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禪宗正脈/卷第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禪宗正脈卷第五

南嶽溈仰宗

【標】溈山靈佑禪師

始究大小乘教。後參百丈。丈一見。許之入室。遂居參學之首。

【頌】【標】侍立次。丈問誰。師曰某甲。丈曰。汝撥爐中有火否。師撥之曰無火。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曰汝道無。這個聻。師由是發悟。禮謝。陳其所解。丈曰。此乃暫時岐路耳。經雲。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雲。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祇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備足。汝今既爾。善自護持。次日同百丈入山作務。丈曰。將得火來麼。師曰。將得來。丈曰。在甚處。師乃拈一枝柴。吹兩吹。度與百丈。丈曰。如蟲御木。

【頌】【標】司馬頭陀自湖南來。謂丈曰。頃在湖南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丈曰。老僧住得否。陀曰。非和尚所居。丈曰何也。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設居徒不盈千。丈曰。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陀曰。待歷觀之時。華林覺為第一座。丈令侍者請至。問曰。此人如何。陀請謦欬一聲。行數步。陀曰不可。丈又令喚師。師時為典座。陀一見。乃曰。此正是溈山主人也。丈是夜召師入室囑曰。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而華林聞之曰。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丈曰。若能對眾下得一語出格。當與住持。即指淨瓶問曰。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甚麼。林曰。不可喚作木[木*突]也。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便出去。丈笑曰。第一座輸卻山子也。師遂往焉。

○【標】住後上堂。夫道人之心。質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亦不閉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從上諸聖。祇說濁邊過患。若無如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淨無為。澹濘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人。【標】時有僧問。頓悟之人更有修否。師曰。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時。修與不修。是兩頭語。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從聞入聖。聞理深妙。心自圓明。不居惑地。縱有百千妙義。抑揚當時。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計始得。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舍一法。若也單刀直入。則凡聖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頌】仰山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指燈籠曰。大好燈籠。仰曰。莫祇這便是麼。師曰。這個是甚麼。仰曰。大好燈籠。師曰。果然不見。

○一日師謂眾曰。如許多人祇得大機。不得大用。仰山舉此語。問山下庵主曰。和尚甚麼道。意旨如何。主曰。更舉看。仰擬再舉。被庵主蹋倒。仰歸舉似師。師呵呵大笑。

【頌】【標】師摘茶次。謂仰山曰。終日摘茶。祇聞子聲。不見子形。仰撼茶樹。師曰。子祇得其用。不得其體。仰曰。未審和尚如何。師良久。仰曰。和尚祇得其體。不得其用。師曰。放子三十棒。仰曰。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誰吃。師曰。放子三十棒△師坐次。仰山入來。師曰。寂子速道。莫入陰界。仰曰。慧寂信亦不立。師曰。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曰。祇是慧寂。更信阿誰。師曰。若恁麼。即是定性聲聞。仰曰。慧寂佛亦不立。

○師問仰山。涅盤經四十卷。多少是佛說。多少是魔說。仰曰。總是魔說。師曰。已後無人奈子何。仰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麼處。師曰。祇貴子眼正。不說子行履。

【頌】【標】師問仰山。何處來。仰曰。田中來。師曰。禾好刈也未。仰作刈禾勢。師曰。汝適來作青見作黃見。作不青不黃見。仰曰。和尚背後是甚麼。師曰。子還見麼。仰拈禾穗曰。和尚何曾問這個。師曰。此是鵝王擇乳。

【頌】【標】師問仰曰。天寒人寒。仰曰。大家在這裡。師曰。何不直說。仰曰。適來也不曲。和尚如何。師曰。直須隨流。

【頌】上堂。仲冬嚴寒年年事。晷運推移事若何。仰山進前叉手而立。師曰。我情知汝答這話不得。香嚴曰。某甲偏答得這話。師躡前問。嚴亦進前叉手而立。師曰。賴遇寂子不會。

【評】【頌】師一日見劉鐵磨來。師曰。老[牛*孛]牛。汝來也。磨曰。來日台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師乃放身作臥勢。磨便出去。

【頌】【標】僧問。如何是道。師曰。無心是道。曰某甲不會。師曰。會取不會底好。曰如何是不會底。師曰。祇汝是。不是別人。復曰。今時人但直下體取不會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將為禪道。且沒交涉。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頌】問如何是百丈真。師下禪床叉手立。曰如何是和尚真。師卻坐。

○師坐次。仰山從方丈前過。師曰。若是百丈先師見子。須吃痛棒始得。仰曰。即今事作麼生。師曰。合取兩片皮。仰曰。此恩難報。師曰。非子不才。乃老僧年邁。仰曰。今日親見百丈師翁來。師曰。子向甚麼處見。仰曰。不道見。祇是無別。師曰。始終作家。

【頌】【標】師在百丈作典座。司馬頭陀舉野狐話問師作麼生。師撼門扇三下。司馬曰。太粗生。師曰。佛法不是這個道理(按會元見百丈章。今依頌古着於此)。

【頌】仰山香嚴侍立次。師舉手曰。如今恁麼者少。不恁麼者多。嚴從東過西立。仰從西過東立。師曰。這個因緣三十年後。如金擲地相似。仰曰。亦須是和尚提唱始得。嚴曰。即今亦不少。師曰。合取口。

【頌】師坐次。仰山入來。師以兩手相交示之。仰作女人拜。師曰。如是如是。

【頌】【標】師方丈內坐次。仰山入來。師曰。寂子近日宗門令嗣作麼生。仰曰。大有人疑着此事。師曰。寂子作麼生。仰曰。慧寂祇管困來合眼。徤即坐禪。所以未能說着在。師曰。到這田地也難得。仰曰。據慧寂所見。祇如此一句也着不得。師曰。汝為一人也不得。仰曰。自古聖人盡皆如此。師曰。大有人笑汝恁麼祗對。仰曰。解笑者是慧寂同參。師曰。出頭事作麼生。仰繞禪床一匝。師曰。裂破古今。

【頌】【標】仰山香嚴侍立次。師曰。過去現在未來。佛佛道同。人人得個解脫路。仰曰。如何是人人解脫路。師回顧香嚴曰。寂子借問。何不答伊。嚴曰。若道過去未來現在。某甲卻有個祗對處。師曰。子作麼生祗對。嚴珍重便出。師卻問仰山曰。智閒恁麼祗對。還契寂子也無。仰曰不契。師曰。子又作麼生。仰亦珍重出去。師呵呵大笑曰。如水乳合。

【頌】師問仰山。妙淨明心。汝作麼生會。仰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師曰。汝祇得其事。仰曰。和尚適來問甚麼。師曰。妙淨明心。仰曰。喚作事得麼。師曰。如是如是。

【頌】【標】師睡次。仰山問訊。師便回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師起曰。我適來得一夢。你試為我原看。仰取一盆水與師洗面。少頃香嚴亦來問訊。師曰。我適來得一夢。寂子為我原了。汝更為我原看。嚴乃點一椀茶來。師曰。二子見解過於鶖子。

【頌】【標】上堂。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左脅下書五字曰。溈山僧某甲。當恁麼時。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溈山僧。畢竟喚作甚麼即得。仰山出禮拜而退。雲居代曰。師無異號。資福寶曰。當時但作此○相。拓呈之。新羅和尚作此[○@牛]相。拓呈之。又曰。同道者方知。芭蕉徹作此相。拓呈之。又曰。說也說了也。注也注了也。悟取好。乃述偈曰。不是溈山不是牛。一身兩號實難酬。離卻兩頭應須道。如何道得出常流。

【標】仰山慧寂禪師

【標】初謁耽源。已悟玄旨。後參溈山。遂升堂奧。耽源謂師曰。南陽忠國師當時傳得六代祖師圓相。共九十七個。授與老僧。乃曰。吾滅後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彌到來。大興此教。次第傳授。無令斷絕。我今付汝。汝當奉持。遂將其本過與師。師接得一覽。便將火燒卻。耽源一日問。前來諸相。甚宜秘惜。師曰。當時看了便燒卻也。源曰。吾此法門。無人能會。唯先師及諸祖師。諸大聖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師曰。慧寂一覽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執本也。源曰。然雖如此。於子即得。後人信之不及。師曰。和尚若要。重錄不難。即重集一本呈上。更無遺失。源曰。然。

○耽源上堂。師出眾作此○相。以手拓呈了。卻叉手立。源以兩手相交。作拳示之。師進前三步。作女人拜。源點頭。師便禮拜。

○後參溈山。溈問。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師曰有主。曰主在甚麼處。師從西過東立。溈異之。師問。如何是真佛住處。溈曰。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師於言下頓悟。自此執侍。前後盤桓十五載。

【頌】後參岩頭。頭舉起拂子。師展坐具。岩拈拂子置背後。師將坐具搭肩上而出。岩曰。我不肯汝放。祇肯汝收。

【頌】【標】師在溈山為直歲。作務歸。溈問。甚麼處去來。師曰。田中來。溈曰。田中多少人。師插鍬叉手。溈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師拔鍬便行(玄沙雲。我若見即踏倒鍬子)。

【頌】師問溈山。大用現前。請師辯白。溈山下座歸方丈。師隨後入。溈問。子適來問甚麼話。師再舉。溈曰。還記得吾答語否。師曰記得。溈曰。你試舉看。師便珍重出去。溈曰錯。師回首曰。閒師弟若來。莫道某甲無語好。

【頌】【標】師臥次。夢入彌勒內院。眾堂中諸位皆足。惟第二位空。師遂就坐。有一尊者白椎曰。今當第二座說法。師起白椎曰。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諦聽諦聽。眾皆散去。及覺。舉似溈。溈曰。子已入聖位。師便禮拜。

○溈山示眾曰。一切眾生。皆無佛性。鹽官示眾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鹽官有二僧往探問。既到溈山。聞溈山舉揚。莫測其涯。若生輕慢。因一日與師言話次。乃勸曰。【標】師兄須是勤學佛法。不得容易。師乃作○相。以手拓呈了。卻拋向背後。遂展兩手。就二僧索。二僧罔措。師曰。吾兄直須勤學佛法。不得容易。便起去。時二僧卻回鹽官。行三十里。一僧忽然有省。乃曰。當知溈山道一切眾生。皆無佛性。信之不錯。便回溈山。一僧更前行數里。因過水。忽然有省。自嘆曰。溈山道一切眾生。皆無佛性。灼然有它恁麼道。亦回溈山。久依法席。

○溈山同師牧牛次。溈曰。此中還有菩薩也無。師曰有。溈曰。汝見那個是。試指出看。師曰。和尚疑那個不是。試指出看。溈便行。

【頌】師夏末。問訊溈山次。溈曰。子一夏不見上來。在下面作何所務。師曰。某甲在下面鉏得一片畬。下得一籮種。溈曰。子今夏不虛過。師卻問。未審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務。溈曰。日中一食。夜後一寢。師曰。和尚今夏亦不虛過。道了乃吐舌。溈曰。寂子何得自傷己命。

○【標】溈山餵鴉生飯。回頭見師。曰今日為伊上堂一上。師曰。某甲隨例得聞。溈曰。聞底事作麼生。師曰。鴉作鴉鳴。鵲作鵲噪。溈曰。爭奈聲色何。師曰。和尚適來道甚麼。溈曰。我祇道為伊上堂一上。【標】師曰。為甚麼喚作聲色。溈曰。雖然如此。驗過也無妨。師曰。大事因緣。又作麼生驗。溈豎起拳。師曰。終是指東畫西。溈曰。子適來問甚麼。師曰。問和尚大事因緣。溈曰。為甚麼喚作指東畫西。師曰。為着聲色故。某甲所以問過。溈曰。並未曉了此事。師曰。如何得曉了此事。溈曰。寂子聲色。老僧東西。師曰。一月千江。體不分水。溈曰。應須與麼始得。師曰。如金與金。終無異色。豈有異名。溈曰。作麼生是無異名底道理。師曰。瓶盤釵釧劵盂盆。溈曰。寂子說禪。如師子吼。驚散狐狼野干之屬。

【評】【頌】問僧。近離甚處。曰廬山。師曰。曾到五老峰麼。曰不曾到。師曰。闍黎不曾游山(雲門雲。此語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

○上堂。汝等諸人。各自迴光返照。莫記吾言。【標】汝無始劫來。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難頓拔。所以假設方便。奪汝粗識。如將黃葉止啼。有甚麼是處。亦如人將百種貨物。與金寶作一鋪貨賣。祇擬輕重來機。所以道。石頭是真金鋪。我這裡是雜貨鋪。有人來覓鼠糞。我亦拈與它。來覓真金。我亦拈與它。時有僧問。鼠糞即不要。請和尚真金。師曰。齧鏃擬開口。驢年亦不會。僧無對。師曰。索喚則有交易。不索喚則無。我若說禪宗。身邊要一人相伴亦無。豈況有五百七百眾耶。我若東說西說。則爭頭向前採拾。如將空拳誑小兒。都無實處。【標】我今分明向汝說聖邊事。且莫將心湊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聖末邊事。如今且要識心達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時後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縱饒將情學他亦不得。汝豈不見溈山和尚雲。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師因歸溈山省覲。溈問。子既稱善知識。爭辨得諸方來者。知有不知有。有師承無師承。是義學是玄學。子試說看。師曰。慧寂有驗處。但見僧來。便豎起拂子問伊。諸方還說這個不說。又曰。這個且置。諸方老宿意作麼生。溈嘆曰。此是從上宗門中牙爪。

【頌】【標】溈問。大地眾生。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子作麼生。知它有之與無。師曰。慧寂有驗處。時有一僧從面前過。師召曰。闍黎。僧回首。師曰。和尚。這個便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溈曰。此是師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驢乳。

○師問僧。甚處來。曰幽州。師曰。我恰要個幽州信。米作麼價。曰某甲來時。無端從市中過。踏折他橋梁。師便休。

○師見僧來。豎起拂子。僧便喝。師曰。喝即不無。且道老僧過在甚麼處。曰和尚不合將境示人。師便打。

【頌】【標】有梵僧從空而至。師曰。近離甚處。曰西天。師曰。幾時離彼。曰今早。師曰。何太遲生。曰遊山玩水。師曰。神通遊戲則不無闍黎。佛法須還老僧始得。【標】曰特來東土禮文殊。卻遇小釋迦。遂出梵書。貝多葉與師。作禮乘空而去。自此號小釋迦。

【頌】師住東平時。溈山令僧送書並鏡與師。師上堂。提起示眾曰。且道是溈山鏡。東平鏡。若道是東平鏡。又是溈山送來。若道是溈山鏡。又在東平手裡。道得則留取。道不得則撲破去也。眾無語。師撲破便下座。

【頌】【標】師坐次。有僧來作禮。師不顧。其僧乃問。師識字否。師曰隨分。僧乃右旋一匝曰。是甚麼字。師於地上畫十字酬之。僧又左旋一匝曰。是甚字。師改十字作卍字。僧畫此○相。以兩手拓如修羅掌日月勢曰。是甚麼字。師乃畫此[○@卍]相對之。僧乃作婁至德勢。師曰。如是如是。此是諸佛之所護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善自護持。其僧禮謝。騰空而去。時有一道者見。經五日後。遂問師。師曰。汝還見否。道者曰。某甲見出門。騰空而去。師曰。此是西天羅漢。故來探吾道。道者曰。某雖睹種種三昧。不辯其理。師曰。吾以義為汝解釋。此是八種三昧。是覺海變為義海。體則同然。此義合有因有果。即時異時總別。不離隱身三昧也。

【頌】【標】梵僧來參。師於地上畫半月相。僧近前。添作一圓相以腳抹卻。師展兩手。僧拂袖便去【增收】。

【頌】劉侍御問。了心之旨。可得聞乎。師曰。若要了心。無心可了。無了之心。是名真了。

【頌】【標】陸郎中問。不斷煩惱而入涅盤。得個安樂處。師豎起拂子曰。祇如這個作麼生入。曰入之一字。也不消得。師曰。入之一字。不為相公。

【頌】龐居士問。久向仰山。到來為甚麼卻覆。師豎起拂子。士曰恰是。師曰是仰是覆。士乃打露柱曰。雖然無人。也要露柱證明。師擲拂子曰。若到諸方。一任舉似。

【頌】師指雪師子問眾。有過得此身者麼。眾無對(雲門雲。當時便好與踏倒)。

【頌】師問雙峰。師弟近日見處如何。曰據某見處。實無一法可當情。師曰。汝解猶在境。曰某祇如此。師兄又如何。師曰。汝豈不知無一法可當情者。溈山聞曰。寂子一句。疑殺天下人(玄覺雲。經道實無有法。然燈佛與我授記。它道實無一法可當情。為甚麼道。解猶在境。且道利害在甚麼處)。

【頌】師臥次。僧問曰。身還解說法也無。師曰。我說不得。別有一人說得。曰說得底人在甚麼處。師推出枕子。溈山聞曰。寂子用劍刃上事△【標】師住觀音時。出榜雲。看經次。不得問事。有僧來問訊。見師看經。旁立而待。師卷卻經。問會麼。曰某甲不看經。爭得會。師曰。汝已後會去在。其僧到岩頭。頭問甚處來。曰江西觀音來。頭曰。和尚有何言句。僧舉前話。頭曰。這個老師。我將謂被故紙埋卻。元來猶在。

【頌】【標】僧思[邱-丘+益]問。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如何。師曰。此意極難。若是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裡總須茫然。曰除此一路。別更有入處否。師曰有。曰如何即是。師曰。汝是甚處人。曰幽州人。師曰。汝還思彼處否。曰常思。師曰。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處樓台林苑人馬駢闐。汝反思底。還有許多般也無。曰某甲到這裡。總不見有。師曰。汝解猶在心。信位即得。人位未在。曰除卻這個。別更有意也無。師曰。別有別無。即不堪也。曰到這裡作麼生即是。師曰。據汝所解。祇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後自看。[邱-丘+益]禮謝之。

○師將順寂。數僧侍立。師以偈示之曰。一二二三子。平目復仰視。兩口一無舌。即是吾宗旨。

【標】香嚴智閒禪師

【頌】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師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飢。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已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師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長行吃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蹟。遂憩止焉。【標】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贊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

【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着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

【頌】仰後見師曰。和尚讚嘆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師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師又成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標】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師復有頌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乃報溈山曰。且喜閒師弟。會祖師禪也(玄覺雲。且道如來禪。與祖師禪分不分。長慶棱雲。一時坐卻)。

【頌】師初開堂。溈山令僧送書並拄杖至。師接得便哭蒼天蒼天。僧曰。和尚為甚麼如此。師曰。祇為春行秋令。

【頌】上堂。若論此事。如人上樹。口銜樹枝。腳不踏枝。手不攀枝。樹下忽有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不對它。又違它所問。若對它。又喪身失命。當恁麼時作麼生即得。時有虎頭招上座。出眾雲。樹上即不問。未上樹時請和尚道。師乃呵呵大笑。

【標】徑山洪諲禪師

僧問。掩息如灰時如何。師曰。猶是時人功干。曰干後如何。師曰。耕人田不種。曰畢竟如何。師曰。禾熟不臨場。

○問如霜如雪時如何。師曰。猶是污染。曰不污染時如何。師曰。不同色。

【標】九峰慈慧禪師

初在溈山。山上堂曰。汝等諸人。祇得大機。不得大用。師便抽身而去。溈召之。師更不回顧。溈曰。此子堪為法器。

【標】京兆米和尚

【頌】令僧去問仰山曰。今時還假悟也無。仰曰。悟即不無。爭奈落在第二頭。師深肯之。又令僧問洞山曰。那個究竟作麼生。洞曰。卻須問它始得。師亦肯之。

【標】三角法遇庵主

【頌】因荒亂魁師入山。執刃而問。和尚有甚財寶。師曰。僧家之寶。非君所宜。魁曰。是何寶。師震聲一喝。魁不悟。以刃加之。

【標】王敬初常侍

【頌】視事次。米和尚至。公乃舉筆示之。米曰。還判得虛空否。公擲筆入宅。更不復出。米致疑。明日憑鼓山供養主。入探其意。米亦隨至。潛在屏蔽間偵伺。供養主才坐。問曰。昨日米和尚有甚言句。便不相見。公曰。師子齩人。韓盧逐塊。米聞此語。即省前謬。遽出朗笑曰。我會也。我會也。公曰。會即不無。你試道看。米曰。請常侍舉。公乃豎起一隻筯。米曰。這野狐精。公曰。這漢徹也。

○問僧。一切眾生。還有佛性也無。曰有。公指壁上畫狗子曰。這個還有也無。僧無對。公自代曰。看齩着汝。

【標】西塔光穆禪師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同別且置。汝道瓶觜里。甚麼物出來入去。

【標】南塔光涌禪師

【標】少甚俊敏。依仰山剃度。北游謁臨濟。復歸侍山。山曰。汝來作甚麼。師曰。禮覲和尚。山曰。還見和尚麼。師曰見。山曰。和尚何似驢。師曰。某甲見和尚亦不似佛。山曰。若不似佛。似個甚麼。師曰。若有所似。與驢何別。山大驚曰。凡聖兩忘。情盡體露。吾以此驗人二十年。無決了者。子保任之。山每指謂人曰。此子肉身佛也。

○僧問。真佛住在何處。師曰。言下無相。也不在別處。

【頌】師向火次。有僧來參。師曰。一言說盡山河。僧便問。如何是一言。師以火筯插向爐邊。卻收舊處。

【標】霍山景通禪師

【頌】初參仰山。山閉目坐。師乃翹起右足曰。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華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仰山起來打四藤條。師因此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歸宗下亦有大〔神〕佛。名智通)師曾到霍山和尚處。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天下大禪佛。參霍山喚維那打鐘着。師驟步而去(此則按會元見兩處霍山。今依頌古並見一章)。

【標】無着文喜禪師(喜禾人也)

【評】【頌】【標】往五台山華嚴寺。至金剛窟禮謁。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師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師升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繡墩命坐。翁曰。近自何來。師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師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眾。師曰。或三百。或五百。【標】師卻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師曰。多少眾。翁曰。前三三。後三三。(評舉)翁呼童子致茶。並進酥酪。師納其味。心意豁然。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個否。師曰無。翁曰。尋常將甚麼吃茶。師無對。師睹日色稍晚。遂問翁。擬投一宿得否。翁曰。汝有執心在。不得宿。師曰。某甲無執心。翁曰。汝曾受戒否。師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無執心。何用受戒。師辭退。翁令童子相送。師問童子。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師應諾。童曰。是多少。師復問曰。此為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師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為別。【標】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心裡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隱。

【頌】【標】咸通三年參仰山。頓了心契。令充典座。文殊嘗現於粥鑊上。師以攪粥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殊乃說偈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老僧嫌。

○一日有異僧來。求齋食。師減己分饋之。仰山預知。問曰。適來果位人至。汝給食否。師曰。輟己回施。仰曰。汝大利益。

【標】五觀順支禪師

僧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麼字。師作圓相示之。

【標】南禪無染禪師

僧問。無句之句。師還答也無。師曰。從來祇明恁麼事。曰畢竟如何。師曰。且問看。

【標】大安清干禪師

僧問。從上諸聖。從何而證。師乃斫額。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羊頭車子推明月。

【標】雙溪田道者

僧問。如何是啐啄之機。師以手作啄勢。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甚麼處得個問頭來。

【標】洪州米嶺和尚

常語曰。莫過於此。僧問。未審是甚麼莫過於此。師曰。不出是。僧後問長慶。為甚麼不出是。慶曰。汝擬喚作甚麼。

【標】雙峰古禪師

本業講經。因參先雙峰。峰問。大德甚麼處住。曰城裡。峰曰。尋常還思老僧否。曰常思和尚。無由禮覲。峰曰。祇這思底便是大德。師從此領旨。即罷講席。侍奉數年。後到石霜。但隨眾而已。更不參請。眾謂古侍者。嘗受雙峰印記。往往聞於石霜。霜欲詰其所悟。而未得其便。師因辭去。霜將拂子送出門首。召曰古侍者。師回首。霜曰。擬着即差。是着即乖。不擬不是。亦莫作個會。除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師應喏喏。即前邁。

【標】資福如寶禪師

【評】【頌】因陳操尚書來。師畫一圓相。操曰。弟子與麼來。早是不着便。更畫圓相。師於中着一點。操曰。將謂是番舶主。師便歸方丈閉卻門(會元無出)增收僧問。如何是一塵入正受。師作入定勢。曰如何是諸塵三昧起。師曰。汝問阿誰。

○師有時坐良久。周視左右曰會麼。眾曰不會。師曰。不會即謾汝去也。

○問如何是玄旨。師曰。汝與我掩卻門。

【標】芭蕉慧清禪師

【頌】【標】上堂。拈拄杖示眾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你拄杖子。靠拄杖下座。

○上堂。如人行次。忽遇前面萬丈深坑。背後野火來逼。兩畔是荊棘叢林。若也向前。則墮坑塹。若也退後。則野火燒身。若也轉側。則被荊棘林礙。當與麼時。作麼生免得。若也免得。合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墮身死漢。

○僧問。如何是自己。師曰。望南看北斗。

【頌】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一不得問。二不得休。曰學人不會。師曰。第三度來。與汝相見。

【標】清化全怤禪師

初參南塔。塔問。從何而來。師曰鄂州。塔曰。鄂州使君名甚麼。師曰。化下不敢相觸忤。曰此地道不畏。師曰。大丈夫何必相試。塔囅然而笑。遂乃印可。

○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我卻不知。曰和尚為甚麼不知。師曰。不可青天白日尿床也。【標】師後還故國。錢氏文穆王。特加禮重。忠獻王賜紫方袍。師不受。王改以衲衣。仍號純一禪師。師曰。吾非飾讓也。慮後人仿吾而逞欲耳。

【標】黃連義初禪師

廣主劉氏。向師道化。請入府內說法。僧問。人王與法王相見時如何。師曰。兩鏡相照。萬象歷然。曰法王心要。達磨西來。五祖付與曹溪。自此不傳衣缽。未審碧玉階前。將何付囑。師曰。石羊水上行。木馬夜翻駒。曰恁麼則我王有感。萬國歸朝。師曰。時人盡唱太平歌。

【標】資福貞邃禪師

上堂。隔江見資福剎竿。便回去。腳根下好與三十棒。況過江來。時有僧才出。師曰。不堪共語。

【頌】僧問。如何是古人歌。師作此○相示之。

【標】芭蕉繼徹禪師

初參風穴。穴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泥彈子。穴異之。次謁先芭蕉。蕉上堂。舉仰山道。兩口一無舌。此是吾宗旨。師豁然有省。住後僧問。如何是林溪境。師曰。有山有水。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三門前。佛殿後。

【頌】問有一人不捨生死。不證涅盤。師還提攜也無。師曰。不提攜。曰為甚麼不提攜。師曰。林溪粗識好惡。

○問寂寂無依時如何。師曰。未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師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師有偈曰。芭蕉的旨。不掛唇齒。木童唱和。石人側耳。

【標】承天辭確禪師

僧問。學人有一隻箭。射即是。不射即是。師曰。作麼生是闍黎箭。僧便喝。師曰。這個是草箭子。曰如何是和尚箭。師曰。禁忌須屈指。禱祈便扣牙。

○問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時如何。師曰。亭台深夜雨。樓閣靜時鐘。曰為甚麼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師曰。管筆能書。片舌解語。

○問如何是第一義。師曰。群峰穿海去。滴水下岩來。

(會元九卷終)

青原法眼宗

【標】清涼文益禪師(諡大法眼)

【標】弱齡稟具於越州開元寺。屬律匠希覺師。盛化於明州鄮山育王寺。師往預聽習。究其微旨。復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場。覺師目為我門之游夏也。師以玄機一發。雜務俱捐。振錫南邁。抵福州參長慶。不大發明。

【頌】後同紹修法進三人。欲出嶺。過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爐次。藏問。此行何之。師曰。行腳去。藏曰。作麼生是行腳事。師曰不知。藏曰。不知最親切。又同三人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藏曰。山河大地。與上座自己。是同是別。師曰別。藏豎起兩指。師曰同。藏又豎起兩指。便起去。雪霽辭去。藏門送之。【標】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師曰。在心內。藏曰。行腳人。着甚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師窘無以對。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近一月余。日呈見解。說道理。藏語之曰。佛法不恁麼。師曰。某甲詞窮理絕也。藏曰。若論佛法。一切現成。師於言下大悟。

【頌】【標】子方上座自長慶來。師舉長慶偈問曰。作麼生是萬象之中獨露身。子方舉拂子。師曰。恁麼會。又爭得。曰和尚尊意如何。師曰。喚甚麼作萬象。曰古人不撥萬象。師曰。萬象之中獨露身。說甚麼撥不撥。子方豁然悟解。述偈投誠。自是諸方會下。有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則行行如也。師微以激發。皆漸而服膺。海參之眾。常不減千計。

○【標】上堂。大眾立久。乃謂之曰。祇恁麼便散去。還有佛法道理也無試說看。若無。又在這裡作麼。若有大市里。人叢處亦有。何須到這裡。諸人各曾看還源觀。百門義海。華嚴論。涅盤經。諸多策子。阿那個教中。有這個時節。若有試舉看。莫是恁麼經里。有恁麼語是此時節麼。有甚麼交涉。所以道。微言滯於心首。嘗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為名相之境。又作麼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麼生得正去。還會麼。莫祇恁麼念策子。有甚麼用處。僧問。如何披露。即得與道相應。師曰。汝幾時披露。即與道不相應。

○問六處不知音時如何。師曰。汝家眷屬一群子。師又曰。作麼生會。莫道恁麼來問。便是不得。汝道六處不知音。眼處不知音。耳處不知音。若也根本是有。爭解無得。古人道。離聲色着聲色。離名字着名字。所以無想天。修得經八萬大劫。一朝退墮諸事儼然。蓋為不知根本真實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如是直到三祇果滿。它古人猶道。不如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又道。【標】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也須體究。若如此。用多少氣力。

○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即得與道相應。師曰。取捨之心成巧偽。

【頌】問聲色兩字。甚麼人透得。師卻謂眾曰。諸上座。且道這個僧。還透得也未。若會此僧問處。逶聲色也不難。

○問求佛知見。何路最徑。師曰。無過此。

○【標】上堂。出家人但隨時及節便得。寒即寒。熱即熱。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古今方便不少。不見石頭和尚。因看肇論雲。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他家便道。聖人無己靡所不己。有一片言語。喚作參同契。末上雲竺土大仙心。無過此語也。中間也祇隨時說話。上座。今欲會萬物為自己去。蓋為大地。無一法可見。它又囑雲。光陰莫虛度。【標】適來向上座道。但隨時及節便得。若也移時失候。即是虛度光陰。於非色中作色解。上座。於非色中作色解。即是移時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還當不當。上座。若恁麼會。便是沒交涉。正是痴狂兩頭走。有甚麼用處。上座。但守分隨時過好。珍重。

【頌】【標】師問修山主。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兄作麼生會。修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師曰。恁麼會。又爭得。修曰。和尚如何。師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修便禮拜。(東禪齊雲。山主恁麼秖對。為甚麼不肯。及乎再請益。法眼亦祇恁道便得去。且道疑訛在甚麼處。若看得透道上座有來由)。

○師與悟空禪師向火。拈起香匙問曰。不得喚作香匙。兄喚作甚麼。空曰香匙。師不肯。空後二十餘日。方明此語。

【頌】僧問。承教有言。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如何是無住本。形興未質。名起未名。

【頌】僧參次。師指簾。時有二僧同去卷。師曰。一得一失。

【頌】問僧甚處來。曰泗州禮拜大聖來。師曰。今年大聖出塔否。曰出。師卻問傍僧曰。汝道伊到泗州不到。

○師問寶資長老。古人道山河無隔礙。光明處處透。且作麼生是處處透底光明。資曰。東畔打鑼聲。

○師指竹問僧。還見麼。曰見。師曰。竹來眼裡。眼到竹邊。曰總不恁麼。

○問如何是第二月。師曰。森羅萬象。曰如何是第一月。師曰。森羅萬象。

【頌】師指凳子曰。識得凳子周匝有餘(雲門雲。識得凳子。天地懸殊)。

○【標】師一日與李王論道罷。同觀牡丹花。王命作偈。師即賦曰。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王頓悟其意。

○師頌三界唯心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山河大地。誰堅誰變。

○頌華嚴六相義曰。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異若異於同。全非諸佛意。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男子身中入正定。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

【評】【頌】僧慧超問如何是佛。師曰。汝是慧超。僧於是悟入【增收】(按會元。慧超即歸宗策真禪師也。初名慧超。考之實矣。今依頌古收在此)。

【標】天台德韶國師

首謁投子見同禪師。次謁龍牙。乃問。雄雄之尊為甚麼近之不得。牙曰。如火與火。師曰。忽遇水來。又作麼生。牙曰去。汝不會我語。

【頌】師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牙曰。道者合如是。師經十七次問。牙祇如此答。師竟不諭旨。再請垂誨。牙曰。道者汝已後自會去。師後於通玄峰澡浴次。忽省前話。遂具威儀。焚香遙望龍牙禮拜曰。當時若向我說。今日決定罵也。

【頌】【標】師問踈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山曰。左搓芒繩縛鬼子。師曰。不落古今請師說。曰不說。師曰。為甚麼不說。曰個中不辯有無。師今善說。山駭之。如是歷參五十四員善知識。皆法緣未契。最後至臨川謁法眼。眼一見。深器之。師以徧涉叢林。亦倦於參問。但隨眾而已。

【頌】一日法眼上堂。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師於坐側。豁然開悟平生凝滯。渙若冰釋。遂以所悟。聞於法眼。眼曰。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自是諸方異唱。古今玄鍵。與之決擇。不留微跡。

○尋回本道。游天台山。睹智者顗禪師遺蹤。有若舊居。師復與智者同姓。時謂之後身也。【標】初止白沙。時忠懿王為王子時。刺台州。向師之名。延請問道。師謂曰。他日為霸主。無忘佛恩。漢乾佑元年戊申。王嗣國位。遣使迎之。伸弟子之禮。有傳天台智者教羲寂者。(即螺溪也)屢言於師曰。智者之教。年祀浸遠。慮多散落。今新羅國。其本甚備。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師於是聞於王。王遣使及齎師之書。往彼國。繕寫備足而回。迄今盛行於世矣。

○【標】上堂。古聖方便。猶如河沙。祖師道非風旛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法門。我輩是祖師門下客。合作麼生會祖師意。莫道風旛不動汝心妄動。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通取。莫道風幡動處是甚麼。有雲附物明心。不須認物。有雲色即是空。有雲非風幡動。應須妙會。如是解會。與祖師意旨。有何交涉。既不許如是會。諸上座便合知悉。【標】若於這裡徹底悟去。何法門而不明。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更有甚麼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上座。豈是今日會得一則。明日又不會也。莫是有一分向上事難會。有一分下劣凡夫不會。如此見解。設經塵劫。祇自勞神乏思。無有是處。

○僧問。一切山河大地。從何而起。師曰。此問從何而來。

○問。如何是轉物即同如來。師曰。汝喚甚麼作物。曰恁麼則同如來也。師曰。莫作野干鳴。

【頌】【標】問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此兩句。按頌古見南泉。及考會元彼章無。故頌見此)既是三世諸佛。為甚麼卻不知有。師曰。卻是你知有。曰狸奴白牯。為甚麼卻知有。師曰。你甚麼處見三世諸佛。

○問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如何是一花開五葉。師曰。日出月明。曰如何是結果自然成。師曰。天地皎然。

○【標】上堂。大凡言句。應須絕滲漏始得。時有僧問。如何是絕滲漏底句。師曰。汝口似鼻孔。問如何是不證一法。師曰。待言語在。曰如何是證諸法。師曰。醉作麼。乃曰。祇如山僧恁麼對它。諸上座作麼生體會。莫是真實相為麼。莫是正恁麼時。無一法可證麼。莫是認伊來處麼。莫是全體顯露麼。莫錯會好。如此見解。喚作依草附木。與佛法天地懸隔。假饒答話揀辯如懸河。祇或得個顛倒知見。若祇貴答話揀辯。有甚麼難。但恐無益於人。翻成賺悞。【標】如上座從前所學。揀辯問答。記持說道理極多。為甚麼疑心不息。聞古聖方便。特地不會。祇為多虛少實。上座。不如從腳跟下。一時覷破看。是甚麼道理。有多少法門與上座作疑求解。始知從前所學底事。祇是生死根源。陰界裡活計。所以古人道。見聞不脫。如水裡月。無事珍重。

【頌】示眾曰。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法眼聞雲。即此一偈。可起吾宗)。

○【標】上堂。僧問。承古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既見般若。為甚麼卻被縛。師曰。你道般若見甚麼。曰不見般若。為甚麼亦被縛。師曰。你道般若甚麼處不見。乃曰。若見般若。不名般若。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麼生說見不見。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云云)。

○【標】上堂。佛法現成。一切具足。豈不見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若如是也。且誰欠誰剩。誰是誰非。誰是會者。誰是不會者。所以道東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因甚麼得成東西南北。【標】若會得。自然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何故如此。為法身無相觸目皆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一時徹底會取好。諸上座。出家兒合作麼生。此是本有之理。未為分外。識心達本源。故名為沙門。若識心皎皎地。實無絲毫障礙。上座久立。珍重。

○上堂。僧問。承師有言。九天擎玉印。七佛兆前心。如何是印。師曰。不露文。曰如何是心。師曰。你名安嗣。乃曰。法界性海。如函如蓋。如鈎如鎖。如金與金。位位皆齊。無纖毫參差。不相混濫。非一非異。非同非別。若歸實地去。法法皆到底。不是上來問個如何若何便是。不問時便非。在長連床上座時是有。不坐時是無。祇如諸方老宿言教在世。如恆河沙。如來一大藏經。卷卷皆說佛理。句句盡言佛心。因甚麼得不會去。【標】若一向織絡言教。意識解會。饒上座經塵沙劫。亦不能得徹。此喚作顛倒知見。識心活計。並無得力處。此蓋為腳跟下不明。【標】若究盡諸佛法源。河沙大藏。一時現前。不欠絲毫。不剩絲毫。諸佛時常出世。時常說法度人。未曾間歇。乃至猿啼鳥叫。草木叢林。常助上座發機。未有一時不為上座。有如是奇特處可惜許。諸上座。大家究取。令法久住世間。增益人天壽命。國王安樂。無事珍重。

○上堂。舉古者道。吾有一言。天上人間。若人不會。綠水青山。且作麼生是一言底道理。【標】古人語須是曉達始得。若是將言而名於言。未有個會處。良由究盡諸法根蒂。始會一言。不是一言半句。思量解會。喚作一言。【標】若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始到古人境界。亦不是閉目藏睛。暗中無所見。喚作言語道斷。且莫賺會。佛法不是這個道理。要會麼。假饒經塵沙劫說。亦不曾有半句到諸上座。經塵沙劫不說。亦未曾欠少半句。應須徹底會去始得。若如是斟酌名言。空勞心力。並無用處。與諸上座。共相證明。後學初心。速須究取。久立珍重。

○上堂。其略雲。應須徹底明達始得。不是問一則語。記一轉話。巧作道理。風雲水月。四六八對。便當佛法。莫自賺。諸上座。究竟無益。

【標】清涼泰欽禪師

生而知道。辯才無礙。入法眼之室。海眾歸之。僉曰敏匠。初住洪州雙林院。開堂日。指法座曰。此山先代尊宿。曾說法來。此座高廣。不才何升。古昔有言。作禮須彌燈王如來。乃可得坐。且道須彌燈王如來。今在何處。大眾要見麼。一時禮拜。便升座。良久曰。大眾祇如此也。還有會處麼。僧問。如何是雙林境。師曰。畫也畫不成。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且去。境也未識。且討人。

【標】靈隱清聳禪師

初參法眼。眼指雨謂師曰。滴滴落在上座眼裡。師初不諭旨。後因閱華嚴感悟。承眼印可。

○上堂。十方諸佛。常在汝前。還見麼。若言見。將心見。將眼見。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又曰。見色便見心。且喚甚麼作心。山河大地。萬象森羅。青黃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為甚麼卻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見色便見心。還會麼。祇為迷此而成顛倒。種種不同。於無同異中。強生同異。且如今直下承當。頓豁本心。皎然無一物可作見聞。【標】若離心別求解脫者。古人喚作迷波討源。卒難曉悟。僧問。根塵俱泯。為甚麼事理不明。師曰。事理且從。喚甚麼作俱泯底根塵。

○問無明實性即佛性。如何是佛性。師曰。喚甚麼作無明。

○問如何是摩訶般若。師曰。雪落茫茫。僧無語。師曰會麼。曰不會。師示偈曰。摩訶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會。風寒雪下。

【標】歸宗義柔禪師

開堂升座。維那白椎曰。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曰。若是第一義。且作麼生觀。恁麼道落在甚麼處。為復是觀。為復不許人觀。先德上座。共相證明。後學初心。莫喚作返問語。倒靠語。有疑請問。僧問。諸佛出世。說法度人。感天動地。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人天大眾前寐語作麼。

○問僧。看甚麼經。曰寶積經。師曰。既是沙門。為甚麼看寶積經僧無語。師代雲。古今用無極。

【標】百丈道恆禪師

參法眼。因請益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敘語未終。眼曰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那。師從此悟入。

○僧問。古人有言。釋迦與我同參。未審參見何人。師曰。唯有同參方知。曰未審此人如何親近。師曰。恁麼則你不解參也。

○問如何是百丈為人一句。師曰。若到諸方。總須問過。乃曰。實是無事。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這裡。古人道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且作麼生是心空。【標】不是那裡閉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識想解。上座要會心空麼。但且識心。便見心空。所以道過去已過去。未來更莫算。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設有人喚。上座應它好。不應它好。若應他。阿誰喚上座。若不應他。又不患聾也。三世體空。且不是木頭也。所以古人道。心空得見法王。還見法王麼也祇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好。珍重。

○【標】僧舉人問玄沙。三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沙曰。三乘十二分教不要。某甲不會。請師為說。師曰。汝實不會。曰實不會。師示偈曰。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與君同。君今欲會通宗旨。後夜猿啼在亂峰。

○上堂。諸上座。適來從僧堂里出來。腳未跨門限。便回去。已是重說偈言了也。更來這裡。不可重重下切腳也。【標】古人云。參它不如自參。所以道森羅萬象。是善財之宗師。業惑塵勞。乃普賢之境界。若恁麼參得。與善財同參。若不肯與麼參。卻歸堂向火。參取勝熱婆羅門。珍重。

○上堂。眾才集。便曰吃茶去。或時眾集。便曰珍重。或時眾集。便便曰歇。後又頌曰。百丈有三訣。吃茶珍重歇。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

【標】杭州永明道潛禪師

【頌】初謁法眼。眼問曰。子於參請外。看甚麼經。師曰。華嚴經。眼曰。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是何門攝屬。師曰。文在十地品中。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空還具六相也無。師懵然無對。眼曰。汝問我。我道向汝。師乃問。空還具六相也無。眼曰空。師於是開悟。踴躍禮謝。眼曰。子作麼生會。師曰空。眼然之。

○【標】因四眾士女入院。眼問師曰。律中道。隔壁聞釵釧聲。即名破戒。現睹金銀合雜。朱紫駢闐。是破戒不是破戒。師曰。好個入路。眼曰。子向後有五百毳徒。為王侯所重在。師尋禮辭。【標】駐錫於衢州古寺。閱大藏經。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薩戒。署慈化定慧禪師。建大伽藍。慧日永明。請居之。

○上堂。佛法顯然。因甚麼卻不會。諸上座。欲會佛法。但問張三李四。欲會世法。則參取古佛叢林。無事久立。

○僧問。達磨西來。傳個甚麼。師曰。傳個冊子。曰恁麼則心外有法去也。師曰。心內無法。

【標】杭州報恩慧朗禪師

三學精練。志探玄旨。在天台山白沙卓庵。有朋彥上座。博學強記。來訪師。敵論宗乘。師曰。言多去道轉遠。今有事借問。祇如從上諸聖。及諸先德。還有不悟者也無。彥曰。若是諸聖先德。豈有不悟者哉。【標】師曰。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今天台山嶷然。如何得消殞去。彥不知所措。自是它宗泛學。來者皆服膺矣。

○上堂。諸人還委悉麼。莫道語默動靜。無非佛事好。且莫錯會。

○天龍禪師問曰。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未審此經。從何而出。師曰。道甚麼。天龍擬進語。師曰。過也。

【標】金陵報慈行言導師

上堂。凡行腳人參善知識。到一叢林。放下缾缽。可謂行菩薩道。能事畢矣。何用更來這裡。舉論真如涅盤。此是非時之說。然古之有言。譬如披沙識寶。沙礫若除。真金自現。便喚作常住世間具足僧寶。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生長萬物。大小不同。甘辛有異。不可道地與雨。有大小之名也。【標】所以道。方即現方。圓即現圓。何以故爾。法無偏正。隨相應現。喚作對現色身。還見麼。若不見也。莫閒坐地。

○師聞鳩子叫。問僧甚麼聲。曰鳩子聲。師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標】上堂。此日英賢共會。海會同臻。諒惟佛法之趣。無不備矣。若是英鑒之者。不須待言也。然言之本無。何以默矣。是以森羅萬象。諸佛洪源。顯明則海印光澄。冥昧則情迷自惑。苟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則何以於諸塵中。發揚妙極。卷舒物象。縱奪森羅。示生非生。應滅非滅。生滅洞已。乃曰真常。言假則影散千途。論真則一空絕跡。豈可以有無生滅而計之者哉。

【標】崇壽契稠禪師

上堂。僧問。四眾諦觀第一義。如何是第一義。師曰。何勞更問。乃曰。大眾。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作麼生是時節因緣。上座。如今便散去。且道有也未。若無。因甚麼便散去。若有。作麼生是第一義。上座。第一義現成。何勞更觀。恁麼顯明得。佛性常照。一切法常住。若見有法常住。猶未是法之真源。作麼生是法之真源。上座。不見古人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還有一法為意解麼。古人有如是大事因緣。依而行之即是。何勞長老多說。眾中有未知者。便請相示。

○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是佛。曰如何領解。師曰。領解即不是。

【標】報恩法安禪師

初住曹山。上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諸上座。且作麼生會不作方便。又無漸次。古人意在甚麼處。若會得。諸佛常現前。若未會。莫向圓覺經里討。夫佛法。亙古亘今。未嘗不現前。諸上座。一切時中咸承此威光。須具大信根。荷擔得起始得。不見佛贊猛利底人。堪為器用。亦不賞他向善久修淨業者。要似他廣額凶屠。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直須恁麼始得。所以長者道。如將梵位。直授凡庸。

【標】雲居清錫禪師

僧問。如何是雲居境。師曰。汝喚甚麼作境。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適來向汝道甚麼。

【標】正勤希奉禪師

上堂。古聖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又道一一法。一一宗。眾多法。一法宗。又道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又道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據此說話。屈滯久在叢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須體道。人身難得。正法難聞。莫同等閒。施主衣食。不易消遣。若不明道個個盡須還它。上座。要會道麼。珍重。

○僧問。古人有言。山河大地。是汝真善知識。如何得山河大地為善知識去。師曰。汝喚甚麼作山河大地。

【標】羅漢智依禪師

上堂。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與汝作見聞覺知。還信麼。然雖如此。也須悟始得。莫將為等閒。不見道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祇具一隻眼。還會麼。僧問。纖塵不立。為甚麼。好醜現前。師曰。分明記取。別處問人。

【標】章義道欽禪師

初住棲賢。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則神。我尋常示汝。何不向衣缽下坐地。直下參取。須要上來討個甚麼。既上來。我即事不獲已。便舉古德少許方便。抖擻些子龜毛兔角。解落向汝。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里。三門下。寮舍里。參取好。還有會處也未。若有會處。試說看。與上座證明。僧問如何是棲賢境。師曰。棲賢有甚麼境。

○【標】江南國主。請居章義道場。上堂。總來這裡立作甚麼。善知識如河沙數。常與汝為伴。行住坐臥。不相舍離。但長連床上穩坐地。十方善知識自來參上座。何不信取。作得如許多難易。他古聖嗟見今時人不奈何。乃曰。傷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對真而不覺。此乃嗟汝諸人。看卻不知。且道看卻甚麼不知。何不體察古人方便。祇為信之不及。致得如此。諸上座。但於佛法中留心。無不得者。無事體道去。便下座。

【標】報恩匡逸禪師

江南國主請居上院。上堂。顧視大眾曰。依而行之。即無累矣。還信麼。如太陽赫弈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設爾思量得及。喚作分限智慧。不見先德雲。人無心合道。道無心合人。人道既合。是名無事人。且自何是凡。自何是聖。於此若未會。可謂為迷情所覆。便去離不得。迷時即有窒礙。為對為待種種不同。忽然省去。亦無所得。譬如演若達多。認影迷頭。豈不擔頭覓頭。然正迷之時。頭且不失。及乎悟去亦不為得。何以故。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得失在於人。何關於動靜。

【標】報慈文遂導師

嘗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於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既就。謁於法眼。述己所業。深符經旨。眼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曰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金陵國主。署雷音覺海大導師。問僧從甚麼處來。曰曹山來。師曰。幾程到此。曰七程。師曰。行卻許多山林溪澗。何者是汝自己。曰總是。師曰。眾生顛倒。認物為己。曰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總是乃曰諸上座。各在此經冬過夏。還有人悟自己也無。山僧與汝證明。令汝真見。不被邪魔所惑。僧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好個師僧眼。目甚分明。

【標】羅漢守仁禪師

僧眾晚參。師曰。物物本來無處所。一輪明月印心池。便歸方丈。

○住報恩上堂。報恩這裡。不曾與人揀話。今日與諸上座。揀一兩則話。還願樂麼。諸上座。鶴脛長。鳧脛短。甘草甜。黃檗苦。恁麼揀擇。還愜雅意麼。諸上座。莫是血脈不通。泥水有隔麼。且莫錯會。珍重。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喚甚麼作西來意。曰恁麼則無西來也。師曰。由汝口頭道。

【標】黃山良匡禪師

僧問。明鏡當台。森羅為甚麼不現。師曰。那裡當台。曰爭奈即今何。師曰。又道不現。

【標】報恩玄則禪師

【頌】初問青峰。如何是學人自己。峰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後謁法眼。眼問甚處來。師曰青峰。眼曰。青峰有何言句。師舉前話。眼曰。上座作麼生會。師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將自己求自己。眼曰與麼會。又爭得。師曰。某甲祇與麼未審和尚如何。眼曰。你問我。我與你道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眼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師於言下頓悟。

○【標】開堂日。李王與法眼俱在會。僧問。龍吟霧起。虎嘯風生。學人知是出世邊事。到此為甚麼不會。師曰。會取好。僧舉頭看師。及看法眼。乃抽身入眾。法眼與李王當時失色。眼歸方丈。令侍者喚問話僧至。眼曰。上座。適來問底話。許你具眼。人天眾前。何不禮拜蓋覆卻。眼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後。吐光而終。

○上堂。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各懷真價之珍。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智隱惑內。雖真而不通。無事久立。

○僧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飛飛揚揚。

【標】淨德智筠禪師

【標】上堂。從上諸聖。方便門不少。大抵祇要諸仁者有個見處。然雖未見。且不參差一絲髮許。諸仁者亦未嘗違背一絲髮許。何以故。烜赫地顯露。如今便會取。更不費一毫氣力。還省要麼。說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斯乃抑揚。對機施設。諸仁者。作麼生會對底道理。若也會。且莫嫌他佛語。莫重祖師。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

○上堂。夫欲慕道。也須上上根器始得。造次中下不易承當。何以故。佛法非心意識境界。上座。莫恁麼懱揳地。他古人道沙門眼把定世界。函蓋乾坤。綿綿不漏絲髮。所以諸佛讚嘆。讚嘆不及。比喻比喻不及。道上座威光赫奕。亙古亘今。幸有如是家風。何不紹續取。為甚麼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曉悟。祇為如此。所以諸佛出興於世。祇為如此。所以諸佛唱入涅盤。祇為如此。所以祖師特地西來。

【標】高麗國慧炬國師

一日國主請入王府。上堂。師指威鳳樓示眾曰。威鳳樓為諸上座舉揚了也。還會麼。儻若會。且作麼生會。若道不會。威鳳樓作麼生不會。珍重。

【標】寶塔紹岩禪師

【標】吳越王。命師開法。上堂。山僧素寡知見。本期閒放。念經待死。豈謂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山僧。效諸方宿德。施張法筵。然大王致請也。祇圖諸仁者明心。此外別無道理。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談笑時。凝然杜默時。參尋知識時。道伴商略時。觀山玩水時。耳目絕對時。是汝心否。如上所解。盡為魔魅所攝。豈曰明心。【標】更有一類人。離身中妄想外。別認徧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虛。謂是本來真心。斯亦外道所計。非明心也。諸仁者。要會麼。心無是者。亦是不是者。汝擬執認其可得乎。

【標】般若敬遵禪師

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花。師曰。汝甚麼處見。曰見後為甚麼不銜花。師曰。且領話好。

○師自述真贊曰真兮寥廓。郢人圖雘。岳聳雲空。碧潭月躍。

【標】歸宗策真禪師

初名慧超。謁法眼。問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眼曰。汝是慧超。師從此悟入。

○上堂。諸上座。見聞覺知。祇可一度。祇如會了。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要會麼。與諸上座說破了也。待汝悟始得。久立珍重。

【標】棲賢圓禪師

上堂。出得僧堂門見五老峰。一生參學事畢。何用更到這裡來。雖然如此。也勞上座一轉了也。珍重。

【標】新興齊禪師

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師曰。汝還信麼。曰信則深信。乞和尚慈悲。師曰。秖此信心。亙古亘今。快須究取。何必沉吟。要出三界。三界唯心。

○師因雪謂眾曰。諸上座。還見雪麼。見即有眼。不見無眼。有眼即常無眼即斷。恁麼會得。佛身充滿。僧辭。去泐潭。乞和尚示個入路師曰。好個入路。道心堅固隨眾參請。隨眾作務。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去之與住。更無它故。若到泐潭。不審馬祖。

【標】古賢謹禪師

侍立法眼次。眼問一僧曰。自離此間甚麼處去來。曰入嶺來。眼曰不易。曰虛涉它如許多山水。眼曰如許多山水也不惡。其僧無語。師於此有省。

【標】興福可勛禪師

僧問。何雲法空。師曰不空。有偈示眾曰。秋江煙島晴。鷗鷺行行立。不念觀世音。爭知普門入。

【標】永明延壽禪師

初住雪竇。上堂。雪竇這裡迅瀑。千尋不停纖粟。奇岩萬仞。無立足處。汝等諸人。向甚麼處進步。僧問。雪竇一徑。如何履踐。師曰。步步寒花結。言言徹底冰。師有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殘半夜燈。此境此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禪僧。【標】忠懿王請開山靈隱新寺。明年遷永明大道場。眾盈二千。

【頌】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着。曰謝師指示。師曰。且喜沒交涉。僧禮拜。師曰。聽取一偈。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問學人久在永明。為甚麼不會永明家風。師曰。不會處會取。曰不會處如何會。師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

○問成佛成祖亦出不得。六道輪迴亦出不得。未審出甚麼處不得。師曰。出汝問處不得。

○問如何是大圓鏡。師曰。破沙盆。

○師居永明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開寶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約萬餘人。常與七眾授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算。六時散花行道。餘力念法華經。計萬三千部。着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播於海外。

【標】五雲志逢禪師

【標】通貫三學。了達性相。嘗夢升須彌山。睹三佛列坐。初釋迦。次彌勒。皆禮其足。唯不識第三尊。但仰視而已。釋尊謂之曰。此是補彌勒處。師子月佛師方作禮。覺後因閱大藏經。乃符所夢。

○【標】遊方。抵天台雲居。參國師。賓主緣契。頓發玄秘。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倐有一神人跪膝於前。師問。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師曰。吾患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師有何罪。唯一小過耳。師曰何也。曰凡折缽水亦施主物。師每傾棄。非所宜也。言訖而隱。師自此洗缽水。盡飲之。積久因致脾疾。十載方愈。(凡折退飲食。及涕唾便利等。並宜鳴指。默念咒發施心而傾棄之)吳越國王向師道風。召賜紫衣。署普覺禪師。命住臨安功臣院。

○【標】上堂。諸上座。舍一知識。參一知識。盡學善財南遊之式樣。且問上座。秖如善財禮辭文殊擬登妙峰。謁德雲比丘。及到彼所。何以德雲。卻於別峰相見。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終無別理。彼若明得。此亦昭然。諸上座即今簇着老僧。是相見。是不相見。此處是妙峰是別峰。脫或從此省去。可謂不孤負老僧。亦常見德雲比丘。未嘗剎那相舍離。還信得及麼。

○【標】上堂。古德為法行腳不憚勤勞。如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盤桓往返。尚求個入路不得。看汝近世參學人才跨門來。便要老僧接引。指示說禪且汝欲造玄極之道。豈同等閒而況此事。亦有時節。躁求焉得。汝等要知悟時麼。如今各且下去堂中靜坐。直待仰家峰點頭老僧即為汝說。時有僧出曰。仰家峰點頭也。請師說。師曰。大眾且道此僧會老僧語。不會老僧語。僧禮拜。師曰。今日偶然失鑒。

○有人問僧。無為無事人。為甚麼卻有金鎖難。僧無對。師代雲。祇為無為無事。

○僧問教中道。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佛威神。攝向二鐵圍山意旨如何。師曰。甚麼處是二鐵圍山。僧無語。師曰。還會麼。如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見。吾與烹茶兩甌。且道賞伊。罰伊同教意。不同教意。

【標】報恩永安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過這裡立。僧才移步。師召曰會麼。曰不會。師曰。聽取一偈。汝問西來意。且過這邊立。昨夜三更時。雨打虛空濕。電影忽然明。不似蚰蜒急。

【標】紫凝智勤禪師

僧問。如何是空手把鋤頭。師曰。但恁麼諦信。曰如何是步行騎水牛。師曰。汝自何來。

【標】普門希辨禪師

上堂。山僧素乏知見復寡聞持。頃雖侍立於國師。不蒙一句開示。以致今日。與諸仁者聚會。更無一法可相助發。何況能。為諸仁者。區別緇素。商量古今。還怪得山僧麼。若有怪者。且道此人具眼。不具眼。有賓主義。無賓主義。晚學初機。必須審細。

○僧問。如何是普門示現神通事。師曰。恁麼則闍黎怪老僧去也。曰不怪時如何。師曰。汝且下堂里思惟去。

【標】光慶遇安禪師

僧問無價寶珠。請師分付。師曰。善能吐露。曰恁麼則人人具足去也。師曰。珠在甚麼處。僧禮拜。師曰。也是虛言。

○問提綱舉領。盡立賓主。如何是主。師曰。深委此問。曰如何是賓。師曰。適來向汝道甚麼。曰賓主道合時如何。師曰。其令不行。

○【標】上堂。欲識曹溪旨。雲飛前面山。分明真實個。不用別追攀。僧問古德有言。井底紅塵生。山頭波浪起。未審此意如何。師曰。若到諸方。但甚麼問。曰和尚意旨如何。師曰。適來向汝道甚麼。乃曰。古今相承皆云。塵生井底。浪起山頭。結子空花。生兒石女。且作麼生會。莫是和聲送事。就物呈心。句里藏鋒。聲前全露麼。莫是有名無體。異唱玄譚麼。上座自會。即得古人意旨。即不然既恁麼會不得。合作麼生會。上座欲得會麼。但看泥牛行處陽焰翻波。木馬嘶時。空花墜影。聖凡如此道理。分明何須久立。珍重。

【標】華嚴慧達禪師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山河大地。

○問如何是華嚴境。師曰。滿目無形影。

【標】九曲慶祥禪師

【頌】僧問。險惡道中以何為津梁。曰以此為津梁。曰如何是此。師曰。築着汝鼻孔。

【標】開化行明禪師

僧問。如何是開化門中流出方便師曰。日日潮音兩度聞。

【標】瑞鹿遇安禪師

【頌】得法於天台。又常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師乃破句讀曰。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盤。於此有省。有人語師曰。破句了也。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時謂之安楞嚴。

【標】龍華慧居禪師

開堂示眾曰。從上宗乘到這裡如何舉唱。祇如釋迦如來說一代時教如缾注水。古德尚雲。猶如夢事寱語一般。且道據甚麼道理。便甚麼道還會麼。大施門開。何曾壅塞。生凡育聖。不漏纖塵。言凡則全凡。舉聖則全聖。凡聖不相待。個個獨稱尊。所以道。山河大地。長時說法。長時放光。地水火風。一一如是。時有僧出禮拜。師曰。好個問頭。如法問着。僧擬進前。師曰。又沒交涉也。

○上堂。龍華這裡也祇是拈柴擇菜。上來下去。晨朝一粥。齋時一飯。睡後吃茶。但恁麼參取。珍重。

【標】齊雲遇臻禪師

僧問。圓明了知。為甚麼不因心念。師曰。圓明了知。曰何異心念。師曰。汝喚甚麼作心念。

○秋夕閒坐。偶成頌曰。秋庭肅肅風颾颾。寒星列空蟾魄高。支頤靜坐神不勞。鳥窠無端吹布毛。

【標】瑞鹿本先禪師

上堂。你諸人。還見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眾麼。若道見則心外有法。若道不見。爭奈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眾現在摐然地。還會恁麼告示麼。若會不妨靈利。無事莫立。

○【標】上堂。大凡參學。未必學問話是參學。未必學揀話是參學。未必學代語是參學。未必學別語是參學。未必學捻破經論中奇特言語是參學。未必捻破祖師奇特言語是參學。若於如是等參學。任你七通八達。於佛法中儻無見處。喚作乾慧之徒。豈不聞古德道。聰明不敵生死。乾慧豈免苦輪。諸人若也參學。應須真實參學始得。行時。行時參取。立時。立時參取。坐時。坐時參取。眠時。眠時參取。語時。語時。參取默時。默時參取。一切作務時。一切作務時參取。既向如是等時參。且道參個甚人。參個甚麼語。到這裡。須自有個明白處始得。若不如是。喚作造次之流。則無究了之旨。

○上堂。幽林鳥叫。碧澗魚跳。雲片展張。瀑聲嗚咽。你等還知得如是多景象。示你等個入處麼。若也知得。不妨參取好。

○【標】上堂。你等諸人。夜間眠熟。不知一切。既不知一切。且問你等。那時有本來性。無本來性。若道那時有本來性。又不知一切。與死無異。若道那時無本來性。睡眠忽省。覺知如故。還會麼。不知一切。與死無異。睡眠忽省。覺知如故。如是等時。是個甚麼。若也不會。各體究取。無事莫立。

○上堂。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如是言語。好個入底門戶。且問你等諸人。眼見一切色。耳聞一切聲。鼻嗅一切香。舌了一切味。身觸一切軟。滑意分別一切諸法。祇如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之物。為復唯是你等心。為復非是你等心。若道唯是你等心。何不與你等身都作一塊了休。為甚麼所對之物。卻在你等眼耳鼻舌身意外。你等若道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之物。非是你等心。又爭奈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言語留在世間。何人不舉着。你等見這個說話。還會麼。若也不會。大家用心商量教會去。幸在其中。莫令厭學。無事且退。

○【標】上堂。天台教中。說文殊觀音普賢三門。文殊門者。一切色。觀音門者。一切聲。普賢門者。不動步而到。我道文殊門者。不是一切色。觀音門者。不是一切聲。普賢門者。是個甚麼。莫道別卻天台教說話。無事且退。

○【標】上堂。舉僧問長沙。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沙曰。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僧曰。學人不會。沙曰。要騎便騎。要下即下。師曰。若是求出三界修行底人。聞這個言語。不妨狐疑。不妨驚怛。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東家作驢。西家作馬。或有會雲。千變萬化。不出真常。或有會雲。須會異類中行。始會得這個言語。或有會雲。東家是南泉。西家是南泉。或有會雲。東家郎君子。西家郎君子。或有會雲。東家是甚麼。西家是甚麼。或有會雲。便作驢叫。又作馬嘶。或有會雲。喚甚麼作東家驢。喚甚麼作西家馬。或有會雲。既問遷化。答在問處。或有會雲。作露柱處去也。或有會雲。東家作驢西家作馬。虧南泉甚麼。如是諸家會也。總於佛法有安樂處。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學人不會。要騎便騎。要下即下。這個話。不消得多道理而會。若見法界性去。也沒多事。珍重。

○上堂。鑒中形影。唯憑鑒光顯現。你等諸人。所作一切事。且道唯憑個甚麼顯現。還知得麼。若也知得。於參學中千足萬足。無事莫立。

【標】興教洪壽禪師

同國師普請次。聞墮薪有省。作偈曰。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標】蘇州永安道原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咄。這旃陀羅。曰學人初機。乞師方便。師曰。汝問甚麼曰問佛。師曰咄。這旃陀羅(進景德傳燈錄)。

【標】雲居道齊禪師

徧歷禪會。學心未息。

【頌】後於上藍院。主經藏。法燈一日謂師曰。有人問我西來意。答它曰。不東不西。藏主作麼生會。師對曰。不東不西。燈曰與麼會。又爭得。曰道齊祇恁麼。未審和尚尊意如何。燈曰。它家自有兒孫在。師於是頓明厥旨。有頌曰。接物利生絕妙。外生終是不肖。它家自有兒孫。將來用得恰好(頌古見清涼泰欽法燈章)。

【標】秀州羅漢院願昭禪師

上堂。山河大地是真善知識。時常說法。時時度人。不妨諸上座參取。僧問羅漢家風。請師一句。師曰。嘉禾合穗。上國傳芳。曰此猶是嘉禾家風。如何是羅漢家風。師曰。或到諸方。分明舉似。

【標】支提辯隆禪師

上堂。巍巍實相。畐塞虛空。金剛之體。無有破壞。大眾還見不見。若言見也。且實相之體。本無青黃赤白長短方圓。亦非見聞覺知之法。且作麼生作個見底道理。若言不見。又道巍巍實相。畐塞虛空。為甚麼不見。僧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曰。腳下底曰。恁麼則尋常履踐。師曰。莫錯認。

【標】棲賢澄湜禪師

僧問。毗目仙人執善財手。見微塵諸佛。祇如未執手時。見個甚麼。師曰。如今又見個甚麼(聯殊有頌)。

【標】千光環省禪師

【標】精究律部。聽天台文句。棲心於圓頓止觀。後閱楞嚴。文理宏浚。未能洞曉。一夕誦經既久。

就案假寐。夢中見日輪。自空而降。開口吞之。自爾倐然發悟。差別義門。渙然無滯。後參永明。永明唯印前解。無別指喻。

【標】崇福慶祥禪師

上堂。諸禪德。見性周徧。聞性亦然。洞徹十方。無內無外。所以古人道。隨緣無作動寂常真。如此施為。全真智用。

【標】雲居義能禪師

上堂。不用上來。堂中憍陳如上座。為諸上座轉第一義法輪。還得麼。若信得及。各自歸堂參取。下座後。卻問一僧。祇如山僧適來教上座參取聖僧聖僧還道個甚麼。僧曰。特謝和尚再舉。

○問如何是佛。師曰。即心是佛。曰學人不會。乞師方便。師曰。方便呼為佛。迴光返照看。身心是何物。

【標】歸宗慧誠禪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知乃曰問話且住。直饒問到窮劫。問也不着。答到窮劫。答也不及。何以故。祗為諸人各有本分事。圓滿十方。亙古亘今。乃至諸佛。也不敢錯誤諸人。便謂之頂族。祇是助。發上座。所以道。十方法界諸有情。念念以證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得自輕而退屈。諸上座。不要退屈信取便休。祖師西來。祇道見性成佛。其餘所說。不及此說。

【標】瑞岩義海禪師

僧問。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毗。耶未審如何示眾。師曰。汝不欲我開談曰未曉師機師曰且退。

○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這裡無安排你處。

【標】靈隱玄本禪師

見僧看經。乃問看甚麼經。僧無語。乃示頌曰。看經不識經。徒勞損眼睛。欲得不損眼。分明識取經。

【標】堯峰顥暹禪師

僧問。承教有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如何是平等法。師曰。堯峰高。寶峰低。曰恁麼則成高下去也。師曰。情知汝恁麼會。

○【標】聞雷聲示眾曰。還聞雷聲麼。還知起處麼。若知起處。便知身命落處。若也不知。所以古人道不知天地者。剛道有乾坤。不如吃茶去。

○僧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蒼天蒼天。乃曰。祇如末後僧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山僧向它道蒼天蒼天。且道意落在甚麼處。莫是悲傷遷逝痛憶道人麼。若乃恁麼平論。實謂罔知去處。要知去處麼。更不用久立。歇去。

○上堂。冬去春來。樓閣門開。若也入得。不用徘徊。諸上座。還向這裡入得也未若也入得。所以古人道。是處是彌勒。無門無善財。若也入之未得。自是諸上座狂走。更不忉忉久立珍重。

【標】聖壽升禪師

上堂。若論佛法。更有甚麼事。所以道古今山河。古今日月。古今人倫。古今城郭。喚作平等法門。絕前後際。諸人還信得及麼。若信得及。依而行之。久立珍重。

【標】興教惟一禪師

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白雲數重。曰出世後如何。師曰。青山一朵。

【標】西余體柔禪師

上堂。一人把火。自燼其身。一人抱冰橫屍於路。進前則觸途成滯。退後則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如今已不奈何也。良久曰。待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

【標】定山惟素山主

僧問達磨心印。師已曉。試舉家風對眾看。師曰。門前有個長松樹。夜半子規來上啼。

○【標】問如何是定山境。師曰。清風滿院。曰忽遇客來。如何祇待。師曰。莫嫌冷淡。乃曰。若論家風與境。不易酬對。多見指定處所教它不得自在。曾有僧問大隨。如何是和尚家風。隨曰。赤土畫簸箕。又曰肚上不貼榜。且問諸人作麼生會。更有夾山雲門。臨濟風穴皆有此話。播於諸方。各各施設不同。又作麼生會。法無異轍。殊途同歸。若要省力易會。但識取自家桑梓。便能紹得家業。隨處解脫應用現前。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喚作衲僧眼睛。綿綿不漏絲髮。苟或於此不明。徒自伶俜辛苦。

【標】淨土惟正禪師

有問曰。師以禪師名。乃不談禪何也。師曰。徒費言語。吾懶。寧假曲折。但日夜煩萬象為敷演耳。言語有間而此法無盡。所謂造物無盡藏也。

【標】靈隱延珊禪師

上堂。與上座一線道。且作麼生持論。佛法。若也水泄不通。便教上座無安身立命處。當此之時。祖佛出頭來。也有二十棒分。恁麼道。山僧還有過也無。不見世尊生下。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雲。天上天下。惟吾獨尊。雲門。雲我當初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何以如此貴圖天下大平。且道雲門恁麼說話。有佛法道理也無。雖然如此雲門祇具一隻眼。久立珍重。

(會元十卷終)

禪宗正脈卷第五

音釋

謦欬(輕上聲下音慨) 穗(遂) 晷(癸) 齧(孽音噬也) 鏃(促音矢鏑) 芟(衫) 偵(稱音游偵又問) 爐(盧音韓盧犬也) 瓠(互音匏也) 舶(白音海中大船) 囅(丑忍切大笑貌) 鄮(茂) 窘(巨隕切迫也) 毳(吹去聲) 迄(黑乙) 覷(趣) 剩(盛) 嶷(逆) 懱揳(滅屑) 雘(烏郭) 譚(談同) 寐(詣) 支頤(支夷) 湜(寔) 浚(峻音深也) 燼(辛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