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183
經義考 卷一百八十三 |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八十三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春秋〈十六〉
崔氏〈子方〉春秋經解
宋志十二卷
佚
春秋本例 例要
宋志二十卷〈今本十卷〉
存
子方自序曰春秋之法以為天下有中外侯國有大小位有尊卑情有疏戚不可得而齊也是故詳中夏而畧夷狄詳大國而畧小國詳內而畧外詳君而畧臣此春秋之義而日月之例所從生也著日以為詳著時以為畧又以詳畧之中而著月焉此例之常也然而事固有輕重矣安可不詳所重而畧所輕乎其槩所重者日其次者月又其次者時此亦易明耳然而以事之輕重錯於大小尊卑疏戚之閒又有變例以為言者此日月之例至於參差不齊而後世之論所以不能合也今考之春秋之法權事之輕重而著之為例分其類而條次之可以具見而不疑若夫事有疑於其例者則備論焉且嘗論聖人之書編年以為體舉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春秋固有例也而日月之例蓋其本也故號本例嗚呼學者苟通乎此則於春秋之義斯過半矣
陳振孫曰涪陵崔子方彥直撰紹聖中罷春秋取士子方三上書乞復之不報遂不應進士舉黃山谷稱曰六合有佳士曰崔彥直其人不遊諸公然則賢而有守可知矣其學辨三傳之是非而專以日月為例則正蹈其失而不悟也
玉海建炎二年六月江端友請下湖州取崔子方所著春秋傳藏祕書紹興六年八月子方之孫若上之
任氏〈伯雨〉春秋繹聖新傳
宋志十二卷
未見
晁公武曰皇朝任伯雨德翁撰解經不甚通例玉海淳熙十二年二月任清叟進曾祖伯雨春秋繹聖傳十二卷付祕省
晁氏〈補之〉左氏春秋傳雜論
宋志一卷
未見
王應麟曰元祐中晁補之撰左氏雜論一卷指左傳之失凡四十六條
晁氏〈説之〉春秋三傳説
三篇
存
劉氏〈弇〉春秋講義
佚
弇自序曰公天下之好惡者莫大乎好惡之心不存焉好惡之心不存於是襃貶可寄而真好惡見矣春秋之為經非釀好惡者也非致喜怒者也非私予奪者也為孔子者得尺寸之柄効乎當世則春秋亦無事於作矣幽厲既往滋削之周如日西薄奄奄就盡一變而為葵丘之㑹政在諸侯可也再變而為溴梁之㑹政在大夫猶之可也卒變而為黃池之㑹則中國之紀綱掃地而盡尚曰可哉此春秋之不得不作也是故有闕之以謹其疑者如夏五郭公甲戌己丑陳侯鮑卒之類是也有視世久近而為之者如辭顯於隱桓微於定哀之類是也有深探其本而加討者如天王狩於河陽趙盾許世子止弒其君之類是也有微物而吾無苟焉者如五石六鶂星隕如雨之類是也此其凡也有字之者有名之者有氏之者氏以誌其所自出名以謹其所當據字則於是乎進之矣有日之者有月之者有時之者其治是人也時為緩月次焉時則於是乎操之為己蹙矣此其例也君臣之義廢見之於隱桓之事然也父子之恩絶見之於蒯瞶出奔然也兄弟之愛蔑見之於鄭伯克段者然也夫婦之別喪見之於姜氏孫於齊者然也書尹氏卒所以譏世卿之屍國爵書公及邾儀父盟所以疾盟詛之始兆亂書公子翬如齊逆女則親迎之廢有如此者矣書天王使凡伯來聘則朝覲之廢有如此者矣書如齊納幣與四卜郊不從乃免牲則喪紀祭祀之廢有如此者矣此其槩也曰然則是書也而謂之春秋何也蓋天地之所以舒慘百物其運在四時而春秋為陰陽之中聖人倣乎陰陽以信襃貶此魯人命春秋之意雖孔子亦莫之能易也自孔子歿傳春秋者中間有五而鄒氏夾氏獨滅泯不傳左氏公穀其大致不必一一盡同至唐有啖助趙匡兩人者其最有功於春秋者乎學者之於春秋患在求之太過拘之太甚求之太過則精理失拘之太甚則流入於峭刻而不知變於此有一言而盡者道而已矣有兩言而盡者公與恕而已矣故曰聖人之言如江河諸儒泝沿妄入畎澮聖人之心如日星諸儒糾紛雲障霧塞此亦學者之大患也
楊氏〈湜〉春秋地譜
通考十二卷
佚
晁公武曰皇朝楊湜編十三國地皆釋以今州縣名並為圖於其後蓋常氏已嘗有此書而湜增廣焉
謝氏〈湜〉春秋義
宋志二十四卷
佚
春秋總義
宋志三卷
佚
張氏〈大亨〉春秋通訓
宋志十六卷
佚
張大亨自序曰少聞春秋於趙郡和仲先生某初蓋嘗作例宗論立例之大要矣先生曰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領會多求之䋲約中乃近法家者流苛細繳繞竟亦何用惟丘明識其用然不肯盡談微見端兆使學者自得之予從事斯語十有餘年始得其彷彿通訓之學所謂去例以求經畧微文而視大體者也
陳振孫曰直祕閣呉興張大亨嘉父撰其自序言少聞春秋於趙郡和仲先生東坡一字和仲所謂趙郡和仲其東坡乎
按蘇籀雙溪集載嘉父以春秋義問東坡東坡答書雲春秋儒者本務然此書有妙用學者罕能領會多求之䋲約中乃近法家者流苛細繳繞竟亦何用惟丘明識其用終不肯盡談微見端兆欲使學者自求之故僕以為難未敢輕論也其書今載續集中嘉父自序稱少聞春秋於趙郡和仲先生者蓋此書也
五禮例宗
宋志十卷
存
陳振孫曰例宗考究未為詳洽
鄧氏〈驥〉春秋指蹤
宋志二十一卷
佚
程端學曰延平鄧驥字德稱
黃氏〈裳〉春秋講義
佚
姓譜裳字冕仲浦城人元豐五年對策第一後官尚書贈資政殿大學士諡忠文
沈氏〈括〉春秋機括
宋志二卷〈玉海三卷〉
未見
晁公武曰春秋譜也
王應麟曰元豐中沈括撰春秋機括三卷上卷以魯公甲子紀周及十二國年譜中卷載周及十二國譜系世次下卷記列國公子諸臣名氏其無異名者不錄
春秋左氏紀傳
宋志五十卷〈通考三十卷〉
佚
李燾曰不著撰人名氏取丘明所著二書用司馬遷史記法君臣各為紀傳凡欲觀某國之治亂某人之臧否其行事本末畢陳於前不復錯見旁出可省繙閲之勤或事同而辭異者皆兩存之又因以得文章繁簡之度雖編削附離尚多不滿人意然亦可謂有其志矣獨所序世族譜繫既與釋例不同又非史遷所記質諸世本亦不合也疑撰者別據他書今姑仍其舊以竢考求 又曰後在陵陽觀沈存中自誌乃知此書存中所著存中喜述作而此書終不滿人意史法信未易雲
陸氏〈佃〉春秋後傳
宋志二十卷
未見
張氏〈根〉春秋指南
宋志十卷
佚
汪藻序曰六經惟春秋為仲尼作聖人見其所志之書也學而不明乎是非何以為人治而不明乎賞罰何以為國此書之所以作而為萬世法也雖曰以匹夫而行天子事有所謂婉而成章者然其襃貶一出乎天下是非之公豈故為殊絶甚髙之論使後人有不可及之歎哉不知班固何所授之立為弟子退而異言之説開後世諸儒相詬病之端使當時誠有異同不應復雲遊夏之徒不能贊一辭也孟子去孔子百餘年於書武成詩雲漢莫不疑之至春秋則曰詩亡然後春秋作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而已未嘗片言致疑於其間也彼亂臣賊子者豈曉然知道理之人哉一見春秋而知懼焉非懼聖人之書也懼天下是非之公也自三傳出而聖人之經始不勝其繁好異者曰聖人之言窅然幽深必有不可以近情常理度者當㝠思而力探之於是枝葉蕃滋無所不至人人務其已説之勝而莫知求至當之歸乃至子而以父學為非弟子而以師説為愚況其他哉則春秋不明三傳亂之也本朝自熙寧以來學者廢春秋不用數十年間篤學而好之者蓋不為無人然一時章分句析之學勝故雖春秋亦穿鑿破碎而不見聖人之渾全政和門余過山陽呉園先生張公在焉先生謂余曰學春秋而不編年無以學為也余嘗以諸國縱橫例而類見之聖人之意瞭然矣當令子見吾書余未及受而先生亡未幾先生之書盛行於士大夫間因得伏而讀之曰嗟乎聖人之意豈遠人哉曲學蔽之耳先生閉戶讀書二十餘年其見於世者固已碩大光明而所出裁一二而已則求聖人之心而得之者豈獨此書乎哉雖然以此書考之先生之志亦可以槩見矣
晁公武曰呉園先生張根知常撰以征伐㑹盟年經而國緯
陳振孫曰專以編年旁通該括諸國之事如指諸掌又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辨疑雜論諸篇畧要義多所發明
林氏〈之竒〉春秋通解
佚
黃澤曰林少穎春秋説大抵不純其書時月日篇曰或曰經之書月書日豈都無意乎曰此史例也非經意也何以言之夫史以編年為書故必書日月以次事之先後若事無巨細槩書月書日則事紊而無條矣勢必先為之法何等事則時而已何等事則月之何等事則月而又日之所以分事之輕重緩急也故事之緩者則書時或月事之急者則書日焉所謂緩者何人事則朝聘會遇侵地伐國逆女乞師災異則螟水旱無冰星孛之類皆非一日之事故或時或月焉所謂急者何祭祀盟戰外諸侯內大夫卒災異日食地震星隕火災之類皆一日之事故日之也間有當日而不日者史闕文也且日食當日者也莊公之世有不日者二內大夫卒亦當日者也自隱至宣時有不日者蓋世遠而簡編有不完者也又有例皆不日而日者如經書葬諸侯幾百處書日者數處而已蓋諸侯之葬雖有以我往而書然亦湏彼來告而我方往也故告以日則書日焉然則葬多不以日告者不可必其日也以魯國猶有雨不克葬者二況他國乎或曰葬而來告豈有據乎曰成公十年五月晉侯獳卒七月公如晉明年三月始還自晉晉侯書卒而不書葬者以公在其國而不來告也夫事或時而不月或月而不日或時月而又日之舊史之文也二百年後而孔子修春秋使直欲書日以謹惡而史或闕之則何以補之哉孟子曰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焉則以知尊王律諸侯誅叛黜僭此出於聖人修經之法也若夫編年以著代書時日月以別事之同異皆循舊史而無所增損焉林氏書時月日凡兩篇此篇最當理
葉氏〈夢得〉春秋傳
宋志二十卷
存
夢得自序曰春秋為魯而作乎為周而作乎為當時諸侯而作乎為天下後世而作乎曰為魯而作春秋非魯之史也曰為周作春秋非周之史也曰為當時諸侯作春秋非當時諸侯之史也夫以一天下之大必有與立者矣可施之一時不可施之萬世天下終不可立也然則為天下作歟為後世作歟故即魯史而為之經求之天理則君臣也父子也兄弟也朋友也夫婦也無不在也求之人事則治也教也禮也政也刑也事也無不備也以上則日星雷電雨雹霜雪之見於天者皆著也以下則山崩地震水旱無冰之見於地者皆列也泛求之萬物則螽螟蝝蜚麋𧌒鸜鵒之於鳥獸麥苗李梅雨冰殺菽之於草木者亦無一而或遺也而吾以一王之法筆削於其間穹然如天之在上未嘗容其心而可與可奪可是可非可生可殺秋毫莫之逃焉迎之不見其始要之不見其終是以其書斷取十有二公以法天之大數備四時以為年而正其行事號之曰春秋以自比於天由是可以為帝由是可以為王由是霸者無所用其力由是亂臣賊子無所竄其身前乎此聖人者作固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焉而莫能外也後乎此聖人者作復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焉而莫能加也是以當孔子時雖游夏之徒不能贊一辭自孔子沒而三家作吾不知於孔子親聞之歟傳聞之歟至於今千有餘歲天下之言春秋者惟三而已孟子不云乎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而子之自言則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夫春秋者史也所以作春秋者經也故可與通天下曰事不可與通天下曰義左氏傳事不傳義是以詳於史而事未必實以不知經故也公羊穀梁傳義不傳事是以詳於經而義未必當以不知史故也由乎百世之後而出乎百世之上孰能覈事之實而察義之當歟惟知春秋之所以作為天下也為後世也其所自比者天也其所同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也不得於事則考於義不得於義則考於事事義更相發明猶天之在上有目所可共覩則其為與為奪為是為非為生為殺者庶幾或得而窺之矣天之既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後世必有作者焉乃酌三家求史與經試嘗為之言以俟後之君子而擇其中其亦有當爾乎其亦無當爾乎作春秋傳二十篇
春秋考
宋志三十卷
佚
春秋讞
宋志三十卷
佚
真德秀曰春秋讞考傳三書石林先生葉公之所作也自熙寧用事之臣倡為新經之説既天下學士大夫以談春秋為諱有年矣是書作於絶學之餘所以闢邪説黜異端章明天理遏止人慾其有補於世教為不淺也公之文孫來守延平出是書鋟木而傳之蓋有意於淑斯人如此學者其勉旃
陳振孫曰夢得傳考讞三書各有序其序讞曰以春秋為用法之君而已聽之有不盡其辭則欺民有不盡其法則欺君凡啖趙論三家之失為辨疑劉氏廣啖趙之遺為權衡合二書正其差誤而補其疏畧目之曰讞其序考曰君子不難於攻人之失而難於正已之是必有得也乃可知其失必有是也乃可斥其非自其讞推之知吾之所正為不妄也而後可以觀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之所擇為不誣也而後可以觀吾傳其序傳曰左氏傳事不傳義是以詳於史而事未必實以其不知經也公穀傳義不傳事是以詳於經而義未必當以其不知史也乃酌三家求史與經不得於事則考於義不得於義則考於事更相發明以作傳其為書辨訂考究無不精詳然其取何休之説以十二公為法天之大數則所未可曉也葉筠曰先祖左丞著春秋讞考傳三書各為之序併刊於南劍郡齋
春秋指要總例
宋志二卷
佚
南窗紀談葉石林為春秋書其別有四解釋音義曰傳訂證事實曰考掊擊三傳曰讞編排凡例曰例嘗語徐惇濟曰吾之為此名前古所未有也惇濟曰呉程秉著書三萬餘言曰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得毋近是乎石林大喜
石林春秋
宋志八卷
佚
經義考卷一百八十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