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從信錄/卷15
卷十四 ◄ | 皇明從信錄 卷十五 |
► 卷十六 |
|
皇明從信錄卷之十五
東莞 陳 建輯 秀水沈國元訂
庚子〈永樂十八年〉
正月以楊榮金糼孜爲文淵閣大學士仍兼翰林院學士
○擢用人材十三人爲各布政司官擢左布政使四人馬
麟湖廣盛順江西兪景周山東周克毅廣西布政三人孫
豫山西江潤河南文瑛浙江左參政二人陸勉四川吳衡
陝西右布政二人楊徵福建李泰廣東右參議二人趙瑛
江西金恕山東
二月山東滿臺縣妖婦唐賽兒平賽兒縣民林三妻自稱
佛母能知前後成敗事又雲能剪𥿄爲人馬相戰闘往來
諸州縣煽誘愚民奸人董彥杲等率衆從之據益都卸石
棚寨爲出沒靑州衛指揮高鳳領兵捕之賊夜乘開衝擊
鳳等陷沒事聞遣人馳驛招撫之董彥杲之衆以紅白旗
爲號劫掠莒州千戶孫恭等往招撫不服殺其從者 上
勑安遠侯柳升分兵勦之至益都圍之賊遣人乞降詐雲
寨中力盡且無水升以東門舊有汲道卽往據之夜二鼓
賊襲官軍營都指揮劉忠力戰死黎明柳升始覺分兵追
捕獲賊黨劉俊等男婦百餘人賽兒等遁去時賊黨賓鴻
等攻安丘知縣張旟縣丞馬撝集民夫八百餘人死拒賊
--
憤恚益帥莒州卽墨萬衆倂力來攻都指揮衛靑備倭海
上聞安丘圍急率千騎晝夜兼進城中人亦鼓譟夾擊賓
鴻敗走殺賊六千餘人時城中已不支使靑至稍遟必陷
於賊旣而柳升至靑迎謁升怒其不待已捽出之靑不爲
屈是日鰲山衛指揮王眞亦以兵一百五十人擊敗賊衆
於諸城盡殺之山東之賊悉平於是陞張旟山東左參政
馬撝左參議衛靑陞都指揮使王眞陞都指揮僉事○刑
部尙書吳忠等劾奏升方命失機妬功忌能遂下升吏尋
赦出之
四月湖廣按察司副使靳義卒○廣寧伯劉江卒謚武忠
〈義河南淇縣人爲御史糾貪墨決疑獄吏民畏服○江驍果善戰馭士卒明紀律有思信於諸夷欵塞者綏緝〉
〈備至旣卒人恚思之〉
五月交趾參政侯保馮貴禦賊死之
〈保贊皇人見黎利剽剠郡縣率民兵築堡於要害禦之賊來攻戰死○貴武陵人撫輯流民歸附日衆有土兵〉
〈二萬餘人皆勁勇習戰每出輙有功後因 馬騏等疾之盡奪其土兵及黎利反衆強貴勦捕以羸卒數百遇〉
〈賊貴力戰而死〉
七月湖廣衡州府同知方素易卒
〈素易江西樂平人洪武中爲盱眙知縣廉能平恕吏民戴之陞浙江金華府同知治行益修永樂初坐累讀戍〉
〈興州未幾驛召至京以左通敢奉命論交趾叛寇陳季擴還奏稱旨復奉命往思州廉察田宗鼎等罪狀悉得〉
〈其實還除湖廣衡州府同知往捕桂陽州猷寇龍卯銘衆詭言卯銘已死素易不信已而果復送京師有步卒〉
〈訴年老惟一子今爲虎所墜素旁爲文檄山神明日虎死道傌後有吿薊州民匿谷庶人橞貨財不送官者上〉
〈官幷劾素易不舉生是死獄中人多借之〉
〈薛應旂曰蘇子矞謂韓文公能學饞魚之暴而不能弭皇南鏄李逄吉之謗是以素易之謂矣〉
八月立東廠命內官一人主之剌大小事情以聞○山東
靑州府諸城縣進龍馬麟臆肉髮體具龍文其色靑蒼
九月擢敎授藺從善林長楙敎諭徐永達並爲翰林編修
侍從 皇太孫講讀
〈按我 祖宗朝最重學官一途凡輔導東宮必選焉凡纂修書籍會試校文必參用焉凡經保薦與九載考優〉
〈者必授翰林春坊六科淸華之選焉監察部曹而下不論也觀永樂中所遹選以輔導 宣廟者自儀智而下〉
〈張瑛戴倫輩無非發身學官之人木嘗專用進士也故楊文貞之薦儀智謂其起家學官道理明執守正廷臣〉
〈未見其比可見當時以起家學官爲重也故當時學官者皆振奮興起自重自修出爲世用彬彬多得人之譽〉
〈以勵世磨鈍有此具也近則視學官日輕以起家學官爲不肖近日被薦考槫者雖部曹之授猶靳焉而況其〉
〈他殆癸天絕望如此尙可望繼世之効乎鳴呼世變何可深嘆哉〉
北京宮殿成改京師爲南京稱行在所爲北京
十月湖廣辰州府同知劉叔毖卒
〈叔瑟廬陵人知沅縣多惠政陞北京刑部員外郎尋召修永樂大典沅陵民累累陳乞還叔毖遂陞辰州府同〉
〈知一州七邑之民得叔瑟如得交母及建北京宮殿率郡民就役歲餘卒於北京郡民在役者皆悲慕之具殮〉
〈祭伇滿而歸相率羲其喪葬辰張〉
皇太子赴北京過滁州登琅邪山指示楊上奇曰此醉翁
亭故址也囚歎歐陽修立朝正言不易得今人知愛其文
--
而知其忠者鮮矣葢 皇太子爲文章尤善修每曰三代
以下文人獨修有雍容和平氣象尤愛其奏議切直嘗命
刊修文以賜羣臣且諭之曰修之賢非止於文卿等當考
其所以事君者而勉之
十一月皇太子過鳳陽謁祭皇陵畢周步陵旁顧張本楊
士奇曰國家帝業所自也徘徊久而後退耆老進謁有知
太祖隆興時事者留從容與語賜勞優厚○過都縣歲荒
民飢兢拾草實爲食 皇太子見之惻然乃下馬入民舍
視男女皆衣百結不掩體竈釡傾仆不治歎曰民隱不上
聞若此乎顧中官賜之鈔而召鄉之耆老問所苦且以實
對輟所食賜之時山東布政使石執中來迎責之曰爲民
牧而視民窮如此亦動念否乎執中言凡被災之處皆以
奏乞優今年秋糧 皇太子曰民飢且死尙及徵稅邪汝
往督郡縣速取勘飢民口數近地約三日遠地約五日悉
發官粟賑之事不可緩執中請人給三斗曰且與六斗汝
母懼擅發予見 上當自奏也 皇太子至京卽奏之
上曰昔范仲淹之子猶能舉麥舟濟其父之故舊況百姓
吾亦子乎○以明年御新殿受朝詔天下○河南中護衛
軍丁俺三等上周王謀反狀
〈俺三等屢上變吿周王謀反 上使親信大臣覈其實乃用金等召王俾以明年二月至京師明年正月玉先〉
〈期入丙午陛見 上出俺三等吿詞示之王辭窮類首言死罪死罪 上以至親故不問置之王邸四月丙申〉
〈命還國癸丑命尙書蹇義等二十六人廵行天下撫安軍民而王彰得河南壬申周王還國奏約三護衛官軍〉
〈許之命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往河南量留儀仗親隨外餘悉建京〉
封董建大工官右都督薛祿爲陽武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子孫世襲擢工部營繕司郎中蔡信爲工部右侍郎
〈按北京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復於皇城東南建皇太孫宮東安門外東〉
〈南建十王邸通爲屋四千三百五十楹自永樂十五年六月興工至九月成〉
辛丑〈永樂十九年〉
正月甲子朔 上御北京奉天殿受朝賀是日早躬詣太
廟奉安五廟太皇太后神主命皇太子詣天地壇奉安晏
天上帝后土皇地祗神主皇太孫詣社稷壇奉安太社太
稷神主黔國公沐晟詣山川壇奉安山川諸神主○成辰
詔曰朕荷天地祖宗之祐繼承大寶統馭萬民祗勤撫綏
夙夜無閒乃者效成周河洛之規建立兩京爲子孫帝王
永遠之業爰自經營以來賴天下臣民殫心竭力趨事赴
工今宮殿吿成朕御正朝袛祀天地宗社眷懷黎庶嘉與
維新弘敷寬恤之仁用洽好生之德大赦天下○禮部尙
書呂震言於 皇太子曰殿下前在南京數遣中使進案
牘每以殿下過失 上聞 上指其妄言今宜踈此人
皇太子曰過失吾豈能無今 至尊旣不信之我又與人
--
計較耶卒置之
二月虜酋阿魯台寇寧夏○會試天下舉人以左春坊大
學士楊士奇翰林院侍讀周述爲考試官取陳中等三百
人
三月廷試賜曾鶴齡劉矩裴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初八日庚子夜奉天謹身華葢三殿災詔吿天下求
直言勑尙書蹇義等十三人偕給事中十三人廵行天下
安撫軍民○是月十四日萬壽聖節以災異詔免慶賀○
侍 皇太孫講讀禮部左侍郎儀智以年八十乞致仕歸
未幾卒○翰林侍讀李時勉陳言十五事曰停止工作罷
四夷朝貢沙汰宂官賑濟飢荒淸理刑獄黜賍官罷遣僧
道優恤軍士及愼選舉嚴考覈等事皆切時病 上行其
十四事○以給事中柯暹御史何忠鄭惟烜羅通俱爲交
趾知州時暹等言事訐直詆陋大臣李慶等惡之陽薦暹
等才堪牧民遂皆陞爲知州而處之遠方
五月交趾總兵官李彬請詔依各衛所例分軍屯田供糧
餉從之
七月段民爲山東布政司左參政
〈時以賽兒未獲盡逮山東北京尼及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公撫定綏輯降爲解釋人情始安〉
九月殺主事蕭儀時言者多雲建都北京非便而蕭儀言
之尤峻 上震怒加以極刑時六科十三道上言亦云朝
廷不當輕去金陵建都於燕故有此變 上曰方遷都時
朕與大臣密議數月而後行非輕舉也言者因劾部院大
臣 上命言官與大臣俱跪在午門對證都御史王彰等
懼昔日不諵有罪抗言御史給事中白面書生不知大計
宜加重罪日將午 上命中使出問大臣與言官對辨如
何衆皆紛然啐罵言官妄言尙書夏原吉獨從容奏曰御
史職當言略給事中朝廷耳目之官況應詔陳言所言皆
當臣等備員大臣不能協賛大議臣等合當有罪中使入
復命 上仍命出再問之原吉對如初 上悅遂兩宥之
傳旨令囘各衙門辦事而言官無一人得罪者衆謂非原
吉之言又將有蕭儀之誅矣或尤原吉背初議原吉曰不
然天威嚴重吾輩歷事久言雖失實 上憐之若言官得
罪所損不小衆始歎服○西僧大寶法王來朝或請 駕
親勞之原吉曰夷人慕義遠來宜示以義設使萬乘一屈
下必有走死而不顧者矣 上曰爾欲效韓愈耶乃不出
勞它日法王八見 上命原吉拜之原吉曰王人雖微序
於諸侯之上況夷狄耶長揖而已
十月阿魯台叛數寇邊○赦黎利爲淸仆知府
十一月下戶部尙書夏原吉刑部尙善吳中獄兵部尙書
--
方賓自殺時 上以北虜擕貳命大臣議將親征原吉等
其議宜且休養兵民而嚴勑邊將備禦未奏會 上召賓
奏言今糧儲未足未可興師遂召原吉問邊儲多寡對曰
僅給將士備禦之用不足以給大軍且言頻年師出無功
戎馬資儲十喪八九災眚閒作內外俱疲況 聖躬少安
尙須調護勿煩六師 上不懌卽令原吉往視開平糧儲
旣而吳中八對與方賓同 上益怒召原吉還籍其家與
中等皆繫內官監獄於是賓懼自殺時禮部尙書呂震數
乘閒言賓與中原吉皆憸邪誣罔 上信之命戮賓屍將
殺原吉等召楊榮問原吉等平昔所爲榮力言其無它此
三人者惟以數征北虜之餽運爲憂論才力或不及憸邪
未之見也 上由是怒稍釋置不問○李慶爲兵部尙書
壬寅〈永樂二十年〉
二月命英國公張輔等同六部官議北征餽運輔等議分
爲前後運前運隨大軍行後運稍後前運用摠三人隆平
侯張信尙書李慶侍郎李㫤車運驢運各分官領之領車
運者泰寧侯陳愉都御史王彰及都督御史郎中等官三
十六人領驢運者鎮遠侯顧興祖尙書趙羾等三十五人
後運惟車輛用總督官二人保定侯孟謨遂安伯陳瑛副
者二十七人共用驢三十四萬頭車十一萬七於五百餘
輛挽車民二十三萬有奇運糧凡三十七萬石○三月阿
魯台寇興和殺守將都指揮王煥 上遂決意親征戒誓
將士諏日啟行 駕及鷄鳴山虜聞之夜遁四月次龍門
雲州閱兵顧謂侍臣曰今從征之士皆各處𥳑擇來者若
不閱習何以禦敵兵法以虞待不虞者勝又曰設備於已
失之後者非上策朕所以愼重而不敢忽也○五月辛酉
端午節駐蹕獨石賜隨徵文武羣臣宴乙酉 車駕渡偏
頭命將士獵於道旁山下 上顧從臣曰朕非好獵顧惟
畋獵可以馳馬揮戈振揚武事作其驍勇之氣耳丁酉大
閱諸將曰兵行猶水水因地而順流兵因敵而作勢水無
常行兵無常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今先使之習
熟行陣猝遇寇至麾之左則左右則右前則前後則後無
往不中節矣戊辰觀士卒射一小旗三發皆中賜牛羊各
一鈔二錠銀碗二 上曰賞重則人勸是日 上親製平
虜之曲俾將士歌以自勵庚午召英國公張輔安遠侯柳
升寧陽侯陳懋武安侯鄭亨陽武侯薛祿隆平侯張信應
城伯豫亨新寧伯潭思興安伯徐亨令就營中馳射 上
親觀之惟輔升懋連中餘或半中孫亨不中被罰罷其領
兵之任張信託病不至降充辦事官 上謂諸將曰爲將
之道勇智貴兼全弓馬便捷所向無敵勇也計筭深遠無
--
所遺失智也智勇全而後可以建功業男而無智一卒之
能耳汝曹勉之辛未 車駕發隰寧次西涼亭西涼亭者
故元往來廵遊之所 上望其頽垣遺址樹木鬱然謂侍
臣曰元氏創此將遺子孫爲不朽之圖豈計有今日書雲
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況一亭乎可以爲殷
鑒矣因下令禁軍士斬伐樹木癸酉 車駕發西涼亭次
閔安下令軍中牧放樵採皆不得出長圍之外時營陣大
營居中營外分駐五軍建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以總之步
卒居內騎卒居外神機營在騎卒之外神機營外有長圍
各周一十里 上顧侍臣論用兵之法因召諸將諭曰兵
法雲多算勝少算不勝蓋用兵之際智在勇先不可忽也
馭衆之道固須部伍整肅進退以律然必將帥撫士卒如
父兄於子弟則士卒附將帥亦如手足之捍頭目上下一
心乃克有濟至於同列尤須和葉一隊當敵則各隊策應
左右前後莫不皆然譬如舟行遇風同舟之人齊力以奮
波濤雖險靡不獲濟爾等勉之○六月開平報虜復攻萬
全 上召諸將問計皆曰宜分兵遠擊之 上曰不然此
詐謀也虜慮大軍逕擣其巢宂故爲此牽制之術然其衆
不多知大軍北行必已喪膽況敢攻城哉不足慮也○車
駕次通州次玉泉○七月次殺胡原前鋒獲喋者言阿魯
台聞 車駕親征大懼盡棄其馬驢牛羊輜重於濶深海
之側與其家屬遠遁乃發兵焚其輜重收其孳畜遂命班
師召諸將諭曰所以羽翼阿魯台爲悖逆者兀良哈之寇
也當還師剪之遂𥳑步騎分五道疾進至屈列兒河虜衆
驅牛馬車輛西奔 上麾兵進擊斬首數百級餘衆潰走
追奔數十里抵其巢宂擒斬虜酋數十人盡收人口牛羊
駝馬十餘萬而還○九月 車駕還京師○工部尙書宋
禮卒
〈禮字大本永寧人有才輪治瀆河功績最著卒之日家無餘資洪熙元年呂震言禮卹典未備與葬祭正德七〉
〈年賜祠祀會通河上〉
下尙書呂震蹇義及學士楊士奇於錦衣衛獄以鴻臚寺
序班言震之婿戶部主事張鶴朝參失儀 皇太子以震
故曲宥之而義在側不言故也士奇亦以輔導有闕幷下
獄已而皆釋之
閏十二月阿魯台弒其主本雅失里自稱可汗
癸卯〈永樂二十一年〉
二月蜀王椿薨謚曰獻
〈王性敦厚孝友衛埋執法猶好學讀書不懈喜延接賢士大夫講論或至夜分不爲聲色遵畋之事在宗室中〉
〈爲晟賢朝廷待之視諸王特厚雲〉
五月常山護衛指揮孟賢等謀不軌事總旗王瑜吿變賢
--
等伏誅
〈先是 上以疾多不徑朝巨得事悉啟 皇太子處分憸邪之徒不便而中有管彙江保守素厚趙王常陰爲〉
〈之地日讒 皇太子之盧子 上前希得進見且許造毀譽之書傳播於十謂 上注意高燧以狂誘外人山〉
〈是賢等遂萌邪志而欽天監官王射成與賢善密語賢曰觀天象不久當有易主之變賢等邪謀益急與其弟〉
〈孟三羽林前衛指揮陳旭通相右衛鎮撫陳凱興州後屯衛老軍高正等晝夜潛諶〉
〈 布置已定正密以吿其甥護衛總旗王瑜瑜駭曰舅氏柰何爲〉
〈滅戶計泣諫不從瑜遂詣闕吿 上大驚急捕賊旣悉得御右順門親鞫之召 皇太子趙王文武大臣皆至〉
〈上覽所僞撰遺詔震怒 捕楊慶養子斬之 上顧高燧曰爾爲之耶 皇太子爲之營解曰高燧必不預〉
〈謀此下人所爲耳遂悉伏誅籍沒其家陞瑜𨖚東衛千戶尋擢錦衣衛指揮同知〉
七月 車駕復北征次於宣府時虜中有來降者言阿魯
台將犯邊 上召諸將諭曰朕當出兵先駐塞外以待之
虜不虞吾兵已出因而擊之可以成功遂部分諸將寧陽
侯陳懋等爲先鋒 車駕遂次宣府
八月禮部左侍郎胡濙進瑞光圖及榔梅靈芝具奏雲今
𡷫萬壽聖節太岳太和山頂金殿現五色圓光紫雲周帀
踰時不散又石山產靈芝榔梅結實符盛往年此聖壽之
徵也子是禮部尙書呂震率文武百官進賀 上正色卻
之
〈胡忠安號稱賢臣而亦進瑞光圖相率爲訣何也其禮呂震之不學無術相去師龍以小哉〉
九月朔 駕次沙城虜中阿失帖木兒古納台等率妻子
來降言阿魯台今夏爲瓦剌脫歡所敗掠其人畜殆盡部
落潰散無所屬今聞天兵復出疾走遠遁豈復有南意授
阿失等俱正千戶
十月 駕次上莊堡韃靼王子也先土於率衆來降時前
鋒寧陽侯陳懋探知虜在飲水河北爲瓦剌所敗追至宿
嵬山口遇也先土干率妻子部屬來歸懋引入見 上喜
謂羣臣曰遠人來歸宜有以旌異之乃封爲忠勇王賜姓
名金忠以其甥把罕台爲都督其部屬察卜等七人皆爲
都指揮餘爲指揮千百戶所鎮撫者復數十人
十一月 駕還京師賜金忠誥命銕劵金印玉帶金百兩
銀四百兩紵絲五十表裏紗羅綾各二十匹牛百頭羊五
百頭米百石及第床褥薪芻器用咸備歲給祿米千石別
賜其妻金銀等物各半之賜把台罕察卜等銀鈔織金衣
紵絲布帛冠帶鞍馬牛羊薪芻居室器用各以等第給之
甲辰〈永樂二十二年〉
正月甲申勑緣邊諸將整兵候北征初忠勇王金忠來歸
屢言阿魯台弒主虐人違天逆命數爲邊患請發兵討之
願爲先鋒自効 上曰卿言甚善但事須有名至是大同
開平守將奏阿魯台所部侵邊 上乃召公侯大臣議且
--
吿以忠勇王之意羣臣皆請從其言遂有是命
二月會試天下舉人以侍讀學士曾棨侍講余鼎爲考試
官取葉恩等百五十人
三月廷試賜邢寬梁禋孫曰恭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大閱
四月己酉 車駕發北京復親征胡寇命寧陽侯陳懋忠
勇王金忠爲前鋒
五月濬縣蝗蝻生知縣王士廉以失政自責齋戒率僚屬
耆民禱干八蜡祠越三日有烏數萬食蝗殆盡 皇太子
聞而嘉之顧侍臣曰此誠意所格耳○次長樂鎮楊榮金
糼孜侍 上曰漢高祖過柏人慮迫於人今朕至長樂思
於天下同樂何時而庶幾也榮等對曰陛下聖志如此天
必助順矣○浙江麗水福建政和二縣賊首周叔光王均
亮等聚衆劫掠漸致滋蔓廵按御史王復奏請兵進勦楊
榮金幼孜曰此愚民無知或爲有司所苦或窘於衣食逃
竄山林求活朝暮耳若寬而撫之當各散矣急之恐未易
獲且堅其爲盜之心況兵戈所加不免枉及良善 上曰
卿言良是可令廵按御史及浙江福建三司招撫如負固
不服調軍勦之未遲○車駕次清鎮卽元之應昌路○車
駕次淸水源阿魯台遠遁 上召楊榮金幼孜諭曰朕夜
夢神人吿朕曰上帝好生如是者再是何祥也豈天意屬
意茲寇乎榮糼孜言承天意勑使諭虜赦其不臣之罪班
師還京 上曰此朕意也遂遣中官史力哥往虜中諭其
部落來歸
六月 車駕次答蘭納木兒河彌望惟荒塵埜艸虜隻影
不見先鋒陳懋金忠引兵抵白邙山下咸無所遇以糧餉
不繼乃命班師
七月 駕次翠微岡 上御幄殿諭楊榮金糼孜曰東宮
歷涉年久政務已熟還京後軍國事悉以付之朕優游暮
年以享安和之福不亦可乎榮糼孜對曰 東宮孝友仁
厚天下屬心也允稱 皇上付託 上悅○是月十六日
己丑次蒼崖戍 上不豫次日次榆木川 上大漸遺命
傳位 皇太子十八日辛卯 上崩享年六十五司禮太
監馬雲孟驥等密召楊榮金糼孜入御幄議以六師在外
去京師尙遠秘不發喪亟命工部官括行在及軍中錫器
悉以入內幄召匠入銷錫製爲椑椑成權歛而錮之殺匠
以滅口命光祿朝夕進膳如常儀益嚴軍中號令人皆莫
測
八月楊榮等奉 大行仙訃至京師 皇太子卽遣 皇
太孫赴開平迎梓宮 皇太孫瀕行啟 皇太子曰出外
--
有封章白事非印識無以防僞 皇太子顧侍臣楊士奇
等曰渠言良是但行急新製則不及士奇對曰 大行皇
帝初授東宮圖書可權付 太孫歸卽納上 皇太子從
之卽取授 太孫曰此 大行皇帝初授我者有啟事以
此封識來此不久亦當歸汝汝就留之旣行 皇太子謂
士奇曰汝此說是雖出從權亦事幾之會昔 大行臨御
儲位久未定浮議喧騰吾今就以付之浮議何由興○皇
太孫至雕鶚堡遇 梓宮哭迎軍中始發喪○是月初十
日壬子 梓宮至京師
〈高岱曰 成祖五出漠北三犁虜庭當時不無苦其勞費然迄今二百年虜所以不敢大肆憑陵者則其餘威〉
〈之震後世所藉賴不淺也 成祖在當時豈不知赦中國之力哉亦昔人所謂爭先而處強耳嘗見漢高帝百〉
〈戰定天下晚年至以數十萬之衆困於白登及尉佗之霸南䟊又莫敢一問其罪我 成祖北淸沙漠又以其〉
〈時南定交趾威德所加不過漢高遠哉雖然北虜在當時亦有可乘之閒馬哈木負篡逆之罪阿魯台又從而〉
〈傾之故吾師得以催瓦剌之強及阿魯台敗於互剌而也先土干又叛之來附故我師又得以奏灤河之捷大〉
〈扺夷狄仇殺中國之利漢宣帝所以致呼韓之疑塞者用是道也近時諸虜酋中惟俺答最強其爲邊患最劇〉
〈然聞其與瓦剌小王子不睦君臣之閒多隙而諸部酋亦有忌之者此中國取事之機會也倘有能如張騫輩〉
〈使往偵之豈無得其要領者〉
〈鄭曉曰 上文武全才寬署兼濟冕模潤大條理精密知人善任讒閒不行用兵應堯機智如神臨事問暇決〉
〈戰先登大將小校盡謹筆否隨才指揮名稱在使拊備士卒同其甘苦擣王傳自經心不疑羣縣炙傷蠲租賑〉
〈穀軍棧奏報中夜起覽㴧覩乾綱愛中名爵容浸直言戽卻祥塔賁節禮文徑畧潭宴謂迪子孫二書萬言敦〉
〈睦族庶保全功臣收交南罷儒臣海藩王兵柄海外諸國受命爲王者三十餘國長算遠慮徙都北平寔哈孫〉
〈翼子久大之基也詔封甌寧承迎懿文方黃諸人寬旨開釋猶盛德事矣〉
〈王世貞曰成祖自起事至下京師凡大小百餘戰求嘗不身冒 矢石卽位之後四征北虜三下南交舟直之〉
〈地無問大小遠邇悉奉深啟若橞葛剌滿剌加忽魯詇斯等處新受朝命爲王者殆三十國東逾𨖚水韃粗女〉
〈直野人兀良哈之地立行都司衛所設官統治幾三百處重西部落數百穩皆重譯來附其請置宮府蓋三之〉
〈二西南羌夷建宣慰宣慘安廡司及軍衛郡縣增益數百○自古計西南夷未有能得其王者獨是時下安南〉
〈得爲大虞上皇黎季𤛆 完僞虞國王黎蒼 僞越上皇前定僞越王陳李遺俱蘭山國王亞烈苦納兒蘇〉
〈門答剌前王弟蘇幹剌○古西南夷國王末有來朝者獨其時浡泥國王底祁苦如郡乃來朝闕下卒於京子〉
〈遐旺受封闕下滿剌加國王拜里遼蘇剌又蘇祿國惠王巴都葛哈裂剌西王麻哈多葛剌麻丁洞王叭都葛〉
〈巴剌卜古麻剌朗國王幹剌義亦敦奔俱來朝受封爵○自古封止中國山川而獨其時封日本山曰壽安鎮〉
〈國山各立御碑凡北討及囘鑾所至如霞顯翠秀等山神應等十二泉立馬等五峯諸壑谷坡甸岡獻川圃㱴〉
〈戌之顏皆賜以嘉名勒石垂永久各國貢物自金銀犀象香藥珊瑚玳瑁鶴頂龜笥諸器皿外鳥則有孔雀火〉
〈鷄紅白鸚䳇倒桂駝鳥獸則有麒麟白虎白象紅簇黑熊黑猿白麂福祿馬哈剌六足龜白尙而中國亦自兩〉
〈進騶虞人則有金衣銀衣又黑小廝香則各色龍罷奇南蘇合油布則有兜羅綿紅撤哈剌人者藍覬木黑蕪〉
〈芟番沙紅綾節智䃾花頭今蓬花絡人象之類珍味琁石奇怪之物充劉天府〉
出前戶部尙書夏原吉刑部尙書吳中於獄原吉等繄內
官監四年至是 皇太子親臨繫所與共哭令出視事原
吉首言東南民力困於漕運請幸南京以省供億繼請撫
流民罷西洋取寶船止雲南交趾採辦金銀數事○出前
右春坊大學士黃淮及洗馬楊漙正事金問等於獄三人
--
繫錦衣衛獄者十年
〈天順曰錄記楊溥在獄中十年家人供食久數絕糧不能繼又 上命叵 日與死爲鄰愈勵志讀書不輟同〉
〈難者止之曰事已如此讀書四則答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五經諸子詩之多者已而行閱睫年遭遇爲閣老大〉
〈儒 朝廷大都 多出其乎獄中讀書之功居多雲〉
八月十五曰丁巳 皇太子卽位赦天下○復前戶部尙
書夏原吉刑部尙書吳中官原吉言在繫時喪母未克成
服乞賜歸葬且終憂制臣事 陛下之日未艾也 上曰
卿老成人今國大喪正望相與濟艱難如卿以母喪辭則
朕亦不當在此遂留賮輔令遣屬護母喪歸葬命兵部給
驛舟有司治喪事○置公孤官太師太傅太保皆正一品
少師少傅少保皆從一品 上諭吏部尙書蹇義曰此
皇祖之制 皇考聖明天縱可不置此官予歷事未廣不
無望於保傅卿等勉之遂命義爲少保仍兼吏部尙書○
上以文淵閣大學士楊榮金幼孜等輔導久積有年勞陞
榮爲太常寺卿幼孜爲戶部右侍郎仍兼前職陞左春坊
大學士楊士奇爲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前左春
坊大學士黃淮爲通政使武英殿大學士俱掌內制不預
所陞職務以前洗馬楊溥爲翰林學士○減賦北直𨽾山
東棗四十萬斤楊士奇八奏事 上望見士奇來笑謂蹇
義原吉曰新華蓋學士來奏事必有理試共聽之士奇奏
言而語事下而惜薪傳旨賦北京山東棗八十萬斤以供
香炭其數太多民何以堪 上喜曰吾固知學士來言必
有理卽命減四十萬顧義等曰汝三人吾所倚非輕但有
事須盡言庶幾以輔吾不逮○詔止西番取寶船○赦解
縉妻子還鄕官其子禎中書舍人
〈縉初被殊遇 文皇嘗手書大臣十人蹇義等名授縉曰汝琉其人品十人者皆與縉相善縉其實對曰義天〉
〈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有量不遠小人劉儁雖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
〈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確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好惡頗端宋禮戇直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
〈敏亦不失正方賓簿書之才駔儈之心奏上 上以示東宮曰至剛朕已洞灼餘徐騐東宮因問縉建文所用〉
〈人如何對曰此皆洪武中人才事往已不足論又問尹昌隆王汝玉對曰昌隆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
〈得惜有市心耳東宮卽位卽出縉奏示楊士奇曰今人率謂縉狂士觀所論評皆有定見也赦其家屬官其子〉
〈禎〉
改淮府長史王榮爲吏科給事中荊府長史曹曼齡爲翰
林院修撰二人侍 上於春宮凡書表奏及機務文字悉
專之至是改其職不欲其去近侍耳○黜太常少卿周納
爲交趾所屬知府納永樂中爲祠祭郎上疏請封禪不許
未幾丁憂至是來朝 上曰諛佞之人宜寘遠外不可以
玷朝班遂有是命○寧王權奏欲來朝又言江西非其封
國 上遣書答曰叔欲來見感親愛之厚姪欲見叔亦切
惓惓但 祖訓不敢違也所云江西非所封之國與各王
--
封鎮不同叔受之 先帝已二十餘年爲國南屛非封鎮
而何惟叔審之○免遠安王貴燮巴東王貴煊爲庶人二
人前嘗誣吿其父有不軌謀至是免之諭羣臣曰正風化
當自家族始○改大理寺卿楊時習爲交趾按察使紀諄
爲交趾布政使召前峽山縣知縣戈謙爲大理寺右少卿
謙初爲御史廵按江西言事剴切 上心識之故有是命
○罷海子至西湖廵視官謂尙書蹇義曰古者山澤之利
皆與民共之朕之心凡可推以利民者雖府庫之儲不吝
況山澤所產哉
九月癸酉朔上 大行皇帝謚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
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仁孝皇后仁孝慈懿誠明莊獻
配天齊聖文皇后○癸未禮部尙書呂震言於 上曰今
喪服已踰二十七日請如 太祖 太宗皇帝遺命倣漢
制以日易月釋衰從吉服烏紗冠素服黑角帶臨朝 上
命廷臣議楊士奇以爲不可黃淮亦與士奇合震顏色奮
然蹇義從旁解之請兼取二說具奏 上宜服素衣冠黑
角帶羣臣皆從君服報可明旦 上素冠麻衣麻絰出視
朝文臣惟學士武臣惟英國公如 上所服餘文武羣臣
之服皆從義等所定朝退 上召蹇義原吉及士奇等諭
曰呂震昨奏易服雲皆與汝等議定參後奉聞時吾已疑
其非但聽臣下易之 梓宮在殯吾豈忍易後聞士奇言
始知其妄士奇所執是因歎曰張輔知禮六卿乃有不及
又顧義曰汝所折衷亦未當然不必再以語人羣臣聽從
其便○進蹇義少傅加楊士奇少保並兼職如故加楊榮
太子少傅兼謹身殿大學士金幼孜太子少保兼武英殿
大學士內閣位進三孤始此士奇等旬月閒自五品超遷
至一品○次日賜蹇義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銀圖書各一
其文曰繩愆紏繆諭之曰卿等皆國舊臣祗事 先帝二
十餘年又事朕於春宮練達老成今朕嗣位之初軍國之
務重須卿等協心賛輔凡政事有闕失或羣臣言之而朕
未從或卿等言之而朕不從悉用此印密疏以聞其母憚
子再三言之君臣之閒盡誠相與庶幾朝無闕政民不失
所而朕與卿等不負 祖宗付託之重義等頓首受命
十月 冊妃張氏爲皇后郭氏爲貴妃李氏爲賢妃 後
河南永城人追封后父指揮使張麟爲彭城侯○冊立皇
太孫爲 皇太子封次子瞻陖爲鄭王瞻墉爲越王瞻墡
爲襄王瞻堈爲荊王瞻墺爲淮王贍㙐爲滕王贍垍爲梁
王瞻埏爲衛王越滕梁衛四王後絕國○以翰林侍講學
士王直爲右春坊右庶子仍兼前職及兼記注於 聖政
聖訓之當修者皆錄之以備纂述
--
〈詞林記曰我 太祖初建國爰重史事首設起居注以魏觀宋濂爲之日侍左右託言動洪武十四年 相居〉
〈注秩從七品單仲祐詹同嘗仕焉其後竟廢 書院史官兼之每朝則立班記事八館則載簟以 以〉
〈爲日曆書言以爲寶訓永樂洪熙閒王直在翰林院從事於記注宣德後寢以廢矣成化弘治中臣僚畢 言〉
〈欲復起居注之舊或欲卽命史官記時政於其中如宋朝政房之制皆未舉行夫世之門生故吏於其所誥事〉
〈者猶編有語錄談記矧 聖神盛德大業明可無述乎在洪武時日曆寶訓嘗勤刪述其舊跡猶有可尋者〉
〈祖宗舊制所當復也〉
召掌交趾布按二司事工部尙書黃福還以兵部尙書陳
洽鎮交趾布按二司事悉令掌之
〈福治交趾徇民所好祛民所惡勞輯訓飭躬勤不倦每戒郡邑吏曰新造之邦宜修撫字政令條畫親爲究心〉
〈交人愛戴如父母中朝士大夫以遷謫至者咸加恩恤疾病躬造視之拔賢者與之共事及以道敎其民中爲〉
〈忌者 誣奏福有異志 文皇深照其妄日此君子不容於小人寢其奏福居交趾十〉
〈八年 上念其久勞於外召還交人扶老擕幼送之號泣不忍別〉
〈建曰時交趾所恃者二人張輔用兵如神威鎮殊俗故交趾所恃以靖黃福善撫字惠流遐齋交人所恃以安〉
〈今旣不以張輔鎮守復召黃福還朝愈失之矣交土自茲益𦤞𠨜矣豈非一時輔相之過與宜乎霍文敏以交〉
〈南之復夫歸咎於三楊諸人也〉
大理寺奏決重囚 上曰人命甚重帝王以愛人爲德卿
等理刑宜贊輔德政罔俾無辜含𡨚地下致傷天地之和
遂命五府六部通政司六科同三法司於承天門會審特
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至榻諭曰比年法司之濫
朕未嘗不知其所擬大逆不道往往出於羅織煆煉 先
帝數切戒之故死刑至四五覆奏而法司畧不留意甘爲
酷吏而無愧凡審決重囚卿三人同往審決○詔舉德性
惇篤行止端方材能出衆政績顯著或文學堪稱識見優
遠諸人才幷嚴蔽賢濫舉連坐之法凡在京七品在外五
品以上文官及知縣於五品以下見在及軍民中訪舉○
賜緣邊將士鈔幣時 上御西角門視朝顧謂侍臣曰今
日始寒重城中猶覺凜凜守邊將士晝夜嚴譬殆不可勝
遂命書勑遣使賜以鈔幣
十一月朔赦奸黨族屬並放還家給還田產先是 上謂
侍臣曰方孝孺輩皆忠臣也宜從寬典次日御札付禮部
尙書呂震曰建文中奸臣其正犯已悉受顯戮家屬初發
敎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幷習匠及功臣之家爲奴今有存
者旣經人赦可宥爲民給還田土凡前爲言事失當謫充
軍者亦宥爲民
〈按初治姪黨齊太一子甫六歲給配至是得宥還鄉黃子澄一了易姓逃難家湖廣之咸寧至是聞宥乃後赴〉
〈辛巳進士黃表其後也故齊黃之商猶不綸方絑則無餘諸人不可悉考矣〉
上諭戶部尙書夏原吉曰田土民所恃以衣食者今所在
州郡奏除荒田得非百姓苦於征徭相率轉徒與抑年飢
衣食不足或加以疫癘而死亡與自今一切科徭務樽節
仍令有司凡政令不便於民者條具以聞被災之處早奏
--
賑卹有稽違者守令處重罪○趙王高燧奏辤常山左右
二護衛從之王遣長史趙季通奏雲一衣一食皆朝廷所
給安坐無事而虛擁三衛三衛軍士亦虛受糧賜請以左
右二護衛官軍助國家戍守止留中護衛供使令足矣
上初未許王奏請再三乃許之添設趙府羣牧千戶所○
令直𨽾及各都司官軍更番於京師操備從英國公張輔
兵部尙書李慶等之請也 上諭之曰古者務農講武皆
有定期故兩不偏廢今宜畧倣此意無廢屯種令畢農事
而後來先農事而遣歸庶皆不妨誤○改大理寺卿楊時
習爲交趾按察司使復虞謙大理寺卿初謙降楊士奇秉
閒言曰外閒皆云時習無先導之言時習臣鄕人亦語臣
無此言今冒居卿位慙懼不安且謙歷事三朝頗得大臣
體今所犯小過耳 上曰吾固悔之因問時習何如人對
曰雖起於吏然明律法公正廉潔 上曰吾有以處之會
吏部言交趾缺廉使 上諭尙書蹇義曰左遷虞謙無過
失其復大理卿時習改授交趾司憲
翰林學士楊溥密疏言事 上嘉納之御札獎諭之曰覽
卿所奏爲國家之計誠合朕心但望卿始終如一知無不
言相朕致治以承天休感卿忠懇特用酧報今賜卿彩幣
一雙鈔一千貫卿其領之○追贈兵部尙書金忠少師謚
忠襄以其子達爲翰林檢討達年始十歲令還鄕支俸○
加蹇義爲少師楊士奇少傅夏原吉少保仍賜原吉繩愆
糾謬圖書○上御西角門閱廷臣誥辭顧謂楊士奇楊榮
金幼孜曰卿三人及蹇夏二尙書皆 先帝親任舊臣朕
方倚以自輔凡朕所行卿等共知其有未善者卽當盡言
觀前代人主有一履帝位輒自尊大惡聞直言左右之人
雖素所親信亦畏威順旨緘默取容或賢良之臣不肯默
默言之一再而不見聽亦退而絕口以圖自全致令人主
因循肆志卒致覆敗朕與卿等當深以爲戒君臣一體始
終協心庶幾可以共圖久安因取五人誥辭親筆增二語
雲勿謂崇高而難入勿以有所從違而或怠曰此實朕心
卿等勉之○捕治前御史舒仲成旣而罷之初 上監國
時仲成嘗以事忤旨逕遷湖廣按察副使至是因事命都
察院逮治之楊士奇上疏言向來小人得罪者多 陛下
卽位皆宥之今追理仲成卽詔書不信漢景帝爲太子詔
衛綰不赴卽位進用綰前史韙之 上覽疏喜卽有旨罷
治仲成而降勑獎諭士奇曰覽卿所奏導朕以仁助朕以
德欲朕爲唐虞之君愛惜俊良共成王化此實金石之言
誠爲忠良股肱之臣也朕朝夕所慮恐卿等以朕尊居宸
極畏有譴責不敢盡言今覽此奏朕甚欣喜足慰於衷但
--
望卿始終如一知無不言以副朕委託之意共成王道之
美朕深感卿恃齎白米十石彩幣二表裏寶鈔二千貫實
彰眷待非應故事卿其領之以慰朕忺○加陽武侯薛祿
歲祿五百石祿時奉命帥師廵邊適北虜入寇雲州祿督
兵追至太松嶺斬獲甚衆 上喜賜勑嘉獎遣中官及鴻
臚卿卽軍中勞之加歲祿世世承襲○上諭戶部尙書夏
原吉曰古寓兵於農而不奪其時所以民無轉輸之勞而
兵食足後世莫善於漢之屯田 先帝所立屯種之法甚
善蓋用心亦甚至但後來所司數以征徭優之旣失其時
遂無其效所在儲蓄十不及一二有司不免勞民轉輸矣
其令天下衛所凡屯田軍士自今不許擅差妨其農務
十二月書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姓名於奉天門西序
先是 上諭吏部尙書蹇義兵部尙書李慶曰庶官賢否
軍民休戚之所繫唐太宗書刺史之名朝夕省覽其有善
政則疏於下故當時所用之人皆思奮力致斗米三錢外
戶不閉 皇考亦嘗書中外官姓名於武英殿南廊閒暇
觀之今五府六部之臣朕朝夕接見得詢𧦴其賢否若都
司布政司按察司朕旣不盡識其人又不悉其姓名雖或
聞其賢否邪正至久不能不忘爲臣有善而上忘之誰肯
自勉不善而上忘之誰肯自戒如此國家何以望治効爾
吏部兵部具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名歷履揭諸西序
朕得閒暇觀之以考察其事行而黜陟焉至是悉書之○
禮科給事中黃驥極陳西域賈胡入貢西人受害乞罷其
貢 上嘉納之以其奏示禮部尙書呂震曰黃驥常奉使
西域故具悉西事卿陝西人有不悉耶爲大臣存國體恤
民窮毋侵削根本驥所言其從之○是月庚申葬 長陵
○授試事六科監生吳信等二十人皆爲給事中先是詔
擇國子監生之有學術者二十人俾翰林嚴試之拔其尤
者二十人命試事六科未幾皆授是職○封都督張㫤爲
彭城伯歲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㫤 皇后之兄也○
加太子少傅太學士楊榮兼工部尙書○作觀天臺于禁
中
仁宗昭皇帝
乙巳〈洪熙元年〉
正月壬申朔 上御奉天殿朝羣臣設樂不作羣臣止行
五拜三叩頭禮先是禮部尙書呂震請曰 陛下初登大
寶天下文臣武臣及海外諸國皆來朝宜受賀作樂如大
朝之儀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黃淮諍言不宜用樂
未得旨榮趨出士奇與幼孜淮復進言夜漏下十刻未退
午門官入奏乃有旨命禮部設樂不作次日 上召士奇
--
等四人諭曰呂震每事誤朕卿等所執停樂是爲君以受
直言爲賢不受直言則過益增爲臣以能直言爲賢不能
直言則忠不盡如昨會朝從震所請今悔何及賴卿等同
心遂免此悔自今遇朕行未有當但盡意言之毋以不從
爲慮各賜鈔千貫文幣一表裏○陛通政使兼武英殿大
學士黃淮爲少保戶部尙書兼職仍舊加楊士奇兼兵部
尙書金幼孜兼禮部尙書俱三俸並支士奇淮請辭尙書
一俸從之於是楊榮金幼孜亦各辤尙書一俸 上曰卿
等事 皇考屢經扈從勤勞多矣況 皇考賓天遠在塞
外賴卿等盡力維持朕每奉瞻几筵未嘗忘之今與三俸
豈爲過多卿等勿辭○罷給朝覲官孳牧馬先是兵部尙
書李慶言於 上曰今歲北方民畜馬頗蕃皆送至京以
散軍伍操用尙餘數千欲散民閒則民甚敝不可重困之
今遠近方面朝覲官皆集請每員給馬一匹令牧之其孳
生准民閒例無者追陪太僕寺提督考較 上令與蹇義
原吉議亦從慶言乃下令行之楊士奇力陳不可曰朝廷
以禮徵賢上者授方而郡守次者授百執事今皆役之畜
馬以蘇民是貴民而賤官也 上曰慶幾誤朕顧士奇曰
少頃卽批出罷此令內批兩日不出兵部已督責朝覲官
領馬者過半矣士奇復奏 上曰吾偶因事稽緩爾當卽
批出午刻 上御思善門召士奇曰內批豈眞忘之初聞
汝言卽遣人觀李慶輩呂震輩交口忿爾朕念爾孤立慮
爲衆所傷故不欲因汝言而罷此令今有名矣出示一䟽
乃陝西按察使陳智言按察司所以肅庶官貞百度而太
僕得臨之歲徵駒與下民等憲綱掃地矣 上曰爾就據
此草勑止散馬士奇叩頭曰古人有言陛下知臣臣不孤
矣 上曰繼今令有不便惟密與朕言李慶輩不識大體
不足語也但皆 先朝舊臣未可遽退耳
〈此與永樂中楊榮䟽言諸司積弊而 文廟密諭使授御史言之同意君臣之閒情意交孚不啻父子骨肉漢〉
〈唐君臣未見其有此也〉
建弘文閣先是 上諭侍臣楊士奇等曰卿等各有軄務
朕欲得學行端謹老儒數人日侍燕閒備顧問可咨訪以
聞士奇等以翰林侍講王進蘇州儒士陳繼對遂命吏部
召繼至是建弘文閣於思善門之左作印章命翰林學士
楊溥掌閣事進佐之 上親舉印授溥曰朕用卿等於左
右非止助益學問亦欲廣知民事爲理道之助卿等如有
建白卽以此封識進來未幾繼至授翰林五經博士蹇義
復舉學錄楊敬訓導何澄惇實卽授敬翰林編修澄禮科
給事中皆兼弘文閣與進同事○賜三公及六卿天元玉
曆祥異賦 上諭侍臣曰天道人事未嘗判爲二途有動
--
於此必應於彼朕以侍 太祖每敎以愼修敬天未嘗敢
怠此書言𥳑理當左右輔臣亦宜知之遂命刻賜○上諭
禮部尙書呂震曰朝臣在外久者今皆令還鄕展省得誥
勑者足爲家鄉之榮然到家有養祭賓客之需往返道途
之費計其在官俸祿給日用外鮮有餘貲自今歸省皆賜
鈔一品二品賜鈔五千貫三品四千貫餘有差於是大學
士金幼孜左春坊大學士王英等並乞歸省○大祀天地
神祗奉 皇祖皇考配○命內官監太監鄭和領下番官
軍守備南京在內與太監王景弘朱卜花唐觀保協同管
事遇外有事同襄城伯李隆駙馬都尉沐昕計議而行○
韓王沖𤊨襄陵王沖秋樂平王沖吳各獻詩頌 上嘉歎
賜勑獎諭○哈密遣人進硫黃 上謂從前不聞哈密產
此物 先帝時亦不曾有進虜中旣有硫黃製造火器不
患無人猝遇戰闘亦須有備勑大同宣府總兵知之○改
兵部右侍郎張信爲錦衣衛都指揮同知子孫世襲信英
國公張輔從兄也○上諭禮部尙書呂震曰往年劉儁從
征交趾陷賊不屈而死禮官不言朕思婦人盡節於夫尙
有旌典況大臣捐軀爲國可無褒卹其贈儁太子少傅謚
節愍復嘆謂震曰忠臣之心皆欲立功報國不能成功則
惟守義若身爲大臣惟阿順取容爲保祿固位之計國亦
何賴
二月國子監祭酒兼侍講胡儼以疾乞歸加授太子賓客
致仕○加襲封恭順伯吳克忠爲恭順侯封其弟都指揮
吳管者爲廣義伯
〈按忠父允誠本韃靼平章𣏌都帖木兒永樂中率衆歸附嘗從大軍征亦集乃多所俘獲戰必盡力累功封恭〉
〈順伯克忠管者並能以忠節自勵効勞於國克忠後從征虜寇力戰而沒追封邠國公謚莊愍弟忠勤亦累封〉
〈都督與克忠同沒於陣追封遵化伯論者謂吳允誠父子之效忠雖漢之金日磾唐之契毖何力無以過雲〉
贈故宮僚少詹事鄒濟〈餘杭人〉左贊善徐善述〈天台人〉兼太子
少保賜濟謚文敏善述謚文肅命有司立祠墓側春秋致
祭復贈賛善王汝玉〈蘇州人〉爲太子賓客謚文靖遣官祭之
三月擢前光祿寺署丞權謹爲文華殿大學士
〈謹徐州人以薦舉知樂安縣遷署丞父早喪事母至孝母病籲天求以自代母卒哀毀廬慕三年朝夕哭奠不〉
〈御酒肉有司上其行驛召至京 上曰能孝者必忠忠孝之人可任輔導遂超陞是職又有王讓者益都人亦〉
〈以孝行知名嘗廬墓有湧泉之異由國子學錄擢爲右賛善後仕至吏部右侍郎〉
大理少卿戈謙數言事切直 上頗嫌其矯激尙書呂震
吳中都御史劉觀等交奏其賣直沽名請罪之楊士奇言
於 上曰謙不識大體有之然其心感 陛下超擢之恩
欲圖報効古人有言主聖則臣直 陛下容之不然進言
者將懼而以言爲戒矣 上不懌遂免謙朝參令百官言
事毋以謙爲戒因諭士奇曰朕有過不難於改雖一時不
--
能容然終知悔爾知朕心毋吝於言也○舉廟享禮詔陞
功臣四人配享加封河閒王謚忠武張玉加封寧國公謚
忠莊王眞加贈少保榮國公恭靖公姚廣孝及東平武烈
王朱能並配享 文皇帝廟廷
〈按功臣配享之制考之唐宋累朝皆有之我 明惟太祖 成祖二廟爲然至 仁宗以來此禮皆未之講〉
〈建謂有一代之君必有一代之名臣碩輔應時而出爲之股肱心膂又安四海與國咸休是故在 仁宣時則〉
〈有若蹇夏三楊諸人在 仁廟時則有若張輔曹鼐李賢王翺諸人在 憲宗時則有若彭時商輅劉珝諸人〉
〈在 孝宗時則有若丘濬劉健王恕劉大夏諸人在武宗時則有若謝遷韓文梁儲蔣冕諸人皆勛名事業〉
〈灼灼在人耳目固無愧於唐宋諸名臣誠進之俎豆廟廷之列上以侈一代明良之逢下以感一世之豪傑〉
〈士固無不可者此累朝缺典不無有待於方來雲〉
命北京諸司悉加行在二字復建北京刑部及行在後軍
都督府 上時決意復都南京雲○陞楊溥太常寺卿仍
兼翰林學士掌弘文閣事○禁民吿誹謗
〈按誹謗之刑都御史陳瑛掌院時爲甚有片言涉及國事輒論誹謗中外相師成風奸民欲駕禍良善者卽造〉
〈誣陷以誹謗爲說一罣名於此身家破瀘豈治世所宜有也二南余 決哉〉
諭刑部尙書金鈍等曰自宮以求用者惟圖一身富貴而
絕其祖宗父母古人求忠臣於孝子彼於父母尙不顧豈
有誠心事君朕已決意不用此等人然其不孝之罪須懲
治今後有自宮者必不貸若加人宮刑者朕亦惡之蓋刑
宮下死刑一等爾亦須嚴切禁止顧楊士奇等曰此事須
以詔書行之○趙王高燧之國彰德○改禮部左侍郎胡
濙爲太子賓客兼南京國子祭酒○擢儒士吳訥爲監察
御史○命征夷將軍榮昌伯方智率師討交趾黎利○徙
岷王楩於武岡○遣漢王高煦子瞻坼於鳳陽守皇陵
文皇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坼在北京凡朝廷事潛遣人馳
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日亦遣數十人入京師濳何幸有
變 上固知之顧益厚遇倍加歲祿賜賚萬計先是瞻坼
憾父殺其母屢發父過惡 文皇曰爾父子何忍也至是
高煦悉上瞻坼前後覘報朝中事又曰廷議旦夕發兵取
安樂 上召瞻圻示之曰汝處父子兄弟閒讒搆至此乎
稚子不足誅遣鳳陽守皇陵
四月詔勉山東及淮安徐州夏秋糧之半停罷一切官買
物料時有至自南京者 上問所過地方何似對曰淮徐
山東民多乏食而有司徵夏稅方急遂召問少師蹇義所
對亦然 上坐西角門召大學士楊士奇等令草詔免稅
糧之半及罷官買士奇對曰 皇上憫恤民窮誠出於至
仁若斯事亦可令戶部工部與聞 上曰姑徐之救民之
窮當如救焚拯溺不可遲疑有司慮國用不足必持不決
之意卿等姑勿言命中官具𥿄筆令士奇等就西角樓書
詔 上覽畢命用璽遣使齎行 上顧士奇曰汝今可謂
--
戶部工部朕悉免之矣左右咸言地方千餘里其閒未必
盡無收亦宜有分別庶不濫恩 上曰恤民寧過厚爲天
下主寧與民寸寸計較耶
〈建口 仁廟履極未久而所行無非仁民之政正從善轉割改過不吝規模弘遠事事可爲後法求之前代其〉
〈商高宗周成康之匹乎漢文帝宋仁宗未足多也措乎享國太淺民之無祿痛哉〉
鄭府審理正兪建輔言進賢之路莫重於科舉近年賓興
之士率記誦虛文爲出身之階其實才十無二三蓋有年
未二十者雖稱聰敏然未嘗究心修已治人之道一旦僥
倖掛名科目而使之臨政往往率意任情民皆受其弊自
今各處鄕試乞令有司先行審訪務得博古通今行止端
重年過二十五者許令入試比試則務選其文詞典雅議
論切實者進之會試尤加愼選庶幾士務實學而國家得
賢才之用 上諭禮部臣曰所言甚當其卽行之又曰科
舉之士須南北兼取南人須善文詞而北人厚重比累科
所選北人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塲取士南士
取六分北士取四分爾等其定議各布政司名數以聞
〈建曰欲行科舉之法須用倉建轉之言不爲無益須救得時弊一半近時止以正文體去鉤𣗥爲救弊者未爲〉
〈知太之論也知本之論莫善於唐楊館愚於治安要議備之〉
命 皇太子往南京謁祭 皇陵 孝陵因留南京監國
時南京屢奏地震羣臣或請親王及重臣往守之 上曰
非 皇太子不可遂有是命 製印二及乎勑二賜少師
蹇義及少傅楊士奇 上自少侍 太祖明於星象監國
時嘗以敎士奇曰宋元儒者多曉習不可忽也及是月十
四日甲寅義偕夏原吉楊榮及士奇奏事承天門畢 上
問夜來星象變曾見否對曰未 上曰義等三人雖見不
能知士奇當知之對曰士奇愚昧亦不能知 上曰天之
命矣歎息而起明日早朝罷召義及士奇論曰監國二十
年爲讒慝所搆心之艱危吾三人共之賴 皇考仁明得
遂保全言已泫然義士奇亦淚涕對曰今已脫險卽夷皆
先帝之賜 陛下孝誠之效更不煩聖明多慮 上曰卽
吾去世後誰復知吾三人同心一誠遂出二勑二印賜二
人義得蹇忠貞印士奇得楊貞一印皆拜受而退其賜義
勑曰曩朕監國之時卿以先朝舊臣擢兼詹事日侍左右
肇建兩京政務方殷隨事籌畫適中爲難卿以善翊君以
義徇國勞心焦思不顧身家載歷艱虞未嘗有咨嗟之意
及朕嗣承大統贊襄治理用濟斯民喻朕於道不懈益恭
二十餘年夷險一節朕篤不忘茲以已意創製蹇忠貞印
一枚賜卿用藏於家傳於後世俾爾子孫知前人顯榮於
國者良不易致宜加保守赦之子孫亦知卿弼予於難體
憂國之心以保爾子孫度 上下相安與國咸休書曰惟
--
後非賢不又惟賢非後不食自古君臣相遇難矣往績惟
茂永終是圖欽哉楊士奇勑意同而詞小異○有進言太
平之政者 上召蹇義夏原吉楊榮楊士奇以其章示之
已而曰今朝無闕政生民皆安義等意皆喟然惟士奇以
爲尙未義等對曰臣等觀 陛下郎位以來詔書勑旨無
非仁政百姓無科歛之擾徭役之繁可謂治世士奇對曰
臣觀 陛下之恩澤已覃被天下但流徙尙未歸瘡痍尙
未復遠近猶有艱食之人更須得二三年休息庶幾人人
皆得所 上笑曰吾意非爲此也朕與諸卿相與出自誠
心去年各與繩愆糾謬圖書切望匡輔惟士奇曾封五章
進來義三人皆無一言豈朝政果皆無闕生民果皆安乎
三人有慙色
五月 上諭蹇義曰御史朝廷耳目之官惟老成識治體
者可任新進小生遽授斯軄未達政治之體而有可爲之
權遇事風生以喜怒爲威福以好惡爲是非甚者貪穢無
籍賢人君子正直不阿往往被其凌辱小人阿順從諛則
相與爲膠漆其於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畧不用心安在其
爲耳目也爾吏部自今須愼選擢以淸風紀旣又歎曰都
御史十三道之表率如都御史皆淸廉公正各道御史雖
閒有不才亦當知畏憚今之不才者無畏憚矣爾其咨訪
可任都御史者以聞○選方面官參賮各邊方軍務 上
以武臣踈於文墨乃選任方面官於各總兵官處整理文
書商確機密參謀軍務督理邊儲大同則山東參政沈固
宣府則參政劉璉遼東則參政周順廣東則副使劉紹後
考滿陞俸或轉京職協贊漸稱提督重權矣○翰林侍講
李時勉羅汝敬俱以言事改爲監察御史尋下之獄時勉
以時政違節條成二本上之 上覽之怒命武士撲以金
瓜十六七脇肋已斷其三曳出不能言時汝敬亦言事但
改爲御史令日問囚一起言事一章至三上乃下錦衣衛
獄先是時勉折脇內尙不相著及用挺棍而其斷骨忽自
接人謂忠誠所感臥病一月而愈
〈帝懇悃求言改過不吝諸臣知 帝心久矣申之以詞誥重之以繩愆糾謬圖書之錫有言必聽必嘉必賚兼〉
〈誘之使言蹇夏諸臣何嫌何疑而不爲時勉一申救也時兩楊得君稱能言而何當此亦默默耶後來林長懋〉
〈陳祚之囚諸臣亦寂無譁救者其咎將安歸哉〉
是月十一日 上不豫召蹇義楊士奇黃淮楊榮至思善
門命士奇書勑遣中官海壽馳召 皇太子於南京次日
上疾大漸遺詔天下傳位 皇太子遂崩壽四十八時以
皇太子未至未發喪羣臣請鄭襄二王監國
〈鄭曉曰 帝天稟純明至性孝友譖譏之言未嘗與辨益恭約順謹久自字洽二弟驕恣曲意閒萬歲正色訓〉
〈戢在東宮淸心寡慾被服寮博宛若儒生專志愛民細詢疾苦旣卽位盡行其志每一詔下萬姓歡呼凡遇水〉
--
〈旱齋居露禱郡縣飢祲卽遣賑貸罷科市已捕責加官俸優軍餉約已裕民恆如不及四平知人任用不於廷〉
〈臣才行高下瞭然緩急器使磨不曲當寸長可用成所不棄苟犯名義雖小必黜未嘗以愛惡移是非甲乙遷〉
〈喜怒嚴謹邊備不勤遠畧邊將陛辤每貳曰民力罷矣愼毋貪功虜至塞驅之而已母爲首禍違命獲功吾所〉
〈不賞賞功懋德寧過於厚屢勑法司崇寬厚戒深刻然極惡贓吏每戒法司曰鹼吏務厲民裕已國家恤民必〉
〈自去贓吏始重學校嚴薦舉每論所司用人必求實才授官必責實効樂聞直言多見袤答聞有咈逆無幾悔〉
〈悟雅志儒術務學問諸經皆通於書尤熟卜筮不用俗占必取正周易反覆用爻彖象之辭及程未民說信之〉
〈甚篤少侍 太祖曉識天象長益探究日官諱避輙見窮詰作臺禁中時自觀察苟有災氛深自省咎恆念〉
〈祖宗創業艱難每事必問祖法又曰循 祖宗之法者當明祖宗之心嘗錄 太祖皇陵碑文授諸子俾熟讀〉
〈又刊眞德秀大學衍義賜諸子在儲位二十年天下領鄉嗣位之後弘施沛澤號稱仁廟不亦宜乎〉
六月初三日 皇太子還自南京宮中始發喪○是月十
二日庚戌 皇太子卽位
七月 上大行皇帝尊謚曰敬天體道推誠至德弘文歛
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尊母皇后張氏爲皇太
後○冊妃胡氏爲皇后孫氏爲貴妃後山東濟寧人妃山
東鄒平人○罷弘文閣命直閣楊溥王進等各還原任仍
命溥與楊士奇等同治內閣事○定會試分南北卷取士
例先是 仁宗定一科每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至是
復分南北中卷以百名爲率南北各退五名爲中卷北卷
則北直𨽾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中卷則四川廣西雲南貴
州及鳳陽廬州二府徐滁和三州餘皆南卷○漢中府學
訓導李蕃進端木策十六事 上嘉納之擢蕃爲兵科給
事中○進擢東宮舊僚以左庶子陳山爲戶部左侍郎洗
馬張瑛爲禮部右侍郎戴綸爲兵部右侍郎中允徐永達
爲鴻臚寺卿贊善藺從善王讓爲翰林侍講惟中允林長
懋出爲鬱林知州旣而遣戴綸出鎮交趾 文皇欲太孫
講習武事於學問之暇命歲時出獵長懋及綸每諫不聽
初不知本 文皇意也故最爲 宣廟所不樂而陳山張
瑛以每事順旨被寵未幾長懋綸皆以怨望下錦衣衛獄
上得綸奏親詰之綸抗辨激切 上怒箠之至死長懋被
禁十年正統初赦歸綸諸父賢及希文合族被逮籍沒而
希文幼子被宣賜名懷恩成化中爲司禮太監
八月敕修 太宗 仁宗兩朝實錄以英國公張輔尙書
蹇義夏原吉爲監修楊士奇楊榮金幼孜及陳山張瑛楊
溥爲總裁
九月壬寅葬 獻陵
十月命陝西都指揮同知李英率番漢兵勦捕安定曲先
諸寇英擣其巢宂虜安定王俘掠人畜萬計邊境悉平超
陞左都督尋復總兵討平西番卽兒加族之亂封會昌伯
十一月鎮胡大將軍陽武侯薛祿廵開平宣大○平江伯
陳瑄鎮守淮安兼都督漕運
--
十二月瓦剌馬哈木立脫脫不花爲可汗○漢王高煦陳
奏利國安民四事 上命有司施行仍復書謝之○勑榮
昌伯陳智安平伯李安都督方政及交趾三司曰反賊黎
利包藏禍心已非一日信庸人之言惟事招撫延今八年
終不聽命養成猖獗之勢使忠臣無辜而罹害良民被毒
而未厭其誰之過勑至陳智方政專督進兵務在協和成
功不許緩機誤事若來春捷報不至責有所歸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