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放光彩 銀幕盡朝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紅燈放光彩 銀幕盡朝暉

——贊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彩色影片
鍾紅
1971年2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盞革命的紅燈,在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銀幕上,迸射出燦爛光輝。革命樣板戲《紅燈記》彩色影片,在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的旗幟的指引下,拍攝成功了!

彩色影片《紅燈記》,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學習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攝製經驗,正確執行了「還原舞台,高於舞台」的原則,充分調動電影藝術手段,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英勇鬥爭的壯麗畫卷,塑造了無產階級英雄典型李玉和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的高大形象,譜寫了一曲「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向舊世界進軍的嘹亮戰歌!

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突出無產階級英雄典型,實行銀幕上的無產階級專政[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

誰是銀幕的主人?這是決定哪個階級在銀幕上實行專政的根本問題。《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指出:「我們的文藝是無產階級的文藝,是黨的文藝。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是我們區別於其他階級的最顯著標誌。」在無產階級的電影藝術中,堅持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就要在銀幕上樹立工農兵的主人公地位,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形象。彩色影片《紅燈記》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堅持了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以飽滿的革命激情,塑造和歌頌了無產階級英雄李玉和,以強烈的階級仇恨,揭露了日寇鳩山的殘暴、陰險和虛弱的本質。

把革命樣板戲搬上銀幕,並不是每個場景、每個畫面的簡單聯接組合,而是沿着舞台已取得的成就,利用銀幕的有限空間,去取捨一些方面,強化一些方面。這種取捨和強化的意義是:使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始終成為全劇的中心和關鍵;使一切電影藝術手段都圍繞着揭示主要英雄人物的階級本質而展開和鋪排;鏡頭的分切和運動,帶引人們全神貫注於起主導作用的方面,從而加深對主題思想的理解。

一、緊緊抓住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的紅線,抓住他對共產主義事業的遠大理想,着力渲染,加以突出,展示他崇高的精神世界。

李玉和在敵人的刀斧叢中,高歌「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人民鬧革命」時,鏡頭急速推近,揭示他力量的源泉來自毛澤東思想,他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從事地下鬥爭的。他身在刑場,滿懷革命豪情,暢想那「風雨過」「紅旗插遍」「光照人間」的壯麗景象時,在《東方紅》的輝煌樂曲聲中,一束紅光披灑在英雄高大的身軀上。隨着人物的革命激情,鏡頭迎向英雄,洋溢着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使李玉和的形象更加壯美,把李玉和所從事的現實鬥爭升華到更高的境界。第二場,李玉和接受黨交與的任務時,堅定地表示:「我一定完成任務!」一個仰拍的近景;結尾斬釘截鐵地唱道:「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員」,一個變焦距急遽推近的「亮相」;以及最後英勇就義時,運用迴響效果,高呼「毛主席萬歲」驚雷般的聲音,響徹寰宇,劃破長空。這一切,都使李玉和高大的形象,無畏的氣概,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藝術上的再現並不斷深化的手法,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李玉和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對偉大的黨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這根紅線貫穿於他戰鬥的一生。他靈魂深處的共產主義光輝是毛澤東思想哺育的結果。由於影片對李玉和力量、智慧、勇敢的源泉,進行了強烈的渲染,李玉和的英雄行為和鬥爭活動,就更加感人肺腑,動人心弦。對全劇主題理解透,對無產階級英雄愛得深,對英雄的最根本的階級覺悟抓得准,才能實現「還原舞台,高於舞台」。

二、通過激烈的階級鬥爭的典型環境,用反面人物作反襯,對李玉和的典型性格、革命氣節和戰鬥精神,給予更突出的表現。

李玉和所處的環境是極為艱險的,李玉和進行的鬥爭是非常嚴酷的。影片從揭示階級鬥爭的本質規律出發,遵照舞台上正確處理革命鬥爭的艱苦性和英雄人物的革命英雄主義二者之間的關係,自始至終突出一個「斗」字。英雄人物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充滿着戰鬥的豪情和壯烈的氣氛。

「粥棚脫險」一場,日寇突然搜索,李玉和處境危急。鏡頭是李玉和與磨刀人異常沉着地採取對策的半身畫面,日兵由後景衝來,鏡頭急拉成全景,敵人忙亂緊張地搜查;接着是李玉和的近景,敏捷、機智地將粥倒進飯盒,保護密電碼;最後,由近景拉成全景,李玉和昂首冷笑,邁開勝利的步伐走去。這組鏡頭的分切和運動,簡潔、嚴謹,有張有弛,有急有緩。它以日寇的忙亂和愚蠢,反襯出李玉和的機智老練;突出表現李玉和由被動變主動,轉危為安,是因為他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依靠黨領導下的有經驗的武裝鬥爭代表磨刀人幫助的結果。

在拍攝李玉和突然被捕的鏡頭時,影片着力地表現了無產階級的戰鬥情誼。李玉和從李奶奶手裡莊重地接過酒來,鏡頭集中在李玉和半身,突出了他的氣宇軒昂,無所畏懼;富有雕塑感的穩定造型,非常突出、鮮明,充分顯示出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李玉和與李奶奶握手的特寫,更突出了他們的革命鬥志和壯別的氣勢;在《大刀進行曲》的主題音樂伴隨下,李玉和邁着雄健的步伐,迎着那階級鬥爭的暴風驟雨勇猛前進。

「赴宴斗鳩山」是短兵相接的階級搏鬥。影片以鮮明的無產階級觀點,着力突出李玉和壓倒敵人的氣勢,揭露鳩山外強中乾的本質。在敵我同處一個畫面的情況下,影片利用角度的正側,光效的明暗,以英雄人物為軸心,敵人作反襯,鳩山圍繞着李玉和團團轉。從李玉和針鋒相對地反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直至李玉和堅定地回答:「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止,鳩山在李玉和身後轉,鏡頭在李玉和身前運動,充分表現了李玉和對敵人虛與周旋、穩如泰山、機智沉着的英雄本色和鬥爭經驗。

敵我鬥爭激化,影片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既使鬥爭層層推進,又讓英雄步步進逼,把敵人的氣焰,完全壓下去。鳩山詭計失敗,凶相畢露;李玉和毫無畏懼,拍案而起。這組鏡頭是:

鳩山俯中景:「李玉和,勸你及早把頭回,免得筋骨碎!」

李玉和近景:「寧可筋骨碎,決不把頭回!」

鳩山俯半身:「憲兵隊裡刑法無情,出生入死!」

李玉和特寫:「共產黨員鋼鐵意志,視死如歸!」輔以鐵拳擊桌的特寫,然後是全景怒斥鳩山。無產階級英雄的革命正氣,以泰山壓頂之勢,把鳩山從資產階級、軍國主義思想武庫里撿來的「破爛」,擊得粉碎。

在「刑場鬥爭」中,李玉和屹立在高坡,以參天勁松為襯景,用仰拍的近景,運用回聲效果痛斥鳩山:「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是殺不完的!我要你,仔細想一想你們的下場!」緊接一個特寫,驚天動地,肝膽照人;轉為俯拍鳩山的全景,向隅而嘆:「太可怕了!」龜縮一角,陰暗慘澹。這高與低,明與暗,仰與俯,強烈的對比,深化了主題,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內容。李玉和對鳩山的嚴厲審判,代表着億萬革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對鳩山之流的日本軍國主義反動派的有力痛擊!

毛主席說:「沒有假惡丑就沒有真善美」,「有比較才能鑑別。有鑑別,有鬥爭,才能發展。」從上述強烈的對比中,我們看到,反面人物所占的一定比例,是根據突出主題和突出英雄人物的需要而安排和設計的。不寫敵人,就失去了鬥爭的目標。但是,對敵人的刻劃,要揭露反動本質,反對外形醜化;要鞭撻敵人的殘暴陰險,反對渲染敵人的囂張。影片堅持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坐在英雄人物一邊,歌頌了李玉和的真善美,突出了他英勇無畏、機警智慧的英雄性格;暴露了鳩山的假惡丑,刻劃了他狡猾奸詐的反動本性,始終讓無產階級英雄處於壓倒敵人的地位,這是無產階級專政在銀幕上的又一重要表現。

三、描寫其他英雄群象,是為了烘托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李奶奶充滿革命激情的痛說革命家史,鏡頭緊隨李奶奶感情的激流而運動。此時,雖然在銀幕的畫面上看到的是李奶奶的形象,聽到的是李奶奶的聲音,但我們的腦海里,浮現的是李玉和十七年前舉紅燈英勇奮戰,十七年來為革命縱橫往返,十七年後怒目對屠刀的戰鬥情景,心坎里沸騰着對無產階級英雄李玉和的崇敬感情。李奶奶在為革命先烈立傳,為李玉和立傳,教育革命後代,又激勵着我們踏着革命先輩的血跡前進!

「刑場鬥爭」中鐵梅「光輝照兒永向前」的唱段,鏡頭雖然跟隨鐵梅,但仍以李玉和為中心。當鐵梅唱到「爹爹的智慧——」時,鏡頭從李玉和的近景拉出成二人全景。對英雄的內心世界的揭示,和鐵梅的唱段緊密聯繫,交織在一起,使我們感受到李玉和的崇高品德在鐵梅身上所產生的強大的精神力量。

英烈的鮮血染紅戰旗,化成八路軍游擊戰士仇恨的火焰。影片以飽滿的戰鬥激情,通過鏡頭的分切和運動,突出人民武裝鬥爭的主題,突出「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磅礴氣勢,有力地表現了游擊隊在毛主席軍事思想指揮下,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迅猛出擊,刀劈鳩山,全殲日寇的英雄氣概。影片還通過景別的變化,畫面角度的對比,表現磨刀人和游擊隊員揮刀猛砍,甩槍連擊,英勇善戰的作風,火熾熱烈,大快人心。

紅旗飄萬里河山,青松迎朝霞似錦。鏡頭由紅旗近景拉出,巍巍巨岩,莽莽青松,革命根據地明朗壯麗,氣象萬千,畫面非常開闊、舒展。一個橫移鏡頭,八路軍戰士揮刀舞槍,英姿颯爽,向前挺進,象徵着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迅速壯大。李鐵梅高舉紅燈,繼承革命先烈李玉和的遺志,在紅旗的指引下,誓將革命進行到底!

運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方法,調動電影藝術手段,為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典型服務[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儘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革命樣板戲的舞台藝術實踐,體現了毛主席的偉大教導。電影藝術仍必須遵循這一方針,不僅要忠實地體現革命的政治內容,也要將完美的藝術形式反映在銀幕上。彩色影片《紅燈記》立足於「還原舞台」,調動電影藝術手段,準確而生動地把舞台成就的諸方面,通過銀幕的有限空間,以突出人物的革命激情和京劇表演藝術特點,取得了「高於舞台」的顯著成就。

電影藝術手段中鏡頭的分切組合,是塑造人物、體現主題的主要結構形式。鏡頭的分切和運動,必須以形式服從內容,緊扣人物的感情和表演、音樂節奏和形體動作,為塑造英雄形象和揭示崇高的精神境界服務。影片在表現英雄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強烈的外部動作時,着重於揭示英雄人物李玉和靈魂深處的光輝之點,做到了內心和外形的統一。彩色影片《紅燈記》遵照毛主席關於「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的教導,運用辯證方法,調動電影藝術手段,使革命的政治內容,產生了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英雄人物的形象,煥發出更加壯美的異彩。

一、近景和全景相結合。影片敢於使用兩極鏡頭,通過對比來展示英雄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在發展中求統一,統一在更好地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形象這個根本任務上。「刑場鬥爭」一場,李玉和唱「獄警傳似狼嗥我邁步……」時,鏡頭由青松特寫拉出成全景,等他從獄欄後走出站定,變近景「亮相」唱「出監」二字;從唱「抬頭遠看」至「百花吐艷」一段,又充分利用鏡頭的運動;唱段結尾「革命者頂天立地」時是全景,變半身畫面唱「勇往直前」,然後推成近景。上述幾例說明,景別的變化與對比,都以革命的內容、文學形象、人物的階級感情和音樂唱腔為依據,互相聯繫,相反相成。這種全景和近景結合的手法,在許多唱段中交替使用,使畫面既開闊深遠,又清晰鮮明;既不呆板平庸,又不支離破碎;既揭示了英雄人物靈魂深處的思想光輝,又保持了舞蹈造型的飽滿完整,給我們留下強烈的印象。

二、鏡頭的長和短相結合。英雄人物的精彩唱段,用長鏡頭較多,即一段唱腔在一個鏡頭中完成,在運動中求變化,如「從容對敵、巍然如山」等;有些唱段依據內容、表演和節奏的需要而分切轉換,以求對比,如「雄心壯志沖雲天」等。但不管是長鏡頭還是短鏡頭的組合,都做到情緒連貫,一氣呵成,突出英雄人物音樂形象的完整和生動。

對話用短鏡頭較多。如第六場,李玉和對鳩山展開激烈鬥爭,節奏變化快,動作幅度大,用短鏡頭的分切跳動,造成起伏跌宕的氣勢,以渲染典型環境中強烈的鬥爭色彩。再如李奶奶痛說革命家史一段,充分運用了全近結合、長短結合的拍攝方法。從唱「十七年風雨狂怕談以往」開始,到說「後來,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着中國人民鬧革命」止,這個長鏡頭含意深,難度大,層次清楚。通過和短鏡頭的組合,形成鮮明的對比,強烈的節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成為一曲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抗日鬥爭的慷慨戰歌,為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李玉和立了傳,動人心弦;保持了說白的舞台成就,聲情並茂,撼人心魄。

鏡頭的長和短是相對的。長鏡頭通過自身運動,在統一中求變化,整而不滯;短鏡頭分切的嚴謹自然,在變化中求統一,活而不散。

三、動和靜相結合。毛主席說:「無論什麼事物的運動都採取兩種狀態,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影片中的動靜結合,是為了突出李玉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第八場,李玉和被二日寇兇惡地一推,他忍住傷痛,「蹉步」向前,鏡頭急速跟移,「騙腿亮相」成中景,轉身逼退二日寇,變全景撫摸刑傷,鏡頭緩推成近景,李玉和憤看鐵鏈,蔑視頑敵,豪氣入雲。這組鏡頭中,有動有靜,動中取靜,以靜顯動,表現出英雄典型李玉和英勇無畏、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再如李鐵梅唱:「爹莫說,爹莫談,十七年的苦水已知源」時,鏡頭隨着唱腔的感情和節奏,由全景緩慢地推成近景,充分揭示出異姓父女在階級鬥爭中凝成的階級情義重於泰山,悲壯而不悽慘,深摯而不低沉。

四、虛和實相結合。影片在人和景的關係上,堅定不移地突出英雄人物。前景實,後景虛,以景物渲染氣氛,烘托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第八場日寇伍長一聲長嚎「帶李玉和——」以後,影片運用革命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鏡頭的運動,由獄牆、牢門推進,仰拍高山峻岭;橫移山峰長河,再由蒼翠蔥鬱的勁松特寫拉出,全景搖李玉和出場。這幾個鏡頭的運動組合,對景物作人格化的處理,寄情於景之中,我們仿佛看到李玉和高大的身軀,帶着鐐銬,邁着矯健的步伐向前挺進。他崇高的革命氣節與山河青松一樣,巍峨壯麗,氣薄雲天。這一場戲中,前景的青松、石頭、獄欄都是實的;後景的山峰、長河、藍天、雲霧則是虛的,在空間上豐富了舞台的藝術效果,開闊延伸,同人物虛擬的舞蹈的動作緊密結合起來,既有真實感,又有藝術感染力。

五、明和暗相結合。影片在人物光的處理上,用了反差較大、明暗結合的布光方法,使李玉和在任何場合、任何畫面,都處於最明亮的地位,突出了李玉和的光輝形象。第一場,王連舉向李玉和報告,在畫面上雖然都是半身,鏡頭利用了角度的正側,在光效上反差較大,使李玉和的面部表情清晰明亮,思想境界很高;王連舉是猥瑣灰暗,活現出他貪生怕死的醜態,這強烈的對比,反襯出英雄人物的英俊壯美。第二場李玉和俯身詢問交通員「有桃木的嗎」的近景;第八場「雄心壯志沖雲天」唱段,李玉和唱完「抬頭遠看」後的近景,都特別突出眼神光和輪廓光,立體感強。前者反映了他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對革命工作的極端負責;後者展示了他身在刑場,胸懷祖國,浮想聯翩,堅信革命必然勝利的喜悅心情,目光炯炯,光彩照人。在輝煌的《東方紅》樂曲聲中,一束燦爛的紅光,投射在他雄偉的身上,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更有力地表現出李玉和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彩色影片《紅燈記》,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強烈的戰鬥色彩,完美的藝術形式,成功地塑造了無產階級英雄典型李玉和的光輝形象,為發展無產階級的電影藝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讓這盞革命的紅燈永放光彩,讓這面火紅的戰旗永遠飄揚!讓我們沿着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戰鬥!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