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皇明從信錄/卷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皇明從信錄
卷七
卷八 
本作品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

皇明從信錄卷之七

   東莞 陳 建輯   秀水沈國元訂

丁巳洪武十年

正月 上謂中書省臣曰官員聽選之在京者宜早與銓

注卽令赴任聞久駐客邸者日有所費甚至假貸於人昔

元之弊政此亦一端其當選官淹滯在京者輙經歲月膏

對漑乏遂流爲醫卜使賢者喪其所守實朝廷所以待之

者非其道也自今銓選之後以品爲差皆與道里費仍李

有司給車送之著爲令

 國初盡體臣之道嚴賊吏之誅蓋並行而不悖者迨後淹於候選困於道途厚揭債利取借於官犯者既多不

 可勝誅旋致廢矣

二月宋濂辭歸瀕行賜楮幣文綺及御製文集皇太子之

賜衣二襲 上諭曰朕最愼於賞嘉卿忠誠故以賜卿卿

今年幾何濂曰六十有八 上曰藏此綺俟三十二年後

作百歲衣也濂頓首謝 上復囑曰大江漲不可行宜循

內河至家仍命使護行旣抵家上表謝恩後歲一來朝○

上謂省臣曰士民貴賤有等趨事執役以奉上者庶民之

事若賢人君子旣貴其身復役其家與民庶無別非勸士

待賢之道自今任官有田土者輸租外悉免役著爲令

三月上與羣臣論天與日月五星之行翰林應奉傳藻典

--

籍黃麟考功監臣郭傳皆以蔡氏左旋之說爲對 上曰

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蓋二十八宿經也附天體而不動

日月五星緯乎天者也朕自起兵以來與善推步者仰觀

天象二十有三年矣嘗於天氣淸爽之夜指一宿爲主太

陰居是宿之西相去丈許盡一夜則太陰漸過而東矣由

此觀之則是右旋

四月鄧愈沐英等破番部川藏覆其巢穴窮追至崑崙山

斬首不可勝計俘男女一萬口馬五千牛羊十三萬○無

監察御史李鐸往誠意伯劉基家取其觀象玩占天文諸

書先是基子璉遵父命收諸書緘藏石室中伺服闋上進

及鐸至璉卽悉取出送官從鐸赴闕言其父遺命 上喜

欲官之璉以未終制辭甫釋服卽除考功監丞尋兼監察

御史復擢江西參政○始定天地合祀之典

 先是郊祀一如周禮冬至祀天於圜丘夏至祀地於方丘行之旣久風雨不時天多變異 上因覽羣議獨斷

 於衷謂天地猶人父母爲子之道致父母異處安得爲孝乃探古明堂遺制卽圜丘之舊壝爲崇宇名曰大祀

 殿幷列合祀六宗之神各築壇以從享每歲正月擇日行禮

五月韓國公善長曹國公文忠總中書省都督府御史臺

同議軍國重事○誅戶部主事趙乾勑中書省臣曰嚮荊

蘄等處水災朕寢食不安亟命趙乾往賑之豈意乾不念

民艱坐視遷延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六月之交方施

賑濟民飢死者多矣夫民飢而上不卹其咎在上吏受命

不能宣上之意視民死而不救罪不勝誅其斬之以戒不

卹吾民者○詔遣監察御史廵按州縣入辭 上論之曰

近日山東王基不務正論乃用財利之術以惑朕聽今汝

等出廵事有當言者須以實論列勿事虛文凡爲治以安

民爲本汝等當詢民疾苦廉察風俗申明敎化務得民情

惟專志以立功勿要名以取譽朕深居九重所賴以宣布

條章申達民情者皆在汝等其愼之○秋南番澹巴國入

貢賜以金幣

 按澹巴在西南海中景秀地廣泉甘而水淸草木楊茂畜產甚夥石城瓦屋王乘輿官跨馬類有威儀國人嘗

 生㮔藝織縷抱布男女咸務常業市有交易野無寇稱樂土矣

九月免浙江秋糧以去年水災故也○上謂侍臣曰前代

庸君暗主莫不以垂拱無爲籍口縱恣荒寧不親政事孰

知治天下者無逸然後可逸朕卽位有年常以勤勵自勉

待旦卽臨朝晡時而後還宮夜臥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

仰觀天象見一星失次卽爲憂惕或量度民事有當速行

者卽次第筆記待旦發遣朕非不欲暫安但祗順天命不

敢故耳朕言及此者但恐羣臣以天下無事便欲逸樂股

肱旣隋元首叢脞民何所賴書曰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爾

羣臣但能以此爲勉朕無憂矣○置通政使司掌出納諸

--

司文書敷奏封駁之事以曾秉政爲通政使○宋濂來朝

越十四日見於端門 上見大喜自是日侍 上遊恩禮

備至

十月新建社稷壇成先是禮部尙書張籌奏天地社稷宗

廟崇敬之禮一也書稱成湯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

祗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後世列爲中祀失所以崇祀之意

至唐升爲上祀國初仍列中祀臨祭之日或具通天冠終

紗袍或以皮弁行禮制未有定今旣考用唐制右社稷左

宗廟有事社稷則奉 仁祖皇帝配其禮重矣宜申爲上

祀其冕服以祭 上是之至是行奉安禮 上冕服乘輅

百官具祭服詣舊壇以遷主吿○觀心亭成 上臨幸召

宋濂語之曰人心易放操存爲難況有事於天地宗廟社

稷尤用祗惕是以作此亭卿爲朕記之傳示永久○改作

大內宮殿成

 其制闕門曰午門翼以樓觀中三門東西爲左右掖門午門內曰奉天門門之左右爲東西角門內正殿曰奉

 天殿 上御之以受朝賀殿之左右有門左曰中左門右曰中右門兩廡之門左曰文樓右曰武樓奉天之後

 曰華蓋殿華蓋之後曰謹身殿殿後則後宮之正門也奉天門外兩廡之閒有門左曰左順門右曰右順門左

 順門之東爲東華門內有殿曰文華殿東宮視事之所也右順門之西爲西華門內有殿曰武英殿 上齋戒

 時所居也制度皆如舊而稍加增益規模益閎壯矣

上諭李善長等曰人君聰明雖得於天性然物理必察識

而後知人情必諳練而後熟若臨事不熟驟然斷決恐未

盡善旣行之後覺其非而欲改之妨事已多前者令皇太

子躬聽朝臣啟事練習國政恐聽覽之際處置或有未當

自今後政事啟於東宮者卿等二三大臣更爲參決可否

○置神宮監天地壇祠祭署及皇城門各設內使令丞正

副品級有差○衛國公鄧愈卒

 自河州班師至壽春愈以疾卒訃聞 上哀慟追封寧河王謚武順 車駕臨奠親擇視葬地命配享 太廟

 仍肖像祀於功臣廟愈器量宏偉沉毅謙恭愼密臨大敵而不懼有大功而不矜禮賢下士寬惠愛人所歷宣

 德宣城徽嚴饒撫南昌襄陽八郡之民皆懷其德

封沐英爲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都督倉

事濮眞征高麗被執不屈死之

 眞鳳陽人國初從舉義以忠勇被遇有功歷官都督至是征高麗被執而高麗王愛其驍勇欲降之不從王怒

 欲兵之眞大罵曰夷虜爾害我我主必滅爾國爾不知吾大丈夫有赤心肯汝屈耶卽抽刀剖心示之而死王

 大懼遣使入朝謝罪幷歸眞從行軍士 上曰濮眞當危難秉意不屈忠節可嘉追封樂浪公謚忠襄表其閔

 曰班超羣將志邁雄師時眞子璵生甫數月卽襁褓中封爲西梁侯以報眞功

四川松藩等處蠻寇爲亂命御史大夫丁玉爲平羌將軍

帥師討平之置松江衛戍守

十一月合祀天地於奉天殿○皇孫允炆生

十二月復守謙靖江王徙雲南尋安置鳳陽

戊午洪武十一年

--

正月上謂廷臣曰古者治天下必廣聰明以擴壅蔽今布

政司卽古方伯之職知府卽古刺史之職所以承流宣化

撫安吾民者也然得人則治否則瘝官曠職病吾民多矣

朕今令之來朝使識朝廷治體以警其玩愒之心且以詢

察言行考其治績以觀其能否苟治効有成卽爲賢才天

下何憂不治○進封湯和信國公○改封吳王爲周王罷

杭州護衛○給朝參文武百官牙牌懸帶出入以防奸僞

○北平有警命信國公湯和率列侯韓政郭興兪通源萱

彬等練兵臨淸以聽調遣

二月戊申祭大社大稷前二日詣奉先殿吿仁祖淳皇帝

配祭日陳設大社在東大稷在西俱北向淳皇帝在東西

向○議減鹽價

三月河閒府知府楊冀安等考績入朝 上命吏部曰今

各官來朝宜課其殿最第爲三等以稱職而無過者爲上

賜坐而宴有過而稱職者爲中宴而不坐有過而不稱職

者爲下不預宴序立於朝宴者出然後退庶使有司知所

激勸○禁奏事關白中書省○命太子正事桂良彥爲晉

王右傳○上諭吏部曰朝廷懸爵祿以待士資格者爲常

流設非爲賢才設今後庶官之有才能而居下位者當不

次用之由是李文煥自西安府知府費震自寶鈔提舉俱

擢爲戶部侍郎其餘九十五人悉量林超擢郎中知府知

州等官

四月以朱夢炎爲禮部尙書○命江陰侯吳良督造 皇

堂於陵所 上以前所製 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

乃親製 皇陵碑備述昔日艱難以示後世 上微時同

里有劉繼祖者常助其不給且與善地葬 皇考妣卽今

皇陵也及 上得天下念劉欲報之而劉已亡矣追封爲

義惠侯妻婁氏爲義惠侯夫人親撰誥文具道其事仍親

撰祭文遣官祭之○元嗣君愛猷識理達剌殂子脫古恩

帖木兒立

五月選武臣子讀書國子監○命東宮文學傳群等   

春秋本末

六月遣使祭故元嗣君

八月詔免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徽州六郡及長興安

吉宜興江陰四縣今年秋糧○蘇松楊台海溢○南番彭

亨國及百花國各遣使奉金葉表文來朝貢二國前代皆

未嘗通中國

 按彭亨在東南海島中並山山傍多平原禽獸稀少草木繁茂沃土宜穀饒蔬果其俗上下親狎無寇盜男女

 椎髻好誦佛經煑海爲鹽釀揶爲酒產片腦諸香花錫物百花在海中依山爲國國中有奇花嘉樹民俗饒富

 尙釋敎產紅猴黽倚玳瑁孔崔倒掛烏胡椒時國王刺丁刺者望沙亦遣八智亞壇來朝貢

--

九月上御奉天殿頒曆於諸王百官

十月甲子大祀殿成

十一月總兵官辰州衛指揮楊仲名討破五開叛蠻捷奏

至京○臨江侯陳德卒追封杞國公○以梅殷思祖從子爲駙

馬都尉尙皇第二女寧國公主

十二月乙巳朔日食○皇太子妃常氏卒○封諸王柏爲

湘王胡順妃生王明敏好學能文善道家言多勇力善武藝桂爲豫王後改封代王國大同其妃

武寧玉女柍爲漢王後改封肅王於甘州植爲衛王韓妃所生後改封遼廣寧五衛盡屯田給

王祿王得廵邊出塞練𥳑士馬

己未洪武十二年

正月合祀天地於南郊大祀殿自齋戒百官至將祭之久

天宇澄霽升壇星緯昭煥祥飈慶雲光彩燁燿 上心甚

悅禮成作大祀文幷歌九章因勑中書省臣曰朕周旋祀

事十有一年見其儀大繁乃以義起更其儀式合祀社稷

旣祀神乃歡洽今十二年春始合天地大祀而上下悅若

有饗答於朕心爾中書下翰林令儒臣記其事以彰上帝

皇祗之歆格

 論曰我 太祖勤民育物敬共神明博考經文釐正祀典二丘始分而終令四廟先異而後同明堂肇於周經

 我則郊焉而侑 仁祖太公遺於漢祀我則廟焉而祔宗人有其舉之至存佛老之宮無可考矣寧缺降嘗之

 義蓋酌古今通幽明殷乎不可以有加矣當其時李善長宋濂詹同陶安崔亮牛諒陶凱朱升榮鳳韶諸君子

 皆能循則夷彤取衷萃渙條之品式以授祠官益損之益之未盡復古聖工之舊而矯誣妖誕奇褒巫琛諸不

 在正眞者莫不峻制而典防之亦可謂仰贊 聖猷一洗汗俗矣豈非滑夏之禍烈於九犁裴常之功艱於二

 正時與勢實然乎必欲咨三禮於四岳候兩生子百年亦爲迂遠而濶於事情矣

西平侯沐英等討平西番等處亂寇築城東籠山南置洮

州衛設官領兵守之

二月曹國公文忠督理隴西西寧軍務

三月樂鳳韶爲國子祭酒尋致仕○助敎吳伯宗進講東

宮首陳正心誠意之學皇太子嘉納尋改典籍○以萊州

府知府董俊爲兵部尙書明州府知時余文昇爲工部尙

書○上聽朝之暇延諸儒臣賜坐便殿講論治道時國子

學官李思迪馬懿緘默不言 上惡之勑諭國子師生聖

賢者以學爲本推而行之有禆於國家無愧於所學俾功

名立於兩閒斯誠爲賢也若懷詐自私上無助於君下無

益於世朕何賴焉如李思迪馬懿者朕以其學官日召同

游期在嘉言善行啟朕未明輔朕不足乃終日緘默旁有

講說者因而問及不過就他人之辭以對未嘗獨出一言

豈朕昏昧不足以聞耶抑朕之禮未至耶何訪之以道而

不相吿也及遣侍東宮欲其發明古帝王之道以匡弼輔

贊而緘默如故無異事朕之時其懷詐甚矣昔孔子懷聖

賢之道恨不得用世以拯生民故歷聘列國至老不倦今

--

思迪等發身草野一旦與人君同游殿庭之上人君躬就

問之而緘默如此學孔孟者果如是乎孔子入周廟見金

人三緘其口曰此古愼言人也蓋謂非法之言耳若理道

之辭果宜禁乎且思迪等事朕如此其肯盡心訓國子生

乎朕諭爾等自今爲師爲弟子者一以孔孟爲法以副朕

責望之意愼毋如李思迪馬懿之爲也○編春秋本末成

先是 上以春秋本諸魯史而列國之事錯見閒出欲究

其終始則艱於考索乃命東宮文學傅藻等纂錄分列圖

而類聚之附以左氏傳首先王之世以尊正統次魯公名

年以仍舊文列國則先晉齊而後楚燕所以內中國而外

夷狄也事之始終秩然有序

五月靖海侯吳禎卒追封海國公 上親臨奠葬塑像祀

於功臣廟命都督僉事張赫代吳禎督遼東海運

閏五月勑遼東守將潘敬葉旺曰奏至知高麗龍州鄭白

等率男婦來降特未審將軍識其計否高麗僻居海隅其

俗尙詐況人情莫不安土重遷豈有舍桑梓而歸異鄕者

耶中國方寧正息兵養民之時爾與東夷接境愼勿妄生

小隙使彼得以藉口符至之日開諭來者令還以破彼奸

若我正而彼邪彼果不臧則師出有名矣其來降者切不

可留春秋有雲毋納逋逃不然則邊患將由此而啟矣○

北平久不雨詔免其田租

六月沐英等班師至京 上以諸將征西有功封藍玉爲

永昌侯王弼定遠侯張龍鳳翔侯吳復安陸侯葉昇靖寧

侯謝成永平侯張溫會寧侯曹興懷遠侯周武雄武侯金

朝興宣德侯 上又以都督仇成積有功勞封安慶侯並

食祿二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命都督指揮征大寧

秋七月曹國公文忠領大都督府事○平羌將軍丁玉等

討蜀寇彭晉貴等平之

八月安置日本使僧於陝西

 按日本卽古倭奴國海中諸夷倭奴最大西南至海東北大山國主世以王爲姓羣臣亦世官地分五畿七道

 三島又有附庸國百餘拘邪韓最大其國小者百里大不過五百里戶小者及千多止一二萬皆倭種也漢滅

 朝鮮通稱王者三十餘國倭王最雄長者邪馬臺卽邪摩維歷漢魏晉宋隋皆朝貢稍習華俗唐咸亨初惡倭

 名更爲日本其俗男子魁頭斷髮黠面文身婦人被髮屈紒皆跣足閒用屨其喜盜輕生好殺天性然也物產

 金銀琥珀水晶硫黃水銀銅錢白珠靑玉蘇木胡椒細絹花布螺鈿漆器扇犀象刀劍鎧甲馬交市華人喜得

 童男女錦綺絲綿磁針 國朝洪武二年寇山東並海郡縣及淮安三年又寇山東轉掠浙福旁海郡是年遣

 萊蕪府同知趙秩賜璽書器具工良懷王禮秩具物遣使隨秩奉表稱臣入貢使未至又掠溫州 上又遣僧

 祖關無逸開論之王遣使同二僧入貢是年寇海鹽漂掠溫州初令浙福造海舟防倭乂寇福建海上諸郡六

 年以於顯爲總兵官出海廵倭倭寇登萊七年寇膠州是年遣僧來貢無表文卻之其臣亦遣僧貢馬茶布刀

 扇亦卻之令中書遺文責工九手遣僧歸廷用等奉表及方物謝罪賜王及使文綺有差已而上覽表口良懷

 不誠詔責之十二年來貢無表文命安置之

--

宋國公馮勝督建周王宮殿於開封府遣使齎勑論之曰

中原民食所恃者二麥耳近聞爾令有司集民夫欲以九

月赴工正當播種之時而役之是奪其時也過此則天寒

地凍不得入土來年何以續食誠恐小民之怨咨也勑至

卽放歸俟農隙之時赴工未晚也 上御華蓋殿與侍臣

論治身之道曰人之害莫大於欲然惟禮可以制之先王

制禮所以防欲也禮廢則欲肆爲君而廢禮縱欲則毒流

於民爲臣而廢禮縱欲則禍延於家故循理可以寡過肆

欲必至滅身

十月定致仕官居鄕禮

 與本族序尊卑如家人禮其於外祖及妻家亦序摹畢若筵宴則設別席不許坐千無官者之下如與異姓致

 仕官會則序爵爵同則序齒其與異姓無官者相見不須答禮庶民以官禮謂見敢有凌侮者論如律

以儒士吳沉爲翰林院待制 上與之論持身保業之道

曰人當無所不謹事雖微而必慮行雖小而必防不慮千

微終貽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常人且然況人君乎沉

對曰聖慮及此誠社稷永安之道○上御奉天門視朝畢

顧謂吳沉曰人主治天下進賢納諫二者眞切要事也沉

對曰誠如聖諭但求之於古能行者亦鮮是以亂日常多

治日常少 上曰使其眞知賢者能興其國何有不進眞

知諫者在於忠已何有不納沉對曰陛下此言誠國家興

治之要

十二月開甜水渠

 西安城中水鹵不可飲李文忠奏請鑿渠引龍首渠水入城縈繞民舍始得甘飲

詔徵天下博學老成之士先是 上謂禮部曰爲國得寶

不如薦賢朕自臨御以來十有二年思得賢士以熙庶績

然博學老成之士匿德藏光甘於窮餓不肯輕出宜下有

司悉心推訪禮送於朝朕將顯用之至是皆至京師時江

西布政使沈立本遣人招故元吏部侍郎伯顏子中子中

飲鴆死

 子中西域入通春秋五領鄕薦累官至江西行省都事陳友諒陷贑州子中募壯士復城不克閒道入福建行

 省子中出奇計收復建昌遂浮海獻捷元都授福建行省郎中累遷至吏部侍郎出使廣東比至而廣己歸附

 子中墜馬求死不得折一足於是變姓名浪跡江湖時居進賢北山先是其妻子己爲江西參政楊憲送京師

 有弔之者子中答曰吾身且不有奚暇顧妻子哉誓不復仕嘗懷鴆自隨曰有強我者當以死答之郡縣聞而

 義之不之強至是立本專使招之子中慨然曰吾今死亦晚矣乃具牲酒祭其祖父師友作歌七章飲鴆而死

徽寧國府訓導陳迪爲翰林編修○番禺知縣奏言廣東

鎮守永嘉侯朱亮祖不法數十事皆實 上徵還以其功

臣不下吏但罷職令居京師未幾病卒仍以侯禮賜葬○

貶右丞相汪廣洋於海南道卒

 廣洋與胡惟庸同在相位惟庸所爲不法廣洋知而不言 上察其然勑以洗心補過廣洋內不自安久之占

 城貢物使者旣至廣洋不爲引見 上下書切責之廣洋罹甚至是御史中丞凃節言誠意伯劉基爲胡惟庸

--

 毒死廣洋宜知狀 上問廣洋廣洋對無是事 上頗聞其實因責廣洋欺紿居海南州次太平復遣使勑之

 廣洋得賜書懼甚遂自縊死

訪求卜筮人

庚申洪武十三年

正月丞相胡惟庸等謀逆內史雲奇發其事皆伏誅

 胡惟庸黨逆謀已定誑言所居井湧醴泉邀 上往觀惟庸居第近西華門守門內史雲奇知其謀秉輿將西

 出奇走衝蹕道勒馬銜言狀氣方勃舌鴃不能達意上怒其不敬左右撾棰亂下奇垂斃右臂將折猶尙指

 賊臣第弗爲痛霜 上方悟登城眺察則見彼第內兵甲伏屛帷閒數匝 上亟反遣兵圍其第罪人一一就

 縳幷其黨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凃節等皆伏誅 上召雲奇死矣深悼之追封右少監賜葬錘山命有司春秋

 致祭仍給酒掃戶六人

 按惟庸自楊憲誅後總中書政事專生殺黜陟以咨威福內外諸司封事有病已者輙匿不聞四方奔競者越

 其門諸武臣多附之徐達嘗言於 上惟庸忌之達有閽者福壽惟庸陰誘爲已用冀以圖達乃爲福壽所潑

 昔劉基亦言庸不可用知而恨之會基病以毒藥中之事在八年正月惟庸兄女妻善長從子祐相結擅機安

 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見庸專政往來益密庸令達管軍馬又與陳寧在省中閱天下軍馬籍令都督毛釀

 取衛士劉遇寶及亡命魏文進等爲心膂太僕寺丞李存義善長之弟惟庸之婿父也以親故往來惟庸家密

 令存義以邪謀說善長事皆未發會惟庸子有馬馳驟於市奔入輓輅中傷死惟庸殺輓輅者 上怒命償其

 死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 上不許凃節乃上變吿時商暠謫降中書省吏亦以惟庸陰事吿 上命羣臣更

 訊惟庸辭窮不能隱遂論死又以凃節本爲惟庸謀主見事不成始上變吿乃誅節倂陳寧餘黨皆伏誅

胡惟庸辭連李善長陸仲亨羣臣請罪之 上曰朕初起

兵時善長來謁所言多合吾意遂命掌書記贊計畫功成

爵以上公以女與其子仲享年十七父母兄弟俱亡恐爲

亂兵所掠持一升麥藏伏草閒朕見之呼曰來遂從朕長

育成就以功封侯此皆吾初起時股肱心腹吾不忍罪之

其勿問惟宋濓孫宋愼坐黨逆被刑籍其家械濓至京

上怒欲誅之 皇后諫曰民閒請一先生尙有始終不忘

待師之禮宋濓親敎太子諸王豈宜若是恝況濓致仕在

家必不知情乞赦其死 上意解濓遂得發茂州安置行

至夔州以疾卒年七十二

 按濂學於聞人夢吉繼學於吳萊傳極羣書名滿天下文傳四夷而於佛老之言尤深研究所著有潛溪集芝

 園集龍門子無相謄語等書傳於世

革中書省罷丞相等官不設陞六部爲正二品衙門分理

天下庶政改大都督府分設左右前後中五軍都督府

皇明祖訓雲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並不曾設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

閒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

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類彼此頡頡

不致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重以後子孫作皇帝時

並不許立丞相臣不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羣臣卽時劾

奏將犯人凌遟全家處死

二月命戶部減蘇州松江嘉興湖州四府重稅糧額舊一

--

畆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減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

斗六升者俱止徵三斗五升以下仍舊

 吳自昔稱殷富元末張士誠據以爲資與王師相抗者十餘年 上憤其城久不下惡民之附寇且受困於富

 室而更爲死守因令取諸豪族租佃簿曆付有司俾如其數爲定稅故蘇賦特重而松嘉湖次之蓋以懲一時

 也至是乃命減其額

太師韓國公李善長罷○詔舉聰明正直孝弟力田賢良

方正文學術數之士○遣應天府官祀歷代忠臣漢將蔣

子文晉卞壺南唐劉仁瞻宋曹彬元福壽凡五廟○故元

國公火脫赤知院愛足屯衆和林爲邊患 上命沐英總

陝西兵討之由亦集乃路渡黃河歷賀蘭山涉流沙至其

境去其營五十里英下令分軍爲四一襲其背二掩其左

右英率驍騎當其前夜銜枚以進合而圍之火脫赤等就

縛獲其全部以歸○以嘉興府知府薛祥爲工部尙書○

諭太子諸王持守之道

三月兩浙鹽運使呂本言煑海爲鹽始於管仲晏嬰繼之

西漢專利禁私鬻東漢弛禁聽入稅唐劉晏設轉運法而

利益興宋仁宗朝給亭戶官而法愈密元承宋制歲給工

本置轉運司各場置令丞管勾掌鹽出納所給工本有多

寡煎鹽有難易國初委官稽考仍依舊額輸官以四百斤

爲一引官給工本米一石以米價低昂爲準兼支錢鈔以

資竈民然其閒有丁產多而額鹽少者有丁產少而額鹽

多者未經覈實今與各道分司卽鹽塲所屬地方驗其丁

產多寡地利有無官田草塲除額免科薪鹵得宜約量增

額分爲等則逐一詳定均平實爲民便從之○是月燕王

之國北平以葛誠爲燕府長史

四月賜翰林院編修張美和應奉陳溥致仕各御製詩文

賜之○命羣臣各舉所知以備任用

五月甲午雷震謹身殿大赦詔曰朕以匪德託於萬姓之

上奉天勤民於茲十有三年矣不期宰輔失職肆奸擅攬

使賢愚陷於不義朕思創業之艱難念守城之不易首誅

奸惡鋤根剪蔓爰及餘黨然刑戮之際不無過焉甚非上

帝好生之德乃於是月初四日申時雷震謹身殿朕甚懼

焉於是赦天下罪者除十惡不赦外其餘已未發覺結正

罪無大小咸赦除之○免天下田租○御史大夫安然罷

韓國公李善長總臺事○罷御史臺

六月詔受朝於正殿○上謂侍臣曰曩者奸臣聚歛稅及

天下纖悉之物朕甚恥焉自今如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

車絲布之類皆勿稅爾戶部榜示天下使其周知○以蘇

恭讓爲漢陽知府

 恭讓爲治蕳而明嚴而不苛漢陽密邇省城凡徭役科徵倍於他郡恭讓懇請上官𥳑省民賴以安先是有趙

--

 廷蘭者知漢陽縣愛民如恭讓朝廷嘗遣使下縣取陳氏散卒他縣率多以民丁應數規免已責廷蘭獨爲民

 辯明民得不擾漢陽之民言郡守則稱蘇恭讓言縣令則稱趙廷蘭雲

時胡惟庸事敗 上乃命翰林儒臣纂錄歷代諸侯王宗

戚權倖之屬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備其行事以類

書之賜名臣戒錄頒布羣臣俾知所警○震奉天殿 詔

停齊潭二王府工時江陰侯吳良董建齊王府宮殿於靑

州豫章侯胡美董建潭王府宮殿於長沙諭之曰昨者

上天垂戒朕思治理恤民爲先其王府一切役作宜皆停

 按三代而降人君遇災而懼克謹天戒未有如我 太祖者

置諫院官唐鐸爲諫議大夫

七月罷秘書監凡內府書悉翰林院典籍掌之○上以古

人父母旣沒生日當倍悲痛卽位以來常不受賀至是善

長等屢請許之其在外諸司五品以上者自明年始聽其

表賀復京官家○驍騎指揮郭德成入禁內 上以黃金

二錠置其袖曰第歸勿宣德成敬諾比出宮門納鞾中徉

醉脫鞾露金閽人以聞 上曰我賜也或尤之德成曰九

閽嚴密藏金而出非竊耶且吾妹侍宮闈吾出入無閒安

知 上不以此相試耶衆乃服

九月置四輔官兼太子賓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秩正三

品吿於 太廟必欲德令天人均調四時以臻至治以徵

至諸儒王本李祐襲斆爲春官杜政趙民望吳淵爲夏官

惟秋冬官未得其人以本等攝之每賜坐講論治道且令

圖其像各賜衣三襲又有待漏院記之賜旣而王本犯極

刑召前御史安然代之然以憂卒餘皆坐罪黜此職遂廢

○詔戒守令曰朕君主華夷十有三年立綱陳紀所以安

民曩因奸臣弄權恣行不法內外官貪贓蠧政以於邦憲

邇來有司皆出編氓深知稼穡艱難民生疾苦是用授以

職任相與圖治當竭誠報效無蹈前非其有舊任未代者

若乃肆意妄行則國有常憲

十一月以儒士宋訥爲國子學𦔳敎

十二月遣使詔諭日本國王不得縱民侵擾○詔列象擇

璟薛顯等赴北平督兵屯田兼往遼東訓練士卒○是年

瓜哇國王八達那巴那務遣阿烈彝列時奉金葉表朝重

遣還

 按瓜哇卽古闍婆國又名蒲家龍元稱瓜哇其國分東西二王所屬有蘇吉丹打扳打網底忽諸國國王宮磚

 墉墉高餘三丈方三十餘裡屋高四丈地覆扳蒙藤花蓆跏跌而坐民居茅茨磚庫坐臥於內王蓬頭頂金葉

 冠罥榮㠌絲帨腰束錦綺偑短刀跣足跨象或乘牛民男蓬頭女椎結上衣下帨男必腰刀刀極精巧刑無鞭

 朴罪不問輕重藤繫刃殺之市用中國古錢衡量倍於中國人有名無姓尙氣好闡顏色黝黑猱頭赤腳坐臥

 無倚捐飲食無匙筯啖蛇蟻蟲蚓與犬同寢食不爲穢也婚男造女家後五日迎婦金鼓刀盾前後甚都婦裸

--

 被髮跣足滎嵌絲蛻戴被金珠綵飾寶粧喪有水葬火葬二葬推死者所欲產金珠銀犀角象牙玳瑁靑鹽檳

 榔椒香蘇木桄榔木吉員倒掛鳥綵鳩綠鳩紅綠白鸚䳇白鹿白猿猴洪武三年奉表入貢方物及黑奴三百

 人納元所授宣勑已而我使至三佛齊國瓜哇要而殺之至是來貢遣其使還詔諭責王遂絕其使至永樂閒

 復通中國

辛酉洪武十四年

正月詔求賢○命魏國公徐達率諸公侯湯和傅友德耿

炳文沐英等將兵出塞討乃顏不花至北黃河虜騎駭遷

友德等選輕騎夜襲灰山克之擒其平章別里哥樞密副

使文通獲其部落人畜甚衆沐英領兵出古北口獨當一

面克嵩州高州詮寧諸部過驢駒河獲知院李宣幷其部

衆而還○上諭吏部曰樹藝非其土則不蕃授官非其才

則不任任官之務當取方正之士邪侫者去之部臣以邪

正爲難辨 上曰正人所爲治官事則不私其家當公法

則不私其親邪人反是此亦可辨○諭禮部臣曰人君操

賞罰之柄以御天下必在至公無善而賞是謂私愛無過

而罰是謂私惡賞一君子而人皆喜罰一小人而人皆懼

乃爲至當朕於賞罰未嘗敢輕若一時處分或有未當卿

等宜明白執論寧使賞厚於罰但不可濫及使小人僥倖

耳○近臣有言國家當理財以紆國用者 上曰天地生

財以養民故爲君者當以養民爲務夫節浮費薄稅歛猶

恐損人況可重爲徵歛乎近臣復言自天子至於庶人未

有不儲財而能爲國家者 上曰人君儲財與庶人不同

庶人爲一家計則積財於一家人君爲天下主當散財於

天下豈可塞民之養而陰奪其利乎昔漢武帝用桑弘羊

孔瑾之徒剝民取利海內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財小

人競進天下騷然此可爲戒孔子曰百姓不足君就與足

此言何謂也○編賦役黃冊

 其則以一百一十戶爲里推丁糧多者十人爲里長餘百戶分爲十甲歲役里長一人管攝一里之事城中曰

 坊近城曰扇鄉都曰里十年一遇每里編爲一冊冊者總爲一啚鰥寡孤獨不任役者則帶管於一百一十戶

 之外而列於勖後名曰畸零冊成一本進戶部各布政司及府州縣各存一本十年攢造一次遂爲定製

二月以鄭湜爲福建布政司參議

 湜金華蒲江人鄭綺八世孫世以孝義聞時胡惟庸旣敗四方有仇怨吿訏者率指爲胡黨坐重獄及是有訴

 鄭氏交通惟庸者湜兄弟六人吏捕之急諸兄弟欲行湜曰弟在其忍使諸兄罹刑辟獨諸吏請行仲兄濂先

 有事京師弟至迎謂曰吾家長當任罪弟無與焉湜曰兄老吾往辨之萬一不直弟當服辜二人爭入獄 上

 聞之俱召至廷勞勉之謂近臣曰有人如此而肯從人爲非耶卽宥之詔賜酒食擢爲參議賜冠帶襲身

三月大赦○詔免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五郡秋糧

 莊誦大誥謂五府京師羽翼之郡肇基先勞之民天下旣平數免徵稅至是又捐免焉直至洪武十八年並免

 征夏稅秋糧嗚呼 聖祖所以優卹五郡之民者恩至渥矣民之愛戴當何如耶

頒五經四書於北方學校 上謂廷臣曰夫道之不明繇

敎之不行也夫五經載聖人之道者也譬之菽粟布帛家

--

不可無人非菽粟布帛則無以爲衣食非五經四書則無

由知道理北方自喪亂以來經籍殘缺學者雖有美質而

無講明何由知道今以五經頒賜之使其講習夫君子知

學則道興小人知學則俗美他日收效亦未必不本於此

也○始定翰林院官制○置東宮左右春坊司直郎各一

員秩正六品

四月命國子生讀劉向說苑及律令

五月河南五溪蠻作亂議出師討之江夏侯周德興請行

時德興年老 上未之許德興請益力且彰其矍鑠狀

上壯而遣之賜以手書曰古之將臣忠於爲國者盡智勇

觔力之所能及禦災捍禍終其身而後止若趙充國圖取

西羌馬援請討交趾朕嘗嘆羨謂古有其人而今不可得

乃者五溪蠻叛阻遏王化貽禍良民朕方擇將命師爾德

興奮然請行朕憫興年老不忍使卿卿乃固請爰命爲大

將軍往靖南服嗚呼忠勤不怠卿之志見矣禦侮安民尤

在斯行功成師旋當有以報卿也七月師至五溪蠻見兵

威甚盛悉散走不敢復出

六月海鹽捍海塘成○安南王陳煒遣使奉表貢方物時

思明府來言安南攻其永平等寨安南亦言思明府攻其

脫峒諸處 上以其詐命還其貢以書詰責陳煒復勑廣

西布政司自今安南入貢並勿納

 按安南唐虞時南交也秦爲象郡漢爲南越所據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眞日南三郡宋梁時始土豪曲承美

 者據之已而幷於劉隱未幾管內大亂衆推豪酋丁部爲州師部子璉繼立宋旣平嶺表璉遂內附黎桓纂丁

 氏李公蘊又纂黎氏陳日㷡又纂李氏宋以遠夷故置不問相繼皆封爲交趾郡王元朝兼有華夷至憲宗遣

 將破其國而日㷡竄居海島弱不能支始歸附元封其子兆昺爲安南國王兆昺死子日烜自立元發兵破之

 日烜卒子日燇遣使朝貢元末天下大亂安南不至明興二年復來朝貢仍封爲安南國王賜駝紐𡍼金銀印

 日煃卒弟日涯立日涯卒子日鑑嗣五年陳叔明遣人朝貢卻之明年又遣人納貢謝罪請封當是時煒嗣王

 叔明者煒兄也專國政至是煒遣使來貢 上惡其強悍詔責之 其國東起欽州西歷江左北至臨安元江

 龍州其孔道憑祥其要害也由臨安經蒙自河蓮花藏至其東都可四五日其俗夷獠雜居不知禮義獷悍喜

 闘不解耕種稚髻剪髮好浴善水平居不冠惟交愛人倜儻好謀驩衍人淳秀好學其山川佛跡勾漏海富康

 江爲大產金珠珊瑚玳瑁諸香蘇合油胡椒羚羊角犀象兒白鹿猩猩佛佛白雉翡翠蚦蛇蟻子鹽鹽淺羅密

 烏木蘇木境內有越王城天使館浪泊柱銅鼓

七月日本國王良懷遣僧如瑤等貢方物 上卻其貢仍

命以書責之曰大明禮部尙書致意日本國王王居滄溟

之中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環海爲險限山爲固

肆侮鄰邦縱民爲盜上帝將假手於人禍有日矣吾奉至

尊之命移文與王王若不審其微井觀蠡測自以爲大無

乃搆隙之源乎王之國始號曰倭後惡其名遂改日本自

漢魏晉宋梁隋唐宋之朝皆遣使奉表貢方物當時帝王

或授以職或爵以王由歸慕意誠故復禮厚也若叛服不

--

常搆隙中國則必受禍王其審之

八月時四川水盡源通塔平散毛諸洞蠻皆作亂荼毒郡

縣 上議征之乃祭太歲諸神於龍江曰 上帝好生凡

有國者必欽承而致之則民安物阜邇年以來西南諸夷

歲爲邊民患斯患也稱自堯舜以至干今化弗循敎征弗

畏威葢恃崇山之固險倚林木之深叢跳梁出沒虐良民

而傷生今命江夏侯周德興充征南將軍安慶侯仇成充

副將軍征取容美等洞以及散毛其遣將發兵必欲摧堅

撫順以淸西南時德興方搜捕五溪聞是命卽偕仇成等

移兵進討諸洞皆平之德興還京 上勑賜慰勞賜田一

莊○時天下大定邊境咸寧四夷百蠻莫不稱臣奉職貢

惟雲南恃險遠殺我信使納我逋逃九月朔命潁川侯傅

友德爲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爲征南副將

軍率師三十萬往討之列侯吳復金朝興仇成張龍王弼

都督張銓等皆從征 上諭之曰雲南僻在遐方行師之

際當知其山川險易以窺進取朕嘗覽與圖咨詢於衆得

其扼塞取之之計當自永寧先遣驍將別率一軍以向烏

撒大軍繼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據要害乃進兵曲靖雲南

之喉噤彼必倂力於此以抗我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

在於此旣下曲靖三將軍以一人提兵向烏撒應永寧之

師大軍直擣雲南彼此牽制彼疲於奔命破之必矣雲南

旣克宜分兵徑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餘部落可

遣人招諭不必苦煩也師行 上出餞於龍江旌旗蔽江

而上師至湖廣友德分遣都督胡海郭英陳桓等率兵五

萬由四川永寧趨烏撒友德等率大軍由辰沅趨貴州

十月命法司論囚擬律奏聞從翰林院給事中及春坊正

字司直郎會議平允然後覆奏論決○給事中鄭伯同言

國初之制凡啟事東宮惟東宮官屬稱臣朝臣則否蓋孳

無二上之意今一體稱臣於禮未安翰林院編修吳沉等

曰東宮國之大本所以繼聖體而承天位者也臣子尊數

之禮何得有異請稱臣如哉從之

十一月 上召吏兵二部諭之曰三代學者無所不齊哉

文武兼備後世九流判士習分服逢掖者不閑武畧被舉

冑者不通經術三代而下若諸葛孔明羊祐杜預李靖輩

文武兼資難槩以一律夫木直者可以中繩曲者可以中

矩人有學問則亦何事不可爲也今武臣子弟朕嘗命之

講學其閒豈無聰明賢達有志於學者若槩視爲武人不

用則失之矣卿等其審擇用之○友德進攻普定擒土酋

安瓚羅鬼苗蠻犵狫聞風迎降○時閩廣多盜命南雄侯

趙庸率師討之○衢處溫三府山寇吳達三葉丁香等連

--

結作亂命延安侯唐勝宗率兵討擒之幷討平福安縣亂

寇八千人○江陰侯吳良卒 上震悼輒朝親爲文祭之

追封江國公肖像祀於功臣廟

十二月傅友德等兵至普安攻下之遂進取曲靖故元梁

王把匝剌瓦爾密遣其僞司徒平章遶里麻將精兵十餘

萬屯曲靖以拒我師沐英雲彼謂我師疲於深入未有虞

心及其無虞心乃可破也於是倍道進師將至白石江忽

大路四塞衝霧及江而止頃之霧霽則兩軍相望達里麻

見之大驚以爲神兵飛至倉皇失措我師作欲濟勢達里

麻擁兵陣南岸友德用沐英謀分遣一軍泝流濳渡出其

陣後吹銅角樹旗幟爲疑兵山谷閒達里麻益駭急投降

後軍以禦之友德等趣師濟江以猛而善泂者先之旣濟

整列進戰矢石砲銃齊發呼聲震天地戰數合復縱鐵騎

擣其中堅敵衆大敗生擒達里麻死者不可勝計俘衆二

萬友德悉縱兵各歸本業夷人益喜慰軍聲大振友德自

率衆數萬擊烏撒分遣沐英等率師趨雲南梁王聞達里

麻敗棄城走滇海島中先縊其妃自飲藥不死投水死之

父老爭出金馬山焚香拜迎王師英入城秋毫無犯收梁

王金印幷官府符信圖籍撫安其民寔是月二十四日也

自出師至是僅百日雲南平友德亦自曲靖率兵循格孤

山而北以應永寧之兵遂搗烏撒諸蠻元右丞寔卜聞胡

海等兵進自永寧乃聚兵赤河水以拒之旣而海等造木

筏夜半濟河進師而友德亦至勢合威振寔卜遁去友德

令諸將士築城版鍤方具蠻寇復合兵來戰友德屯兵山

岡持重以待之諸將欲戰友德故弗許士卒無不奮勇思

致死力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軍深入有進無退彼旣

遁而復合心必不一倂力與戰破之必矣若使彼據險自

固未易克也有芒部土酋率衆來援寔卜合勢迎戰我軍

鼓譟趨之戰十餘合其酋長多中槊墜馬死蠻衆遂潰斬

首三千餘級寔卜率餘衆遁遂城烏撒得七星關以通稱

節又克河渡河於是東川烏蒙芒部諸蠻震慣皆望烏蒙

附○是年封皇子權爲寧王國於大寧

壬戌洪武十五年

正月命儒臣重製九奏侑食樂章一奏炎精開運二奏基

風三奏天眷皇明四奏天道傳五奏振皇綱六奏金陵七

奏長楊八奏芳醴九奏駕六龍○編類華夷譯語成

 前元素無文字但借高昌書製蒙古字行天下命侍講火原潔等編類華夷譯語凡天文地理人事物類服食

 器甲靡不具載復取元秘史參攷細切其字以諎聲音旣成命刊行之自是使臣往朔漠皆得通其情

命天下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汝南侯梅思祖掌雲南

布政司事張紞爲左參政○沐英等率兵掠徵江臨安沅

--

江尋甸楚雄洱海次第皆下二月進兵攻大理城倚點蒼

山西臨洱河爲固南詔皮羅閣所築龍頭龍足上下三關

險要土酋段世聞王師且至聚衆五萬扼下關英自將攻

之牢不可破乃令王弼以兵由洱水東趨上關英兵綴下

關爲犄角勢別遣胡海將一軍夜從閒道渡河繞出點蒼

山後攀木緣崖而上立我旗幟遟明我軍踴躍歡呼賊衆

驚亂斬關而入海率山上軍下攻之賊腹背受敵遂潰拔

其城擒段世遂分兵取鶴慶平麗江破石門關下金齒由

是車里及摩㱔和泥等部相率歸附又畧建昌元平章月

魯帖木兒降雲南悉平○諭雲南諸夷詔曰曩者元孜孤

綱豪傑縱橫朕提師旅與之並驅十有三年然後命將從

征五年而天下定萬姓寧建號紀元又十五年矣帶夏蠻

貊罔敢不服惟爾烏撒烏蒙東川芒部建昌諸夷抗命弗

庭而雲南梁王尤肆陸梁誘我逋逃擾我疆場用是命征

南將軍傅友德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統三十萬

衆問爾西南諸夷之罪今得捷報雲南部落俱已降附故

特遣使齎詔諭爾西南諸夷自今有不遵敎化者卽加兵

討之爾等其洗心滌慮效順中國朕當一視同仁豈有閒

乎○改國子學爲國子監○左春坊正字魏德壽舉文學

汪叔瑜等詔有司各以楮幣聘之○前太子正字晉府長

史桂彥良入朝獻萬世太平治要策十二事 上嘉納之

○詔免直𨽾浙江及江西河南山東等處今年稅糧

 臣建恭覩 聖祖未卽位之先已有免民租稅之令矣自卽位至此十五年而捐稅之詔凡十餘下自漢文帝

 而降未有愛民如此

趙庸討福建南靖盜及廣東桂鄕海陽龍川河源歸善及

東莞諸寇盜皆平之

閏二月遣使詣雲南賜各土官冠帶給以誥勑使任本州

知州等官○征南將軍傅友德等遣人奏事初 上諭友

德等以雲南旣平留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四都司兵守之

控制要害考元時所常留兵數幷計歲支稅糧徭役之法

與凡事之便宜以聞至是友德奏自元世祖至今百有餘

年屢經兵燹圖籍不存兵數無從稽考但當以今之要客

量宜設衛以守其稅則元司徒平逵里麻等嘗言元末土

田多爲僧道及豪宦隱占今準元舊則於歲用有所不足

已督布政覆實雲南臨安楚雄曲靖普安普定烏撒等衛

及霑益盤江等千戶所見儲糧數一十八萬二千有奇以

給軍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府州縣所徵幷故官寺院入

官田及土官供輸鹽商中納戍兵屯田之入以給之 上

可其奏

三月南雄侯趙庸籍蛋戶爲水軍○置錦衣衛及鎮撫司

--

先是置儀鑾司至是改爲衛所𨽾有大漢將軍力士校尉

人等專掌直駕侍衛廵捕等事若有重囚下本衛鎮撫司

推鞠

 按本衛鎮撫司後以非法凌虐將本衛刑具燒毀本衛官皆得罪以所繫囚送刑部洪武二十年後復申明鞠

 刑之禁凡罪囚俱送法司臣謂旣置刑部三法司又設鎮撫司惟鞠多此一司矣只宜依洪武晚年定製爲是

 且武夫麄暴其於治獄尤非所宜

四月烏撒及東川芒部諸蠻復叛 上勑諭傅友德曰諸

蠻伺官軍散處大勢不合故有此變今宜屯聚大軍蕩除

諸郡蠻寇戮其酋長使之畏威方可屯兵守禦○七月詔

至友德乃移檄沐英會兵進討之大敗烏撒諸蠻之衆斬

首三萬餘級餘黨慴懼相率來降蠻地悉平乃以烏撒烏

蒙芒部三府地近四川奏𨽾四川布政司○廉州府廵檢

王德亨上言家本階州界於西戎有水銀坑冶及靑綠紫

泥願得兵取其地以歸於朝 上謂戶部曰珍奇之產中

國豈無朕悉閉絕之恐此途一開小人規利勞民傷財爲

害甚大況控制邊境貴於安靜苟用兵爭利擾攘不休雖

悔無及此人但知趨利不知釀害豈可聽也○詔天下通

祀孔子賜學糧增師生廩膳○以儒士吳顒爲國子監祭

酒○詔有司旌表遼東高希鳳家爲五節婦之門裴鉄家

爲貞節之門

五月皇長孫雄英卒○國學旣成朕將釋菜令諸儒議禮

議者曰孔子雖聖人臣也禮宜一奠再拜朕以爲聖如孔

子豈可以職位論哉昔周太祖如孔子祠將拜左右曰陪

臣不宜拜周太祖曰百世帝王之師敢不拜乎遂再拜朕

深嘉其不惑於左右之言今朕君天下敬禮百神先師之

禮宜特加尊崇劉仲質乃與儒臣定議其儀從之○上幸

國子監詣先師孔子行釋菜禮成退御講筵祭酒吳顒等

以次講畢 上諭顒等爲人師表正當以孔子之道爲敎

使諸生知所趨向復命取尙書大禹謨洪範親爲講說反

覆開諭羣臣聞者莫不悚悅遂賜宴竟日而還○廣平府

吏王允道言磁州臨水鎮地產鐵元嘗於此置鐵冶都提

舉司總轄沙窩等八冶爐丁萬五千戶歲收鐵百餘萬斤

請如舊置爐冶鐵 上曰今各鐵冶數尙多軍需不乏而

民之生業已定若復設此必重擾民是又欲驅萬五千家

於鐵冶之中也杖之流海外○士卒饋運渡海有溺死者

上聞之命羣臣議屯田之法諭之曰昔遼左之地在元爲

富庶至朕卽位之二年元臣來歸有勸復立遼陽行省者

朕以其地早寒土曠人稀不欲建置勞民但立衛以兵戍

之其糧餉歲輸海上每聞一夫航海家人懷訣別之意然

事非獲已憂在朕心必至期復命士卒無虞心方釋然近

--

聞有溺死者朕終夕不寐爾等其議屯田之法以圖長久

之利

六月置大渡河守禦千戶所征南將軍傅友德調從征千

戶吳中領兵千人守之復造舟以渡往來之人

七月開濟爲試刑部尙書

 濟洛陽人元季嘗爲察罕帖木兒掌書記入國朝爲河南府訓導擢國子助敎以病免十四年四輔官安然薦

 其有治才以毋憂未終至是始徵入覲故超櫂之

上一日錄囚畢令御史袁凱送東宮覆審逓減之凱還復

命 上問朕與東宮孰是凱頓首曰陛下法之正東宮心

之慈 上大喜悉從之○管陽侯楊璟卒追封芮國公○

宣德侯金朝興南征卒追封沂國公○蘄春侯康鐸南征

卒于軍○旌表眞定孝婦劉氏

 按劉氏韓太初妻太初故元時爲知印洪武七年例遷和州挈家以行劉氏事姑𡩋氏甚謹姑在道遇疾劉氏

 刺臂血和湯以進姑疾愈此至和州太初卒劉氏種蔬以養姑又值姑患風疾不能起劉氏號呼神明割股和

 粥以進姑復甦越月而卒劉氏殯之舍側園中欲還合葬干舅墓凡五年不能歸事聞 上遣中使賜劉氏衣

 鈔官爲送其姑喪歸葬旌其門復其徭役

以秀才曾泰爲戶部尙書

八月命安陸侯吳復充總兵官平涼侯費聚爲副統領官

軍普定等處勦捕凡攻破蠻寨數十諸夷懾服未幾置貴

州都指揮使司以聚署都司事○始令各衙門用半印勘

合行移先是各布政司因舊弊用空印𥿄於各部查得錢

糧軍需有差錯改正卻將空印𥿄填寫咨呈補卷事發

上大怒曰如此弊瞞我遂大行考較議用半印勘合出納

關防

 按勘合之制令在京五府六部都察院衙門各置部籍二扇合空紙之半照各地方編寫字號用申完畢外號

 底簿發諸處都布按司直𨽾府州衛所收掌內號底簿幷勘合𥿄本衙門收貯凡行移在外事務發勘合科填

 寫號紙下各地方比照硃墨字號相同將開去事件奉行完報如號紙盡絕照字號編接如前各該司府州衛

 候年終將發去勘合底簿拆粘具本奏繳仍具淸冊一本送原發衙門以憑稽查比較遂爲定製

是月丙戌 皇后馬氏崩

 後性恭儉旣貴服澣濯之衣衾裯雖敵不忍易每製衣裳餘帛緝爲巾褥織工治絲有荒類遺棄者亦俾舞而

 織之以賜諸主妃公主謂曰生長富貴當知蠶桑之不易當爲天地惜物也 後初未有予常育 上兄子文

 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數人愛如已出及太子諸王生恩無替焉接妃嬪以下有恩被寵顧有子者待之加

 厚太子諸王雖愛之甚篤勉令務學諄切懇至諸王有以衣服器皿相尙者必切責之 上以威武治天下

 後嘗濟之以寬仁 上前殿決事或震怒回宮必詢今日處何事怒何人因泣諫曰 上位已有衆子正好積

 德不可暴怒致殺死者𡨚枉活人性命乃子孫之福國祚亦長久 上從之決事多從寬文正鎮江西荒淫無

 度 上誅其左右取文正回京欲罪之 後諫曰文正雖驕縱自渡江以來克大平破陳也先取建康多有戰

 功及堅守江西陳氏強兵不能克皆其智勇也況骨肉親侄縱有罪亦當宥之 上曰後言是也後文正復出

 怨言 上欲廢之 後又極諫而止吳興民沈萬三家富敵國 上嘗因事欲殺之 後諫曰彼固富可敵國

 然未嘗爲不法事奈何疑而殺之救之甚切遂得不死也流之於雲南而已 上幸太學還 後聞太學諸生

 有攜挈宴孥者無所仰給勸 上賜以月糧給其家遂爲永制至是 後病劇不肯服藥 上強之終不肯曰

--

 先生有命雖扁鵲何益使吾服藥而不瘳 陛下寧不以愛妾之故而殺此諸醫乎妾不忍其無罪而就牙地

 也 上曰第服之縱萬一無効吾當爲汝貸之耳 後終不服藥而崩年五十一 上慟悼終身不復立後

九月葬馬皇后於鍾山孝陵謚曰孝慈皇后

 臣按自三代而下創業興王之後未有如我 高皇后之賢聖者故備著之永樂元年六月加謚曰孝慈昭憲

 至仁文德順天順聖高皇后

雲南諸夷復叛沐英等平之先是大軍旣平雲南卽分兵

四出攻諸蠻部未服者雲南城守者少諸夷因相扇爲叛

謀有土官楊苴者尤桀黠紿其下曰總兵官已領大軍囘

矣雲南城可圖也糾集蠻衆二十萬來攻進逼城下守將

都督謝熊都指揮馮成督士卒嬰城固守多置強弓弩於

城上賊至輙射之往往應弦而斃賊不能攻遂爲困城計

時沐英駐兵烏撒聞之卽選驍騎一萬還援至曲靖先遣

一健卒濳入報城中爲賊所得詰之曰總兵官領三十萬

軍至矣賊衆駭愕轉相吿報拔營宵遁走安寧晉寧江川

等處復據險樹寨欲謀再舉英調兵悉勦殱之斬首六萬

餘級生擒四千餘人諸部悉定雲南復平○詔選高僧分

侍諸王命僧道衍往燕府住持慶壽禪寺

 道衍卽姚廣孝姑蘇人幼出家好讀書工詩文遇異人傳術能預知人休咎及善衛數之學 太祖擇名僧輔

 諸王 文皇帝時爲燕王廣孝自請於 文皇曰殿下若能用臣臣當奉一白帽子與大王戴也旣而文皇自

 求廣孝於 太祖許之洪武末靖難兵起皆廣孝之謀也永樂初由僧錄司左善世徑擢太子少師輔導東宮

 復其姓名竟不蓄髮娶妻卒封榮國公謚恭靖配享太廟

 傳信錄記洪武末姚廣孝在燕侍 文皇帝宴時天寒甚 文皇帝出一對曰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廣

 考應聲曰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是主 文皇大喜及靖難師將起令擇日必須某月某日某時方可舉事至

 期疾風暴雨 文皇謂廣孝曰出師大風雨此兵家之忌也廣孝對曰 聖殿下是箇龍正要風雨大方助得

 勢頭起臣豈不先國今日有風雨哉急行毋緩其後果騐

鑄監察御史印文曰繩愆糾繆○吏部以經明行修之士

鄭韜等三千七百餘人入見 上諭之曰朕自卽位以來

側席賢士與圖至治然自古知人堯舜所難豈所知者皆

賢所未知者無賢哉故勑天下徵聘遺逸卿等固皆賢人

君子山林之下又豈無如卿者其悉舉以爲朕用於是張

寧單縣儒士張寧以董倫等薦復遣使徵之仍賜韜等鈔

人一錠

十月北平都司言邊衛之設所以限隔內外宜謹烽火遠

斥𡎇控守要害然後可以讋服胡虜撫輯邊氓按所轄關

隘曰一片石曰黃土嶺曰董家口曰箭簳嶺諸如此類凡

二百處宜以各衛校卒戍守其地詔從之○徵耆儒崇德

鮑恂上海全思誠安吉余詮高郵張長年入見恂等年皆

七十餘 上喜賜坐顧問者久之並命爲文華殿大學士

輔導 皇太子及皇太孫恂等固辭 上曰朕以卿等年

高故授此職以輔導太子耳免卿早朝日晏而入不久當

--

從其志庶不負卿等平生所學而鄉里亦有光矣卿何辭

焉恂等復固辭一日勑賜放還

 殿閣詞林記廖道南曰粵自商山茹芝𡨋鴻寥落上下千載數人而已思誠勑賜恂詮被寵龐眉皓首安卓蒲

 輪雖竹帛所書圖畫所傳何以加焉

置諫院官以耆儒劉靜關賢爲左右司諫兼春坊左右庶

子趙肅何顯周爲左右正言兼左右諭德○置殿閣學士

以禮部尙書劉仲質爲華蓋殿大學士翰林院學士宋訥

端文淵閣大學士檢討吳伯宗爲武英殿大學士典籍吳

沉爲東閣大學士○命禮部頒劉向說苑新序於天下學

校○朝罷召侍從儒臣訪論古道 上嘉東閣大學士吳

沉德業文學之美命畫工繪其像賜之以示褒寵○刑部

尙書開濟奏曰欽惟聖明治在復古凡事務從𥳑要今內

外諸司議刑奏劄動輙千萬言泛濫無紀失其本情況一

日萬幾似此繁瑣何以能究此皆胥吏不諳大禮苟非禁

革習以成弊 上曰虛詞失實浮文亂眞朕甚厭之自今

有以繁文出入人罪者罪之於是命刑科會諸司官吏議

成式榜示中外

十二月吳沉薦方孝孺學行 上召入見喜其舉動端雅

曰此莊士當老其才用之遣還鄕尋以仇家得罪詞連孝

籍其家械送闕下 上見其名特開釋○孝陵成封都督

李新爲崇山侯○設都察院以詹徽林駟爲監察都御史

○命長興侯耿炳文延安侯唐勝宗廵視陝西城池督軍

屯田訓練士卒陝西二十二衛兵軍凡一十萬六千餘人

得驍勇騎士二萬餘人習馬二萬三千五百匹

 國初備邊惟以屯田訓練二者爲急此兵食所以足夷狄所以畏邊境所以安萬世所當遵守者也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