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
外觀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
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
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
各地區行政公署,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直各單位:
林覺民故居等49處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已經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請你們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規定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
附:福建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一覽表
(國徽) 福建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日
附件:
福建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一覽表
編號 | 類別 | 分類號 | 名稱 | 年代 | 地點 | 簡介 | 保護範圍 |
---|---|---|---|---|---|---|---|
1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1 | 林覺民故居 | 1887至1907年 | 福州市鼓樓區楊橋頭路7號 | 林覺民(1887—1911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州人,十四歲進福建高等學堂,畢業後於1907年到日本留學,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得黃興、趙聲通知,回國約集福建同志參加廣州起義。4月27日起義發動,與方聲洞等領先襲擊總督府,受傷被俘,從容起義。遺有《絕筆書》等。 此宅為林覺民出生、成長、結婚的場所。占地614平方米,內有坐西朝東「三間排」院落及兩個花廳。(此宅1911年賣與冰心之祖,冰心曾在此住了一年。)現闢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
東至南后街, 西至水流灣, 南至牆外20米, 北至楊橋路 |
2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2 | 鄧拓故居 | 1912至1929年 | 福州市鼓樓區第一山4號 | 鄧拓(1912—1966年),新聞工作者、學者,原名子健,筆名馬南郁、向陽生等,福州人。1930年參加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和中國共產黨。抗戰初到晉察冀邊區。任《晉察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晉察冀總分社社長,建國以後,任《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1958年任北京市委文教書記.1960年起兼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並主編理論刊物《前線》。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著作有《中國救災史》、《論中國歷史的幾個問題》、《燕山夜話》等。 此宅為鄧拓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時期的學習、活動場所,1993年重修,闢為鄧拓紀念館對外開放 |
東至烏塔, 西至天皇嶺, 南至凱凝埔, 北至道山路 |
3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3 | 張高謙陵園 | 1991年 | 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 | 張高謙(1947—1961年),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人,就讀於大韓小學(現高謙小學),先後擔任過班長、少先隊中隊長。1961年2月6日,為保護集體的羊群,與偷羊的壞分子搏鬥,英勇犧牲。他的事跡曾編入中小學課本。 陵園長60米,寬40米,占地4.5畝;陵園1990年10月動工,1991年1月竣工。主體建築有先鋒亭、張高謙塑像、陵墓和中央、省領導人的題詞壁、石階等。 |
陵園圍牆內 |
4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 | 汀州古城牆 | 唐一明 | 長汀縣汀州鎮 | 始建於唐大曆四年,唐大中(847—859)初年,宋治平三年(1066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崇禎九年(1636年)均有擴建,現保留的城牆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約1500米。 汀州古城牆還包括現存的三個古城門(樓):三元閣城樓(又名廣儲門)、朝天門城樓、寶珠門城樓。 |
1、古城牆: 城牆腳基面向外各邊2米。 2、寶珠樓古城: 東至寶珠巷1號,西至南大街60+1、61+1號,南至南大街96+1號,北至南大街61號及寶珠巷口。 3、三元閣古城樓: 東至中心巷73號西牆,西至中心巷71號東牆,南至城牆腳,北至城牆腳。 4、朝天門城樓: 東至城牆腳,西至城牆腳,南至城樓南牆,北至城樓北牆。 |
5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2 | 安固石亭 | 宋 | 惠安縣塗寨鎮岩峰頂東山村 | 建於北宋端拱年間(988—989年),原為古道涼亭,亭面闊三間7.35米,進深三間8.7米,由16根粗大的方形石柱架成。四根金柱,邊長0.55米,高3.15米;椽柱十二根,邊長0.4米,高2.4米。金柱與椽柱間有橫梁相連,椽柱、角柱上有櫨斗。亭頂為石板四坡頂。 該亭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加築重檐歇山式屋頂及擴建拜亭的山門。 |
四周距亭各30米 |
6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3 | 無塵塔 | 宋 | 仙遊縣鳳山鄉鳳頂村 | 仿木樓閣式,八角形空心三層石塔,塔高14.22米,底層平面直徑6.45米,塔頂和底座雕有粗瓣蓮花葉瓣,底層下部八面分別有浮雕走龍舞獅等古代紋飾,正門兩側塔牆上嵌着帶劍武士浮雕。各層的八個角牆均安有瓜棱形角柱,承托額枋。整座塔結構獨特古樸,造型美觀,藝術精湛。 附屬文物:九座寺大雄寶殿前兩座宋代石經幢。各五層,六角樓閣式結構,底座邊長0.84米,通高6.14米,各層的六個面都雕有一尊石佛像,每座經幢各30尊,須彌座上雕有覆蓮瓣和護法神,六角配竹節形石柱,造型莊重大方。 |
以塔為中心,周圍100米。 |
7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4 | 五塔岩石塔 | 宋 | 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龍水山 | 五塔岩,原名靈水岩,又稱龍水寺,因寺前建有五座塔,改稱五塔岩。 石塔建於宋代,位於五塔寺前摩崖之上,五座塔一字排開,均為石構球形塔,各塔之間距離2米,高6米許,基座四邊形,邊長1.2米,塔分三層,一層六角形,二、三層為球形,一層為浮雕,三層雕佛像。塔剎為相輪及葫蘆狀。 岩寺四周有宋、元、明石刻數方。 |
東至雷公石金姑灶頭, 西至定光佛後山尖尾, 南至尖獅頭山尖尾, 北至關刀石楊文廣寨。 |
8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5 | 報恩寺塔 | 宋 | 莆田市城廂區東岩山 | 建於北宋紹聖年間(1094—1097年),明代局部依宋制重修。八角形仿樓閣式,石構空心三層,高約20米,第一層塔門兩旁浮雕的金剛力士、須彌座束腰上浮雕的37隻獅子等保留有隋唐造型風格。塔室牆薄,體現了宋代先進的建塔技術。 | 東至報恩教寺山門40.5米,西至大士殿後牆14.5米,南至寺西牆10.1米,北至寺北牆10.1米。 |
9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6 | 普光塔 | 元 | 連江縣東岱鎮雲居山 | 又名雲居塔,元至正十年(1350年)建,花崗石砌造,仿木樓閣式結構,二層八角空心平頂,通高9.5米。塔身一層四面開門,側四面各嵌刻一尊武士浮雕,威武雄姿;第二層正門上方掛有豎碑,碑文正書陽字,正中為「普光塔」,上款「大元至正十年庚寅冬佛迦日主緣,比丘六豐、福榮立」,下款「永貴里東岱信女傳雲,清河裡陳妙容共財造」,為我省少見的有款識的元代石塔。 | 塔身周圍30米以內。 |
10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7 | 寶山寺大殿 | 元 | 順昌縣大干鄉寶山峰巔 | 寶山寺占地面積362.5平方米,大殿和圍牆保持元代原貌。 主體建築大殿,面闊五間,東西寬15.5米,進深四間,南北長12米,高5.59米,台基、地板、梁架、屋頂全部採用花崗岩建築材料,仿木構造,懸山頂,穿斗抬梁混合式結構。大殿脊檁書有「維大元至正二十三年(註:1363年)癸卯歲七月末良日卯時募眾鼎建祝」銘文,經考察確定為元代建築,其建築全省罕見,是石構建築中的珍品 |
四至圍牆向外延伸10米。 |
11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8 | 汀州文廟 | 明 | 長江縣汀州鎮兆征路20號 | 建於宋紹興三年(1133年),明、清、民國均有修葺。該建築座北朝南,由櫺星門、拱橋、泮池、大成門、中齋、東西廡、大成殿等組成,占地面積2550平方米,建築面積2060平方米。 大成殿主要木構架為明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結構,柱網布局規整。明間正中為方形藻井,採用出跳三層如意斗拱承托,次間為三扇井口天花,彩繪龍鳳、花卉,明間大額坊為砍制月梁形做法,用材較大。 |
東至縣委、縣府信訪局及縣府車府,西至兆征路20號、倉下路55—59號,南至兆征路,北至縣人大門前通道。 |
12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9 | 正順廟 | 明 | 三明市列西街1號 | 始建於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為祭祀宋謝祐將軍而建,歷代均有修葺。現範圍包括山門、正順廟、榮先祠等,總建築面積1352平方米,正順廟平面呈長方形,布局近似四合院,建築面積534平方米,主廟面闊七間約21米,進深約25米,抬梁穿斗棍合木構架。現存主要木構架為明代之物,斗拱、柁墩、雀替、丁字拱等構件頗具地方特色,是三明市區現存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 | 以各牆角為基點,東28米,西6米,南50米,北49米。 |
13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0 | 南溪書院 | 明、清 | 尤溪縣城關鎮水南 | 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建築群占地面積915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文公祠、韋齋祠、開山書院、觀書第、半畝方塘、源頭活水亭、溯源處及沈郎樟公園。
文公祠,是祭祀朱熹及其弟子的場所。始建於元正元年(1341年),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擴建。祠前有一池塘,即聞名遐邇的「半畝方塘」。臨街的華表大門,前懸宋理宗御題「南溪書院」。祠東向為「觀書第」,朱熹幼年常在此戲耍、讀書。 |
西至雙樟公園(城關建築社牆界),東至開山書院(洪宅溝界),北至河邊,南至公路。 |
14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1 | 莆禧城牆 | 明 | 莆田縣忠門莆禧村 |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倭而築造。嘉靖時,戚家軍曾在此殲滅倭寇。石構,南面臨海,餘三面靠陸,原周長2300米,抗戰期間被國民黨第三戰區強令拆除,今尚存城牆1335米和東、北兩座城門及瓮城、牆高7米,寬5米。城內還有城隍廟、天后宮、十字形石板路和邊街小樓等。 | 東至石碑外10米, 西至公路外10米, 南至海邊, 北至八卦井外10米。 |
15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2 | 世德堂 | 明 | 泰寧縣城勝利二街大巷裡 | 明代早期民居建築,坐西朝東,風火山牆式木構架建築,主幢三進(門廳、中廳、上廳),進深41.3米,寬12.6米,面積520平方米,加上偏廳和輔房,總面積800多平方米,除中廳是抬梁穿斗混合式結構外,其餘均為穿斗式結構,該建築用材粗放,風格古樸,造型別致,為研究明代早期建築提供難得的實物資料。 | 東至勝利二街, 西至尚書第甬道東牆, 南至江家巷, 北至尚書巷。 |
16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3 | 南山宮 | 明、清 | 華安縣良山鄉南山腰 | 始建於南宋,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新修建。重檐歇山頂木構建築,宮基呈正方形,面積169平方米,四周均有走廊,前走廊及兩側走廊寬2.36米,後走廊寬0.86米,殿室也呈正方形,邊長9.28米,宮內彩繪生動逼真,天花板亦繪有彩繪,正中是一圓錐形旋式藻井。殿堂四根紅漆梭形木柱,均有雲龍和八仙彩繪(每柱一蟠龍二神仙),宮內外木壁牆上均有彩繪,段內牆21幅,圖案清晰,殿外牆圖像已模糊。 | 本建築滴水位起四至100米以內。 |
17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4 | 南詔鎮明代石牌坊群 | 明 | 詔安縣南詔鎮 | 詔安縣城南詔鎮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七百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保存着較為完好的明代石牌坊七座,它們按建造時間順序依次為:奪錦坊(約建於正德年間[1506—1521年])、冏卿貤典坊(建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後)、百壽坊(建於萬曆八年[1580年])、父子進士坊(建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誥敕申貤坊(建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天寵重褒坊(建於萬曆年間[1573—1619年])、關帝坊(建於天啟五年[1625年]),如此密集、完整的牌坊群,在國內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1、奪錦坊:東西兩側各4米:南北兩側各6米。 2、冏卿貤典坊:東西兩側各10米,南北兩側各6米。 3、百壽坊:東西兩側各6米,南北兩側各4米。 4、父子進士坊:東西兩側各10米,南北兩側各6米。 5、誥敕申貤坊:東西兩側各10米,南北兩側各6米。 6、天寵重褒坊:東西兩側各10米,南北兩側各6米。 7、關帝坊:東西兩側各4米,南北兩側各6米 |
18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5 | 傳臚城堡城牆 | 明 | 霞浦縣長春鎮傳臚村 | 始建於明嘉靖(1522—1666年)初年,呈正方形,周長640米,牆高約5米,分東、西、南三個城門(北門已塞),南門為橢圓形,東西門為懸臂式。建城時,依城四周植岩柴樹261株,古樹陰蔽,蒼老屹立,風景獨佳。 | 外牆四至向外延伸25米。 |
19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16 | 麟山塔 | 明 | 漳平市雙洋鎮 | 俗稱百塔,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磚構空心樓閣式,八角七層葫蘆剎佛塔。木板隔層,內設簡易樓梯,每層塔牆的二面有半圓形明窗,另六面外牆設佛龕,內牆彩繪壁畫墨書。塔高22米,底層牆厚0.85米,向上逐層收分。塔門朝北,門上墨書橫匾「圓覺」。 | 塔周圍150米以內。Page: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pdf/6Page: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pdf/7Page: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pdf/8Page: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的通知.pdf/9 |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