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法 (民國79年)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精神衛生法
立法於民國79年11月23日(非現行條文)
中華民國79年(1990年)11月23日
中華民國79年(1990年)12月7日
公布於民國79年12月7日
總統(79)華總(一)義字第 7007 號令
精神衛生法 (民國89年)

中華民國 79 年 11 月 23 日 制定52條
中華民國 79 年 12 月 7 日公布1.總統(79)華總(一)義字第 7007 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52 條
中華民國 89 年 6 月 30 日 修正第2, 9, 11, 13, 15條
中華民國 89 年 7 月 19 日公布2.總統(89)華總一義字第 8900177700 號令修正公布第 2、9、11、13、15 條條文
中華民國 91 年 5 月 17 日 修正第43條
增訂第23之1, 30之1條
中華民國 91 年 6 月 12 日公布3.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100119170號令修正公布第 43 條條文;並增訂第 23-1、30-1 條條文
中華民國 96 年 6 月 5 日 修正全文63條
中華民國 96 年 7 月 4 日公布4.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085861號令修正公布全文 63 條;並自公布後一年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十九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20141353號公告第 2 條所列屬「行政院衛生署」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二年七月二十三日起改由「衛生福利部」管轄
中華民國 108 年 12 月 13 日 修正第4條
中華民國 109 年 1 月 15 日公布5.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900003931號令修正公布第 4 條條文
中華民國 111 年 11 月 29 日 修正全文91條
中華民國 111 年 12 月 14 日公布6.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105921號令修正公布全文 91 條;施行日期,除第五章、第 81 條第 3、4 款,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定之外,自公布後二年施行

第一章 總則[編輯]

第一條

  為預防及治療精神疾病,保障病人權益,促進病人福利,以增進國民心理健康,維護社會和諧安寧,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衛生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衛生署;在省(市)為省(市)政府衛生處(局);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三條

  本法所稱精神疾病,係指思考、情緒、知覺、認知等精神狀態異常,致其適應生活之功能發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之疾病;其範圍包括精神病、精神官能症、酒癮、藥癮及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定之精神疾病。

第四條

  本法所稱專科醫師,係指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依醫師法甄審合格之精神科專科醫師。

第五條

  本法所稱病人,係指精神疾病患者。
  本法所稱嚴重病人,係指病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或有明顯傷害他人或自己之虞,或有傷害行為,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

第六條

  本法所稱社區復健,係指為協助病人逐步適應社會生活,於社區中提供病人有關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社交技巧、日常生活處理能力等之復健治療。

第七條

  本法所稱家屬,係指與罹患精神疾病或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者,共同生活於一家之親屬或他人。

第二章 精神衛生體系及設施[編輯]

第八條

  中央及地方政府為推動精神醫療、精神復健及心理衛生保健工作,應按年編列預算支應。

第九條

  中央及省(市)衛生主管機關應設專責單位,縣(市)衛生主管機關及鄉(鎮、市、區)衛生所應置專人,辦理精神疾病防治及研究有關業務。

第十條

  直轄市及縣(市)衛生主管機關得設社區性心理衛生中心,負責推展心理衛生保健有關工作,並協助教育主管機關推動各級學校心理衛生教育及輔導。

第十一條

  各級衛生主管機關得設精神疾病防治審議委員會,審議精神疾病防治事項。
  前項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精神疾病防治審議委員會組織規程,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之;各級地方衛生主管機關精神疾病防治審議委員會組織規程,由省(市)衛生主管機關擬訂,報請權責機關核定後發布之。
  第一項之審議委員會委員,至少應有三分之一以上為法律專家、臨床心理學者及社會工作人員。各級衛生主管機關設精神疾病防治審議委員會之前,或未能設精神疾病防治審議委員會時,得由醫事審議委員會負責審議。

第十二條

  各級政府應按需要,設立或獎勵民間設立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及心理衛生輔導機構。
  精神醫療機構之設置及管理,依醫療法規定;精神復健機構及心理衛生輔導機構之設置、管理及獎勵辦法,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十三條

  為提供整體性、連續性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依人口及醫療資源分布情形,劃分醫療責任區域,建立區域性精神疾病預防及醫療服務網,並訂定計畫實施。
  各級地方衛生主管機關為推行第九條至第十二條業務,如經費不足時,得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補助之。

第三章 保護及醫療[編輯]

第一節 病人之保護[編輯]

第十四條

  罹患精神疾病或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者,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家屬,應協助其就醫;如經專科醫師診斷認係屬嚴重病人,應置保護人。
  前項保護人,應依左列順序定之:
  一、監護人。
  二、配偶。
  三、父母。
  四、家屬。
  前項同一順序中有數人時,以親等近者為先;親等相同或非親屬者,以年長者為先。


第十五條

  不能依前條規定置保護人時,應由其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人員為保護人;戶籍所在地不明者,由其住所或居所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為之。


第十六條

  左列之人,不得為保護人:
  一、未成年人。
  二、受禁治產宣告,尚未撤銷者。
  三、受停止全部或一部親權之宣告,或經由親屬會議撤退其監護人資格者。
  四、與病人涉訟,其利益相反,或有其他情形足認其執行保護職務有偏頗之虞者。
  五、體力或能力不足以執行保護職務者。
  保護人有前項第四款或第五款情形之一者,病人之親屬或利害關係人,得向法院聲請另行選定保護人。


第十七條

  依前三條規定為保護人,非有事實足認其不能執行保護職務者,不得辭其職務。


第十八條

  除民法另有規定外,保護人應履行左列義務:
  一、促使病人接受治療,避免傷害他人或自己;必要時,依專科醫師診斷或鑑定結果,協助病人辦理住院。
  二、病人住院時,協助醫事人員進行治療。病情穩定或康復時,依醫師指示辦理出院。
  三、病人出院後,協助其繼續接受門診、社區復健、居家治療及教育訓練或就業輔導。


第十九條

  病人之法定代理人或配偶,未依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協助其就醫,或依第十四條所置之保護人,違反前條第一款規定,致病人侵害他人權益時,應與病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保護人執行保護職務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前項之病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保護人,均無資力負擔損害賠償時,對於被害人之生命、身體、健康之損害,中央主管機關應予以適當之扶助與救濟。
  病人之法定代理人、配偶、保護人依法免責時,準用第二項之規定。


第二十條

  監獄、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少年輔育院、感訓處所、保安處分處所及其他以拘禁或感化為目的之機構或場所,如有罹患精神疾病或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者,應由該機構或場所提供醫療,或護送協助其就醫。
  社會福利收容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容留民眾長期生活居住之機構或場所,如有罹患精神疾病或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者,應由該機構或場所協助其就醫。
  犯罪嫌疑人如有精神疾病或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者,得由司法機關送請精神鑑定,鑑定應由二位以上專科醫師為之。
  第一項、第二項病人經專科醫師診斷認係屬嚴重病人,除依第十四條規定置保護人外,該機構或場所應通知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家屬,並予必要之協助。
  病人於離開第一項、第二項之機構或場所後,該機構或場所應即通知其戶籍所在地或住(居)所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衛生主管機關予以追蹤保護,並給予必要之協助。

第二節 強制鑑定及住院治療[編輯]

第二十一條

  嚴重病人如有明顯傷害他人或自己之虞,或有傷害行為時,經專科醫師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保護人應協助病人,前往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住院。
  前項嚴重病人不接受全日住院治療時,應由二位以上專科醫師鑑定,經書面證明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應強制其住院;其強制住院,應在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精神醫療機構為之。
  前項鑑定,以全日住院方式為之者,其住院鑑定期間,以七日為限。


第二十二條

  警察機關於發現或接獲通知,罹患精神疾病或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者,有明顯傷害他人或自己之虞,或有傷害行為時,除本法或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即護送前往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精神醫療機構診療,並應立即通知當地衛生主管機關;其身分經查明者,應立即通知其保護人或家屬。
  前項病人經專科醫師診斷屬嚴重病人,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時,依前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

  依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規定之強制住院,其期間以三十日為限。但經二位專科醫師鑑定,認有必要繼續住院治療者,應留院治療。嚴重病人不接受時,應強制其繼續住院,並通知其保護人或家屬及當地衛生主管機關。強制住院期間,每隔六個月,應依上述程序重新評估。


第二十四條

  保護人因醫療、復健、教育訓練及就業輔導之目的,得限制嚴重病人之居住場所。但不得以強暴、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方法為之。

第三節 精神醫療業務[編輯]

第二十五條

  精神醫療方式包括門診、急診、全日住院、日間或夜間住院、社區復健及居家治療。


第二十六條

  精神醫療機構應提供病人積極適當之治療,不得無故延誤。
  精神醫療機構於住院病人病情穩定或康復,無繼續住院治療之必要時,應通知其本人及其保護人或本人及其家屬辦理出院,不得無故留置病人。


第二十七條

  精神醫療機構診治病人或於病人住院時,應向其本人及其保護人或本人及其家屬,說明病情、治療方針、預後情形、住院理由及其應享有之權利等有關事項。


第二十八條

  精神醫療機構於全日住院病人擅自離院時,應即通知其保護人或家屬;病人行蹤不明時,應即報告當地警察機關。
  警察機關發現前項擅自離院之病人時,應通知原住院之精神醫療機構,並協助送回。


第二十九條

  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機構非為醫療、復健之目的或防範緊急暴力意外事件,不得拘禁病人、拘束其身體或剝奪其行動自由。
  前項拘禁、拘束或剝奪行動自由,不得以戒具或其他不正當方式為之。


第三十條

  為提高國內精神醫療技術或為治療精神疾病之需要,教學醫院經擬訂計畫,提經有關醫療科技人員、法律專家及社會工作人員會同審查通過後,得施行左列特殊治療方式:
  一、精神外科手術。
  二、外科長效賀爾蒙植入手術。
  三、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公告之特殊治療方式。
  非教學醫院不得施行前項特殊治療方式。


第三十一條

  教學醫院施行前條特殊治療方式,應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並應先取得病人之書面同意;病人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應得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直系血親之書面同意。


第三十二條

  精神醫療機構施行左列治療方式,應由專科醫師認有必要,並取得病人書面同意後,始得為之:
  一、電痙攣治療。
  二、非屬人體試驗之臨床研究。
  三、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公告之特殊治療方式。
  前項病人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得於取得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最近親屬之書面同意及另一位專科醫師書面認有必要後為之;未有法定代理人、配偶或最近親屬,或無法取得其同意時,得於取得另二位專科醫師書面認為有必要後為之。

第四節 醫療費用[編輯]

第三十三條

  病人或其家屬家境清寒,無力負擔醫療費用時,應由各級政府編列預算,酌予補助。


第三十四條

  嚴重病人送醫及強制住院期間之醫療費用,應由中央政府負擔。


第三十五條

  各類健康保險及醫療補助,對於精神疾病之醫療給付,應包括第二十五條所定門診、急診、住院、社區復健及居家治療。但屬於商業保險之健康保險,對於精神疾病醫療給付之範圍,得另行約定。
  前項健康保險,對於精神疾病之社區復健及居家治療,未為醫療給付前,應另由政府編列預算,酌予補助。
  第一項社區復健及居家治療之方式及認定標準,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四章 病人之權利[編輯]

第三十六條

  病人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虐待或非法利用。對於已康復之病人,除能證明其無勝任能力,不得以曾罹患精神疾病為由,拒絕入學、應考、僱用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

第三十七條

  未經病人及其保護人或病人及其家屬同意者,不得對病人錄音、錄影或攝影。

第三十八條

  住院病人應享有個人隱私、自由通訊及會客之權利;精神醫療機構非依病人病情或醫療需要,不得予以限制。

第三十九條

  病人或其保護人或家屬,認為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心理衛生輔導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侵害本法所定病人權益時,得以書面檢具事實,向各級衛生主管機關申訴。
  前項申訴案件,各級衛生主管機關應就其申訴內容加以調查、處理,並應於一個月內將辦理情形通知申訴人;申訴人如有異議,得再檢具書面理由,向上級衛生主管機關提出申訴。

第四十條

  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應協助康復之病人,接受職業訓練及輔導推介適當工作。

第四十一條

  病人或其扶養者應繳納之稅捐,政府應按病人嚴重程度及家庭經濟情況,依法給予適當之減免。

第五章 罰則[編輯]

第四十二條

  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之一,明知有罹患精神疾病者,而未予以醫療或協助其就醫者,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項未予以醫療或協助其就醫,係出於家屬之同意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第四十三條

  教學醫院違反第三十條第一項或第三十一條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處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停業處分。
  非教學醫院違反第三十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處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停業處分或撤銷其開業執照。

第四十四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責令改善;逾期不改善或情節重大者,並處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停業處分或撤銷其開業執照:
  一、違反依第十二條第二項所定之設置及管理辦法者。
  二、未經第二十一條第二項或第二十三條所定鑑定程序,而強制病人住院者。
  三、違反第二十九條規定者。
  四、違反第三十二條規定者。

第四十五條

  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項、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一項、第三十六條至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

第四十六條

  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及心理衛生輔導機構違反本法有關規定,除依本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或第四十五條規定處罰外,對其行為人,亦處以各該條之罰鍰。

第四十七條

  本法所定之罰鍰,於非財團法人之私立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心理衛生輔導機構,處罰其負責醫師或負責人。

第四十八條

  本法所定之罰鍰、停業及撤銷開業執照,由直轄市或縣(市)衛生主管機關處罰之。

第四十九條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通知限期繳納後,逾期仍未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條

  依本法應處罰鍰之案件,涉及刑事責任者,應分別處罰。

第六章 附則[編輯]

第五十一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之。

第五十二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作品來自中華民國法律非現行條文,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