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18
經義考 卷十八 |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十八
翰林院檢討朱𢑴尊撰
易〈十七〉
石氏〈介〉周易解〈宋志作口義建本作解義〉
宋志十卷〈紹興書目卷同題曰易義通考作五卷〉
佚
晁公武曰石介字守道兗州奉符人天聖八年登進士第遷直集賢院作慶厯聖徳詩專斥夏竦其後守道死竦因誣以北走契丹請剖棺驗視雲 又曰景迂雲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叅解易爻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直始孔頴逹雲王輔嗣又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則費氏初變古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繫卦之末歟古經始變於費氏卒大亂於王弼惜哉今學者曽不之知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於六爻之前小象繫逐爻之下惟乾悉屬之於後者讓也嗚呼他人尚何責哉家本不見此文豈介後覺其誤改之歟
陳振孫曰所解止六十四卦解亦無大發明晁景迂言守道云云今觀此解義言王弼注易欲人易見使相附近他卦皆然惟乾卦不同者欲存舊本而已更無他説不知景迂何以雲爾也按宋咸補注首章頗有此意晁殆誤記耳
黃震曰先生竒士也折節師事泰山孫先生拜起必扶侍躬耕徂徠山下𦵏不𦵏者七十喪高風篤行有益世教為多惟其志存憂國作為文章極陳古今指切當世自謂我言不用雖獲禍死不悔致夏竦軰深憾之幾不免身後剖棺之禍悲夫
董真卿曰徂徠傳孫明復學周易口義十卷建本作解義説本王弼㫖
歐陽氏〈修〉易童子問
宋志三卷
存
東都事畧修字永叔吉州廬陵人舉進士試國子監禮部皆第一遂中甲科嘉祐五年為樞密副使明年拜叅知政事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卒贈太子太師諡文忠修於六經長於易詩春秋其所發明多古人所末見有易童子問三卷詩本義十四卷施徳操曰歐陽公論易謂文言大繫皆非孔子所作乃當時易師為之韓魏公心知其非然未嘗與辨但對歐陽公終身不言易
陳振孫曰歐陽永叔撰設為問答其上下卷專言繫辭文言説卦而下皆非聖人之作
程逈曰陸希聲深病卦辭之不類輙欲去取歐陽公童子問王景山儒志亦疑於易文聖人之言固難知也謂不類非也
朱子曰歐陽作易童子問正王弼之失數十事然因圖書之疑並繫辭不信此是歐公無見處
公之孫謙益曰初公作易或問三篇第二篇論卦爻彖象其後刪去別作一篇論繫辭集所載是也元論卦爻彖象一篇諸本皆不載恐遂棄遺今編入外集王應麟曰歐陽公以河圖洛書為怪妄東坡雲著於易見於論語不可誣也南豐雲以非所習見則果於以為不然是以天地萬物之變為可盡於耳目之所及亦可謂過矣蘇曽皆歐陽公門人而議論不苟同如此
胡一桂曰易之不可無十翼審矣歐陽公乃致疑於其書童子問中直以繫辭與文言為非夫子作是何其無見於易一至此耶
張氏〈巨〉易解
續通考十卷
佚
歐陽修序曰易之為書無所不備故其為説者亦無所不有蓋滯者執於象數以為用通者流於變化而無窮語精微者務極於幽深喜誇誕者不勝其廣大苟非其正則失而皆入於賊若其推天地之理以明人事之始終而不失其正則王氏超然逺出於前人惜乎不幸短命而不得卒其業也張子之學其勤至矣而其説亦詳焉其為自序尤多所發明昔漢儒白首一經雖孔子亦晚而學易今子年方壯所得已多而學且不止其有不至者乎
王圻曰巨武進人從胡瑗游嘉祐中舉明經薦為國子監直講王安石新法行巨乃引去時論高之毘陵志張巨字微之擢嘉祐二年第與蔣之竒胡宗愈丁隲為四友學易於歐陽公易解十卷公為之序
趙氏〈承慶〉周易注
二十卷
佚
楊傑撰碑畧曰天水郡公承慶字祐之秦悼王之孫武信軍節度使追封循國公諡康簡生平博覽墳典嘗注易二十卷極天人性命之理天子覽而嘉歎賜以金幣國朝以來宗室著述自公始也
鮑氏〈極〉周易重注
宋志十卷
佚
朱震曰鮑極論卦變之義曰遯隂長之卦邪道並興聖人易一爻而成無妄欲以正道止其邪也
胡一桂曰周易重注十卷治平中建昌軍司戶鮑極撰右司諫鄭獬表進秘閣校理錢藻序宣和中秘書少監孫近重行改定取贊附經之末以全一家之書
孫氏〈載〉易釋解
五卷〈姑蘇志作五十卷〉
佚
龔明之曰孫載字積中崑山人舉治平二年進士及第大觀中遷朝議大夫著易釋解五卷
葉氏〈昌齡〉周易圖義
宋志二卷
未見
中興書目二卷治平中葉昌齡撰以劉牧鈎𨼆圖之失遂著此書凡四十五門
胡一桂曰昌齡錢唐人治平中職方員外郎
按鄭氏藝文畧有葉子長易義二卷當即昌齡之字
王氏〈晳〉周易衍注
四卷
周易綱㫖
二十篇
俱佚
胡一桂曰晳為兵部郎中集賢校理周易衍注四卷周易綱㫖二十篇名卦在第二謂伏羲作八卦則八卦之名伏羲所制也因而重之則六十四卦蓋亦然也或假其象或舉其義或以一言而定或以二字而成隨義象名之也蔡攸上其書曰晳著易衍注又撮綱要成此書其論名易之義信能不惑於多岐者末有脫誤一篇大率稽述郭京范諤昌之説間出己意斷以去取
石氏〈牧之〉易解
佚
紹興府志石牧之字聖咨新昌人慶厯二年進士試校書郎移天台令時王安石知鄞陳襄知仙居號江東三賢後知溫州
按趙清獻公集有溫守石牧之以詩見寄次韻之作
李氏〈畋〉易義
佚
晁公武曰畋蜀人張詠客也與范鎮友善熙寧中致仕歸編該聞録
宋史張詠傳初蜀士知向學而不樂仕宦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皆有學行為鄉里所稱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勸
四川總志李畋字渭父華陽人淳化中登第知榮州嘗著孔子弟子傳贊六十卷
羅氏〈適〉易解
佚
台州府志羅適字正之寧海人治平中進士提兩浙刑獄
王氏〈存〉易解
佚
宋史新編王存字正仲丹陽人登進士第累遷尚書左右丞進資政殿學士吏部尚書
按王氏易解宋志不載見尤氏遂初堂書目
朱氏〈長文〉易意
佚
張景修志墓曰樂圃先生朱伯原諱長文擢嘉祐四年進士第為蘇州教授歴五考召為太學博士改宣徳郎除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文字傷足不果仕安貧樂道因舊圃葺臺榭池沼竹石花木有幽人之趣太守章伯望表所居曰樂圃坊鄉人尊之稱樂圃先生
子發曰先人自少年登科即嬰足疾絶意仕進以著書立言為事受春秋於孫明復得發微深㫖作通志二十卷書有贊詩有説易有意禮有中庸解樂有琴臺志自成一家書
莊氏〈綽〉揲蓍新譜
一卷
佚
薛季宣序曰聖人之道行於古聖人之法具於經學者不務窮經泥夫師説故聖經法則晦以不明士當以經為據依斷然不惑於習畧去衆多之論以盡其心夫然後聖典森然無不得也易六經之原委也揲蓍之法詳繫辭可按以考也自脫於秦火師法紛綸而經闇不通舉世罔知攸定士服先儒為用久且不疑旅出一途而蓍法𨼆矣揲蓍新譜毅然易大傳之從始謂一三為竒二四為偶得竒偶之正無偏陂之失契於經㫖有足多者其引徴以張轅揲蓍之法可以為審矣而師春氏説又畧與符同其法用蓍四十九莖總箸把之以意中分扐一小指間四揲之第一指揲餘一二足滿五餘三四足滿九第二第三指揲餘一二足滿四餘三四足滿八四五為少八九為多三多老隂交分三少老陽重分兩少一多少隂拆分兩多一少少陽單分是法最為近古然而餘二足五餘三足九與張氏説皆不與易通走嘗聞巫山𨼆者袁道㓗先生言特與莊氏㑹第以四八為多為未盡走甚疑而叅考之惟䇿數幾莊氏何則乾之䇿三十有六坤之䇿二十有四莊氏莢悔虧二袁氏則二差而為乾矣以知莊氏之説𧮲有未當何哉繫辭之雲蓋十八變而成卦夫爻一三少變六爻而數通矣不必皆大變也先儒自陳圖南邵堯夫輩爻之再變已用四十有八莊氏則盡用四十九故從先儒則合於䇿而四十九之用失矣從莊氏則合於用而二篇之筴贏矣惟劉禹錫辨易九六論揲以三指其法與師春同既用無四十八之偽而筴復與二篇葉是則莊氏之竒偶師春之變卦既可信皆可從作易之道其不外是矣
趙汝楳曰莊氏新譜三揲皆用四十九數掛一不在竒偶數中為九為六者各八為七為八者各二十四按古法次揲用初揲掛扐餘蓍三揲用次揲餘蓍今三揲皆用四十九又掛一不用是與古戾矣
按陳傅良作薛季宣行狀稱其校讐是書且為之序今存浪語集中綽嘗著雞肋編者也
陳氏〈臯〉易論
通志十卷
佚
按陳臯字希古見文同梓州處士張公墓誌當是蜀人
勾氏〈微〉周易廣疏〈紹興書目作句徽〉
通志三十六卷
佚
董真卿曰陳臯勾微鄭氏通志不載何代
按凌氏萬姓統譜以微為南北朝人觀其論周易義雲唐衛元嵩作元包以坤卦為首乾卦後之疑是宋初人
薛氏〈溫其〉易義
佚
按薛氏易説散見周易義海其釋蠱二雲危行言孫信而後諫非梁公之徒孰能與此又釋渙彖雲二以身入險四則輔君任事上下同濟厥事乃濟李晟入險陸贄輔後二爻之象又釋既濟彖雲衰亂之起必自逸樂開元之盛繼以天寳初吉終亂之驗也皆引唐事以為之證當屬宋初人
金氏〈君卿〉易義
佚
洪邁曰君卿䇿高科歴郡守部使者積代至度支郎中
江西通志金君卿字正叔浮梁人登慶厯二年進士歴官秘書丞太常博士知臨州權江西提刑入為度支郎中嘗著易説
按曽氏元豐類藳有衛尉寺丞金君墓誌文曰皇祐二年祀明堂推恩羣臣秘書丞金君得以其父為大理評事五年郊金君為太常博士又得以其父為衛尉寺丞惟衛尉府君有四子曰君卿博士也兄弟皆舉進士
冀氏〈震〉周易義畧
宋志十卷
佚
陳氏〈良獻〉周易發𨼆
宋志二十卷
佚
胡一桂曰周易發𨼆二十卷嘉祐中良獻自序雲第一卷首序乾坤至十二卷有疑義者輙著於篇所以尊卦徳也自第十二卷至末明天地之數隂陽五行之變所以終其要也
常氏〈豫〉易源
宋志一卷
佚
胡一桂曰豫字伯起為太常博士易源一卷范陽盧涇序之雲易之緼數世莫得傳劉既窺其端常乃善繼其緒總斯大㫖著乎六篇命曰易源劉謂牧也
張氏〈簡〉周易義畧
通志九卷
佚
易問難
二十卷
佚
王氏〈錡〉周易口訣
通志六卷
佚
何氏〈維翰〉易義
佚
四川總志何維翰字叔良成都人韓魏公安撫劍南薦授四門助教
劉氏〈緯〉易義
佚
四川總志劉緯遂寧人
陳氏〈文佐〉易義
佚
四川總志陳文佐普州人
袁氏〈建〉易義
佚
盧氏〈穆〉易義
佚
白氏〈勲〉易義
佚
薄氏〈洙〉易義
佚
汪氏〈沿〉易義
佚
于氏〈弇〉易義
佚
按王錡袁建盧穆白勲薄洙汪沿於弇俱義海所引時代爵里莫考
鄧氏〈至〉易義
佚
四川總志鄧至雙流人通六經翰林學士綰之父尚書左丞洵仁知樞密院事洵武之祖
彭氏〈宗茂〉易解
佚
長沙府志彭宗茂字尚英湘隂人𨼆居好學作易解始於屯䝉終於乾坤吳獵吳旂序之漕使鄧汝讜置之學宮
經義考卷十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