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百家公案/0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百家公案
◀上一回 第四十六回 斷謀劫布商之冤 下一回▶

  斷云:

    蠅蚋抱冤迎馬首,賊徒處決事昭彰。

    包公案牘明如鏡,千載攸揚姓字香。

  話說包公按視治下,公事明白,有冤者洗雪之,無冤者鞠放之,百姓歡悅,歌聲滿途。臨起程,濟南父老、公吏,皆送出南門,設餞席於岸上。包公酒至半酣,謂眾父老云:「我奉上命巡視府縣,亦只為民情有不能達者,故有此行。汝等吾民,今後各安生業,毋作非為。有子孫者教之事詩書,有田業者教之事畎畝,莫如日前白鶴寺僧行,不守本分,罪及其身,悔之亦晚,汝眾人所共知。我今離本處之後者,宜以前事為戒,再勿自陷阱矣。」父老聽罷,皆拜伏於道旁,答云:「謹遵教命。」

  酒罷,拯登車而行,百姓送者各灑淚而別。拯與一行人在途,前望東京進發。正是:僕隸低聲忘喝道,恐驚兒女戲鞦韆。

  不覺一日,已到東京。原衙門公吏迎候升堂,吩咐事務畢,過卻一宵。次日,拯隨班趨朝,將已按視判過事即奏知於仁宗。

  仁宗退便殿,將其顯異案卷逐一問之。拯細詳陳奏。論及民間冤枉之處已皆雪明,仁宗不覺肅然起敬道:「卿之能幹,恩及枯骨,非惟萬民之幸,實朕京都之捍禦也。」因命侍官賜酒。

  拯以上命賜之,不辭而飲,是日甚醉,上命侍官扶之而出。後人看到此處,有詩贊道:

    運治興隆國祚昌,包公異政重君王。

    誰知千載公道在,猶有英名姓字香。

  是時,河南地方連年荒旱,本省官奏知仁宗皇帝,稱道:「自今年春二月以來無雨,農事拋荒,至今七月,亢陽絕流,赤地千里。前年秋成無望,今歲又如是,百姓流離轉徙他鄉,一朝嘯聚為盜,非國家之利。乞聖上委官開倉賑濟,庶使未轉徙者得以安家,尚可保寧,若再遲數月,不測之變,臣所難料也。」仁宗見疏,集文武官商議。有參知政事李沆出班奏道:「臣聞河南省下,近年以來,冤獄未決者不下數十,今天道荒早,莫非是此緣故?欲要賑濟河南饑民,若委別官去,莫道救民,反是擾民。除是包太尹可任此職,必慰民望,方見實效。」

  仁宗聞奏大悅,即日宣過包太尹,御寫「委卿而行」四大字,頒敕書與拯前往河南賑濟饑民。包拯領命謝恩,辭帝出朝。

  次日將本府公事封停了畢,帶領親隨公吏黃勝、李寶、張龍、李虎等二十四名無情漢,整備轎馬,離京都望河南而行。

  正是著七月中旬天氣,不寒不暖。路途中聽得一聲悲悲切切之孤雁,柳梢底時聞哽哽咽咽之殘蟬。嘗言道,正是:客途最怯秋風動,惹起離愁望故鄉。

  包公與從人在途,曉行夜住,經過了幾個驛所,一日,行到地名橫坑,那三十里程途都是山僻小路,沒得人煙。當午時候,忽有一群蠅蚋逐風而來,將包拯馬頭團圍了三匝。拯用馬鞭揮之,才起而複合,如是者數次。拯忖道:「此蠅蚋嘗戀死人之屍者,今來馬前繞集,莫非此地有不明之事?」即喚過李寶喝聲道:「此有蠅蚋集我馬首不散,莫非有冤枉事,汝隨前去根究明白,即來報我。」道罷,那一群蠅蚋翼然飛起,引著李寶前去。行不上三里,到一嶺畔楓樹下,直攢入去。李寶知其敵,即回覆於拯。拯同眾人經其處,著李寶用鋤頭掘開二尺土,見一死屍,面色不改,似死未久的。拯令反覆看視,身上別無傷痕,惟陰囊碎裂如粉,腫尚未消。拯知被人謀死,忽見衣帶上係一個木刻小小印子,卻是買布的記號。拯令解下,藏起於袖中畢,仍令將屍骸掩了而去。靠晚邊亭子上一夥老人並公吏在彼迎候。拯問眾人何處來的,公吏稟道:「河南府管下陳留縣宰,聞賢侯經此,本縣特差小人等在此迎候。」拯聽罷吩咐:「明日開司與我坐二三日,有公事發放。」公吏等領諾,隨馬入城,本縣官接至館驛中歇息。

  次日已打點吩咐衙門與拯升堂幹事。拯思忖路上被謀死屍離城廓不遠,且死者只在近日,想謀人賊必未離此。乃召著本縣公吏吩咐道:「汝此處有經紀賣上等好布的,喚得來我要買幾個。」公吏領命,即來南街領得大經紀張愷來見。拯問:「汝作經紀,曾買哪一路布?」愷復道:「河南地方俱出好布,小人是經紀之家,但有來者即貨之,不拘所出。」拯道:「汝將眾經商所貨布,每各揀一疋來,我看中得者,可領錢買。」愷應諾而出,將家裡布各選一疋好的來交與拯。與堂上公吏人等,哪個知道拯要驗此死屍一事,只說拯真是要買布用。

  比及拯逐一看過,都無其印號。恰好看到一疋,與其印字暗合,拯遂道:「別者皆不要,只用得此樣布二十疋。」愷道:「此布日前太康縣人李三帶來,尚未貨賣,既大人用得,就奉二十疋。」拯道:「可著客人一同將布來見。」愷領諾,到店中同賣布客人李三揀過二十疋精細有號頭的送人司見拯。拯復取木印記對之,一些不差,乃道:「布且收起。汝買布客伴還有幾人?」李三答道:「共有四人。」拯道:「都在店裡否?」

  李三道:「今日正待發布出賣,聽得大人要布,猶未起身,都在店裡。」拯即時差人喚得那三個來,跪作一堂。拯用手按著鬚髯微笑道:「汝這起劫布商賊,有人在此告首,日前謀殺客人,埋在橫坑半嶺楓樹下,是汝這幾人所為矣。」李三聽說,便變了顏色,強口辯道:「此布小人自貨來的,哪有謀劫之理?」

  拯即取木印著公吏與布號逐一合之,不差毫釐。吏復:「此布之號與木印果同。」及道強賊尚自抵賴,喝令用長枷將四人枷了,收下獄中根勘。李三眾人神魂驚散,不敢抵賴,只得將謀殺布商劫取情由招認明白。公吏疊成案卷,拯判下:「為首謀者合償命,將李三處決;為從三人配及惡地方充軍;經紀家供明無罪。」判訖,審得死商係某處人氏,逕差人前往,召得其子來,悉以布疋給還之。其子方知父被人謀死,感泣拜謝,帶將屍骸回去。陳留百姓無不歎羨,包公之明於此益顯。

◀上一回 下一回▶
百家公案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