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禪宗正脈/卷第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禪宗正脈卷第十

南嶽臨濟宗

【標】楊岐方會禪師

少警敏。及冠不事筆硯。系名征商課。最坐不職。乃宵遁。入瑞州九峰。恍若舊遊。眷不忍去。遂落髮。每閱經。心融神會。能折節扣參老宿。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師皆佐之。總院事。依之雖久。然未有省發。每咨參。明曰。庫司事繁。且去。他日又問。明曰。監寺異時兒孫遍天下在。何用忙為。一日明適出。雨忽作。師偵之小徑。既見。遂搊住曰。這老漢今日須與我說。不說打你去。明曰。監寺知是般事便休。語未卒。師大悟。即拜於泥途。問曰。狹路相逢時如何。明曰。你且躲避。我要在那裡去。師歸。來日具威儀詣方丈禮謝。明呵曰。未在。【標】自是明。每山行。師輒闞其出。雖晚必擊鼓集眾。明遽還。怒曰。少叢林。暮而升座。何從得此規繩。師曰。汾陽晚參也。何謂非規繩乎。

【頌】一日。明上堂。師出問。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峰時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師曰。官不容針。更借一問。明便喝。師曰好喝。明又喝。師亦喝。明連喝兩喝。師禮拜。明曰。此事是個人。方能擔荷。師拂袖便行。

○明移興化。師辭歸九峰。後道俗迎居楊岐。次遷雲蓋。【標】受請日。拈法衣示眾曰。會麼。若也不會。今日無端走入水牯牛隊裡去也。還知麼。筠陽九岫。萍實楊岐遂升座。時有僧出。師曰。漁翁未擲釣。躍鱗衝浪來。僧便喝。師曰。不信道。僧拊掌歸眾。師曰。消得龍王多少風。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有馬騎馬。無馬步行。曰少年長老。足有機籌。師曰。念汝年老。放汝三十棒。

【頌】【標】問如何是佛。師曰。三腳驢子弄蹄行。曰莫祇這便是麼。師曰。湖南長老。云云。師便下座。

【頌】九峰勤和尚把住雲。今日喜得個同參。師曰。作麼生是同參底事。勤曰。九峰牽犂。楊岐拽杷。師曰。正恁麼時楊岐在前。九峰在前。勤擬議。師拓開曰。將謂同參。元來不是。

○問。人法俱遣。未是衲僧極則。佛祖雙亡。猶是學人疑處。未審和尚如何為人。師曰。你祇要勘破新長老。曰恁麼則旋斫生柴帶葉燒。師曰。七九六十三。

【頌】問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師曰。西天人不會唐言。

○上堂。霧鎖長空。風生大野。百草樹木作大師子吼。演說摩訶大般若。三世諸佛。在你諸人腳跟下轉大法輪。若也會得。功不浪施。若也不會。莫道楊岐山勢險。前頭更有最高峰。

○上堂。楊岐乍住屋壁疎。滿床盡布雪真珠。縮卻項。暗嗟吁。良久曰。翻憶古人樹下居。

【頌】僧問。撥雲見日時如何。師曰。東方來者東方坐。

【頌】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衲僧得一。堪作甚麼。師曰。缽盂口向天。

【頌】【標】慈明忌辰設齋。眾才集。師於真前。以兩手捏拳安頭上。以坐具畫一畫。打一圓相。便燒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首座曰。休捏怪。師曰。首座作麼生。座曰。和尚休捏怪。師曰。兔子吃牛奶。第二座近前打一圓相。便燒香。亦退身三步。作女人拜。師近前作聽勢。座擬議。師打一掌曰。這漆桶。也亂做。

【頌】室中問僧。栗棘蓬。你作麼生吞。金剛圈。你作麼生透。

○示眾雲。景色乍晴。物情舒泰。舉步也。千身彌勒動用也。隨處釋迦。文殊普賢。總在這裡眾中有不受人謾底。便道。楊岐和麩糶面。然雖如是。布袋裡盛錐子。

【標】白雲守端禪師

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禪師披削。【標】往參楊岐。岐一日忽問。受業師為誰。師曰。茶陵郁和尚。岐曰。吾聞伊過橋遭顛有省。作偈甚奇。能記否。師誦曰。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岐笑而趨起。師愕然。通夕不寐。黎明諮詢之。適歲暮。岐曰。汝見昨日打驅儺者麼。曰見。岐曰。汝一籌不及渠。師復駭曰。意旨如何。岐曰。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師大悟。巾侍久之。

○上堂。忌口自然諸病減。多情未免有時勞。貧居動便成違順。落得清閒一味高。雖然如是。莫謂無心雲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標】示眾。雲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摩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大眾作麼生說個隨緣赴感底道理。祇於一彈指間。盡大地含生根機。一時應得周足。而未嘗動着一毫頭。便且喚作隨緣赴感。而常處此座。祇如山僧此者。受法華請。相次與大眾相別去。宿松縣裡開堂了。方歸院去。且道還離此座也無。【標】若道離。則世諦流布。若道不離。作麼生見得個不離底事。莫是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端毫。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麼。又莫是一切無心。一時自遍麼。若恁麼。正是掉棒打月。【標】到這裡。直須悟始得。悟後更須遇人始得。你道既悟了便休。又何必更須遇人。若悟了遇人底。當垂手方便之時。着着自有出身之路。不瞎卻學者眼。若祇悟得乾蘿蔔頭底。不唯瞎卻學者眼。兼自己動便先自犯鋒傷手。你看我楊岐先師。問慈明和尚道。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峰時如何。答雲。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進雲。官不容針。更借一問。師翁便喝。進雲好喝。師翁又喝。先師亦喝。師翁乃連喝兩喝。先師遂禮拜。大眾。須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頭與人相逢。卻在千峰頂上握手。向千峰頂上相逢。卻在十字街頭握手。【標】所以山僧嘗有頌雲。他人住處我不住。他人行處我不行。不是為人難共聚。大都緇素要分明。山僧此者。臨行解開布袋頭。一時撒在諸人面前了也。有眼者莫錯怪好。珍重。

○【標】開堂示眾雲。昔日靈山會上。世尊拈華。迦葉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訶大迦葉。次第流傳。無令斷絕。至於今日。大眾。若是正法眼藏。釋迦老子自無分。將個甚麼分付。將個甚麼流傳。何謂如此。況諸人分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每日起來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種種施為。儘是正法眼藏之光影。此眼開時。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祇在面前。不見有毫釐之相。此眼未開時。盡在諸人眼睛裡。今日已開者。不在此限。有未開者。山僧不惜手。為諸人開此正法眼藏看。乃舉手豎兩指曰。看看。若見得去。事同一家。若也未然。山僧不免重說偈言。諸人法眼藏。千聖莫能當。為君通一線。光輝滿大唐。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法華能恁道。無句得商量。大眾。既滿口道了。為甚麼卻無句得商量。喝一喝曰。分身兩處看。

【頌】上堂。見眾集。乃拈拄杖曰。大眾會麼。復卓拄杖曰。珊瑚枕上兩行淚。半是思君半恨君【增收】。

【標】保寧仁勇禪師

容止淵秀。齠為大僧。通天台教。更衣謁雪竇明覺禪師。覺意其可任大法。誚之曰。央庠座主。師憤悱下山。望雪竇拜曰。我此生行腳參禪。道不過雪竇。誓不歸鄉。即往泐潭。踰紀疑情未泮。聞楊岐移雲蓋。能鈐鍵學者。直造其室。一語未及。頓明心印。【標】岐歿。從同參白雲端禪師游。研極玄奧。後出世兩住保寧。

○僧問。如何是保寧境。師曰。主山頭倒卓。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鼻孔無半邊。

○上堂。侍者燒香罷。師指侍者曰。侍者已為諸人說法了也。

○上堂。風鳴條。雨破塊。曉來枕上鶯聲碎。蝦蟆蚯蚓一時鳴。妙德空生都不會。三個成群。四個作隊窈窈窕窕。飄飄颻颻。向南北東西。折得棃花李花一佩兩佩。

【頌】示眾雲。釋迦老子四十九年說法。不曾道着一字。優波鞠多丈室盈籌。不曾度得一人。達磨不居少室。六祖不住曹溪。誰是後昆。誰為先覺。既然如是。彼自無瘡。勿傷之也。拍膝顧眾曰。且喜得天下太平。

○【標】示眾雲。真相無形。示形現相千怪萬狀。自此而彰。喜則滿面光生。怒則雙眉陡豎。非凡非聖。或是或非。人不可量。天莫能測。直下構得。未稱丈夫。喚不回頭。且莫錯怪。

【頌】示眾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檻外雲生。檐前雨滴。澗水湛如藍。山花開似錦。此時若不究根源。直待當來問彌勒【增收】。

【標】比部孫居士

【頌】因楊岐會禪師來謁。值視斷次。公曰。某為王事所牽。何由免離。岐指曰。委悉得麼。公曰。望師點破。岐曰。此是比部弘願深廣。利濟群生。公曰。未審如何。岐示以偈曰。應現宰官身。廣弘悲願深。為人重指處。棒下血淋淋。公於此有省。

【標】五祖法演禪師

【標】謁圓照本禪師。古今因緣會盡。唯不會僧問興化。四方八面來時如何。化雲。打中間底。僧作禮。化雲。我昨日赴個村齋。中途遇一陣卒風暴雨。卻向古廟裡避得過。請益本。本雲。此是臨濟下因緣。須是問他家兒孫始得。師遂謁浮山遠禪師。請益前話。遠雲。我有個譬喻說似你。你一似個三家村里賣柴漢子。把個匾擔向十字街頭立地問人。中書堂今日商量甚麼事。師默計雲。若如此大故未在。

【頌】【標】遠一日語師曰。吾老矣。恐虛度子光陰。可往依白雲。此老雖後生。吾未識面。但見其頌臨濟三頓棒話。有過人處。必能了子大事。師潸然。禮辭。至白雲。遂舉僧問南泉。摩尼珠話請問。雲叱之。師領悟。獻投機偈曰。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雲特印可。

【頌】令掌磨事。未幾雲至。語師曰。【標】有數禪客。自廬山來。皆有悟入處。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由。舉因緣問伊亦明得。教伊下語亦下得。祇是未在。師於是大疑。私自計曰。既悟了。說亦說得。明亦明得。如何卻未在。遂參究累日。忽然省悟。從前寶惜。一時放下。走見白雲。云為手舞足蹈。師亦一笑而已。師後曰。【標】吾因茲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載清風。

○雲一日示眾曰。古人道如鏡鑄像。像成後鏡在甚麼處。眾下語不契。舉以問師。師近前問訊曰。也不較多。雲笑曰。須是道者始得。乃命分座。開示方來。

【頌】僧問。如何是臨濟下事。師曰。五逆聞雷。

【頌】問如何是佛。師曰。口是禍門。又曰。肥從口入。

【頌】問一代時教。是個切腳。未審切那個字。師曰。缽囉娘。

○【標】問如何是先照後用。師曰。王言如絲。曰如何是先用後照。師曰。其出如綸。曰如何是照用同時。師曰。舉起軒轅鑒。蚩尤頓失威。曰如何是照用不同時。師曰金將火試。

○【標】上堂。千峰列翠岸柳垂金。樵父謳歌。漁人鼓舞。笙簧聒地。鳥語昵喃。紅粉佳人。風流公子。一一。為汝諸人發上上機。開正法眼。若向這裡薦得。金色頭陀。無容身處。若也不會。吃粥吃飯。許你十穿八穴。

○上堂。汝等諸人。見老和尚鼓動唇吻。豎起拂子。便作勝解。及乎山禽聚集。牛動尾巴。卻將作等閒。殊不知檐聲不斷前旬雨。電影還連後夜雷。

【頌】【標】謝監收上堂。人之性命事。第一須是○。欲得成此○。先須防於○。若是真○人○○。

【頌】【標】師十有餘年。海上參尋。見數人尊宿。自為了當。及到浮山會裡。直是開口不得。後到白雲門下。咬破一個鐵酸豏。直得百味具足。且道豏子一句。作麼生道。乃曰。花發雞冠媚早秋。誰人能染紫絲頭。有時風動頻相倚。似向階前斗不休。

○【標】上堂。山僧昨日入城。見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見端嚴奇特或見醜陋不堪。動靜行坐。青黃赤白一一見了。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乃問長史高姓。他道老和尚看便了。問甚么姓。大眾。山僧被他一問。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還有為山僧。道得麼。昨日那裡落節。今日這裡拔本。

○【標】上堂。說佛說法。拈槌豎拂。白雲萬里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白雲萬里。然後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也則白雲萬里。忽有個漢出來道。長老你恁麼道。也則白雲萬里。這個說話。喚作矮子看戲。隨人上下。三十年後。一場好笑且道笑。個甚麼笑白雲萬里。

○【標】示眾雲。祖師道。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達磨大師信腳來。信口道。後代兒孫多成計較。要會開花結果處麼。鄭州棃。青州棗。萬物無過出處好。

○【標】三佛侍師於一亭上夜話。及歸。燈已滅。師於暗中曰。各人下一轉語。佛鑒曰。彩鳳舞丹霄。佛眼曰。鐵蛇橫古路。佛果曰。看腳下。師曰。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頌】師曰。譬如水牯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麼尾巴過不得(高峰妙頌等閒放出這牛兒。頭角分明舉似誰。若向尾巴尖上會。新羅鷂子過多時)【增收】。

【標】雲蓋智本禪師

僧問。人人盡有一面古鏡。如何是學人古鏡。師曰。打破來向你道。曰打破了也。師曰。胡地冬生筍。

○上堂。去者鼻孔遼天。來者腳踏實地且道祖師意向甚麼處着。良久曰。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流入此中來。

○【標】上堂。高台巴鼻開口便是若也便是。有甚巴鼻。月冷風高。水清山翠。

○上堂。以楔出楔。有甚休歇。欲得休。歇以楔出楔。喝一喝。

○上堂。滿口道不出。句句甚分明。滿目覷不見。山山迭亂青。鼓聲猶不會何況是鐘鳴喝一喝。

○上堂。祖翁卓卓犖犖。兒孫齷齷齪齪。有處藏頭沒處露角。借問衲僧。如何摸索。

○上堂。橫按拄杖曰。牙如刀劍面如鐵。眼放電光光不歇。手把蒺藜一萬斤。等閒敲落天邊月。卓一下。

【標】保福殊禪師

僧問。如何是禪。師曰。秋風臨古渡。落日不堪聞。曰不問這個禪。師曰。你問那個禪。曰祖師禪。師曰。南華塔外松陰里。飲露吟風又更多。

【標】提刑郭祥正

字功甫。【標】因謁白雲。雲上堂曰。夜來枕上作得個山頌。謝功甫大儒。廬山二十年之舊。今日遠訪白雲之勤。當須舉與大眾。請已後分明舉似諸方。此頌豈唯謝功甫大儒。直要與天下有鼻孔衲僧。脫卻着肉汗衫。莫言不道。乃曰。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公切疑。後聞小兒誦之。忽有省。以書報雲。雲以偈答曰。藏身不用縮頭。斂跡何須收腳。金烏半夜遼天。玉兔趕他不着。

【標】壽聖知淵禪師

【標】僧問。祖意西來即不問。如何是一色。師曰。目前無闍黎。此間無老僧。曰既不如是。如何曉會。師曰。領取鈎頭意。莫認定盤星。乃曰。凡有問答。一似擊石迸火。流出無盡法財。三草二木普沾其潤放行也。雲生谷口。霧罩長空。把定也。碧眼胡僧。亦須罔措。壽聖如斯舉唱。猶是化門。要且未有衲僧巴鼻。敢問諸人。作麼生是衲僧巴鼻。良久曰。布針開兩眼。君向那頭看。

【標】上方日益禪師

僧問。如何是未出世邊事。師曰。井底蝦蟆吞卻月。曰如何是出世邊事。師曰。鷺鷥踏折枯蘆枝。曰去此二途。如何是和尚為人處。師曰。十成好個金剛鑽。攤向街頭賣與誰。

【標】昭覺克勤圓悟佛果禪師

出蜀首謁玉泉皓。次依金鸞信。大溈喆。黃龍心。東林度。僉指為法器。而晦堂稱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最後見五祖。盡其機用。祖皆不諾。乃謂祖。強移換人。出不遜語。忿然而去。祖曰。待你着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標】師到金山。染傷寒困極。以平日見處試之。無得力者。追繹五祖之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間。即歸五祖。病痊尋歸。祖一見而喜。令即參堂。便入侍者寮。方半月。【標】會部使者解印還蜀。詣祖問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艷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提刑應諾諾。祖曰。且子細。師適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艷詩。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聻。【標】師忽有省。遽出見雞飛上欄干。鼓翅而鳴。復自謂曰。此豈不是聲。【標】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祖徧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由此所至。推為上首。

○【標】出峽南遊。時張無盡寓荊南。以道學自居。少見推許。師艤舟謁之。劇談華嚴旨要。曰華嚴現量境界。理事全真。初無假法。所以即一而萬。了萬為一。一復一。萬復萬。浩然莫窮。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卷舒自在。無礙圓融。此雖極則。終是無風匝匝之波。公於是不覺促榻。師遂問曰。到此與祖師西來意。為同為別。公曰。同矣。師曰。且得沒交涉。公色為之慍。師曰。不見雲門道。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彼德山臨濟。豈非全提乎。公乃首肯。【標】翌日復舉。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無礙法界。師又問。此可說禪乎。公曰。正好說禪也。師笑曰。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蓋法界量未滅。若到事事無礙法界。法界量滅。始好說禪。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標】是故真淨偈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淨戒。趂出淫坊。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公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於是以師禮。留居碧岩復領昭覺。僧問。雲門道。須彌山意旨如何。師曰。推不向前。約不退後。曰未審還有過也無。師曰。坐卻舌頭。

【頌】師凡垂問。學者擬議。則一拳【增收】。

【標】太平慧懃佛鑒禪師

丱歲師廣教圓深試所習得度。每以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味之有省。乃徧參名宿。往來五祖之門。有年恚祖不為印據。與圓悟相繼而去。及悟歸五祖方丈徹證。而師忽至。意欲他邁悟勉令掛搭。且曰。某與兄相別。始月余。比舊相見時如何。師曰。我所疑者此也。遂參堂。一日聞祖。舉僧問趙州。如何是和尚家風。州曰。老僧耳聾。高聲問將來。僧再問。州曰。你問我家風我卻識你家風了也。師即大豁所疑曰。乞和尚指示極則。祖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師展拜。【標】祖令主翰墨。後同圓悟語話。次舉東寺。問仰山鎮海明珠。因緣至無理。可伸處圓悟征。曰既雲收得逮索此珠。又道無言可對。無理可伸。師不能加答明日謂。悟曰。東寺祇索一顆珠。仰山當下傾出一栲栳悟深肯之乃告之曰。老兄更宜親近。老和尚去。【標】師一日造方丈未及語。被祖詬罵懡[怡-台+羅]而退歸寮閉門打睡恨祖不已悟已密知即往扣門。師曰。誰悟曰。我師即開門。悟問你見老和尚如何。師曰。我本不去被你賺。累我遭這老漢。詬罵悟呵呵大笑。曰你記得前日下底語麼。師曰。是甚麼語。悟曰。你又道東寺祇索一顆。仰山傾出一栲栳。師當下釋然。悟遂領師同上方丈。祖才見遽。曰懃兄且喜大事了畢。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吃醋知酸吃鹽知醎。曰弓折箭盡時如何。師曰。一場懡[怡-台+羅]。

○【標】上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桃華紅。李花白。誰道融融祇一色。燕子語。黃鶯鳴。誰道關關祇一聲不透。祖師關棙子空認山河作眼睛。

○上堂。橫拄杖曰。先照後用。豎起曰先用後照倒轉曰。照用同時。卓一下曰。照用不同時。汝等諸人。被拄杖一口吞盡了也。自是你不覺。若向這裡道得轉身句。免見一場氣悶。其或未然。老僧今日失利。

○師室中以木骰子六隻。面面皆書麼字。僧才入。師擲曰會麼。僧擬不擬。師即打出。

【頌】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吃飯咬着砂【增收】。

【標】龍門清遠佛眼禪師

因讀法華經。至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持以問講師。講師莫能答。師嘆曰。義學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卷衣南遊。造舒州太平演禪師法席。因丐於廬州。偶兩足跌仆地。煩懣間。聞二人交相惡罵。諫者曰。你猶自煩惱在。師於言下有省。

【頌】【標】及歸。凡有所問演即曰。我不如你。你自會得好。或曰我不會。我不如你。師愈疑。遂咨決於元禮首座。禮乃以手引師之耳。繞圍爐數匝。且行且語曰。你自會得好。師曰。有冀開發。乃爾相戲耶。禮曰。你他後悟去。方知今日曲折耳。

○【標】太平將遷海會。師慨然曰。吾持缽方歸。復參隨往一荒院。安能究決己事耶。遂作偈告辭之。蔣山坐夏。邂逅靈源禪師。日益厚善。從容言話間。師曰。比見都下一尊宿。語句似有緣。靈源曰。演公天下第一等宗師。何故舍而事遠遊。所謂有緣者。蓋知解之師。與公初心相應耳。【標】師從所勉徑趨海會。後命典謁。適寒夜孤坐。撥爐見火一豆許。恍然自喜曰。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閱几上傳燈錄。至破灶墮因緣。忽大悟。作偈曰。刁刁林鳥啼。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墮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念之永不忘。門開少人過。【標】圓悟因詣其寮。舉青林般土話驗之。且謂古今無人出得。你如何會。師曰。也有甚難。悟曰。祗如他道鐵輪天子寰中旨。意作麼生。師曰。我道帝釋宮中放赦書。悟退語人曰。且喜遠兄便有活人句也。

○上堂。一葉落天下春。無路尋思笑殺人。下是天。上是地。此言不入時流意。南作北。東作西。動而止。喜而悲。蛇頭蠍尾一試之。猛虎口裡活雀兒。是何言。歸堂去。

【頌】上堂。千說萬說不如親面一見。縱不說亦自分明。王子寶刀喻。眾盲摸象喻。禪學中隔江招手事。望州亭相見事。迥絕無人處事。深山岩崖處事。此皆親面而見之。不在說也。

○上堂。蘇武牧羊。辱而不屈。李陵望漢。樂以忘歸。是在外國。在本國。佛諸弟子中。有者雙足越坑。有者聆箏起舞。有者身埋糞壤。有者呵罵河神。是習氣。是妙用。至於擎叉打地。豎拂敲床。睦州一向閉門。魯祖終年面壁。是為人。是不為人。信知一切凡夫。埋沒寶藏。殊不丈夫。諸人何不擺柁張帆拋江過岸。休更釘樁搖櫓。何日到家既作曹溪人。又是家裡漢。還見家裡事麼。

○【標】師嘗題語於龍門延壽壁間曰。佛許有病者當療治。容有將息所也。禪林凡有數名。或曰。涅盤。見法身常住。了法不生也。或曰省行。知此違緣。皆從行苦也。或曰延壽。欲得慧命扶持色身也。其實使人了生死處也。多見少覺微恙。便入此堂。不強支吾。便有補益。及乎久病思念鄉閭。不善退思。滅除苦本。先聖雲。病者眾生之良藥。若善服食。無不瘥者也。

【頌】【標】那咤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師雲。肉既還母。骨既還父。用甚麼為身。學人到這裡若見得去。廓清五蘊。吞盡十方(云云)【增收】(頌見聯珠第一卷中)。

【標】開福道寧禪師

壯為道人。於崇果寺執浴。一日將濯足。偶誦金剛經。至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湯中。發明己見。

○示眾雲。秋日耀長空。秋江浸虛碧傷嗟門外人。處處尋彌勒。驀路忽抬頭。相逢不相識。諸禪德既是相逢為甚麼卻不相識。剪盡霜前竹。臨溪不化龍。

○【標】上堂。摩竭正令。未免崎嶇。少室垂慈早傷風骨。腰囊挈錫。孤負平生煉行灰心。遞相鈍置。爭似春雨晴春山青。白雲三片四片。黃鶯一聲兩聲。千眼大悲看不足。王維雖巧畫難成。直饒便恁麼。猶自涉途程。且不涉途程一句。作麼生道。人從汴州來。不得東京信。

○【標】僧問。如何是句到意不到。師曰。瑞草本無根。信手拈來用。曰如何是意到句不到。師曰。領取鈎頭意。莫認定盤星。曰。如何是意句俱到。師曰。大悲不展手。通身是眼睛。曰如何是意句俱不到。師曰。君向瀟湘我向泰。

【標】大隨南堂靜禪師(後名道興)

首參永安恩禪師。於臨濟三頓棒話發明。次依諸名宿。無有當意者。【標】聞五祖機峻。欲抑之。遂謁祖。祖乃曰。我此間不比諸方。凡於室中。不要汝進前退後豎指擎拳。繞禪床作女人拜。提起坐具。千般伎倆。祇要你一言下諦當。便是你見處。師茫然。退參三載。一日入室罷。祖謂曰。子所下語。已得十分。試更與我說看。師即剖而陳之。祖曰。說亦說得十分。更與我斷看。師隨所問而判之。祖曰。好即好。祇是未曾得老僧說話在。齋後可來祖師塔所。與汝一一按過始得。【標】及至彼。祖便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睦州擔板漢。南泉斬貓兒趙州狗子無佛性。有佛性之語。編辟之。其所對。了無凝滯。至子胡狗話。祖。遽轉面曰不是。師曰。不是卻如何。祖曰。此不是。則和前面皆不是。師曰。望和尚慈悲指示。祖曰。看他道子胡有一狗。上取人頭。中取人腰。下取人腳入門者好看。才見僧入門。便道看狗。向子胡道看狗處下一轉語。教子胡結舌。老僧鈐口。便是你了當處。【標】次日入室。師默啟其說。祖笑曰。不道你不是千了百當底人。此語祇似先師下底語。師曰。某何人得似端和尚。祖曰不然。老僧雖承嗣他。謂他語拙蓋祇用遠錄公手段接人故也。如老僧共遠錄公。便與百丈。黃檗。南泉。趙州輩。把手共行。才見語拙即不堪。師以為不然。乃曳杖渡江。適大水泛漲。因留四祖。儕輩挽其歸。又二年。祖方許可。嘗商略古今次。執師手曰。得汝說。須是吾舉。得汝舉。須是吾說。而今而後。佛祖秘要。諸方關鍵。無逃子掌握矣。

○上堂。問答已。乃曰。【標】有祖已來。時人錯會。祇將言句以為禪道。殊不知道本無體。因體而得名。道本無名。因名而立號。祇如適來上座。才恁麼出來。便恁麼歸眾。且道具眼不具眼。若道具眼。才恁麼出來。眼在甚麼處。若道不具眼。爭合便恁麼去。諸仁者。於此見得倜儻分明。則知二祖禮拜。依位而立。真得其髓。【標】祇這些子。是三世諸佛命根。六代祖師命脈。天下老和尚安身立命處。雖然如是。須是親到始得。

○【標】僧問祖師心印。請師直指。師曰。你聞熱麼。曰聞師曰。且不聞寒。曰和尚還聞熱否。師曰不聞。曰為甚麼不聞。師搖扇曰。為我有這個。

○【標】問如何是山里禪。師曰。庭前嫩竹先生筍。澗下枯松長老枝。曰如何是市里禪。師曰。六街鐘鼓韻冬冬。即處鋪金世界中。曰如何是村里禪。師曰。賊盜消亡蠶麥熟。謳歌鼓舞樂昇平。

○有一老宿垂語云。十字街頭起一間茅廁。祇是不許人屙。僧舉似扣師。師曰。是你先屙了。更教甚麼人屙。宿聞焚香遙望大隨再拜謝之。

【標】無為泰禪師

【標】自出關。徧游叢社。至五祖。告香日。祖舉趙州洗缽盂話俾參。洎入室。舉此話問師。你道趙州向伊道甚麼。這僧便悟去。師曰。洗缽盂去聻祖曰。你祇知路上事。不知路上滋味。師曰。既知路上事。路上有甚滋味。祖曰你不知耶。又問你曾游浙否。師曰。未也。祖曰。你未悟在。師自此凡五年不能對。【標】祖一日升堂。顧眾曰。八十翁翁轅繡球。便下座。師欣然出眾曰。和尚試[車*袞]一[車*袞]看。祖以手作打仗鼓勢。操蜀音。唱綿州巴歌曰。豆子山。打瓦鼓。楊平山。撒白雨。白雨下。取龍女。織得絹。二丈五。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師聞大悟。掩祖口曰。祇消唱到這裡。祖大笑而歸。

○【標】上堂。此一大事因緣。自從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訶大迦葉以後燈燈相續。祖祖相傳。迄至於今。綿綿不墜。直得徧地生華。故號涅盤妙心。亦曰本心。亦曰本性。亦曰本來面目。亦曰第一義諦。亦曰爍迦羅眼。亦曰摩訶大般若。在男曰男。在女曰女。汝等諸人。但自悟去。這般儘是閒言語。遂拈起拂子曰。會了喚作禪。未悟果然難難難。目前隔個須彌山。悟了易易易信口道來無不是。

【標】五祖自禪師

【標】初依祖最久。未有省。時圓悟為座元。師往請益。悟曰。兄有疑處。試語我。師遂舉德山小參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悟曰。禮拜着。我作得你師。舉話尚不會。師作禮竟。悟令再舉前話。師曰。德山小參不答話。悟掩其口曰。但恁麼看。師出揚聲曰。屈屈。豈有公案祇教人看一句底道理。有僧謂師曰。兄不可如此說。首座須有方便。因靜坐體究。及旬。頓釋所疑。詣悟禮謝。悟曰。兄始知吾不汝欺。又詣方丈。祖迎笑。自爾日深玄奧。

○【標】師榜侍者門曰。東山有三句。若人道得即掛搭。衲子皆披靡。一日有僧攜坐具。徑造丈室謂師曰。某甲道不得。祇要掛搭。師大喜。呼維那於明窗下安排。

【標】九頂素禪師

謁五祖。聞舉首山答西來意語。倐然契語。述偈曰。顛倒顛。顛倒顛。新婦騎驢阿家牽。便恁麼。太無端。回頭不覺布衫穿。祖見乃問百丈野狐話又作麼生。師曰。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祖大悅。

【標】元禮首座

初參演和尚於白雲凡入室。必謂曰。衲僧家明取緇素好。師疑之不已一日演升堂。舉首山。新婦騎驢阿家牽語。乃曰。諸人要會麼莫。問新婦阿家免煩。路上波咤遇飯即飯。遇茶即茶。同門出入宿世冤家。師於言下豁如。且曰。今日緇素明矣。

【標】普融知藏

【頌】【標】至五祖入室次。祖舉倩女離魂話問之。有契呈。偈曰。二女合為一媳婦。機輪截斷難回。互。從來往返絕蹤由。行人莫問來時路(按聯珠頌古第十卷中。有五祖演問僧曰。倩女離魂那個是真底。乃注曰。王宙欲娶娶倩娘為妻。倩父母不許。倩遂臥病在家。王宙將欲遠行。月下見倩來。同舟而去。三年後遂生一子。倩遂歸父母家。才到門家中有一倩娘出來。相見兩人遂合成一身)。

【標】承天賢禪師

上堂。五更殘月落天曉。白雲飛分明目前事。不是目前機。既是目前事。為甚麼。不是目前機。良久曰。欲言言不及。林下卻商量。

【標】金陵俞道婆

【頌】市油餈為業。常隨眾參問琅琊。琊以臨濟無位。真人話示之。【標】一日聞丐者唱蓮花樂雲。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餈盤投地。夫傍睨曰。你顛耶。婆掌曰。非汝境界。往見琅琊。琊望之知其造詣。問那個是無位真人。婆應聲曰。有一無位人。六臂三頭努力嗔。一擘華山分兩路。萬年流水不知春。由是聲名藹着。凡有僧至則曰。兒兒。僧擬議。即掩門。佛燈珣禪師往勘之。婆見。如前所問。珣曰。爺在甚麼處。婆轉身拜露柱。珣即踏倒曰。將謂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曰。兒兒來。惜你則個。珣竟不顧。安首座至。婆問甚處來。安曰德山。婆曰德山泰。乃老婆兒子。安曰。婆是甚人兒子。婆曰。被上座一問。直得立地放尿。

【標】徑山大慧宗杲禪師

年十七剃髮具毗尼。偶閱古雲門錄。恍若舊習。往依廣教珵禪師。棄游四方。從曹洞諸老宿。既得其說。【標】去登寶峰。謁湛堂准禪師。堂一見異之。俾侍巾裓。指以入道捷徑。師橫機無所讓堂訶曰。汝曾未悟。病在意識領解。則為所知障。堂疾革。囑師曰。吾去後當見川勤。必能盡此機用(勤即圓悟)【標】堂卒。師趨謁無盡居士。求堂塔銘。無盡門庭高。少許可與師一言相契。下榻延之。名師庵曰妙喜。洎後再謁。且囑令見圓悟。

【頌】【標】師至天寧。一日聞悟升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即不然。忽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只向他道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師於言下。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悟謂曰。也不易你得到這田地。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須信有這個道理。遂令居擇木堂。為不厘務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擇木乃朝士止息處)。

○【標】悟每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問之。師才開口。悟便曰不是不是。經半載遂問悟曰。聞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這話。不知五祖道甚麼。悟笑而不答。師曰。和尚當時須對眾問。如今說亦何妨。悟不得已。謂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標】師當下釋然曰。我會也。悟遂舉數因緣詰之。師酬對無滯。悟曰。始知吾不汝欺。遂着臨濟正宗記付之。俾掌記室。未幾。令分座。室中握竹篦以驗學者。叢林浩然歸重。名振京師。右丞相呂公舜徒。奏賜紫衣佛日之號。會女真之變。其酋欲取禪僧十數人。師在選得免。趨吳虎丘度夏。因閱華嚴。至菩薩登七地證無生法忍。洞曉向所請問湛堂殃崛摩羅。持缽至產婦家因緣。時圓悟。

【頌】【標】詔住雲居。師往省覲。至山次日。即請為第一座。時會中多龍象。以圓悟久虛座元。俟師之來。頗有不平之心。及冬至秉拂。昭覺元禪師出眾問曰。眉間掛劍時如何。師曰。血濺梵天。圓悟於座下以手約雲。住住。問得極好。答得更奇。元乃歸眾。叢林由是改觀。

○上堂。正月十四十五。雙徑椎鑼打鼓。要識祖意西來。看取村歌社舞。

○【標】上堂。舉圓通秀禪師示眾曰。少林九年冷坐。剛被神光覷破。如今玉石難分。祇得麻纏紙裹。這一個。那一個。更一個。若是明眼人。何須重說破。徑山今日。不免狗尾續貂。也有些子。老胡九年話墮。可惜當時放過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長年打坐這一個那一個。更一個。雖然苦口叮嚀。卻似樹頭風過。

○上堂。水底泥牛嚼生鐵。憍梵缽提咬着舌。海神怒把珊瑚鞭。須彌山王痛不徹。

○上堂。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卓拄杖曰。唯有這個不遷。擲拄杖曰。一眾耳聞目睹。

○【標】圓悟禪師忌。師拈香曰這個尊慈。平昔強項。氣壓諸方。逞過頭底顢頇。用格外底儱侗。自言我以木槵子換天下人眼睛。殊不知被不孝之子將斷貫索穿卻鼻孔。索頭既在徑山手裡。要教伊生。也由徑山。要教伊死。也由徑山。且道以何為驗。遂燒香曰。以此為驗。

○【標】僧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前百丈曰。不落因果。為甚麼墮野狐身。師曰。逢人但恁麼舉。曰祇如後百丈道。不昧因果。為甚麼脫野狐身。師曰。逢人但恁麼舉曰。或有人問徑山。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未審和尚向他道甚麼。師曰。向你道逢人但恁麼舉。

○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時如何。師曰。親言出親口。曰未審如何受持。師曰。但恁麼受持。決不相賺。

【頌】問心佛俱忘時如何。師曰。賣扇老婆手遮日。

○僧請益夾山境話。聲未絕。師便喝。僧茫然。師曰。你問甚麼。僧擬舉師連打。喝出。

○師才見僧入。便曰不是。出去。僧便出。師曰。沒量大人。被語脈里轉卻。

【頌】【標】室中舉竹篦問僧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僧曰。請和尚。放下竹篦。即與和尚道。師放下竹篦。僧拂袖便出。師曰。侍者認取這僧着(淳熙初賜其全錄八十卷隨大藏流行)。

【標】虎丘紹隆禪師

荷包謁長蘆信禪師。得其大略。有傳圓悟語至者。師讀之。嘆曰。想醋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第恨未聆謦欬耳。遂由寶峰。依湛堂。客黃龍。叩死心禪師。次謁圓悟。一日入室。悟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曰。還見麼。師曰見。悟曰頭上安頭。師聞脫然契證。悟叱曰。見個甚麼。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悟肯之。尋俾掌藏教。【標】有問悟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悟曰。瞌睡虎耳。

○上堂。目前無法。萬象森然。意在目前。突出難辯。不是目前法。觸處逢渠。非耳目之所到。不離見聞覺知。雖然如是。也須踏着他向上關棙子始得。所以道羅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佛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如是則不勞斂念。樓閣門開。寸步不移。百城俱到。驀拈拄杖劃一划雲。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

【頌】初參死心。心問你是甚麼僧。師曰行腳僧。心曰。你是何處村僧。行甚驢腳馬腳。師曰。廣南蠻道甚麼。何不高聲道。心曰。卻有些衲僧氣息。遂留過夏【增收】。

【標】育王佛智端裕禪師

往依淨慈一禪師。未幾。偶聞僧擊露柱曰。你何不說禪。師忽微省。去謁龍門遠。甘露卓。泐潭祥。皆以穎邁見推。晚見圓悟於鍾阜。一日悟問。誰知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即今是滅不滅。曰請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猶未出常情。師擬對。悟擊之。師頓去所滯。

○【標】上堂曰。行時絕行跡。說時無說蹤。行說若到。則垛生招箭。行說未明。則神鋒劃斷。就使說無滲漏。行不迷方。猶滯殼漏在。若是大鵬金翅。奪迅百千由旬。十影神駒。馳驟四方八極。不取次啖啄。不隨處埋身。且總不依倚。還有履踐分也無。剎剎塵塵是要津。

○【標】上堂曰。德山入門便棒。多向皮袋裡埋蹤。臨濟入門便喝。總在聲塵中出沒。若是英靈衲子。直須足下風生。超越古今途轍。拈拄杖卓一下。喝一喝曰。祇這個。何似生。若喚作棒喝。瞌睡未惺。不喚作棒喝。未識德山臨濟。畢竟如何。復卓一下曰。總不得動着。

○【標】師蒞眾。色必凜然。寢食不背眾。唱道無倦。紹興庚午十月初。示微疾。首座法全。請遺訓。師曰。盡此心意。以道相資。語絕而逝。

【標】大溈佛性法泰禪師

【標】僧問。理隨事變。該萬有而一片虛凝。事逐理融。等千差而咸歸實際。如何是理法界。師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事法界。師曰。萬象森羅。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師曰。東西南北。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師曰。上下四維。

○【標】上堂。推真。真無有相。窮妄。妄無有形。真妄兩無所有。廓然露出眼睛。眼睛既露見個甚麼曉日爍開岩畔雪。朔風吹綻臘梅華。

○【標】上堂。達得人空法空。未稱祖佛家風。體得全用全照。亦非衲僧要妙。直須打破牢關。識取向上一竅。如何是向上一竅。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標】上堂。欲識佛去處。祇這語聲是。咄傅大士不識好惡。以昭昭靈靈。教壞人家男女。被志公和尚一喝曰。大士莫作是說。別更道看。大士復說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志公呵呵大笑曰。前頭猶似可。末後更愁人。

【標】護國此庵景元禪師

【標】習台教三祀。棄謁圓悟於鍾阜。因僧讀死心小參語云。既迷須得個悟。既悟須識悟中迷。迷中悟。迷悟雙忘卻。從無迷悟處。建立一切法。師聞而疑。即趨佛殿。以手托開門扉。豁然大徹。繼而執侍。機辯逸發。圓悟目為聱頭元。侍者遂自題肖像。付之曰。生平只說聱頭禪。撞着聱頭如鐵壁。脫卻羅籠截腳。跟大地撮來墨漆黑。晚年轉復沒刀刀。奮金剛椎碎窠窟。他時要識圓悟面。一為渠儂並拈出。

【標】南峰雲辯禪師

參圓悟值入室才踵門。悟曰。看腳下。師打露柱一下。悟曰。何不着實道取一句。師曰。師若搖頭。弟子擺尾。悟曰。你試擺尾看。師翻筋斗而出。悟大笑。由是知名。一日入城與道俗行。至十郎巷。有問巷在這裡。十郎在甚處。師奮臂曰。隨我來。

【標】靈隱慧遠佛海禪師

會圓悟復領昭覺。師即之聞悟普說。舉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因緣。師忽頓悟仆於眾。眾掖之。師乃曰。吾夢覺矣。【標】至夜小參。師出問曰。淨裸裸空無一物。赤骨力貧無一錢。戶破家亡。乞師賑濟。悟曰。七珍八寶一時拏。師曰。禍不入謹家之門。悟曰。機不離位墮在毒海。師隨聲便喝。悟以拄杖擊禪床雲。吃得棒也未。師又喝。悟連喝兩喝。師便禮拜。自此機鋒峻發。無所抵捂。

○上堂。好是仲春漸暖。那堪寒食清明。萬迭雲山聳翠。一天風月良鄰。在處花紅柳綠。湖天浪穩風平。山禽枝上語諄諄。再三瑣瑣碎碎。囑付叮叮嚀嚀。你且道。他叮嚀囑付個甚麼卓拄杖曰。記取明年今日。依舊寒食清明。

【標】鴻福文禪師

上堂。不昧不落作麼會。會得依前墮野狐。一夜涼風生畫角。滿船明月泛江湖。

【標】華藏民禪師

初講楞嚴於成都。為義學所歸。【標】時圓悟居昭覺。師與勝禪師為友。因造焉聞悟小參。舉國師三喚侍者因緣。趙州拈雲。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那裡是文彩已彰處。師心疑之。告香入室。悟問。坐主講何經。師曰楞嚴。悟曰。楞嚴有七處征心八還辯見。畢竟心在甚麼處。師多呈藝解。悟皆不背。師復請益。悟令一切處作文彩已彰。會偶僧請益十玄談。方舉問君心印作何顏。悟厲聲曰。文彩已彰。【標】師聞而有省。遂求印證。悟示以本色鉗錘。師則罔措。一日白悟曰。和尚休舉話。待某說看。悟諾。師曰。尋常拈錘豎拂。豈不是經中道。一切世界。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悟笑曰。你元來在這裡作活計。師又曰下喝敲床時。豈不是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悟曰。你豈不見經中道。妙性圓明。離諸名相。師於言下釋然。悟出蜀居夾山。師罷講。侍行。悟為眾夜參。舉古帆未掛因緣。師聞未領。遂求決。悟曰你問我。師舉前話。悟曰。庭前柏樹子。師即洞明。謂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於巨壑。殊不知大海投於一滴。悟笑曰。奈這漢何。【標】後謁佛鑒於蔣山。鑒問。佛果有不曾亂為人說底句。曾與你說麼。師曰。合取狗口。鑒震聲曰。不是這個道理。師曰。無人奪你鹽茶袋。叫作甚麼。鑒曰。佛果若不為你說。我為你說。師曰。和尚疑時。退院別參去。鑒呵呵大笑。

【標】昭覺道元禪師

謁大別道禪師。因看廓然無聖之語。忽爾失笑曰。達磨元來在這裡。道譽之。往參佛鑒。佛眼蒙賞識。依圓悟於金山。以所見告。悟弗之許。悟被 詔住雲居。師從之。雖有信入。終以鯁胸之物。未去為疑。會悟問參徒。生死到來時如何。僧曰。香台子笑和尚。次問師。汝作麼生。師曰。草賊大敗。悟曰。有人問你時如何。師擬答。悟憑陵曰。草賊大敗。師即徹證。圓悟以拳擊之。師拊掌大笑。悟曰。汝見甚麼便如此。師曰。毒拳未報。永劫不忘。

【標】中竺[仁-二+(ㄠ*刀)]堂中仁禪師

往來三藏譯經所。諦窮經論。特於宗門未之信。時圓悟居天寧。凌晨謁之。悟方為眾入室。師見敬服。奮然造前。悟曰。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速道速道。師擬對。悟劈口擊之。因墜一齒。即大悟。

○上堂。九十春光已過半。養花天氣正融和。海棠枝上鶯聲好。道與時流見得麼。雖然如是。且透聲透色一句作麼生道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上堂。舉狗子無佛性話。乃曰。二八佳人刺繡遲。紫荊花下囀黃鸝可憐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標】淳熙甲午。四月八日 孝宗皇帝詔入。賜座說法。帝舉不與萬法為侶因緣。俾拈提。師拈罷。頌曰。秤錘搦出油。閒言長語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標】象耳袁覺禪師

出蜀徧謁有道尊宿後往大溈依佛性。頃之入室陳所見。性曰。汝忒煞遠在。然知其為法器。俾充侍者。掌賓客。師每侍性。性必舉法華開示悟入四字。令下語。又曰。直待我豎點頭時。汝方是也。偶不職。被斥。制中無依。寓俗士家。【標】一日誦法華。至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是舍。乃豁然。制罷歸省。性見首肯之。【標】圓悟再得旨住雲居。師至彼。以所得白悟。悟呵雲本是淨地。屙屎作麼。師所疑頓釋。嘗語客曰。東坡雲。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山谷雲。惠崇煙雨蘆雁坐我瀟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傍人謂是丹青。此禪髓也。

【標】中岩華嚴祖覺禪師

依圓悟於鍾阜。一日入室。悟舉羅山道有言時。踞虎頭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無言時覿露機鋒。如同電拂。作麼生會。師莫能對。夙夜參究。忽然有省。作偈呈悟曰。家住孤峰頂。長年半掩門。自嗟身已老。活計付兒孫。悟見許可。次日入室。悟又問。昨日公案作麼生。師擬對。悟便喝曰。佛法不是這個道理。師復留五年。愈更迷悶。【標】後於廬山棲賢。閱浮山遠禪師削執論雲。若道悟有親疎。豈有旃檀林中卻生臭草。豁然契悟。作偈寄圓悟曰。出林依舊入蓬蒿。天網恢恢不可逃。誰信業緣無避處。歸來不怕語聲高。悟大喜。持以示眾曰。覺華嚴徹矣。

○上堂。舉石霜和尚遷化。眾請首座繼踵住持。虔侍者所問公案。師曰。宗師行處。如火消氷。透過是非關。全機忘得喪。盡道首座滯在一色。侍者知見超師可謂體妙失宗。全迷向背。殊不知首座。如鷺鷥立雪。品類不齊。侍者如鳳翥丹霄不縈金網。一人高高山頂立。一人深深海底行。各自隨方而來。同會九重城裡。而今要識此二人麼。豎起拂子曰。龍臥碧潭風凜凜。垂下拂子曰。鶴歸霄漢背摩天。

【標】明因曇玩禪師

上堂。汝有一對眼。我也有一對眼。汝若瞞還自瞞。汝若成佛作祖。老僧無汝底分。汝若做驢做馬。老僧救汝不得。

○眾檀越入山。請上堂。說偈曰。我無長處名虛出。謝汝殷勤特地來。明因無法堪分付。謾把山門為汝開。

【標】虎丘雪庭元淨禪師

上堂。說得須是見得。見得又須說得。見得說不得。落在陰界。見解偏枯。說得見不得落在時機。墮在毒海。若是翠門下。直饒說得見得。好與三十棒。說不得見不得也好與三十棒。翠雲恁麼道。也好與三十棒。遂高聲召大眾曰。險。

【標】天寧訥坐梵思禪師

上堂。知有底。也吃粥吃飯。不知有底。也吃粥吃飯。如何直下驗得他有之與無。是之與非。邪之與正。若驗不出。參學事大遠在。喝一喝。下座。

○上堂。山僧是楊岐四世孫這老漢有個三腳驢子弄蹄行公案。雖人人舉得。祇是不知落處。山僧不惜眉毛為諸人下個註腳。乃曰。八角磨盤空裡走。

【標】君山覺禪師

上堂舉古者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諸人還識得麼。若也不識為你注破。仰之彌高。不隔絲毫。要津把斷。佛祖難逃。鑽之彌堅。真體自然。鳥啼花放。在碧岩前。瞻之在前。非正非偏。十方坐斷。威鎮大千。忽焉在後。一場漏逗。堪笑雲門。藏身北斗。咄。

【標】寶華顯禪師

上堂。禪莫參。道休學。歇意忘機常廓落。現成公案早周遮。祇個無心已穿鑿。直饒坐斷未生前。難透山僧錯錯錯。

【標】東山覺禪師

上堂。舉昔廣額屠兒。一日至佛所。揚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數。世尊曰如是如是。今日叢林將謂廣額。過去是一佛。權現屠兒。如此見廣額。且喜沒交涉。又曰。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揚下屠刀。立地成佛。且喜沒交涉。又道廣額揚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數。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沒交涉。要識廣額麼。夾路桃花風雨後。馬蹄何處避殘紅。

【標】樞密徐俯

號東湖居士。靖康初。為尚書外郎。與朝士同志者掛缽於天寧寺之擇木堂。力參圓悟。悟亦喜其見地超邁。一日至書記寮。指悟頂相曰。這老漢腳跟猶未點地在。悟[((白-日+田)/廾)*頁]面曰。瓮里何曾走卻鱉。公曰。且喜老漢腳跟點地。悟曰。莫謗它好。公休去。

【標】郡王趙令衿

號超然居士。紹興庚申冬。公與汪內翰藻。李參政邴。曾侍郎開詣徑山謁大慧慧聞至。乃令擊鼓入室。公欣然袖香趨之。慧曰。趙州洗缽盂話。居士作麼生會。公曰。討甚麼椀。拂袖便出。慧起搊住曰。古人向這裡悟去。你因甚麼卻不悟。公擬對。慧揓之曰。討甚麼椀。公曰。還這老漢始得。

【標】侍郎李彌遜

號普現居士。為中書舍人。常入圓悟室。一日早朝回。至天津橋馬躍忽有省。通身汗流。直造天寧。適悟出門。遙見便喚曰。居士且喜大事了畢。公厲聲曰。和尚眼華作甚麼。悟便喝。公亦喝。於是機鋒迅捷。

【標】成都范縣君者

嫠居歲久。常坐而不臥。聞圓悟住昭覺。往禮拜。請示入道因緣。悟令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麼。久無所契。范泣告悟曰。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會。悟曰。卻有個方便。逐令秖看是個甚麼。後有省曰。元來恁麼地近那。

【標】文殊心道禪師

詣成都習唯識。自以為至。同舍詰之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今目前萬象摐然。心識安在。師茫然不知對。遂出關周流江淮。既抵舒之太平。【標】聞佛鑒禪師夜參。舉趙州柏樹子話至覺鐵觜雲。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趨丈室。擬敘所悟。鑒見來。便閉門。師曰。和尚莫謾某甲。鑒雲。十方無壁落。何不入門來。師以拳擉破窗紙。鑒即開門搊住雲。道道。師以兩手棒鑒頭。作口啐而出。遂呈偈曰。趙州有個柏樹話。禪客相傳徧天下。多是摘葉與尋枝。不能直向根源會。覺公說道無此語。正是惡言當面罵。禪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辯真假。鑒深然之。

○【標】上堂。師子嚬呻。象王哮吼。雲門北斗里藏身。白雲因何喚作手。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且道作麼生是他知有底事。雨打棃花蛺蝶飛。風吹柳絮毛球走。

【標】南華炳禪師

上堂。此事最希奇。不礙當頭說。東鄰田舍翁。隨例得一橛。非唯貫聲色。亦乃應時節。若問是何宗。八字不着人。擊禪床下座。

○上堂。迷不自迷。對悟立迷。悟不自悟。因迷說悟。所以悟為迷之體。迷為悟之用。迷悟兩無從。箇中別無共。無別共。撥不動。祖師不將來。鼻孔千斤重。

【標】龍牙才禪師

早服勤於佛鑒法席。而局務不辭難。名已聞於叢林。及遊方迫暮。至黃龍。適死心在三門。問其所從來。既稱名。則知為舒州太平才莊主矣。翌日入室。死心問曰。會得最初句。便會末後句。會得末後句。便會最初句。最初末後。拈放一邊。百丈野狐話。作麼生會。師曰。入戶已知來見解。何須更舉轢中泥。心曰。新長老。死在上座手裡也。師曰。語言雖有異。至理且無差。心曰。如何是無差底事。師曰。不扣黃龍角。焉知頷下珠。心便打。

○上堂舉死心和尚小參曰。若論此事。【標】如人家有三子。第一子。聰明智慧。孝養父母。接待往來。主掌家業。第二子。凶頑狡猾。貪淫嗜酒。倒街臥巷。破壞家業。第三子。盲聾喑瘂。菽麥不分。是事不能。祇會吃飯。三人中。黃龍要選一人用。【標】更有四句。死中有活。活中有死。死中常死。活中常活。將此四句。驗天下衲僧。師曰。喚甚麼作四句。三人姓甚名誰。若也識得。與黃龍把手並行。更無纖毫間隔。如或未然。不免借水獻華去也。三人共體。用非用。四句同音。空不空。欲識三人並四句。金烏初出一團紅。

【標】蓬萊卿禪師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且任諸方點頭。及乎樹倒藤枯。上無沖天之計。下無入地之謀。靈利漢。這裡着得一隻眼。便見七縱八橫。舉拂子曰。看看。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標】佛燈珣禪師

參廣鑒瑛禪師不契。遂造太平。隨眾咨請。邈無所入。乃封其衾曰。此生若不徹去誓不展此。於是晝坐宵立。如喪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鑒上堂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師聞頓悟。往見鑒。鑒曰。可惜一顆明珠。被這風顛漢拾得。乃詰之曰。靈雲道。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處。師曰。莫道靈雲不疑。只今覓個疑處。了不可得。鑒曰。玄沙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那裡是他未徹處。師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鑒然之。師拜起呈偈曰。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華爛熳始抬眸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鑒屬令護持。是夕厲聲謂眾曰。這回珣上座。穩睡去也。圓悟聞得。疑其未然。乃曰。我須勘過始得。遂令人召至。【標】因與游山偶到一水潭。悟推師入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潭深魚聚。悟曰。見後如何。師曰。樹高招風。悟曰。見與未見時如何。師曰。伸腳在縮腳里。悟大稱之。

○【標】上堂。舉婆子燒庵話。師曰。大凡扶宗立教。須是其人。你看他婆子。雖是個女人。宛有大人作略。二十年篩油費醬。固是可知。一日向百尺竿頭。做個失落。直得用盡平生腕頭氣力。自非個俗漢知機。洎乎巧盡拙出。然雖如是。諸人要會麼。雪後始知松柏操。事難方見丈夫心。

【標】泐潭明禪師

上堂。舉趙州訪茱萸探水因緣。師曰。趙老雲收山嶽露。茱萸雨過竹風清。誰家別館池塘里。一對鴛鴦畫不成又舉德山托缽話。師曰。從來家富小兒嬌。偏向江南弄畫橈。引得老爺把不住。又來船上助歌謳。

【標】寶藏本禪師

上堂。清明已過十餘日。華雨闌珊方寸深。春色惱人眠不得。黃鸝飛過綠楊陰。遂大笑下座。

【標】祥符海禪師

初見佛鑒。鑒問。三世諸佛。一口吞盡。何處更有眾生可教化。此理如何。師擬進語。鑒喝之。師忽領旨。述偈曰。實際從來不受塵。箇中無舊亦無新。青山況是吾家物。不用尋家別問津鑒曰。放下着。師禮拜而出。

【標】淨眾璨禪師

上堂。重陽九日菊花新。一句明明亙古今。楊廣橐駝無覓處。夜來足跡在松陰。

(會元十九卷終)

【標】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初依大慈宗雅。心醉楞嚴。逾五秋。南遊謁諸尊宿。始登龍門。即以平時所得。白佛眼。眼曰。汝解心已極。但欠着力開眼耳。遂俾職堂司。一日侍立次。問雲。絕對待時如何。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師罔措。眼至晚抵堂司。師理前話。眼曰。閒言語。師於言下大悟。

○【標】紹興間。奉 詔開山雁盪能仁。時真歇居江心。聞師至。恐緣法未熟。特過江迎歸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翕然歸敬。未視篆。其徒懼行規法。深夜放火。鞠為瓦礫之墟。師竟就樹縛屋。升座示眾雲。愛閒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盪山。傑閣危樓渾不見。溪邊茆屋兩三間。還有共相出手者麼。喝一喝下座。聽法檀施。併力營建。未幾。復成寶坊。

○【標】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裡立不得。諸人向這裡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久雨不晴。咄。

○上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喝一喝曰。三十年後。莫道能仁教壞人家男女。

【標】雲居高庵悟禪師

有夙慧。聞沖禪師舉武帝問達磨因緣。如獲舊物。遽曰。我既廓然。何聖之有。沖異其語。勉之南詢。蒙授記於龍門。一日有僧被蛇傷足。佛眼問曰。既是龍門。為甚麼卻被蛇咬師即應曰。果然現大人相。眼益器之。後傳此語到昭覺。圓悟雲。龍門有此僧耶。東山法道未寂寥爾。

【標】黃龍牧庵忠禪師

習台教。悟一心三觀之旨。未能泯跡。徧參名宿。至龍門觀水磨旋轉。發明心要。乃述偈曰。轉大法輪。目前包裹。更問如何。水推石磨。呈佛眼。眼曰。其中事作麼生。師曰。澗下水長流。眼曰。我有末後一句。待分付汝。師即掩耳而去。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莫向外邊覓。曰如何是心。師曰。莫向外邊尋。曰如何是道。師曰莫向外邊討。曰如何是禪。師曰。莫向外邊傳。曰畢竟如何。師曰。靜處薩婆訶。

【標】烏巨雪堂行禪師

上堂。會即便會。玉本無瑕。若言不會。碓觜生花。試問九年面壁。何如大會拈華。南明恁麼商確。也是順風撒沙。參。

○到國清。眾請上堂。句亦剗。意亦剗。絕毫絕氂處。如山如岳。句亦到。意亦到。如山如岳處。絕毫絕氂。忽若拶通一線。意句俱到俱不到。俱剗俱不剗。直得三句外絕牢籠。六句外無標的。正當恁麼時一句。作麼生道。傾蓋同途不同轍。相將攜手上高台。上堂。舉趙州示眾雲。老僧除卻二時齋粥。是雜用心處。師曰。今朝六月旦。行者擊鼓。長老升堂。你諸人總來這裡雜用心。

【標】白楊順禪師

依止佛眼。聞普說。舉傅大士心王銘雲。水中鹽味。色里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師於言下有省。後觀寶藏迅轉。頓明大法。趨丈室作禮。呈偈曰。頂有異峰雲冉冉。源無別派水泠泠。游山未到山窮處。終被青山礙眼睛。眼笑而可之。

○上堂。好事堆堆迭迭來。不須造作與安排。落林黃葉水推去。橫谷白雲風卷回。寒雁一聲情念斷。霜鍾才動我山摧。白楊更有過人處。盡夜寒壚撥死灰。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少賣弄。得恁麼窮乞相。山僧祇向他道。卻被你道着。

○【標】上堂。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星北斗。我腳何似驢腳。往事都來忘卻。人人盡有生緣個個足方頂圓。大愚灘頭立處。孤月影射深灣。會不得。見還難。一曲漁歌過遠灘。

○上堂。風吹茆茨屋脊漏。雨打闍黎眼睛濕恁麼分明卻不知。卻來這裡低頭立(時紹燈上座聞之有省)師律身清苦。出入唯杖笠獨行。

【標】雲居如禪師

徧參浙右諸宗匠。晚至龍門。以平日所證。白佛眼。眼曰。此皆學解。非究竟事。欲了生死。當求妙悟。師駭然諦信。一日命主香積。以道業未辦固辭。眼勉曰。姑就職。其中大有人為汝說法。未幾晨興開廚門望見聖僧。契所未證。即白佛眼。眼曰。這裡還見聖僧麼。師詣前問訊叉手而立。眼曰。向汝道大有人為汝說法。

【標】歸宗真牧賢禪師

游成都。依大慈秀公習經論。凡典籍。過目成誦。義亦頓曉。秀稱為經藏子。出蜀謁諸尊宿。後扣佛眼。一日入室。眼舉殷勤抱得旃檀樹。語聲未絕。師頓悟。眼曰。經藏子。漏逗了也。自是與師商確淵奧亹亹無盡。眼稱善。因手書真牧二字授之。

○上堂。且第一句如何道。汝等若向世界未成時。父母未生時。佛未出世時。祖師未西來時道得。已是第二句。且第一句如何道。直饒你十成道得。未免左之右之。卓拄杖下座。

【標】道場正堂辯禪師

至西京少林。聞僧舉佛眼。以古詩發明罽賓王斬師子尊者話曰。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一聲羌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師默有所契。即趨龍門。求入室。佛眼問。從上祖師方冊因緣。許你會得。忽舉拳曰。這個因何喚作拳。師擬對。眼築其口曰。不得作道理。於是頓去知見。

○【標】佛眼忌。拈香。龍門和尚。闡提潦倒。不信佛法。滅除禪道。拶破毗盧向上關。貓兒洗面自道好。一炷沉香壚上然。換手槌胸空懊惱。遂搖手曰。休懊惱。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曰。莫怪下房媳婦。觸忤大人好。

○師家風嚴冷。初機多憚之。因贊達磨曰。升元閣前懡[怡-台+羅]。洛陽峰畔乖張。皮髓傳成話霸。只履無處埋藏。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雪堂行一見。大稱賞曰。先師猶有此人在。只消此贊。可以坐斷天下人舌頭。由是衲子奔湊。

【頌】室中問學者。蚯蚓為甚麼化為百舌(會元見圓極岑按聯珠着於此)【增收】。

【標】世奇首座

徧依師席。晚造龍門。一日燕坐瞌睡間。群蛙忽鳴。誤聽為淨髮版響。亟趨往。有曉之者曰。蛙鳴非版也。師恍然。詣方丈剖露。佛眼曰。豈不見羅睺羅。師遽止曰。和尚不必舉。待去自看。未幾有省。乃占偈曰。夢中聞版響。覺後蝦蟇啼。蝦蟇與版響。山嶽一時齊。由是益加參究。洞臻玄奧。眼命分座。師固辭曰。此非細事也。如金針刺眼。毫髮若差。睛則破矣。願生生居學地。而自煅煉。眼因以偈美之曰。有道只因頻退步。謙和元自慣回光。不知已在青雲上。猶更將身入眾藏。

【標】淨居尼慧溫禪師

上堂。舉法眼示眾曰。三通鼓罷。蔟蔟上來。佛法人事。一時周畢。師曰。山僧道。三通鼓罷。蔟蔟上來。拄杖不在。苕帚柄聊與三十。

【標】給事馮楫濟川居士

自壯扣諸名宿。最後居龍門。從佛眼遠禪師。再歲一日同遠經行法堂。偶童子趨庭吟曰。萬象之中獨露身。遠拊公背曰。好聻。公於是契入。【標】紹興丁巳。除給事。會大慧禪師。就明慶開堂。慧下座。公挽之曰。和尚每言於士大夫前曰。此生決不作這蟲豸。今日因甚卻納敗缺。慧曰。盡大地是個杲上座你向甚處見他。公擬對。慧便掌。公曰。是我招得。越月特丐祠。坐夏徑山。【標】榜其室曰。不動軒。

○嘗自詠曰。公事之餘喜坐禪。少曾將脅到床眠。雖然現出宰官相。長老之名四海傳。建炎後。名山巨剎教藏多不存。公累以己俸印施。凡一百二十八藏。用祝君壽。以兆康民。門人蒲大聘。嘗志其事。

【標】大溈月庵善果禪師

○上堂。奚仲造車一百輻。拈卻兩頭除卻軸。以拄杖打一圓相曰。且莫錯認盤定星。卓一卓下座。

○上堂。解猛虎頷下金鈴。驚群動眾。取蒼龍穴里明珠。光天照地。山僧今日到此。讚嘆不及。汝等諸人。合作麼生。豎起拂子曰。眨上眉毛。速須薦取。擲拂子下座。

【標】石頭回禪師

上座。參禪學道。大似井底叫渴相似。殊不知塞耳塞眼。迴避不及。且如十二時中。行住坐臥。動轉施為。是甚麼人使作。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便是大解脫路。方知老漢與你證明。山河大地與你證明。所以道十方婆伽梵。一路涅盤門。諸仁者。大凡有一物。當途要見一物之根源。一物無處要見一物之根源。見得根源。源無所源。所源既非。何處不圓。諸禪德。你看老漢有甚麼勝你處。諸人有甚處不如老漢處。還會麼。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標】護聖居靜禪師

聞南堂道望。遂往依焉。堂舉香嚴枯木里龍吟話。往返酬詰。師於言下大悟。一日堂問曰。莫守寒岩異草青。坐卻白雲宗不妙。汝作麼生。師曰。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堂矍然曰。這小廁兒。師珍重便行。

○【標】嘗謂眾曰。參學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後句。透得過者。一生事畢。儻或未然。更與你分作十門。各各印證自心。還得穩當也未。一須信有教外別傳。二須知有教外別傳。三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四須見性如觀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穩密。五須具擇法眼。六須行鳥道玄路。七須文武兼濟。八須摧邪顯正。九須大機大用。十須向異類中行。凡欲紹隆法種。須盡此綱要。方坐得這曲錄床子。受得天下人禮拜。敢與佛祖為師。若不到恁麼田地。祇一向虛頭。他時異日。閻老子未放你在。間有學者。各門頌出呈師。師以頌示曰。十門綱要掌中施。機會來時自有為。作者不須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標】南岩勝禪師

上堂。召大眾曰。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會得個中意。分明在半途。且道到家一句。又作麼生。釋迦彌勒沒量大。看來又祇是他奴。

【標】梁山廓庵師遠禪師

【標】上堂。舉楊岐三腳驢子話。乃召大眾曰。揚其湯者。莫若撲其火。壅其流者。莫若杜其源。此乃智人之明鑑。佛法之至論。正在斯焉。這因緣。如今叢林中提唱者甚多。商量者不少。有般底。祇道宗師家。無固必。凡有所問。隨口便答。似則也似。是即未是。若恁麼。祇作個乾無事會。不見楊岐用處。乃至祖師千差萬別。方便門庭。如何消遣。又有般底。祇向佛邊會。卻與自己沒交涉。古人道。凡有言句。須是一一消歸自己。又作麼生。又有般底。一向祇作自己會。棄卻古人用處。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卻如何消遣。既消遣不下。卻似抱橋柱澡洗。要且放手不得。此亦是一病。又有般底。卻去腳多少處會。若恁麼會。此病最難醫也。所以他語有巧妙處。卒難摸索。才擬心。則差了也。前輩謂之楊岐宗旨。須是他屋裡人。到恁麼田地。方堪傳授。若不然者。則守死善道之謂也。【標】這公案。直須還他透頂徹底漢。方能了得。此非止禪和子會不得。而今天下叢林中出世為人底。亦少有會得者。若要會去。直須向威音那畔。空劫已前。輕輕覷着。提起便行。捺着便轉。卻向萬仞峰前進一步。可以籠罩古今。坐斷天下人舌頭。如今還有恁麼者麼。有則出來道看。如無更聽一頌。三腳驢子弄蹄行。直透威音萬丈坑。雲在嶺頭閒不徹。水流澗下太忙生。湖南長老誰解會。行人更在青山外(師有十牛圖並頌行於世)。

【標】能仁悟禪師

結夏上堂。最初一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末後一言一微塵中深鎖斷。有時提起。如倚天長劍。光耀乾坤。有時放下。似紅爐點雪。虛含萬象。得到恁麼田地。天魔外道。拱手歸降。三世諸佛。一時稽首。便可以大圓覺。為我伽藍。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如是則朝往西天。暮歸東土。亦是禁足。百華叢里坐。淫坊酒肆行。亦是禁足。雖然如是。不曾動着這裡一步。恁麼則九旬無虛棄之功。百劫有今時之用。堪報不報之恩。以助無為之化。此即是涅盤妙心。金剛王寶劍。敢問大眾。作麼生得到這田地去。如人上山。各自努力。

【標】尚書莫將居士

謁南堂靜禪師。咨決心要。堂使其向一切處提撕。適如廁。俄聞穢氣。急以手掩鼻。遂有省。即呈以偈曰。從來姿韻愛風流。幾笑時人向外求。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元在鼻尖頭。南堂答曰。一法才通法法周。縱橫妙用更何求。青蛇出匣魔軍伏。碧眼胡僧笑點頭。

【標】龍圖王蕭居士

留昭覺日。聞開靜板聲有省。問南堂曰。某有個見處。才被人問。卻開口不得。未審過在甚處。堂曰。過在有個見處。堂卻問。朝旆幾時到任。公曰。去年八月四日。堂曰。自按察。幾時離衙。公曰前月二十。堂曰。為甚麼道開口不得。公乃契悟。

【標】教忠晦庵彌光禪師

出嶺謁圓悟禪師於雲居。次參黃檗祥。高庵悟。機語皆契。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會大慧寓廣。因往從之。慧謂曰。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師舉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劈脊便打。從教徧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師曰。某不肯他後頭下個註腳。慧曰。此正是以病為法。師毅然無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師竟以為不然。經旬因記海印信禪師拈曰。雷聲浩大。雨點全無。始無滯。趨告慧。慧以舉道者見琅琊。並玄沙未徹語詰之。師對已。慧笑曰。雖進得一步。祇是不着所在。【標】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今諸方浩浩說禪者。見處總如此。何益於事。其楊岐正傳。三四人而已。師慍而去。翌日慧問。汝還疑否。師曰。無可疑者。慧曰。祇如人相見。未開口時。已知虛實。或聞其語。便識淺深。此理如何。師悚然汗下。莫知所詣。慧令究有句無句。【標】慧過雲門庵。師侍行。一日問曰。某到這裡。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曰。汝病最癖。世醫拱手何也。別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師疑情愈深。【標】後入室。慧問。吃粥了也。洗缽盂了也。去卻藥忌。道將一句來。師曰裂破。慧震威喝曰。你又說禪也。師即大悟。慧撾鼓告眾曰。龜毛拈得笑咍咍。一擊萬重關鎖開。慶快平生在今日。孰雲千里賺吾來。師亦以頌呈之曰。一拶當機怒雷吼。驚起須彌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卻口。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放憨作麼。及乎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情知汝等諸人。卒討頭鼻不着。為甚如此。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標】東林卍庵道顏禪師

久參圓悟。微有省發。洎悟還蜀。囑依妙喜。仍以書致喜曰。顏川彩繪已畢。但欠點眼耳。他日嗣其後。未可量也。喜居雲門及洋嶼。師皆在焉。朝夕質疑。方大悟。

○上堂。欲識諸佛心。但向眾生心行中識取。欲識常住不凋性。但向萬物遷變處會取。還識得麼。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標】西禪懶庵鼎需禪師

幼舉進士有聲。年二十五。因讀遺教經。忽曰。幾為儒冠誤欲去家。母難之以親迎在期。師乃絕之曰。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翠竹黃花。此去永為道伴。竟依保壽樂禪師為比丘。一錫湖湘。徧參名宿。法無異味。歸里結庵於羌峰絕頂。不下山者三年。佛心才禪師。挽出首眾於大乘。嘗問學者。即心即佛因緣。【標】時妙喜庵于洋嶼。師之友彌光。與師書曰。庵主手段。與諸方別。可來少欵如何。師不答。光以計邀師飯。師往赴之。會妙喜為諸徒入室。師隨喜焉。妙喜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雲。即心是佛。作麼生。師下語。妙喜詬之曰。你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鳴鼓普說。訐其平生珍重得力處。排為邪解。師淚交頤。不敢仰視。默計曰。我之所得。既為所排。西來不傳之旨。豈止此耶。遂歸心弟子之列。一日喜問曰。內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麼時如何。師擬開口。喜拈竹篦劈脊連打三下。師於此大悟厲聲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師禮拜。喜笑雲。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遂印以偈曰。頂門豎亞摩酰眼。肘後斜懸奪命符。瞎卻眼。卸卻符。趙州東壁掛葫蘆。於是聲名。喧動叢林。

【標】東禪蒙庵思岳禪師

上堂。臘月初。歲雲徂。黃河凍已合。深處有嘉魚。活鱍鱍。跳不脫。又不能相煦以濕。相濡以沫。慚愧菩薩摩訶薩。春風幾時來。解此黃河凍。令魚化作龍。直透桃花浪。會即便會。痴人面前。且莫說夢。

【標】西禪此庵守淨禪師

上堂。談玄說妙。撒屎撒尿。行棒行喝。將鹽止渴。立主立賓。華擘宗乘。設或總不恁麼。又是鬼窟里坐。到這裡。山僧已是打退鼓。且道諸人尋常心憤憤。口排悱。合作麼生。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

○【標】上堂。若也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無足。若也祇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無眼。直得眼足相資。如車二輪。如鳥二翼。正好勘過了打。

○上堂。道是常道。心是常心。汝等諸人。聞山僧恁麼道。便道我會也。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頭上是天。腳下是地。耳里聞聲。鼻里出氣。忽若四大海水在汝頭上。毒蛇穿你眼睛。蝦蟇入你鼻孔。又作麼生。

○上堂。文殊普賢談理事。臨濟德山行棒喝。東禪一覺到天明。偏愛風從涼處發。咄。

【標】開善道謙禪師

【標】初之京師。依圓悟。無所省發。後隨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領徑山。師亦侍行。未幾。令師往長沙通紫岩居士張公書。師自謂。我參禪二十年。無入頭處。更作此行。決定荒廢。意欲無行。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參禪不得也。去。吾與汝俱往。師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語元曰。我一生參禪。殊無得力處。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去。元告之曰。你但將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圓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標】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師曰。五件者何事。願聞其要。元曰。着衣。吃飯。屙屎。放尿。駝個死屍路上行。師於言下領旨。不覺手舞足蹈。元曰。你此回。方可通書。宜前進。吾先歸矣。元即回徑山。師半載方返。妙喜一見而喜曰。建州子。你這回別也。

○上堂。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如何是密付底心。良久曰。八月秋何處熱。

【標】育王佛照德光禪師

適大慧領育王。四海英材鱗集。師亦與焉。大慧室中問師。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師擬對。慧便棒。師豁然大悟。初住台之光孝。僧問。浩浩塵中如何辯主。師曰。巾峰頂上塔心尖。

【頌】【標】師住靈隱日。 宋孝宗宣問。釋迦佛入山。六年所成何事。師對曰。將謂陛下忘卻。

【頌】孝宗召對師舉靈雲頌。直至如今更不疑。奏曰。那裡是他不疑處。帝曰。空手牽鐵牛(此二則見會元第六卷終。其頌着於聯珠集第十卷中佛照章)。

【標】華藏遁庵演禪師

上堂。拈起拄杖曰。識得這個。一生參學事畢。古人恁麼道。華藏則不然。識得這個。更須買草鞋行腳。何也。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標】天童無用全禪師

上堂。學佛止言真不立。參禪多與道相違。忘機忘境急回首。無地無錐轉步歸。佛不是。心亦非。覿體承當絕所依。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標】玉泉懿禪師

久依圓悟。自謂不疑。紹興初。出住興化祥雲。法席頗盛。大慧入閩。知其所見未諦。致書令來。師遲遲。慧小參。且痛斥。仍榜告四眾。師不得已。破夏謁之。慧鞫其所證。既而曰。汝恁麼見解。敢嗣圓悟老人耶。師退院親之。一日入室。慧問。我要個不會禪底做國師。師曰。我做得國師去也。慧喝出。居無何。語之曰。香嚴悟處。不在擊竹邊。俱胝得處。不在指頭上。師乃頓明。

【標】薦福本禪師

上堂。高揖釋迦。不拜彌勒者。與三十拄杖。何故。為他祇會步步登高。不會從空放下。東家牽犂。西家拽杷。與三十拄杖。何故。為他祇會從空放下。不會步步登高。山僧恁麼道。還有過也無。眾中莫有點檢得出者麼。若點檢得出。須彌南畔。把手共行。若點檢不出。布袋裡老鴉。雖活如死。

【標】靈岩性禪師

上堂。勘破了也。放過一着。是衲僧破草鞋。現修羅相。作女人拜。是野狐精魅。打個圓相。虛空裡下一點。是小兒伎倆。攔腮贈掌。拂袖便行。正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直饒向黑豆未生已前。一時坐斷。未有吃靈岩拄杖分。敢問大眾。且道為人節文。在甚麼處。還相委悉麼。自從春色來嵩少。三十六峰青至今。

○僧問。如何是獨露身。師曰。牡丹花下睡貓兒。

【標】蔣山直禪師

初參妙喜於回雁峰下。一日喜問之曰。上座甚處人。師曰。安州人。喜曰。我聞你安州人會廝撲是否。師便作相撲勢。喜曰。湖南人吃魚。因甚湖北人着鯁。師打筋斗而出。喜曰。誰知冷灰里。有粒豆爆。

○一日留守陳丞相俊卿。會諸山茶話次。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公案。令諸山批判。皆以奇語取奉。師最後曰。張打油。李打油。不打渾身只打頭。陳大喜。

【標】靈隱誰庵演禪師

上堂。面門拶破。天地懸殊。打透牢關。白雲萬里。饒伊兩頭坐斷。別有轉身。三生六十劫。也未夢見在。喝一喝下座。

【標】光孝遠禪師

上堂。舉女子出定話。乃曰。從來打鼓弄琵琶。須是相逢兩會家。佩玉鳴鸞歌舞罷。門前依舊夕陽斜。

【標】靈隱最庵印禪師

上堂。五五二十五。擊碎虛空鼓。大地不容針。十方無寸土。春生夏長復何雲。甜者甜兮苦者苦。

【標】竹原元庵主

久依大慧。分座西禪。丞相張公浚。帥三山。以數院迎之。不就。歸舊里結茆。號眾妙園。宿衲士夫。交請開法。

○示眾曰。若究此事。如失卻鎖匙相似。祇管尋來尋去。忽然撞着。惡。在這裡。開個鎖子。便見自家庫藏。一切受用。無不具足。不假他求。別有甚麼事。

○【標】示眾曰。主法之人。氣吞宇宙。為大法王。若是釋迦老子。達磨大師出來。也教伊。義手向我背後立地。直得寒毛卓豎。亦未為分外。

○垂語云。這一些子。恰如撞着殺人漢相似。你若不殺了他。他便殺了你。

【標】淨居尼妙道禪師

延平尚書黃公裳之女。【標】開堂日。乃曰。問話且止。直饒有傾湫之辯。倒岳之機。衲僧門下。一點用不着。且佛未出世時。一事全無。我祖西來。便有許多建立。列剎相望。星分派列。以至今日。累及兒孫。遂使山僧於人天大眾前。無風起浪。向第二義門。通個消息。語默該不盡底。彌亘大方。言詮說不及處。徧周沙界。通身是眼。覿面當機。電卷星馳。如何湊泊。【標】有時一喝。生殺全威。有時一喝。佛祖莫辯。有時一喝。八面受敵。有時一喝。自救不了。且道那一喝。是生殺全威。那一喝。是佛祖莫辯。那一喝。是八面受敵那一喝。是自救不了。若向這裡薦得。堪報不報之恩。脫或未然。山僧無夢說夢去也。拈起拂子曰。還見麼。若見。被見刺所障。擊禪床曰。還聞麼若聞。被聲塵所惑。直饒離見絕聞正是二乘小果。跳出一步。蓋色騎聲。全放全收。主賓互換。所以道。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敢問諸人。即今是甚麼時節。蕩蕩仁風扶聖化。熙熙和氣助昇平。擲拂子下座。

○尼問。如何是佛。師曰。非佛。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骨底骨董。

【標】資壽尼無着。妙總禪師

丞相蘇公頌之孫女也。【標】年三十許。厭世浮休。脫去緣飾。咨參諸老。已入正信。作夏徑山。大慧升堂。舉藥山初參石頭。後見馬祖因緣。師聞豁然省悟。慧下座不動居士馮公楫。隨至方丈曰。某理會得和尚適來所舉公案。慧曰。居士如何。曰恁麼也不得。蘇嚧娑婆訶。不恁麼也不得。[口*悉]哩娑婆訶。恁麼不恁麼總不得。蘇嚧[口*悉]哩娑婆訶。慧舉似師。師曰。曾見郭象注莊子。識者曰。卻是莊子注郭象。慧見其語異。復舉岩頓婆子話問之。師答偈曰。一葉扁舟泛渺茫。呈橈舞棹別宮商。雲山海月都拋卻。贏得莊周蝶夢長。慧休去。馮公疑其所悟不根。後過無錫。招至舟中問曰。婆生七子。六個不遇知音。祇這一個也不消得。便棄水中。大慧老師。言道人理會得。且如何會。師曰。已上供過。並是詣實。馮公大驚。

○【標】慧掛牌次。師入室。慧問古人不出方丈。為甚麼卻去莊上吃油餈。師曰。和尚放妙總過。妙總方敢通個消息。慧曰。我放你過。你試道看。師曰。妙總亦放和尚過。慧曰。爭奈油餈何。師喝一喝而出。於是聲聞四方。

○【標】隆興改元。舍人張公孝祥。來守是郡。以資壽挽開法。入院上堂。宗乘一唱。三藏絕詮。祖令當行。十方坐斷。二乘聞之怖走。十地到此猶疑。若是俊流。未言而諭。設使用移星換斗底手段。施攙旗奪鼓底機關。猶是空拳。豈有實義。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靈山付囑。俯徇時機。演唱三乘。各隨根器。始於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百千萬眾。山僧今日與此界他方。乃佛乃祖。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現前四眾。各轉大法輪。交光相羅。如寶絲網。若一草一木不轉法輪。則不得名為轉大法輪。所以道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法輪。乘時於其中間。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周徧法界。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步。游彌勒樓閣。不返聞。入觀音普門。情與無情。性相平等。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於此倜儻分明。皇恩佛恩。一時報足。且道是如何是報恩一句。天高群象正。海闊百川潮。

○上堂。黃面老人。橫說豎說。權說實說。法說喻說。建法幢。立宗旨。與後人作榜樣為甚麼卻道。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嘗說一字。點檢將來。大似抱贓叫屈。山僧今日。人事忙冗。且放過一着。便下座。

【標】侍郎張九成無垢居士

丁巳秋。大慧禪師董徑山。學者仰如星斗。公閱其語要。嘆曰。是知宗門有人。持以語尚(即惟尚禪師)恨未一見。及為禮部侍郎。偶參政劉公。請慧說法於天竺。公三往不值。暨慧報謁。公見但寒暄而已。慧亦默識之。尋奉祠還里。【標】至徑山。與馮給事諸公。議格物。慧曰。公祇知有格物。而不知有物格。公茫然。慧大笑。公曰。師能開諭乎。慧曰。不見小說。載唐人。有與安祿山謀叛者。其人先為閬守。有畫像在焉。明皇幸蜀見之。怒令侍臣。以劍擊其像首。時閬守居陝西。首忽墮地。公聞頓領深旨。題不動軒壁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貫。兩個五百。慧始許可。後守邵陽。丁父難。過徑山。飯僧。秉鈞者。意慧議及朝政。遂竄慧於衡陽。令公居家守服。服除。安置南安。【標】丙子春。蒙恩北還。道次新淦。而慧適至。與聯舟劇談宗要。未嘗語往事。

○丁丑秋。丐祠枉道。訪慧於育王。越明年。慧得旨。復領徑山。公謁於慶善院曰。某每於夢中。必誦語孟。何如。慧舉圓覺曰。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公曰。非老師。莫聞此論也。

【標】參政李邴居士

字漢老。醉心祖道有年。聞大慧排默照為邪禪。疑怒相半。及見慧示眾。舉趙州庭柏垂語曰。庭前柏樹子。今日重新舉。打破趙州關。特地尋言語。敢問大眾。既是打破趙州關。為甚麼卻特地尋言語。良久曰。當初祇道茆長短。燒了方知地不平。公領悟。謂慧曰。無老師後語。幾蹉過。後以書咨決曰。【標】某近扣籌室。承激發蒙滯。忽有省入。願惟根識暗鈍。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取一舍。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繞。今一笑頓釋所疑。欣幸可量。非大宗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中。着衣吃飯抱子弄孫。色色仍舊。既無拘執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其餘夙宿舊障亦稍輕微。臨行叮嚀之語。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門。而大法未明。應機接物。觸事未能無礙。更望有以提誨使卒有所至。庶無玷於法席矣。又書曰。某比蒙誨答。備悉深旨。【標】某自驗者三。一事無逆順。隨緣即應。不留胸中。二宿習濃厚。不加排遣。自爾輕微。三古人公案。舊所茫然。時復瞥地。此非自昧者。前書大法未明之語。蓋恐得少為足。當廣而充之。豈別求勝解耶。淨勝現流。理則不無。敢不銘佩。

【標】寶學劉彥修居士

出知永嘉。問道於大慧禪師。慧曰。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但恁麼看。公後乃於柏樹子上發明。有頌曰。趙州柏樹太無端。境上追尋也大難。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門底透長安。

【標】提刑吳偉明居士

久參真歇了禪師。得自受用三昧為極致後訪大慧於洋嶼庵。隨眾入室。慧舉狗子無佛性話問之。公擬答。慧以竹篦便打。公無對遂留咨參。一日慧謂曰。不須呈伎倆。直須啐地折。嚗地斷。方敵得生死。若祇呈伎倆。有甚了期。即辭去。道次延平。倐然契悟。

【標】門司黃彥節居士

於大慧一喝下疑情頓脫。慧以衣付之。

【標】秦國夫人計氏妙真

屏去紛華。習有為法。因大慧遣謙禪者。致問其子魏公。公留謙。以祖道誘之。真一日問謙曰。徑山和尚尋常如何為人。謙曰。和尚祇教人看狗子無佛性。及竹篦子話。祇是不得下語。不得思量。不得向舉起處會。不得向開口處承當。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祇恁麼教人看。真遂諦信。於是夜坐。力究前話。忽爾洞然無滯。謙辭歸。真親書入道槩略。作數偈呈慧。其後曰。逐日看經文。如逢舊識人。莫言頻有礙一舉一回新。

【標】天童應庵曇華禪師

【標】住歸宗日。大慧在梅陽。有僧傳師垂示語句。慧見之。極口稱嘆。後以偈寄曰。坐斷金輪第一峰。千妖百怪盡潛蹤。年來又得真消息。報道楊岐正脈通。其歸重如此。

○上堂雲。參禪人。切忌錯用心。悟明佛性是錯用心。成佛作祖是錯用心。看經講教是錯用心。行住坐臥是錯用心。吃粥吃飯是錯用心。屙屎送尿是錯用心。一動一靜一往一來是錯用心。更有一處錯用心。歸宗不敢與諸人說破。何故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

【頌】示眾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時佛照光和尚出眾雲。見鞭影者非良馬。師休去【增收】。

【頌】示眾曰。盡力道不得底句。不在天台。定在南嶽【增收】。

師於室中能鍛煉耆艾故世稱大慧與師居處。為二甘露門。嘗誡徒曰。衲僧家。着草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戀窟乎。

【標】清涼坦禪師

有僧舉大慧竹篦話請益。師示以偈曰。徑山有個竹篦。直下別無道理。佛殿廚庫三門。穿過衲僧眼耳。其僧言下有省。

【標】淨慈水庵一禪師

首參雪峰慧照禪師。照舉藏身無跡話問之。師數日方明。呈偈曰。藏身無跡更無藏。脫體無依便廝當。古鏡不勞還自照。淡煙和露濕秋光。照質之曰。畢竟那裡是藏身無跡處。師曰嗄。照曰。無蹤跡處。因甚麼莫藏身。師曰。石虎吞卻木羊兒。照深肯之。住後上堂。舉圓悟師翁道。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始徹頭。水庵則不然。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未徹頭。若也欲窮千里目。直須更上一層樓。

【頌】室中問僧曰。西天鬍子。因甚無須【增收】。

【標】道場無庵全禪師

久依佛智。每入室。智以狗子無佛性話問之。師罔對。一日聞僧舉五祖頌雲。趙州露刃劍。忽大悟。有偈曰。鼓吹轟轟祖半肩。龍樓香噴益州船。有時赤腳弄明月。踏破五湖波底天。

【標】慧通旦禪師

初出關。至德山。值泰上堂。舉趙州曰。台山婆子已為汝勘破了也。且道意在甚麼處。良久曰。就地撮將黃葉去。入山推出白雲來。師聞釋然。

【標】靈岩安禪師

【標】上堂。參禪不究淵源。觸途盡為留礙。所以守其靜默澄寂虛閒。墮在毒海。以弱勝強。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見處偏枯。遂致優劣不分。照不構用。用不離窠。此乃學處不玄。盡為流俗到這裡。須知有殺中透脫。活處藏機。佛不可知。祖莫能測。所以古人道。有時先照後用。且要共你商量。有時先用後照。你須是個漢始得。有時照用同時。你又作麼生抵當。有時照用不同時。你又向甚麼處湊泊。還知麼。穿楊箭與驚人句。不是臨時學得來。

【標】國清簡堂機禪師

上堂。單明自己。樂是苦因。趣向宗乘地獄劫在。五日一參。三八普說。自揚家醜。更若問理問事。問心問性。克由叵耐。若是英靈漢。窺籓不入。據鼎不嘗便於未有生佛已前轉得身。卻於今時大官路上捷行闊步。終不向老鼠窟。草窠里。頭出頭沒。【標】若也根性陋劣。要去有滋味處咬嚼。遇着義學阿師。遞相錮鏴。直饒說得雲興雨現。也是蝦蟇化龍。下稍依舊吃泥吃土。堪作甚麼。

○【標】示眾雲。觀色即空成大智。故不住生死。觀空即色成大悲故不證涅盤。生死不住。涅盤不證。漢地不收秦地不管且道在甚麼處安身立命。莫是昭昭於心目之間。而相不可睹。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麼。莫是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麼。若恁麼。總是髑髏前敲磕。須知過量人。自有過量用。且作麼生是過量用。北斗藏身雖有語。出群消息少人知。

【標】焦山或庵體禪師

【標】上堂。舉臨濟示眾四喝公案。乃召眾曰。這個公案。天下老宿拈掇甚多。第恐皆未盡善。焦山不免四棱着地。與諸人分明註解一徧。如何是踞地師子。咄。如何是金剛王寶劍。咄。如何是探竿影草。咄。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咄。若也未會。拄杖子與焦山吐露看。卓一下曰。笑里有刀。又卓一下曰。毒蛇無眼。又卓一下曰。忍俊不禁。又卓一下曰。出門是路。更有一機舉話長老。也理會不得。

○室中常舉苕帚柄問學者曰。依俙苕帚柄。彷佛赤班蛇。眾皆下語不契。有僧請益。師示以頌曰。依俙苕帚柄。彷佛赤班蛇。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識爺。

【標】湛堂深禪師

佛涅盤日。上堂。兜率降生。雙林示滅。掘地討天。虛空釘橛。四十九年。播土揚塵。三百餘會。納盡敗缺。盡力布網張羅。未免喚龜作鱉。末後拘屍城畔。槨示雙趺。旁人冷眼看來。大似弄巧成拙。卓拄杖曰。若無這個道理。千古之下誰把口說。且道是甚麼道理。痴人面前。切忌漏泄。

【標】參政錢端禮居士

從此庵發明己事。後於宗門旨趣一一極之(示微恙有訣別之語。得去留自在。恐繁不具錄)。

【標】東山齊己禪師

上堂。舉修山主偈曰。是柱不見柱。非柱不見柱。是非已去了。是非里薦取。召大眾曰。薦得是。移花兼蝶至。薦得非。擔泉帶月歸。是也好。鄭州棃勝青州棗。非也好。象山路人蓬萊島。是亦沒交涉。踏着秤錘硬似鐵。非亦沒交涉。金剛寶劍當頭截。阿呵呵。會也麼。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蓮社上堂文長不錄)。

【標】疎山歸雲本禪師

上堂。久雨不晴。戊在丙丁。通身泥水。露出眼睛。且道是甚麼眼睛。卓拄杖曰。林間泥滑滑。時叫兩三聲。

【標】內翰曾開居士

紹興辛未。佛海補三衢光孝公與超然居士趙公訪之。問曰。如何是善知識。海曰。燈籠露柱。貓兒狗子。公曰。為甚麼贊即歡喜。毀即煩惱。海曰。侍郎曾見善知識否。公曰。某三十年參問。何言不見。海曰。向歡喜處見煩惱處見。公擬議。海震聲便喝公擬對。海曰。開口底不是。公罔然。海召曰。侍郎。向甚麼處去也。公猛省。遂點頭說偈曰。咄哉瞎驢。叢林妖孽。震地一聲天機漏泄。有人便問意如何。拈起拂子劈口截。海曰。也祇得一橛。

【標】知府葛郯居士

嘗問諸禪曰。夫妻二人相打。通兒子作證。且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或庵着語曰。小出大遇(或庵有頌)。

【標】徑山寶印禪師

謁大慧。慧問甚處來。師曰。西川。慧曰。未出劍關。與汝三十棒了也。師曰。不合起動和尚。慧欣然。掃室延之。

○上堂。將心除妄妄難除。即妄明心道轉迂。桶底趯穿無忌諱。等閒一步一芙蕖。

【標】楚安方禪師

附商舟。過湘南。舟中聞岸人。操鄉音。厲聲雲叫那。由是有省。即說偈曰。沔水江心喚一聲。此時方得契平生。多年相別重相見。千聖同歸一路行。

【標】文殊業禪師

世為屠宰。一日戮豬次。忽洞徹心源。即棄業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往見文殊。殊曰。你正殺豬時。見個甚麼。便乃剃頭行腳。師遂作鼓刀勢。殊喝曰。這屠兒。參堂去。師便下參堂。

○上堂。舉趙州勘婆話。乃曰。勘破婆子。面青面黑。趙州老漢。瞞我不得。

【標】稠岩贇禪師

上堂。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乃曰。趙州狗子無佛性。萬迭青山藏古鏡。赤腳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咤行正令。咄。

【標】待制潘良貴居士

【標】隨眾參扣。後依佛燈。久之不契。因訴曰。某祇欲化去時如何。燈曰。好個封皮。且留着使用。而今不了。不當後去。忽被他換卻封皮。卒無整理處。公又以南泉斬貓兒話問曰。某看此甚久。終不透徹。告和尚慈悲。燈曰。你祇管理會別人家貓兒。不知走卻自家狗子。公於言下如醉醒。燈復曰。不易公進此一步。更知有向上事始得。如今士大夫。說禪說道。祇依着義理便快活。大率似將錢買油餈吃了便不飢。其餘便道是瞞他。亦可笑也。公唯唯。

【標】無為隨庵緣禪師

上堂。以一統萬。一月普現一切水。會萬歸一。一切水月一月攝。展則彌綸法界。收來毫髮不存。雖然收展殊途。此事本無異致。但能於根本上着得一隻眼去。方見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盡從此中示現。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盡從此中流出。天地日月。萬象森羅。盡從此中建立。三界九地。七趣四生。盡從此中出沒。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乃至世間工巧諸伎藝盡現行此事。所以世尊拈華。迦葉便乃微笑。達磨麵壁。二祖於是安心。桃華盛開。靈雲疑情淨盡。擊竹作響。香嚴頓忘所知。以至盤山於肉案頭悟道。彌勒向漁市上接人。誠謂。造次顛沛必於是。經行坐臥在其中。既有如是奇特。更有如是光輝。既有如是廣大。又有如是周徧。你輩諸人因甚麼卻有迷有悟。要知麼。幸無徧照處。剛有不明時。

【標】萬年閒禪師

上堂。全機敵勝。猶在半途。啐啄同時。白雲萬里。才生朕兆。已落二三。不露鋒鋩。成何道理。且道從上來事。合作麼生。誣人之罪。以罪加之。

【標】中際能禪師

往來龍門雲居有年。未有所證。一日普請擇菜次。高庵忽以貓兒擲師懷中師擬議。庵攔胸踏倒。於是大事洞明。

【標】普雲圓禪師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透法身句。門曰。北斗里藏身。師曰。南北東西萬萬年。乾坤上下兩無邊。相逢相見呵呵笑。屈指抬頭月半天。

【標】退庵休禪師

上堂。言發非聲。是個甚麼。色前不物。莫亂針錐。透過禹門。風波更險。咄。

【標】長蘆且庵仁禪師

上堂。百千三昧無量妙門。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祇做一句子說與諸人。乃卓拄杖下座。

【標】圓極岑禪師

上堂。今朝八月初五。好事分明為舉。嶺頭漠漠秋雲。樹底鳴鳩喚雨。昨夜東海鯉魚。吞卻南山猛虎。雖然有照有用。畢竟無賓無主。唯有文殊普賢。住住我識得你。

【標】覺報清禪師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師曰。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石壓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標】何山然禪師

侍正堂之久。入室次。堂問貓兒為甚麼偏愛捉老鼠。曰物見主。眼卓豎。堂欣然。因命分座。

【標】信相修禪師

上堂。舉馬祖不安公案。乃曰。兩輪舉處煙塵起。電急星馳擬何止。目前不礙往來機。正令全施無表里。丈夫意氣自沖天。我是我兮你自你。

【標】玉泉窮谷璉禪師

【標】開堂日。問答已。乃曰。衲僧向人天眾前。一問一答。一擒一縱。一卷一舒。一挨一拶。須是具金剛眼睛始得。若是念語之流。君向西秦。我之東魯。於宗門中。殊無所益。這一段事。不在有言。不在無言。不礙有言。不礙無言。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橫說豎說。祇要控人入處。其實不在言句上。今時人。不能一徑。徹證根源。祇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一句來。一句去。喚作禪道。喚作向上向下。謂之菩提涅盤。謂之祖師巴鼻。正是鄭州出曹門。從上宗師會中。往往真箇以行腳為事底。才有疑處。便對眾決擇。祇一句下見諦明白。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與諸有情。盡未來際。同得同證猶未是泊頭處。豈是空開唇皮。胡言漢語來。【標】所以南院示眾雲。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時有僧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院曰。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僧曰。猶是學人問處。院曰。如何是你問處。曰失。院便打。其僧不契。後至雲門會中。因二僧舉此話。一僧曰。當時南院棒折那。其僧忽悟。即回南院。院已遷化。時風穴作維那。問曰。你是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僧那。僧曰是。穴曰。你當時如何。曰我當時如在燈影里行。穴曰你會也。師乃召大眾曰。暗穿玉線。密度金針。如水入水。似金博金。敢問大眾。啐啄同時是親切處。因甚卻失。若也會得。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便可橫身宇宙。獨步大方。若跳不出。依前祇在架子下。

【標】大溈行禪師

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道是個甚麼。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畢竟在甚麼處。苦苦。有口說不得。無家何處歸。

【標】老衲證禪師

上堂。萬象之中獨露身。如何說個獨露底道理。豎起拂子曰。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標】山堂淳禪師

上堂。俱胝一指頭。一毛拔九牛。華岳連天碧。黃河徹底流。截卻指。急回眸。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

【標】復庵封禪師

上堂。天寬地大。風清月白此是海字清平底時節。衲僧家。等閒問着。十個有五雙。知有。祇如夜半華嚴池。吞卻揚子江。開明橋。撞倒平山塔。是汝諸人。還知麼。若也知去。試向非非想天道將一句來。其或未知。擲下拂子曰。須是山僧拂子始得。

【標】野庵璇禪師

上堂。吃粥了也未趙州無忌諱。更令洗缽盂。太煞沒巴鼻。悟去由來不丈夫。這僧那免受塗糊。有指示無指示。韶石四棱渾塌地。入地獄如箭射。雲岫清風生大廈。相逢攜手上高山。作者應須辯真假。真假分。若為論。午夜寒蟾出海門。

【標】雲居蓬庵會禪師

上堂。舉教中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作麼生是非相底道理。佯走詐羞偷眼覷。竹門斜掩半枝花。

【標】中庵空禪師

上堂。千家樓閣。一霎秋風。祇知襟袖涼生。不覺園林落葉。於斯薦得。觸處全真。其或未然。且作寒溫相見。

【標】遁庵珠禪師

上堂。玉露垂青草。金風動白苹。一聲寒雁叫。喚起未惺人。

【標】淨慈肯堂充禪師

聞東林謂眾曰。我此間別無玄妙。祇有木札羹。鐵釘飯。任汝咬嚼。師竊喜之。直造謁。陳所見解。林曰。據汝見處。正坐在鑒覺中。師疑不已。將從前所得底。一時揚下。一日聞僧舉南泉道。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默有所覺。曰打草祇要蛇驚。【標】次日入室。林問那裡是岩頭密啟其意處。師曰。今日捉敗這老賊。林曰。達磨大師性命在汝手裡。師擬開口。驀鼻攔胸一拳。忽大悟直得汗流浹背。點首自謂曰。臨濟道黃檗佛法無多子。豈虛語耶。遂呈頌曰。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德山與岩頭。萬里一條鐵。林然之。住後上堂。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卓拄杖曰。水流黃葉來何處。牛帶寒鴉過遠村。

【頌】示眾雲。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草鞋跟忽斷。全身在帝鄉【增收】。

【標】智者元庵慈禪師

游講肆。聽講圓覺。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頌曰。一顆明珠在我這裡。撥着動着放光動地。以呈諸講師。無能曉之者。歸以呈其師。遂舉狗子無佛性話詰之。師曰。雖百千萬億公案。不出此頌也。其師以為不遜。乃叱出。師因南遊。至廬山圓通掛搭。時卍庵為西堂為眾入室。舉僧問雲門。撥塵見佛時如何。門雲。佛亦是塵。師隨聲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塵。師復頌曰。撥塵見佛。佛亦是塵。問了答了。直下翻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卍庵深肯之。

【標】鼓山木庵永禪師

謁懶庵於雲門。一日入室。庵曰。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隨後便喝。倐然契悟作禮曰。不因今日問。爭喪目前機。庵許之。

○【標】上堂。舉睦州示眾雲。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不得忘卻老僧。師曰。恁麼說話。麵皮厚多少。木庵則不然。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直須揚下入處始得。

【標】龍翔柏堂雅禪師

上堂。大機貴直截。大用貴頓發。縱有齧鏃機。一錘須打殺。何故。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上堂。紫蕨伸拳筍破梢。楊花飛盡綠陰交。分明西祖單傳句。黃栗留鳴燕語巢。這裡見得諦。信得及。若約諸方。決定明窗下安排。龍翔門下。直是一槌槌殺。何故不是與人難共住。大家緇素要分明。

【標】劍門分庵主

依懶庵。未有深證。辭謁徑山大慧。行次江干。仰瞻宮闕。聞街司喝侍郎來。釋然大悟。作偈曰。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遂徑回西禪。懶庵迎之。付以伽黎。

【標】天童密庵傑禪師

謁應庵於衢之明果。庵孤硬難入。屢遭呵。

【頌】庵問。如何是正法眼。師遽答曰。破沙盆。庵頷之。

○上堂。舉金峰和尚示眾雲。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後無老婆心。時有僧問。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雲。問凡答凡。問聖答聖。曰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峰雲。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師曰。烏巨當時若見。但冷笑兩聲。這老漢忽若瞥地。自然不墮聖凡窠臼。

【標】南書記

久依應庵。於趙州狗子無佛性話。豁然契悟。有偈曰。狗子無佛性。羅睺星入命。不是打殺人。被人打殺定。庵見。喜其脫略。

【標】侍郎李浩居士

幼閱首楞嚴經。如游舊國。志而不忘。持槖後。造明果。投誠入室。應庵揕其胸曰。侍郎死後。向甚麼處去。公駭然汗下。庵喝出。公退參。不旬日。竟躋堂奧。以偈寄同參嚴康朝曰。門有孫臏鋪。家存甘贄妻。夜眠還早起。誰悟復誰迷。庵見稱善。

【標】華藏伊庵權禪師

【頌】嘗夜坐達旦。行粥者至。忘展缽。鄰僧以手觸之。師感悟。為偈曰。黑漆崑崙把釣竿。古帆高掛下驚湍。蘆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船。

○【標】上堂。禪禪無黨無偏。迷時千里隔。悟在口皮邊。所以僧問石霜。如何是禪。霜雲[鹿*瓦]磚。又僧問睦州。如何是禪。州雲。猛火着油煎。又僧問首山。如何是禪。山雲。猢猻上樹尾連顛。大眾。道無橫徑。立處孤危。此三大老。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將來。不無優劣。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若人辯白得。可與佛祖齊肩。雖然如是。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也。適來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卻分許多優劣。且作麼生祇對。還委悉麼。把手上山齊着力。咽喉出氣自家知(僧問石霜。如何是禪。霜雲[鹿*瓦]磚。此問答是石頭遷語。今恐誤耳)。

【標】三峰印禪師

上堂。舉野狐話曰。不落不昧。誣人之罪不昧不落。無繩自縛。可憐柳絮隨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

【標】德山涓禪師

上堂拈拄杖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拄杖子七縱八橫。有時奪境不奪人。山僧七顛八倒。有時人境兩俱奪。拄杖子與山僧削跡吞聲。有時人境俱不奪。卓拄杖曰。伴我行千里。攜君過萬山。忽然撞着臨濟大師時如何。喝曰。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會元二十卷終)

禪宗正脈卷第十(終)

音釋

偵(恥慶切侯也) 鈐(胡潭切車轄也) 陡(當口切地名) 潸(所班切涕也) 艤(魚倚切整舟回岸也) 丱(占患切冠也) [車*袞](古本切轉也) 祀(音祀祭也年也) 聱(五苞切不聽也) 揓(於旅切擊也) 蛙(胡媧切蝦蟇也) 咍(訶台切笑也) 橈(如昭也小楫貌) 餈(疾資切〡糕也) 淦(古南切泥也淺也) 鏴(力故切) 郯(徒甘切縣名) 眹(直引切〡兆也) 啐(子律切吮聲也) 箬(音若竹葉長大也) 霎(子葉切[雨/(耳*匕)]〡也) 揕(知鴆切右手其胸〡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