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21
經義考 卷二百二十一 |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二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𢑴尊撰
論語〈十一〉
周氏〈是修〉論語類編
二卷
佚
楊氏〈守陳〉論語私抄
十卷
未見
守陳自序曰經以注而明亦以注而晦注之下復有注焉經宜益明而或反晦焉者蓋燭籠添骨則障其明朱子嘗言之矣論語自漢魏以來傳注日衆然何晏所集八家之解惟訓詁而已至宋邢昺之疏稍陳文義猶有未詳說奧論也厥後說寖詳論寖奧經從而寖明然或流於蕪蔓或墮於幽𤣥至有假儒先以文異端如張無垢者經其不晦乎朱子以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初取程張以下九家之說為論孟精義尋改名集義復因之而作集注辭簡而盡義精而周經於是乎大明矣後儒乃復雜取其集義或問語録及諸儒之說皆附註其下若纂疏輯釋發明大全之類皆博而寡要初學讀之茫乎若泛巨漲棼乎若治亂絲徒足以𡚁精神惑心志雖集注亦反為之晦而況經乎夫經之言不過人心之理耳使微傳注人但熟讀詳味之久將見吾心之理亦與經遇而自無不明其有難明者集注既明之矣何用雜說以反晦之哉彼燭籠之剰骨良可除也故䝉獨抄經與集注以誦味之集注間有義尤深辭甚簡者擇抄他說以明之然亦罕矣若𫎇見未逮朱子而不能無疑者以附之各篇之末俟異日學進而無疑直削耳
羅氏〈用俊〉論語類編
佚
楊廉志墓曰公諱用俊字舜臣號栗齋晚號西岡泰和人天順乙卯領鄉薦就青田教諭遷安慶教授陞南京國子監學正轉助教以子欽順貴累封南京吏部右侍郎
王氏〈承裕〉論語近說
未見
論語䝉讀
未見
童氏〈品〉魯經
佚
林氏〈士元〉論語衍義
未見
黃虞稷曰字舜卿瓊州人正徳甲戌進士浙江按察使
黃氏〈省曾〉論語洙泗萬一本㫖
未見
省曾自序略曰論語之書素王日覺羣英之昭訓也後代儒家不究厥奧輒以偏長局識繁釋穢詁二千餘年本㫖晦遏未顯說者毎欲獨誦經文盡削註解良有感也省曾少涵魯訓侵尋三十聞道師門存泳之餘頗有微緒乃敢搜撮古今兼闡鄙藴庶幾求獲仲尼之心然聖道如海學者如川安能必達於歸墟乎故命曰萬一本㫖若曰得本㫖萬分之一爾用傳子孫以為家訓非敢通之於四方之哲彥也
萬氏〈表〉論語心義
未見
劉氏〈教〉論語筆義
未見
吉安府志劉教字道夫廬陵人嘉靖乙酉舉人歴官梧州知府
蔡氏〈國熙〉論語偶見
未見
陳氏〈士元〉論語解
二十卷
存
士元自序曰論語者孔子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所聞於孔子之語也論語䜟謂子夏六十四人撰鄭𤣥謂仲弓游夏輩撰而程正叔以為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洪景盧又謂兼成於閔子之門人云其書古論二十一篇齊論二十二篇魯論二十篇漢孝文置論語博士平帝召通論語者駕軺詣京師蓋慎其選而重茲科也張禹本受魯論兼講齊論合而考之刪其煩複主魯論二十篇除齊論問王知道二篇稱為張侯論今所傳論語是已齊古二學遂不傳明興設科舉士初試七義論語居先而世之學子幼時即承斯業及從政為邦則目為筌蹄不復省覽予於是蓋病焉昔人有言論語始於不慍終於知命為君子儒洙泗為仁之方一貫之道具於此可終身違乎予素檮昧有一得輒出入口耳之間見子弟即與談字義越旬季復訊之忘矣乃著此編貯之右塾凡二十卷為類十有八目四百九十有四雲於乎論語八寸䇿較六經之䇿三分居一聘禮疏可稽也傳録者誤為八十宗徐遵明曲為之解為王應麟所詆誚予茲曲解不但八十宗三言耳其不免覽者詆誚哉嘉靖三十九年
許氏〈孚逺〉論語述
三卷
未見
章氏〈潢〉論語衍言
未見
李氏〈栻〉論語外編
十卷
未見
沈氏〈懋孝〉論語類求
未見
懋孝自序曰孔子自稱述而不作第與來學者講說堯舜以來人生日用之常道以定千古學法蓋具在魯論之書其言平易明白中正確當可由可知可傳可久下學循此可以上達而自宋以來學道之士各從其資之近溺其師之說據其見之獨以諸子之膺胸而欲入仲尼數仞之牆亦何由得入哉某昔在館下甞言學六籍者宜以魯論為衡必類求其故然後六籍可論百家之統紀可得而一此顔氏之子所以濳心守約竭才不厭而如有卓然參前者其真體見也其他門人高第弟子之言與其所記自宜列之後簡使各成家不相淆亂其因問以對因事以發者又可自為一類以觀聖人接物應機之槩惟其曠然獨發一言半詮折衷千古若易曉若不能盡曉者此中多極致之言以俟黙成上士從容玩思以有得焉吁亦甚微矣蓋宇內書籍不可勝原惟此書宜終身誦習而黙會之有終古不能盡其妙者仍令兒子代為類鈔予手加損益乃始成編嗟乎微言猶在規矩可循果能如孔子之信而好古發憤敏求乎庶幾得門而可入矣
余氏〈懋學〉讀論勿藥
四卷
存
管氏〈志道〉論語訂釋
十卷
存
李氏〈材〉論語大意
十二卷
未見
袁氏〈黃〉論語箋疏
十卷
存
郝氏〈敬〉論語詳解
二十卷
存
王氏〈肯堂〉論語義府
二十卷
存
王綱振曰損庵先生見世所行講說類多蕪陋不足發明聖賢本㫖乃裒集儒先語録下及近儒諸說經者凡數百家選而輯之時折衷以數語名曰義府論語最先脫稾計四十餘萬言因先刻之
楊氏〈惟相〉論語膚義
未見
王氏〈衡〉論語駁異
二十卷
存
陸元輔曰緱山王氏駁異方具草而疾作既歿其子太常時敏刊行之嘉定婁堅為之序
鍾氏〈韶〉論語逸編
三十一卷
存
鄭心材曰牙臺先生此編根據六籍節取百家其體近其㫖逺其文簡其味長蓋尊聖也篤故其彚輯也周為書也正故其恱心也同愚荷先生之教信先生之學不容以不傳也
李氏〈頻〉論語測
未見
論語或問臆說
未見
劉氏〈宗周〉論語學業
四卷
存
陳氏〈懿典〉論語貫義
二卷
存
懿典自序略曰論語註疏各篇之首有正義論次一篇次第之意孔頴達所著也朱子傳注亦間有之予偶為推廣聨貫始於微子一篇後因漸演積久成帙考之曾子有子兩家弟子序次之意未必盡合不無牽強聊用以發明分篇之意而已
葛氏〈寅亮〉論語湖南講
四卷
存
周氏〈宗建〉論語商
二卷
存
繆泳曰公字季侯吳江人萬厯癸丑進士除知武康縣事調仁和擢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坐忤魏璫逮問死鎮撫司獄後贈太僕卿謚忠毅論語商二捲成於武康官廨
羅氏〈喻義〉論語分篇
二卷
存
喻義自序曰論語二十篇其別為二分前十篇聖賢分開宗言學終之以時易之道也後十篇帝王分開宗言用終之以中書之道也一者顯諸仁一者藏諸用一者可與立一者可與權題曰讀論語分篇詒予同好
虞氏〈世愷〉論語傳習
二卷
存
陸氏輔曰淳安虞世愷字百揆纂論語傳習二卷邑人商氏宗為之序
孫氏〈竒逢〉論語近指
二十卷
未見
竒逢自序曰學者學為聖人而已孟子曰乃所願則學孔子仲尼猶天之不可階而升烏能學亦學吾之心而已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操功卻在日用飲食之間盡心知性以知天而聖人之能事畢矣魯論二十篇無一言不傳聖人之精神色笑而出二千餘年學聖人之學者戴聖人之天而忘其高履聖人之地而忘其深此仲尼之天地所以為大也劉靜修著有四書指要惜久失傳鹿忠節說約一編刻畫生動予老矣偶讀論語謹識數言於其首標曰近指以告吾黨士之讀論語者亦以示不可求之於逺且難之意
李氏〈𢎞明〉論語測疑
未見
萬氏華曰李公𢎞明紹見羅先生止修之學比謝公車授閿鄉教諭不就官而歸弟子益進或請其書示之論語測疑而弟子傳之
毛氏〈竒齡〉論語稽求篇
七卷
存
亡名氏論語對偶
二卷
未見
按論語對偶不知誰氏所撰見吳興書估目録索之則已售矣大約與徐氏春秋類對賦相似然不敢臆定也
孔子三朝記
漢志七篇
佚
孔子徒人圖法
漢志二卷
佚
按徒人圖法三朝記漢藝文志俱在論語部所謂徒人圖法者殆即家語所云弟子解史記所云弟子籍也
又按論語出於子夏等六十四人所撰其意專主尊其師故於弟子之過具書之以明師之善誘宰我之短䘮冉有之聚斂季路之鼔瑟樊湏之學稼學圃孔子以為野為小人甚者謂非吾徒皆紀於䇿若後人為之曲為同學者狥沒而不書矣乃議者因子禽之問子貢子服景伯之欲肆公伯寮遂欲黜其配食不知弟子獲載於論語悉以六藝表見者也其餘姓名僅存無行事可攷者翻得免罷祀若是則非之無舉刺之無刺之鄉愿賢於狂狷逺矣非六十四人意也
鄭氏𤣥論語孔子弟子目録
隋志一卷
佚
蘇氏〈過〉孔子弟子別傳
佚
晁說之志墓曰通直郎蘇過叔黨東坡先生之季子也元祐元年先生知杭州叔黨年十有九以詩賦解兩浙路七年先生為兵部尚書仕右承務郎明年先生出帥定武即謫知英州繼貶惠州安置三年遷儋耳安置既四年漸徙廉州永州居住邈乎萬死不測之險也獨叔黨侍先生往來於先生飲食服用凡生理晝夜寒暑之所需一身百為而不知其難翁版則兒築之翁樵則兒薪之翁賦詩著書則兒更端起拜之先生甞命作孔子弟子別傳先生不至永州稍還仕版居陽羨不幸疾不起叔黨兄弟得吉地於汝州郟城縣之小峨嵋山以襄事遂家於潁昌叔黨偶從湖隂營水竹可賞者數畆名之曰小斜川自號斜川居士以示終焉之志曰吾未即從先大夫於地下則生也何事為泯泯浮沉里巷或時一至京師自得於醉醒而徜徉一世之外嘻笑謔浪間節槩存焉惟知之者知之也惜乎以暴疾卒於鎮陽行道中年五十有二時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悲夫
按晁以道所撰墓誌則叔黨可謂孝子矣攷東坡先生以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卒於常州先生既卒而蔡京由尚書左丞進左右僕射蔡卞旋知樞宻院事自崇寧元年迄於四年籍黨人榜朝堂定上書人上中下六邪等責逐責降而又編管子弟不許到闕一刻石於端禮門再刻石於諸州三刻石於文徳殿門帝既親書之京復自書頒之天下是時叔黨濳身救過之不給寧有富貴利達之念萌於中哉惟因梁師成自言為東坡出子甞愬於裕陵曰先臣何罪禁誦其文章滅其尺牘於是先生遺文手蹟始稍稍復出叔黨之不忍顯絶師成者此也然黨禁初弛後雖得入京師借詼諧以翫世未嘗薰染以道所云嘻笑謔浪節槩存焉是已乃毀之者謂叔黨謟事師成自居乾兒夫師成既以東坡為父稱曰先臣則必以昆弟遇叔黨豈有業為兄弟而又降稱乾兒之理此助洛攻蜀者謗之貝錦南箕尚論者不可不白其寃也
夏氏〈洪基〉孔門弟子傳畧
二卷
存
洪基自述曰家語弟子解止記姓名邑里大槩而言行散見別卷不相統攝史記則雜撮經書語無倫次是編各𫝊首敘聖賢教學次及行事終以評論其有嵗年可考者則依先後審定有一事而諸賢同見則審所歸重止載一傳者如顔子傳孔子游農山之類是也有兩賢共一事而彼此敘次詳略各異者如冉有樊遲戰於郊之類是也有一事而兩傳俱載各有取義者如子游為武城宰於子羽則表其行已於子游則表其得人之類是也有事相類而疑載兩𫝊者如閔子曾子聽音之類是也
經義考卷二百二十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