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稼亭集/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稼亭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李糓
1662年
卷五

[編輯]

韓國公鄭公祠堂記

[編輯]

廟祀之制古矣。事其親者廟於家。事其聖且賢有功德者。廟於國若州閭。其制可考也。自漢而下。禮與時變。有以廟貌而易其神主者。有以薦福而廢其常祀者。於是乎家廟之外又有祠堂矣。然其報本追遠之心則一也。夫其功德有大小。故其報有厚薄。而其亨有久近焉。前徽政使鄭公之爲親作祠堂也。語其鄕人李糓曰。吾齠齔辭親。今已老矣。親今俱已下世矣。其反哺之情。負米之恨。庸可極乎。顧以不肖遺體。得備天朝內臣之列。官高祿厚。追贈三代。恩及九泉。玆欲構堂梵宮之側。像而祠之。以追其福而壽其祀。且列聖天子恩命。刻之貞珉。置之宇下。庶幾侈上之賜。而慰其孝思。子其爲我文之。此韓國祠堂之所由作。而記之所由述也。按禮曰。父爲士。子爲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欽惟聖朝仁覆四海。孝治天下。以養人心。以作士氣。凡內外之臣自緋以上。皆得封贈父母。等而上之。其數極備。其有簠簋不飾。帷薄不脩者不與焉。雖父母妻室皆如之。於戱。旣推其恩。又責其行。所謂道德齊禮。其懲勸之意並行而不悖者歟。抑甞觀積善積惡。殃慶類至。若不在身。必在其子孫。或承家世祿。席寵籍勢。出擁千騎。入食萬錢。禍機一發。爰及後昆。或起跡白屋之下。致之靑雲之上。垂名於竹帛。致孝乎鬼神。夷考其由。非偶然也。今夫韓國之先。其功其德。雖不白於當時。而有子之貴。而能享其報如此。豈其所積致然耶。況徽政讀古人書。行丈夫志。律己以廉。處事以公。昵趨禁闥。高視搢紳。立身揚名。以顯父母。不其韙歟。韓國諱仁。姓鄭氏。高麗河東郡人。贈崇祿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韓國公。考諱性良。贈資善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榮陽郡公。妣匏氏。追封榮陽郡夫人。祖諱公允。贈中奉大夫嶺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上護軍。追封榮陽郡公。妣崔氏。追封榮陽郡夫人。媲夫人李氏。封韓國太夫人。男五人。長允和。官至正尹。次允琦。官至護軍。次禿滿達。卽徽政公也。次天佐。官至判內府寺事。次某不仕。女三人。孫男女若干人。初大德庚子。徽政生十一歲。以內侍從忠烈王入覲。因留事闕庭。成宗愛其穎悟。壬寅。詔入學齒胄。習書禮。旣通大意。命給事仁宗潛邸。至大己酉。拜典寶監丞官奉訓大夫。俄遷典瑞大監。洎陞監爲院。六轉爲使。加資善大夫攝利用監監金玉府。其被仁廟所以愛遇之。內臣無出其右。天曆初。移章佩卿。已而復使典瑞。又四遷光祿大夫徽政使延慶使提調掌謁司事。其在徽政也。孜孜以薦進賢能爲己任。故士論翕然歸之。糓甞爲屬官。得公之深。知公之詳。敢敘其大畧雲。韓國年七十九。元統癸酉十二月十二日。卒於家。明年而䟽恩封太夫人。旣封之六年。至元己卯七月十九日卒。壽七十有四。又七年而作祠堂。時至正五年乙酉三月也。

大都天台法王寺記

[編輯]

至正三年癸未春。法王寺成。榮祿大夫太醫院使趙公謁予記。其言曰。芬高麗永春人也。自昔至元癸巳選充內侍給事掖庭。以迄於今。伏見世祖皇帝神武不殺。能一天下。聖聖相承。休養元元。皆本於仁愛。故於佛氏慈悲之道。神契妙合。是崇是信。芬竊感慕焉。又伏思念。猥以微賤。過蒙上恩。今旣老矣。欲報末由。謹遵浮圖之法。開刱伽藍。上以祝一人之壽。追列聖之福。下以利生靈於無窮。其列本末。以圖悠久。將子是託焉。予惟爲臣之道。致身戮力。盡所當爲。若夫拳拳祝君之心。有出於不能自已。而亦有所不能爲之者。則歸之佛天。如斯而已。玆寺之所由作也。按佛氏之法。起自東漢。而其三韓地濱出日。西域之敎宜若後至。以今觀之。山川之間。竺梵遺跡。往往有先中國而爲之者。又其爲俗。凡事君事親養生送死。一以佛敎。人或不然。群恠而衆訾之。謂於忠孝有未盡也。吁。習俗之久。蓋有莫本其所自者矣。今雖在輦轂之下。寺號高句驪者其剎相望。宜乎公之汲汲於是也。先是。有泉府使李公三眞。捨安富里第爲佛祠。名之法王。召鄕僧孜信者主之。後入權門爲馬埒。李欲得其直。別營它所而未能也。旣老且病。莫可奈何。聞公之爲。卽以屬之。俾爲檀越。公日訴其家。得其直之半。爲楮鏹者二萬五千。幷所自施萬五千。典瑞使申公當住所助七千。而買地於金城坊。仍屬孜信幹其事。已而李沒。公與夫人崔氏。又罄其服餙器皿可直錢者。先爲廊三面以僦人。次作殿其中以奉佛。信又示化。庚辰二月。請天台師一印主席。塑金色釋迦文殊普賢及天台智者像。以闡其所謂一心三觀之敎。事聞。中宮賜楮紙一萬相其費。明年。作堂東西。又作南廡。北折而接之堂。以寮其徒。中廡而門。以直三門翼殿左右。以位賓次。又明年。作丈室殿後室之東南。以居侍者。又其南。以廚香積以藏資儲。凡用楮幣爲貫十四萬有奇。屋爲間八十有餘。崇不至奢。卑不至陋。像設端嚴。金碧絢煥。威儀供具。寺所有者莫不畢備。其年十月。皇帝在西內。有進金字蓮經者。命藏是寺。中宮仍以香幣來。俾資諷讀。明年亦如之。蓋所以崇重妙法。且嘉公勤於報上也。方役之殷。印師曰。吾徒旣仗佛力。衣食於人。而猶財檀施可乎。悉捐囊鉢之儲五千貫。同知民匠捴管府事朴瑣魯兀大,大府大監朱完澤帖木兒各施二千。資長明燈。鄕人好善者。約春秋率錢。聽誦大經。歲以爲常。始於甲戌。終於癸未。首尾十年。亦廑矣哉。甞觀塔廟者其成之難。毀之則易。雖大其居而足其食。後人業之而自利之。利盡而寺隨以亡。人知其然。猶踵爲而不已。毋徒曰吾盡吾心。吾竭吾力。後非吾慮斯可已。公之所以旣成是寺。而又鑱其事於石。其意有在也。後之居此者。宜致其思焉。寺故監察御史觀音奴所居。地方九畒。於經營之始。偶得片石舊屋下。有刻三字曰法王寺。公蓋感其有宿因。因額之雲。

大元贈奉訓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郞中飛騎尉遼陽縣君趙公墓塋記

[編輯]

至正四年四月望。中政院使趙公使其弟利用少監完澤來曰。吾自武宗之時。入爲宿衛。俄從明皇於朔方。道里遼遠。庭闈之安否。久不相聞。洎扈駕南還則先人之墓木已拱矣。然猶縻於內職。壓於上命。未得匍匐拜掃。東望痛悼。迄至於今。今令吾弟歸。以致追遠之誠。且立石以識先塋。以表吾志。請子爲之記。予辭不能。且謂之曰。人子之事親。合於理而盡於心。斯謂之孝。蓋養生送死。事之常也。愼終追遠。德之厚也。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中政公之事親。可謂得孝之道歟。若夫養生送死。其昆弟姊妹皆足以爲之。而公以齠齔之年。離鄕里遠父母。高步輦轂之下。昵侍宮掖之中。旣而委身先帝。間開萬里。夷險十年。赤心一節。爲衆所知。故今上繼統。遹念先志。待遇益豐。官躋一品。恩及九泉。其視昆弟姊妹䂓䂓以口體之養爲孝者。爲如何也。郞中公諱公卓。高麗淳昌郡人。後從姻婭。移居水原府之龍城縣。年六十四。延祐己未。卒於家而因葬之。夫人金氏。封遼陽縣君。以土俗陰陽家法別葬焉。長男忽都不花。資善庫提點本國僉議評理。次中政公。名伯顔不花。由大府太卿。五遷榮祿大夫本國淳昌府院君。次少監。由承徽寺丞。三轉利用監本國僉議評理。長女適判司僕寺事金直方。次適大護軍長守。次適密直使朴仁守。嗚呼。善惡之報捷於影響。郞中之先世。皆隱不仕。而中政之忠孝之至。富貴之極如此者。豈偶然哉。墓在縣北古城山麓。山之周七八里。凡樵蘇其中。耕蠶其傍者。一視此石。則知公之忠孝。而敬恭之心。當油然自生矣。

大都糓積山新作羅漢石室記

[編輯]

至正甲申冬。大府太監朱完者帖木兒游西山。訪石室。其二竇東西相對。間可五丈。其北崖壁立。君謂居僧妙宏曰。自有宇宙。便有此竇。所謂天作地藏以遺其人者也。如作石佛像居之北崖。以朝二室之僧。且與室相稱。攸久足爲不朽之功矣。卽募巧匠。采白石而爲之釋迦世尊。左右補處。南面居中。而十六大阿羅漢以次分列焉。明年春。監隨路捴管府金鼎住見之曰。豈有其徒室處而其師露居者乎。又謀於宏。𮢶其崖而室之。其制方丈。厝其像於中。又接屋其前。以待風雨。煥丹碧以嚴餙。勤香火以瞻禮。怳若瞿曇和尙復生於耆闍崛山也。旣而二君請予紀。甞觀造像設者多範金鐵。餙之珠玉。守者或怠。輒爲人竊去鎖毀。力苟不足。乃用土木。其泥塑木刻。易至圮壞。幾於褻慢。豈如石像堅重簡質。且無後慮者哉。予又聞之。佛者曰。世界有成壞。謂之劫。夫自天地開闢。幾千萬年而釋氏生。釋氏沒今且數千年。而世界自若也。不知又經幾千萬年而世界之至於壞乎。予知夫此像此室當與此山相終始。而此山又與此世界同成壞。則二君之功。其可謂不朽歟。姑敘其事。以紀歲月雲。

虛淨堂記

[編輯]

順菴三藏公扁其所居曰虛淨。客有問之者曰。公雖毀形。而有衣冠紈綺之習。公雖避名。而有國朝褒崇之號。出有九重異眷卿相貴交。入有儒釋賓友之歡。齋廚豐潔。軒戶淸幽。或禪誦之餘。焚香煮茗。左右圖書。商證古今。其遇興也。作字如斗。題詩滿紙。至於禮貌談笑。務適人情。和氣所薰。皆充然如有所得。客之好飮者輒醉以酒。如盧山故事。雖世之享富貴而稱好事者。未有以加焉。烏在其爲虛淨也。公笑而不應。其游稼亭李子從旁而對曰。客烏知其所謂邪。夫虗者宲之對。淨者穢之變。凡物之理。未有不從宲至虗。由穢卽淨者也。以人事言之。君臣父子。倫理之實也。居處服食。生養之實也。近取諸身。則形氣之實。身禮髮膚是已。情慾之實。聲利貨色是已。當其經濟一己之私。酬酢萬物之來。所以殄瘁其筋骸。憂焦其思慮。而橫結其恩讎者。不啻若膏火之煎。氷炭之交。膠㓒之合。其所以穢於淨者爲如何也。及其勢窮理極。萎然而隕。枵然而空。氷消而雲散。身猶不可得保。況外物乎。惟達人然後不囿於物。不拘於實。聽其自然而待其極。極則未有不變者矣。而其眞虗眞淨者未甞不在其中。公則其人也。抑甞聞之。公曰。人不可以不知本。安居而飽煖。非君之賜乎。則思衣食所自。如芒剌在背而鯁在喉。日用惟在祝釐耳。誘掖而成就之非師之恩乎。則以扶持宗敎。克復山門爲己任。事已乃已。生育劬勞非父母之德乎。則思所以報罔極者。堂而祠之。碑其功德而傳之無窮。又凡有所得。隨得隨施。若佛僧之供。經藏之餙。賓客之奉。日不暇給。去其多藏之穢。而歸之無盡寶藏焉。豈世之徒知滅綱常縛空寂者所可髣髴哉。故知公之不離世而能出世。不役心而能存心者。能不爲物所化而已。是則珍奇不能奢。患難不能惑。聲色不能淫。何適而非虗淨耶。若曰。無物然後爲虗。無垢然後爲淨。必欲遠城市忍飢寒。䂓䂓用力。汲汲脩心。予知其去道愈遠也。旣以語客。因書於屋壁。

小圃記

[編輯]

京師福田坊所賃屋。有隙地。理爲小圃。袤二丈有半。廣三之一。橫從八九畦。蔬菜若干味。時其先後而迭種之。足以補塩韲之闕。一之年。雨暘以時。朝甲而暮牙。葉澤而根腴。旦旦采之而不盡。分其餘隣人焉。二之年。春夏稍旱。瓮汲以灌之如沃焦。然種不苗。苗不葉。葉不舒。蟲食且盡。敢望其下體乎。已而霪雨。至秋晚乃霽。沒溷濁冐泥沙。負墻之地皆爲頹壓。視去年所食。僅半之。三之年。早旱晚水皆甚。所食又半於去年之半。予甞以小揆大。以近測遠。謂天下之利當耗其大半也。秋果不熟。冬闕食。河南北民多流徙。盜賊竊發。出兵捕誅不能止。及春。飢民雲集京師。都城內外。呼號丐乞。僵仆不起者相枕籍。廟堂憂勞。有司奔走。其所以設施救活無所不至。至發廩以賑之。作粥以食之。然死者已過半矣。由是物價湧貴。米斗八九千。今又自春末至夏至不雨。視所種菜如去年。未知從今得雨否。側聞宰相親詣寺觀禱雨。想必得之。然於予小圃。亦已晚矣。不出戶庭知天下。斯言信不誣。時至正乙酉五月十七日也。

高麗國贈匡靖大夫密直使上護軍朴公祠堂記

[編輯]

有元朝列大夫同知大都路諸色民匠都捴管府事朴君瑣魯兀大。旣爲其先人作神福寺重興碑。又繪其父母像。堂而祠之。以寓追遠之誠。然不於家而必於是寺者。蓋將資冥福於無窮也。君謂余曰。嘗聞儒者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吾自幼辭親。遠官中國。定省之不知。甘旨之不問。則於生事之禮。可謂後矣。吾眤侍宮掖。父母之喪。未得匍匐奔走。死葬之禮。可謂闕矣。凡今家廟之制廢。而薦福之說行。其於祭禮。亦可謂未盡矣。每念至此。未甞不䀌然痛傷也。吾雖欲自致。而又無後。誠恐先人之祀之不壽也。是用作斯堂。又捨田之在鄕里者。爲結十二有奇。歲收其入。永爲時事資。俾吾兄弟子孫無忘焉。子爲吾文之。余於朴君之事。已詳書於神福之石矣。玆不復云云。但記其言。幷載其田之四至於碑陰。且爲朴君。告其兄弟子孫曰。兄弟同氣也。兄弟之子猶子也。則視朴君猶父也。父之言其可忽諸。凡人子之於父母。若朴君者亦足爲孝矣。其訓而子若孫俾無忘其言。而無墜其功。則此堂不爲虗設。而子子孫孫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至正六年歲次丙戌上元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