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十八 經義考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十九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論語
  真氏徳秀論語集編
  宋志十卷
  存
  魏氏□□論語要義
  宋志十卷
  未見
  趙氏善湘論語大意
  十卷
  未見一齋書目有之
  鄭氏汝諧論語意原
  二卷
  存
  汝諧自序曰或問鄭子曰論語之書釋者甚多子復為之說不亦贅乎予曰非贅也聖人之言溥博淵深非若諸子可俄而測度也漢唐以來鮮有識其㫖者本朝二程橫渠楊謝諸公互相發明然後此書之義顯謂諸公有功於此書則可謂此書之義備見於諸公之書則不可何者言有盡㫖無窮譬之山海之藏隨取而獲取者雖夥未見能竭其藏也學者志於自得而已徒取信於他人之得不知反吾心以求其得謂是口耳之學君子無取焉予於此書少而誦長而辨研精覃思以求其指歸積有年矣日進月化頗窺聖心之萬一既斷以已說復附以諸公之說理之所在不知其出於人也出於已也期歸於當而已雖然予豈敢自以為當哉尚賴同志者有以教之 又曰論語意原甞鋟版於贑於洪始意欲以誘掖晚學失之太詳輒掇其簡要者復鋟版於池陽今之所見稍異於昔若得若失必有能辨之者
  真徳秀序曰東谷鄭公之學本於伊洛諸君子而沈濳玩繹必求至於深造自得之地易與論語皆其用力書也徳秀於翼傳已序其篇末矣至讀意原則以其已意而逆聖人之志蓋多得之於八佾篇謂其傷權臣之僭竊痛名分之紊亂大指與春秋相表裏於子賤章謂其為人沈厚簡黙非魯多君子不能取其為君子於聞韶章謂以揖遜之樂作於僭竊之國聖人蓋傷之於三仁章謂微子之去為去王朝而之國非歸周也若是者不可殫書其言雖若異於先儒而未甞不合於義理之正有微顯闡幽之益而無厭常求異之過蓋信乎其為自得也前輩問學之不茍如此可以為法矣
  鄭如岡䟦曰意原之作蓋將發明先聖之奧㫖而為學問有成者之助也先君留心於此殆將終身昔者嘗鋟於章貢豫章晚嵗由禁槖守池陽取二本而較之刪潤殆居其半踐履益至議論益深乃知學問固未始有止也如岡來閩嵗餘思所以淑諸人謹取池陽本鋟木以廣其傳且求印可於先覺君子庶無負先君之素志
  鄭陶孫䟦曰曾大父東谷先生宋紹興初由江南西路提㸃刑獄遷轉運副使會帥府諸臺適皆闕官躬佩五司之印而總聽之曾不知其為煩劇也暇則詣學親為諸生講析疑義未幾被召取所著論語意原捐金畀學官鋟板以便學者之玩繹蓋豫章此書之自始也後百十有八年陶孫叨忝勸學江右一日諸生有口講子在齊聞韶一章以為揖遜之樂作於僭竊之國宜夫子聞之而三月之久不知肉味也坐人有咋咋責其叛於集註者以父師所傳授對蓋意原之說然也因訪舊板存否則散軼久矣曾大父此書晚年更定尤簡而要暨由小宰出刺池陽日亦曾鋟板學官求之亦不復存遂取家藏者以應諸生之求教授嚴陵姜材之願得重鋟以補其亡陶孫學業荒陋無以私淑忝其祖甚於此何敢靳因念自晦庵先生集注之行於世學者往往不復求自得之學間有取集注以前先儒之說者輒如驚詫以為叛於考亭西山先生亦甞追序意原矣西山豈叛考亭者哉理本無終窮學者尚不可以集注自畫況可謂集注之外可盡廢乎此非不肖孫之私心乃學者之通論也既增鋟西山先生序文復綴數語卷末或者議其泥於家學陶孫則知過矣然亦天理人情之所在也朱子曰贑州所刋論語解乃是鄭舜舉侍郎著中間略㸔亦有好處
  孫氏拙齋論孟說
  
  魏了翁序曰論孟之書自秦漢以來何啻千有餘家或蒐輯文義或考質訓故或稽合同異或參訂舛訛至於孟子之書則又有刺之刪之疑之辨之常語以闢之者是否淺深所未論大要各隨其仁知之見以自靖自獻庶幾萬一補之焉耳至於二程先生者出始發明本學於道䘮千載之餘而同時又有張范呂謝游楊侯尹諸君子相與左右助益之極乎近世胡張朱呂氏繼之而聖賢之心昭昭然掲日月於天下蓋庶乎無復遺憾者矣今眉山孫繪子華乃始萃集衆善貫融異端而傳之以見將以效其自獻之區區嗚呼斯不亦可尚矣乎道之無窮而善之難擇也風氣之澆漓而習俗之卑下也人物之陵替而學術之晻昧也有能從事於聖賢之事則無問其精麤得失皆足以扶世教而益我道也況其勤勩亦既有所發明矣乎子華卒其子䝉仲乞予言以冠篇嗚呼命之不融而子華止此也又不幸而予不得識其人與之上下其議以求為真是之歸也悲夫
  陳氏論語發微
  
  真徳秀序曰學者所習莫先於論語而讀論語者莫先於知仁先儒有是言矣然嘗思之仁者夫子所罕言當時門人弟子有問仁者有問為仁者有問人之仁者大約纔十餘章而夫子所自言者亦復亡幾學者獨於是焉求之可乎曰不然夫子之所罕言者仁之體而已至若求仁之方為仁之要則舉凡二十篇之中莫非是也姑以首章言其論學也若無與乎仁然時習之說以熟乎仁而說也朋來之樂以輔乎仁而樂也至於不知而不慍則庶幾安乎仁矣其他所論有即身而言者有即事而言者即身而言仁之成乎身者也即事而言仁之達乎事者也不特見於言者為然凡聖人之動容周旋皆仁之符也仕止久速皆仁之則也學者而有志於仁舍是將奚先哉東嘉陳君孜少而服膺晚益有見著為發微一編學者重之或謂此書之指自河南二先生以來闡幽析微亡復餘藴尚奚君之待邪是不然道之妙無窮而學者於道欲其自得諸老先生之於此書闡明之功可謂至矣然其措意之精深立言之簡逺有非後學所可遽窺者因其所已發而推其所未發豈非後學之事乎陳君此編大略不外乎河洛之傳而其間亦有所自得者此其為可貴也然聖人之言窮而測之益深益逺有志斯道者沒身而後可也陳君其尚懋之哉
  按是序又載劉爚雲莊集
  趙氏論語說
  一卷
  佚
  魏了翁䟦曰自秦漢以後為語孟者何啻千有餘家稽合同異參訂舛訛亦云麤備極於二程先生以後聖賢之心蓋已暴白庶幾無復餘憾矣廣漢趙君爕一日以語說一篇示予為之喟然嘆曰聖人之道如彼衢尊之不禁有味之而知其㫖樂焉而不厭者矣又有得其涓滴而知好之者有不知而唾棄勿顧者今趙君為之躊躇四顧蓋亦知其可好者充之而至於樂焉則更以勉之
  魏氏天佑論語說
  
  梁氏論語翼
  
  括蒼彚紀梁椅字子竒麗水人嘉熙戊戌進士除太常丞權禮部郎官
  柴氏中行論語童䝉說
  
  蔡氏元鼎論語講義
  
  錢氏文子論語傳賛
  宋志二十卷
  佚
  徐氏論語贅言
  宋志二卷
  佚
  張氏魯論明微
  宋志十卷
  佚
  曹氏論語注
  十篇
  佚
  姓譜崈字宗山第進士仕至朝奉郎
  葉氏由庚論語纂
  
  金華志葉由庚字成父義烏人從學於徐僑絶意仕進學者稱通齋先生
  柴氏元祐論語解
  
  鍾氏論語約說
  
  江西通志鍾宏字逺之樂平人擢上第官貴溪丞入為太學録
  胡氏論語釋
  
  陳氏如晦論語問答
  
  陸元輔曰陳如晦字日昭長樂人從黃勉齋游以趙汝騰薦充經筵不果授本州教授
  王氏汝猷論語歸趣
  宋志二十卷
  佚
  蔡氏論語集疏
  未見
  劉應李合語孟集疏序曰論孟集疏者皆至理之所寓至言之所在也理無往而不存言無微而可略孔子與門人問答而成論語二十篇孟子與門人問答而成孟子七篇文公朱先生竭其精力而集注之其中有疑而未曉者後學不得不考究而詳釋之也覺軒先生諱模字仲覺為論孟集疏無非補文公之未完以成二書之大義若商高宗諒隂集注始曰未詳其義末年乃口授九峰以諒隂即梁闇則前所未詳者今得而詳矣舉此一端其餘可以類推矣則夫集疏之作所以有益於文公也有功於後學也先生之子公湛挈以示予拜而言曰先君作此集疏望子序諸首以指南學者不亦美且大乎予徧讀之見其㫖逺其義彰其立言富而贍其持論中而當其微顯闡幽合文體之宜非精深於學者莫能作也顧予小子弗克揄揚先生著述之盛而使四方有志為學之士得以共講明焉是亦不失作書之意也
  孔氏元龍論語集說
  
  山東通志孔元龍字季凱孔子五十世孫從真徳秀游任餘干縣簿後為柯山精舍山長以宣教郎致仕
  李氏論語解
  
  陳璉表墓曰先生諱用字叔大李忠簡公昴英嘗以其著論語解進於朝授校書郎不就尋遷承務郎以旌其高理宗御書竹隠精舍賜之
  廣東通志李用東莞人所著論語解究明伊洛奧㫖以遡洙泗之源訓詁明白便於講誦學者𫝊習之
  潘氏論語語類
  二十七卷
  佚
  金華志潘墀字經之金華人仕至祕書監修撰嘗因蜀人所編朱子語類取其中論語一門補其未備為論語語類行於世
  林氏文昭論語解
  一卷
  佚
  閩書林文昭字宗範福清人
  蕭氏論語講說
  
  蔣垣曰延平人
  傅氏𫎇論語講義
  
  黃氏方子論語講義
  
  呂氏論語講義
  
  鄭氏奕夫論語本義
  
  寧波府志鄭奕夫字景允鄞人丞相清之曾孫為慈谿麗水常山三縣教諭調徽州紫陽書院山長陞浮梁州教授時稱為習齋先生
  蔡氏論語集說
  二十卷
  存
  節進表曰臣節言五月十一日具奏乞投進所編論語集說奉聖㫖許令投進者伏以求知行之實誠莫切於魯論加講習之功端有禆於聖學喜數年之編集幸一旦之際逢竊惟洙泗垂訓之書莫非帝王傳道之要存心為大主敬以勝百邪克已實難為仁以該衆善能博文而約禮復篤志而近思視明聽聰截然天理人慾之辨直舉枉錯判乎君子小人之分思君位之至艱畏天命之不易欲如北辰之衆共當正南面以篤㳟權不至於下移禮樂征伐之自出俗必期於丕變徳禮刑政之並行甞念四海之困窮用濟羣生於富庶寧菲衣而菲食庶足國以足民放鄭聲逺佞人邦國以立舉逸民繼絶世人心攸歸詳味聖言悉關後徳豈惟一王之程式抑亦百代之宏規茲蓋㳟遇皇帝陛下性本生知學由時習洞明一貫之㫖深省四勿之幾伏願惟精惟一以執中克勤克儉而無間體成湯之罪已簡在帝心法帝堯之則天大茲君道臣干冒天威無任激切屏營之至臣所編到論語集說二十卷繕冩成一十冊用黃羅夾複封全謹隨表上進以聞臣節惶懼惶懼頓首頓首謹言淳祐五年五月日朝散郎試太府卿兼樞宻副都承㫖臣蔡節上表
  姜文龍跋曰晦庵先生嘗語門人曰㸔集注熟了更㸔集義方始無疑又曰不㸔集義終是不浹洽永嘉蔡先生集說之作自集義中來本之明道伊川二先生參以晦庵或問而於晦庵南軒先生尤得其骨髓蓋南軒學於五峰先生又與晦庵相講磨故語說多親切是書也說雖博而所會者約文雖約而所該者博大有益於後學遂請刋於湖頖
  劉氏元剛論語演義
  
  李氏春叟論語傳說補
  
  廣東通志春叟字子先寳祐丙辰既中省試被黜以薦授惠州司戶遷肇慶府司理尋除徳慶教授著論語傳說補大抵撮晦庵之要語為之家居以經學訓後生嶺海名士多出其門朝廷聞其名除軍器大監辭不就賜號梅外處士
  饒氏論語石洞紀聞
  十七卷
  未見
  黃虞稷曰內閣書目有石洞紀聞二冊雲元泰定間人不知姓氏釋論語義按饒魯甞建石洞書院著論孟紀聞與其門人史詠等相問答當即此書以為泰定間人誤也
  黃氏讀論語日抄
  一卷
  存
  何氏論語發揮
  
  王氏論語通㫖
  二十卷
  佚
  論語衍義
  七卷
  
  魯經章句
  
  金氏履祥論語集注考證
  十卷
  未見
  柳貫曰文公於論孟製集注多因門人之問而更定之其問所不及者亦或未之備也而事物名數又以其非要而略之先生皆為之修補附益成一家言題其編曰論語孟子攷證
  許謙曰聖人之心盡在四書而四書之義備於朱子顧其立言辭約意廣讀者或得其觕而不能悉究其義或以一偏之致自異而初不知未離其範圍世之詆訾貿亂務為新竒者其𡚁正在此耳此金先生考證之所由作也







  經義考卷二百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