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要旨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篇名>素問要旨論 書名:素問要旨論 作者:劉完素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15-1234年


<目錄>

<篇名>自序

屬性:天地之道,生一氣而判清濁,而清者輕而上升為天,濁者重而下降為地。天為陽,地為陰, 乃為二儀。 陰陽之氣,各分三品,多寡不同,故有三陰三陽之六氣。然天非純陽,而亦有三陰,地非純 陰,而亦有三陽,故天地各有三陰三陽,總之以十二矣。 然天之陰陽者,寒暑燥濕風火也,地之陰陽者,木火土金水火也。金火不同其運,是故五行 彰矣。然天地氣運,升降不以,陰陽相感,化生萬物矣。其在天則氣結成象,以為日月星辰也, 在地則氣化為形,以生人為萬物也。 然人為萬物之靈也,非天垂象,而莫能測矣。其我機理,歸自然也,其非聖意,而宣悟玄玄 之理。故有祖聖伏犧占天望氣,及視龍馬靈龜,察其形象,而密解玄機,無不符其天理。乃以始 為文本畫卦,造六甲曆紀命 曰《太始天元冊文》,垂示之於後人也。以誚神農,昭明其道,乃始令人食谷,以嘗百藥,而 制《本草》矣。然後黃帝命其岐伯及鬼臾區,以發明太古靈文,宣陳造化之理,論其疾苦,以着 《內經》焉。 凡此三皇三經,命曰三墳,通為教之本始,為萬法宗源,誠為天之候也。若論愈病疾,濟苦 保命防危,非斯聖典,則安得致之矣。然經之所論,玄機奧妙,旨趣幽深,習者卒無所悟,而悟 得其意者鮮矣。完素愚誠,輒考聖經,撮其樞要,積而歲久,集就斯文,以分三卷,敘為九篇, 勒成一部,乃號《內經運氣要旨論》爾。乃以設圖彰奧,綺貫紀倜,襲句注辭,而敷其言意。或 可類推者,以例傍通,例成而陳精粹之文。詁訓難明者,兼義釋字音,以附之於後。雖言詞鄙陋, 所乘從俗,而庶覽者曷為悟古聖之妙道矣。 \x河間劉守真謹序\x


<目錄>

<篇名>序

屬性:夫三皇設教,上帝垂慈,憫群生有困篤之疾,救黎庶有夭殤之厄。遂設運氣,說太始之冊文, 開滎醫鑒,彰太素之妙門。先聖既遺軌範,《素問》、《靈樞》二經,共為一十八卷,其理奧妙, 披會難明。 今有劉守真先生者,曾遇陳先生,服仙酒醉,覺得悟《素問》玄機,如越人遇長桑君,飲上 池水,隔腹觀病之說也。然先生談《原病式》一卷,《宣明論》五卷,《要旨論》三卷。其《原 病式》者,明病機之本,說六氣病源。《宣明論》者,精要醫方,五運六氣用藥,古往及今,淵 奧妙旨,莫越於此也。《要旨論》者,《素問》隱微,天地大紀,人身通應,變化殊途,其理簡 易,其趣深幽,惟此經釋,為龜鏡者也。然九篇三卷者,猶後之學人,尚難明矣。 宗素自幼習醫術,酷好《素問》、《內經》、《玉冊》靈文。以師事先生門下,粗得其意趣, 釋《要旨》語九篇,分作八卷,入式運氣,載設圖輪,開明五運六氣,主客勝復,太過不及,淫 邪反正。重釋《天元玉冊》、金匱靈文、《素問》、《靈樞》,撮其隱奧運氣之旨也。主藥當其 歲,味當其氣,性用燥淨,力化淺深,四時主用,制勝扶弱,客主 須安。一氣失所,余遁更作,臟腑淫並,危敗消亡。君臣佐使,明病標本,安危盛衰。若不知年 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功矣。□若不推其《素問》,曉達玄機,天地有運氣之升沉,人 身有氣血之流轉,周天度數,營衛循環,通應人身,晝夜不息。 《素問》者,五太之名也。太者,大之極也。素者,形質潔白,非華綺之問也。《素問》 者,問答形質之始也,形質具而 瘵由是明生。然啟玄子詮注,朱書其文,間其理隱奧,習之者 濫觴其說,遺而不解者,實其多矣。今將太古靈文,乃《素問》之關鑰也,究其源流,發明解惑 耳。後之學人,識天地之大紀,變化之殊邈。 妙哉《素問》,視如深淵,如迎浮雲,莫窮其涯際,玄通隱奧,不可測量。若非劉氏,孰可 發明,用釋玄機,敬資昭告。 \x平陽洪洞馬宗素謹序\x


<目錄>卷第一

<篇名>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屬性:六元之數者,乃天真之一氣也。言一氣之用者,得之為神,失之則喪真,故知一氣為天地萬 物神應之母也。是故玄一真人,傳庚桑楚六衍之法也。 一衍之道,窮通混玄變化之真源也。二衍之神,曉了造化神明之法用也。三衍之氣,明辨 升降動靜之精微也。四衍之天,知天道營運萬象也,以政剛健之德也。五衍之地,知地之化生萬 物也,以政柔順之德也。六衍之萬物,衍萬物者,可以明神氣之變動,可以曉天地之逆從,然後 可以知萬物盛衰、吉凶徵兆者哉。言萬物者,天地上下,謂升降之中,神氣不感,天地不交,道 無體於萬物,萬物失誠於道。此者是六爻不通,三才不期,故有吉凶。故吉凶徵兆之事,彰盛衰 災祥之化應也。是故天地上下,成臨陰陽,左右成間,五運所加,六氣所臨,遷移有位,應期變 化,無方布政。五運所加,其干六氣,所臨其支,支幹相推,一歲之紀乃應。遷移有位,而分早 晚之期,變化無方,以別盛衰之政。故聖人德以天地為心神,以陰陽為用,德與心政,神與用明, 其道為萬物化誠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行生成數(舊經)

屬性:昔天候靈龜,出於洛水,以負五行生成之數,於伏犧氏則其始也。或雲此治畫乃始於禹者, 誤也。然五氣經彰,亦五行配合之道,因紀之,始出自《太始天元冊文》。又,龍馬出於洪河, 以負九宮,數因而作,命曰《河圖》爾。又, 靈龜出於洛水,以負五行生成之數,因而遂書,命曰《洛書》爾。皆因伏犧為真始也。後因聖帝 命天師推究太古靈文,乃着《內經》,而已言其五行生成之數也。(新添)又,按《太古天元玉 冊》靈文曰∶「是故五行得位,水火木金土也,正於五方,表混沌之初分,上下清濁以定,乃成 天地也。」 二神 ,因萬物之始生,分陰陽而立左右,辨清濁而分前後,故五行得位而變形,日 月營運而化星。直中氣之變,太虛澄淨,黑氣浮空,勢亂如麻,遐爾一色,玄凝分擾, 雨昏翳, 寒資陰化,水始生也。寒濕交而生辰星,乃至陰之精感而化也,故水得其一數,故眾水皆一體也。 □□乃陰極而陽化也。寒極而熱生,乃物極而反也。太虛昏翳,宛若輕塵,色散如丹,乍盈乍縮, 炎光鬱燠,燔灼銷融,熱資陽化,火始生也。寒熱交而生 煌陽光盛而生熒HT 。又雲水旺而生熒 HT、 煌,以火而少赤,不行火令,至陽精之化也。故得其火之二數者,應水中之火,石中之火 也。景霽山昏,蒼埃四合,山川如堵,鼓坼太虛,天地遠,氣散焉,口風陽化陰長,木始生也。 燥風交而生歲星,陰陽和而水資,草木敷榮。故木得三數也,乃樹木、竹木、草木也。氣交之極, 陽氣復降,陰氣復升,勁風爽氣,遠近煙浮,白 如絮,遐邇皎潔,勢郁聲迅,木偃雲騰,山川 堅定,肅氣淒清,燥熱相交,而全始生也。陽氣升,陰氣降,水就潤而生木,陰氣升而陽氣降, 火就燥而生金,故知木為陽中之陰化,金為陰中之陽化。故金得四數, 乃金銀銅鐵之類。言五者,鉛草不禁於火也。燥氣盛而生火,白雲騰而雨降,泉出地中,濕熱相 搏,五伏之下,土始生也。四方備而生鎮星,此火之子也。在五伏之下,而有五色之土者,清陽 為天,濁陰為地,此乃坤正土,非火之子也,故陰土二而陽亦二也。四方備而陰精之內□感陽光 而生五土,上感氣而鎮星也。 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輪其次也。其坤元之土,掌於四方,乃得之為成數也。 水木金火,謂得土而成立。物過而出土之上,故有成數也。水一數,加土五成六,火二數,加土 五成七,木三數,加土五成八,金四數,加土五成九,土備五方,無成數,亦得五也。是故天地 五行生成之數者,四十五也,是故脈取四十五,為平脈也。凡人氣血長短息數,皆生於四十五也。 圖載於後。 五行∶金、木、水、火、土。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r五行生成數圖\pt166a1.bmp\r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運所生

屬性:甲己土運,乙庚金運,丁壬木運,丙辛水運,戊癸火運。甲乃為夫,己乃為婦,所生真土也。 假令甲子年,土運統之,其五運者,有天運,有客運,有主運也。 五運歌曰∶甲己土運乙庚金,丁壬木運盡成林,丙辛便是長流水,戊癸離宮號曰心。 假令甲子年,土運承天,乙丑年,金運承天,丙辛年,水運承天,丁壬年,木運承天,戊癸 年,火運承天。假令甲與己為土運,上半年乃甲土運,下半年己土運。余仿此。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客運

屬性:\r五運客圖\pt166a2.bmp\r 假令甲子年,土為天運,便為初運。自大寒前十三日交初之運。乙為金運,乃第二運也。丙 為水運,乃第三運也。丁為木運,第四運也。戊為火運,第五運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主運

屬性:\r五運主圖\pt166a3.bmp\r 初運逐年木為主,二火三土相生取,四來是金以為常,五運寒水長相許。 假令逐年自大寒交司日木為主運,火為二之主運,土為三之主運,金為四之主運,水為五 之主運。主客天運,另有運策。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太少運

屬性:\r太少呂圖\pt166a4.bmp\r 甲丙戊庚壬為太,乙辛丁癸己少尋,陽年是太陰年少,寄宮所在不相侵。 甲在寅,乙在辰,丙寄辰,丁在未,己寄巳,辛寄戌,戊在戌,癸寄丑。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音

屬性:木角火征金為商,土宮水羽最為良,陽年為太陰年少,得地反為太少鄉。 假令己巳年,己寄巳,巳本是少宮,卻為太宮。辛寄戌,丙戌年,戌內有辛,反為少羽。癸 丑年,為太征。丁未年,為太角。庚辰年,乙與庚合,內有乙,反為少商。余者,陽年為太, 陰少也。其寄干者,所在之處,太少相反也。其餘謂陰陽年也。 又法,假令甲子年,便為太宮,乙丑年為少商,丙庚年為太羽,丁卯年為少角,戊辰年為太征。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客運太少法

屬性:假令甲子年五運,甲為太宮土運,為初之運,乙為少商金,為第二之運,丙為太羽水,第 三之運,丁為少角木,為四之運,戊為太宮火,為第五之運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主運太少法

屬性:\r圖\pt166a5.bmp\r 初運逐年木主先,陽年起壬陰丁年,每歲輪至正對位,逢之本干是當年。 陽年起壬,陰年起丁。假令輪行十二支於本年,支上或對沖支上,於十二支上尋本年干字 是也。假令庚戌年,乃陽年起壬,輪行十干於十二支上,輪至辰上,見庚辰也。卻為陽年起壬, 為太角,行至對沖,辰上見本年干庚,便為少角也。又如,陰年起丁,本年支上見年干者,為少 角,對沖見者,為太角也。便從庚辰上起丁,乃少角木,為初之主運也。次乃戊為太征火,為二 之主運也,次己為少宮土,為三之主運也,次庚乃太商金,為四之主運也,終乃辛,為少羽水, 為五之主運也。逐年五運主太少,《素問》上載初終字是也。〔出六元紀論。(新添)六元紀論 中分主客太少,初終二字也。〕 壬子、壬午年,上少陰,(司天。)中太角,(木運。)下陽明。(司地。) 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宮 少商 太羽(終) 戊子、(天符。)戊午年,(太一天符。)上少陰,(司天。)中太征,(火運。)下陽明。(司地。) 太征 少宮 太商 少羽(終) 少角(初) 此明太少二字也。戊子、戊午年,客運為太角,主運為少角。 丁丑、丁未年,上太陰,(司天。)中少角,(木運。)下太陽。(司地。) 少角(初正) 太征 少宮 太商 少羽(終)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年,(太一天符。)上太陰,(司天。)中少宮,(土運。) 下太陽。(司地。) 少宮 太商 少羽(終) 少角(初) 太征 乙丑、乙未年,上太陰,(司天。)中少商,(金運。)下太陽。(司地。) 少商 太羽(終) 太角(初) 少征 太宮 其角為初者,每歲以木為初,主運。羽為終者,乃水為每歲五終運主也。 五音者,五行之音聲也。土曰宮,金曰商,木曰角,火曰征,水曰羽。在陽年曰太,在陰 年曰少。《晉書》∶角觸動而生其位,丁壬之歲。征者,止也,言物成則止其位,戊癸歲也。商, 強,謂金性之堅強其位,乙庚歲也。羽,舒也,陽氣將復,萬物孳育,而舒生其位,丙辛之歲也。 宮,中也,中和之道,無往而不理也。又,總堂室奧作而謂之宮,所圖不一。蓋土亦以通貫於金 木水火,土旺於四季,榮養四藏。皆總之意也,其位甲己歲也。 《太始冊文》曰∶故五運從十干起,甲為土也,土生金,故乙次之,金生水,故丙次之, 水生木,丁次之,木生火,戊次之。如此五行相生而轉,甲為陽,乙為陰,亦相間而數,如環之 無端也。詳其五音、五運之由者,乃上下相召,大 小相乘,同歸於治而已。是故因刻成日,因日而成月,因月而成歲。近相因以制用,雖太古占天 望氣,天運所至,定表歲之災變也。 天之氣,橫於甲己,為土運。素天之氣,橫於乙庚,為金運。玄天之氣,橫於丙辛,為 水運。蒼天之氣,橫於丁壬,為木運。丹天之氣,橫於戊癸,為火運。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天之氣(新添)

屬性:凡五運者,乃五天之氣也,皆主一年。太過來早,不及乘之,不及來晚,太過從之,即太 過先至十三日,不及後至十三日也,皆在大寒交司日前後也。昔垂象以示於伏犧,聖人占候,視 其五色之氣,彰列虛空,聖機測天意以立氣,而為五行。以五氣終始之際,配名剛柔,而以立十 干。次以十二支為定位,立成二十八宿,命曰五氣經天矣。故《太始天元玉冊》曰∶丹天之氣, 經於牛女戊分, 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壬分,素天之氣,經於亢氐 昴畢庚分,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辛分。所謂戊己分者,曰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之所其 道矣。從卯辰巳午未申,行陽度二十五,半周天也,從酉戊亥子丑寅,行陰度二十五,半周天也。 自胃至房 十四宿,為陽,主晝,自昴至心十四宿,為陰,主夜。一日乃百刻之度也。 \r舊經天元五氣經天之圖\pt166a6.bmp\r 甲己 黃司宮土,( 者,黃色也。黃氣積於甲己,故應土運。其音宮,音聲也,太而和 ,曰宮也,故長夏土旺,萬物太而和平。)乙庚素白主商金,(素者,白也。氣積於乙庚,故應 金運。其音商,輕而粗曰商,故秋萬物凋零,轍微勁切。)丁壬青蒼為角木,(蒼者,乃薄青色 也。青氣橫於丁壬,故應木運。其音角,輕而直曰角,故春則萬物舒榮端直也。)丙辛黑玄水羽音, (玄者,黑也,上微見紫紺,而黑之屬也。黑氣橫於丙辛,故應水運。其音羽,沉而深曰羽,故 冬物藏而深沉也。)戊癸丹赤應徵火,(丹者,深沉赤色也。赤氣橫於戊癸,故應火運也。其音 征,和而美曰征,故愛物蕃鮮美也。)五太甲丙戊庚壬,(甲太宮土,丙太羽水,戊太征火,庚太 商金,壬太角木,曰太過。陽干合陽支,陽用事,故疾速,故太過而盛者也。)五少乙丁癸辛己, (乙少商金,丁少角木,癸少征火,辛少羽水,己少宮土,乃曰不及。陰乾合陰支,陰用事,徐 遲不及而衰也。)欲知平運命加臨。(平運者,陽年太過,陰年者不及,非太過、非不及者,平 氣運也。木曰正角,火曰正征,土曰正宮,金曰正商,水曰正羽,然上下干支加臨推之。)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五運邪正二化(新添)

屬性:土為雨化,火熱化,金清化,木風化,水寒化。丁丑、丁未年,其連風清熱,清熱勝復同。 丁乃木運,風化。木運之下,金氣承之,清化。木生火,火乃熱化。癸丑、癸未年,其運熱寒雨, 寒雨勝復同。癸乃火運,熱化。火運之下,水氣承之,寒化。火生土,土乃雨化。己丑、己未年, 其運雨風清,風清勝復同。己乃土運,雨化。土運之下,木氣承之,木乃風化。土生金,金乃清化。 其運者,陰年不及,與所克所生者同化也,乃邪氣化度也。陽年太過,運只一化,乃正氣 化度也。此乃邪正二化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天運來時法(新添)

屬性:自大唐麟德元年甲子歲正月一日己酉朔,婁金獨直日先下,積年乃減一算。(自麟德至庚戌, 五百二十七年也,明昌元年也。)次以七因之,以十九除之,一名閏數。次以十二乘之,後卻加 入閏數、除數,後又加入本月數。此下位,別張之,乃去一年。次出其閏數,又虛去其五行數。 次以上位,進之一位,後三因之。次出下位之數,名去小盡也。後加入月下零日數,看得幾日。 次六十除之,不盡,乃百粟之。又以八十七除之,不盡者,乃加入運數,太過加成數,不及加生 數,看得幾何。如陽年逢偶數,即加一,陰年逢奇數,即減一,其餘加減,畢其數過,當日下刻 中之數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五運交司日法

屬性:凡五運,皆主一年。太過來早,不及乘之,不及來晚,太過從之。運來之日,在司天交司日 前後各十三日,或同交司日齊。大至者,每歲冬至天正之日也。冬至後一月,即丑正大寒之日, 是天交司之日也,斗建丑正。陽年交司日前十三日至,陰年交司日後十三日至。年支運干相符, 合德而平氣也。既非有餘,又非不及,日平氣也。即土運取己丑、己未,金運取乙酉,水運取辛 亥,木運取丁卯,火運取癸巳。此皆陰年不及運,反作平氣運也。又於太過年, 當有餘而天刑之,反作平氣,不得其盛也。火運天刑有二,即戊辰、戊戌,上見太陽,寒水司天 克之,不盛也,故做平氣運。金運天刑有四,即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即君相二火司天,故 上見二火,中見金運。司天刑之,不得有餘,故作平氣也,皆同天至交司日也。太過曰先天,不 及曰後天,平氣曰齊天。齊天者,即同至於大寒交司日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五運交司日時法(新添)

屬性:置大唐麟德元年甲子歲正月一日己酉朔,至今明昌四年癸丑歲,積得五百三十年。以減一算, 乘歲周,分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三十六秒。乘之,得九億三千二百一十三萬八千六百四十四分。 除交司日,差一十四萬六千一百單九。以天紀六十去外,有五十九日,二千五百四十三分一秒, 命己酉,大余得戊申日,大寒及分,得大寒前後或大寒日交也。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二之運

屬性:置大寒交司日,大餘五十九日,加運策七十三日。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次之運

屬性:置二之運,累加運策,滿六十,去之不用,命己酉,見交運日辰乃分。


<目錄>卷第一\彰釋玄機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法斂加時

屬性:置逐運下,小余分六,因之五百,分為一辰六十分,為一刻,命子正。算外得時刻也,巳正四刻也。 假令大寒,小餘二千五百四十三分。退一位,作二百五十四分。以六乘之,得一千五百二十 四分。一千分得五辰,於五百分上更除了二百五十,乃半辰也。有半辰者為正,無半辰者為初。 外有二百五十分,更有二十五分,計有二百七十五分。六十分為一刻,又除了二百四十分,為四 刻。外有三十五分,棄之。從子起,五辰在巳,有半辰,巳正四刻也。


<目錄>卷第二

<篇名>五行司化篇第二

屬性:東方木者,乃厥陰風木,天地號令之始也。春木旺,厥陰司天為主化,春風勝,厥陰司天為 主對,夏火旺,少陰司天為主化,夏熱勝,少陰司天為主對,四季土旺,太陰司天為主化,四季 濕勝,太陰司天為主對,秋金旺,陽明司天為主化,秋燥勝,陽明司天為主對,冬水旺,太陽司 天為主化,冬寒勝,太陽司天為主對,天地、上下,升降、陰陽相合。天地太一天真元氣,判而 為二,以為陰陽,列而為六。其在天,則為寒暑燥濕風火,三陰三陽上奉之,在地則為木火土金 水,則生長化收藏而下應之,則為知矣。天地各有三陰三陽,先聖測之,立為十二支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六氣司天

屬性:歌曰∶子午少陰君火暑,丑未太陰濕土雨,寅申少陽相火熱,卯酉陽明燥金主,辰戌太陽水 司寒,巳亥厥陰木風舉。 少陰為標,氣始生之元。正化生數,對化成數。少陰君火司化於子午,其氣暄暑,太陰濕土 司化於丑未,其主雨濕化,少陽相火司化於寅申,其氣炎熱。陽明燥金司化於卯酉,主清涼乾燥, 太陽寒水司化於辰戌,主寒冷,厥陰風木司化於己亥,主於風舉。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司天司地法

屬性:\r圖\pt166a7.bmp\r 天氣始於甲,甲者,十干之首也。地氣始於子,子者,元氣之初也。甲相合而於甲子,乃天 地陰陽之氣之始也。甲應土運,故為五運之君主。甲子與甲午相合,故子為陽氣之首,午為陰氣 之初。子午之,上,少陰火為六氣之主,而為元氣之標矣。標者,上首之始也。 少陰為初氣,周普天氣,終於癸,癸者,子午之終也。地氣終於亥者,元氣終於癸亥也,相 合為癸亥歲也。乃天地陰陽立者,並遍一周,終盡之歲也。癸亥與癸巳相合,故陰終於亥,陽終 於巳。終於己亥,己亥之上,厥陰主之,故為元氣之終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六氣司天司地(新添)

屬性:歌曰∶到者司天進四地,陰陽上下定災危,後學醫流如曉得,逐年病體見根機。 假令甲子年,子午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司地,乙丑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司地。 假令少陰君火司天,戊子、戊午年,戊為火運,司天與運同為天符、歲會也。進四位,乃在 泉也。如乙酉年,乙金運,酉金乃庚子,司地同天符。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推天符歲會太一天符法

屬性:\r天符歲會之圖\pt166a8.bmp\r \r天符同歲之圖\pt166a9.bmp\r 經曰∶歲運太過,則其至先,歲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然先後之至者,所為六部 氣候,各於本位前後之至也。交司之先後之至,各差十三日而應 也,以觀萬物生長收藏而可知也。凡此之謂,多少之異也。五運非太過不及也,則其氣當時而至, 是謂平氣之歲也。然雖皆以應期而至,細而推之,其用各異,不可不通矣。故經雲變行有多少, 病行有微甚,生死有早晏,此之謂也。 歌曰∶運同天化號天符,運臨本辰名歲位,丑未午酉運同天,歲會太一天符年,太過下加同符天。 \r歲會太一天符之圖\pt166a10.bmp\r \r歲會之圖\pt166a11.bmp\r 諸運同天化者,木運上臨厥陰,火運上臨少陰,土運上臨太陰,金運上臨陽明,水運上臨太 陽,皆是運與司天氣化協議曰天符者合也。木運臨卯,火運臨午,金運臨酉,水運臨子,土運臨 辰戌丑未,常是本辰之位,故曰歲位。一名歲會者,謂運與本辰會合而同也。一名歲直,運直本 辰也。直者,司也,至也,辰者,支也。己丑、己未之歲,己為土運,丑未屬土,上見太陰土。 戊午之歲,戊為火運,午亦屬火,上見少陰火。乙酉之歲,乙乃金運,酉亦屬金,上見陽明金。 然六十年中,凡此四歲,皆是運氣與年辰符同,是為三合,一名會二者。歲三者,運會命曰太一 天符,故下文曰當六歲會太一天符。經所不言歲會,而唯言太一天符者,是以言其綱,而歲會可 知也。然太一天符者,尊者之 名也。庚子、庚午,金運,下加陽明金。壬申、壬寅,木運,下加厥陰木。甲戌、甲辰,土運, 下加太陰土。然六十年中,凡此六歲,謂之同天符,亦與天符之化同也。不及,下加同歲會四孟 年,辰與運同。辛丑、辛未,水運,下加太陽水。癸酉、癸卯,火運,下加少陰火。癸亥、癸巳, 火運,下加少陽火。然六十年中,凡此六歲,謂之同歲會,亦與歲會之化同也。然歲會者,一名 歲位,一名歲直,其義一而二名,不可不通也。壬為木運,上臨寅木,癸為火運,上臨巳火。庚 為金運,上臨申金,辛為水運,上臨亥水。然六十年中,凡此四歲謂之支德符,或干德符,有 邪也。又,壬寅為同天符、支德符,又,癸巳為同天符、歲會、支德符,其用各異,不可不通也。 少角木多,則燥金來勝,五子元建曰∶丁亥六年,正月建寅,丁與壬合,同木運,乃得平, 金不能克己。又,符配者,契合也。 凡當年運氣,皆於年前大寒中氣日交當年初氣。申子辰三年同,寅初一刻交,巳酉丑三年同, 巳初一刻交,寅午戌三年同,申初一刻交,亥卯未三年同,亥初一刻交。凡此四年,為一水同, 此乃三合之義也。 丁年木不及,癸年火不及,己年土不及,乙年金不及,辛年水不及。凡此五運不及,則勝己 者來克之。己氣衰而災者,遇年前大寒日交氣時,丁與年運干符合,則能相輔佐,清其運,便為 平歲,則各無勝克交災之生月也。然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各 月干德符也,此者名為干德符也。以上通為平運歲,(通下天符、 歲會、太一天符同歲會、支德符、干德符之類。)此皆是平運之歲也。則氣化營運,皆是平運之歲 也,則氣運化行,皆應期而至,乃物生長收藏,及人之脈候,皆順天氣,而無先後之至也。細而 推之,則可知也。 \r舊經六十年運變化之圖\pt166a12.bmp\r 凡此諸歲,雖是平運,而盛衰之用,亦有異也。何以明之?然∶若諸不及之歲,得遇天符 歲會同歲,支德符、干德符之類符合相助,則方得平和,而既不衰,則五化通化,各無勝克之變 也。若遇太過之歲,便得天符,或歲會天符、支德符、幹得符之類符合相助,則其氣轉盛,安無 勝克之變乎,然後雖無勝復之變,必然有變矣。故經言∶歲火太過,上臨少陽、少陰,火燔 , 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甚,血溢血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又言∶ 歲水太過,上臨太陽,雨冰霜雪不時而降,濕氣變物,民病反腹脹痛,腸鳴溏泄,食不化,渴而 妄瞀,神門絕者死。凡言赫曦之紀雲上征,而收氣後也,暴烈其政,藏氣乃復,時見發凝慘甚, 則雨冰霜雹勁切,寒邪傷心也。流衍之紀雲上羽,而長氣不化也,政過則化氣大舉而埃昏氣交, 大雨時降,邪傷腎也。凡此之類,皆是天符之歲也。又言,曰太角、雲上商,則其氣逆,逆則病 吐利,不務其德,則收氣復,秋氣勁切,甚則肅殺,清氣大至,草木凋零,邪乃傷肝。然太角上 臨少陽,則下加厥陰,是謂同天符也。以上皆平運之歲也。既所載如此,勝復之變者,安得平運 之歲皆無變乎?斯義昭然而無憾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推大小差郁復

屬性:經曰∶天氣下降,地氣隨之,地氣上升,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 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逆而上,勝之多少,而差其分。 微者少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 則大變生而病作矣。 (新添)差者,差其平常之氣候也,而有盛衰之變也。日得其位,常化也,命其位而方月可 知也。六位之氣,太少異也,上升下降,隨氣所在,以定其方,隨其各位之方占之。太少者,太 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暴者速而不久,長亡無也。 曰天地盈虛何如?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也。地氣勝則歲運 上升,天氣勝則歲運下降,運氣常先,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病生者,非 其位則變生病矣。 六氣應五行之變,位有終始,氣有國中,上下不同,求之異也。位者地也,氣者天也,天地 之氣,互有差移,故氣之國中,中者地主事,則氣流於地,初者天用事,則氣騰於天。初與中, 皆分六步而率科爾。國中各差三十日餘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也。其差者,一氣六十日,乃天地用事也。 前說多少而差其分者,乃天地之氣升降,差其分有多少也。微者少差,甚者大差,(微者徐, 暴者速。)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 微者小差,徐而遲也,七分也。一分乃十五日,七分者,乃一百十五日,而應其候。甚者大 差,五分也,乃七十五日,而應差過其數矣。其差一說,六元紀論曰∶善。五運之氣,亦復歲乎? (先有勝復,後有復報也。)郁極乃發,待時而作也。待,謂不及差分位也。大溫發於辰己,大 熱發於申未,大涼發於戌亥,大寒發於丑寅,其溫熱涼寒,本發於四正之位。子午卯酉,乃春夏 秋冬也。其春溫發於寅卯是也,差於辰巳,夏熱當午,差於申未,秋涼當於酉位,差於戌亥, 大寒當於子位,差於丑寅也。各差三十日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大紀、微紀者,大紀暴急,為病 甚,微者徐,為病持,(持,謂相執持也。)明五郁之早晏也。 假令丙申歲,辛亥為司地,丁酉年,亥為司地右間,戊戌年,亥為司天左間,己亥年,遷 正司。亥乃木,正化伏其己土運。土氣之下,木氣承之,其運雨風清,勝復同化也。(亥年木勝 土不及。)更或入天沖宮治,民恭,小游太一,土郁不能升發。至庚子年,庚乃金運,己土之子 也,克其亥年司天之木,救其己土,子來救母,土不能郁也。暴急者,七十五日而發也。 歌曰∶天氣生運為順化,運生天氣為小逆。天氣克運號天刑,運勝天為不和契。太過天刑 運反平,或運勝天為大逆(舊經)。 天氣生者,是謂二火生天,在上,而土運在中。土運司天,生金,為主運,金司天,生水, 為主運,水司天,生木,為主運,木司天,生火,為主運之類,皆是臨於子位之上,而非為逆, 故曰順也、化也。運生天氣者,是為木運生火,司天,火運生土,司天,土運生金,司天,金運 生水,司天,水運生木,司天之類是也。然父子之義,則父為運,子為令,反子臨父位之上,雖 氣用,是不當其位,而亦為逆,故曰小逆。(新添)假令壬子年,壬為木運,司天,乃君火侍奉 於天令也,子臨父位,為小逆。天氣克運者,是謂司天氣能克運化,則木運,金司天克之,命曰 天刑。金運上臨少陰、少陽,火運上臨太陽,水運上臨太陰,土運上臨厥陰之類,皆是運與天不 相得,而天氣克之運,故曰天刑。刑者,克也。運勝天者,是謂歲運克司天之氣也。然運克天氣, 而不相得,故曰不和契也。(新添)假令乙亥年,乙乃金運,亥乃厥陰木,運克天,令不能和契 而已。太過天刑運反平者,歲火運上臨太陽,金運上臨少陰、少陽,然雖歲運太過,而氣制之, 其化減半,而反平也。或雲既反平,則各無勝克之生者,誤也。如金運太過,而上臨二火,天 氣制之,金運反平,而不能勝克於木,風木無畏,而與金運齊化,而和平也。其運本為太過而勝 木,(金氣之下,木氣承 之。)曲則強制於運,其化方減,非為自然,安為無病之運。火運亦然,故經曰太征火運,赫曦 之紀雲上羽與正征同,其生化舉其病。顏氏曰∶病金則反炎,運也,豈不深思氣相得則和,不相 得則病。今既六氣克運,而不相得,安得反無病乎。太過天刑,運氣反平,不能勝,亦有自怫之 病,而生於己矣。或不然者,是未明經之奧也。運勝天為大逆者,水運上臨少陽,土運上臨太陽, 皆運勝司天之氣,是謂下克,為逆,運更太過,故曰大逆,而不和也。少宮不及者,天刑,謂木 運上臨陽明,土運上臨厥陰,水運上臨太陰也。勝天者,木運上臨太陰,火運上臨陽明,金運上 臨厥陰也。然五行之道,己不及,則己所不勝者來克之,己所勝者來輕侮之。歲運不及,而與天 運更不相得,其運屈伏,而不能為用,其運同司天正氣之化也。故下文曰∶如火運上臨陽明,則 其化反同天正氣。推太少正同,反同正商,是謂與干金運之化同也。木運上臨太陰,則反同正宮, 是謂土運之同化也。余皆仿此。故曰其化反同天正氣耳。或雲既運同天正化,則便為平歲,而無 變災也,誤也。何以明之?然言∶不詳經曰少角木運,上商與正商同。(新添)《內經》所說太 少二宮,庚為太商,乙為少商,乙卯、乙酉為正商,庚年三月為正商也。(庚年建戌,三月庚辰。) 其病支廢癰腫瘡瘍,邪傷肝也。其所傷於肝木,上宮與正宮同,肅瑟肅殺,則金之化也。炎赫沸 騰,火來復也,眚於三,三者,火為豕,復眚在東方木,三也。其主飛蠹蛆雉者,乃物內自化也, 飛乃羽蟲也,蠹乃內生蟲也,蛆乃蛆蠅之生也。乃為雷霆,如火之卒爆,化霹靂也。又言少征火, 雲上商與正商同,邪傷心也。凝慘凜冽,則水之德也。豪雨霖霪,土之復也。眚於九,火之分也。 其驟注雷霆震驚,天地氣爭氣交之內,害反傷及鱗類,沉陰霪雨。又言少宮土,上角與正角同, 其病飧泄,邪傷脾也。震驚飄揚,木之德也。蒼干散落,金之復也。其眚四維,土之位也。其主 敗折,虎野狼諸獸以害於木,及傷生命也。清氣乃用,生政乃辱,然生政者,木氣屈也。又言少商 金,上角與正角同,邪傷肺也。炎光赫烈,火之德也。冰雪霜雹,水之復也。眚於七,金之災也, 害也。其主鱗伏,彘鼠出見,於時潛伏於鱗羽也。歲氣早至,乃生大寒。又言少羽水,雲上宮與 正宮同,其病癃 ,邪傷腎也。其化豐滿,土之德也。埃昏驟雨,則振拉摧拔,木之復也。眚於 一,水之分也。其主毛蟲顯,狐 變化不藏,見諸獸所傷,土化之物,反害裸蟲之長,並狐 變 化妖魅,蟲見不藏也。凡此之言,皆是明太少運與天氣不相得,而其化反同司天正氣之化,勝復 之綱也。細而推之,萬物悉由之矣,安得言其一,類推之者也。隨運之。經言病之寒熱溫涼,以 運氣推移,上下加臨,參合而取盛衰,則可以言其病之情勢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六氣六位(新添)

屬性: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六氣正化對化

屬性:子午,少陰君火,午為火,子為木,午為正化,子為對化。丑未,太陰濕土,丑未皆屬土, 未為正化,丑為對化。寅申,少陽相火,寅乃火生長之地,申屬金,寅為正化,申為對化。卯酉, 陽明燥金,酉兌七宮,屬金,卯屬 木,酉為正化,卯為對化。辰戌,太陽寒水,辰戌皆屬火,《金鏡》雲∶古以子為干,子,水也, 戌屬干,戌乃正化,辰為對化。巳亥,厥陰風木,亥上有甲,屬木,巳屬亥為正化,亥為對化。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六氣主交

屬性:歌曰∶大寒厥陰氣之初,春分君火二之居,小滿少陽分三氣,太陰大暑四之居,秋分陽明五 之氣,太陽小雪氣之餘。 凡六氣者,不動也,靜而守位。每歲自年前大寒日交初之氣,厥陰風木為主,正月、二月之 分也。春分日交二之氣,少陰君火為主,三月、四月之分也。小滿日交三之氣,少陽相火為主, 五月、六月之分,畏熱炎火也。大暑日交四之氣,太陰濕土為主,七月、八月之分,霖霪雨化也。 秋分日交五之氣,陽明燥金為主,九月、十月之分,金氣收斂萬物也。小雪日交六之氣,太陽寒 水為主,十一月、十二月之分,大寒凜冽也。 (新添)主氣歌曰∶初氣逐年木主先,二君三相火排連,四來是土常為主,五氣金當六水天。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六氣客交

屬性:有氣策加之。 陽年為太過年,陰年為不及年。子、寅、辰、午、申、戌,屬陽年,丑、卯、巳、未、酉、 亥,皆陰年。主客皆自大寒日交司。天氣為客之氣也,客氣交者後,有氣策累加之,見六氣所交日辰者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大寒交司日法(新添)

屬性:\r新添逐歲主氣交守位圖\pt166a13.bmp\r 演紀上元自大唐麟德元年正月一日己酉朔,至大金明昌四年歲次癸丑,積得五百三十歲減一 算,以五百二十九年乘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三十六秒,乘之得一十九萬三千二百一十三 日八十六分四十四秒。減交司差一十四日六十一分單九,外有一十九萬三千一百九十九日二十五 分四十三秒奇一單九。(八十分以上,收為一日。)以天紀六十除之,外有五十九日二十五分四十三 秒奇一,命己酉。算外得戊申日大寒,乃交司日辰及分,乃壬寅年十二月中氣大寒,交得癸丑, 司天氣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司天司地日交司

屬性:到者司天進四地,陰陽上下定災危,後學醫流如曉得,逐年病體見根機。 假令癸丑年,太陰濕土司天,前四位,太陽寒水,司地。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司天逐年客氣

屬性:逐年退三是客鄉,上行實所上臨方,初終六氣輪排取,主客勝衰定者傷。 假令癸丑年,司天后三辰,亥是也,厥陰風木,為初之氣,客也。子少陰君火,二之氣,丑 太陰濕土,三之氣,寅少陽相火,四之氣,卯陽明燥金,五之氣,辰太陽寒水,終之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入宮法

屬性:置大寒交司五十九日,加司天化數、支數、干遷數,三數化數,太陰濕土五支數,丑五干遷 數,自寄干遷,至交,計幾位。癸寄丑,更不遷動,只得一位。一數三位,並得一十一,並交司 五十九,計得七十,進二位,作七千。《天元玉冊》雲∶陽年減四十九,陰年加四十五。今癸丑 年,陰年,加四十五,計得七千四十五。以四十五除之,外有五,命元首宮。除之五,天禽宮, 為元首宮先除五。運氣不入中宮,不疊六,只在四宮,今癸丑年司天,在四宮,天輔宮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四六天交時刻法

屬性:申子辰三年,乃一六天,自寅初水下一刻交(大寒寅初一刻交初之氣)。司天之氣。巳酉丑三年, 乃二六天,自巳初一刻交。自寅至巳,計二十六刻,交司天初氣。寅午戌三年乃三六天,自申初 一刻交。寅至申,五十一刻,交司天初氣。亥卯未三年,乃四六天,自亥初一刻交。寅至亥,七 十五刻,交司天初氣。 每一晝夜,計一百刻,每時共八刻二十分,六十分,又為一刻也。假令癸丑年二六天,巳初 一刻交。自巳初一刻,寅初漏水下一刻,寅上八刻二十分,卯上八刻二十分,辰上八刻二十分, 三八二十四刻,寅卯辰各二十分,計二十六刻,交得太陰濕土司天。厥陰風木之分二十六刻,已 前屬上年太陽終之氣二十六刻,已後屬今年厥陰風木。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癸丑年交次氣法(少陰君火之分)

屬性:每一氣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交一氣。假令癸丑年,自巳初一刻交初之氣,計二十六刻也。一 年六十日,有氣策加殘零大余,外有八十七刻半。初之氣,自巳初一刻數,一辰八刻二十分,數 至寅上,(自巳至寅也,)計八十刻,少七刻半。巳上二十分,午上二十分,未上二十分,共六十分, 至未又是一刻,計八十一刻。又,申上二十分,酉上二十分,戌上二十分,又成一刻,計八十三 刻。子上取四刻,計八十七刻。少半刻,亥上二十分,子上十分,計三十分,為半刻也。二之氣, 交在子中之右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三之氣(少陽相火之分)

屬性:自子中之左,四刻十分。自丑至戌,計十位,每一位八刻二十分,十位計八十刻也。自子至 戌,八十四刻,外少三刻半。丑寅卯,各二十分,計六十分,辰巳午,又一刻,未申酉三位,各 二十分,又一刻,計八十七刻,少半刻。前子上十分,今戌上二十分,計三十分,為半刻。計八 十七刻半,交得三之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四之氣(太陰濕土之分)

屬性:前三之氣,少陰君火之分,終在戌上二十分也。起自亥初一刻,起所至申末,十位,計八十 刻。亥子丑,各二十分,為一刻,寅卯辰,各二十分,又一刻,巳午未,又一刻,計八十三刻, 外少四刻半。酉上取四刻,申上二十分,酉上十分,計三十分,為半刻。交在酉中之右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五之氣(陽明燥金之分)

屬性:始自酉中之左,起四刻十分,從戌數至未,共十位,計八十刻。每一位二十分,子上又一刻, 卯上又一刻,午上 又一刻,計八十七刻,少半刻。前酉上十分,未上二十分,計三十分,為半刻,計八十七刻半也。 交在未末二十分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終之氣(太陽寒水之分)

屬性:\r晝夜百刻之圖\pt166a14.bmp\r 始自申初一刻,數至巳,共十位,計八十刻。戌上一刻,丑上一刻,辰上一刻,共計八十 三刻,外更少四刻。卻於巳上取四刻,八十七刻。更少半刻,巳上又取三十分,計八十七刻半交 也,終於巳中之左二十分也。 每一宮,乃八刻二十分,六十分為一刻也。晝夜百刻,每自平旦寅初一刻,五運六氣,皆 從寅初一刻起。首數至醜末二十分,所以每位八刻二十分。六十分為一刻者,寅上二十分,卯 上二十分,辰上二十分,計六十分。辰未戌丑各成一刻,共成一百刻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六氣交客氣日辰法

屬性:置大寒殘零大小余,加氣策,命己酉,得者日辰,乃六氣所交日辰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二之氣

屬性:假令癸丑年,大寒五十九日二十五分一十三秒單九,加氣策八十七分三十九秒奇一,滿二收 為一秒,乃三分之一也,滿六去之,加之得空日一十二分五十二秒奇二,命己酉。算外空日,己 酉日。壬子年十二月十日,戊申日大寒,得癸丑年二月十二日己酉,二之氣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三之氣

屬性:置二之氣一十二分五十二秒奇二,加氣策八十七分三十九秒奇一,滿三收為一刻,加之得一 日□□二十二秒,命己酉,算外得庚戌日,癸丑年四月十四日庚戌,交三之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四之氣

屬性:置三之氣一日□□二十二秒,加氣策,得一日八十七分六十一秒奇一,命已酉。算外得庚戌, 六月十五日,時刻在前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五之氣

屬性:加氣策,得二日七十五分□□奇二,命己酉。算辛亥日,八月十七日辛亥日交,得五之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六之氣

屬性:加氣策,得三日六十二分四十秒,命己酉。得壬子日辰,十月九日壬子日交,得終之氣。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求九宮分野(舊經)

屬性:昔天候龍馬出於洪河,以負陰陽之數,亦於伏犧氏,其位有九,其數始於一而終於九焉。聖 人密符天意,務范而以意九宮,除次中位,而以畫成八卦矣。去相率之三位數,皆有五焉。然北 方坎一,合南方離九,成十,兼中五,為十五也。東方震三,兼西方兌七,成十也,兼中五,為 一十五也。北方隅干六,合東南方隅巽四,成十,兼中五,為十五也。東北方艮八,合西南方坤二, 成十也,兼中五,共成一十五也。又,干六合艮八,成一十四,兼坎一,為一十五也。艮八合巽 四,成十二,兼震三,為十五也。巽四合坤二,成六,兼離九,為十五也。又,坤二干六成八, 兼兌七,為十五也。所以五位而合一十五數者,以三位而應三十五也。以數應五行,生數也。以 其一二三四五而積之,其數十有五矣,乃乾坤為用之數也。然干為天者,陽也,其數奇,故一三 五而為九,乃干之用也,坤為地而陰也,其數隅,故二四為六,乃坤之用也。坤六畫,是故用, 干三畫,而用焉,故九六合有十五也。又,歷候,五日成候也。震三兌七中五,成十五也,所以 三位而合一十五數者,以三位而應以數,應五行之生數也。其一二三四五者,積之其數一十五矣, 乃乾坤為用之數者。然干為天者,陽也,陽數奇,故一三五而成九,乃干之用也,坤為地而成陰 也,陰數偶,故二四為六,乃坤之用也。坤六畫而用六,干三畫而用九者,所為幹道包坤,是以 兼而為九,乃其數用焉,故九六合有十五也。又,歷候取五日,五運周而為一候,三候為一氣, 而應三才之象也。月之虧盈而應之,則知陰陽為用之數,以九六為之紀也。陰氣生於天,陽氣生 於地,故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然幹道包而其數九,故有九宮,上應天之九星,下應 地之九野,九星應人之九竅,九野應人之九髒爾。故經雲∶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 陰陽,其九洲、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之,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 三之,合則九也。九分而九野,九野為九髒,故形髒四,神髒五,合而成九髒,以應之也。然非 天理,安得如是乎。 \r舊經九宮分野圖\pt166a15.bmp\r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九宮分野

屬性:歌曰∶坎一蓬天水,(坎一宮者水,上應天蓬星,下應冀州分野,位在北方。)位北冀無雙, (夫五行九宮者,然木火土全皆有應宮,惟天水獨主冀州一宮,而無應宮。)坤二天內司,(坤 為二宮,屬土,上應天內星,下應荊州分野,位在西南,故下文曰房室宮。)荊州宮室房。震三 天沖木,(震為三宮,屬木,上應天沖星,下應青州分野,位在東方。)青州在東方。巽四木天 輔,(巽為四宮,屬木,上應天輔星。)東南徐郡鄉,(下應徐州分野,位在東南隅。下應曰鄉 者,里也。)中五天禽土,(中為正宮,上應天禽星,下應豫州分野,位在中央,故下文曰豫州 在中央。)豫州在中央。干六天心應,(干為天心六宮,屬金,上應天心星,下應京兆府分野, 位在西北隅,故下文曰豫金西北涼。豫名界也,分也。)豫,金,西北漢。兌七金天柱,(兌為 七宮,屬金,上應天柱星,下應梁州分野,位在西方,其左應西梁。)艮八天任火,(艮為八宮, 屬火,上應天任星,下應兗州分野,位在東北隅,故下文曰東北兗司當。司者,主也,當者,直 也。)東北兗司當。離九天英分,(離為九宮,屬火,上應天英星,下應揚州分野,在南方。) 火位在南陽。奇宮征正位,(奇不在隅也。按,《天元玉冊》曰天蓬一,水之正宮,天沖三,木 之正宮,天禽五,土之正宮,天英九,火之正宮,天柱七,金之正宮,北之位也。)偶神應宮堂。 (偶者,雙而不奇也。按,《天元玉冊》曰∶天內者,土神之應宮,天輔,木神之應宮也,天心 六,金神之應宮也,天任八宮,火神之應宮也。其水者,天應宮,所為水為物之祖始,造化宗源, 乃元氣之本,數之首,太一居之,尋余皆從而有之,故無應宮也。)中原分五分。(今詳經注∶ 東分自開封縣,東至蒼海,屬木,應春,其氣大溫也。西分者,自 源縣,西至沙州異界,屬金,應秋,其分 之氣大涼。南分者,自漢蜀江,至南海,屬火,應夏,其氣大熱。北分者,自平遙縣,至北海, 屬水,應冬,其氣大寒。凡此四分之中,屬土,無正王之時,寄王四季之後,其氣兼□□寒熱溫 涼兼。此乃往古國家命土,以觀萬物生長收藏而應之,以驗□中原之地分,氣候正,為歷同也。 東方早溫,每應百里而至早一日也。西方早涼,每四十里至早一日也。南方早熱,川 之地,每 十五里早一日,廣平之地,則每五十里陽氣發早一日,陰氣至晚一日也。北方早寒,川形有南向 者,每二十五里陽氣行晚一日,陰氣行早一日,川有弓形向北者,每十五里也,廣平之地,每二 十五里陰氣早一日,陽氣晚一日也。然陽氣始於春,盛於夏,故東方溫而南方熱也,陰氣始於秋 而盛於冬,故西方涼而北方寒。凡此之言大綱,以明之矣。更地體之異,不可分通矣,夫地勢高 下,亦有寒熱溫涼之異也。然居高則寒,居下則熱,是故東南方陽也,陽積降於下,故地下而熱 也,西北方陰也,陰積升於上,故地高而寒也。故曰崇高主陰氣治之,冷,污下則陽氣治之,熱。 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夏氣常在。高山更熱也則冷,污下易寒者則熱,高下寒熱,斷 可知也。居崇高而氣寒則壽,居污下而氣熱則夭,秋冬氣寒而涼則壽,春夏氣溫而熱則夭,明可 知矣。凡此皆以明其中原五 分,物化先後,壽夭不同也。故經曰∶春氣西行,秋氣東行,夏氣北行,冬氣南行。春氣始於左, 秋氣始於右,夏氣始於南,冬氣始於北,此四時生化之常也。然此明其五分義,誠非謂矣。及余 外四方者,謂中原五分之外。西方之域,其氣涼極而熱微也,東方之域,其氣溫極而寒微也,北 方之域,寒極而熱微也,南方之域,熱極而寒微也。凡此四分之外,至於孤陰獨陽之分,則萬物 不能生化者也。何以明之?其東方生風西行,西方生燥東行,南方生熱北行,北方生寒南行,皆 是陰陽之始生也,未得配合,而安有物象之生化乎。亦猶人始生之後,未得配合交感,而豈有生 化矣。此亦為九野,是以言中原之內五分,及餘外四分,合而為九宮,亦應分野之數,不可不推 詳。夫九宮分野之道,其義不一,然則應於天地大小,則天下九分中,明應中原之九宮也。仰而 推之,則用邦家者,皆應之。) 歌曰∶辛一丁三己五申,乙七癸九是災宮,以審勝復時之位,九宮征應吉和凶。 \r推災宮圖\pt166a16.bmp\r 歲運不及,則有災眚,而不可一概而言之,各隨本化宮位,而有勝復之至也。其災方位宮, 分眚之甚也,後有徵兆也,審其時位,而可知也。辛為少羽水,災一宮,及北方。丁為少角木, 災三宮,及東方。己為少宮土,災五宮,寄在二宮申位。乙為少商金,災七宮,及西方。癸為 少征火,災九宮,及南方。勝者先變而行其勝也,復者勝己而反覆其過也。然勝之動,各有當位 矣。故經曰∶木不及,則春有鳴條暢律之化,秋有霧露清涼之政。火不及,則秋有光顯 明之 化,炎熱煩躁之候,冬有晏肅振寒之政,夏有慘淒凝冷之勝,則有埃昏大雨之復。土不及,則四 時有埃昏潤澤之化,春有鳴條鼓折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驟之變,則有肅殺霜露之復。金不及,則 夏有光顯鬱蒸之令,冬有嚴凝肅整之應,夏有乾燥煩燎之變,秋有冰雹霜雪之復。水不及,則四 維有潤埃霜雪之化,不時有和風生發之應,四維發埃昏注雨之變,不時有飄蕩振移之復也。九宮 上應天之宮宿,下應地理分野,中應五臟,將傍通萬物之盛衰,悉皆應之也。歲運不及,則本宮 之化災。若遇月干德符,便為平運,而還正宮,復無勝己之災。 丁年正月建壬寅,五子元建法丁壬,建壬寅,丁與壬合。乙歲三月遇庚辰,乙建戊寅,至三 月,見庚辰,乙與庚合。癸年仲夏逢戊午,癸建甲寅,至五月,見戊午,然戊與癸合。辛年七月 遇丙申,辛建庚寅,至七月,見丙申,然 丙與辛合。己歲季秋逢甲戌,己建丙寅,至九月,見甲戌,然甲與己合。欲還正位克原因。不及, 災三宮及東方。然正月建壬,丁與壬為夫婦也,來相佐而為平運正位,乃金不能克也。余皆仿此。 故曰所有干德符合契,後為平運也。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月建(新添)

屬性:歌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更向庚寅起,丁壬又寅順流行,戊癸建從何 位起,正月須向甲寅求。


<目錄>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

<篇名>日建

屬性:歌曰∶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逢壬子,順數不差殊。 假令戊子年五月,正月建甲寅,五月戊午月建,日亦同也。


<目錄>卷第三

<篇名>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屬性:凡初之氣,自年前十二月大寒中氣日交當年初之氣分,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春分前 六十日而有奇。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木之位,風之分也。天度至此,風氣乃行,天地神明號令 之始也,天之使也,天氣加臨。(前有四六天交時刻法,具載前也。) 子午歲,太陽(寒水,為初。)居之,為寒,凜冽霜雪水冰也。初之氣者,氣乃遷,暑將去, 寒乃始,蟄蟲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烈,陽氣鬱,民乃周密,關節禁固,腰 痛。炎暑將 起,中外瘡瘍。 丑未歲,厥陰居之,為大風發榮而毛氣降。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 和氣布化,萬物以榮,謂之舒氣,風濕相搏,雨乃復,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寅申歲,少陰居之,為熱風傷人,時氣流行。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太溫,草木 早榮,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病氣拂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痛,膚腠中瘡。 卯酉歲,太陰居之,為風雨凝寒不散。初之氣,地氣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 其病中熱,面目浮腫,鼽衄,嚏,欠,嘔,小便黃赤,甚則淋。 辰戌歲,少陽居之,為溫,為疫。初之氣,地氣遷,火乃溫,草乃早榮,民病乃癘,暑乃作,身熱,頭痛, 嘔吐,肌腠瘡瘍赤斑也。 巳亥歲,陽明居之,為清風霧露朦昧。初之氣,氣始煞,寒方至,民病寒風,時發咳嗽, 左右脅下痛。 凡二之氣,自春分中氣日交入二之氣分,終於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小滿前六十日而 有奇。自斗建卯正至巳之中,二之氣,君火之位,謂之少陰,熱之分也。天度至此,暗淑火行, 君火,熱之分,不行炎暑,君位德也。 子午歲,厥陰居之,為風濕雨,化羽蟲。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春氣以矣,萬物應榮, 寒風清,民乃和,其病目瞑,赤氣鬱於上而熱。 丑未歲,少陰居之,為天正舒榮,以其得位,君令宣行故也。二之氣,火正物榮,水化氣 乃和,其病溫癘火行,遠近咸若,濕蒸相搏,雨乃時降,應順天常,□時候,謂之時雨也。 寅申之歲,太陰居之,為時雨。二之氣,及郁入陰,入陰分故也。白埃四起,雲趨雨府, 風不勝濕,雨零,民乃康,其病熱郁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體熱昏憒,膿瘡。 卯酉歲,少陽居之,為潛逆,火熱時行,疫癘乃生。二之氣,陽乃布,民乃舒,木乃生榮, 癘疾大至,民善暴死,君居臣位,臣居君位(君居臣位,壬午,臣居君位,甲子)。故爾。 辰戌之歲,陽明居之,為溫涼不時。二之氣,大涼乃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折, 民病郁,中滿,寒乃始,自涼而又之於寒,故寒氣始於來近人也。 巳亥歲,太陽居之,為寒雨,間熱。二之氣,寒不去,華霜雪,水冰,殺氣施化,霜乃降, 名草上焦,寒雨數至,陽復藏,民病熱於中。 凡三之氣,自小滿中氣日交入三之氣分,終於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大暑前六十日而有 奇。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三之氣分,相火之位也,夏至前後各三十日也,少陽之分也。天度之 此,炎熱大行。 子午歲,少陰居之,為大暑,亢,民病熱。三之氣,天政布,火大行,應物蕃鮮,寒氣時, 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丑未歲,太陰居之,為雲雨雹。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勝,雨乃時降,寒乃隨之, 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 腫,胸滿。 寅申歲,少陽居之,為暴熱至,草萎槁干,炎光,濕化晚布。三之氣,天正布,暑氣至,少 陽臨上,雨乃涯,民病熱中,耳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嚏,目赤,暴死。 卯酉歲,陽明居之,為涼氣向發。三之氣,天政布,燥氣行,熱交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而瘧也。 辰戌歲,太陽居之,為寒氣間至,熱爭冰雹。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民病乃寒, 反熱中,癰疽,注 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當寒反熱是也。反天常,熱起於心,神之危極,不急扶救,神乃消亡, 故治則生,不治則死。 巳亥歲,厥陰居之,為風熱大行,雨化羽蟲。三之氣,天政布,風乃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凡四之氣,自大暑中氣日交入四之氣分,終於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秋分前六十日而有 奇。自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土氣治之,雨之分也。天度至此,雲雨大行,濕熱蒸乃作。 子午歲,太陰居之,為大雨霪。四之氣,溽暑至,火行,寒熱至,民病寒熱,嗌干,黃膽, 鼽衄,飲發中滿。 丑未歲,少陽居之,為炎熱怫勝,雲雨冰雹。四之氣,畏火臨,溽暑蒸化,地氣騰,天氣痞 隔,寒風晚暮,蒸熱相搏,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秋令,萬物得之以成,民病腠理 熱,血間溢,瘧,心腹滿,胞脹,甚則 腫。 寅申歲,陽明居之,為清雨霧露。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和,卒其病,腹 滿,浮腫。 卯酉歲,太陽居之,為寒雨害物。四之氣,雨降,民病暴作,振栗譫妄,少氣,嗌干引飲, 反厥心痛,癰腫瘡瘍,而忽寒疾,骨痿,血便。 辰戌歲,厥陰居之,為暴風雨摧拉,而生裸蟲。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物之乃長乃 化乃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痿,注下赤白。 巳亥歲,少陰居之,為寒熱氣反,山澤浮雲,暴溽蒸。四之氣,溽暑濕薄爭於左之上,民病 黃膽,而為 腫。 凡五之氣,自秋分中氣日交入五之氣分,終於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小雪前六十日而有 奇。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五之氣分,金氣治之,燥之分也,之此萬物窮燥。 子午歲,少陽居之,為濕為清使政,萬物乃榮。五之氣,畏火臨,暑乃至,陽乃化,萬物乃 長乃榮,民乃康,其病溫。 丑未歲,陽明居之,為大涼燥疾。五之氣,慘令以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 及體,君子周密,民病膚腠。 寅申歲,太陽居之,為早寒。五之氣,陽乃去,寒乃來乘,氣門乃閉,剛木凋,民避邪氣, 君子周密。 卯酉歲,厥陰居之,為涼風大行,雨生介蟲。五之氣,春令乃行,草乃生榮,民氣和。 辰戌歲,少陰居之,為秋,濕病時行。五之氣,陽復化,草乃長乃化乃成,舒,大火臨御, 故萬物舒榮。 巳亥歲,太陰居之,為時雨沉陰。五之氣,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時行。 凡六終之氣,自小雪中氣日交入六之氣分,終於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大寒前六十日而 有奇。自斗建亥正至丑之中,終盡天之氣,水氣治之,寒之分也。天度至此,寒氣大行。 子午歲,陽明居之,為燥寒行。終之氣,燥令行,余火內格,病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 寒氣數舉,則霧 露雨,瞀翳,病生及腠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博易也,氣勝則可長也。 丑未歲,太陽居之,為大凝冽。終之氣,大寒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冰堅,陽光 不治,感於寒,則關節禁固,腰 痛,寒濕持於氣交,而為病也。 寅申歲,厥陰居之,為寒風飄揚,而生鱗蟲。終之氣,地氣之正,風乃至,萬物反生,朦 霧,其病關閉不藏而咳逆。 卯酉歲,少陰居之,則蟄蟲出見,流水不冰。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 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君火之化也。 辰戌歲,太陰居之,為凝寒寄地,濕也。終之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瞑,野昧,民 乃慘淒,寒風以至,反者孕死。 巳亥歲,少陽居之,為寒溫,蟄蟲不藏,流水不冰。終之氣,畏火司政,陽乃大化,蟄蟲 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濕厲。 凡此上文,每一主位之內,有主客氣耳。是以此為其法也,始於子年,終於亥年。每一歲 之中,常以六位矣,氣在其下,地應陰,靜而位永定不易,歲歲皆然。天之氣,動而不息,居無 常之位,隨其歲氣交移,則司天為三之氣,地為終之氣。左右之間氣也,地之左間為初之氣,右 間為五之氣,天之左間為終氣,右間為二之氣,所謂客氣也。 客行則在主之上,主在客之下。上下相召,寒暑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凡此之言人,是以犯其天綱,微微而有異也。先立天地盈虛,以明歲運之太少,及更以別其 盛衰,推六步之臨御,適其分野,得而推之,察其得遇,可以其用也。 (新添)夫天之六氣陰陽者,動而不息,以輪流而於六矣。主位之上,常以當歲之氣,便 為司天,而為三氣相火之客也,後三氣,便為在泉之氣之客也。其司天氣者,有南北二政也。甲 己土運,乃南政司天,土獨尊,其餘金水火木,皆北政。南政者,順天而轉,定左右間氣也。假 令甲子年,南政司天,子午乃少陰,君火之上,為司天也。中太宮,土運。下進三位,卯位,甲 與己合,乃己卯司地也。司天氣者,兩相近者,為間氣也。子為司天,少陰君火也,亥乃厥陰風 木也,為右間氣,丑,太陰濕土,為左間氣也,卯,陽明燥金,為司地,寅,少陽相火,為左間 氣,辰,太陽寒水,為右間氣也。 一年移一位,以至六居而還會矣。然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氣相得則和,不 相得則病,主勝客則客病,而為逆也,客勝主則主病,而為順也。主客之勝,而無復也,所為三 陰三陽自有盛衰之理也。寅申巳亥為一陰一陽,子午卯酉為二陰二陽,辰戌丑未為三陰三陽,以 義推之,而知盛衰之變異也。 \r舊經南政司天之圖\pt166a17.bmp\r 歌曰∶歲辰之氣是司天,(歲謂年也,辰為支也,則知子午歲少陰君火司天之理也,則知子午 之左進一位至丑年,每年到,便為司天氣也。)左進三辰為在泉。(進三辰,至卯酉,陽明在泉 之類也。)天皆南面言左右,(司天位在南,而北面言其左右之間氣也。)北地左右面南言。(司 地位在北,而南面言其左右之間氣也。)司天便為三氣客,(司天者,上也,南北二政皆司天, 為之氣,便是三之氣,客也。)地為終氣必應然。(司地者,一名在泉,所謂下也,乃為終之氣, 客也。)地左間居 終之氣,(司地左間為終之氣,客也,司地右間為四氣,客也,司天居三氣,客也。)欲知地 氣自排連。(四氣司天,右間居二氣,司地終氣同,而別推之也。) \r北政司天之圖\pt166a18.bmp\r 司天六元真氣者,每一歲前三氣在天,後三氣在地也。其六氣,二氣在天地之間,餘四氣在 間氣也。司天之氣者,主歲半之前,三氣也,其在泉者,主歲半之後,也三。謂司天正主三之氣 分也,乃是至後。合三十日,餘四十三刻七十五分也。餘四間氣者,為天地陰陽所行 之道路,而各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然總之六步,則為三百六十五日一十五刻,乃成一歲耳。 \r天地所主時位之圖\pt166a19.bmp\r 夫五運者,每一歲通主一期,而五為為一周也。以隨乎一運主一歲,而太少相次也。然一歲 之中,亦有五運,而合主一歲也。凡此五運,元於之主所,以木火土金水而相襲治之也。常以木 為初運,各隨年前交初氣之日,時刻皆同。次木生火為二之運,次春分後十三日交。次火生土為 三之運,次小滿日後二十五日交。次土生金為四之運,次大暑後三十七日交。次金生水為五之運, 次秋分後四十九日交。終而復始也。凡一運,七十三日五刻,總之為一期。(此乃五運主客者。 前各有運策加臨,易見也。)或雲歲中 五運,各有主客,當以主客也。以年干前二干為初運之客,而以(因。)五運上下加臨,(其年干 前二干為客運者,具載《玉冊》內。按∶六元正紀大論曰∶天運便為初運也。)而為燥者,誤也。 然司天者在其上,司地者在其下,歲運者在其中。常以般運天地之氣,而為升降。又,六步主客 之氣者,客氣在上,主氣在下,歲中天運在其中,而般運上下主客之氣,而升降也。凡此皆是三 才之道也,乃自然之理,造化物之由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矣,安得有主客之氣,反無 以般之耶,宜為謬矣。運有太少者,但同歲運之太少, 上下太少相因可知。謬以陽年先起太角,陰年先起少角者,非也。(前太少角圖,載法在前,與經同也。) \r舊經六氣表里之圖\pt166a20.bmp\r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三陰三陽表里十二經(新添)

屬性:歌曰∶寅為三焦手少陽,卯手陽明大腸方,辰手太陽小腸火,巳手厥陰包絡鄉,午手少陰心 是火,未手太陰肺金鄉,申足少陽膽是木,酉足陽明胃土當,戌足太陽膀胱水,亥足厥陰肝木傍, 子足少陰腎屬水,丑足太陰脾土鄉。 足少陰腎之經、足太陽膀胱經,為足兩感。手少陰心之經、手太陽小腸經,為手兩感。足太 陰脾之經、足陽明胃之經,為足兩感。手太陰肺之經、手陽明大腸經,為手兩感。足厥陰肝之經、 足少陽膽之經,為足兩感。手厥陰包絡經、手少陽三焦經,為手兩感。其兩感者,表里俱病,內 外受病。凡上下加臨,取病之本。《素問》∶曰傷寒病,死在六七日之間,何也?皆兩感所受也。 (新添)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之主氣也。人之傷於寒者,則為病 熱,熱雖甚不死, 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 明主肉,其脈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 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髒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 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干。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其兩感於寒者,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 受病,營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其不兩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 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滿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 衰,渴止不滿,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兩感於 寒者,病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 譫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不知人,水漿不入,六日死,五臟已傷。 後有傳病法,在卷末,開說出三甲口訣。非《素問》說,故載此也。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論標本

屬性:經言∶標本之道,淺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舉 標,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度畢矣。 (舊經)六氣標本,所從不同,有從本者,有從標者,有不從標本者。少陽、太陰,從本, 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 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以六氣為本,以三陰三陽為標也。 (新添)少陽之本火,太陰之本濕,本末同,故從本也。少陰之本熱,其標陰,太陽之本寒, 其標陽,本末異,故從本從標。陽明之中,厥陰之中,氣之化者∶陽明中氣為濕,厥陰之中氣熱, 故陽明、厥陰不從標本之化,從乎中。中者,人氣也,人氣為病矣。 (舊經)經言∶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 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然寒暑燥濕風火者,氣謂本也,則三陰三陽上奉之。 三陰三陽者,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厥陰、陽明,是謂標也。與本相合,為表里者,是謂中 也。是故太陰陽明合,太陽少陰合,厥陰少陽合。合而為六,分而以為手足,應三陰三陽十二經脈也。 (新添)又,少陰、太陽,有標本之化,然少陰本熱,其標少陰也,太陽本寒,其標太陽 也,遂從標從本之化也。太陰、少陽,從本,然太陰之本濕,其標陰,少陽之本熱,其標陽,故 各從其本化也。陽明、厥陰,不從標本,皆從乎中氣,陽明其本燥,標為陽,其性涼,清化涼, 與標本不同,而反同其太陰濕土也,又厥陰不從標本,而反從乎中氣矣。 (舊經)大凡治病,必明標本中氣之化,而寒熱溫涼治之耳。又,經曰∶氣有國中,凡三十 度而有奇,氣同位者,何也?然∶國中者,謂一步間氣分為二分,故言三十日而有奇也。奇為四 十三刻七十五分。國中相合,而成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乃為一步也。所以氣之國中者,是以明 其天地氣之升降也。氣之初,地氣升,氣之中,天氣降,升降不以,為造化之由也。故經曰∶天 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化作矣。故出入廢則神 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 出入,無器不有。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故無不出入, 無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遠近,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之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 謂也。又曰,有不生不化手?然∶與道協議,唯真人。故曰∶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 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 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也。及夫至人,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 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皆成道者。天地人三才, 運氣加臨勝復,註上中下矣。癸未日患,便是兩感,火運加臨上,見子少陰。其運火,兩感合死, 標本合病。粗工不識陰陽升降,不知酸苦甘辛咸藥性者,十人病,九人死也。 \r標本之圖\pt166a21.bmp\r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傳病

屬性:乙酉相女命,癸未日患者,癸火運,未手太陰肺,將未加在辰上,順行至酉,上見子,子少陰 火,為兩感。 (新添)四仲行流己上求,但逢季孟在龍頭。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傳病法

屬性:凡人多用《紅絲經》傳病法,全失《素問》造化之理,並無運氣之說。(馬宗素述∶黃帝玉 甲密鑰機要傳病法,非《素問》經載。習之者先明運氣逆順勝復造化,四時旺相,調治四時,所 用皆先看司天日也。)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分五行王相

屬性:桑君所傳加臨法∶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甲乙日同。夏,火旺,土相,金死, 水囚,木休,丙丁日同。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庚辛日同。冬,水旺,木相,火 死,土囚,金休,壬癸日同。四季,土旺,金相,水死,木囚,火休,戊己日同。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天符

屬性:司天與運同,是名天符星。假令戊子日,戊為火運,子為火氣,只是天符,此日患病,困半也。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歲會

屬性:運與支同是也。假令甲辰日,甲為土運,辰為土支,乃歲會也,得病皆重。年月時同,皆仿此。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太一天符

屬性:運氣與支同。假令戊午日,戊為火運,午為火氣,又是火支,即為太一天符也。三日若遇吉 運善星,九死一生。年月日時並同。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分司天司地司人

屬性:當日日辰名司天,司天前三辰名在泉,為司地,左右間氣為司人。假令甲子日,足少陰司天, 前三辰是丁卯陽明, 為在泉,為司地,足少陽為右間氣,足太陽為左間氣,為司人也。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分四時傷寒病傳證候法

屬性:若要知四時傷寒病傳證候,須將人之相屬加左右間氣之上,司地在陽,乃加左間氣,在陰, 乃加右間氣,數至司天氣上,見何臟腑,先受病也。假令庚申人己卯日得病者,以手陽明司天, 前三辰壬午,手少陰心,陰,為在泉,手為陽支,手太陰為左間氣,乃在左間氣上將午加至卯上, 見寅,為三焦也。第一日,三焦受病,為主。第二日丑,太陰脾土,三焦火,火生土,為微邪, 當先補心瀉脾。第三日傳至子,足少陰屬火,三焦亦是火,當解心經。第四日傳至亥,足厥陰肝 屬木,三焦是火,為木生火,為虛邪,當補肝瀉心則愈。第五日傳至戌,為足太陽膀胱,屬水, 三焦是火,水克火,為客勝主,其人必死也。兼日辰癸未,癸,腎水也。(其法二也,一法用人 命者,一法用日辰也。一法用日辰加左右間氣,又一法加左右間氣於相屬者,皆至日辰。醫者詳 推,有驗准也。)假令甲子人戊午日病,少陰司天,前三辰癸酉,足陽明為在泉,酉陰交少陽, 右間氣,將甲子加申,數至午上,見戌,為膀胱。第一日為主病。第二日傳至酉,足陽明胃,胃 屬土,膀胱是水,為土克水,為客勝主,為賊邪,必死也。太一其日得病,十死一生也。第二日, 胃受病日辰,己未日土運,土氣也。三土當克一水,其人未時而亡,為四土臨深也。假令壬申人 己丑日得病,手太陰為司天,前三辰太陽,手太陽司地,辰為陽支,合加手厥陰,為左間氣。將 壬申數至司天,上見辰,為手太陽火。第一日,小腸受病,為主。第二日,傳至於卯,手陽明大 腸屬金,小腸屬火,火克金,主勝客,為微邪,宜瀉肺補小腸而愈也。假令丙寅人丙戌 日病,此日丙辛水運,辰戌太陽,為水氣,天符日,其病難痊。當是足太陽司天,前三辰司地, 辛丑足太陰司地,乃丑為陰支,子為右間氣。將丙寅加右間氣,數至司天,上見子,為手少陰, 是第一日受病也。生我者母,見子為虛邪,我克者為實邪,生我者為微邪,克我者為賊邪,生我 者為正邪,自病。第二日傳至亥,足厥陰肝,屬木,心屬火,木生火。為母生子,為虛邪,宜補 肝瀉脾而愈。第三日傳至戌,足太陽膀胱屬水,心屬火,水克火,客勝主,為賊邪,其日雖困不 死。從初病至第三日是戌,子為火運,子為火氣,為水不能克火,一水不能克三火也。(據子午, 少陰,君,太子者,本屬腎水,傳於戌,乃表里也,非賊邪也。)第四日傳至酉,足陽明胃屬土, 心屬火,火生土,為虛邪,宜補心則愈。第五日傳至申,足少陽膽,屬木,心屬火,木生火,母 見子,為虛邪,宜補肝瀉脾。第六日傳至未,足太陰脾屬土,心屬火,火生土,為實邪,補脾則 愈。第七日傳至午,足少陰腎屬水,心屬火,病七日,至壬辰,木運為水氣,木運生火,水氣克 火,中半之道,其人雖然不死,大困矣。第八日至巳,手厥陰心包絡屬火,兩火相逢,遇比和, 或日合辰,自差也。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五臟病證(新添)

屬性:心病為主面赤,口乾,善笑,口苦,焦臭,多言,足汗,其病心煩心痛,掌中熱,口乾也。 肝病面青,善怒, 臍左痛,其病四肢,滿悶,淋溲,便難,轉筋也。脾病面黃,善噫,當臍痛,腹脹滿,食不消, 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肺病為主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臍右痛,其病喘咳, 洒淅寒熱也。腎病為主面黑,恐,臍下痛,四肢厥逆,小腹急痛,泄注下重,足寒,而多逆也。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推三陰三陽病證歌

屬性:厥陰所至土當災,令民交病水不來,心痛胃脘兩脅滿,咽喉壅閉甚難開。太陰濕土雨時行, 民病頭痛骨痹生,脫項拔腰並折髀,皆由腎臟未通享。少陰君火熱臨身,民病心煩乾嘔頻,兩脅 頭痛時咳喘,惡寒瞀悶悸驚人。少陽相火熱司天,所勝之年心病先,胸滿鼻衄兩脅脹,喘咳腹脹 火當年。陽明燥勝木為殃,頭痛昏昏左脅傷,男子傷筋浮腫脹,婦人腹痛又心狂。太陽寒水心受 災,民病頭痛寒熱來,腹痛肘攣筋急痛,面黃嗌向口乾煩。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求癸丑年七十二候(新添)

屬性:\r舊經七十二候之圖\pt166a22.bmp\r 演紀開元十二年甲子歲正月一日己酉朔,積至今明昌四年,積得四百七十年。減一 ,乘歲 周,分乘之, 得一十七萬一千二百九十九日二十四分八十四秒,去天紀,命己酉, 外得戊申日交司日辰及分, (六十去之。)外有□。置大寒五十九日二十四分八十四秒,加候策五日零七分二十八秒,滿六 去之。假令癸丑年大寒交司,五十九日二十四分八十四秒,加候策五日零七分二十八秒,得六十 四日三十二分一十二秒,命己酉,得癸丑日。鷙鳥厲疾,大寒氣下,乃雞始乳也。此鷙鳥厲疾者, 大寒後五日。 經曰∶何謂氣?岐伯曰∶上帝所秘,先師傳之。日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 四時謂之歲。歲者謂之期,四期謂一小周,十五小周為一大周,乃六十年也。凡此之數,九六為 之紀也,故經曰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氣數者,所以生化之用也。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者,分紀也。周有道理,日行 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曲成一歲,積氣余而盈潤矣。然晝夜日行 天之一度,月行十三度零十九分之後也。(後載法在用針補瀉內,出八正神明論中。)然五星者, 皆屬地,體循天而右行也。南面東轉,北面西行,故曰天順地而左旋,地承天而右行矣,是日行 遲而月行疾也。 凡太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日行一度,一年行一周天。月一日行十三度有奇,二十九日行 一周天,日方行二十九度。此之比月,則月已先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外又行天之二十二度, 則反少七度,而不及日也。又加半日,則同宮而為一月。《陰陽說》謂∶月之行,月有前後,遲 速分等,周天常准,則有大小盡之異也。本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荊朴曰∶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者,故日行天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月二十七日行一周天,更二 日半行,乃日與月相會,成一月。計日二十九度半,在人二十九日半,合個二十九度半,共五十 九日,故月有大盡有小盡。一歲日共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計三百五十四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成人間一年,今只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計三百五十四日,余卻一十一度四分度之 一,計一十一日三時辰,故三年一閏,五年而再閏,十九年七閏,方成一章。至八十章,然後盈 虛之數盡而復始。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求月周天法(舊經)

屬性:置周天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分,以二十七日除之,每日得一十三度,余有一十四度二十五分。 以約法相減,(以二十七減十四度二十五分。)得七十五停,相減停也。三次相減停,以七十五 為法,先除母二十七日,乃二千七百也。除之得母,(三十六為母也。)以七十五除子一十四度 二十五分,得一十九也,故三十六分度之一十九。一日一十三度三十六分度之一十九,二日二十 七度三十六分之二,三日四十度三十六分度之二十一,四日五十四度三十六分度之四,五日六十 七度三十六分度之二十三,六日八十一度三十六分度之六,七日九十四度三十六分度之二十五。 直候加至二十七日,乃得三百六十五度三十六分度之九也,故二十七日合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度之一也。度之一者,乃一百刻中得二十 五,四個二十五也,乃百刻也。共合之今法,以三十六分為母,以合三百六十五度三十六分度之 九,故四個九,亦三十六也,合四分度之一也。 (新添)當六歲也,自余歲外之法。別有三百五十四日,而為一歲,通少一十一日五十五 刻,乃積氣余而盈閏也。凡閏之月,無中氣,皆是前後三辰之分也,乃天度之數也。其象應期而 有圓缺者,月象非有缺也。然月為太陰,水之精也,日象太陽,火之精也,日月相見,則為明字, 乃天之道也。火為陽明之於外,水為陰明之於內,以火大彰,以水鑒形,而可形之也。目之見也, 同其太陽,照而象方見也。日光不能照者,其象不彰而缺也,以視其象,而可狂也。故上弦月南, 則日乃西見而下之半也,下弦月南,則日乃東見而上之半也,望則日月相對,是故圓明,晦則同 宮,是故視之不見矣。又如,冰雖瑩,夜懸暗室,非火炳明,而豈鮮見其形矣。是知冰雖內明, 非明曜而形無所見,月雖中朗,非日輝其象不能彰。是故月本無缺,蓋因日月行之遲速不等,而 故有盈虧矣。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太陽早晚出入(新添)

屬性:經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中者也,然地太虛之中,非謂至下之處也。以觀平野之外,目視之 極,天圓之際,非謂天之有際,而與地之相接也。凡遐跡山休,皆黃隔而致之然也。物隔之際, 是為日月營運道路上下之中也。是故日 未出而先曉,日乍入而朗明矣。然日月星象,非謂高下齊等,循天而營運也矣。 \r新添太陽出入早晚之圖\pt166a23.bmp\r 然南方陽火,其氣炎上,北方陰水,其性下流,故上南也,下北也。北方下而為陰也,子正 陰極,而反生陽而上升,日乃上行,循於丑寅,至卯乃曉,以上物隔之際,而乃出也。次乃上循 辰巳,至午正陽極,而反生陰而下降,日 乃下行。循於未申,至酉乃暮,以下物隔之際,而入之也。次下循於戌亥,至子,周而復始也。 此乃一日之中,陰陽升降營運之道也。歲中升降,亦如是也。故冬至為子正也,日行之下,循天 營運,道路闊遠,故日晝行南道,而遲出早入也。乃晝凡四十刻,而夜凡六十刻也。然冬至之後, 陽乃始生,日反上行,而漸高也。則循天之營運,道路穿狹,故日晝漸北行,而早出遲入也。凡 九日,晝加一刻,而為約也。至為春分,日行中道,故晝夜停而各得五十刻也。至於夏至,為午 正也,日行之道,而至高也。高則循天,收而穿行,故日晝行北道,而早出遲入也。 晝夜一日百刻,二十四節氣定時刻也。立春正月節辰KT ,手太陰經也,晝四十三刻,夜五 十七刻。雨水正月中寅KT ,手太陰絡,肺也,晝四十五刻,夜四十五刻。驚蟄二月節甲KT , 手陽明經也,晝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春分二月中卯KT ,手陽明絡,大腸,晝五十刻,夜五 十刻。清明三月節巳KT ,足陽明經,晝五十三刻,夜四十七刻。穀雨三月中辰KT ,足陽明絡, 胃,晝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立夏四月節巽KT ,足太陰經,晝五十七刻,夜四十三刻。小滿 四月中巳KT ,足太陰絡,脾,晝五十九刻,夜四十一刻。芒種五月節丙KT ,手少陰經,晝六 十刻,夜四十刻。夏至五月中午KT ,手少陰絡,心,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小暑六月節丁KT , 手太陽經,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大暑六月中未KT ,手太陽絡,小腸,晝五十九刻,夜四十一 刻。立秋七月節坤 ,足太陽經,晝五十七刻,夜四十三刻。處暑七月中申KT ,足太陽絡,膀 胱,晝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白露八月節庚KT ,足少陰經,晝五十三刻,夜四十七 刻。秋分八月中酉KT ,足少陰絡,腎,晝五十刻,夜五十刻。寒露九月節辛 ,手厥陰經,晝 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霜降九月中戌KT ,手厥陰絡,手心主,晝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立 冬十月節干KT ,手少陽經,晝四十三刻,夜五十七刻。小雪十月中亥 ,手少陽絡,三焦,晝 四十一刻,夜五十九刻。大雪十一月節壬KT ,足少陽經,晝四十刻,夜六十刻。冬至十一月中 子,足少陽絡,膽,晝四十刻,夜六十刻。小寒十二月節癸KT ,足厥陰經,晝四十刻,夜六 十刻。大寒十二月中丑KT ,足厥陰絡,肝,晝四十九刻,夜五十一刻。乃晝凡六十刻,而夜四 十刻也。然夏之後,陰乃始生,日反下行,故日晝漸南,遲出早入。凡九日,晝減一刻,而為約 也。至秋分,日行中道,乃晝夜停,而各得五十刻也。至於冬至,周而復始。然日一所行之道路, 雖有高下、周圓、大小之異,皆合六度而行,故日高則遠,視之小而行遲也,日下則近,視之大 而行之疾也。又,日高則陽居陽分,故喧而熱也,日下則陽居陰分,故涼而寒也。然一日陰陽升 降之小,故寒熱溫涼異之小也,一歲陰陽升降之大,乃寒熱溫涼異之大也。又,夏日循天高行, 故晝長夜短,是為陰少而陽多,故熱也,冬日循天下行,故晝短夜長,是為陽少而陰多,故寒也。 又,冬至之後陽生,則晝漸長,夏至之後陰生,則夜漸永也。此乃天理自然升降營運之道路也。 故春秋二分,陰陽兩停。春居陽分,故為溫也,秋居陰分,故為涼也。分則日月同道而行,余皆 日月異道而行,高下而相反也。 其五星者,歲星十二年行一周天,熒惑星七百四十日行一周天,鎮星二十八年行一周天,太 白星、辰星常以太陽同宮,而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乃行一周天矣。各星氣運盛衰,而有高下, 所行道路之異也。然盛則其星熒然明大,高而上行循天,北越其道也。氣運各無盛衰,則不失其 常矣,其同天星象,皆順陰陽升降之理而行也。子正之後,上而行之,午正之後,下而行之,故 皆於將隔之際,而為出入之期也。又,星晝伏,明而不見者,蓋日光曦輝而然也,故曰大明見則 小明不彰矣。凡此之道,照而無惑也。故經曰∶天變代惑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 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靈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之與枝葉也, 仰觀其象,雖遠可悟其道矣。


<目錄>卷第三\六氣變用篇第三(舊經)

<篇名>五行傍通(新添)

屬性:夫天地之道者,以五運陰陽為變化之用也。故經曰∶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 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在天為風火暑濕燥寒,在地為木火土金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 氣形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五氣∶風、暑、濕、燥、寒。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星∶歲星、熒惑星、鎮星、大 白星、辰星。五音∶角、征、宮、商、羽。五方∶東、南、中、西、北。五應∶春、夏、長夏、 秋、冬。五化生氣∶生、長、化、收、藏。五運平紀∶敷和、升明、備化、審平、靜順。五候氣∶ 端素、高茂、允平、凋涼、澄明。五性∶暄而隨、暑而速、澤靜直平、涼而潔、澶而下。五用∶ 曲直搖動、燔灼躁動、高茂滿化、堅成散落、 衍下流。五蟲∶毛、羽、裸、介、鱗。五畜∶羊、 馬、(相火化馬,屬火,辛一。)牛、雞、豬。五穀∶麻、麥、稷、稻、豆。五果∶李、杏、棗、桃、 栗。五菜∶韭、薤、葵、蔥、藿。(豆葉番味沒。)五實∶核、絡、肉、殼、濡。五物∶堅、脈、膚、 外堅、濡。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臭∶臊、焦、香、腥、腐。五味∶酸、苦、甘、辛、 咸。五運成數∶八、七、五、九、六。五德∶敷和、彰顯、潤澤、清潔、悽愴。五化∶生榮、蕃 術、豐盈、堅斂、清隘。五政∶發散舒啟、明曜、安靜、勁肅、清淨。五令∶和風暄發、暑熱郁 蒸、濕 雲雨、燥濕霧、霧露寒。五變∶振拉摧拔、銷鑠炎赫、動驟注雨、肅殺慘淒、凜冽嚴凝。 五災∶散落、燔KT 、潰覆、冰雪、霜雹。五病∶衰、急、(然相火運,夏滿閏變,亦君火化。) 否、咳、厥。 五臟神∶魂、神、意、魄、精。五臟∶肝、心、(下皆君火之化也。)脾、肺、腎。五志∶怒、喜、 思、悲、恐。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臟開竅∶目、耳、(少火相清故也。)口、鼻、溺。五 髒主∶目、舌、口、鼻、二陰。五養∶筋膜、血脈、肌肉、皮毛、骨髓。五臟內應∶胸脅、膺肋、 心腹、膺脅腹背、腰下脊骨髓。五臟外應∶關節、經絡、肌肉四肢、皮毛、溪谷蹄膝。 凡此五化,非太過不及,以平而為期也。生長化收藏,先後之至,各務其德,則無勝淫。治 之生月,五化宣平,不失其常,是化而無變也者,謂之物極盛也。經曰∶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 變,則天道失常,而病由生也。則如木太過而變,則風氣大行,邪淫脾土,濕化屈伏,皆病也。 風木過極,而亦自病。木不務德,輕侮肺金,勝注脾土。土氣屈伏,求救於子,子者金也,子復 母仇,則清氣大舉,燥令乃行,而肝病也。若木不及,則金來勝克,肝乃受邪侮,反曰病於虛也。 金乃勝木,火復母仇,金反病也。五星萬物,盡皆應之,人亦由之。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 故經曰∶五氣而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病生之變也者,氣相得則微,不相得 則甚。主歲者,氣有餘則制己所勝,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寡 於畏也,斯之道歟!夫五運太過者,與己不勝而齊化,是謂木齊金化之類也。夫復則化淳,其氣 變動,則病由生也。以勝衰者受邪,盛之過及極,而亦同病也。隨所勝之微甚,復其過而反招其害也。 太過五紀,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日堅成,水曰流衍。辰戌,上羽,其運風、 暑、陰埃、涼、寒肅。其化鳴條啟坼,暄暑鬱燠,柔潤重澤,霧露蕭殺,凝慘凜冽。其變振拉摧 拔,炎烈沸騰, 振驚飄驟,肅殺凋零,冰雪霜雹。其病眩掉目瞑,熱郁,濕下重,燥,背瞀胸滿,大寒流於溪谷。 寅申,上征,其運風鼓、暑、陰雨、涼、寒肅。其化鳴條啟坼,暄囂鬱燠,柔潤重澤,霧露霜 , 凝慘慄冽。其變振拉摧拔,炎烈沸騰,振驚飄驟,同前。其病掉眩支脅驚駭,上熱鬱血溢血泄心 痛,體重 腫痞飲,肩背胸中,寒浮腫。子午歲,上征,其運風熱、炎暑、陰雨、涼勁、寒。其 化同前,暄曜鬱燠,柔潤時雨,霧露蕭 ,其變同前。其病支滿,上熱血溢,中滿身重,下清,寒下。 凡定期,是以疏其紀,不必皆然,有變動病之用也,所以其間亦非太過者,推之可知也。其 病者,病由生也。則如歲太角風勝,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支滿忽忽善怒, 眩昌巔疾。雲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痛而吐甚。則沖陽絕者,死。歲太征火勝,肺 金受邪,民病HT 疾,少氣咳喘,血溢向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甚則胸中痛,脅支 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身熱膚痛,而為浸淫。雨水霜寒,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 鳴,下甚則血溢血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 治。歲太宮土勝,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 善,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收,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歲太商金勝,肝木 受邪,民病兩脅下滿,痛引少腹,目赤 瘍,耳無所聞,胸痛引背,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 陰股膝髀 足皆痛,金氣峻,生氣下,草木斂,蒼干凋隕,反 脅暴痛,不可反側,咳逆甚而 血溢。太 沖絕者,死不治。歲太羽水勝,心火受邪,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皆寒,譫妄心痛。寒 氣早至,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且至,埃霧朦郁,濕氣變物,病反腹滿腸鳴, 飧泄,食不化。神門絕者,死不治。 凡此五運太過之勝,由乎變也。變則勝至,有勝則後復之勝之,作病之蓄也。 五運不及,則其化減半,己所不勝,來兼其化。則如土不及而兼木化之數也。己所不勝來於 其勝,衰而受邪,屈伏不伸,求救於子,子報母仇,後復其過,隨勝而復,病之作也。 不及五紀,木、火、土、金、水,委和、伏明、卑監、從革、涸流,其運風清熱、熱寒雨、 雨風涼、涼熱寒、寒雨風,其災宮,三、九、五、七、一,所謂運不及而兼其勝復之化也。 凡此定期,是以專明不及之運,非謂但逢陰乾,便為不及。凡陰乾之中,亦有平運,不可不 通。歲運不及,則 如此之化及災也。 歲少角木衰,燥令大舉,草木晚榮,肅殺而甚,甚則剛木辟着,柔萎蒼干,民病中清, 脅 痛,少腹痛,侮反受邪,脾病腸鳴溏泄,金土並化,則涼雨時至。天刑克,木氣失正,草木焦槁, 蒼木再凋,火後則炎暑流行,濕性乃燥,柔脆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痱疹 癰痤。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反病也。歲少征火衰,寒氣大舉,物榮而 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民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 痛,郁冒瞀昧,心痛,暴喑,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屈不能伸,髖髀如裂。復則埃郁,大雨且至, 黑氣乃辱,則病 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注泄腹痛,暴攣痿痹,足不任身也。歲少宮 土衰,風氣乃行,草木榮茂,飄揚而甚,秀不實,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徭復,肌肉 酸。復則名木蒼凋,病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民病食少失味,蒼谷乃隕。 歲少商金衰,炎火乃行,生氣乃用,庶物以茂,燥爍以行,民病肩背瞀腫,鼽衄,血便注下。復 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口瘡,甚則 心痛也。歲少羽水衰,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數至,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 流水,腰股痛發, 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 腫。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 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並 辟,肌肉 ,視KT KT ,物疏璺,肌肉胗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 凡此五運太過、不及,雖有常位,勝無必也。然有勝則復,無勝則否。亦有勝而不能復。以 其所在,推其至理,而可知也。


<目錄>卷第四

<篇名>抑怫鬱發篇第四

屬性:五運之氣,歲有天氣,抑而怫之,郁極乃發,待時而作也。故經曰土郁之發,岩谷振驚,雷 殷氣交,(雲之分也。)埃昏黃黑,化為白氣,飄驟高深,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 牧土駒,(大水去已,石土危然,若群駒散牧于田野。)化氣乃敷,善為時雨,物之始生始長, 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 ,嘔吐霍亂,飲發注下, 腫身重。(脾 熱之生也。)雲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發也。其氣四,雲橫天山,浮游生減,怫之 先兆。(王冰雲∶天際雲橫,山猶冠帶,岩谷叢薄,乍減乍生,有土之見,怫兆已彰,皆平明占 之浮游,以午前候望也。)金郁之發,天潔地明,風清勁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 霧數起,(丑後辰前。)殺氣來至,草木蒼干,(其色黃赤黑而雜而至。物不勝殺,故草木蒼 干。)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痛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干,面塵,色惡。(金勝 而木病也。)山澤焦枯,土 凝霜鹵,怫乃發也。(王冰雲。)其氣五,夜寒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兆也。水郁之發,陽氣乃 辟,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岩凝,寒 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霜乃為殺,水 乃見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 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陰勝陽,則 故也。)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瞑,而乃發也。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 黃,怫之先兆也。(王冰雲∶寅至辰分,可候也矣。)木郁之發,太虛昏埃,雲物以擾,大風乃 至,髮屋折木,木有變。(土生異木,奇狀也。)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 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是謂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無所知也。)太 虛蒼埃,天山一色,或氣濁色黃黑,郁若橫雲不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長川草偃,(無風而 自低。)柔葉呈陰,(白楊葉也,無風而葉皆背見。)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王冰 雲∶甚者發速,微者發徐也。山行之候,以松虎期之,原行以麻黃為候,秋冬以梧桐、蟬葉候之。)火郁之發, 太虛昏翳,(而空見赤氣也。)大明不彰,(而昏暗是也。)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 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呈黃,風行惑言,(南風行令,惑言雨而不作。)濕化乃後,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 憤,臚脹,瘍痱嘔逆,螈 骨痛,節乃有動,注下, 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 ,善暴死,刻終大溫,汗濡玄 府,而乃發也。其氣四,〔(新添)郁極乃發,待時而作者,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 天氣從之,運居其中,木氣欲升,金氣鬱之,火氣欲升,水氣鬱之,土氣欲升,木氣鬱之,金氣 欲升,火氣鬱之,丁酉、己亥、己巳、庚午、辛丑、庚寅。假令庚午,金氣欲升,天氣抑之,又 逢三之氣,上下火郁,不能升降。故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台, 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變易則大變生而病作 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甚紀者速,微紀者緩。一紀者十五日,甚紀者七十五日, 而待時而發也,微紀者緩,一百五日而發也,所以知天地陰陽過差矣。〕動復則靜,陽極反陰, 濕令乃化乃成,華發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其發無時者,示發無常。 水隨二火之位,水火發於四氣,金髮五氣。然有多少,發有微甚,微則當其氣而不兼他氣,甚則 兼其己所不勝。故水發而冰雹,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其所不勝 之氣,推其下承,而可知也。然下承者,所謂實盛過極,則有承襲之害也。故經曰∶相火之下, 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 承之,君水之下,陰精承之,皆所以制其勝也,視其物而明也。如人物熱極,而體流津,以火煉 金,熱極反化為水,是知火熱過極,而兼水氣下承之也。又,水氣寒極,則物堅水凝如地,是知 水氣過極,而兼土氣下承也。又,雨濕極盛,則為驟注烈風而淫潰,是知土氣過極,而兼風氣下 承之也。又,風大則反涼,而草木散落,是知風氣過極,而兼金氣下承之也。又,秋氣大涼,而 物皆乾燥,是兼火氣下承之象也。然萬事不可過,太過者必有勝己者來承而制之也。故經曰∶亢 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然亢者,過極也,物惡其極,故曰 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又,俗雲物極則反,皆斯道也。 (新添)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達之,(達者,在上涌之,吐令條達。)火郁發之, (解表發汗,令其疏散。)土郁奪之,(奪謂宣下之,令無擁礙也。)金郁泄之,(滲泄、解表、 利小便也。)水郁折之。(抑制其盛氣,折其沖逆也。)過者折之,以其畏也。


<目錄>卷第四

<篇名>元相勝復篇第五(舊經)

屬性:夫六氣之勝,元相為邪,隨其所乘,而生其病,不必皆然。邪淫已勝,而為病始,故有虛實 微正賊之五邪也。大凡治病,先求其病之由,次審病之所,知本知標,而悉明矣。其勝者,風勝 則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膈如塞,大風數舉,裸蟲不滋, 脅氣並,偏着一邊,化而為熱,小 便黃赤,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泄,小腹痛,注下赤白,甚則嘔吐,膈咽不通,飲食 入而復出也。熱甚則心下熱,善飢,臍下反動,氣游三焦,炎暑至,木流津,草乃萎,嘔逆躁煩, 腹滿溏泄,傳為赤沃也。濕勝則火氣內郁,寒迫下焦,痛留囟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鱗 見放陸,燥乃化見,少腹滿,腰膝重強,內不便,善注泄,足不溫,頭重, 腫,飲發於中, 腫於上,濕勝及火氣內郁,則瘡瘍於中,流散於外,病在 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 強。火勝則熱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飢,心痛溺赤,善驚譫外家,暴熱消爍,草萎 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燥 勝則清發於中,左 脅痛,溏泄,內為嗌塞,外發 疝,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胸中 不便,嗌塞而咳。寒勝則凝栗且至,非時水冰,羽蟲後化,痔,瘧發,寒厥入於胃,則內為心痛, 陰中生瘡,隱曲不利,互引陰股,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皮膚否腫,腹滿 食減,熱反上行,頭項腦戶中痛,目如脫,寒入下焦,傳為濡泄。


<目錄>卷第四\元相勝復篇第五(舊經)

<篇名>六氣所勝用藥

屬性:治此諸勝,風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厥陰之勝,木旺,當先補其不勝。木旺 者,先補其脾土,然後方瀉其肝木也。治以甘清者,甘味和其脾,清者,春木旺,涼為用,可以 甘清。佐以苦辛者,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以辛潤之。以酸瀉之,是酸瀉肝之旺氣也,是乃先 歸其不勝者,然後方瀉之。)熱勝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瀉之。(君相二火所至,肺病生焉, 治以辛寒,辛寒者,佐其肺也。夏以寒用,散其火氣。佐以苦咸者,肺苦氣上逆,急食苦泄之, 咸者佐於君相火,脾宜食咸。然後以甘味瀉之。所以用咸補甘瀉,方得和平。)濕勝治以咸 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濕勝,太陰之病,土旺而腎水受邪,木歸於不勝者。此濕勝之治, 謂相火之後,濕熱相搏,咸熱者,咸者柔而軟火也,腎為胃之機關,取咸柔軟之性味也,熱者。 佐以辛甘者,以辛甘發散出汗,散其濕氣也。)火勝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瀉之。(同熱勝 治。佐以甘咸者,佐其脾土,後以甘瀉旺火也。)燥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瀉之。(燥生 於秋,肝木受邪,以酸瀉其木,秋用溫。佐以甘辛者,辛瀉其肺氣,乃先歸其不勝也,然後以甘 瀉其火熱。以苦泄之,去其病也。)寒勝者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冬用熱,太陽水 化,治以甘熱。佐以辛酸者,甘者以辛相佐,發散寒邪,酸增金氣。以咸泄之者,咸瀉腎水,補 心。人緣冬用熱,合補火瀉水也。六化惟太陽不歸不勝,與前異也。) 凡此之用,先有其勝,後行其復。所謂其復者,過也。(舊經)風復則少腹堅滿,里急暴 痛,偃木飛砂,裸蟲不榮,厥心痛,汗發,嘔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筋骨掉眩,(肉中動也。) 清厥,甚則入脾,食痹而吐。沖陽絕,死 不治。熱復則懊熱內作,煩躁,鼽嚏,少腹絞痛,火見燔KT ,嗌燥,分注時止,氣動於左,上 行於右,咳,皮膚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洒淅惡寒,振栗譫外家,寒已而熱,渴而欲飲, 少氣,骨痿,膈腸不便,外為浮腫,噦噫,赤氣後化,熱氣大行,介蟲不復,病痱胗瘡瘍,癰疽 痤痔,甚則入肺,咳而鼻淵。天府絕,死不治。濕復則濕變乃舉,體重中滿,食飲不化,陰氣上 厥,胸中不便,飲發於中,咳喘有聲,大雨時行,鱗見於陸,頭項痛重,而掉 尤甚,嘔而密默, 唾吐清液,甚則入腎,竅泄無度。太溪絕者死。火復則大熱將至,枯燥煩熱,介蟲乃耗,驚 咳 衄,心熱煩躁,便數憎風,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 ,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 泄,發而為瘧,惡寒鼓栗,寒極反熱,嗌絡焦槁,渴引水漿,色變黃赤,少氣脈萎,化而為水, 傳而為 腫,甚則入肺,咳而血泄。尺澤絕者死。燥復則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病生 脅,氣歸於左,善太息,心痛痞滿,腹脹而泄,嘔苦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甚則入肝, 驚駭筋攣。太沖絕者死。寒復則厥氣上行,水凝雨冰,羽蟲乃死,心胃生寒,胸中不利,心痛痞 滿,頭痛,善悲,時眩運,食減,腰 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堅,陽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 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神門絕者死。


<目錄>卷第四\元相勝復篇第五(舊經)

<篇名>六氣所復用藥

屬性:治諸復者,風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咸瀉之,以甘緩之。熱復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 甘瀉之,以酸收之,以辛苦發之,以咸軟之。濕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之,燥之泄之。 火復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辛苦發之。發表不遠熱,無犯溫涼。少陰同法。燥復治之 辛溫,佐以苦甘,以苦瀉之,以酸補之。寒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 復者,有勝而有復也。(新添)假令少陽下降,肺氣承之,金乃受邪,病喘咳頭痛。肺金生 水,邪傳入腎,病臍腹痛,腿腳腫痛,身寒。水為金之子,水克火,金水相生,子母同制於火, 乃子救於金母也,此名復也。治者補其子,折其肝氣也。風復者,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咸瀉 之,以甘緩之。木勝則土氣受邪,土生金,為子者。治以酸寒者,酸補金,寒去熱。更以辛甘佐 之,甘者補脾,瀉火之盛勢,辛佐肺氣,瀉其邪氣。以咸瀉之者,脾宜食之,腎者胃之機關,咸 柔和之性,以利機關也。其餘濕火燥寒,治之皆若此也。 (舊經)凡治諸勝復者,以寒治熱,以 熱治寒,以清治溫,以溫治清,以酸收散收緩,以辛散抑散結潤燥,以甘緩急,以咸軟堅,以苦 堅脆,以燥除濕,瀉盛補衰,以平為期,必安其氣,而病已矣。有勝至而未復者,上勝下俱病, 以地名之,病上勝,其方順地氣而逆天氣,下勝上俱病者,以天名之,病下勝,其方順天氣而逆 地氣為制。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悉如復氣為法。然勝復之變,雖有常位,而氣無必至。上三氣, 天主之,勝之常也,下三氣,地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勝至則復,無常數也, 衰乃止耳。復已而勝,不復則害,此傷生也。復而反自病者,謂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復其勝, 則主勝之,故反病也。所謂二火在泉,居其水位,謂司天金居其火位也,餘氣則否也。然治氣勝 者,隨微制甚,制氣復者,和以平調,暴者瀉盛補衰,其氣自平。而以主客之氣勝而無復,所謂 陰陽自有盛衰之故也。 主勝為逆,客勝為從,上下之道也。巳亥上角,客勝則耳鳴掉眩,其則咳,主勝則胸脅痛, 舌難以言。子午上征,居臣位,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發熱,耳聾目瞑, 甚則 腫,血溢,瘡瘍,咳喘,主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滿。丑未上宮,客勝則首面 腫, 呼吸氣喘,主勝則胸腹滿,食已而瞀。寅申上征,客勝則丹疹外發,及為丹 瘡瘍,嘔逆,喉痹, 頭痛,嗌腫,內為螈 ,主勝則胸滿,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熱。卯酉上商,金居火之位上,火 氣上行,則清復內余,則咳衄嗌塞,心膈中熱,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淺淡紅色血,似肉似肺, 是白血也。)辰戌上羽,客勝則胸中不利,而出清涕,感寒而咳,主勝則喉嗌中鳴。(在泉主客,) 寅申下角,客勝則大關節不利,(所謂腰脊也。)內為痙強拘 ,外為不便,主勝則筋骨繇,腰 腹時痛。卯酉下征,(火居水位之上,水曰下流,故有客勝之理。相火同候。)客勝則腰痛,尻 股膝髀 足皆病,瞀熱以酸, 腫,不能久立,溲便變,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膈中, 眾痹皆作,發於 脅,魄汗不藏,四逆而起。辰戌下宮,客勝則足痿下重,便溲不利,濕客下 焦,發而濡泄,及為腫隱曲之疾,(是謂隱蔽委曲之處。)主勝則寒氣逆滿,飲食不下,甚則為 疝。巳亥下征,客勝則腰腹痛,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 格中而嘔。少陰同候。子午下商,客勝則清氣動下,少腹堅滿而數便瀉,主勝則腰重腹痛,少腹 生寒,下為騖溏,(是謂鴨溏之候也。)則寒厥於腸,上沖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丑未下羽, 客主俱水,則寒復內余,病腰尻痛而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 凡治主客之勝者,舉下抑高,補衰瀉盛,適氣同異,主客氣相得,則逆所勝氣以治之,氣不 相得,則順其不勝氣以治之。逆者,主治之法也。然客者,天之六氣行乎主位之上,主者,地之 六氣在於客氣之下。客氣動而不息,每一歲二氣司天地,四氣為左右之間氣,隨主氣之所在,居 無常位。主氣靜而守位,永定無移,常以木為初氣,火為二氣,相火為三氣,土為四氣,金為五 氣,水為終氣。凡此六氣之中,各有主客之勝,經唯言天地主客之勝者,以舉水火二位,余皆可 知也。故經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土位之主,其 瀉以苦,其補以甘,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厥陰之 客,以辛補之,以 酸瀉之,以甘緩之,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 之,以甘緩之,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 以苦瀉之,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適主客之勝,而補瀉也。所之妙道,不可不通矣。


<目錄>卷第五

<篇名>六步氣候變用篇第六

屬性:其標∶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其本∶風、熱、濕、火、燥、寒。其時之常∶ 和平、暄、埃溽、炎暑、清勁、寒 。其用之常∶風府璺啟、火府舒榮、雨府員盈、熱府出行、 司殺府庚蒼、寒腑歸髒。其化之常∶生而風搖、榮而形見、化而雲雨、長而蕃鮮、收而霧露、藏 而周密。德化之常∶風生終肅、熱生中寒、濕生終注雨、火生終蒸溽、燥生終涼、寒生中溫。毛、 羽、裸、羽、(溥明羽翼,蜂螗之類。)介、鱗。布政之常∶生、榮、 濡、茂、堅、藏。令行之常∶撓動迎隨、高明焰曛、沉陰白埃晦瞑、光顯彤雲而曛、煙埃霜肅, 勁切淒鳴、剛固堅芒而立。氣變之常∶飄怒大涼、大暄而寒、雷霆注烈、飄風燎霜、散落而溫、 寒雪冰雹白埃。


<目錄>卷第五\六步氣候變用篇第六

<篇名>六氣六化為病

屬性:厥陰所至,為病里急,筋緩縮也。支痛, 戾,脅痛,嘔泄吐逆。(厥陰者,風木之病,肝 膽之氣,二髒所受也。木者風化,以風為本,以厥陰為標也。又,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 中氣。然陽明本燥,標為陽,厥陰以風為本,標為陰,標本不同也,乃從其中氣。中氣者,厥陰 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經曰熱即生風,治風者,治於風熱,又曰風淫於內,治以辛涼,皆 治於中見也。)少陰所至,為瘍疹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 。(血污也。少陰君火, 熱之化也。足少陰腎,手少陰心也。少陰君火,以熱為本,以少陰為標。少陰、太陽,從本從標。 少陰乃腎經,太陽乃膀胱經,腎與膀胱,為表里之經也。手與手合,足與足合者,為中氣。少陰 以熱化為本,其標陰,太陽以寒化為本,其標陽,標本不同,遂從標從本也。)太陰所至,為積 飲痞隔, 滿,霍亂吐下,體重 腫。(肉如泥,按之不起。太陰乃濕土所化,以濕為本。足太 陰脾,手太陰肺也。太陰與少陽,從本,然太陰本濕,其標陰,少陽其本熱,其標陽,標本皆同, 遂從本也。太陰與陽明為表里,手與手合,足與足合者,為中氣。經曰∶木為主,瀉以酸,補以 辛,金為主,瀉以辛,補以酸。)少陽所至,為嚏嘔瘡瘍,喉痹嘔涌耳鳴,驚躁瞀昧,(目不明 也。)暴注 ,暴病暴死。(少陽熱化,相火之氣也,三焦經也。少陽、太陰,從本也。少陽 之本火,其標少陽,太陰之本濕,其標陰,二髒本末同,故從本也。手太陽三焦,手太陰肺,足 少陽膽,足太陰脾,皆從本。經曰∶火淫所勝,平以咸冷,佐以苦甘,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 以酸辛。)陽明所至,為鼽嚏,浮虛腫,皴揭,鼽尻陰股膝髀 足病也。(以上皆燥本病也。 陽明燥化,又為清化,卯酉之氣,肺與大腸之病也,以燥為本。陽明與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 氣。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皆從中氣之化也。足陽 明胃,足厥陰肝,手陽明大腸,手厥陰心包絡,陽明燥為本,性寒,陽為標,厥陰以風為本,化 為熱,標為陰,標本不同,反得中氣之化也。)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腰痛,寢浸汗,痙,流泄 禁止。(太陽所至,寒水之化,腎與膀胱病,是以寒為本也。其傷者,為足太陽膀胱之受,為水 之化也。皆傳足經,不傳手經,為從足經受也。六日遍足經也,叔和雲∶出至風門,過太陽。七 日之內見脫,厄,六日已至風門,辰為太陽,七日過也。此標本表里之說者,前少陰已說也。) 凡此諸變,皆隨德化政令變用而布之,各隨陰陽所在之分,而變生其病也。故經曰∶風勝則 動,熱勝則腫,(然熱氣盛,則為丹瘭,熱勝血,則為癰膿,熱勝骨肉,則為 腫也。)燥勝則 干,(燥於外則皮膚皴揭,燥於內則積血枯乾,燥於氣及津液,則肉乾而皮着於骨也。)寒勝則浮, (虛腫也。)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而 腫也。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目錄>卷第五\六步氣候變用篇第六

<篇名>六氣施用

屬性: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矣。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 施於少陽,少陽火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各命其所在,而 征之也。


<目錄>卷第五\六步氣候變用篇第六

<篇名>所在傍通

屬性:司天之化∶風、熱、濕、火、燥、寒。司地之化∶酸、苦、甘、苦、辛、咸。司運之化∶ 蒼、君火不主運、 、丹、素、玄。間氣之化∶動、灼、(君火不名,名居氣也。)柔、明、清、 藏。凡此之化,司天者在乎上,司地者在乎下,司運者在乎中,間氣者紀其步。客行主之上,主 在客之下,五運更始,而終期日,度之亦然。上盛下衰則天氣下降,下 盛上衰則地氣上升。升極則降,降極則升,升降不已,而變化之為用也。變者物之初,極者病之 始也,化者,布化而物之生也。隨其所在,陰陽盛衰,氣之同異,故萬物生化。歲有宜否、薄濃、 多少,化而不等也。然五蟲之類,歲有胎孕不育,制之不全者,隨其司天在泉氣所制之也。同天 者靜而不育,化生者少,所謂天自抑之也,同地者育而化多,司地所勝者耗而不成,運乘其勝則 甚也。地所制者制其形也,天所制者制其色也,隨勝天之色而制之也。故經曰∶地氣制己勝,天 氣制勝己,天制色,地制形,此之謂也。 夫五蟲者,毛羽裸介鱗也,以應木火土金水之化也。五蟲之長者,麟鳳人龜龍也。凡諸有形, 行飛走喘息之類,各有胎生、化生、濕生、卵生,悉宗乎五蟲之類也。凡此者,生氣根於身中, 地無根系,所謂動物,以神為主,命曰神機。此等之外,金玉土石草木之類,悉宗氣味色也。凡 此之類,則氣根於外,生源系地,所謂植物,以氣為主,命曰氣立。然神機、氣立,悉由天真之 氣化與變也。氣化則物生,氣變則物易,氣盛則物壯,氣弱則物衰,氣絕則物死,皆隨氣之所在 盛衰,而為變化之用也。故萬物元有生,元有成,元有死,元有盛衰不齊。其化者,悉由所在之 氣使然也。歲有氣立生化薄濃少多不同者,蓋隨其天地氣之同異,而以制之也。異者,寒與熱殊, 燥濕之異,溫清不同也。凡寒熱燥濕溫清之類毒藥,皆由五行標盛暴烈之氣所化。若異司之氣者, 不生而化少也。五味、五色、五穀者,若司地之氣所勝之類不生化少,運乘其勝則甚也。同天地 之化者,濃而化多,同天地化多之谷,命曰歲谷。木司天地,木火同德,元相勝克,則氣專正而 化淳,則不兼化間谷。歲谷者,蒼丹也。金司天地,金火合德,化素丹,為歲谷,兼化 ,為間 谷,以間上下金火之克伐也。水司天地,水土合德,化玄 ,為歲谷,上下雖有勝克,寒濕不為大 忤,兼化素,為間谷,而間水土之克伐也。然萬物變化,皆以氣而為用,故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 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斯之謂也。夫天地之氣,神明之用,正則化而物生,邪則變而病作,五 星應見,萬物皆由,人亦從之也。 司天之變者,巳亥歲上角風勝,則太虛埃昏,雲物飛動,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 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病本於脾,沖陽絕,死不 治。子午歲上微熱勝,則怫熱大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煩熱,嗌干,右 滿,皮膚痛,寒熱咳 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嘔,溺色變,甚則瘡瘍 腫,肩背臂 及缺盆中痛,心痛,肺 ,腹大滿 膨膨而喘咳。病本於肺,尺澤絕,死不治。丑未歲上宮濕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民病 腫 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腰脊頭項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飢不欲食,咳唾則有 血,心如懸。病本於腎,太溪絕,死不治。寅申歲上征火勝,則溫氣流行,金政不平,民病頭痛, 發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色變黃赤,傳而為水,身面 腫,腹滿仰息,泄注赤白,瘡瘍, 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於肺,天府絕,死不治。卯酉歲上商燥勝,則木乃晚榮, 草乃晚生,筋骨內變,民病左 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大涼革候,咳,腹中鳴,注泄 溏, 名木斂,生菀於下,草焦上首,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麵塵,腰痛,丈夫 疝,婦人少腹痛, 目,皆瘡 ,痤癰,蟄蟲來見。病本於肝,太沖絕,死不治。辰戌歲上羽寒勝,則寒氣反 至,水且冰,血變於中,發為癰瘍,民病厥心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仆,運火炎烈, 雨暴乃雹,胸腹滿,手熱肘攣腋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善噫,嗌干,甚則 色,渴而欲飲。病本於心,神門絕,死不治。 司天之氣補瀉用藥歌曰∶土位甘和藥,辛溫本治金,木酸涼味好,火苦水咸分。肝木主酸, 心火主苦,肺金主辛,腎水主咸,脾土主甘。補瀉歌曰∶司天風勝藥涼辛,辛補酸瀉病自安,火 主甘瀉咸補命,土言苦瀉補甘歡,金辛味瀉酸宜補,水主瀉咸苦補痊。此是上工醫未病,藥歸五 髒體同天。假令東方肝病,以酸瀉之,以西方辛補之。西方金病,以辛瀉之,以東方酸補之。南 方火病,以甘瀉之,以北方咸補之。北方腎病,以本位咸瀉之,以南方苦補之。中央土病,以苦 瀉之,以本位甘補之。 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東方本性酸,以西方 辛味補之。辛涼者,風以熱為中見之藏也,兼風木春和之氣,以涼為用。佐以苦甘,苦者補腎瀉 脾,又恐春木旺,以甘補土氣,甘能緩之。以酸瀉之者,肝木得辛補,兼木旺生風,恐傷脾土, 是以甘緩之,酸瀉肝之旺氣也。)熱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少陰君火之熱, 乃君天有德之火,平以咸寒者,咸瀉腎水,寒平 火熱。佐以苦甘,甘者瀉心火補脾土。以酸收之,經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也。)濕淫所勝, 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太陰脾土之濕,乃中央脾土之化也,平以苦熱者, 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濕淫者,溫氣溢於內,皆為腫滿,除其腫滿者,其在上者,以苦吐 之,在下者,以苦泄之。苦熱者,或出汗也。佐以酸辛者,以酸收之,以辛潤之,為苦燥,急以 酸收斂,濕氣腫滿,辛潤燥。以淡泄之,平淡之味,通利小便,滲泄利水道也。治濕之病,不利 小便,非其治法也。)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身半以上,濕氣有 余,火氣復郁。郁濕相搏,則以苦溫甘辛之藥,解表發汗而祛之,除其病。)火淫所勝,平以酸 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法。(前君火之熱化皆同,更不復解。)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燥者,西方肺金之化也。苦濕者,詳經之說,苦 溫也,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苦者,補腎水,瀉脾土,乃瀉母補子。左以酸辛者,以酸收 辛潤之,辛瀉酸補,正補瀉其肺,以平為期。以苦下之者,故以苦溫滲泄之也。)寒淫所勝,平 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太陽寒水,腎病之主也,平以辛熱者,腎宜食辛,腎苦燥,急 食辛以潤之,辛潤其燥。辛熱者,冬寒為用,以宜服熱。恐辛熱過極,木氣有餘,遂以甘苦佐之。 以酸緩其中,苦微燥之,苦補其腎也,以平為期。) 邪反勝天者,清反勝溫,治以酸溫,佐以甘苦。(謂厥陰在泉,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 酸溫,以酸瀉其厥陰木。佐以甘苦者,以肝宜食甘緩之,脾宜食苦燥之,甘苦和之,以平為期也。) 寒反勝熱,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平之。(少陰在泉,熱司於地,謂為卯酉金司天,火司地 也,以此地邪勝也,治以同前說。)熱反勝濕,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太陰在泉, 濕司於地,辰戌之歲也。水司天,丑未土司地,土濕勝,反熱於天,治以苦冷,瀉脾土之氣。佐 以咸甘,咸瀉水氣,以甘緩之。以苦平之者,苦瀉土而補水也。)寒反勝熱,治以甘熱,佐以苦 辛,以咸平之。(寅申之歲,火司於地,寒反勝熱也。治以甘熱者,熱者緩其寒,甘補其脾土也。 佐以苦辛者,苦燥辛潤,和其腎水。以咸平之者,咸瀉心火,補腎水,以平為期。)熱反勝燥, 治以辛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子午之歲,燥司於地,性惡熱而畏寒,治以辛寒 者,寒和其熱,辛潤之也。恐辛寒過極,傷肺經,遂乃佐以苦甘者也,苦以燥,甘以緩。以酸收 之,以和為平。)熱反勝寒,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丑未之歲,太陽司地,乃辰戌 寒司地也,熱反勝之,治以咸冷者,咸瀉腎水,補心火也。佐以甘辛者,辛散甘緩。辛咸二味, 恐傷其腎水肺金,復以苦燥平之,以和為期。) 司地變者,寅申歲下角風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 心痛支滿,兩脅里急,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 重。卯酉歲下征熱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病腹中腸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寒熱, 皮膚痛,目瞑,齒痛 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蟄 蟲不藏也。辰戌歲下宮濕勝,則埃昏岩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積飲,心痛,耳聾,渾渾 ,嗌干腫喉痹,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 不可以回, 如結, 如別。巳亥歲下征火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 溺赤,甚則便血。少陰同候。子午歲下商燥勝,則 霧清瞑,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 痛,不能反側,甚則嗌乾麵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丑未歲下羽寒勝,則凝肅慘栗,民病少腹 控睾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 於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以辛潤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苦堅之。 邪反勝地者,清反勝風,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寒反勝熱,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以咸平之。熱反勝濕,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熱反勝燥,治以辛寒,佐以苦甘,以酸 平之,以和為利。熱反勝寒,治以 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凡此淫邪在內也者,淫者,溢也,子母相生,皆為淫溢也。勝者得 地而太過,別刑克也。假令心火太旺,更治肝氣,所生乃子母相生,皆為淫溢之病治也。別無刑 克,相生獨味者,為勝之治也。淫反勝復者,補瀉皆取前五運六氣歌治法用之。腎為胃關,脾與 胃令軟,假咸柔軟而以利其關也。胃氣乃行,脾氣方化,故宜味與眾髒不同也。 五臟補瀉∶肝木酸瀉辛補,心火甘瀉咸補,脾土苦瀉甘補,肺金辛瀉酸補,腎水咸瀉苦補。 五臟互換苦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五臟所宜∶肝宜食甘,心宜食酸,肺宜食苦,脾宜食咸,腎宜食辛。 凡天地淫勝,不必皆然,隨氣盛衰,變生其病。盛則淫勝,己氣則衰,則己所不勝邪反勝。 邪無有盛衰,以平為期,病無由起。推其至理,命其所在,而可征矣。 凡天之六氣所至,則人脈亦應之而至也。氣至而脈應者,是謂平和之脈,故曰天和六脈也。 歲厥陰所至,其脈弦軟虛而滑,端直以長,是謂弦,風之性也,木之象也。實而強則病,不實而 微亦病,不端直長亦病,不當其位亦病,位不能強亦病。歲少陰所至,其脈鈎,來盛去衰,如偃 帶鈎,是謂鈎,暑氣之性,火之象也。來不盛去反盛則病,來盛去盛亦病,不偃帶鈎亦病,不當 其位亦病,位不能鈎亦病。歲太陰所至,其脈大而長,往來遠,是謂長,濕之性也,土之象也。 大甚則病,長甚則病,不大不長亦病,不當其位亦病,位不能大長亦病也。(經言此脈在太陽所 至之下,其氣亦安,今易於此爾。)歲少陽所至,其脈大而浮,(浮,高也。大謂稍大於諸位脈 也。)熱之性也,火之象也。大浮甚則病,浮而不大亦病,大而不浮亦病,不當其位亦病,位不 能浮大亦病。歲陽明所至,其脈短而澀,(往來不利,是謂澀,往來不遠,是謂短。)燥之性 也。短甚則病,澀甚則病,不短不澀亦病,不當其位亦病,位不能短澀亦病。歲太陽所至,其脈 沉,(沉,下也。)按之乃得,(下於諸位脈。)寒之性也,水之象也。沉甚則病,不沉亦病,不當其位 亦病,位不能沉也病。 凡此天和六脈,所至之狀,咸有歸旨,天之道也。然厥陰風木主肝,故其脈弦,少陰君火主 心,故其脈鈎,太陰濕土主脾,故其脈大而長,少陽相火主心包絡,故其脈大而浮,陽明燥金主 肺,故其脈短而澀,太陽寒水主腎,故其脈沉。經雲太陰所至其脈沉,太陽所至其脈大而長者, 誤也。非謂古聖之誤,乃傳寫者互書之過也,乃校正補註亦不明斯之道矣。不詳土火而長遠,水 性下流,其義昭矣。或曰∶太陽旺五月六月,其脈洪大而長,以謂此太陽之脈如此也。此乃地之 六脈也,是以歲中六位脈氣盛衰而言太少,以為三陰三陽,非謂天和六脈,應標本之陰陽也。 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陰病陽不病,陽病陰不病,是為正病, 則正治之謂也,以寒治熱,以熱治寒。陽位已見陽脈,陽位又見陰脈,是謂反病,則反治之謂爾, 以寒治寒,以熱治熱,故曰反者反治。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大小齊等,命曰平脈者, 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平,如拽繩平齊,曰平脈。春夏則 人迎微大,秋冬則寸口微大,名曰平脈。 司天不應脈,北政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卯酉二年,兩手寸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 寸不應,(寅申二年,君火在右。)太陰在 泉,則左寸不應,(君火在左。)少陰在泉者,(丙子、庚戌、壬子、戊午年。)兩手寸口不應, 司天者,尺不應。(厥陰司天,右尺不應,太陰司天,左尺不應。)南政少陰司天,(甲子、甲 午。)則寸口不應,(面南行令,君火在上,兩手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己巳、己亥。)則 右寸口不應,太陰司天,(己未、己丑、壬未三年。)則左寸不應,(君火在左。)在泉者,尺 不應也。(少陰在泉,二尺不應,厥陰在泉,右尺不應,太陰在泉,左尺不應,皆君火在近,位 不應也。)諸不應者,反診則見矣。(不應為脈沉下者,仰手而沉,覆手則沉為浮也,細為大也。 反診者,翻手合手診之,大為少,小為大。) 經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證候。診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又 曰∶隨其氣之所在,期於左右,從其氣則和,逢其氣則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寸尺 交反者死,陰陽交者死。謂陰陽交者,謂歲當陽在左而交於右,謂歲當陰在右而交於左,若交者 死。若左右獨然非交,是謂不應,惟寅申、己亥、辰戌、壬未八年有應也。謂寸尺反者死,謂歲 當在寸而反見於尺,謂歲當在尺而反見於寸,若寸尺反者死。若寸尺獨然非反,是謂不應,惟子 午、卯酉四年應之。今根據《素問》正經直言圖局,又言脈法,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 然後乃言死生也。 凡三陰司天在泉,上下南北二政,或左或右兩手寸尺不相應,皆為脈沉下者。仰手而沉,覆 手則沉為浮,細為大也。 \r北政在泉之圖\pt166a24.bmp\r \r北政厥陰在泉之圖\pt166a25.bmp\r \r北政太陰在泉之圖 北政司天之圖\pt166a26.bmp\r \r南政司天之圖\pt166a27.bmp\r \r南政厥陰司天之圖\pt166a28.bmp\r \r南政太陰司天之圖 南政三陰在泉之圖\pt166a29.bmp\r \r仰手覆手診脈圖\pt166a30.bmp\r 女人反此,背看之者,女人者,陰也。男者陽也,陽者南政司天,天面南向,女者陰也,陰 者北政司天,天 面北也。陽南政者,覆而下北,陰北政者,仰而上南,南政者東為左,北政者東為右。此者,女 人反此也。 夫左手為陽,陽氣始於子,右手為陰,陰氣始於午。故左尺屬水,以應初之氣分,是太陽寒 水之位,故腎與膀胱之脈見也。次木生君火,左手以應二之氣分,少陰暑火之位,故心與小腸之 脈見也。然君火在上,相火在下,應於右,以應三之氣分,少陽熱火之位,故命門與三焦之脈見 也。次生土於右關,以應四之氣分,太陰濕土之位,故脾與胃之脈見也。次土生金於右寸,以應 五之氣分,陽明燥金之位,故肺與大腸之脈見也。次金生水於左尺。周而復始也。 凡此六氣六位之脈,浮者為陽,而應其腑,沉者為陰,而應其髒,不沉不浮,中而和緩者, 胃脈也。然胃土者,為萬物之母也,故四時皆以胃氣為本。 \r六氣脈出現圖\pt166a31.bmp\r 夫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 之終始也,所以知天地陰陽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臟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 還會,天有六氣,地有五位,天以六氣臨之,地以五位承之,以地氣不加君火故也。以六加五則 五氣,而餘一氣,故遷一位。若以五承六歲,乃備盡天元之 氣,六十年一環會,所為周而復始也。又,地氣左行,往而不返,天氣東轉,常自木運數五歲。 巳其次氣正當君火之上,法不加臨,則右遷君火,上氣以臨相火之上,故曰五歲而右遷也。由期 動靜,上下相臨,而天地萬物之情,變化之機也。 故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旺,其脈乍大乍小,乍短乍長者,期無常准。約其大綱,則當一 周甲子,分為二分,則各得三十日也。加在冬至之後,正謂大寒中氣日也,是始交入初之氣分。 至春分之前,風木之位也。陽氣以旺,而天用事,其氣尚少,故曰少陽也。物之始萌而乍生,大 小長短不等,是其脈之象。風令為用,以應肝木之脈也。若得甲子以來,天氣溫和,是應至而至 也。已得甲子,天氣大寒者,是至而不至也。未得甲子,天氣溫和,是未至而至。應至而天氣大 暄,是至而太過。應至而天氣反大寒者,是至而不及也。人脈亦應之,非應者,病也。復得甲子, 陽明旺,其脈浮大而短者,是春分至小滿前二之氣分,君火之位也。其氣非太非少,故曰陽明, 物之番鮮矣。雖旺而尚未高茂,是其脈之象也。暑令為用,以應心火之脈也。或曰辰為三月,主 左足之陽明,巳為四月,主右足之陽明,以謂陽明之義者,非也。此是分寒暑幽明之義也,故戌 為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為十月,主左足之厥陰。然東南方,陽也,兩陽合明,故曰陽明,西 北方,陰也,兩陰交盡,故曰厥陰。西南方,是熱極之分也,東北方,是寒極之分也,故曰寒熱 溫涼,皆盛於四維也。蓋五行不及,則其數生,是謂不兼土之數也,太過則其數成,是兼其土之 數也,所謂土為五運之君主,是萬物之母,物得之則旺,失之則衰也。土氣兼併寄,旺於四季之 後,故寒熱溫涼之盛也。故經曰∶幽顯 既位,寒暑弛張,厥陰之謂幽,陽明之謂顯,此之謂也,非謂脈之義也。亦猶水之本寒,標為太 陽,月是水之精,名曰∶太陰,火之本熱,標為少陰,日是火之精,名曰太陽。又,《靈樞經》 曰∶心為手太陽,肺為手少陰,腎為足太陰,脾為足厥陰。又,經曰寅亦為太陽。此等之類,而 義甚多,元相不同者,非有誤也。蓋各隨其用而言之文,言雖同而用之各異,不可不通矣。復得 甲子,太陽旺,其脈洪大而長者,所謂小滿至大暑之前三之氣分,相火之位也。其氣甚盛,故曰 太陽。物之洪盛高茂,是其脈之象也。火令為用,以應心包絡相火之脈也。復得甲子,太陰旺, 其脈緊大而長者,所謂大暑至秋分之前四之氣分,濕土之位也。陰氣已旺,而地主之,當陰之分 不可言其陽,其氣尚盛不可言其少,故曰太陰。物之至矣,已長盛而化速,是其脈之象也。濕令 為用,以應脾土之脈也。復得甲子,少陰旺,其脈緊細而微者,所謂秋分至小雪之前五之氣分, 燥金之位也。其氣收斂而漸少,故曰少陰。物之凋隕窮燥,緊勁細微,是脈之象也。燥令為用, 以應肺金之脈也。復得甲子,厥陰旺,其脈沉短而敦者,所謂小雪至大寒之前終之氣分,寒水之 位也。其氣已衰,將盡而交也,故曰厥陰。物之收藏在內,而堅守不伸,是其脈之象也。寒令為 用,以應腎水之脈也。 然此之六脈,是謂歲中六步主位之脈也。此三陰三陽者,隨其脈氣盛衰,天地陰陽之分,言 其太少,以為三陰三陽,非為六氣標本之陰陽也。天和六脈,是隨六步客氣所至,而應見之脈, 所謂氣有主客,脈也有主客也。主客氣同,則人脈亦同,是俱本位也。則如歲少陽相火司天,是 主居相火之位也。少陽之客,其脈大而浮,相火之主,其 脈洪大而長,是大同而小異。所謂主氣守位不移,客氣居無常位,天地同則小異,故脈大同而有 小異也。假令歲少陽司地,是火居水位也。少陽之客,其脈大而浮,水位之主,其脈沉短以敦, 所謂主客不同,故人脈異之也。此乃古聖之奧旨,使天下莫能釋矣。然應主脈反不應客脈者,而 為病也,若應客脈反不應主脈者,而為病也。此之二脈,元相為反者,適氣盛衰,而可明也。水 位之主氣盛,則天氣大寒,脈當沉短以敦,反此者,病也。少陽之客氣盛,則天氣大暄,脈當稍 大而浮,所謂火居水位,其用不全則故也,反此之脈者,病也。若主客氣平,冬無盛衰,則天氣 不寒而微溫,而脈各減其半,微沉微浮,大不能大,短不能短,中而以和,反此者,病也。余皆 仿此,推而可知也。大凡脈候,慎明天地主客之脈,不可以執其天脈而去其地脈,亦不可持其地 脈而去其天脈。天地相參,審其同異,察其盛衰,適氣之用,可以切脈之盈虛,斷病之禍福矣。 天之六脈,應氣而至,不強不弱,不盛不衰,則和平之脈也。弦似張弓弦,滑如連珠,沉而 附骨,浮高於皮,澀而止住,短如麻黍,大如帽簪,長如引繩,皆謂至而太甚,則為病也。應弦 反澀,應大反細,應微反大,應沉 反浮,應浮反沉,應短澀反長滑,應軟虛而反強實,皆謂至而反也,異常之候,則為病也。 凡此諸脈,悉當審其主客氣之同異,適其盛衰,而言其病也。氣位已得,而脈氣不應,是至 而不至則病,氣位未至,而脈氣先變,及與歲政南北改易而應者,是未至而至則病也。不應天常, 陰位反見陽脈,陽位反見陰脈,是陰陽交易,病而危也。陰陽之位者,視其歲政南北,而可知也。 上角則左尺不應,上宮則右尺不應,少陰在泉,兩寸不應,下角則右寸不應,下宮則左寸不 應,所謂脈沉於指下,不應引繩大小齊等,故云不應也。不應而沉者,陰也,故曰陰位也,應而 浮者,陽也,故曰陽位也。凡不應者,於指下反其平常之診也,故經曰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此之謂也。 欲知歲政之南北者,審君臣之運,而可知也。然五運以土運為君主,面南而為君,故曰南政, 餘四運為臣主,面北而侍君,故曰北政也。陰陽之脈位者,亦謂君臣之道也。然六氣以少陰火為 君主,余皆為臣,治內而降其命,臣奉命而治其外。外者,陽也,故其脈浮,內者,陰也,故其 脈沉。假令南政之歲,是面南而君之也。遇少陰司天,所謂天位在南,故兩寸不應,而脈沉也。 遇厥陰司天,則少陰在右,故曰上角,則右寸不應。遇太陰司天,則少陰在左,故曰上宮,則左 寸不應。遇少陰在泉,亦名司地,地位在北,故兩尺不應也。左右同法。余皆仿此,皆隨君火所 在,乃脈沉不應也。斯其妙道,至真之要,昭然可征,而誠非謬矣。故經曰∶知要要者,一言而終,不 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當陰之位而脈沉,當陽之位而脈浮者,平和之脈也。陰位反見陽脈,陽位反見陰脈者,遇君 火司天地四歲有之,是謂反,反者殆而死。若陰位獨見陽脈,或陽位獨見陰脈者,是謂不應氣, 非反也。反者,謂尺寸也,遇木或土司天地之八歲有之。不名反而謂之交,陰陽俱交,是謂二次 者殆而死。或陰獨然,或陽獨然,是謂不應氣,非交也。交者謂左右也。不應氣者,病也。陽位 反見陰脈者,是謂君居臣位,雖失其常,不為大忤,則病而微,陰位反見陽脈者,是謂臣居君位, 為大逆,則病而甚。交反者,殆而死,所謂君反居其臣位,臣反居其君位,君臣易位,大反其常, 逆天之道,豈不殆而死乎! 夫脈者,血之府也,心之所養,其應於火,其氣動躁,故能動也。血氣流通,神之用也,故 可以候其脈而知其病否。然四時脈,春弦、夏數、秋澀、冬沉者,乃平和之脈也。若不應者,亦 不得便言其病。蓋人脈候,悉應於天地之氣也,四甚之脈,蓋由寒熱溫涼氣候使然也。氣溫則脈 弦,氣熱則脈數,氣涼則脈澀,氣寒則脈沉。脈與天地中外相應,則為平和,不應則病也。中外 相應而亦病者,是脈應之甚也。假令天氣炎熱,其脈當數,然而一息不過於五至也。所謂炎熱則 呼吸急速,脈也應之,故曰數也,命其息而可知矣。一息六至或七至者病,所謂 有熱也。在里則脈沉數,當以下之,在表則脈浮數,當以汗之,此為治之大體也。反其治者,死 矣。一息八至以上者死,所謂數之過極也。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或曰春得秋脈,秋得夏脈, 夏得冬脈,冬得長夏脈,長夏得春脈,是四時官鬼相刑之脈,其病當死者,慎不可便言其死也。 然春脈當弦,秋脈當澀,若歲陽明金居初之氣,客氣盛則其氣大涼,其脈短而澀。雖是春得秋脈, 金當克木,是鬼賊之脈,又有何咎,所謂脈應天時而至,雖反時位,不反無常,亦為平和之脈也。 或曰肝病得肺脈,肺病得心脈,心病得腎脈,腎病得脾脈,脾病得肝脈,此是鬼賊之脈,其病必 死者,亦不可便言其死也。假令春有脾病,或遇厥陰所至,其病欲愈,脾本位而見肝脈,是謂平 和之候也,若便言死,豈非粗工之謬也。若春氣溫和,而肝有病,反見秋脈者,此是鬼賊之脈也, 其病殆而殂也。余仿此。又,孟春脈沉而不弦,孟夏脈弦而不數,孟秋脈數而不澀,孟冬脈澀而 不沉者,雖不應時,而亦非病也。蓋四時之氣,皆始於仲月,而盛於季月,差在一月之後,人脈 亦從之,故經曰各差其分,此之謂也。 大凡切脈,心明三部九候,可以候其脈。蓋各人肥瘦長短不等,故謹察之也。三指之下,各 得同身寸之一寸,率而成三,以應三寸之道也。或曰三部之脈,非應三寸者,同身寸以驗之,而 可知也。取寸之法,以從男左女右,以中指與大指相接如環,度中指上側兩橫文之際,乃為一寸 也。或言此非一寸者,是未知其道。經言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一天、二地、三人,因 而三之,則三三成九也。然九而因之,則為八寸一分也。故冬至之後,陽生則數 九,終於八十一也。故《素問》及《道德經》,皆八十一篇,越人八十一難,皆合九九之數,乃 自然之道也。人亦應之,故人足至頂,長八尺一寸,又手掌謂之咫尺,長八寸一分,以應九九之 數,將此度之,而可征也。又,關前為陽,將寸量至尺澤,一尺,故曰尺也,尺寸之間,陰陽之 格,故曰關也。以寸脈應天,尺脈應地,關脈應人,以為三部也。部各有浮沉中,而又應九候, 故有三部九候也。以應其身,則上部天主頭角,地主唇口,人主耳目,中部天主肺,地主胸中, 人主心,下部天主肝,地主腎,人主脾。凡此三部九候及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氣口,是謂手 太陰肺之經,脈之大會也。凡人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精微入於脈也。脈氣流經,經 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蓋肺為華蓋,位復居高,治節由之,故受百脈之朝會也。肺始自寅初,起 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 內側,至氣口,以成寸關尺 之三部,應期而脈之見也。故經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 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也。欲將持脈,審其榮辱勇怯,性之緩急,察色聽聲, 詢其憎欲,窮其所病,工無所惑,方可切其脈也。凡診之手,以從男左女右,先以中指按高骨為 關,適其遠近,而次按寸尺。診其脈,則目無邪搜,耳無亂聞,口無亂言,意無妄想,詢明部候, 謹察陰陽,視歲政南北而君臣之位,適主客同異而氣之盛衰,追乎眾法,而應於心手。中外俱明, 得其標本,可以言病患之由,斷病吉凶之處,謂治之方,愈疾人之苦矣。


<目錄>卷第六

<篇名>通明形氣篇第七

屬性:夫人之始生者,稟天地之陰陽,假父母之精血,交感凝結,以為胞胎矣。先生右腎則為男, 以外精內血,陰為里也。先生左腎則為女,以外血內精,陽為里也。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 肺,肺生心,然髒為陰,故始於腎水而終於心火,以生其勝己也。其次自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 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然腑為陽,故始於小腸火而終於膀胱水也,以生其己勝矣。臟腑 一定,自膀胱生三元,三元生三焦,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 百八十孫絡,一百八十孫絡生一百八十纏絡,一百八十纏絡生三萬六千系絡,三萬六千系絡生三 百六十五骨,三百六十五骨生五百筋脈,五百筋脈生六百五十五穴,六百五十五穴生八萬四千毛 竅。胎完氣足,靈光入體,則與母分解,而生為人也。然當十月滿足而生者,期之常也。或不然 者,蓋由靈光早晚之屆也。自生之氣,隨其變蒸,而生其神智,爪發滿也。然神者氣之餘也,智 者意之餘也,爪者筋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齒者骨之餘也,皆發於生育之後,故言余也。逮夫 從道受生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思謂之志。事無不周謂之智。智周 萬物謂之慮。動以營身謂之魂。靜以鎮身謂之魄。思慮不得謂之神。冥然變化謂之靈。流行骨肉 謂 之血。保形養氣謂之精。氣清而快謂之營。氣濁而遲謂之衛術。眾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 形貌可測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驅。總括百骸謂之身。 \r圖\pt166a32.bmp\r 然骸者,處形名之也。其首者腦戶。後項大筋宛宛中為風府。項兩傍為頸。頸上為腦。腦 上為巔。巔前為頂HT 。頂HT 前為囟。囟前為髮際。髮際前為額顱。額顱兩傍為額角。額角兩傍耳 上髮際陷中為曲隅。曲隅前為肩骨。肩骨間為顏。顏下為鼻。鼻山根為 。 兩傍為目。目內連 深處為系。目內 為睛明。黑為瞳子。目外 為銳 。銳 外為耳。耳本脈中為雞足。耳下曲頰 端陷中為頰車。耳前髮腳為兌發。耳前上廉起骨開口有空處為客主人,一名上關。耳前目下為 。 下為腮。腮下為頷。頷中為頤,一名地閣。頤下為漸,一名下頤。地閣上陷中為 承漿。承漿上為口。口內前小者為齒,兩傍大者為牙。牙齒根肉為齦。牙齒間為舌。舌根為舌本。 舌本上相對為懸壅。口兩傍為俠口。俠口內為唇。唇上為人中。人中上兩傍為鼻孔。 \r圖\pt166a33.bmp\r 其手臂者,肩前後之下為膊。膊下對腋為 , 有內外,各有前廉後廉。 盡處為肘,一名 。 下為肱,一 名臂。臂有上骨下骨,臂上骨為輔骨。臂有上廉下廉,臂分內外,亦有前廉後廉。臂骨盡處為腕。 腕下踝為兌骨,上踝為高骨。高骨傍動脈為關,關後為尺,關前為寸口。寸口骨為束骨。束骨前 掌骨後肥肉際為魚際。魚際外為兩筋。兩筋前為兩骨,一名歧骨。歧骨前為虎口。 \r圖\pt166a34.bmp\r \r圖\pt166a35.bmp\r 其脅肋者,脅上際為腋。脅骨為肋。腋下三寸,從脅至 八肋骨間為季脅。季脅下空軟處為 眇。眇外為HT 。其胸腹者,前陰後,後陰前。屏翳兩筋間為纂。纂內深處為下極。下極之前,男為陰延,女為窈漏。 陰延下為陰器。陰器上為聚陰。聚陰上為毛際。毛際兩傍動脈中為氣沖,一名氣街。氣街上為少 腹。少腹內為中極。中極上為關元。關元上為臍。臍上至鳩尾為腹。鳩尾骨為蔽骨,一名臆。臆 上為胸。胸中兩乳間為膻中,一名元兒。胸兩傍高處為膺。膺 上橫骨為巨骨。巨骨上為缺盆。缺盆骨為 KT ,一名HT 。HT 中會處為額。額下連舌本起者為 結喉。結喉兩傍各一寸五分,在頸大脈應手,以候五臟氣處為人迎,一名五會。五會上曲頷前一 寸三分陷中動脈處為大迎。大迎內為喉嚨。喉嚨上為頏顙。頏顙內為咽門。 其腰脊者,脊骨節為憔骨。憔骨下盡處為焦尾。焦尾銳為尾骨,一名 骨。 骨兩傍為扁骨。 扁骨之內,男曰十二 ,女曰八 。盡分合處為尻。尻上橫者為腰監骨。腰監骨上為腰骨,一名 ,HT 。HT 上為KT 。KT 上俠脊內為脊骨,凡二十一節,通頂骨三節,則二十四節。脊內為KT 。 KT兩傍為膂。膂內為胛,一名 。 上兩角為肩解。肩解下成片者為肩胛,一名膊。肩端兩骨 間為 骨。肩胛上際會處為三柱。三柱之上,兩傍之前為 。 其股膝者,足跟為端。端上為踵。踵上為 ,一名胼腸。胼腸之上,膝後曲處為 。膝上至 腰髖骨下通為楗。楗上俠髖骨兩旁為機。機後為臀肉。臀後為 。機前為髀厭,一名髀樞。下內 為股,一名胯。胯骨為HT KT 。 股下為魚腹。股外為髀。股髀之前,膝上起肉為伏兔。伏兔後交文中為髀關。關上橫骨為枕骨。 關下膝解為骸關。俠膝解中為臏。臏下通為HT 。HT 外為後輔骨。HT 兩傍為 。 前為 ,一名 , 亦名脛。脛骨下盡處為曲節,一名腕。 \r圖\pt166a36.bmp\r \r圖\pt166a37.bmp\r 其足者,大指爪甲之後為三毛。三毛後橫文為聚毛。聚毛後為本節。本節後為歧骨。歧骨上 為跗。跗內下為竅骨,一名核骨。大指下為跖。跖下為跽。跽後為板。板後為足心。足心後為足 掌。足掌後為足跟。兩踝相對為腕。內踝之前,大骨下陷中為然谷。外踝上為絕骨。足外側大骨 下赤白肉際為京骨。 其腑臟者,下喉嚨之前為氣系。氣系下連為肺。肺下相連為心。心下為膈。膈下為肝,肝左 三葉短葉相連為膽。肝 右四葉之下為脾。脾後上之連屬為胃,一名太倉,亦名水谷之海。胃下兩旁入脊膂,左為腎,右 為命門。兩腎下之前為膀胱。膀胱下為廷孔。咽門下為食系。食系下連太倉。太倉下連小腸。小 腸近下右連大腸。大腸下連肛門。小腸下連膀胱。又曰∶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太 倉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二腸相會處為攔門。下極為魄門,一名肛門。又曰∶心以上為上焦, 心下至臍為中焦,臍下為下焦,通為三焦。 凡臟腑各主一脈,以為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也。通行營衛,總貫百骸,周流而無已矣。 凡一脈,左右雙行。手三陰之脈,從髒走至手,次手三陽之脈,從手走至頭,次足三陽之脈,從 頭下走至足,足三陰之脈,從足下走至腹。其脈常以十二經絡始自寅初,起於中焦,流注手太陰、 陽明,足陽明、太陰,手少陰、太陽,足太陽、少陰,手厥陰、少陽,足少陽、厥陰。等脈一遭 畢,而復注手太陰之脈。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 內, 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 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次注手陽明。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入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 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下入 齒縫中,還出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俠鼻孔。次注足陽明。 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 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縫中,還出俠口環唇,下 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 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俠臍,入氣 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脛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 間,出其端。次注足太陰。 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 內,循脛骨後, 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 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次注手少陰。 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系。其直 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 掌後兌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次注手太陽。 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 間,上循 外後廉, 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循咽,絡心,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 頰,至目銳 ,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 ,抵鼻,至目內 ,斜絡於顴。次注足太陽。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 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俠脊,貫腎, 入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 中,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次注足少陰。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 內,出 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入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次注手厥陰。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 上抵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注手少陽。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 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 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 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次注足少陽。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 ,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少陽 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 後。其支者,別銳 ,下大迎,合 於手少陽,抵於 ,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 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 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 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陰。 \r十二經脈晝夜百刻流注之圖\pt166a38.bmp\r 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 上內廉,循股陰, 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助,循喉嚨之後,上入頸顙,連目 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夫天有五運,人有五臟。五臟者,應五行,乃金木水火土,五運者,乃風火燥濕寒,皆應陰 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用 針者先明臟腑陰陽,調和順逆,補瀉迎隨。經曰∶一曰治神,調養神氣,專精其身。二曰養身, 用針者以我知彼,用之不殆。三曰知毒藥為真,攻邪宜順王真之道,其在茲乎。四曰制砭石小大, 用針者隨病所宜,內外調治,以平為期。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諸陽為腑病,諸陰為髒病。故曰 少陽、少陰,少血多氣,太陽、厥陰,多血少氣,太陰多氣少血,陽明多氣多血。是以刺陽明出血 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又曰治補有多少,力化有淺深,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期當 發,過者穴閉,精心專一,神不外營也。刺實須其虛者,留針,引陰至陽,陰氣隆至,針下熱, 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引陽至陰,陽氣隆至,針 下熱,乃去針。一經有五穴,五臟各歸其本髒穴也。用針者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不虛不實, 以經取之者,當刺本髒穴也。 \r圖\pt166a39.bmp\r \r圖\pt166a40.bmp\r 《素問》曰∶凡刺之法者,法天則地,合以天光,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 之。謹推晝夜百刻,人氣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人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交通 於中,一周於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 二千七百息,氣行十周於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計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 身,水下百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月二十七日行 一周天,更行二日半,乃日與月相會,成一月,計日二十九度半,在人計二十九日。合個二十九 度半者,共五十九日,故月有大盡小盡。一歲日共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計三百五十四日。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成人間一年,今只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計三百五十四日,余卻一十 一度四分度之一,計一十一日三時辰,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十九年七閏,方成一章。至八十 章,然後盈虛之數盡,而復始也。 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以二十八日除之,得每日十三度有奇。余有零者,以之分法 分之,是日月行之度數也。 謹按《靈樞經》、《素問》所說流注,不比諸家所說流注,補瀉生脈如神。用之勿誤,須明 病之標本、虛實、反正、迎隨、逆從、補瀉、生刑,井、滎、輸、經、合。人氣所至者,經絡便 為開,過者為閉。八般補瀉∶迎隨補瀉、遞順補瀉、轉針補瀉、開闔補瀉、呼吸補瀉、從逆補瀉、 針頭補瀉、六字氣訣補瀉。 《素問》曰推晝夜百刻人氣日行周天度數法,人氣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度 數合日月星辰纏度也。晝夜一百刻,乃一千單八分,人氣行八百一十丈。一萬三千五百息,通計 行八百一十丈,行盡二十八宿,共為五十周也。人氣行二十八舍,每一舍三十六分,計一千單八 分,每一周計一十六丈二尺。法曰∶置一百刻,以二十八除之,得三十五,外有一十六入之分。 先於二十八內減一十六,直後相減停,除母一十六,次除子一十八,相減各得四。以先除二十八, 得七為母,次除一十六,得四為子,累加過母者為一刻。每一捨得三刻與七分之四,每一捨得三 十六分,計一千單八分。晝夜共五十周,每一周計一十六丈二尺,五十周計八百一十丈,計一萬 三千五百息數也。 法置三十六分,以八尺一寸乘之,得二十九丈一尺六寸,以一十六丈除,(每一周得一十六 丈二尺,除得周數也。)乃血氣長短,人氣所行度數也。人氣行於十分身之人也,日行一舍,計 三刻與七分之四。一刻人氣行足太陽,二刻行足少陽,三刻行足陽明,四刻行足太陰,五刻行足 少陰,六刻行足厥陰,氣血周身一度,計三十六分,長二十八丈九尺二寸,計八百一十息。日行 二舍,七刻人氣行手太陽,八刻行手少陽,九刻行手陽明,血氣周於身三度,計七十二分,長 五十七丈八尺五寸,計一千二百一十五息。日行三舍,一十刻人氣行手太陰,十一刻行手少陰,十二刻 行手厥陰,十三刻行足太陽,血氣周於身五度,計一百八分,長八十六丈七尺一寸,計一千七百 五十五息。日行四舍,十四刻人氣行足少陽,十五刻行足陽明,十六刻行足太陰,血氣周於身七 度,計一百四十四分,長一百一十五丈七尺一寸,計二千一百六十息。日行五舍,十七刻人氣行 足厥陰,十八刻行手太陽,十九刻行手少陽,二十刻行手陽明,血氣周於身八度,計一百八十分, 長一百四十四丈六尺四寸,計二千七百息。日行六舍,二十一刻人氣行手太陰,二十二刻人氣行 手少陰,二十三刻行手厥陰,血氣周於身一十度,計二百一十六分,長一百七十三丈五尺七寸, 計三千二百四十息。日行七舍,二十五刻人氣行盡東方七宿,入陰分,此時血氣難交也,二十六 刻人氣行足太陽,二十七刻行足少陽,血氣周於身一十二度,計二百五十二分,長二百二丈五尺, 計三千六百四十五息。日行八舍,二十八刻人氣行足陽明,二十九刻行足太陰,三十刻行足少陰, 三十一刻行足厥陰,血氣周於身一十四度,計二百八十八分,長二百三十一丈四尺二寸,計四千 一百八十五息。日行九舍,三十二刻人氣行手太陽,三十三刻行手少陽,三十四刻行手陽明,血 氣周於身一十六度,計三百二十四分,長二百六十三尺五寸,計四千五五九十息。日行一十舍, 三十五刻人氣行手太陰,三十六刻行手少陰,三十七刻行手厥陰,三十八刻行足太陽,血氣周於 身一十七度,計二百六十分,長二百八十九丈二尺八寸,計五千一百三十息。日行十一舍,三十 九刻人氣行足少陽,四十刻行足陽明,四十一刻行足太陰,血氣周於身一十九度,計三百九十六 分,長三百一十八丈二尺一寸,計五千五百三十五息。日行十二舍,四十二刻人氣行足少陰,四 十三刻行足厥陰,四十四刻行手太陽,四十五刻行手少陽,血氣周於身二十一度,計四百三十二 分,長三百四十七丈一尺四寸,計六千七十五息。日行十三舍,四十六刻人氣行手陽明,四十七刻行手 太陰,四十八刻行手少陰,四十九刻行手厥陰,血氣周於身二十三度,計四百六十八分,長三百 七十六丈七寸,計六千六百一十五息。日行十四舍,五十刻人氣行盡南方七宿,入陰分,此時血 氣難交也,五十一刻人氣行手太陰,五十二刻行手少陰,血氣周於身二十五度,計五百四分,長 四百五丈,計七千二十息。日行十五舍,五十三刻人氣行手厥陰,五十四刻行手太陽,五十五刻 行手少陽,五十六刻行手陽明,血氣周於身二十六度,計五百四十分,長四百三十三丈九尺三寸, 計七千五百六十息。日行十六舍,漏水下五十七刻人氣行足太陰,五十八刻行足少陰,五十九刻 行足厥陰,血氣周於身二十八度,計五百七十六分,長四百六十二丈八尺五寸,計七千九百六十 五息。日行十七舍,漏水下六十刻人氣行足太陽,六十一刻行足少陽,六十二刻行足陽明,六十 三刻行手太陰,血氣周於身三十度,計六百一十二分,長四百九十一丈七尺八寸,計八千五百五 息。日行十八舍,漏水下六十四刻人氣行手少陰,六十五刻行手厥陰,六十六刻行手太陽,血氣 周於身三十二度,計六百四十八分,長五百二十丈七尺八寸,計八千九百一十息。日行十九舍, 漏水下六十七刻人氣行手少陽,六十八刻行手陽明,六十九刻行足太陰,七十刻行足少陰,血 氣周於身三十三度,計六百八十四分,長五百四十九丈六尺,計九千四百五十息。日行二十舍, 漏水下七十一刻人氣行足厥陰,七十二刻行足太陽,七十三刻行足少陽,七十四刻行足陽明,血 氣周於身三十五度,計七百二十分,長五百七十八丈五尺七寸,計九千九百九十息。日行二十一 舍,漏水下七十五刻人氣行盡西方七宿,入陰分,此時人氣難交也,七十六刻人氣行手太陰,七 十七刻行手少陰,血氣周於身三十七度,計七百九十六分,長六百七丈五尺,計一萬三百九十五 息。日行二十二舍,漏水下七十八刻人氣行手厥陰,七十九刻行手太陽,八十刻行手少陽,八十 一刻行手陽明,血氣周於身三十九度,長六百三十六丈四尺一寸,計一萬九百三十五息。日行二 十三舍,漏水下八十二刻人氣行足太陰,八十三刻行足少陰,八十四刻行足厥陰,血氣周於身四 十度,計八百二十八分,長六百六十五丈三尺五寸,計一萬一千三百四十息。日行二十四舍,漏 水下八十五刻人氣行足太陽,八十六刻行足少陽,八十七刻行足陽明,八十八刻行手太陰,血氣周 於身四十二度,計八百六十四分,長六百九十四丈二尺八寸,計一萬一千八百八十息。日行二十 五舍,漏水下八十九刻人氣行手太陰,九十刻行手少陰,九十一刻行手厥陰,血氣周於身 四十四度,計九百分,長七百二十三丈二尺一寸,計一萬二千二百八。日行二十六舍,漏水下九 十二刻人氣行手太陽,九十三刻行手少陽,九十四刻行手陽明,九十五刻行足太陰,血氣周於身 四十六度,計九百三十六分,長 七百五十二丈一尺四寸,計一萬二千八百二十五息。日行二十七舍,漏水下九十六刻人氣行足少 陰,九十七刻行足厥陰,九十八刻行足太陽,九十九刻行足少陽,血氣周於身四十八度,計九百 七十二分,長七百八十一丈七寸,計一萬三千三百六十五息。日行二十八舍,漏水下百刻人氣行 足陽明,血氣周於身五十度,計一千單八分,長八百一十丈,計一萬三千五百息。 \r素問百刻流注之圖\pt166a41.bmp\r \x所定百刻前第二卷明晝夜二十四氣百刻圖開說\x 凡此十二經脈流注一遭,謂之一度。凡一晝一夜百刻,如此流注五十度而為期,不然則病也。 加一遭則熱,減一遭則寒,是故病熱則脈數,病寒則脈遲,隨其微甚而加減應之矣。又,四時之 脈,不必常准,皆隨晝夜之刻數,而為流注之數矣。然晝者陽也,夜者陰也。冬至之日,晝四十 刻,夜六十刻,而陽少陰多,是故天氣寒則脈行遲,而脈行四十度也。夏至之日,晝六十刻,夜 四十刻,是謂陰少陽多,是故天氣熱矣,然則脈行疾數,而脈行六十度也。脈與晝夜之刻數,凡 九日而為一刻,及度加減之約也。若天氣暴寒暴熱,而脈之遲速亦應氣流注矣,不然則病也。及 夫十二經脈者,非謂一身有十二首脈也。脈唯一道而周流,貫注流身一遭畢,而相次環會於寸口, 以成三部九候,以見臟腑之神也。所以十二經者,隨其手足三陰三陽所主部分,為十二經脈矣。 然十二經脈內應五臟六腑,其數不合者,所謂心包絡亦是一髒,以應手厥陰之經,是髒亦有六也。 今詳近代醫書及世工所論,皆不知心包絡之髒若何形狀及何處所居,咸雲有名無形,只膻中是也。 以此為義,是以執本而言,若以窮其至理,則未盡知其善哉。然雖經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 出焉,然末者是謂言其標,而不言其本,以舉用事之處,故不言髒之所居,乃古聖之奧也。豈不詳 經言七節之旁,中有小心。然人之脊骨,有二十一節,從下第七節之傍,左為腎,右為命門。命 門者,便是心包絡之髒,以應手厥陰之經,與手少陽三焦合主表里。二經皆是相火,相行君命, 故曰命門,而義昭矣。又,《玄珠》先取化源,於三日迎而取之,刺大陵,曰此是瀉相火小心之 源也,是知相火包絡是少心,小心便是右腎命門也。又,《仙經》雲心為君火,腎為相火,是以 言其右腎命門屬火而不屬水也。或雲∶既雲命門屬相火,何故喜樂出於膻中乎?答曰∶火氣炎上, 水性下流,走命門者,位居下部,是火居水之鄉。而火氣不能為用,其氣上行,至於膻中。膻中 者,在胸中兩乳間,為氣之海,是手厥陰,少陽脈之交會之處,是乍出鬼賊之鄉。得其本位,君 相二火相近,得其君命,權勢方施,其氣始發,故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及夫髒為陰 而主其里,在腑為陽而主其表,然一髒一腑,合主表里,而為陰陽者,非為夫婦陰陽配合之道, 乃兄妹之義,皆同姓矣。 凡一髒一腑相合,於左右三部之中,各主一部,從其旺氣主位,而相次見其脈也。 \r六部脈位之圖\pt166a42.bmp\r \x六部脈前有手鑒圖開載詳見前圖\x


<目錄>卷第七

<篇名>法明標本篇第八

屬性:夫大道始生於一氣,一氣分別清濁,升降而為二儀,天為陽,地為陰,其二也。天地陰陽, 各分三等,而太少不同,故有三陰三陽之六氣也。天非純陽,而亦有三陰,地非純陰,而亦有三 陽,是故天地各有三陰三陽,而為十二矣。天之陰陽,應人之手,地之陰陽,應人之足,以應手 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也。故經曰∶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又,經曰身半之 上,天氣主之,身半之下,地氣主之。然正謂臍以上應春夏,臍以下應秋冬。然春天中之陽,夏 為天中之陰,秋為地中之陽,冬為地中之陰。故經曰∶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是以明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令也,是以知寅卯辰為手三陽,巳午未為手三陰,申酉戌為足三陽, 亥子丑為足三陰也。天地陰陽氣運,以平為期,各無盛衰,則無勝復淫 災眚之變。人之手足三 陰三陽十二經脈亦然,和平各無盛衰則無疾病,不和則病由生也。


<目錄>卷第七\法明標本篇第八

<篇名>十二經本病

屬性:足厥陰肝病,則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婦人小腹腫, 脅痛引少腹。甚則嗌干,面塵, 善怒,忽忽眩冒巔疾,目赤腫痛,耳聾頰腫。虛則目KT KT 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 捕之,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 癃。 足少陽膽病,則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 熱。虛則頭痛,目銳 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 膝外至 、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手少陰心病,則胸中痛,兩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甚則嗌干,心痛,渴而欲飲, 身熱,膚痛,煩心,譫妄。虛則善悲,時睡臥,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目黃,脅痛, 臂 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手太陽小腸病,則嗌痛,頷痛腫,不可回顧,肩似拔, 似折。虛則少腹控睾,引腰脊,上 衝心痛,耳聾,目黃,頰頷腫,肩、 、臂外後廉痛。 手厥陰心包絡病,則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 大動,面赤,目黃, 喜笑不休。虛則煩心,心痛,掌中熱。 手少陽三焦病,則耳聾渾渾 ,嗌腫,喉痹,小腹腫,不得小便。虛則汗出,目銳 痛, 耳後、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能為用。 足太陰脾病,則舌本強,食則嘔,腹脹,溏,瘕泄水閉,飲發中滿,食減,善噫,身體皆重。 甚則善飢,肉痿,足不收,行善 ,腳下痛,四肢不舉,大小便不通。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 不化,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水閉,黃膽,不能臥,強立,股 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足陽明胃病,則灑灑振寒,善伸,數欠,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 閉戶牖而處。甚 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罵詈不避親疏,是謂 厥。氣盛則病身以前皆熱,消谷善 飢,溺色黃,氣虛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腹脹滿。盛則胃脘當心而痛、上走兩脅,膈咽不通, 飲食不下,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頸腫,喉痹,腹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 乳、氣街、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能為用。 手太陰肺病,則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滿, 臂內前廉痛 厥。甚則交兩手而瞀,肩背痛,風寒汗出。虛則氣少不能報息,溺色變。 手陽明大腸病,則齒痛,頸腫。虛則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腹中雷鳴,氣常沖胃,喘不 能久立,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能用。 足少陰腎病,則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無 所見,心懸,如飢,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虛則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肢痛 發, 、 、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意不樂,大便難,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 為骨厥。實則口熱,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 ,脊臀股內後廉痛, 痿厥,嗜臥不寧,足下熱而痛。 足太陽膀胱病,則囟頂腦戶中痛,氣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 結, 如裂,是為踝厥。虛則痔,瘧,巔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項、背、腰、脊、尻、 、腳皆痛,小指不能為用。


<目錄>卷第七\法明標本篇第八

<篇名>五邪生病

屬性:凡此諸病,是以言臟腑十二經脈所受虛實之證,所謂標也。為其病者,寒暑燥濕風火之氣, 所為本也。夫六氣之用,己勝則克其妻,己衰則夫來克者,淫治之紀也。大抵腑臟之氣,以平而 為期,氣盛則行其勝也,無問夫妻子母,乘虛而感之,生其病也,實感過極,而亦自病矣。氣虛 者受邪,無問相生相剋,但感其邪,而病由生也。夫五行之道,正則和平,而遞元相生相濟,否 則邪生,元相剋伐,故有虛邪、實邪、賊邪、微邪、正邪。而此之五邪也,然虛邪者,謂母邪乘 其子而病也。假令風木行勝,則肝氣有餘,心火感而以生其病。然風木行勝,則土氣自衰,土衰 不能制水則水盛,水盛制火,而心不能實,故曰虛邪也。實邪者,謂土來乘火,而心病也。然土 勝則水衰,水衰不能制火則心火自盛,故曰實邪也。賊邪者,謂水來乘火,而心病也。然水能克 火,故曰賊邪也。微邪者,謂金來乘火,而心病也。然火能克金,故曰微邪也。正邪者,謂心火 有餘,而自生其病也。然無相下,故曰正邪。余仿此推之。凡此五邪,各有微甚。至微者,微邪 也。次甚者,實邪也。其次者,正邪也。更次者,虛邪也。至甚者,賊邪也。欲知五邪之要,必 明脈與病氣,而以受病腑臟經脈參合,推其五行相生相剋,昭然可知矣。大凡病生之處謂之標, 為病之氣為之本也。 (新添)夫受病之由者,或從外而得者,或從內而得者。其六氣為病者,乃風火寒三氣,皆 外感而得者。所為邪風似箭,玄府開張,風寒暑感於皮毛,在於腠理,入於衛,乃肺經所受也。 或風池、風府、口鼻而入,未入於營,當有汗,可以解肌而已。或入於營者,屬心,無汗,當發 汗而已也。若燥濕熱三氣者,或饑飽勞損,憂愁慮恐悲恨,蠱 毒魑魅,皆內感而得者。經曰∶從外而得者治其外,從內而得者治其內。從外而得,盛於內者, 先治其外,然後治於內。從內而得,盛於外者,先治其內,然後治於外。不在內,不在外,治於主病。


<目錄>卷第七\法明標本篇第八

<篇名>五運本病

屬性:夫病之氣者,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氣 郁,病痿,皆屬肺金。諸寒收引,皆屬腎水。


<目錄>卷第七\法明標本篇第八

<篇名>六氣本病

屬性:諸暴強直,支痛軟戾,里急筋攣,(縮也。)皆屬於風。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 混濁,腹脹大而鼓之有聲如鼓,癰疽瘍胗,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塞鼽衄,血泄 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 ,(血汗也。)皆屬於熱。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 霍亂吐下,體重 腫,(肉如泥,按之不起也。)皆屬於濕。諸熱瞀 ,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 詈驚駭, 腫疼酸,氣逆上沖,禁栗,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嘔痛溢食不下,目眯 不明,暴注, ,暴病暴死,皆屬於火。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堅痞腹滿急痛,下利青白,食已不化,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 (新添)夫醫教者,伏自三墳,流於黃帝,至今數十萬載。人皆不達《素問》五運六氣造 化之理,皆檢尋方論,妄為調治,全不論五運六氣造化之理,標本順逆,與三陰三陽,虛實邪正 者也。《素問》∶曰治之者,正者正治,反者從治,從少從多,皆平是也。正治者,寒者熱治, 寒者寒治是也。病逆者,可以從治。病反逆者,脈大氣衰,脈小氣盛,谷入多而氣少,谷入少而 氣多,此為反也,可以從順其病勢。若逆之者,命以危之矣。藥有四時之宜,曰用溫遠溫,用熱 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此乃四時之用也。春宜服涼藥,夏宜服寒 藥,秋宜用溫藥,冬宜用熱藥。又曰∶不遠寒、不遠熱者奈何?經曰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痞 腹滿急痛,下利青白,不遠熱則熱至,熱至則驚駭瞀悶,悲笑譫妄,瘡瘍,鼻窒鼽,衄血溢血, 淋病生矣。又曰∶不知標本,是謂妄行,知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可令調,此之謂 也。夫標本之道,淺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 可令調,明知逆順,正行無問,為萬民式,天之大道也。 (舊經)凡此六氣,為諸病之本也,候其六脈,而可知矣。大凡治病,必明此之寒暑燥濕 風火六氣,最為要也。其治病之法者,以寒治熱,以熱治寒,以清治溫,以溫治清,以燥治濕, 以濕治燥,乃正治之法也,又雲逆治,所謂藥氣 逆病之氣也。診其脈候,惟不應氣,而無左右尺寸交反,其病輕微,則當如此之治也。或其左右 尺寸脈見交反,君臣易位,其病必重而危,當從反治之法也。其反治者,亦名從治,所謂藥氣從 順於病氣也,是故以熱治熱,以寒治寒。然以熱治熱者,非謂病氣熱甚而更以熱性之藥治之,本 是寒性之藥,反熱佐而服也。所謂病氣熱甚,藥氣反寒,病熱極甚而拒其藥寒,則寒攻不入,寒 熱交爭,則其病轉加也。故用寒藥,反熱佐而服之,令藥氣與病氣不相為忤。其藥本寒,熱服下 咽之後,熱體既消,寒性乃發,由是病氣隨之。余皆仿此也。然正治之法,猶君刑臣過,逆其臣 性而刑之矣,故病熱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氣,而病除自愈矣。反治之法,猶臣諫君,非順其 君性,而以說之,其始則從,其終則逆,可以諫君去其邪而歸其正也。又,王冰∶病小猶救人火, 火得草而KT ,得木而燔,得水而滅。病大猶救龍火,然火得濕而焰,得水而燔,以人火逐之, 其火自滅爾。然病氣熱甚,攻之以寒,病氣熱盛,必能與藥氣相持,而反生其禍也。是故以寒, 反熱佐而服之,其始順其病氣,使病不為相忤,而終必去其邪矣。又,久病熱泄,以寒藥下之, 久病寒泄,以熱藥下之。又,中滿下虛,則峻補於下,疏通於中,下虛得實,中滿通利,乃得和 平,亦皆反治之法也。故經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 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此之謂也。 凡此之道,是以明其藥寒熱溫涼之性也。藥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皆各有所能,而不可不通 矣。夫藥之氣味,不必氣寒之物而味皆咸,味咸之物其氣皆寒之類也。凡同氣之物,皆有諸味, 同味之物,皆有諸氣,元相氣味各有濃薄,性用不等,制其方者,必且明其用矣。經曰味為陰, 味濃者為純陰,味薄為陰中之陽,氣為陽,氣濃者為純陽,氣 薄為陽中之陰。氣味者,各有五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五氣者寒熱溫涼中。又曰∶辛散、酸 收、甘緩、苦堅、咸軟。又曰∶五氣肝湊臊,心湊臭,肺湊腥,脾湊香,腎湊腐也。氣味濃薄, 性味燥靜,治補多少,力化淺深是也。然味濃則泄,味薄則通,氣薄則發泄,氣濃則發熱。又雲∶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咸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然發之謂發汗也,涌之謂吐也,泄之謂下也, 滲泄謂利小便也。凡此之味,各有所能,然辛能散結潤燥,苦能燥濕軟堅,咸能軟堅,酸能收緩 收散,甘能緩急,淡能利竅。故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 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用咸補之,以甘瀉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甘補之,以苦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以辛瀉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以咸瀉之。凡此者,是以明其味之用也。若用其味,必明氣 之可否,用其氣者,必明味之所宜。適其病之標本,腑臟寒熱虛實,微甚緩急,而以其藥之氣味, 隨證所宜,而以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輕重、緩急、大小、反正、逆從之制也。然主治 病者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之用者為使,皆隨病之所宜,而又贊成方而用之也。故經曰∶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去咽嗌近 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 偶,下者不以奇。補上治上制之以緩,補下治下制之以急。急者氣味濃也,服劑大,緩者氣味薄 也,服劑小。薄則少服而頻於食後,濃則多服而稀於食前。肺少九服,腎多二服,余皆相次而為 加減,隨證大小,而以制之。故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 佐九,制之大也。微者逆其病氣治之,正治之法也,甚者從其病氣佐之,反治之法也。從少從多, 觀其證用。然一同二異,謂之從少,二同三異,是謂從多,隨證所宜,而以其毒?然毒者,所謂 藥有三品,上品為小毒,中品為常毒,下品為大毒。三品之外,謂之無毒。《神農》雲∶藥有三 品,以應三才之義也。上品為君,主養命,小毒,以應天,中品為臣,主養性,常毒,以應人, 下品為佐使,主治病,大毒,以應地。凡此君臣佐使之義,是以明其藥性善惡之殊貫,乃服餌之 道也。治病之道,不當從此,皆從病之所宜,而以用其毒矣。又,其人皮濃色黑,大骨肉肥者, 皆能勝毒,治之以其濃藥。瘦而薄膚,色 白者,皆不能勝毒,治之以其薄藥。故經曰∶能勝毒 者以濃藥,不能勝毒者以薄藥,寧小勿其大,寧善勿其毒。小者是謂奇方,奇方不去,偶方主之。 偶方病在,則反偶以佐之,而以同病之氣而取之。勿令太過,而反中其毒。若婦人重身,而病 瘕堅積,痛甚不堪,不救必死者,以其毒衰其大半而止,則子母無殞。若令太過,則傷其命。故 經曰∶病有新久, 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有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 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 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此之謂也。 及夫治病之要者,必明五氣為病,郁之甚者,如法治之。故曰木郁達之,所謂吐令條達也, 火郁發之,所謂汗令疏散也,土郁奪之,所謂下令無壅礙也,金郁泄之,所謂滲泄、解表、利小 便也,水郁折之,所謂抑其沖逆也。通其五法,氣乃平調,復視其虛實,而以調之,乃治病之大 體也。及夫諸陽病熱而脈數,重手按之,其脈不動者,乃寒盛格陽而致之,非熱也,是謂陽中伏 陰,而寒氣鬱之甚也,治之則當以熱,逆其外而順其內也。諸陰病寒而脈遲,順其陰證,重手按 之,其脈反甚,鼓擊於指下而盛者,所謂熱盛拒陰而生其病,非謂寒也,是謂陰中伏陽,熱氣鬱 之甚也,治之以寒,是以逆其外而順其內也。逆外順內則生,逆內順外則死矣。故曰∶知標與本, 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然病有標本,治有逆順。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標者, 有生於中者。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者,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者,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 而求之於本。故治病有取之本而得者,有取之標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 取而得者。然反佐取之,是謂逆取,乃反治之法也。奇偶取之,是謂從取之, 乃正治之法也。故曰∶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與本,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夫陰 陽逆從標本之為道也,然先病為本,後病為標。或其先病而後逆者,先逆而後病者,先寒而後生 病者,先熱而後生病者,先中滿而後生煩心者,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先病而後泄者,先泄而 後生他病者,皆治之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必謹察之矣。其或先熱或先病而後生中滿者, 皆治其標。人有客氣有主氣。小大不利者治其標。其或先病而重大者,後發病而輕小者,先治其 本後治其標,是謂本而標之。其或先發病而微緩,後發病而甚急者,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是謂標 而本之。審量標本不足有餘,而以治之,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然間而並 行者,非謂一經病也,所謂他經共受邪,而令病也。甚者獨行者,一經受病,而無異氣相摻也。 標本相參,隨證治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微者逆而治之,甚者從而伏 之,燥者潤之,濕者燥之,散者收之,結者散之,堅者軟之,軟者堅之,緩者收之,急者緩之, 客者除之,留者攻之,勞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衰者補之, 盛者瀉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灸之刺之,適事為故,各安其氣,必清 必靜,則病衰去,腑臟和平,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已矣。 夫歷古及今,聖賢先達之談,論修真保命、治病防危之言,不為少矣。世人多不能悟者,由 乎心不明而志不堅,行非良而工所誤也。然聖經所論妙道玄機,非謂聖意故惑後人,而以藏機隱 意,惟恐輕泄聖傳,乃密傳於有志之士,是故愚昧莫能明矣。況有非其人者,其於經旨,百未達 一二,強自分別,以為小法傍門,編成歌頌,自謂已能遞相授受,以矜己德,而惑亂他人。及其 為用,全無征應,致使聖經妙典日遠日疏,而習者少矣。修學之士,真偽邪正,不可辯也。則如 世傳《靈樞》、《甲乙》,以為課之術。以六十甲子為法,將日干取運,日支取氣,便言何髒受 病,及宜何治,而幾日痊癒。然將甲為土運,子為足少陰腎水,土能克水,便言腎病則當瀉脾補 腎,則六日痊癒。所謂水一土五,而至六日痊癒。以此之類為法,誤也。何以明之?且天下地理、 方位、節令、氣候不同,及人之老幼男女,臟腑稟受所生,大小高下,前後偏側,濃薄長短,堅 脆虛實,各各不同,豈能世人同日得病,而證候皆同,及宜一法治療,及同日愈者耶!夫世傳十 二經絡病證歌訣,以為課病之法。然以始病之日,以干取運,以病患支幹加在日運帝 王之辰,陽命之人,順而數之,陰命之人,逆而數之,至於得病之日,見何支幹,便謂是何臟腑 受病,如何傳。若以此為法者,誤也。此法世工多傳,以為運氣推病法治,及其為用,而多不應 焉。何以明之?且天下同屬之人,同日得病,豈能證候相同,而一般傳變者邪!及夫日中運氣與 人命相合加臨,取其相生相剋,以定吉凶者,誤也。何以明之?且天下同命之人有病,豈能同日 吉凶者耶!或將日中支幹納音,與病患命及支幹相合,而定吉凶者。此是推平人災福之法,非謂 占病之道也。凡此之類,皆非聖經之旨,足以狂惑人心,征之無驗矣。 然聖經妙旨,大包天地,細入毫毛,合造化咸有所宗,何止於此端異論乎?欲窮病之吉凶, 必明歲之天地盈虛,運之太少,謹察勝復之用,適主客同異盛衰。次推病之標本,何氣使然,以 厲何髒,及虛與實。將歲中運氣加臨,取其同異逆從,而可定其吉凶者也。故經曰天符為執法, 猶輔相,歲會為行令,猶方伯,太一天符為貴人,猶君主。若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執法官人 繩准,自為邪僻,故病速而危也。中行令者,其病徐而遲,猶方伯無執法之權,故無速害,故病 但執持而已。中貴人者,其病暴死,羲無凌犯,故病暴而死也。然邪者,五運六氣勝復之受也,有 變則病乘其氣之至也。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而流於膽也。熱氣大來,火之勝 也,燥金受邪,肺病生而流於大腸也。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熱火受邪,心病生而流於小腸也。 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而流於膀胱也。風氣大來,木之勝也,濕土受邪,脾病 生而流於胃也。所謂感邪而生其病也,外有其氣,而內惡之,中外不喜,周而遂病,是謂感也。 乘年之虛,則邪乃甚也,則如年木不足,而外有清邪,至而肝病之類也。 失時之和,亦邪甚也,所謂六氣臨統,與主氣相剋,感之而病者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遇月 下弦之後,上弦之前,是謂月空,感於邪,則亦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也,所謂年已不足,邪 氣大至,是謂一感,年已不足,天氣克之,此時感邪,是謂重感,內氣召邪,天氣不 ,不危何 哉!則如丁卯、丁酉之歲,外有清邪,至而肝病,己巳、己亥之歲,外有風邪,至而脾病,辛丑、 辛未之歲,外有濕邪,至而腎病。凡言病之吉凶,必明病之腑臟虛實,而與歲中運氣勝復之變, 而以加臨,可以言也。假令風木之勝,民病脾肺實而肝氣虛者,病皆微也。若病脾肺虛而肝氣實 者,皆甚也。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 欲知五臟得失間甚之時,死生之期者,必明其脈候,以知何髒也。其病者,愈於子,子不愈, 甚於鬼,鬼不死,持於母。四時日干時辰同法。故經曰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 而愈,是謂病藏生之子也,至其所不勝而甚,是謂病藏之鬼也,至於所生而持,是謂病藏之母也, 自得其位而起,是四時五行旺相及日干時辰與病之藏同也。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 死生之期,此之謂也。 欲知熱病間甚大汗之期,取其本髒,遇勝己日甚,己旺日大汗,氣逆則勝己日死。故經曰肝 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 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心熱病者, 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滿,喜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 大汗,氣逆則壬癸死。脾熱病者,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 不可以俯仰,腹滿,溏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肺熱病者,洒淅然 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 甚,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腎熱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數飲, 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 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戊 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及夫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 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皆所謂病之始也。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 謂氣旺日為所勝,則如肝甲乙、心丙丁之類也。汗後脈遲靜而愈,脈尚躁盛者死。今不與 諸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狂言失志者,死矣。 然皆聖經之旨也,必憑問望聞切,知其病宗,而與天地時日陰陽相合,推其勝克,而 為法也。審察間甚逆從,而以隨證治之,適其治之逆從可否,而以言吉凶,慎不可執其陰 陽而已。然雖陰陽為萬物之綱紀,論其吉凶,亦須由其用也。 大抵死因病致,病由邪生,邪因變起,變由不平。平則安而無咎,否則禍患由生。內 則內驗,外則外征。外者心行德過,內者腑臟衰興,大小緩急,無不相應。故經曰∶德者 福之,過者伐之,有德則天降福以應之,有過則天降禍以淫之,則知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耳。故曰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 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 然則豈不亦由人之所為乎!


<目錄>卷第八

<篇名>守正防危篇第九

屬性:夫天地陰陽,與人之無異,天地乃得長久,惟人不然者,所謂人事不合天機,失其至道 則故也。夫天地之道者,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強者制之,弱者益之,勝者復 之,有者用之,德化政令,無不報之,致使氣運無有終始,故能長久而無已矣。人之道者, 不然也,高者不抑或更舉之,下者不舉或更抑之,強者不制或更益之,弱者不補反更損之, 真偽不辨,邪正不分,虛實不察,損益不明,虛者誤損,實者誤益,終無所悟,迷於六 欲七情之邪。種種盜擾天真之氣,數犯其禁,累冒賊邪,致使腑臟偏傾,氣亂而病,不已 則氣絕而死,不能盡其天壽也。大抵內真則外假不能為害,內正則外邪不能有傷,故有達士 密符天機,預防禍患,勿使受邪而生其疾,乃得身安而滿其天壽矣。或持功積行而圓成, 亦得與天同長久矣。且夫世人多因內邪而外盜,耗竭真氣,以致危亡而已。先聖恤之,故 得傳修真保命,備患愈疾之道。然養生之要,內功外行,衣飲藥食,諸所動止,應其時候, 各有益否。宜者為之,禁者避之,盛者制之,衰者益之,使氣血和平,精神清利,內無邪僻,外 沒冤嫉,安得有禍患夭亡而至於己矣。 夫歲主藥食之宜者,上下征火宜以咸寒,上下宮苦熱,下宮中征下甘溫,上宮中角征 上苦溫,下宮中宮下苦溫,下宮中商羽下甘熱,上商苦小溫,下商苦小溫,下商中宮下酸 熱,下商中商中征羽下酸溫,上羽宜苦溫,下羽宜苦熱,上羽中宮商羽上甘熱,下羽中宮商 征下甘溫,上下角宜辛涼。 木運之歲,是謂中角,上商角中辛和,上宮中辛溫,上征中酸涼,上火羽中酸和。火運 之歲,是謂中征,上征中甘寒,上角中咸和,上宮商中咸溫,上火羽中甘和。土運之歲, 是謂中宮,上羽中苦溫,上宮商角中甘和,上火中咸和,上征中苦熱。金運之歲,是謂 中商,上征火羽中辛溫,上商中苦和,上宮角中酸和。水運之歲,是謂中羽,上火羽中酸 和,上宮商角中苦和,上征中咸熱。 凡此五味四氣者,所謂歲主藥食之宜也。上謂司天,前三氣也,下謂司地,後三氣也, 中謂司運,通主歲也。或上下火者,謂寅申少陽相火司天地之歲也。然藥食之宜者,必明 歲中運氣同異多少,而以治之也。然同異者,寒濕燥同,陰也,風熱火同,陽也。否者, 異也。又,燥濕者,小異也。將其歲運參合,取其同異。同天化者多,地化以治之,同 地化者多,天化以治之,同少同多,加減治之,有毒無毒,谷肉果藥法服之。無使太過, 而生其害。適其氣運,先取化源,而以刺之。郁者取而折之,衰者資而益之,強者抑而 制之,弱者扶而補之,以平為期。無使盛衰,而生其病矣。 然取其化源者,是謂先於五常氣位未主之前,適其運氣勝復之甚兆已彰,方可取其化 源,而用針補瀉也。則如風木將勝,蒼埃乃見,林木乃有聲,東風數舉,雨濕不行,歲 星明大,鎮星光芒,彰其兆也,則於年前十二月 先取其化源,用針瀉其木而補其土矣。二火將勝,遠視天涯,光輝赤氣,草乃萎,南風 頻至,熒惑明,太白光芒,其兆已彰,於三月先取化源,瀉其二火,補其金矣。土濕將勝, 黃埃四起,溽蒸乃作,濃雲數布,燥物皆濡,辰星光,鎮星朗然,有此之兆,於五月先取 化源,瀉土補其水矣。燥金將勝,西風數舉,地氣先燥,濡物皆干,土生白鹵,山彰 白氣,林起青煙,肅殺乃作,柔葉先凋,太白明大,歲星微是,彰其兆也,於六月先取 化源,瀉金補於木矣。寒水將勝,太虛深玄,陽光不治,寒氣乃至,蟄蟲早藏,辰星明, 熒惑失色,勝兆已彰,於九月先取化源,瀉水補其二火矣。 凡言化源者,所謂六化之源也。肝木之源,名曰中封,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 君火(真心)。之源,名曰通里,在手腕後一寸。相火(心包絡。)之源,名曰內關,在掌後, 去腕二寸,兩筋間陷中。脾土之源,名曰公孫,在足大指本節之後一寸。肺金之源,名曰 列缺,去腕後上側半寸。腎水之源,名曰湧泉,在足內踝骨上動脈中為太溪,次下一寸是也。 凡取化源者,其氣欲旺之前,迎而取之,瀉其盛氣,無使行勝,而生其疾,補衰之源, 勿令受邪,而生其疾。謹候其時,各無志亂,以手持針內之,至於經脈之分,無問息數, 不可久留,於欲得氣之前後,呼而徐徐引至其門,呼 盡乃出,勿按其穴,大氣皆出,是謂瀉之法也。其補者,必先以左手指循按其穴,令氣 舒緩宣散,推 其皮,彈而怒之,使脈氣 滿,忽而下之,置針有準, 按穴皮,令當應針 之處,則令神氣內守。候呼盡而內針,無令氣忤,無問息數,靜以久留,使氣布。吸則轉針, 以得氣,故氣至慎守,勿令改變,而生其咎。候吸引針,急按其穴,氣不得出,各在其處, 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是謂補法也。


<目錄>卷第八\守正防危篇第九

<篇名>補瀉生脈法(新添)

屬性:惟針補瀉,最為急用,偏取一髒,不防他髒也。假令治心者,根據前說,左手捫背 穴, 第三椎兩傍各一寸半,捻定其穴。先以六字氣法調和陰陽,瀉者先呵氣七口,次呼氣五口, 次吁氣九口,次吹氣六口,次 氣八口,自穴內氣至,然後診之,脈當高現。補者先呼氣 一口,氣盡下針。先以緩緩入針二分,候氣至而推而內之,而候脈大得氣。左手按穴,吸 氣一口,緩緩出針。氣盡針出,勿令真氣隨針出,以左手閉其穴,名曰補。次針陰蹺穴, 乃曰陰中生陽也,即左手先應也,次針陽蹺穴,乃曰陽中生陰也,右手脈應,後再針左邊 心穴,而胃氣和也,即病癒。凡用針者,甲子日子時,乙丑日丑時,丙寅日寅時,丁 卯日卯時,補瀉最驗。余准此也。十二 穴,肺三憔,心五憔,肝九憔,膽十,脾十一, 胃十二,三焦十三,腎十四,大腸十六,小腸十八,膀胱十九,白環二十,其穴皆在脊背骨傍 一寸半。陽蹺者,申脈二穴,在外踝下赤白肉際中,針入三分。陰蹺者,照海二穴,在內踝 下赤白肉際中,針入三分。


<目錄>卷第八\守正防危篇第九

<篇名>用藥食法(舊經)

屬性:假令風木之勝,多食辛涼,制其肝木之勝,少食酸溫,無佐木強,多食甘物,佐其土衰, 以平為期。余皆仿此。五運六氣之用,有勝至則以制其勝而益其衰,無勝衰則當明主客同異, 而以為其法。客氣同,其至則不可犯其主化,宜服主氣不相得之化。客氣異,其至者則 可小犯其主之化也。邪反勝其主者,是謂主氣衰也,則如春反涼、夏反寒、秋反熱、冬反 溫之類也,則可犯其主化,而以助其主之衰也。其諸所宜及可犯者,皆不可太過,以平而 為期,如太過,則反生其害也。若假寒熱溫涼治其病,則無問四時主客氣之同異宜否,皆 當從其治病之法為其制耳,則如汗不遠熱、下不遠寒之類也。故經曰∶用溫遠溫,用熱遠 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謂也。又,經曰∶司氣以熱,用熱無 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溫,用溫無犯,間氣同其主則無 犯之,異其主則小犯之,亦其道也。是故冬氣寒則安處,衣飲藥食之類,皆不可已其寒也, 夏氣熱則不犯其熱也,春秋溫涼,也不可犯之。故曰寒無犯寒,熱勿犯熱,是謂遠也,遠 者,避忌之禁也。若不避而犯其禁者,無病則生,有病則甚,病大則危而死矣。然犯寒則寒 病起,而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堅痞,腹滿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 化,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之類也。犯熱則熱病生,而喘嘔吐酸,暴注下迫, 轉筋,小便混濁,腹脹大而鼓之有聲如鼓,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鼽衄,血溢血泄,淋 , 癰疽瘍胗,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 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 腫疼 酸,氣逆衝上,禁栗,如喪神守,嚏嘔喉痹,耳鳴或聾,嘔涌,目眯不明, ,暴病暴死 之類也。其犯溫涼者,雖無暴過,以積溫而成熱,則實生熱疾,積涼而成寒,則實生寒病 矣。其治者,求其所犯,而以其所勝制之。犯熱治以咸寒,犯寒治以甘熱,犯溫治以辛涼, 犯涼治以苦溫,以平為期,無使太過,而反傷其正矣。然五味四氣,當所宜者,尚由不可 過度,況乎犯其禁忌,豈無禍患哉! 及夫五味者,食入於口,聚入胃,脾胃變磨,布化五味,以養五臟氣也。酸先入肝,苦 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然五臟得其五味,隨其本化,變為五氣也。酸 化為溫,苦化為熱,甘化重陰,辛化為涼,咸化為寒也。是故氣味不可偏食,偏食則久而五臟 偏傾,生其病矣。故經曰∶味過酸,則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咸,則大骨氣勞,短 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則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則脾氣不濡,胃氣乃 濃,味過於辛,則筋脈阻弛,精神乃央。又,經曰多食咸,則脈凝澀而色變,多食苦,則皮 槁而毛拔,多食酸,則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凡此之謂,戒偏他多,不必禁所不 宜者,以平為期,亦不可過度矣。又,經曰辛走氣,故氣病無多食辛,苦走骨,故骨病無 多食苦,甘走肉,故肉病無多食甘,咸走血,故血病無多食咸,酸走筋,故筋病無多食酸。 又,經曰肝病禁當風,心病禁溫食熱衣,脾病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肺病禁寒衣寒飲食, 腎病禁犯淬HT 熱食溫炙衣。凡此之謂病之禁忌也。又,卒風豪雨,大寒大熱,無問病否, 悉當避之。故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必飧泄,夏傷於暑,秋必 瘧, 秋傷於濕,冬必咳嗽。然四時之氣,性用不同,此乃順四時生長收藏之道也。 及夫卒暴喜怒悲思驚恐,寒熱勞逸,亦當禁之。故經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 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勞則氣耗。然怒則氣上逆,甚 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也。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行,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 舉,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 還則下焦脹,故氣下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止不行,故氣結矣。寒則腠理 閉,氣不行,故 氣收矣。熱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 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又曰∶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 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以形。又,經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 怒勝思,悲傷肺,喜勝悲,恐傷腎,思勝恐。凡此之謂,五臟之志,其志過度,則傷其本 髒。以所勝之志制之則止矣,則如怒勝思,怒發而無思之類矣。又,經曰∶風傷肝及筋,燥 勝風,熱傷氣,寒勝熱,濕傷肉,風勝濕,燥傷皮毛,熱勝燥,寒傷骨,濕勝寒。然則性 用不同,故各隨其性用而以言其傷及勝也,不必皆取所勝而類推矣。又,經曰∶酸傷筋,辛 勝酸,苦傷氣,咸勝苦,甘傷脾及肉,酸勝甘,辛傷皮毛,苦勝辛,咸傷血,甘勝咸。然此 之五味性用不同,故有自傷及傷其己勝而不等也。則如肝主傷風,心主傷熱,是中本化之氣 自傷也。脾主傷飲食勞倦者,是謂本化之用自傷也。肺主傷寒者,是中子之邪而傷也。 腎主傷濕者,是中已所不勝之邪傷也。凡此之道,各隨其髒所惡者,感之而生其病也。此之 五邪所傷,是以明其所主,細而推之,則五臟原有五邪相乘而病矣。 逮夫五方者,東南中西北也。五方生五氣者,風熱濕燥寒也。五氣生五行者,木火土 金水也。五行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五味生五臟者,肝心脾肺腎也。五臟五養者,筋膜 血脈肌肉皮毛骨髓也。五養生五子者,心脾肺腎肝也。五臟生五神者,魂神意魄志也。五 神生五志者,怒喜思悲恐也。凡此之道,乃五行造化之理,養生之道也。正則和平,互相 濟養,變則失常,而克伐戕生。 若論養生之道,則當誠心避忌一切能為害者矣。故《仙經》日∶冬夏處於深堂,避於大寒 大熱之氣,無使伏留肌腠生疾也。寒多衣不頓多,暖來衣不頓減。久勞則安間,以保極力 之處,久逸則導引,以行積滯之氣。暑汗當風,則營衛閉結,夏熱臥濕,則氣散而血注, 冬居極熱,則腎受虛陽,而春夏肝與心有壅蔽之疾,夏冒極涼,則心抱浮寒,而秋冬肺與 腎有沉滯之患。大飢則損胃,食勿極飽,極飽則傷神。極渴傷血,飲勿過多,多則損氣。 沐浴不頻,頻則氣壅於上,留滯於中,令人體重而形瘦,久而經絡不能通暢,血凝而氣散, 氣不勝血,神不勝形,則成癱之疾也。夫五日五行氣流傳遍,浴之則營衛通暢,旬日十干 數足,真氣復還於腦,一沐之則耳目聰明。又,遠唾則損氣,極視則昏睛,極聽則傷腎, 久立則傷骨,久臥則傷肉,多睡則濁神,頻醉則散氣,多汗則損血,力困則傷形,奔車走 馬則氣亂而神驚,登峻望高則魂飛而魄散。及夫氣者,為形之主,神之母,不可以傷也。 然才所不敏而強思,力所不及而強舉,悲哀憔悴,喜樂過度,汲汲所欲,戚戚所懷,久 談語笑,寢息失時,拽弓引弩,耽酒嘔吐,飽食便臥,跳步喘 息,歡呼哭泣,而皆傷其氣也。又,觀死氣而觸生氣,近穢氣而觸真氣,朝飢暮飽,亦皆傷 其氣也。又,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氣,多事則役形,多語則弱氣,多笑則 傷心,多愁則攝血,多樂則溢志,多喜則氣錯。行而多言則損氣。睡而張口則氣泄而神散。 吊死問病則喜神自散。看斗則氣結。解救怨生,狂禽異獸戲之則神恐。古廟凶祠入之則神 驚。對三光濡溺則折人年壽。負四重深恩則減人大數。飲宴聖像之側則魂不寧。坐臥於冢墓 之間則精神自散。飲息於枯木大樹之下則久陰之氣燭入陽神。渡於深水大澤則寒性逼人真 氣。折出眾花卉則多招媚狂人室。食非時果實則多帶邪氣入腹。非濟患難而頻說妄言綺語 則減人正壽。非遇會合而頻餌肥醇酒則除人本祿。負賢忘恩則必有禍應。輕財毀物則自無 福生。酷愛美物則少吉。深入大山則多凶。損人害物則以冤報冤。妒賢嫉能則以怨報怨。虛 傳慢友妄受則輕師。凡此之類,皆能為其禍患,悉當避忌,無使犯禁,而生其害,是謂真 齋戒也。故曰洗心日齋,防患日戒,斯之道矣。 然病生之緒,其有四焉。一者,因氣變動而內成積聚、 瘕、瘤氣、癭氣、結核、癲 癇之類也。二者,因氣變動而外成癰腫、瘡瘍、痂疥、疽痔、掉 、浮腫、目赤、瘭疹、 腫、痛癢之類也。三者,不因氣之變動,而病生於內,則留飲、辟食、饑飽、勞損、 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也。四者,不因氣之變動,而疾病生於外,則喑 氣、賊魅、蟲蛇、蠱毒、蜚屍、鬼擊、沖薄、墜墮、斫射刺割、搖仆打撲磕位、觸冒風 寒暑濕之類也。凡此之類,乃一切禍患之由,其非六欲七情之邪,而禍患無由生矣。 然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此之六賊是也。七情者,喜怒哀樂好惡愛是也。凡此六欲 七情之邪,而為禍患之本,死亡之因。世人不悟,恣縱其心,悅樂其志,有誤養生之道。 不畏危亡,種種耗失天真之氣,而致精神衰弱,根蒂不堅,多感邪而生其禍患,及乎殆而 澌矣。故養神法曰∶少思寡慾,而以養心。絕念忘機,而以養神。飲食有節,而以養 形。務逸有度,而以養性。鼻引清氣而入,口吐濁氣而出,以養氣。絕淫誡色,而以養 精。又曰少思、少念、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故得靈 光不亂,神氣不狂,方可奉道。保生之要,以忍為其上也。其忍者,不必忍其嗔怒,而以 凡事皆能忍之,為其妙矣。所以制其心而養其性,收其意而保其神也。 故心者,火也,縱之則狂,制之則止,狂則躁亂邪生,止則安寧清淨。然火本不燔, 因風而爍,心本不亂,遂境而狂。若能對境心欲動時忍之,不動不為,是謂無為。若能臨 事忍事,不為其事,是謂無事。無為無事,則為清浮,乃習道之本,養生之要,勿謂忍之 不已,而反不忍。但能忍之,多則多妙,少則少福,不能忍之,則生患害。若能全 固守其一,則為妙矣。然一者,丹田也。若能忍其外境,不擾其心,常以志意存想丹 田,神識內定,則是火入水鄉,其火息矣。 是故《玉皇聖胎訣》言∶人常降心火於丹田,外境不入,內境不出,泯絕狂慮, 一氣不散,委於氣海。腎氣不能上升,其息漸少,縱出之,則亦悠悠然減省也。故先聖曰自 然胎息也。 及夫達摩胎息至理,言人之氣升自有走,先莫若內觀諸世界,遊玩自己之天宮,超清靈妙境。其法貴乎無漏, 一念不生,一意不動。無漏則善果成,不動而真聖現。面壁九年,氣無毫髮走失,陰靈自外, 而身外有身,超凡入聖 矣,故先聖曰真胎息也。 及夫扁鵲解《靈樞》,以冬至之後,真鉛積之一分,狀如戲蕊,而鎮丹田。以鼻引清 氣,閉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數,為火一兩。四十五日,進火一十六兩,而煉就陽胎。 以夏至之後真陰,積之三分,狀如抱卯,而鎮絳官。亦以鼻引清氣,閉口不出,以定息二十 四數,為火一兩,四十五日,進火一十六兩,而煉就陰息。以陰息投陽胎,而生真氣, 真氣生元神,神形合而為一,與天齊年,離而為二,身外有身,而為羽客仙子,不在塵 世,以返三島十洲者也。 及夫葛洪胎息論曰∶胎息之要,如在母腹中,母呼則呼,母吸則吸,今人不達妙理。 縱能用之,少時隨呼出之,喘息不已。非止不能留所閉之息,而又元氣損虛,反為乘陽之 氣所奪。若氣息未急之前升身,自可停留少時,勿使太急。示氣急之際,先鼻引氣一口, 續後更以新取之氣,換出舊閉急者之餘氣也。故得奪其氣積,而形神清爽,可以除療百 病。曲留強住,亦非自然,所以為下等胎息。 真仙上聖,而有三品之論也。鼻引口吐,可以去浮寒,逐客熱,沖結滯,行經絡。 若定百息,通開萬病。若定十息,氣血自交,陰陽不構。若定萬息,氣住神藏,大乘之 功,不可言也,補氣之道,此為上矣。 華陽真人曰∶傷寒之疾既覺,急居靜室,盤膝正坐,閉目冥心,定息住氣。以雙手 疊之,兜其外腎,向前倒身跪禮。不過二三十度,汗出清涼,病氣自散。昔人以夢泄遺 漏,或下元虛冷,乃於日落之後,靜坐幽室,以手兜外腎,以手搓臍下八十一數,九遍為 度,但左右換手而已,遂丹田補暖,真氣充盈。昔人以幽室靜坐,絕念忘言,一向下心,火 閉目存,想如火輪炎炎,積日氣海堅固,顏色異常,日久下盡諸穢,自耐寒暑矣。昔 人以飲食過度,胸臆注滿,或寒 熱凝滯,或痛結壅塞,當靜坐,鼻引清氣,閉口不開,其氣多入少出,以攻所病之處,太 緊方放,其氣自下,三五次自然消除矣。昔人以心上為陽,而陰不能到,以腎為陰,而陽 不能及,故丹田之上,氣升而不降,丹田之下,血注而不升,致使腳膝沉重,陰凝而陽散。 又況終日奔馳,無時休息,當夜後湯濯二足,此之益而少矣。不若高舉二足,使氣倒行, 流於湧泉,逆流於丹田,積日足輕,行及奔馬,其步如飛矣。昔人以四肢小疾,五臟微 , 氣血凝滯壅塞,靜坐澄心,閉目絕念,運心氣於所病之處,暫息少時,無攻不勝矣。昔人 以五臟積滯,用六字氣治之,即黃廷圖之法也。張正道以此留形住世,王悟真以此治病延 年,孫思邈以此修身治人。六字之法者,春不呼,夏不 ,冬不呵,秋不吁,四時常唏, 謂三焦無不足,八節不得吹,謂腎臟難得實。凡有餘則引其子,不足則殺其鬼。此 法方今無知者,西山上聖得其詠也。不須禁忌,但朝不食虛,暮不食實,上也,素無味, 淡無葷,次也,何慮四體之不充悅乎。及夫六字氣有餘引子、不足殺鬼者,肝本呼也, 余則用呼,呼亦不能引肝氣,若引子氣,則用 字,瀉心之氣,心氣既行,肝氣自傳也。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