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鑑 (四部叢刊本)/卷第五十二
皇朝文鑑 卷第五十二 宋 呂祖謙 編撰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
皇朝文鑑卷第五十二
奏䟽
進十事 呂 公著
論韓維不當責降 呂 公著
請議恕私罪 韓 維
論勑不由銀臺司 韓 維
請不汎於諸家爲潁王擇妃 韓 維
論初御殿三事 韓 維
請舉遺逸 鄭 獬
請置經略副使判官叅謀 呂 大防
論章悙 范 純仁
論黃河 范 純仁
請寛蔡確貶責 范 純仁
請放呂大防等逐便 范 純仁
進十事 呂 公著
臣近准詔書令臣𤼵來赴闕已於今月二十日朝
見訖竊聞近日臣寮未有上殿班次臣雖忝先朝
執政之臣亦未獲一親 座少奉德音然自忖累
世䝉被厚恩惓惓報國之誠不能自已輙具奏對
陳其一二冐凟聖聦臣無任惶懼之至臣伏覩
皇帝陛下紹履尊極方逾數月臨朝穆穆有君人
之度 太皇太后陛下勤勞庶政保佑聖躬徳澤
流行已及天下臣逺從外服召至左右竊思人君
即位之初冝講求修徳爲治之要以正其始然後
日就月將學以緝熈於光明新而又新以至於大
治是用罄竭愚誠考論聖道槩舉十事仰賛聦明
一曰畏天二曰愛民三曰修身四曰講學五曰任
賢六曰納諫七曰薄歛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
無逸皆隨事解釋粗成條貫不爲繁辭以便觀覧
伏望 陛下留神幸察如言有可採即乞置之御
座朝夕顧省庶於盛徳少助萬一謹列如右
畏天
書曰皇天無親惟徳是輔又曰惟上帝不常作善
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蓋天雖髙逺日監在
下人君動息天必應之若修已以德待人以誠謙
遜靜慤慈孝忠厚則天必降福享國永年災害不
生禍亂不作若慢神虐民不畏天命則或遲或速殃
咎必至自古禹湯文武以畏天而興桀紂幽厲以
慢神而亡如影隨形罔有差忒然自兩漢以來言
天道者多爲曲說以附㑹世事間有天地變異日
月災眚時君方恐懼修省欲側身脩行而左右之
臣乃據經𫝊或指外事爲致災之由或陳虛文爲
消變之術使主意怠於應天此不忠之甚者詩曰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然則有天下者固
當飭已正事不敢戲豫使一言一行皆合天心然
後社稷民人可得而保也天人之際焉可忽哉
愛民
書曰撫我則後虐我則讎人君旣即尊位則爲民
之父母萬方百姓皆爲已子父固不可以不愛子
君固不可以不愛民若布徳施恩從民所欲則民
必欣戴欣戴不已〈則天〉降之福若取民之財不憂其
困用民之力不恤其勞好戰不休煩刑以逞則民
必怨叛怨叛不已則國從而危故曰民惟邦本本
固邦寕然自古人君臨朝聼政皆以赤子爲憂一
旦用兵則不復以生靈爲念此蓋獻䇿之臣設姦
言以導上意以開邉拓境爲大功以暫勞永逸爲
至計此世主所以甘心而不悟也夫用兵不息少
壯從軍旅老弱疲轉餉伏屍流血而勝負得失猶
未可知也民勞則中國先敝夫何足以爲功兵興
則朝廷多事亦不得而安逸也故凡獻用兵之䇿
者欲生事以希寵敗公而營私耳豈國家之利哉
修身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夫欲家
齊國治而天下化莫若修身修身之道以正心誠
意爲本其心正則小大臣庶罔敢不正其意誠則
天地神明皆可感動不誠則民不信不正則令不
行況人君一言一動史臣必書若身有失徳不唯
民受其害載之史䇿將爲萬代譏笑故當夙興夜寐
以自修爲念以義制事以禮制心雖小善不可不
行雖小惡不可不去然人君進徳修業實繋乎左
右前後夫習與正人居不能無正猶生長於齊不
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不能無不正猶生長
於楚不能不楚言也故曰僕臣正厥後克正僕臣
諛厥後自聖
講學
王者繼祖宗之業君億兆之上禮樂征伐之所自
出四方萬里之所視效智足以窮天下之理則讒
邪不能惑徳足以服天下之心則政令無不行自
非隆儒親學何以臻茲然天子之學與凡庶不同
夫分文析字考治章句此世之儒者以希祿利取
科級耳非人主之所當學也人主之所當學者觀
古聖人之所用心論歴代帝王所以興亡治亂之
跡求立政立事之要講愛民利物之術自然日就
月將徳及天下書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又曰
念終始典於學厥徳修罔覺故傅說之告高宗者
修徳立事而已至漢之晁錯以爲人主不可不學
術數錯之意欲人主用機權巧譎以參制群下而
景帝用之數年之間漢罹亡國之禍而錯受東市
之誅蓋其所主者不出於誠信而已由是觀之擇
術不可不審也
任賢
昔成王初涖政召康公作巻阿之詩以戒之言求
賢用吉士蓋爲治之要在乎任賢使能能者不必
賢故可使賢者必有德故可尊小賢可任以長民
大賢可與之謀國若夫言必顧國家之利而行足
以服衆人之心夷險一節而終始可任者非大賢
則不能也人君雖有好賢之心而賢猶或難進者
蓋君子志在於道小人志在於利志在於道則不
爲苟念志在於利則惟求苟得忠言正論多咈於
上意而佞辭邪說惠媚於君心故君子常難進而
小人常易入不可不察也自古雖無道之君莫不欲
治而惡亂然而治君少而亂國多者其所謂忠者
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書曰有言逆於汝心必
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人主誠存此
心以觀臣下之情則賢不肖可得而知矣
納諫
昔書稱成湯之徳曰從諫弗咈改過不吝湯聖君
也不曰無過而曰改過者言能捨已而從諫則不
害其爲聖也及紂爲天子強足以拒諫智足以飾
非紂非無才智也然身滅國亡而天下之惡皆歸
之者言愎諫自用則才智適足爲害也前代帝王
無不以納諫而興拒諫而亡著在史冊一一可考
蓋貴爲天子冨有四海貴則驕心易生冨則侈心
易動一日萬幾則不能無失固當開道而求諫和
顔色而受之其言可用則用其言而顯其身言不
可用則恕其罪以來諫者夫忠直好諫之臣初若
逆耳可惡然其意在於愛君而憂國謟佞阿諛之
士始若順意可喜然其情在於媚上而徼寵人君
誠能察此則事無過舉身享美名故曰木從䋲則
正後從諫則聖
薄歛
古人有言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與足人君恭儉節用取於民有制則民力寛裕衣
食滋殖自然樂輸租賦以給公上若暴征峻歛侵
奪民利物力已屈而驅以刑辟𫝑必流轉溝壑散
爲盜賊爲人上者將何利於此故善言治道者尤
惡聚歛之臣曰與其有聚歛之臣寕有盜臣前代
帝王或躭於聲色或盤於遊畋或好治宮室或快心
攻戰於是小人乗間而肆其邪謀爲之歛財以任
其橫費世主不悟以爲有利於國而不知其終爲
害也賞其納忠於君而不知其大不忠也嘉其以
身當怨而不知其怨歸於上也昔鹿臺之財鉅橋
之粟商紂聚之以喪國周武散之以得民由是觀
之人主所當務者仁義而已何必曰利
省刑
夫臨下以簡御衆以寛百王不易之道也昔漢高
祖去秦苛暴約法三章以順民心遂定王業孝文
循之以清淨而幾至刑措然爲治之要果在於省
刑而不在於煩刑也況人主 刑獄其𫝑不能親
臨則必委之於臣下故峻推鞫則權在於獄吏
廣偵伺則權在於小人肆刑戮則權在於彊臣通
請謁則權在於近習自古姦臣將欲誅鋤善人自
專威柄必數起大獄以揺人心何則獄犴之間其
情難知斷鍊周緻一繫於獄吏及夫奏成獄具則
雖有寃抑人主亦何從而察之哉然則欲姦雄不
得肆其威善良有以安其性莫若省刑而已自三
代以還有天下者數十姓惟 宋受命逮今一百
二十有六年中原無事不見兵革稽其徳政所以
特異前世者直以誅戮之刑內不施於骨肉外不
及於士大夫至於下民之罪一決於廷尉之平而
上自天子下至有司不復措意輕重於其間故能
以好生之徳感召和氣而致無窮之福 祖宗所
以消惡運遏亂原者嗚呼逺哉雖甚盛徳無以加
矣
去奢
昔夏禹克勤於邦克儉於家而爲三王祖漢文帝
即位宮室苑囿車𮪍服御無所增益而天下斷獄
數百㡬至刑措然則節儉者固帝王之高致也況
以天子之尊冨有天下凢有四方百物所以奉飬
於上者蓋亦僃矣然而享國之日寖乆耳目之所
御者習以爲常入無法家拂士出無敵國外患則
不期於侈而侈心自生佞諛之臣又從而導之於
是窮奢極侈無不爲已是以先王製法作竒伎滛
巧以蕩上心者殺無赦夫竭天下百姓所以相生
相養之具而以供人主無窮之欲致人主於喪徳
損夀之地而以邀巳一時之榮雖誅戮而不赦固
未足以當其罪也昔紂爲象箸而箕子諫夫以天
子而用象箸未爲過侈也然箕子以爲象箸不已
必金爲之金又不已必玉爲之故箕子之言所以
防㣲而杜漸也至漢公孫洪相武帝以爲人主病
不廣大人臣病不節儉當是時帝方外伐四夷內
治宮室爲千門萬戶由是天下戶口減半盜賊蠭
起而洪猶病其不廣大何其不忠之甚哉故人主
誠能不以箕子之言爲太過而察見公孫洪之言
爲大佞則夏禹漢文之徳不難及已
無逸
昔周公作無逸之篇以戒成王其略曰昔商王中
宗治民祗懼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不敢荒
寕享國五十有九年厥後立王生則逸不聞小人
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克壽或十年或
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嗚呼非愛君憂國之
深其言何以至此又曰繼自今嗣王無滛於觀於
逸於遊于田無若商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徳哉
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徳亂罰無罪殺無辜怨
有同是叢於厥身蓋人君初務縱逸小人必怨而
大臣必諫至於滛刑亂罰以杜言者之口然後流
連忘反不聞其過而終至於滅亡故曰無逸之書
後王之元龜也唐明皇初即位宋璟爲相手寫無
逸圖設於帝座明皇勤於政事遂致開元之治其
後宋璟死所獻圖亦弊而徹去明皇遂怠於政親
見天寳之亂由是觀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君
誠能慎終如始不敢逸豫則徳有堯舜之名體有
喬松之夀豈不美哉
右臣聞孟子曰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
今朝廷始初清明臣雖學術淺陋惟是前代聖帝
明王所以致治之跡可以爲法與夫暴君暗主所
以召亂之道可以爲戒者乃敢告於左右古人有
言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夙夜以思去其不如舜
者就其如舜者是亦舜而已矣惟 陛下加意無
忽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論韓維不當責降 呂 公著
臣伏思 陛下自臨政以來慈仁寛大判別忠邪
於輔弼之臣最加優禮故得上下安樂人情恱服
今來韓維必是進對之間語言乖繆上觸龍鱗然
維昨與范百祿爭論刑名等事若以爲性彊好勝
則有之亦未見姦邪事跡若以 劾臣寮當有章
䟽則自來大臣造膝宻論亦未甞須有章䟽此來
批語所罪恐未足以宣示四方兼維素有人望久
以直言廢棄 陛下始初清明方䝉收用忽然峻
責罪狀未明慮必有讎嫌之人飛語中傷以惑聖
聽況五六十年來執政大臣不聞有此降黜恐中
外聞之無不驚駭自此人情不敢自安臣又竊思
皇帝陛下春秋方冨正賴 太皇太后陛下訓以
仁厚之道調乎喜怒以復 仁祖之政若大臣倉
卒被罪則小臣何以自保臣受 陛下恩與常人
不同意欲致君於堯舜措國於不傾以報 陛下
故今來雖當雷霆之怒不敢愛身以䧟 陛下於
有過之地伏望少廻聖慮其批降指揮見只在臣
處收掌聽𠉀 聖旨
請議恕私罪 韓 維
臣數見良吏善人以小過留滯而背已便已之徒
不廢遷擢竊尋其端蓋朝廷之制私罪雖得輕法
常爲仕進之累公坐雖大一時被責則復升進矣
伏以國家賦䘵命官本爲治人而無狀之吏廢職
以遂苟且之意壊法以行姑息之政計其用意豈
復在公夫緣私致罪惡或止身廢職壊法其害及
國二者相校孰爲輕重伏望聖慈特詔有司議私
罪之可恕者稍遇留礙以通滯材公坐有害者重
加困抑以儆慢夷
論勑不由銀臺司 韓 維
臣近以黜呂誨等勑不由門下封駮司甞面具論
奏及兩上章乞正官法並未䝉聖慈施行臣伏以
紀綱法度聖王所以維御邦國使不危而安者也
其所措意皆關諸盛衰固不爲一日設也譬之猶
舟之有維楫馬之有衘轡今有人於此將假二物
以出萬里之塗而自毀其維楫絶其衘轡則人人
知其有奔僨沈溺之憂矣臣近對崇政殿亦甞以
此理上陳 陛下初不省察又以失職求賜罷黜
而聖慈再三敦諭不令投進文字臣僶俛而退猶
望 陛下寤前之失特詔有司修明舊法以防將來
之患而章上輙不出使臣不得少伸職業坐守空
名以䝉貪祿曠官之謗進退實亦難處伏望 聖
慈以臣此狀並前兩奏降付中書門下商量施行
臣不敢枉道以阿人主之意愛身以壊祖宗之法
惟陛下裁處
請不汎於諸家爲潁王擇妃 韓 維
臣累日以來傳聞禁中汎至諸臣之家爲潁王擇
妃審如此者臣竊以爲非便臣聞夫婦者居室之
大倫將以正家則承宗事以繼萬世之嗣故禮之
用惟婚姻爲兢兢兢兢者慎之至也坊記曰諸侯
不下漁色故君子逺色以爲民紀此言諸侯不得
自於其國網取容色若捕魚然所以推逺女 爲
民之紀法也伏以皇子潁王孝友聦明動遵法度
方嚮經學以觀成徳今卜族授室其繫尤重臣愚
以爲冝歴選勲望之家慎擇淑哲之媛考古納采
問名之義以禮之不冝苟取華色而已近世簡棄
禮教不以爲務婚娶之法自朝廷以及民庶蕩然
無制故風俗流靡犯禮者衆賢士大夫未甞不發
憤嘆息竊幸國家有以振之今 陛下始初清明
爲元子求婦而事出苟簡殆非所以矯世厲俗反
之雅正且無以示潁王使知室家之道在徳而不
在色也傳稱尤物足以移人詩詠淑女幾以配上
此誠智士仁人見微知終逺覧禍福之原爲後世
戒也 陛下不可不加聖意焉臣獲侍宸陛且官
王府苟益萬一不敢不言干冐天威臣無任惶懼
激切之至
論初御殿三事 韓 維
臣竊聞 陛下以來日御便坐聽政臣愚慮所及
輙有三事以爲慎始正本之助幸 陛下省察一
者 陛下新罹大憂方當以思親 慕爲意從權
聽政蓋是不得已者惟大事急務特賜裁決其餘
且可闊略故事始見群臣及降坐入宮皆舉音號
慟此高宗亮隂不言之意也二者執政皆兩朝顧
命大臣人君所當與圖天下之務者也 陛下即
位之初尤冝推誠加禮每事咨訪以盡其心 至
於博謀群臣究極理道雖是美徳止可密禆聖慮
及至決議論發號令必湏經由二府施行乃合政
體周公戒伯禽曰不使大臣怨乎不以蓋謂此也
三者百執事各有職分惟當責任使人盡其能若
王者代有司行事最爲失體孔子曰先有司是也
三體既正矣若夫恭已倡率隨事裁處則一繫聖
斷也天下大事不可猝爲人君施設自有先後惟
陛下加意慎重以副四海觀望臣不勝苦切涕泗
之至取進止
請舉遺逸
臣伏見日者甞詔諸郡敦遣遺逸之士致之闕下
者蓋二十餘人覆試秘閣皆命以官於時猥有謬
舉者士論譁沸於是不復再舉今間年取進士擢
第者二百人其所失者爲不少矣而士大夫不以
爲恠一爲敦遣而疵謗百出蓋進士習熟之久而
敦遣起於一日此論者未足以爲輕重而亦有媢
疾者間之也臣欲乞復置此科而稍爲增損蓋孔
子爲政必先正名漢之聘士不應召者則令敦遣
就道豈有朝入科塲暮爲敦遣者哉冝正其名謂
之舉遺逸間嵗隨科塲發解後有不預薦者開封
國學及諸路各舉一人又至禮部奏名後有不預薦者
許主文共舉五人並至御試時試策三兩道中第
者別爲一榜命官入仕即與正進士同如以爲歳
增中第者差多即卻乞於進士數內減不合格者
二十人以均之庶幾郡縣豪俊不至遺於草萊矣
請置經略副使判官參謀 呂 大防
臣竊觀自古設官之意必先置貳立副不以名位
爲限者所以紓艱危而適順用聚聦明而濟不及
也揔兵命將尤重其選以漢唐事言之大將軍有
長史司馬從事節度使有副使判官參謀其自小
官而登𭔃任立功効者不可勝數本朝 祖宗以
來實用此法故名臣不絶而夷狄畏服竊見今縁
邊經略使獨任一人而無僚佐謀議之助雖有副
揔管鈐轄之屬皆奉節制僃行陣非有折衝決勝
之略預於其間朝廷每除一帥幸而得能者則一
路兵民實受其賜不幸而得不 者與焉則是以
三軍之衆一聽庸人之所爲豈不可懼哉其弊蓋
由朝廷不素養其材而取人之路又常太狹方今
戎人旅拒邊患漸生若不早爲准僃閲試其能誠
慮臨事用人不暇精選因而敗事所繫不細以臣愚
見經略使各置副使或判官一人朝廷選差素有
才略職司以上人充參謀一人委經略使奏辟知
邊事有謀略知縣以上充如此則可用之士不以
位下而見遺中材之帥又以人謀而獲濟兼得以
博觀已試之效以僃緩急之用講緝邉要莫先於
此
論章悙 范 純仁
臣近見執政議論以章悙父將九十因明堂恩霈
之後欲請除一鄉郡使便其親臣但見其可禆仁
化不慮其他遂共以爲當然繼而聞三省奏上
陛下即賜俞允臣以 陛下天地之仁念其垂年
之親不録往咎臣實喜不自勝遂於簾前仰賛聖
徳以謂自古臣子無如今日遭逢繼聞諫官有言
陛下遂寢前命亦是聖心從諫之美前日更䝉宣
諭此事三省有失思慮戒其今後不得如此臣愚
恐有言者以謂朝廷所怒之人不當遽有開陳又
謂執政都徇人情必有主張之者致煩 陛下戒
勑宣諭丁寕微臣固佩服聖訓然有未盡之懇亦
當罄竭敷陳方 陛下息於求治之時是臣子知
無不爲之際豈宜顧慮形跡畜縮周防兼今所用
大臣多是老於患難 陛下奬之使進尚恐心志
不鋭思慮太周若更戒使逺嫌則恐顧避保身自
防不暇在 陛下愛惜諸臣則爲恩徳之厚若使
輔翊聖政𨚫慮事無所禆蓋人臣以匪躬自信爲
難依阿固寵爲易若今容其所易沮其所難則其
間希意顧望之人翻爲得計甚非朝廷之福臣昔
見 仁宗皇帝推委執政一無所疑凡所差除多
便從允而使臺諫察其不當隨事論奏小則旋行
改正大則罷免隨之使君臣之恩意長存朝廷之
紀綱自正是以四十餘年不勞而治況 陛下方
稽 仁皇之治聖度如天從諫不倦任賢不疑録
人之功忘人之過皆是自古人君所難若更垂拱
責成逸於委任臺諫糾其誤謬侍從罄其論思郡
臣一徳一心 陛下無爲無事自然不須防慮百
職具修坐致太平垂休萬世天下幸甚
論黃河 范 純仁
臣昨日伏覩內降指揮黃河未復故道終爲何北
之患王孝先等所議已甞興役不可中罷冝接續
功料向去決要回復故道者臣聞聖人有三寳曰
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言此三道人君當保而
持之不失者也又曰惟天爲大惟堯則之蓋天不
言而四時成所以堯舜垂衣拱手而天下大治者
由此道也且君心欲如盤水當使平正而無所趣
向則免偏側傾覆之患蓋天下大𫝑惟人君所向
群下競趍如山之摧小失其道則非一言之力可
回故居上者不可不慎也臣今竊詳所降指揮謂
決要回復故道以聖意已有所向而爲天下先矣
臣聞先朝因人建議以謂夏國微弱若不早取必
爲北虜所兼偶 先帝不出建議者之名但以御
批令邊臣相度而希㫖生事之徒以爲萬全必勝
剋日可得遂興靈武之師後貽永樂之患致 先
帝獨當其憂群臣無一人受其責者至今疲耗未
復此 陛下所親見不可不爲深鍳也臣乞面諭
執政前日降出文子卿等已是但一面商議卻使
進入若別有所見亦湏各自開陳如此則免希合
之臣妄測聖意輕舉大役上誤朝廷所有黃河利
害乞付之郡臣有司子細商議以求必當如此則
聖心不勞而堯舜之治可致矣
請寛蔡確貶責
臣伏見蔡確之罪天地不容而 陛下不速嚴誅
許其開析復令執政徐議其罪足見聖人存心正
合周書無逸皇自敬徳不復含怒之意但 陛下
特以社稷爲念故發於睿斷行之不疑臣之愚心
雖知蔡確死有餘罪復憂聖政或有所虧蓋
陛下臨御以來政化清明如青天白日無輕氛薄
翳道徳純備如精金美玉無纎瑕小疵今以一姦
臣之故煩朝廷行希闊之刑天下乆安人所罕見
必生疑懼復恐貽之將來垂之史䇿薄有擬議則
於聖徳聖功深爲可惜在臣恩竊位罪不容誅
蓋如父母之有逆子雷霆鬼神所不能貸至若父
母親置於必死之地則卻恐傷恩臣之區區實在
於此 陛下保完社稷之心天地神明之所照鍳
而微臣愛惜 陛下聖政之心亦應 陛下可察
不避一身之萬死而展補報之愚衷惟願睿慈曲
加詳慮所有再行重責伏乞付與帥臣已下商量
所貴責歸臣佐不累聖明無任愛君激切之至
請放呂大防等逐便
臣遭逢雖久報德無聞衰病寖加叨逾爲懼前年
陛辭之日親承徳音許其凡有奏陳但入文字臣
感噎受命緘黙至今曾微片言上禆聖化愚衷惓
惓終覬一伸竊見呂大防等竄謫江湖已更年祀
未䝉㤙㫖乆困拘囚其人等或年齒衰殘或素縈
疾病不諳水土氣血向衰骨肉分離舉目無告將
恐隕先朝露客死異鄉不惟上軫聖懐亦恐有傷
和氣仰惟 陛下聖心仁厚天縱慈明法大舜之
用中建皇極而在宥每頒赦令不間罪辜至於斬
絞重囚髠黥徒𨽻咸蒙原宥亦許放移豈有股肱
近臣簪履舊物肯忘軫惻常俾流離但慮一二執
政之臣責其往事嫉之太甚以謂今日之愆皆其
自取啓廸之際不爲詳陳殊不思呂大防等得罪
之由只因持心失恕好惡任情以異已之人爲怨
讎以疑似之言爲謗訕違老氏好還之戒忽孟軻
反爾之言誤國害公覆車可鑑豈可尚遵前轍靡
恤效尤在漢有黨錮之寃在唐有牛李之禍後皆
淪胥善類貽患朝廷數十年間未能消弭比來若
非宸衷獨斷聖慮詳思灼見本根絶其萌漸盡屏
猜嫌之跡特垂曠蕩之恩皆因大禮赦文放令逐便
使得自新改過免爲羈旅之熒魂籠鳥鼎魚咸獲
相忘於至道神功聖徳萬世歌謡臣無任䖍懇激
切之至取進止
皇朝文鑑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