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文載 (四庫全書本)/卷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粵西文載 卷十 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粵西文載卷十
  桂林府通判汪森編
  
  廣西歴代州郡府縣沿革表  黃 佐
  昔堯遭洪水疇土居民始別九州舜肇州十有二說者曰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里五里為邑十邑為都十都為師州有十二師焉蓋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或曰二百一十國以為州與周禮所謂五黨為州州二千五百家者不同蓋唐虞所謂州畫土以命牧伯也周禮所謂州限民以施教法也周制天子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凡縣百里郡二十五里故左氏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較諸周禮所謂四甸為縣五鄙為縣者又不同按大司徒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自方里而井積至四甸則方二十里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四野造縣鄙形體之法自五家為鄰積至五鄙則二千五百家蓋周制所謂縣因地設官也周禮所謂縣因田授民也楚子嘗縣陳矣以國為縣其大可知也孔孟所稱葉公費恵公之屬特一縣尹爾下王一等至僭稱公則其大又可知也秦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於是郡始大而縣反小漢復十二州孝武皇帝南平百越北攘戎狄置交趾朔方獨不稱州明帝王不相沿襲蓋或猶覊縻視之不可知雲交趾統七郡治蒼梧廣信即今梧州府孝獻皇帝建安二年南陽張津為刺史交趾太守士燮表言伏見十二州皆稱曰州而交獨為交趾刺史何天恩不平乎若普天之下可為十二州者獨不可為十三州乎詔報聽許拜津為交州牧加以九錫彤弓彤矢使持節並七郡皆給鼓吹禮樂征伐威震南夏與中州方伯齊同自津始也其後交州徙治番禺建安十五年又復分為廣州晉始有使持節都督荊揚交廣諸軍事之制是謂軍府梁又開督府於交廣隋制州皆置都督府唐因之又置總管府蓋府以領軍得名如帥府幕府嶺南五府之例其以名郡則自宋始宋制州有節度重鎮者始陞為府分廣南為東西路西路之府惟靜江慶逺靜江本桂州陞慶逺本宜州陞餘皆為州元制凡府州皆為路路有總管府明制分天下為十三布政司統府府統州州統縣有州不屬府而屬布政司者亦有縣不屬州而屬府者因道路逺近相時制宜故也由是言之州始於陶唐州統縣縣統郡始於周郡統縣始於秦州統郡郡統縣始於漢三國鼎分迄於南北割據置州始多南朝州郡志名號屢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為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至梁陳益難紀至隋而州郡相等唐乃混州郡為一宋始有府猶與州並肩不相統然郡之名至是遂廢蓋府實即郡也其在於今府始大而州益小州蓋有與縣等或有反不及縣者矣越在邊徼府有無軍衛者則曰軍民府又有所謂長官司以領蠻髦者嗚呼古今沿襲名實互換州郡離合寖失厥原秦之桂林今之平樂南境也吳之桂林今之武宣也今之桂林漢之零陵之始安也漢之鬱林今之桂平也今之鬱林唐之南流也秦之象郡在合浦以南而今象州有陳象郡遺蹟焉隔牆聴聲知何人斯而況千載哉是故吾觀於是而知三代之禮之不可遽復也作沿革表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集部,總集類,粵西詩載__粵西文載,卷十>
  唐宋元土州縣沿革
  唐
  紆州縣六東區言陵賔安南山都邦紆質 歸思州 思順州 蕃州溫泉州溫泉郡土貢金縣 格州 述昆州 已上𨽻桂州都督府稷州 思剛州 歸順州本歸淳元和初更名 侯州 歸誠州倫州 石西州 思恩州 思同州 思明州 萬形州 萬承州 上思州 談州 思琅州 波州 員州 功饒州 萬徳州 左州 思誠州 ⿰州 歸樂州 青州 得州 七源州 已上𨽻邕州都督府
  徳化州永泰二年以林覩符部落置縣二徳化歸義 郎茫州永泰二年以林覩符部落分置縣郡茫古勇 龍武州大厯中以藩歸國部落置縣二龍丘歸字 歸化州縣四歸朝落都落回落巍 郡州土貢白蠟孔雀尾縣二郡口樂安 萬泉州縣一陵水思農州縣三武郎武容武全 為州縣三都龍漢會武陵 西原州縣三羅和古林羅淡 林西州縣二林西甘橘 思廓州縣三都寧昆楊羅芳 武寧州縣三文葛甘即蘇物 新安州縣三歸化賔陽安徳 全廊州縣三羅嘉文龍祿榮 提上州縣三長賔提頭朱緑 甘棠州縣一忠誠 武定州縣三福祿柔逺康林都金州縣四溫泉嘉陵甘陽都金 諒州縣二武興古都 武陸州開成三年都䕶馬植表以武陵縣置 平原州開成四年析都金州之平原館置縣三龍右平林龍富 龍州 武定州 真州 信州 思陵州 祿州中宗時有單樂縣後省 南平州 西平州 門州 餘州 巋州 暑州 金鄰州儀鳳元年 羅伏州 儋陵州 焚徳州金龍州 哥富州貞元十二年 尚思州貞元十二年 安徳州貞元十 已上𨽻安二年置 南都䕶府
  蜀爨蠻州十八貞元十年 已上𨽻峯領州名逸 州都督府
  又有田州橫山郡開元中開蠻洞置貞元二十一年廢後復置
  環州整平郡貞觀十二年李𢎞節開招生蠻置
  古州樂興郡貞觀十二年李𢎞節開夷獠置
  又有黔州都督府所𨽻撫水州至宋改安化州者後𨽻嶺南
  
  忠州 凍州 江州 萬承州 思陵州 左州 思誠州 譚州 渡州 龍州 七源州 思明州 西平州 上思州 祿州 石西州 思浪州 思同州安平州初曰波州皇祐元年改今名 員州 廣源州 勤州
  南源州 西農州 萬崖州 覆利州 溫弄州武黎縣 羅陽縣 陀陵縣 永康縣 武盈縣右甑峒 憑祥峒 卓峒 龍英峒 龍聳峒 𤞑峒武徳峒 古佛峒 八䀝峒 已上並屬左江道
  思恩州 鶼州 恩城州 勘州 歸樂州 武峩州倫州 萬徳州 蕃州 昆明州 婪鳳州 侯唐
  州 歸思州 田州 功饒州 歸城州 武龍州龍川縣元祐三年又改 已上並屬懐化洞為州  右江道
  慶逺府轄覊縻州十軍一監二慶逺本宜州龍水郡
  溫泉州 環州 鎮寧州領縣二 蕃州 金城州領縣三安化州領縣四 述崑州 智州領縣五 懐逺軍領縣一富仁監 富安監舊領思順歸化二州慶厯四年併入栁州府馬平縣
  平州崇寜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蠻戸納土於王口砦建軍以懐逺為名割融縣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並𨽻軍尋改懐安軍為平州仍置倚郭懐逺縣又置百萬砦及萬安巖於安口隘置允州及安口縣又於中古州置格州及樂古縣五年改格州為從州政和元年廢平州依舊為王口砦並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並依舊𨽻邕州廢懐逺縣又廢從州為樂古砦並通靖鎮安百萬砦並撥𨽻允州又廢允州權留平州又權置百萬砦宣和二年賜平州郡名懐逺紹興四年廢平州仍為王口砦𨽻融州十四年復以王口砦為懐逺縣
  從州廢置具平州 允州廢置同上
  庭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河池縣置庭州倚郭縣曰懐徳又於南丹州中平縣置砦曰靖南尋撥𨽻庭州大觀二年置安逺砦大觀四年廢庭州移靖南砦於廢孚州宣和五年移安逺砦於平安山置
  孚州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置孚州倚郭縣曰歸仁四年廢孚州及歸仁縣為靖南砦先於南丹州中平縣置靖南砦今移置此政和七年復置孚州及綏仁縣仍移靖南砦歸舊處宣和三年復廢孚州及歸仁縣置靖南砦大觀四年𨽻觀州紹興四年廢靖南砦
  溪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思恩縣帶溪砦置溪州四年廢地州崇寧五年納土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置孚州文州崇寧五年納土大觀元年置綏南砦紹興四年廢蘭州崇寜五年納土
  那州崇寧五年納土
  觀州大觀元年以南丹州為觀州置倚郭縣四年以南丹州還莫公晟復於髙峰砦置觀州紹興四年廢觀州為髙峯砦存留本門馬臺平洞黃泥中村等堡砦隆州兌州政和四年置隆州兌州並興隆縣萬松縣宣和三年廢隆州及興隆縣為威逺砦兌州及萬松縣為靖逺砦二州先置思忠安江鳳憐金斗朝天等五砦並廢各𨽻新砦仍並𨽻邕州
  
  左江二路轄州二十六縣九
  思明路轄州九縣五 太平路轄州十七縣四
  右江三路轄州三十一縣十九
  田州路軍民總管府轄州六縣十三 來安路軍民總管府轄州十六縣一 鎮安路轄州九縣五
  又有慶逺南丹谿峒安撫司轄州十七
  又有思州軍民安撫司轄 福州 永州 迺州 鑾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合鳳州 芝山州 安習州 茅灘等團 安化上中下蠻





  粵西文載卷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