粉(二分)
共乳細末,瓷瓶密貯。舌斷者,用米泔水蔥茶煎湯,溫漱拭乾上藥,待長時洗去藥,又漸漸搽之。龜頭爛者,又以蔥湯熏洗過,搽藥。
疳瘡。(常立庚)
龍膽草 山梔(生用) 當歸尾 木通 黃芩 柴胡 澤瀉 生甘草
白水煎。痛加荊芥、防風、白芷梢。紅腫加川連、大黃。
蛀稈疳爛去半段者 先用苦茶洗淨,用黃連末搽三四日,待腐肉去盡,取雄犬陽莖連肉在火上炙黃, 干存性為末,每用少許,加入黃連末內摻之,犬莖末只可逐日漸加,不可驟用太多,則收口速而反裂破矣,至多亦不過與黃連末等分為率。
下疳。
輕粉 黃柏(各一錢)
共研細末,先用麥門冬煎湯,澆洗摻之。
下疳紅腫熱痛 鯉魚膽汁敷。
大豆甘草湯
黑豆(一合) 生甘草(一兩) 赤皮蔥(三根) 槐條(六十寸) 煎洗一切疳瘡。
二子消毒散
肥皂子 杏仁(炒) 蟬蛻 僵蠶 皂角子(各七枚) 土茯苓(八兩) 豬牙皂(一條) 荊芥防風 牛膝(各一錢) 金銀花(三錢) 豬板油(二兩)
水八碗,煎三碗,早午晚分三次服,如結毒服二十一日痊癒。袖口疳加黃柏一錢,肥皂子加倍。楊梅瘡加綠豆、側柏葉、糯米各三錢,薏苡仁,皂角刺各二錢。內疳加海金砂、白丑、五加皮各一錢五分。
鳳衣散
抱雞卵(淨殼 ) 黃丹(各一錢) 冰片(二分) 輕粉(四分)
研極細干摻,或鴨蛋清調搽。
旱螺散
冰片 麝香(各三分) 白田螺殼( ,三錢) 輕粉(一錢)
研極細,以香油調搽之。
白玉膏貼疳瘡一切瘡。
白芷 蘆甘石( ) 甘松 當歸尾 乳香(去油) 五靈脂 三奈 北細辛 樟冰(各五錢) 沒藥(去油) 象皮 白蠟(各三錢) 松香 冰片 麝香(各一錢) 鉛粉(十三兩)
先將麻油二斤熬至煙起離火;入白蠟、松香又熬,不住手攪,看有大泡,便將鉛粉陸續下,但滾即取起,稍停又入火,如此數次,見有菊花紋小泡,便入前諸藥末,仍取起;滴水成珠入冰麝攪勻,待凝定時傾水二三盞,入罐收貯,聽攤貼。
鳳凰散治男女下疳腫爛,疼痛難堪,並一切皮破腫爛諸瘡,實時消腫定痛,拔毒生肌。
抱雞蛋殼(連衣殼焙)
乳細末,每一錢加冰片二分密貯,用時或干摻,或豬膽汁、或麻油調搽。
黑香散治男女下疳,癢不可當者,並一切極癢諸瘡。
橄欖核(燒灰存性)
研極細末,每一錢加冰片二分密貯。或干摻,或麻油豬膽汁俱可調搽。
蠟燭卸(下疳。)
抱過雞蛋殼(焙存性) 黃連 輕粉
各等分,乳細。香油調搽,立時止痛結靨。
下疳。
陳氈灰 橄欖核( 灰) 兒茶 輕粉(各三錢) 冰片(一錢)
研極細末,搽上。用雞蛋軟皮,黃連湯煮過,貼之。
初婚玉莖傷損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凡初婚玉莖擠夾傷損,出血疼痛者,先以蔥湯洗淨,隨用珍珠散加冰片摻之,腐皮漸干,痛自漸止矣。(《正宗》)
傷寒瘥後內外瘡門主論
[編輯]馮魯瞻曰∶傷寒瘥後,若小便澀有血者,亦是餘熱毒也,名曰內外瘡,亦皆有靨。若不出膿者死,宜用黃連解毒湯加生地、當歸尾、連翹、木通、滑石、牛膝、蓄、琥珀、甘草梢之類。(《錦囊》)
囊癰門主論
[編輯]王肯堂曰∶囊癰乃足厥陰肝經所主,乃濕熱流入肝經而成,治當清肝家濕熱,佐以養陰固腎。
又曰∶腎陰毒即陰囊疽,乃坐臥濕地,久着汗濕衣 ,寒濕下攻,陰注經絡,久而不散,遂生此證。初起陰囊紅腫疼痛者是也。
朱丹溪曰∶囊癰即外腎癰也,此癰生陰囊之上,其證最酷,陰道多虧,濕熱相聚,致生此毒,若不速治則囊裂睾丸外懸,可用青荷葉包之,或紫蘇葉洗去毛包之,或單油紙煮過包之。
陳遠公曰∶有陰囊左右生癰者,名曰便毒,生於囊之下,糞門之前,名曰囊癰。
三處相較,便毒易治,囊癰最難治,以囊之下為懸癰,其皮肉與他處不同,在他處皮肉或橫生直生,俱易合口,而囊下橫中有直,直中有橫,不易收功,此皆少年貪於酒色,忍精而戰,耐飢而交,或苟合有毒之婦,或斗精有瘡之妓,所謂欲泄不泄,化為膿血是也。治必大補其虛,佐以化毒之味,以毒因虛而成,不治虛得乎!逐邪至神丹∶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一兩,當歸二兩,生甘草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二服痊癒,潰者三劑收功。此方用金銀花、公英佐以參歸大黃之大料,未免霸氣。然大虛之證,又用大黃祛逐,似乎不宜。誰知毒盛乘初起之時,正氣未甚衰,大補瀉火之為得乎!倘因循不敢治,及至流膿出血,正氣蕭索,始用參補氣,往往用至數斤,尚未能復元,何若早用於化毒之中,正又無傷,毒又易散,此因勢利導之法,不可不知也。(《冰鑒》)
又曰∶有飲火酒入房,精不得泄,至半夜寒熱煩渴,小便淋赤,痰涎涌盛,次日囊腫 痛,又次日囊處盡腐,玉莖下貼囊者亦腐,人以為酒毒也,誰知肝火得酒毒濕而肆瘧乎!夫酒何至作腐,蓋火酒大熱之物也,人過飲火酒,多致醉死,死後身體腐爛,以火酒乃氣,酒遇熱自焚,人身五臟六腑,原自有火,以火引火,安得不炎燒耶!飲火酒入房,鼓動精房之火,宜是命門之火,非肝火也。然木能生火,肝本生相火,理之常也,入房借火酒之力,火勢必猛,火動無根,復能久乎,必精泄而火解矣。無奈精欲泄而阻抑之火無泄路,又無可根據,火酒又無可解,於是火入於肝,將根據母自歸也。惟是相火內火也,可附肝以為家,而酒火外火也,反得木而焚體,囊與玉莖,乃筋之火也,筋屬肝,因入房而聚陰器之際,故火發而囊腫,囊腫極而莖亦腐矣。治法解酒之毒,益以補氣血之品,則濕熱解而腐肉長矣。用救腐湯∶人參一兩,當歸二兩,黃 二兩,白朮一兩,茯苓五錢,黃柏三錢,炒梔子三錢,苡仁五錢,澤瀉三錢,白芍一兩,葛根三錢,水煎服。四劑腐肉去而新肉生,又四劑囊莖悉平復矣。酒毒成於拂抑,平肝泄火,利濕解毒宜也。何以用參、 、歸、術大補氣血耶?大凡氣血盛者,力能勝酒,縱酣飲無礙,服火酒而腐,必成於火酒之毒,亦其氣血之衰,力難勝酒,所以兩火相合,遂至焚身外腐,苟不急補氣血,則酒毒難消,腐肉又何以速長哉!
陳實功曰∶夫囊癰者,乃陰虛濕熱流注於囊,結而為腫,至潰後睾丸懸掛者,猶不傷人,以其毒從外發,治當補陰清利濕熱,取效者十有八九,時人誤用疝家熱藥,多致熱甚為膿,必難收斂。初宜龍膽瀉肝湯,稍久滋陰,外敷金黃散,如腫痛日久,內膿已成,脹痛者即針之,內服十全大補湯加山萸肉、丹皮、澤瀉治之,間以六味地黃丸服之,自安。(《正宗》)
馮魯瞻曰∶書曰癰疽入囊者死,是屬肝經濕熱,初起腫痛,小便赤澀,治宜清利解毒為主。若膿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是毒氣未散也,當針泄之。若膿既出而反痛者,是氣血虛也,當補益之。倘元氣未虧而陰囊悉潰,睾丸懸露者,亦不為害。(《錦囊》)
又曰∶若小兒患此,而由乳母多怒者,宜子母並服清肝之藥。
又曰∶陰囊潰爛,睾丸脫露,名曰脫囊。用紫蘇葉莖為細末,如濕干敷,如未破用香油調塗,將青荷葉包上,內服芩、連、甘草、木通、當歸之類,多得保全,患者勿懼。
竇漢卿曰∶囊癰倘膿熟開刀,須待膿熱用油頭繩扎住腎子,以小刀開海底穴,其膿血即流盡矣。
李東垣曰∶經謂癰入囊者死,將以為屬腎耶?余治數人,悉以濕熱入肝經施治,而以補陰藥佐之,雖膿潰皮脫,睾丸懸外,亦不致死,但未知下虛人老者何如耳。(《精要》)
汪省之曰∶囊癰乃濕熱下注,濁氣順下流入膀胱,陰道有虧,濕熱不利,有作膿者,故滋陰除濕之藥斷不可缺,膿盡則自安耳。(《理例》)
胡公弼曰∶又有因腹腫脹,漸流入囊,腫甚而囊自裂開,睾丸懸掛在外,水出不止,用杉木炭末敷上,外以紫蘇葉濃濃包裹,令患人仰臥養息,內以龍膽瀉肝湯加滋陰藥,服之自愈。(《青囊》)
囊癰門主方
[編輯]驗方(《新都醫案》)
栝蔞 甘草節 金銀花(各五錢) 連翹 柴胡 青皮(各二錢) 水煎服。
囊癰潰後。
蚌殼( ) 黃連 青黛(各等分) 研細搽之。
囊癰囊漏皮硬濃而出水者皆能治。
蒼朮 吳茱萸(炒) 川芎 當歸身(各一錢) 白朮 天花粉 官桂 木通(各八分)青木香(一錢五分) 生黃 (二錢) 龍膽草(五分) 蛇盤果(二錢,如無即以草代之)
上銼一劑,白酒一碗煎,空心服。
囊癰渾身發熱口苦嗌干囊上紅腫疼腫是也。
杜仲(鹽水拌,炒斷絲,磨為細末,用篩揉去絲,淨末一兩)
生酒一斤,煎半斤,服之取汗,即消腫定痛。如未愈,再用一服,即愈。如外敷用明雄黃一兩,百草霜一錢,研勻,蜜水調敷,如干以雞翎蘸水潤之,愈後再用除根藥。用生南星、蘇木、紫蘇葉各五錢,陳香櫞一個,共為細末。取未曾下水的犍豬尿胞一個,以酒煮爛搗化,同藥末搗勻,做餅曬乾烘脆,再磨為細末,蒸餅打糊為丸,空心燒鹽湯送下八九十丸,服此一料,永遠除根不發。
囊癰。
海螵蛸 蛤粉 兒茶(各等分)
研極細摻之。
又方
干荷葉(焙) 紫蘇葉(各等分,焙)
研極細,酒調濃敷赤肉上,外用油紙包紮。
腎囊風門主論
[編輯]王肯堂曰∶腎臟風即腎囊風瘡,生於隱處,瘙癢成瘡,挾有耳鳴耳癢,鼻赤齒浮,指甲縫白等證是也(《準繩》)
戴院使曰∶ 風俗名腎臟風瘡,因精水調外,為風濕所襲,從陰囊濕汗作癢起,流注四肢,手子白色,悉生瘡瘍。(蛇床子、吳茱萸或甘草節煎洗,外用莧菜根、莖、葉,燒存性干摻,並治陰汗生瘡。)
陳實功曰∶腎囊風乃肝經風濕而成,其患作癢,喜浴熱濕,其形腎囊疙瘩頑麻,破流脂水者是。(《正宗》)
腎囊風門主方
[編輯]繡球風 老杉木一段,燒存性,研細。用熟雞蛋黃炒枯取油,調搽。
又方
苦參 蛇床子(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水四大碗,煎一半,候溫洗之,帶濕撲上後藥,寒水石、硫黃各等分研細,摻上,絹帛包緊。
又方 豆殼煎水洗。
又方 磨古鏡水搽。
又方 落蘇葉煎湯洗,並燒灰搽。
又方 韭菜煎水洗。
又方
苦參(二兩) 白蒺藜(五錢) 甘草(四錢)
楊柳葉煎湯,乘熱熏洗後,用蚯蚓屎焙燥研摻,三四次愈。
陰球開花(單方)。狗橘子七個煎湯,入罐內將陰球掛罐口,離湯一二寸,俟熏待溫傾盆內洗之,如此者三日痊癒。
腎囊癢。
荷葉 吳茱萸 蒼朮(各一兩)
水煎滾,臨洗加皮硝一兩洗之。
繡球風 五倍子一個,錐一眼入銀珠一錢,用陰陽瓦焙,研細末,麻油調搽。
洗方
威靈仙 蛇床子 土大黃 苦參(各五錢) 砂仁殼(三錢) 老蔥頭(七個) 煎湯熏洗。
腎囊風 山萸肉的核子煎湯溫洗。
又方
蛇床子 艾葉 吳茱萸(各一兩)
水煎百沸,放盆內加芒硝五錢,化盡頻洗。
又方
紫蘇 明礬 菖蒲 臭樹花 浮萍 花椒共煎湯,熏洗數次,除根。
又方 干荷葉煎湯熏洗二三次。
又方 絲瓜子仁酒煎,臨臥服之,出汗即愈。
又方(姚伯玉)。 繡球花煎洗。
又方 牆頭上醬板豆草,或鮮或陰乾煎洗。
囊風癢痛黃水不干者 蚯蚓泥、鉛粉,井水調敷。
腎囊生瘡門主方
[編輯]卵袋生瘡抓之流水 陳紫蘇、大紅椒,煎湯熏洗三次。
外腎生瘡。
蚯蚓屎(二兩) 綠豆粉(一兩)
水研塗,干又敷。
濕陰瘡門主論
[編輯]李東垣曰∶濕陰瘡由腎經虛弱,風濕相搏,邪氣乘之,瘙癢成瘡,浸淫汗出,狀如疥癬者是也。(《精義》)
胞漏瘡門主論
[編輯]申斗垣曰∶肝經濕熱,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癢,甚則滴水,濕透中衣,名曰胞漏瘡。(《啟玄》)
又曰∶又有楊梅瘡毒結於此,以致腎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痊,宜土茯苓湯加人參等補藥治之。
陰囊出汗門主方
[編輯]陰囊出水 銀粉、蠟茶、五倍子研細同蔥椒湯洗淨,以香油調搽。
陰囊濕癢 飛鹽、皂角、苦參、川椒、蛇床子、蒼朮煎湯熏洗,數次除根。
陰囊夜癢,抓之流水及婦人下部陰濕。(《集驗》)
牡蠣 蛇床子 干荷葉 破故紙 官桂 紫梢花(各等分)
加蔥白數莖煎湯去渣,熏洗兩許藥洗一次。
沐浴長春散(《錦囊》)。男子下元陰濕久冷,陰囊搔癢疼痛成瘡、流水及婦人陰濕子宮久冷。
牡蠣 蛇床子 官桂 紫梢花 破故紙 干荷葉(各等分)
每用一兩五錢,水一小鍋,入蔥白數莖,煎八分,先熏後洗,換搽津調散。
卵胞出水
全蠍(一錢,酒洗焙) 玄胡索(五錢)
如出水日久,腰痛加杜仲一錢,共為細末,作一服空心無灰酒調下。定痛消腫止水,三服痊癒。或糊丸亦可,屢用屢驗。
腎囊濕爛並婦女陰蝕濕爛生瘡。抱雞卵連殼焙,一錢,冰片五厘,兒茶一分,燒灰存性,共乳細搽之。
疝氣偏墜門主論
[編輯]夫疝者,是陰氣積於內,復為寒氣所襲而發,故《素問》以下論疝,皆以為寒,然不可單論曰寒。蓋雖為寒郁而作,亦由醉飽無度,內蒸濕熱,痰積流於厥陰,木性急速,又為寒束,是以痛甚。症雖見於腎,病實本乎肝,厥陰肝脈絡於陰器耳,可見內積濕熱郁於中,外被寒邪郁束於外,且有痰飲、食積、死血鬱結為病,故謂專主肝經而與腎絕無相干也,其候睾丸牽引少腹,或無形無聲,或有形如瓜,有聲如蛙,激搏而痛,無有定處,不堪忍也。其證有七∶寒、水、狐、血、氣、狐、筋是也。(《馮氏錦囊》)
寒疝者,厥陰經中受寒,故筋攣卵縮,其狀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睾丸而痛,此必得之於久坐濕地 寒氣鬱於外也。水疝者,囊腫痛而狀如水晶,陰汗時出,癢瘙而出黃水,小腹按之而作水聲,此必得之於醉酒房勞,汗出遇風,濕熱乘虛流結囊中,二便脹秘不通也。 疝者,陰囊腫大如斗升,不癢不痛,此因感受濕氣,是以陰核氣結,亦有灼痛者。血疝者,狀如黃瓜,在於小腹兩旁,橫骨兩端,俗名便癰。此乃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勞動,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結成癰腫也。氣疝者,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是,或號哭忿怒,氣鬱急迫而脹痛,此必因父精怯,陰痿強力入房成胎,乃胎病也。狐疝者,其狀如瓦,臥則入腹,行則乃出腹,入囊似狐之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故名狐疝也。蓋環陰器上抵少腹者,乃肝經之部分,是受疝之處也。一切疝氣,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乃肝經自病也。筋疝者,陰莖腫脹,或潰膿而痛,里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作癢或陰不收,白物如精而隨溺出,此得於房勞,或邪術所致也。
更有木腎者,蓋心火下行,腎水自溫,真陽下降,腎氣自和,既溫且和焉。有木強者哉。此因嗜欲內戕,腎虛以致陰陽水火不接,乃沉寒脹大而痛硬也。
睾丸所絡之筋非盡由厥陰,而太陰陽明之筋亦入絡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腫少,患右丸者痛少腫多也。
又有身體發熱,耳後忽生 腮,紅腫脹痛,腮腫將退,而睾丸忽脹,一丸極大,一丸極小,似乎偏墜而實非,蓋耳旁乃少陽膽經之分,與肝經相為表里,少陽感受風熱而遺發於肝經也。
婦人小腹旁逼近陰處並結脹痛,或皮里頂起如鵝子大,乃寒氣聚於厥陰所致。小腹受寒,其病即發,是謂陰疝。女子血涸不月,足 嗌干,癃秘小腹有塊,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名疝,而名瘕。
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加鹽酒煎服之,名梔附湯,其效亦速,後因此方隨症加減,無有不應,須分濕熱多少而治之。丹溪曰∶烏頭治外束之寒,梔子治內郁之熱,則內熱外寒之理昭然矣。況二物皆下集之藥,梔子為烏頭所引,則勢下急速,不容少緩於胃中矣。若按之痛止者,尤屬虛寒,須加肉桂以薑汁丸服,若速欲定痛,用枳核、山楂核、荔枝核、川楝子、吳茱萸各炒為末,白湯調服。
小兒偏墜,多因食積不消,脾濕下行,流入肝部。
又有陰莖全縮不見,而陰囊光腫不痛,此因肝氣虛損而不能舒達也,宜溫補之。
陳實功曰∶水疝,腎囊皮色光亮,無熱無紅,腫痛有時,內有聚水,宜用針從便處引出水氣自安。如腫痛日久,內膿已成,脹痛者可即針之,內服十全大補湯加山萸肉、丹皮、澤瀉。(《正宗》)
林慕莪曰∶或問氣以疝稱,其義何居?答曰∶積土成山,積氣成疝,疝者山也,其氣日積月累,聚而不散而成疝,猶之積土成山,自小至大,由卑至高之義。但氣本無形,因虛而凝聚不散,隨其所聚之處為痛,故五臟遂皆有疝,蓋即五臟之元氣,失其溫養生發之性,營運轉輸之常,虛則滯,寒則凝,自無而有,自微而着,自閉塞以至於不通而痛矣。(《活人書》。
又曰∶或問既由無形之氣,積久成疝為痛,自應痛無已時,緣何亦有不痛之日,以為散而不痛,則能散似無成疝之法,以為不散,則疝從何歸,可以不痛,或有時止時發,甚至終身不愈者,亦由此氣時聚時散之所致耶?抑此氣臨時隱伏耶?答曰∶若氣能散能聚,何由成疝?惟其積而不散,遂成為痛為硬之勢,但元氣之虛,有輕重不同,為病亦有新久深淺之異,大約痛之緩急止發,亦存乎其人之氣血虛實,而五臟有病有不病也。
又曰∶或問今之所為疝者,必責之寒濕之氣,但寒本足太陽膀胱寒水受病,濕乃足太陰脾經濕土用事,緣何又言足厥陰肝家之病,既曰肝病,則當責之濕熱,復與寒濕無干矣。寧無說乎?答曰∶五臟有疝,出於《內經》,何得獨系之肝,況寒濕二氣,郁久皆能化熱,大凡五行六氣,傳變自有不同,學人當擴充其義焉。
又曰∶或問男子固有睾丸大小,及小腸膀胱崑崙諸氣為疝者矣,據云五臟皆疝,則婦人亦當病疝,疝將何法以驗之,而愈之耶?答曰∶男婦一體,五臟俱各有疝,外腎雖無,而少陰厥陰之絡脈畢具,治法必根據五臟,男婦豈有別乎?但礙於俗,不敢直言耳。
又曰∶或問疝為積氣所成,五臟概有積氣所成為病,何獨此積又以疝稱也哉?答曰∶聚而不散之為積,積久而成高碩之形為疝,前後似是而實非。蓋五積由乎本經之氣,各因七情六郁而成積,而此證不獨本經因虛自病,且有感觸而發,虛實傳變而盛者也。若正言疝已具七種之名,已見《醫統》、《準繩》、《指掌》諸書,可以不贅。
今以五臟之疝詳列於後,以詔後學。肺疝者,或為風寒深入肺俞,冷凍飲料寒氣直達肺竅,本經元氣素虧,復為寒邪所襲,初由聚而不散,漸至積而成疝。蓋肺證有三∶一曰∶肺痹,痹者閉也,閉而不通,似喘非喘,咽嗌不利者,痹也,非疝也。二曰∶息賁,乃肺氣 滿,不能下降,日久月深,胸中似有物礙氣道不利,語言因之塞澀者,息賁也,非疝也。三曰∶肺疝,疝則較前二證不同,鼻息粗暴,呼吸短促,胸膈與雲門、中府之間梗塞為痛者,疝也。其名有三,為病亦不相遠,惟氣口脈弦急有力者,當以疝治。心疝者,心氣久郁不舒,積而成疝,正氣日衰,結聚日盛,稍有感觸,窘迫而痛如割如裂,痛則四肢厥冷,汗出如浴。左寸關沉而弦急者,虛寒之疝也。弦澀而數,心煩嘈雜而痛者,陰虛內熱而氣鬱,復兼火化也。脾疝者,其濁氣自下逆上,連噯不寬,脹滿作痛,痛則嘔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類,其脈兩關弦急者為實,沉滑者為虛。肝疝者,陰囊赤腫堅硬而痛,痛連兩胯小腹之間,以厥陰之絡,絡於陰器也。右關尺弦急而數,兼有寒熱,外證此濕熱之氣,無由疏泄,傳為囊癰也。若婦人則有小腹脹痛,兩胯間大筋偏墜,及痛連腰胯者,其有肝氣下陷,戶中陰挺突出為痛者,濕熱下陷,傳為陰戶 腫發癢,甚則生蟲臊臭,凡此皆肝家積氣所化,猶男子之疝者也。其脈左關尺亦有沉弦而數,或弦急而數者。腎疝者,大多縱慾房勞之人,里氣先虧,寒濕之氣行以乘之,積久成疝,其痛自腰腎下連陰莖,小便兼之淋濁艱澀,其脈微而澀,或沉細而濡軟。肺疝,以辛散之,以苦順之,所為釐清也。心疝,寒者治以溫散之劑,熱者兼補兼清。脾疝,專於溫散,若濕熱甚者,必先化濕理痰。肝疝,必須升清利濁,分消濕熱之氣。腎疝,當於溫補之中,佐以分消之藥。更當以古人之七疝,參酌為治,猶為詳盡無疑。
又曰∶或問《丹溪纂要》一書,為世首推,獨雲疝主肝病,與腎無涉。況肝無補法,故前人之治疝者,多用苦辛之味以破氣散堅為主,今子主以參、術、歸、苓治疝,已為背謬,而又立腎疝一門,豈不與丹溪故為矛盾耶?答曰∶肝腎之有疝,不獨本於《內經》,即今之患者,瞭然有二。蓋厥陰肝經之絡,循環乎陰器,上連小腹左右之旁,以至乎脅,下系外腎二子之根,故肝疝有子脹偏墜痛連小腹之證。若腎者開竅於前陰,絡脈於兩腰,其疝則痛自陰莖,上連腰腎者是也。然而肝為腎之子,子能令母虛,故肝病無有不補腎者,母能令子實,腎實則肝病無有不愈者,況世之患疝由腎虛而致者尤多,故治肝必兼顧腎,治腎必兼顧肝,又治疝之捷要,不可不知也。
余所以治肝疝之有餘者,原不出乎疏泄溫散,以肝家之客邪有餘,不得不由疏導而去之耳。若病久肝家之正氣自虛,或有挾虛而發,其脈不甚沉急,甚則空豁無力,面青肢厥者,苟非參術補益,而兼用桂附溫補,豈能獲效,此正所謂補其母,而子自實之義也。世俗苦執肝無補法之說,但逢疝症,不分肝腎,不論虛實,過用克伐,豈知肝虛復盜母氣以自益,而腎氣亦因之虧損,故有肝病未已,而腎家虛寒之氣,上衝心胃而危急者也,此正所謂子能令母虛也。昔仲景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用當歸生薑羊肉湯無不愈者,豈非補肝之驗。而王肯堂、繆仲醇治疝氣上攻,心腹窘迫者,用八味地黃丸投之立應者,又非補腎之一證乎?甚有疝證大便不通者,當利大便,如許叔微、羅謙甫皆用芫花是已。
小便不通者,當利小便,如許叔微治宋荀甫以五苓散是已。若據《纂要》於腎經無涉,則五苓不當用,又言疝無下法,則芫花不當用,所列之藥及諸書所用七疝之方,無非辛苦破氣,寒熱雜收,既不能補肝腎之真陰,又不能通利二竅,使邪有所泄,而徒耗其氣於冥冥之中,豈不悖哉!昔有久疝不愈,只於每日空心以淡飛鹽滾湯漱口,咽下無遺,不半年而愈,永久不發。蓋齒乃骨之餘,夜臥口閉,精氣聚於齒間而成垢,以垢補腎,正補之以屬也,又補腎之一征也。
《醫論選要》曰∶夫疝氣者,睾丸連小腹急痛也。有七疝∶一曰厥疝,謂厥逆心痛足寒,飲食吐逆不下。二曰征疝,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三曰寒疝,因寒飲食積,脅下腹中盡痛。四曰盤疝,腹中氣痛,盤結臍傍。五曰氣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六曰附疝,腹中臍下有積聚。七曰野狼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此七疝之形證也。又有所謂心疝、飢疝、疝癖、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橫弦、豎弦、偏墜、木腎、腎余、陰腫,其名不同,皆疝之類也。原其所由,未有不因七情四氣之所干也。夫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症聚,河間以為聚寒,丹溪以為濕熱,無擇以為有寒有熱,子和以為專屬厥陰肝經,觀《內經》所論,則五臟皆有疝,而太陽小腸膀胱與厥陰肝經為疝之主,其氣相通連,而外腎繫於睾丸,此三經乃相連相會者也。蓋肝者筋之合也,聚於陰器,凡疝之發其部分,故曰疝本肝經,治法當以疏導為主,或溫之,或散之,要在隨其各經之證施治,則無不愈矣。
古人用五苓散內加行氣之藥,蓋豬苓、澤瀉分理陰陽,以和心與小腸之氣,白朮既滲腰臍間濕與死血,又助中氣以佐營運藥力,茯苓淡滲而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而溫散通行,茴香治小腸之氣,金鈴子、橘核去膀胱之滯,檳榔下氣開導,少加木通以導小腸之火,立方之工穩極矣。蓋疝證未有不因內虛外襲,然必先疏泄其氣,所謂通則不痛,若驟加補益,攻心入腹,變成危證。
凡陰囊大而陰莖反縮於內,小便淋漓,行履滯礙,乃膀胱氣也。蓋腎與膀胱為表里,腎不能藏,為邪所客,遺於膀胱,小便滲入腎囊耳,宜滲利之。有陰莖全縮不見,而陰囊光腫不痛,此因肝氣虛損不能舒達也,宜溫補之。
回回俗善何養者無他法,惟護外腎,使不着寒,見南人着夏布褲,甚以為非,恐涼傷外腎也。又雲∶夜臥當以手握之令暖,謂此乃生人性命之根本,不可以不保護也。(《觚不觚錄》)
疝氣偏墜門主方
[編輯]茴香丸治疝神效。
白朮 白茯苓 八角(炒) 吳茱萸 荔枝核 山楂核(各一兩) 橘核(三兩) 枳實(八錢)
研細,煉蜜為丸,重一錢五分。空心細嚼一丸,薑湯送下。
橘核消腎丸(《濟生》)。治一切疝氣。
海藻 川楝肉 海帶 昆布(酒洗淡) 橘核 桃仁(各四兩) 廣木香 白茯苓 白朮(各二兩) 人參 木通 當歸 肉桂 玄胡索(各一兩) 仙靈脾(五錢)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用鹽湯,或鹽酒送下。
消疝丸
橘核(鹽炒) 藿香(各一兩) 大茴 荔枝核(炒) 青皮(醋炒) 陳皮(各五錢) 沉香(二錢) 硫黃(三錢,火酒煮)
為末,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崑崙丸內消疝氣。
橘核(鹽炒) 川楝肉(鹽炒) 香附(童便浸炒,各二兩) 茅蒼朮(炒) 青皮 吳茱萸(鹽酒泡七次,去苦水) 檳榔(各一兩) 玄胡索 枳實 小茴(鹽水炒) 廣陳皮 山楂(各一兩五錢) 真川椒(去目焙) 木香(各五錢) 肉桂(去粗皮,二錢五分)
上為極細末,醋煮米糊為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鹽湯下。
海藻散堅丸治木腎大如斗,硬如石。
海藻(洗) 川楝肉(鹽水炒) 昆布(洗) 吳茱萸(鹽湯泡七次,壓去苦辣水) 橘核(炒) 海帶(洗)桃仁(面炒,各一兩) 木通(七錢) 荔枝核(打碎,炒)青皮(醋炒) 玄胡索(炒) 小茴(鹽水炒) 廣木香 肉桂(各五錢)
研細,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鹽湯溫酒送下。
疝氣 核桃七個,放燒餅爐上炙極脆,連殼研極細末,無灰酒調服。
又方
烏藥(六錢) 天門冬(五錢) 以水煎服。
陰腫或偏墜,腎子大小,疼痛欲死者。
木鱉子(一斤,取肉淡醋煮) 黃柏 芙蓉葉(各二兩)
研細,醋調敷之,立刻止痛。
木腎 用艾葉不拘多少。用瓦罐一個,以好酒浸約淺罐口半寸,紗扎罐口凹下,以糯米放在紗上,文火煎滾之時,俟米熟成飯為度。去飯埋土中三日去火毒,取起,每用艾酒一茶甌,沖白酒一茶甌,頓服即效。
陰丸腫大痛不可忍。
川楝肉 小茴(各二錢) 沉香 木香 大茴香(炒) 食鹽 青鹽(各一錢) 荔枝核(新者佳,十四枚燒存性)
研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熱酒調服。
偏墜。
大茴 葫蘆巴 山楂 吳茱萸 官桂 橘核仁 小茴香 青木香 枳實 荔枝核(各等分)
研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消疝丹治小腸疝氣。
白朮 荔枝核(炒) 山楂 小茴香(炒研) 檳榔 木通 豬苓 崗橘子 昆布 白茯苓 海藻 官桂 澤瀉 川楝子(各等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洗浴溫服。如房勞腎虛者,加人參五分。
椒目丸真川椒目不拘多少,略焙為極細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酒服。初服時有微汗,久服諸疝皆消。
葵花湯膀胱有熱,腹脹陰囊腫脹而痛,小便不通。
豬苓 葵子 滑石 赤茯苓 枳實 瞿麥 木通(各二錢) 車前子(一錢) 黃芩(酒炒,七分) 炙甘草(六分)
姜三片,煎空心服。
穿腸疝氣立刻住痛灸方 用手掐大敦穴,有一炷香之久即止,如不止者,須灸三五壯。(大敦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
偏墜不拘左右。
川楝肉(鹽炒) 蒼朮 石菖蒲 大茴 廣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水法疊丸鹽豆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蔥薑湯送下,安補片時,必得微汗者立止。
疝疾重墜如斗。(張師正《倦遊錄》 薏苡仁東壁土炒過,水煮為膏。服數次即能消。
斗大疝氣(孫真人)。臭梧桐嫩枝葉,酒拌九蒸九曬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暖酒調下,數日全消;其皮垂下,再用皮硝、明礬各等分,煎水洗之,即上。
偏墜疝氣(凌氏)。 葫蘆巴半斤,炒香研細,每服三錢,白湯調服,安臥片時,數服即愈。
通治五疝主方(《活人錄》)
半夏(三錢) 陳皮(二錢) 延胡索(一錢五分) 川楝子 紫蘇葉 豬苓(各一錢)
生薑三片水煎,空心午前服。(蓋人身營衛二氣與三焦之氣,出入升降,晝夜循環無一息之停,合於常度,則何病之有,苟失其常,致血脈稽留,經絡閉塞,因而臟腑不和,三焦不利,變證無窮,此六味固為治疝平劑,其中具有營運升降出入之用,後復詳以對證加減之法。肺疝加桑皮、杏仁各一錢五分,枳殼一錢,去延胡、川楝;如氣虛久病者,加紫菀、蘇子、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車前各一錢,減半夏二錢,去延胡、蘇葉、川楝、豬苓。實則定肺膏、青金丹、神秘丹、沉香滾痰丸∶虛則瓊玉膏、金匱腎氣丸、和中益氣丸。心疝加丹參二錢,石菖蒲、當歸各一錢,益智仁五分,去蘇葉、豬苓,減半夏二錢;病久氣血虛弱,加當歸二錢,茯神一錢五分,人參二錢,遠志、益智、菖蒲各五分,去蘇葉、豬苓、川楝,減半夏二錢,陳皮、延胡各五分,服寧志丸。脾疝加山楂肉二錢,蒼朮一錢,服香砂健脾丸;中氣久虛加白朮二錢,茯苓一錢五分,砂仁一錢,減延胡、川楝、陳皮各五分,服沖和資生丸、三因沖和丸。肝疝加山楂肉三錢,柴胡一錢五分,青皮一錢,木香五分,吳茱萸三分,去紫蘇,減半夏一錢五分;或病初得,或人壯實者,服沉香化氣丸。如病久氣血虛或挾虛而發者,其脈空弦澀弱,或虛豁無力,加當歸三錢,白朮二錢,人參、茯苓各一錢五分,柴胡一錢,減半夏二錢,陳皮一錢,延胡、川楝各五分,去紫蘇、豬苓,服雙補分消丸。婦人治法相同,惟陰挺陰癢陰虱諸證,凡氣實火盛,二便秘結者,服當歸龍薈丸、清郁丸。血虛氣滯,鬱火下陷,濕熱不清者,服加減逍遙散。腎疝加澤瀉一錢五分,茴香、川椒、肉桂各五分,去蘇葉、半夏,減陳皮一錢,服分消丸。如房勞不足,腎家氣血兩虧者,加當歸二錢,人參、澤瀉各一錢五分,補骨脂、肉桂各五分,附子三分,去延胡、半夏、蘇葉、豬苓,服益氣丸、沉香腎氣丸。)
雙補分消丸(《活人錄》)。治肝腎之氣血兩虧,以致沉寒不散,濕熱不清,睾丸冷脹,陰囊腫大者,此丸久服,兼補兼消。
山梔仁 香附 川椒子 山楂 陳皮 川楝子(各一兩) 橘核 茯苓 當歸 白朮(各二兩)
陳米炒熟為末,醋湯打糊為丸。每早空心百滾湯吞服二錢。
偏墜。
地膚子 橘核 升麻(各等分)
研末。每服一錢,空心滾酒調下,不愈再一服。
疝氣。(《筆峰雜興》)
大茴 小茴(各一兩,研末)
豬尿胞一具,裝藥砂罐內,加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以白湯送下三十丸。
木疝(秘方)。即木腎。凡人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其不溫,真陽下行,則腎氣不患其不和,溫且和,安有所謂木強者哉!木強則傷腎矣。故不可純用燥藥,當用溫和散利,以逐其邪,則邪自消,榮衛流轉則愈,宜服枸杞丸。
甘枸杞 昆布 吳茱萸 天南星(炮) 半夏 白芷 山楂肉 神曲(炒) 滑石(炒 )
蒼朮(鹽炒) 黃柏(酒炒,各三兩)
磨末,以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秘方 陳香櫞核焙脆研細,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取汗。
疝氣並治諸氣痛神方(周鶴仙)。
荔枝核(四十九個,燒焦) 陳皮(九錢) 硫黃(四錢)
共為末,鹽水打麵糊為丸,如綠豆大。遇痛時空心溫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過四五服奇驗。
又方
梔子(炒黑) 吳茱萸(各用一錢二分) 枳殼 山楂(各一錢六分) 牛膝 木通(各一錢)
荔枝核七個,長流水同煎服。
疝氣。
荔枝(七個,殼上開一口,入鹽令滿,濕紙包裹,火 乾燥。)
研細,空心酒調服。
腎子大小 吳茱萸七粒,熱酒吞下。
偏墜 紫蘇、連須蔥、玉葡萄滕,煎湯熏洗。
小腸疝氣偏墜。
荔枝核(七個,草紙打濕煨焦)
研末,以熱酒調服之。
偏墜 野馬料豆生用,每早以淡鹽湯送下,久服自消。
疝氣 大蒜梗煎湯,入罐內熏之,自愈。
偏墜疝氣 五去風即五倍子,五六個 灰存性,研末。好酒調服以醉,俟醒時即愈。
囊子大 九孔石決明 研,生薑汁調敷即消。
偏墜。
橘核(三十粒) 荔枝核(火煨) 大茴(各二錢) 小茴(一錢)
共為細末。生酒調服,蓋暖取汗。
偏墜 麥珠炒香研細,每服三錢,熱酒調服,小兒即放在糕內食之,亦效。
疝氣 除夕夜躲大門背後,吃小紅橘七枚,連皮瓤子嚼下,勿與人知,永不再發。
導氣湯治寒疝疼痛。
木香(三錢) 茴香(二錢) 吳茱萸(一錢五分,湯泡) 川楝子(四錢) 長流水煎服。
烏藥散治小腸疝氣,牽引臍腹疼痛。
木香 茴香 良姜(炒) 青皮(去白) 檳榔 烏藥(姜酒浸一宿,各五錢) 川楝子(十個,用巴豆七十粒打碎,同麩炒川楝子黑色,去麩與巴豆,只用川楝子)
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痛甚者炒生薑熱酒服。
陰丸腫大,痛不可忍。
沉香 大茴香(炒) 木香 青鹽 食鹽(各一錢) 新荔枝核(十四枚,燒存性) 川楝肉 小茴香(各二錢)
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熱酒調服。
當歸四逆湯
當歸尾(七分) 熟附子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五分) 赤芍藥(四分) 延胡索 川楝子茯苓(各三分) 澤瀉(二分) 水煎,空心服。
木香楝子散疝氣久不愈者,服之神效。
石菖蒲(炒) 青木香(炒,各一兩) 荔枝核(二十枚,炒) 川萆 (五錢) 川楝子(三十個,巴豆二十枚同炒黃赤色,去巴豆不用)
為末。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空心炒茴香鹽酒調下。
羊肉湯治寒疝腹痛里急。
羊肉(一斤)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寒者加用)
水八碗,取三碗,溫服一碗,一日內飲盡。
疝痛氣衝心下,築塞欲死,手足冷者。
硫黃(不拘多少,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 荔枝核 橘核(炒黃) 陳皮(焙燥,各等分)
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四五丸酒下,甚者六七丸,不可多也。
寬脹散婦人陰疝。
檳榔 官桂 木香 大腹皮 沉香 青皮(各一錢) 香附 小茴香(各一錢五分) 姜引煎服。
青木香丸治腎冷疝氣脹痛。
吳茱萸(一兩,分作二分,酒醋各浸一宿,焙乾。) 香附(一兩) 蓽澄茄 青木香(各五錢)
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或乳香蔥白湯亦可。
疝氣腫墜疼痛 豬脬一個去尿,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楝子各等分,填半滿,入青鹽一塊,縛定,好酒煮熟,先食豬脬以酒下之,將內藥焙乾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甘草黑豆湯解百藥毒,兼治筋疝,莖中痛脹不堪,春方邪術所致。
甘草梢(二兩) 黑豆(半升) 水煎服。
葫蘆巴丸治大人小兒盤腸奔豚,疝氣偏墜,陰腫。
葫蘆巴(炒,一斤) 茴香(炒,十二兩) 吳茱萸(湯洗七次炒,十兩) 川楝子(炒,十八兩) 川烏(泡去皮尖) 大巴戟(去心炒,各六兩)
為末,酒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小兒五丸,茴香湯吞下,一方加黑牽牛。
偏墜初起 穿山甲、茴香二味為末,酒調下,乾物壓之,外用 牡蠣、高良姜等分為末,津調塗於腫大之處,須臾火熱,其痛即安。
肥人腫疝寒熱 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效。
木香金鈴丸疝氣外腎腫痛,如神。
木香 大附子(泡去皮、臍) 人參 小茴香(鹽水炒) 乳香 延胡索 全蠍 川楝子(去核) 沒藥(各等分)
為末,好酒為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黃酒下,其痛即止。
神妙丸治疝氣、小腸氣、膀胱氣、盤腸氣、木腎氣,及偏墜下部等證。
沉香 吳茱萸(鹽、酒炒) 橘核 乳香(各一錢) 木香 荔枝核(搗碎,炒黃色) 大茴香(各一錢五分) 硫黃(熔化傾入水取出,研末,三分) 川芎(鹽水煮透,取起切片,五分)
為末,酒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香楝酒治偏墜氣。
南木香 川楝肉 小茴香 大茴香(各三錢)
上作一服,鍋內炒至香,入蔥白連須五根,用水一碗淬入鍋內,以碗合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好酒半碗,和入炒鹽一茶匙,空心熱服至痛者,一服立愈。
金鈴子丸治釣腎氣,膀胱偏墜,痛不可忍。
川楝子(五兩,銼作五分制,一分用斑蝥一個去頭、翅同炒,去斑蝥。一分用茴香二錢,鹽五分炒熟,去鹽留茴香入藥,一分用黑牽牛三錢同炒,去牽牛。一分用破故紙三錢同炒,留故紙入藥。一分用蘿蔔子一錢同炒,去蘿蔔子)
上將楝子去核,同破故紙炒香焙乾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空心送下。
陰器部
[編輯]自婦女前陰、瘡 、菌挺,一切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陰吹門主論
[編輯]《金匱》雲∶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谷氣既不能上升清道,復不能循經下走後陰,陰陽乖僻,如腸交之義是也。甚或簌簌有聲,如後陰之失氣狀,宜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主之。
《見聞隨錄》雲∶產婦不得食蔥,如誤食之,必成陰吹。
陰瘡門主論
[編輯]王肯堂曰∶陰器屬足厥陰肝經、任脈之會。(《準繩》)
又曰∶運氣陰瘡皆屬寒。經雲∶太陽之濕,陰中乃瘍,隱曲不利,治以苦熱是也。
《素問》雲∶厥陰之脈絡陰器,繫於肝。
又雲∶督脈者,其絡循陰器合纂間是也。至於足太陽外合清水,內屬膀胱而通水道,手太陽外合淮水,內屬小腸而水道出焉,則又屬手足太陽也。腎主水則又屬足少陰也。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又屬手太陰也。《素問》又謂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陽陽明之所合,則又屬脾與腎矣。癰瘡生其間,須細心求而責之,不可專主一厥陰肝經,而惟清肝導濕之為事,斯無誤矣。
《靈樞》雲∶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肝者筋之會也,又屬督脈。
張仲景雲∶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爛者,野狼牙湯洗之。(用野狼牙二兩,以水四升煮至半升,以綿纏箸如繭,浸湯瀝陰中繭二遍。)
岐天師曰∶大約暗疾,婦人十居其九,或生於兒門之外,或生於兒門之中,止可陳說,然猶有羞愧而不肯盡言者,止可意會,而默思之也。大約兒門之病,非癢則痛,當以默治湯主之,此湯皆是平肝去濕之品,毋論有火無火,有風有濕,俱奏奇功,正不必問其若何癢,若何腫,若何痛,若何爛也。(《秘錄》)
陳實功曰∶婦人陰瘡乃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濕熱下注為患,形多不一,總由邪火所化也。(《正宗》)
薛立齋曰∶陰戶毛際正中發毒名曰陰蓋毒,紅腫疼痛,此乃肝火鬱結而成。治當清肝養血,外用敷消,如已成膿,治同癰疽法。
又曰∶陰戶一邊結腫,亦有兩邊結腫,其形如繭,名曰陰繭。內膿成自潰頭,得之於肝火濕熱,或新婚傷損,或交合不潔染毒,均成此證。
又曰∶陰戶內子宮腫痛潰爛,名廷孔毒。肝火鬱結者重,交合所傷者輕,俱用海浮散油調灌入,仰臥良久,後換玉紅膏調海浮散,以綿潤透,插入自效。
陰瘡門主方
[編輯]陰戶潰爛。(竇氏。)
兒茶、雞內金各一錢,輕粉五分,冰片三分,研細干摻。
婦人陰瘡 杏仁不拘多少,燒存性,麝香少許,細細研勻,如瘡口深用小絹袋盛藥系口,炙熱納陰戶內。
津調散(《錦囊》)。治妒精,婦人陰濕瘡,膿汁淋漓臭爛。
黃連 款冬花(各等分) 麝香(少許)
研細末。先用沐浴長春散煎洗,軟絹拭乾,津調搽之,忌用生湯洗。
默治湯(岐天師)
當歸(一兩) 白茯苓 白芍(各五錢) 梔子(三錢) 柴胡(一錢) 楝樹根(五分)
水煎服。有痰加白芥子,有火加黃芩,有寒加肉桂,余不必加。
化毒生肌散(雷公)。治產門處生瘡久不愈,兼治一切瘡毒神效。
黃柏(炒) 白薇(炒) 鉛粉(炒) 兒茶 蚯蚓屎(炒) 潮腦(各三錢) 乳香(去油,二錢) 麝香(三分) 輕粉 冰片(各五分)
研細,摻瘡口,二日即愈。
陰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婦人陰戶生蟲 如小蛆者,乃心氣鬱而邪火所化。(《正宗》)
又曰∶又有婦人久居寡室,淫火妄而又郁,郁而又妄,邪火久注,多致陰中作癢,生蟲食人五內,陰中腐爛,攻刺疼痛,臭水淋漓,口乾發熱,形削不食,咳嗽生痰,有此證者,非藥能愈,終歸於死。此又名失合證,與癆瘵相似。(《正宗》)
又曰∶陰 瘡宜四物湯加黃連、龍膽草、木通、石菖蒲以通散心竅郁滯,外以銀杏散納入陰中。
又曰∶陰器外生疙瘩,內生細蟲作癢,不可忍者,此蟲食人臟腑即死,令人多發寒熱,與癆瘵相似,畏羞不說,因循日久,面黃肌瘦,咳嗽生痰,往往不治者多矣。急與逍遙散吞蘆薈丸,外以銀杏散綿裹塞入,殺蟲止癢,半月漸愈。
又曰∶陰器內生紅蟲,長者一寸,短者五六分,治法宜歸脾湯加山梔、白朮、牡丹皮、甘草主之。
竇漢卿曰∶婦人之性多偏而多郁,若有不遂,則心肝腎三經之火,勃然而起,遂致陰內生瘡,或生疳瘡,或生翻花瘡,陰中極癢,名 瘡,又名陰蝕瘡。極痛極癢,狀如蟲行,淋漓膿汁,皆由濕熱與心火相系而生。
李東垣曰∶婦人陰蝕瘡,乃腎臟虛邪,熱結下焦,經絡痞澀,氣血不行,或房欲洗浴不潔,以致生瘡而隱忍不醫, 腫尤甚,因瘡在里,措手無方,疼痛注悶,或小便如淋,或經十數日,潰爛膿血,肌肉侵蝕,或血出不止,以成下疳,男子則陰丸腫潰。(《十書》)
張景岳曰∶陰蝕患於陰戶之中,一癢則酸麻徹骨,一痛則痛楚連心,良由產後保護不慎,以致風寒內逼,臨經調攝失宜,致延濕熱中生,新產未曾盈月,交接房勞,經血不曾乾淨,淫慾所傷,或惹疳瘡,或因肝鬱,是以子宮生蟲作癢,潰流穢水,失治則子宮散而陰戶脫矣。宜用雞肝散、絲瓜散插之,萆麻湯洗,艾葉散熏。
陰門主方
[編輯]產門內生蟲(華真人)。 用雞肝一副,以針刺無數孔,納入產門內,則蟲俱鑽入雞肝之內矣。三副痊癒,不必添入藥味也。只要刺孔甚多,則蟲有入路矣,三副後,再服去濕化痰湯。
去濕化痰湯
白朮 白芍 當歸(各五錢) 白茯苓 澤瀉 黑山梔 生甘草(各三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四劑再不發。
雞肝散
蕪荑 蛇床子 硫黃 川椒 潮腦 枯礬 雄黃 海螵蛸 黃連(各等分) 麝香(少許)
共研細末。取旋宰雞肝一具,將藥末塗肝上,乘癢時插入陰戶內。
絲瓜散
蕪荑 蛇床子硫黃 潮腦 枯礬 川椒(各等分)
共研細末。用鮮絲瓜(刮去皮)一段,將藥末濃塗絲瓜上,推入陰戶之內。
艾葉湯
艾葉 苧麻葉 槐葉 柳葉 白芨 防風 白芷 升麻(各等分)
上曬燥為粗末,入麝香少許,以器貯馬桶內點着,令患者坐馬桶上,遮緊勿走煙,熏兩個時辰。
萆麻湯
扁柏葉 槐葉 青蒿葉 柳葉 萆麻葉 桃葉 金銀花 艾葉(各等分) 煎湯熏洗。
陰戶生黃臭水甚痛 蠶繭二三錢燒存性,研細酒調,以鴨毛掃上即效。
陰菌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陰菌形如雞冠,四邊腫痛為肝鬱脾虛。(《正宗》)
竇漢卿曰∶陰中腫塊,匾如蕈者,名陰蕈陰菌,如棗核者名陰茄,皆由濕熱與心火相擊而生,惟陰茄難治。性氣和緩之婦,胸次坦夷,服藥易愈;若性急悍妒之婦,習與性成,服藥百貼方愈。必須忌口,絕欲戒性為要,治當補心養胃為主。
馮魯瞻曰∶陰中突出如菌,四圍腫痛,便數晡熱,似癢似痛,小便重墜,此肝火濕熱而腫痛,脾虛下陷而重墜也。先以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茯苓、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氣,更以加味歸脾湯調理脾郁,外以生豬油和藜蘆末塗之而收。(《錦囊》)
又曰∶或歸脾湯加山梔、川芎、茯神、香附、陳皮治之。
朱丹溪曰∶陰茄乃生產未曾盈月,因取重物,膀胱墜下,若是紅茄、紫茄可治,白茄不治。
陰菌門主方
[編輯]雄黃藜蘆散婦人陰中突出如蛇,或似雞冠菌樣者,並治。
鱉頭( 黃色) 輕粉 雄黃(各一錢) 冰片(二分) 蔥管藜蘆(二錢,研如細麵)
以上各研細末,和勻再研,瓷瓶收貯。先用芎歸湯熏洗,隨後搽藥,早晚二次,其患漸收。
芎歸湯
當歸 龍膽草 白芷 川芎 甘草(各一錢)
煎湯浴洗患上,隨後搽藥。
婦人陰中忽生雞冠肉並生瘰方
龍膽草(酒拌炒) 大黃 澤瀉(各一錢) 生地 黑山梔 車前子 木通 當歸 甘草 黃芩(炒,各五分) 水煎服。
陰茄。
硫黃(五分) 海螵蛸(二錢)
研細,用鴨蛋清調搽。
陰挺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陰挺一條如蛇,墜重流水溺澀,為脾氣下陷,肝火從之。(《正宗》)
馮魯瞻曰∶陰挺逼迫腫痛,舉重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宜內服升補,外以硫黃、烏賊骨、五味子為末敷之。(《錦囊》)
又曰∶陰中 肉凸出如蛇頭數寸者,名翻花瘡,用硫黃末敷之,即縮。
汪省之曰∶陰挺宜朝進補中益氣湯,晚服龍膽瀉肝湯,外塗雄黃藜蘆散,其患漸收。(《理例》)
竇漢卿曰∶補心養胃為主。
朱丹溪曰∶子宮脫出名陰 ,俗名 葫蘆。由氣血俱虛所致。宜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倍升麻,加益母草服之,外以萆麻子肉搗貼頂心,以枳殼半斤煎湯熏洗。
又曰∶如思欲不遂,肝氣鬱結而成者,必先於小便時,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掙,久之子宮隨努而下,速令穩婆扶正 葫蘆,患婦仰臥,以枕墊腰,用嚏藥取嚏即收,收入即緊閉陰戶,隨以布帛將腿縛定,服補中益氣湯。
薛氏曰∶陰挺下脫,牽引腰腹膨痛者,或因胞絡傷損,或因子髒虛冷,或犯非理房事,或因分娩用力所致,當以升補元氣為主,若肝脾鬱結,氣虛下陷,補中湯。若肝火濕熱,小便赤澀,龍膽湯。
陰挺門主方
[編輯]逍遙散(林氏《活人錄匯編》加減法)。因脾血虛發熱,或潮熱晡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目赤口乾,或月經不調,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陰挺突出為痛,或陰戶 腫發癢,陰臭陰虱,或腫痛出膿,內熱作渴等證。
當歸 白芍 白朮 白茯苓 柴胡(各一錢) 粉丹皮 山梔 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午後臨睡服。
逍遙散者,乃輕揚消散之義。蓋肝脾血虛氣鬱,以致熱郁於內,不得舒泄,甚至郁陷於下焦,積久而成。發熱則照前方,如脈虛數無力,則加人參一錢,生地一錢五分,當歸五分,減柴胡五分。汗多乃包絡脾胃之火,脈實可加黃連五分,生地一錢五分,麥冬一錢,去柴胡。虛則加人參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味子一分,去柴胡。頭痛目澀加當歸一錢,熟地二錢,川芎、薄荷各一錢。怔忡不寧,實則加生地、麥冬各一錢,黃連五分。虛則加棗仁二錢,生地一錢五分,人參、麥冬各一錢,當歸五分,減柴胡五分。目赤口乾,則加生地一錢五分,麥冬一錢,白芍五分,黃連五分,干葛粉一錢。虛則加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味二分,當歸、白芍各五分,減柴胡五分。月經不調,肚腹作痛,實則加山楂三錢,延胡二錢,蘇梗、當歸各一錢。虛則加熟地三錢,當歸、川芎各一錢,白芍五分,人參、延胡各一錢五分,減柴胡五分,去山梔。小腹重墜,水道澀痛,實則加澤瀉、豬苓、車前各一錢,生地、麥冬各一錢五分,黃連五分。虛則加熟地二錢,當歸、白芍、肉桂各五分,人參、黃 各一錢,升麻三分,減柴胡五分,去丹皮、山梔。陰挺突出,乃肝經虛氣挾濕熱之氣下陷也。即前方加人參一錢,黃 一錢五分,白朮二錢,防風、當歸、白芍、茯苓、丹皮各五分,升麻三分。其餘 腫至作渴等證,皆濕熱有餘,隨氣下陷之故,加防風、車前、杜仲各一錢,金銀花三錢,黃連、當歸、白芍、茯苓、白朮、丹皮、山梔各五分。
陰癢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產後交骨未合,驟為風所侵作癢。(《正宗》)
又曰∶陰戶作癢,四邊黃泡,乃風濕下滲,用苦參、金銀花、甘草、白芷、蛇床子煎湯熏洗。
又曰∶有抓之血出不痛者。
澄曰∶婦人陰戶作癢,乃肝脾風濕流注,亦有肝火鬱結而成。
馮魯瞻曰∶陰癢陰瘡,多屬蟲蝕所為,始因濕熱,故生三蟲在腸胃間,因髒虛乃動,其蟲侵蝕陰中精華,故時作癢,甚則痛癢不已,潰爛成瘡。在室女、寡婦、尼姑多犯之,因積想不遂,以致精血凝滯釀成,濕熱久而不散,遂成三蟲,癢不可忍,深入臟腑即死。令人發熱惡寒,與癆相似。亦有房室過傷,以致熱壅腫癢內痛,外為便毒,莫不由欲事傷損肝腎,腎陰虧而肝火旺,木郁思達,肝經郁滯之火走空竅下注,為癢為蟲,當用龍膽瀉肝湯、逍遙散以主其內。外用蛇床子煎湯熏洗,再以桃仁研膏和雄黃末、雞肝研餅納陰中,以制其蟲。若肢體倦怠,陰中悶癢,小便赤澀者,歸脾湯加山梔、白朮、甘草、丹皮。若徒以濕熱為事,燥濕清熱,則氣血日衰,所害不止陰癢矣。
陰癢門主方
[編輯]陰戶作癢 取淨桶內置瓦一片,以破布燒煙熏之。
銀杏散婦人濕熱下注,陰中作癢,或內外生瘡。
杏仁(去皮、尖) 水銀(鉛制) 輕粉 雄黃(各等分)
研細和勻。每用五分,棗肉一枚和丸,用絲綿包裹,留下綿條捻線在外,先用塌癢湯煎洗,將藥球納入陰戶,留線在外,如小便取出再入,一日一換,重者用四五枚痊癒,仍宜兼服煎藥。
塌癢湯
鶴虱草(一兩) 苦參 威靈仙 歸尾 蛇床子 野狼毒(各五錢)
用河水十碗,煎數滾,濾清貯盆內,乘熱先熏後洗,臨洗和入公豬膽汁二三枚同洗,更妙。
陰癢生瘡 紫梢花一兩,胡椒五錢,煎湯溫洗數次。
陰癢三蟲作祟。
大黃(微炒) 黃 (蜜炙) 黃芩(各一兩) 山萸肉 元參 蛇床子 丹參 赤芍(各五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食遠溫酒調服。
陰戶癢極難忍 用鹽塗之即止。
陰癢生瘡
蛇床子(三錢) 杏仁(炒研) 白礬(各五錢)煎洗。
又方
蛇床子(一兩) 花椒 白礬(各三錢) 煎洗。
又方
蛇床子(一兩) 艾葉 五倍子 明礬 杏仁(各五錢) 川連(三錢) 煎洗。
陰戶腫突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陰戶忽然腫突作痛,乃勞傷血風,濕火下流。(《正宗》)
又曰∶亦有陰戶半邊痛者。
又曰∶治當四物湯加丹皮、澤瀉、柴胡、花粉。
朱丹溪曰∶陰戶忽然腫而作痛者,名曰陰腫,又名蚌疽。由勞傷血分所致,宜四物湯加牡丹皮、澤瀉、柴胡、天花粉煎服,外用艾葉一兩,防風六錢,大戟五錢煎湯熏。
馮魯瞻曰∶婦人陰腫,有因胞絡虛損,風冷客之,與血氣相搏而腫者,有因郁怒傷損肝脾者,有因房勞過度濕熱下流者,有欲勝而熱甚生蟲,以致腫癢並作者,皆宜戒房室而速治之,否則邪氣漸盛,陰戶潰爛不收矣。若氣血虛弱補中益氣湯舉而升之,肝經濕熱龍膽瀉肝湯滲而清之,肝脾郁怒,元氣下陷,濕熱壅滯,朝用歸脾湯加升柴,解鬱結補脾氣。夕用加味逍遙散,清肝火,生肝血,除熱去濕。
陰戶腫突門主方
[編輯]陰戶疼痛 鹽三合,炒熱包熨之,立止。
婦人陰中腫痛及生瘡。(《濟生》)
黃連(酒炒,二錢) 龍膽草(酒洗) 小柴胡(去蘆,各一錢) 青皮(三分)
水煎服之。如腫甚加大黃一錢。
子宮大痛不可忍。(《入門》)
五倍子 白礬(各等分)
煎湯熏洗,又為末摻之。
產後陰戶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入門》)用四季蔥入乳香末同搗成餅,安於陰戶兩旁,良久即自愈。
產戶硬如石,衣若撞着,痛不可忍。
青魚膽(七個,或用鯽魚膽七個亦可) 絲綿(三錢,燒存性)
以膽汁調勻後,用鴨毛掃上,其硬不過半個時辰,即軟
陰戶腫痛
大戟(一兩) 防風(二兩) 艾葉(五錢)
煎湯,熱洗避風,外以鯽魚膽汁搽之。
陰脫門主論
[編輯]經曰∶前陰所過之脈有二∶一曰肝,二曰督脈,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是肝脈所過也。督脈起於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系廷孔,循陰器,男子循莖,下至纂,與女子等,是督脈所過也。
馮魯瞻曰∶產後陰脫者,多由婦人生產用力太過,致陰下脫,宜內服升補為主。(《錦囊》)
《丹心》雲∶陰戶脫出,蓋因努力太過所致,若脫肛狀,逼迫腫痛,清水續續,小便淋瀝,宜當歸黃 飲。
陳實功曰∶陰脫乃陰戶開而不閉,癢痛出水,乃憂思太過所致,宜逍遙散、歸脾湯,俱加柴胡、山梔、白芍、牡丹皮,外用荊芥、枳殼、訶子、五倍子,大劑煎洗。(《正宗》)
陰脫門主方
[編輯]當歸黃 飲(《丹心》)治陰脫。
黃 (酒炒,三錢) 當歸 人參 升麻(各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外治(《丹心》)
硫黃 烏賊骨(各五錢) 五倍子(二錢五分)
研細,敷患處,即效。
產後生腸不收(《丹心》)。八物湯加防風升麻,須用酒炒黃 為君煎服,外以樗根白皮五錢,荊芥、升麻、藿香各二錢,煎湯熏洗患處,即入。
又方(《丹心》)。枳殼二兩,煎湯溫浸良久,自入。
又方(《良方》)。取大紙捻蘸油點火吹滅,以煙熏產母鼻,即上。
產後陰戶突出(《入門》)。用四物湯加龍骨,或五倍子,連服二貼,外以香油和湯洗於患處。
硫黃湯(《正傳》)。治產後玉門不斂。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一兩五錢) 蛇床子(一兩)
共研末。每用五錢,水一碗,煎湯乘溫頻熏洗,自斂。
又法(《丹心》)。香油五斤煎熱,盛盆坐其中一食頃,以皂角末吹鼻作嚏,即收。
產後用力太過,陰門突出 當歸、川芎、赤芍、熟地,水煎,入龍骨末少許和勻,連服二劑。外用麻油和湯熏洗,即收。
產婦陰戶傷損門主論
[編輯]澄曰∶凡產婦陰戶或一邊 腫,或兩邊均腫,難以起坐,更有陰戶兩牆爛破出膿,痛引小腹兩股,皆由分娩艱難,或者息胎,穩婆用手分理骨眼,或用手伸入,掐取胎胞,粗手指甲抓損皮肉而成。殊不知產戶皮嬌肉嫩,何堪經此損傷。再加瘀血淋漓,愈淹愈爛。況陰戶乃肝、脾、腎、沖任脈絡之地,既破之後,所以牽引少陰腰股作痛也。宜用洗藥煎洗破處,用玉紅膏、珍珠散搽之,自愈。
產婦陰戶傷損門主方
[編輯]陰戶腫痛 枳殼一兩,煎洗。
陰戶腫潰 當歸、赤芍、白芷、甘草、苦參各等分,煎湯洗。
產婦陰戶腫痛 蛇床子三錢、白蘿蔔五個撲碎,煎湯熏洗。
陰戶交接出血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婦人交接出血者,乃肝虛有火,不能藏血,脾虛不能攝血,當以補中益氣、歸脾二湯主之。(《正宗》)
又曰∶或用四物湯加龍膽草、柴胡、山梔、黃芩治之。
馮魯瞻曰∶凡交接出血者,此肝火太旺而疏泄過度,且肝虛不能藏血,脾虛不能攝血也。宜補中歸脾二法消息用之。若六脈俱洪者,此腎陰虛而不能閉藏也。宜六味湯加麥冬、五味主之。(《錦囊》)
陰戶開張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陰戶開而不閉者,乃憂思過度。(《正宗》)
又曰∶治當逍遙散、歸脾湯,加柴胡、山梔、白芍藥、牡丹皮間服。
女子新嫁陰戶痛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新嫁傷而腫痛者,宜舒郁和血。(《正宗》)
馮魯瞻曰∶新嫁孔痛,宜四物湯加香附、紅花主之。(《錦囊》)
蔣示吉曰∶新交房事傷而腫痛者,珍珠散、豬脊髓調搽。(《說約》)
陰冷門主論
[編輯]馮魯瞻曰∶婦人陰冷,因勞傷子髒,風冷客之,若小便澀滯,小腹痞痛,宜龍膽瀉肝湯。若小便澄清,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治以八味地黃丸。八味丸治血弱不能榮養臟腑,津液枯澀,寒客子髒陰冷者,甚效。(《錦囊》)
實女無竅門主方
[編輯]實女無竅 以鉛作梃,逐日 之,久久自開。(蓋鉛能入肉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