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皇朝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二十一 皇朝文獻通考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二
  經籍考十二
  載記 史評 史鈔 政書 職官
  等謹按古者偏方割據僭號紀年各設史官以紀事跡後人論定因以霸偽目之馬端臨兼用阮孝緒七録隋經籍志之名輯為一類然其書實皆後人追記非其舊作偽霸之號似是實非此四庫全書據東觀漢記晉書等改題載記義至善也今遵此例編輯如左
  南唐拾遺記一卷
  毛先舒撰先舒見經類
  先舒自述曰是書畧採宋江南遺事諸不見正史者附於馬陸二書鄭文寶近事陳彭年別録陳霆唐餘記傳之後
  十六國年表一卷
  張愉曽撰愉曽字庭碩徽州人
  張潮跋曰崔鴻十六國春秋不識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書可以補其缺畧
  十國春秋一百十四卷
  吳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
  十六國年表二十二卷
  孔尚質撰尚質字元長武陵人
  右載記
  等謹按麟經筆削游夏不能贊一辭自史記作而班固復異議焉此史評所以日繁也孔子刪帝魁以後書為百篇實史鈔之權輿厥後鈔節少而論説多晁公武讀書志嘗論之不知二者原相表裏故端臨通考並存而不廢惟於一門之中雜見而無區別於義未善茲故遵四庫全書之例各以類從庶編次不致紊雜雲
  御批通鑑綱目五十九卷通鑑綱目前編十八卷外紀一卷舉要三卷通鑑綱目續編二十七卷
  康熙四十七年吏部尚書宋犖奉
  敕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朕惟自古帝王言動必記而史事以興顧周禮外史所掌卷帙寖繁即紀傳亦異千百年來微言大義昭揭天壤必以尼山筆削為斷所從來尚矣粵自龍門而降累朝國乗體製畧同涑水司馬氏易分類為合編葢猶左氏法也紫陽朱子特起而振舉之綱以提要目以備詳嵗時列於上而天統明章程繋於下而人紀立増損精切予奪謹嚴庶㡬春秋大居正之宗指歟雖其間事理櫽括稍有脫誤大都門人一時采輯之過實非晦庵本意也自時厥後有前編有外紀有大紀續編以及考証集覽發明質實之類諸家論著不一而足要皆商確折衷互相參訂明儒陳仁錫裒集而剞劂之不可謂非先哲之功臣也朕㡬務之暇留神披
  閲博稽詳考纎悉靡遺取義必抉其精徴辭必搜其奧析疑正陋釐異闡幽務期法戒昭彰質文融貫前後所著論斷凡百有餘首茲允諸臣請並以付梓頒布宇內俾士子流傳誦習開卷瞭然不特天人理欲之㣲古今治忽之故一一臚如指掌即子朱子祖述宣尼維持世教之苦衷並可潛孚黙契於數千載之下是則朕敦崇古學作新烝民之至意也爰敘述以冠篇端用昭示於無窮焉
  等謹按朱子因司馬光資治通鑑作綱目綱倣麟經目倣左氏其門人依所手定之凡例而成後有伊起莘之發明劉友益之書法王幼學之集覽徐昭文之考證陳濟之集覽正誤馮智舒之質實汪克寛之考異皆自為一書眀黃仲昭取諸家之書散入各條之下特取其便於披覽
  國朝張自勲始作綱目續麟芮長恤作綱目指遺則又各執私見以相爭我
  聖祖仁皇帝睿斷精詳即取陳仁錫刋夲
  親加評定因羣言之淆亂悉舉而釐正之又金履祥病劉恕通鑑外紀嗜博而好奇乃蒐採經傳起帝堯迄周威烈王作通鑑前編又括全書綱領撰為舉要復冠之以外紀一編陳仁錫改題通鑑綱目前編與綱目合刋以補朱子所未及至商輅等通鑑綱目續編因朱子凡例紀宋元兩代之事明人亦有發明廣義附於條下今於前編則仍其舊本
  御筆特加品題其續編雖議論膚淺考訂粗疎亦因陳仁
  錫既綴刋綱目之末均得上邀
  乙覽並示
  別裁不特綱目全書頓易舊觀而於得失之互見瑕瑜之錯出者訂正秩然絲毫不爽尤足以開千古讀史者之心目雲
  御製評鑑闡要十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學士劉統勲等奉
  敕編録
  等謹按前館臣恭纂通鑑輯覽時分卷屬稿排日進
  
  皇上親加評隲隨條發論法戒昭然其有
  敕館臣撰擬黏簽同進者皆䝉
  睿裁改定塗乙増損十存二三全書既成凡數千條皆刋刻簡端茲復甄輯此書凡分卷十二計恭録
  御批七百九十八則罔不
  訓示精詳折衷至當如賈充禇淵等之書死狄仁傑之書周正南北稱㓂之文訂遼金元人名官名地名之誤而紀年系統闗於保邦凝命之原者尤再三
  申誡將是非不爽於毫釐即曲説無由而置喙俾讀者既博觀於輯覽又得闡要而約守之洵足以
  垂教萬世而無窮矣
  漢史億二卷
  孫廷銓撰廷銓見傳記類
  廷銓自序曰荀悅漢紀詳約得中次序有意披讀所到偶有觸輙書數語用備遺忘與於東阿讀史漫録意義暗合者什一亦不去也
  論世八編十二卷
  華慶逺編慶逺無錫人
  慶逺自序曰是書畧似竟陵鍾氏史懐或正史或野史或集或説不専一史久之盈冊題曰寒牕嘆後改名為論世八編
  歴代甲子考一卷
  黃宗羲撰宗羲見經類
  等謹按此編本宗羲與朱朝瑛之書因曹溶收入學海類編改題今名所論史記甲子與尚書不合謂當從班史反覆詳辨多所引證
  鑑語經世編二十七卷
  魏裔介撰裔介見經類
  讀史吟評一卷 史評辨正四卷
  黃鵬揚撰鵬揚字逺公晉江人順治丁酉舉人官知縣
  讀史矕疑十卷
  張彥士撰彥士字龍弼定陶人順治初嵗貢生官黃縣訓導
  史折三卷續一卷
  賀裳撰裳字黃公丹陽人康熙初諸生
  澂景堂史測十四卷
  施鴻撰鴻字則威邵武人康熙中嵗貢生官奉天府經厯
  鴻自述曰嵗在甲辰署篆羅源未攜書籍借得溫公通鑑自晉至隋數十冊日夜讀之因而有所論議輯為是編
  垂芳世型十三卷
  金維寧撰維寧字徳藩華亭人康熙丙午舉人資治通鑑述無卷數
  陳詵撰詵見經類
  通鑑大感應録二卷
  秦鏡撰鏡字非臺翼城人
  鏡自序曰資治通鑑乃古今來一大感應篇録其彰明較著者俾覽之者有所觀感焉
  讀史辨惑無卷數
  王建衡撰建衡號月蘿威縣人嵗貢生𠉀選教諭史論初集無卷數
  朱直撰直字少文江蘇人
  詩史十二卷
  葛震撰震字星巖句容人
  班范肪截四卷 五代史肪截四卷
  張篤慶撰篤慶字厯友號厚齋又號崑崙外史淄川人康熙丙寅㧞貢生
  増定史韻四卷附讀史小論一卷
  仲宏道撰宏道字開一嘉興人
  十七史論九卷年表一卷
  夏敦仁撰敦仁字調元武進人
  芝壇文案五卷
  張鵬翼撰鵬翼字警菴連城人
  史通訓故補二十卷
  黃叔琳撰叔琳見經類
  凡例曰唐劉知㡬作史通以前代書史敘其體法因習廢置掇其得反述作曲直分內外篇著為評議舊鮮訓釋惟江西郭延年所註盛行而援引蹖駁每多紕繆河南王惟儉更註之名曰訓故依據正史選擇精嚴逺勝郭書然失之太簡未免遺漏叔琳旁搜博採廣所未備其或註意與本書不相比附或闕而不註或註而不全或相沿錯誤並經改正
  史通通釋二十卷
  浦起龍撰起龍字二田無錫人雍正庚戍進士官蘇州府教授
  起龍自述曰趣乖者法宜訓正疵積者道在刋譌訓正之科其別六曰釋曰按曰證釋曰證按曰夾按曰雜按刋譌之科其別四曰字之失曰句之失曰節之淆曰簡之錯編始於乾隆乙丑至戊辰書成梓行
  史學正藏五卷
  宋士宗撰士宗字司秩星子人雍正丙午舉人讀史評論六卷
  費宏灝撰宏灝號愚軒湖州人
  十七朝史論一得一卷
  郭倫撰倫見雜史類
  石溪史話八卷
  劉風起撰風起字蘭村睢寧人
  唐鑑偶評四卷
  周池撰池字商濓湖口人
  等謹按是書雖名唐鑑然於有唐一代實未完備第上起髙宗之上元元年下迄武宗之㑹昌四年葢池嘗讀通鑑綱目評其得失而未及成書者也
  右史評
  左傳經世十卷
  魏禧撰禧字氷叔寧都人
  等謹按是書不主解經論文惟以推識成敗考鑒得失為事故以經世名編其間畧取杜林之注又復雜採諸説綴以評語
  讀史𫎇拾一卷
  王士祿編士祿字子底號西樵新城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員外郎
  史緯三百三十卷
  陳允錫編允錫字亹齋晉江人順治己未以薦舉授平湖縣知縣
  兩晉南北集珍六卷
  陳維崧撰維崧字其年宜興人康熙己未
  召試博學宏詞授翰林院檢討
  左傳分國纂要十六卷
  盧元昌撰元昌字文子華亭人康熙中諸生南史識小録八卷北史識小録八卷
  沈名蓀朱昆田同編名蓀字澗芳錢塘人昆田字文盎秀水人
  兩漢䝉拾五卷
  杭世駿撰世駿見經類
  等謹按世駿掇取兩漢文疑義詮釋昭晰迥異餖飣庶㡬抉摘㣲奧得史家識小之遺
  右史鈔
  等謹按馬端臨通考列故事一門於職官之上然故事之義後鑒前師與時損益似屬之前代為宜夫史家著録自有體裁隋志載漢武故事濫及稗官唐志載魏文貞故事橫牽家傳則於國政朝章之所係其義類尤為乖誤我
  國家右文垂獻酌古宜今凡準制度於六官貽規模於億載所謂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煌煌乎誠今日之
  盛典也故事之名毋庸沿習考錢溥秘閣日録有政書一類四庫全書據以標目謹依此例以符周官立政之遺義焉
  欽定大清㑹典一百卷
  欽定大清㑹典則例一百八十卷
  乾隆二十九年和碩履親王允祹大學士傅恆等奉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自
  
  廟朝廷放之千百國徼荒服屬之倫而莫之偝
  創業守文繩之億萬葉矩薙訓行之久而勿之渝非㑹典
  奚由哉顧惟自
  聖作
  明述政府粲陳其間有因者即不能無損與益而要之悉損益以善厥因則方策所麗乃一成不易之書非閲世遞輯之書也國家膺
  大寳命
  列聖肇興禮樂明備
  皇祖聖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
  始敕釐定㑹典則以時當大業甫成實永肩我
  太祖
  太宗
  世祖三朝之統緒不可以無述而述固兼作矣
  皇考世宗憲皇帝雍正五年
  申諭閣臣敬奉
  成編攷衷條系則以累洽重熙更兼
  皇祖景祚延洪化成久道不可以無述而述且未遑言作
  矣暨朕寅紹
  丕基祇祇翼翼壹惟法
  祖宗之法心
  祖宗之心發冊披圖罔或偭隃尺寸㑹西陲大功告蕆幸
  纉承
  祖宗欲竟之
  志事而凡職方官制郡縣營戍屯堡覲饗貢賦錢幣諸大
  政於六曹庶司之掌無所不𨽻且我
  皇考勵精圖治十三年之間立綱陳紀復不可無紀以垂永世爰咨館局次第具草乙夜手披是正而諗之曰嚮者發凡排纂率用原議舊儀連篇並載是典與例無辨也夫例可通典不可變今將縁典而傅例後或摭例以淆典其可乎於是區㑹典則例各為之部而輔以行諸臣皆謂若網在綱咸正無缺而朕弗敢専也蓋此日所輯之㑹典猶是我
  皇祖
  皇考所輯之㑹典而俛焉從事於茲者豈直義取述而不作雲爾哉良以抱不得不述之深衷更推明不容輕述之㣲指稽典者當瞭然知宰世馭物所由來無自疑每朝迭修為故事耳若夫治法心法表裏兼賅精之而貫徹天人擴之而範圍今古如往牒所稱惟睢麟足以行官禮者是又數典之原嘉㑹之本也朕其敢不懋諸敢不與子孫臣民交朂諸
  等謹按
  國朝㑹典康熙三十三年初修雍正五年續修至是凡三經釐定典章條目燦然大備矣昔周禮一經稱為周公致治之書故傳之萬世尊為法守至歴代所傳如唐六典元典章明㑹典雖法制遞有増損而所謂以官統事以事𨽻官者不易焉夫編纂之工拙繫乎政令之廢修我
  國家
  列祖相承
  聖徳神功昭垂瀛海
  規畫既皆盡善我
  皇上勵精圖治執兩用中化裁皆衷乎道増刪悉合乎宜則是書之體裁精宻若網在綱足以方駕周禮者皆實政有以制之固不徒以意為増損也至則例原本散附各條之下猶沿舊體今則各為編録俾大綱細目互相經緯條理益明即如周禮六官所職一代之典制在焉而度數節文則往往見於他説蓋當時故府所記諒不一書皆與六典相輔而行今則以㑹典為不變之大經而則例繁多可以隨時損益之正與三代之古義同符是書也即以仰窺
  皇心之運量無窮文武張弛胥於是乎在又豈徒備掌
  故而已哉
  欽定續通典一百五十卷
  乾隆三十二年
  敕撰
  等謹按是書所續自唐肅宗至徳元年訖明崇禎末年篇目一仍杜氏之舊然其間稍有不同者杜氏以兵制附刑後今則兵刑各為一篇亦倣周禮夏官秋官之例至於畧者詳之繁者節之則以唐代年祀稍逺舊典尠徴五代及遼史書太畧故旁搜圖籍以備㕘稽明則見聞最近宋金元亦多有遺漏則精別是非以昭傳信凡皆稟
  裁成之妙酌繁簡之中條分件繫覺九百七十八年內之典制謨猷瞭如指掌洵乎提要鉤元非杜氏所能及矣
  欽定皇朝通典一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
  敕撰
  等謹按是書以八門𨽻事其中條例酌為變通如錢幣之附食貨馬政之附軍禮兵制之附刑法於理相通者則仍其舊至於古今異制不可強同如食貨典之𣙜酤算緡禮典之封禪皆當時𡚁政
  聖代盡為刪除豈宜更存虛目又地理一門舊典以統括歴代其中分併靡常沿革互異故以九州提綱今則六合同風昄章孔厚區區九州舊界豈足盡職方之所掌故均以
  大清一統志為斷至於
  列聖鴻猷
  皇上令典史不勝書宜乎卷目之繁溢於舊典也欽定皇朝通志二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
  敕撰
  等謹按鄭樵通志列二十畧是書分目相同而紀傳年譜則畧而不作葢
  實録
  國史尊藏金匱與攷求前代刪述舊文義例固不侔也至二十畧中視原本汰其冗雜者凡三補其踈漏者凡二刪併其瑣屑者凡三廣益其未聞者凡三博證詳蒐獨昭羙備又是編名雖通志然紀傳既從其闕實與通志通考為類故從四庫全書之例恭列於政書中焉
  欽定吏部則例六十六卷
  乾隆三十七年大學士公傅恆等奉
  敕纂
  等謹按各部則例毎十年奏請纂修一次吏部則例自乾隆三十二年修竣後尚未刋刻復加増纂輯成是編凡品級考六卷銓選則例十三卷處分則例四十七卷書成刋布
  元朝典故編年考十卷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右政書類通制
  幸魯盛典四十卷
  康熙二十三年襲封衍聖公孔毓圻等恭述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朕惟自古帝王聲教翔洽風俗茂羙莫不由於崇儒重道典學右文用能發詩書之潤澤宣道徳之閫奧推厥淵源皆本洙泗以故追崇之典厯代相沿或躬詣闕里修謁奠之儀潔志肅容盡誠備物其間禮數隨世損益至於希風服教百代式型異世同揆莫之或二猗歟盛矣朕臨御以來垂三十載溯危㣲之統緒念生安之聖哲恆慮涼薄未克祇承用是夙夜單心孜孜不倦惟我至聖先師孔子配天地參隂陽模範百王師表萬禩朕毎研搜至道𣹢泳六經覺憲章祖述刪定贊修之功日星揭而江河流私心嚮往竊有願學之志焉乃者東巡踰泰岱涉泗沂遂詣闕里親行釋奠得瞻廟貌仰聖容以為徳盛功隆欽崇宜極凡厥典禮有加前代又親製文辭手寫以勒之貞石務用導揚至教風示來茲夫緬懷曩哲繼躅前賢猶思覩其物采接其居處況先師遺風餘烈久而彌新重以朕之寤寐羮墻僾乎如見及過杏壇相圃之間山川儼然檜楷如故髣髴金石絃誦之聲聞於千載而上流連徃復不能自已也衍聖公孔毓圻上疏陳謝且以禮儀隆重非直一家榮遇請修幸魯盛典一書朕既可其奏久之書成復請敘言以冠其端朕萬㡬餘晷敦勉弗遑實欲黙契先師尊聞行知於以阜物諴民風同道一庶㡬躋世運於唐虞登治術於三古是書也豈徒使天下後世知朕於先師欽慕無已如此且愈以見聖人之道覆幬羣倫苞毓萬象即凡車服禮器之遺皆足令人感發而興起也故賜之序
  等謹按康熙二十三年
  聖駕東謁
  闕里展祀
  廟庭留
  寳繖以明䖍鐫豐碑而誌盛並各
  製宸章勒石於周公孟子之廟録聖賢後裔給以世官俾
  奉祠祀
  帑金優發廟貎聿新毓圻以
  聖天子尊師隆軌超邁古今宜勒為成書以垂永久得㫖俞允書成奏進復䝉
  訓示改定刋行凡事蹟二十卷藝文二十卷自有書契以
  來未有
  裦崇聖教加禮
  先師若斯之隆者已
  萬夀盛典一百二十卷
  康熙五十二年戶部侍郎王原祁等奉
  敕㳟輯
  等謹按是編凡六目曰
  宸藻曰
  聖德曰典禮曰
  恩賚曰慶祝曰歌頌備述率土嵩呼之盛實極古今未有之隆又冠以宋駿業等繪圖二卷摹寫極工纎悉具備垂諸冊府共仰見
  聖祖仁皇帝久道化成敷天懽洽蓋由
  深仁厚澤浹髓淪肌故一時抃舞謳吟之盛直軼乎衢歌
  華祝之休焉
  欽定大清通禮五十卷
  乾隆元年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伊古承天之道治人之情莫善乎禮顧其為用往往詳於朝廟畧於鄉閭及攷儀禮十七篇所紀獨多士禮自后蒼有推而達之之説儒者奉為本經其等差節度互見於周官戴記然時有牴牾朱子嘗建議請修通解而未既厥業信乎完書之難而行典禮觀㑹通章志貞教經世者所宜重也經禮三百曲禮三千㑹典蓋經禮之遺矩而通禮亦曲禮之
  濫觴朕臨御之初敕儒臣蒐訂前聞折衷令甲準時㑹之宜衡質文之紀釐為全帙用詔方來越嵗己卯排纂裁就寧詎謂副在有司執以蒞事而已哉蓋嘗深維大順大同之化初不越納身軌物與天下共之焉耳三代以下漢稱近古觀叔孫通之朝儀公玉帶之明堂不過椎輪觕具後此如唐開元禮宋太常因革禮元通禮明集禮取足徴一朝掌故迨承用日久俗尚駸尋精意逺而敝攰隨之既茍簡慢易而無以稱其情甚且改錯偭規敢於侈汰而冐其上故禮之通也於是乎始難六經之士雖欲闡教正俗然居下不獲若考亭家禮涑水書儀黨塾間以為兔園陳䇿其事不闗功令故禮之通也於是乎尤難是編也約而賅詳而不縟圭臬羣經羽翼㑹典使家誦而戸習之於以達之人倫日用之間興孝弟而正風俗則朕淑世牖民之意或在斯乎或在斯乎因禮官之請爰為序以諗其端
  等謹按通禮與㑹典相為表裏奉
  詔編纂同㑹典次第進呈卷首㳟紀
  
  廟大典幾通行儀制各依類分附其中貴賤之等差節目之先後器物之名數陳設之方位纎悉畢具考訂綦詳書成
  賜名曰通禮洋洋乎酌於今古之宜達之上下而準鴻
  綱細目具有規程蓋我
  皇上以聖人之德居
  天子之位宜乎酌中立制逺邁周官儀禮之經也已欽定國朝宮史三十六卷
  乾隆七年
  敕撰二十四年増修
  等謹按是編首
  訓諭次典禮次宮殿次經費次官制次書籍凡六門我皇上服膺
  祖訓綱紀修明猶復
  巽命重申輯成是帙所以垂
  鴻規於億禩紹
  家法於萬年者抑何深切而著明也歟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六卷
  乾隆十二年
  敕撰
  等謹按我
  國家肇造以來祀典攸垂聿昭誠慤惟是口耳相傳不無小異我
  皇上欽崇寅畏昭事惟䖍
  特命王公大臣詳明攷訂定著成編首祭儀二篇次彚記故事一篇次儀注祝詞贊詞四十一篇殿以器用數目圖式各一篇皆由
  聖明釐正典則精詳乾隆四十二年
  命依文音釋與通禮相輔而行蓋崇徳報功之典至是
  而燦然大備矣
  欽定皇朝禮器圖式十八卷
  乾隆二十四年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五禮五器之文始著虞書若璣衡若作繪絺繡若笙鏞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攷工記乃詳載廣圍尺度與夫方色鈞鋝圜匡縝疏侈弇之差説者謂器之有圖實權輿是漢儒言禮圖者首推鄭康成自阮諶梁正夏侯伏明軰均莫之逮宋聶崇義彚輯禮圖而陸佃禮象陳祥道禮書復踵而穿穴之其書㡬汗牛充棟然嘗念前之作者本精意以制器則器傳後之述者執器而不求精意則器敝要其歸不出臆説傳㑹二者而已我朝
  列聖相承法物修明折衷大備惟是敬
  天尊
  祖頒朝詰戎之典弗懈益䖍苐所司展事具儀間沿前代舊式方名象數時有未協爰諏禮官自
  郊壇祭器及鹵簿儀仗輦輅以次釐正至冠服以彰物采樂器以備聲容宜準彝章允符定則而觀象臺儀器自
  皇祖親定閲數紀於今度次不免嵗差又武備器什有舊㑹典未經臚載者皆是範是程進御審定於以崇飭
  祀饗朝㑹軍旅諸大政顧弗薈萃成帙慮無以垂光策府於是按器譜圖系説左方區為八部用付剞劂俾永其傳夫籩豆簠簋所以事
  神明也前代以盌盤充數朕則依古改之至於衣冠乃一代昭度夏收殷𠳲本不相襲朕則依我朝之舊而不敢改焉恐後之人執朕此舉而議及衣冠則朕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大不可且北魏遼金以及有元凡改漢衣冠者無不一再世而亡後之子孫能以朕志為志者必不惑於流言於以綿國祚承
  天佑於萬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是為序等謹按是書分祭器儀器冠服樂器鹵簿武備六門左系論説右方為圖凡形模品質度數采章無不一一臚陳罔失累黍蓋據器為圖不比阮諶聶崇義等之揣摩仿彿於以奉
  清廟而薦馨香垂成憲而昭法守
  聖世鴻規宜乎立隆萬古也
  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一年大學士管兩江總督高晉等㳟述
  皇上御製序曰南巡盛典之作非朕志也兩江總督高晉輯書既成始以入告念已成事不可止苐南巡所經非獨江南也若他省踵為之不益繁且贅乎遂下軍機大臣議則請令浙江山東直隸督撫録其事系南巡者裒付高晉都為一書斯體備而文省乃俞之越嵗而薈纂蕆事復郵進以序請朕惟南巡之典亦遹率我
  皇祖成憲祇奉
  慈寧宣祺導豫而民隠遐阻以勤以安不自暇逸迺肇自冀兗達於淮海之域溯乾隆辛未以曁乙酉蓋四蒞焉於凡風土之物宜吏治之善否民生之利病既諏覧而規措之而所在耆庶婦孺臚懽祝
  釐前於後喁趼頂相望繄茲林總親愛之誠毎見益摯然
  敬惟
  聖母春秋高而江浙經塗數千里頓置煩數非所以適頤養也爰於四巡迴蹕時面敕東南諸大吏勿更以南巡籲亦既衆喻之矣輯書者顧因是有言曰曩者鑾輅時至慶惠迭行淪浹肌髓茲臣民顒跂懇欵既弗克申則鴻典茂儀非是莫紀愷澤良政非是莫著碩畫深逺非是莫循大文炳鑠非是莫備予曰不然朕法
  祖省方承
  志尊養惟其實不惟其文若夫慶賜所頒治要所舉咨度所周罔不布在詔令洽於人心而觀風察聲以時賡識大者揭諸石餘亦鋟詩文各集中尚不欲與文士競短長奚以是敷(⿰阝敕)-- 敶扢㩁為哉惟是翕河遵海係於澤國民寧者綦鉅朕親履相度定清口水誌以衛下河培海塘坦簍以騐沙漲與夫徐州之隄㣲湖之牐及諸河防興作皆蘄於灑澹康乂綜而編孴之俾有司知所稽式亦固其宜且使諸有土大小吏憬然於巡守本意各慎厥職阜厥民不啻朕之入疆考詢毋忘毋怠而朕㡬暇披覧及之亦不啻蒼赤之瞻就依戀時在目前則是書又未嘗不可作然朕之志實在彼而不在此序而付之剞劂則從
  皇祖序幸魯盛典例也
  等謹按乾隆辛未至乙酉
  六御時巡
  四臨江浙首厪海塘防築湖河疏蓄之方次慰東南都
  㑹臣民延跂之望率
  祖攸行裒時之對維時
  省耕問俗行慶施仁即罄竹恭書豈能殫述晉等畧陳
  梗槪已勒鴻編荷䝉
  賜製序文俾付剞劂迄今庚子甲辰復經
  兩幸行見新編續纂益増
  盛典之光也已
  欽定禮部則例一百九十四卷
  乾隆四十九年禮部尚書徳保等奉
  敕纂
  等謹按禮部則例自乾隆二十九年纂修後嗣經欽奉
  諭㫖及內外臣工條奏議准得
  㫖允行者積至六百餘條徳保等奏請續纂輯成是編
  
  御刋布
  欽定學政全書八十卷
  乾隆三十九年理藩院尚書署禮部尚書素爾納等奉
  敕纂
  等謹按原書自乾隆五年
  詔纂輯續増至二十年嗣因條例尚簡未經博分門類詳細釐析於現行事例多有參差乃重輯是編奏
  御刋布
  學典三十卷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文廟從祀先賢先儒考一卷
  郎廷極撰廷極鑲黃旗漢軍人官至江西總督頖宮禮樂全書十六卷
  張安茂撰安茂字蓼匪松江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浙江提學僉事
  琉球入
  太學始末一卷
  國朝謚法考一卷
  王士禎撰士禎見傳記類
  歴代建元考二卷
  鍾淵映撰淵映字廣漢秀水人
  北郊配位議一卷 辨定嘉靖大禮議二卷 制科雜録
  一卷
  毛竒齡撰竒齡見經類
  等謹按康熙二十四年太常寺卿徐元珙奏現行祀典
  北郊既改北向而
  三祖配位仍首東次西請
  㫖酌改竒齡時官檢討因撰此書以斤漢元始儀惑於曲禮之文詳明反覆申明以東為上之義其辨定嘉靖大禮議一編力詆楊廷和之説又不拾張璁桂蕚之緒餘辨論頗為典確
  廟制圖攷一卷
  萬斯同撰斯同字季野鄞縣人
  彚征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國學禮樂録二十四卷
  李周望謝履忠同撰周望字渭湄蔚州人康熙丁丑進士履忠字方山昆明人康熙癸未進士等謹按是編輯孔子世系先賢先儒列傳及歴代祀典禮樂圖譜並石鼓潘迪音訓而終之以祭酒司業題名所列頗多疎謬徵引亦未免稍畧紀元彚考三十五卷
  黃琳撰琳見經類
  聖門禮樂統二十四卷
  張行言撰行言字躬先江浦人
  學宮備考十卷
  彭其位撰其位字素君呉縣人
  四譯館考十卷 太常紀要十五卷
  江蘩撰蘩見奏議類
  紀元要畧二卷補遺一卷
  陳景雲撰景雲見編年類
  景雲自述曰年號始自漢武故纂始於漢並及高惠文景者欲備一代始末也三國南北朝國各有史宋遼金元亦四史並傳故所纂各繫以國不統於一而於本國改元下仍分注歴國年號以便參考至歴代興廢大畧與享年之修短亦附載焉歴代帝王年號二十卷
  劉宗魏撰宗魏字友韓號柚航贛州人乾隆戊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右政書類儀制
  欽頒賦役全書不分卷
  世祖章皇帝御製序曰朕惟古帝王臨御天下必以國計民生為首務故禹貢則壤定賦周官體國經野法至備也當明之初取民有制休養生息至萬歴年間海內殷富家給人足及乎天啟崇禎之世因兵増餉加派繁興貪吏縁以為奸民不堪命國祚隨之良足深鑒朕荷
  上天付託之重為生民主一夫不獲亦疚朕懷凡服御膳羞深自約損然而
  祖宗百神軍旅燕饗犒錫之繁以及百官庶役餼廩之給罔不取之民間誠恐有司額外加派豪蠧侵漁中飽民生先困國計何資茲特命戸部右侍郎王𢎞祚將各直省每年額定徴收起存總撒實數編撰成帙詳稽往牘參酌時宜凡在參差遺漏悉行駁正錢糧則例俱照萬歴年間其天啟崇禎時加増盡行蠲免地丁則開原額若干除荒若干原額以萬厯刋書為凖除荒以覆奏御㫖為慿地丁清核次開實徵又次開起存起運者部寺倉口種種分析存留者欵項細數事事條明至若九釐銀舊書未載者今已増入宗祿銀昔為存留者今為起運漕白二糧確依舊額運丁行月必令均平胖襖盔甲昔解本色今俱改折南糧本折昔留南用今抵軍需官員經費定有新規㑹議裁冗改歸正項本色絹布顔料
  銀珠銅錫茶蠟等項已改折者照督撫題價值開列解本色者照刋書價值造入每年督撫確察時值題明填入易知單內照數辦解更有昔未解而今宜増者有昔太冗而今宜栽者俱細加清核條貫井然後有續増地畞錢糧督撫按彚題造冊報部以慿稽核綱舉目張勒成一編名曰賦役全書頒布天下庶使小民遵茲令式便於輸將官吏奉此章程罔敢苛斂為一代之良法垂萬世之成規雖然此其大畧也若夫催科之中寓以撫字廣招徠之法杜欺隠之奸則守令之責也正已率屬承流宣化覈出納之數慎挪移之防則布政司之職也舉亷懲貪興利除害課殿最於荒墾昭激揚於完欠恪遵成法以無負朕足國裕民之意則督撫之責有特重焉其敬承之毋忽
  等謹按是編始於順治十一年至十四年書成刋布嗣後陸續纂増篇目日富
  御定康濟録四卷
  乾隆四年吏科給事中倪國璉㳟進
  等謹按是編四門一前代救援之典二先事之政三臨事之政四事後之政末以摘要備觀賑粥須知捕蝗必覽社倉條約附焉仰見
  皇上軫念民依無時或釋芻蕘可採真不遺乎一善也欽定戶部則例一百二十六卷
  乾隆四十一年大學士于敏中等奉
  敕纂
  等謹按戸部向無則例創始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告成奏
  御刋布嗣是五年一修如刑部律例館之例
  淮鹺本論二卷
  胡文學撰文學見奏議類
  厯代茶𣙜志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字九寰號息闗崑山人
  蘇松厯代財賦考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按是編厯紀明代蘇松財賦之重後恭録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歴年蠲欠減額諸
  聖諭並及巡撫韓世琦等奏疏仰見我
  朝自
  列聖以來莫不子愛元元所以
  推恩沛澤者至再至三彼東南士女孰不歌詠昇平而效
  康衢擊壤之風哉
  捕蝗考一卷
  陳芳生撰芳生字潄六仁和人
  荒政叢書十卷
  俞森撰森號存齋錢塘人由貢生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
  歴代山澤徵稅紀一卷
  彭寧求撰寧求字文洽長洲人康熙壬戌進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
  左司筆紀二十卷
  吳璟撰璟字西齋太倉人康熙戊辰進士官給事中
  暻自識曰時官戶部者稱廣東山西二司為左右二大司暻適官廣東司而所摭拾多一曹遺事故以左司筆紀名書
  泉刀滙纂無卷數
  邱峻撰峻字晴岩仁和人
  錢録十二卷
  張端木撰端木字崑喬上海人乾隆壬戌進士官諸暨縣知縣
  右政書類邦計
  欽定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
  雍正五年大學士鄂爾㤗張廷玉等奉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粵稽古唐虞封山濬川命官敷教諸大政具載典謨而禹貢周官尤詳於方域官制聖人列之於經所以著一代之憲章垂奕世以法守經邦立政惇典善俗必於茲取則焉我國家受
  天景命
  太祖高皇帝龍興東土創造鴻基肇建八旗以統滿洲䝉
  古漢軍之衆規模宏逺立極萬世
  太宗文皇帝繼緒膺圖遐邇率服輸誠歸附者雲集景從
  咸𨽻旗籍以固根本
  世祖章皇帝統一寰宇定鼎京師詳定規制體統嚴明建
  置周宻重以
  皇祖
  皇考徳澤涵濡休養訓迪明禮制興學校廣儲蓄典章日
  益明備葢自開創以來百有餘年
  列聖相承經畫盡善而且呴之以天地之恩篤之以家人父子之親隆之以肺腑腹心之寄英藩碩輔宿將名臣佐命宣猷銘鼎鐘而耀竹帛者後先相望下逮卒徒韋布亦共識尊君親上之大義節孝忠烈有不待勉強而出於至性者雖邠岐豐鎬之遺風豐沛南陽之故舊曷以加茲顧其事散見於
  實録㑹典諸書未有専紀雍正五年
  皇考命儒臣纂輯八旗志書昭示永久乃採摭彚集撰為八志曰旗分曰土田曰營建曰兵制曰職官曰學校曰典禮曰藝文次以八表曰封爵曰世職曰八旗大臣曰宗人府曰內閣大臣曰部院大臣曰直省大臣曰選舉次以列傳曰宗室王公曰名臣曰勲臣曰忠烈曰循吏曰儒林曰孝義曰烈女越乾隆四年書成凡二百五十三卷於是而
  列祖創垂之緒損益之宜與夫人物殊尤之跡臚舉條分燦然具備與國史相為表裏然是書之作非徒以廣紀載備圖籍已也監成憲則思所以遵守而修明之覽風俗則思所以董勸而振作之篤宗盟則思推一本以睦之念勲舊則思培後裔以酬之生聚蕃衍何以阜之人材蔚起何以牖之本計是圖審所先務斯則
  皇考命纂是書之大本繼序者當敬承而罔斁也八旗人士尚念國恩之優厚先業之彪炳流風善俗之忠直而敦龎服官者竭股肱從戎者効臂指淳質之風引而弗替克篤前人成烈以長養其子孫國家無疆之休其永有賴夫
  欽定中樞政考三十一卷八旗則例十二卷
  乾隆三十七年工部尚書兼管兵部尚書公福隆安等奉
  敕纂
  等謹按是書凡八旗中樞政考十五卷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門緑營中樞政考十六卷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門八旗則例十二卷分忠孝亷節四門自乾隆二十九年修竣後至是復
  加増纂書成刋布
  欽定五軍道里表不分卷
  乾隆四十四年兵部尚書公福隆安等奉
  敕纂
  等謹按是書原名軍衛道里表乾隆八年纂輯告成嗣經大學士尹繼善奏請重修並以從前五等人犯係發衛所充軍是以定為軍衛道里表今軍犯俱交州縣收管衛所専司挽運漕糧並不收管軍犯因改名五軍道里表至是復加増修書成刋布
  歴代馬政志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見邦計類
  歴代武舉考一卷
  譚吉璁撰吉璁字丹石嘉興人官至登州府知府右政書類軍政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乾隆五年大學士三泰徐本等奉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象刑有典肇見虞書其用之之道則曰欽曰恤曰明曰允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武王誥康叔以用其義刑義殺而呂刑則曰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以教祇徳古先哲王所謂設法飭刑布之象魏縣之門閭自朝廷達於邦國共知遵守者惟是適於義協於中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徳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懼而已我
  列祖受
  天明命撫綏萬邦頒行大清律例仁育義正各得其宜聖祖仁皇帝至仁如天化成久道徳洋恩溥涵浹羣生皇考世宗憲皇帝際重熙累洽之運振起而作新之親定大清律集解刋示中外甄陶訓廸刑期無刑法外之
  仁垂為
  明訓有曰寛嚴之用必因乎其時洋洋
  聖謨洵用法之權衡制刑之準則也朕寅紹
  丕基恭承
  徳意深念因時之義期以建中於民簡命大臣取律文及遞年奏定成例詳悉參定重加編輯揆諸大臣準諸人情一本於至公而歸於至當折中損益為四百三十六門千有餘條凡四十七卷條分縷析倫敘秩然頒布宇內用昭畫一之守於戱五刑五用以彰天討而嚴天威予一人恭
  天成命監
  成憲以布於下民敢有弗欽雖然有定者律令無窮者情偽也易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書曰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忠信之長慈惠之師尚其慎厥用敬厥由體欽恤明允之意率乂於民棐彞克協於中以弼予祈
  天永命允升於大猷從事於斯者胥懋敬哉是為序等謹按順治初刑部尚書吳達海奉
  詔詳考明律㕘以
  國制勒為成書康熙九年大學士管刑部尚書事對喀納等奉
  詔校正雍正元年大學士朱軾尚書查郎阿等奉詔續成我
  皇上御極之初即允尚書傅鼐之請
  命廷臣攷正成編纂入定例凡一千餘條恭録
  世祖章皇帝御製原序
  聖祖仁皇帝上諭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文
  諭㫖並我
  皇上御序冠於簡端嗣是數載一修各以新定之例分
  附於後而於讞牘
  奏陳復量情酌理
  矜慎再三虞廷欽恤之風洵無加於此矣
  欽定督捕則例二卷
  乾隆八年大學士徐本等奉
  敕纂
  等謹按旗逃名例古所未有順治初創為則例康熙十五年
  命大學士索額圖校定至是重加釐正續纂成編欽定三流道里表不分卷
  乾隆四十九年大學士公阿桂等奉
  敕纂
  等謹按是書自乾隆八年纂輯告成二十年復經修訂嗣因我
  皇上徳盛化神幅員廣闢增設郡邑既為舊表所未備即各直省府㕔州縣亦有裁併增設因請
  㫖重輯書成刋布
  右政書類法令
  欽定工部工程做法七十四卷
  雍正十二年和碩果親王允禮等奉
  敕纂
  等謹按工部營造規條多闗經制是編詳細編纂開卷瞭然信可以遵行而永守也
  欽定工部則例五十卷
  乾隆十四年大學士史貽直等奉
  敕纂
  等謹按是編因
  乗輿儀仗金銀器皿應需雕刻漆金鋄鍍並布帛綵繡縫緝等及一切器物所用工料向未詳定條規乃奏請編纂成書以昭畫一
  欽定工部續增則例九十五卷
  乾隆二十四年大學士史貽直等奉
  敕纂
  等謹按工部舊則例日久未修惟據事案辦理工料銀數未免先後參差貽直等請
  㫖續纂輯成是編
  欽定物料價值則例二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三年大學士陳宏謀等奉
  敕纂
  等謹按乾隆元年經工部題定一切物料按照時價釐定章程編為四卷至是因各處欵項不齊價值互異乃奏請輯為則例詳明纂核勒成是編
  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
  乾隆四十一年戶部侍郎金簡恭撰
  等謹按沈括夢溪筆談載慶厯中布衣畢昇用膠泥刻字此活板之權輿也厥後王楨之易木板陸深之記鉛字法雖屢變究未精詳乾隆三十八年
  詔修四庫全書復
  命擇其善本校正剞劂嘉惠藝林簡因梨棗功繁奏請以活字排印得
  㫖俞允
  賜名聚珍行之三載力省功多簡因述其程式繪圖系
  説以為此書
  浮梁陶正志一卷
  吳允嘉撰允嘉見傳記類
  右政書類考工
  御製人臣儆心録一卷
  順治十二年
  世祖章皇帝御撰
  世祖章皇帝御製序曰朕惟人臣立身制行本諸一心心正則為忠為直衆美集焉不正則為奸為慝羣惡歸焉是故心者萬事之本美惡之所由出也顧事有殊塗心惟一致一於國則忘其家一於君則忘其身如此者不特名顯身榮邦家亦允賴之矣若夫奸邪之流樹黨營私怙權亂政卒至聲名俱喪為國厲階蓋緣居恆無正心之功一當勢利遂昬迷瞀亂狂肆驕矜上昧王章下乖臣誼或作威而聨羽翼或比匪而効奔趨如譚泰石漢以累世舊臣久叨恩遇不思圖報逞臆橫行跋扈自恣目無綱紀陳名夏則一介豎儒驟𫎇顯拔倚任深重賜賚優隆而乃背徳植交蔑法㒺上此皆自作罪孽以致隕厥身家朕厯稽往古宵人誤國代代有之觀諸近事復炯鑒昭然足為永戒恐後之為臣者或仍蹈覆轍負主恩而渝素志至於身罹刑憲悔悼無由故推原情狀而論列之録成一編以為人臣儆心之訓雲等謹按是書取自漢迄宋姦臣惡跡
  訓誡周詳彚為一冊普示班聫俾知炯鑒仰見
  世祖章皇帝防㣲杜漸所以立千秋臣道之閑示百爾保
  身之則者固甚深切而著明也
  欽定訓飭州縣規條一卷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曰牧令為親民之官一人之賢否闗係萬姓之休戚故自古以來慎重其選而朕之廣攬旁求訓勉告誡兾其奏循良之績以惠我烝黎者亦備極苦心矣惟是地方事務皆發端於州縣頭緒紛繁情偽
  百出而膺斯任者類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練習於平時而欲措施於一旦無怪乎徬徨瞻顧心志茫然即採訪咨詢而告之者未必其盡言無隠此古人所以有學製美錦之歎也向以大學士朱軾左都御史沈近思外任多年周知地方利𡚁雍正二年曾令二臣商著規則以為州縣之南車乃書未就緒而沈近思物故邇年以來朱軾復時多病此事遂至遲延去年始降㫖委諸總督田文鏡李衛令二臣各抒所見繕録諸條以進朕親加批覽見其條理詳明言辭剴切民情吏習罔不兼該大綱細目莫不備舉誠新進之津梁庶官之模範也在二臣各就其所閲厯者而言繁簡同異之間不必一致而慎守官方勤恤民隠興利除害易俗移風其大指則一而已矣爰就本文付之剞劂頒賜州縣官各一帙俾置之几案間朝夕觀覽省察提撕治效未臻必思所以勉之𡚁端未革必思所以去之本之以實心行之以實力毋始勤而終怠毋靜言而庸違如此則不但國家得司牧之賢草野有父母之頌而爾等身膺顯擢叨被榮光福貽子孫名標史冊豈不美歟
  欽定詞林典故八卷
  乾隆九年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恭纂
  皇上御製序曰詞林典故書成大學士張廷玉等以序請朕惟六經之士豈易言哉而況躋玉堂而列芸署者盡六經之彥也木天故事厯代沿革具見於斯則又何言惟是國家重館閣之選極優遇之榮詎止蜚其英聲將以華國而已哉如濓溪所謂文以載道者舍是無他求夫布衣韋帶之士由立言以期不朽足矣若夫國家右文重道將以淑世熙績繼往聖之絶學開萬世之太平胥是賴焉名之盛者實難副任之大者責彌重譽之來者毀亦隨其尚思春華秋實之喻而凜虗車麟楦之譏哉
  欽定國子監志六十二卷
  乾隆四十三年戶部尚書梁國治等奉
  敕撰
  等謹按
  本朝國子監及
  文廟締搆實始於元時國子祭酒陸宗楷等嘗輯太學志一書所述沿革兼及唐宋以前殊失限斷仰承
  訓示重為校正斷自元初輯成此帙首
  聖諭次
  詣學次廟制次祀位次禮次樂次監制次官師次生徒次經費次金石次經籍次藝文而附以紀事綴聞二卷詳徴故實始末釐然讀是編者知
  國家重道崇儒典隆制備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者有自來也
  欽定厯代職官表七十二卷
  乾隆四十五年
  敕編
  等謹按是編詳述厯朝官制源流排次分目悉遵
  今制每一曹司為一表表後詳敘建置首列
  國朝畧如唐六典之例次及歴代凡今有而昔無昔有而今無與名同而實異實同而名異者並節引諸書詳為考證上下數千年分職率屬之制展卷瞭然且以見
  聖朝董政之模逺邁唐虞之稽古矣
  政學録五卷
  鄭瑞撰瑞字司直棗強人順治己亥進士官至江南巡撫
  歴代銓選志一卷
  袁定逺撰定逺里貫未詳
  歴代宰輔彚考八卷
  萬斯同撰斯同見儀制類
  銓政論畧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見政書類
  文武金鏡律例指南十六卷
  凌銘麟撰銘麟字天石杭州人
  等謹按是書専為初仕者而設故於官階儀注蒞任事宜莫不條律分明而於律例大㫖尤重加發明焉
  為政第一編八卷
  孫鋐撰鋐字可菴錢塘人
  百僚金鑑十二卷
  牛天宿撰天宿字覲薇章邱人官瓊州府知府南唐舊聞十六卷
  黃叔璥撰叔璥見傳記類
  等謹按王士禎分甘餘話雲今都察院可稱南臺不可稱西臺叔璥是編乃記御史典故之書故取此義以南臺為名
  右職官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