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四,貫澈為民主自由的鬥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紀念五四,貫澈為民主自由的鬥爭
1946年5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解放日報
《解放日報》1946年5月4日社論

今天是「五四」的二十七周年紀念日。

二十七年前的「五四」運動,在反帝、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之下,曾經猛烈地反對舊政治、舊文化、舊禮教,實行了空前的文化革命,開闢了民族自覺的新民主主義紀元。「五四」以後,在中國表現得如此的明顯:一方面,新的文化、新的群眾政治運動,以中國工人階級為首,在艱難困苦的鬥爭中,在曲折崎嶇的道路上發展起來;另一方面,舊的政治與文化在被群眾強烈的打擊之後,買辦官僚的代表又從東西洋運進一些法西斯主義的貨物,在舊專制主義的基礎上,再加上那種法西斯主義,以繼續壓迫人民,戕害青年,並企圖從此完全埋葬民族的智慧。自民國十六年「四·一二」國民黨右派舉行法西斯政變以來,剝奪了中國人民的一切思想自由,新文化戰士及青年為之而捐軀的數目,在中外古今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八年抗戰,在國民黨一黨統治區域,為愛國與民主而奮鬥的青年,被法西斯派劫殺,依然是無數的。在那裡一切講學、讀書、出版、發行的自由,被殘酷地摧殘。復古成為時髦,思想即是有罪。在所有的學校中,秘密偵探、欺詐迫害、武裝威脅、金錢收買的特務作風,盛極一時,教育與學術的尊嚴,掃地以盡。一切知識分子完全失掉做人的自由。無論在街上家內,好好的一個人會被突然抓去。集中營里至今還關禁着數萬無辜的青年。然而同時,中國的光明也畢竟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中湧現出來了。一萬萬以上的人民把大片的土地從敵人的魔手下奪回來,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就保證了文化方面的徹底改革。造成了新文化發展和大眾化的新天地。

一方面是青年人、文化人沒有一切的自由,思想有罪,愛國有罪;一方面是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青年思想的活潑發展。這一個對照,已經最好地說明了一切。

它說明了民主,只有民主,才能使中國新生,才能使青年獲得肉體與精神的解放。沒有民主,便不能存在和發展為人民服務的科學。沒有民主,便不能有人民的自由思想,而沒有民主與科學,中國便絕對不可能由落後變為先進,絕對不可能由貧弱變為富強。

它說明了:法西斯主義與民主、科學,與自由思想永遠是勢不兩立的敵人。萬惡的納粹黨徒戈培爾說過一句法西斯主義的格言;「當誰在我的面前講起智力的問題,我立刻就要拔出手槍來。」這句話,實際也正是為中國的法西斯派所從來信守的格言。因為法西斯主義就是吃人,就是恐怖的統治。所以它們在政治上、文化上極端仇恨思想與理智,而極端歌頌野蠻、獨斷與盲從。中國法西斯派有一條獨斷的根本教條,叫做「一個領袖、一個黨、一個主義」。按照中國法西斯派的規矩:大家一聽到那代表法西斯派的「一個領袖」,就必須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表示願在這「一個領袖」的叱咤之下;只要是少數買辦官僚寡頭的利益,就要無條件服從,視之為「民族的利益」。多少年來,中國法西斯派拼命把這種罪惡的教條灌輸給純潔的青年,一切不接受這種法西斯主義特製的思想模型的,都是異端,都被認為該殺。拿着槍桿對着中國人民的腦袋,這就是中國法西斯派的政治與所謂「文化」。

「五四」已過去二十七年了,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仍然是輝煌的。完全推翻中國法西斯派的壓迫,爭取全國的民主,打碎思想統制,使得中國完全新生,這是一切民主人士、進步人士的嚴重任務。

今天,中國人民為民主自由的鬥爭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也處在一個嚴重的歷史關頭。 從昆明血案到南通血案,中國法西斯派公開無所顧忌地犯下了一連串的血污罪行。這一連串的青年被殺被捕的事件,是和當前中國的和平與內戰、民主與獨裁之爭聯結在一起的。歷史證明:中國青年是不可征服的。「五四」以來,他們反抗外來的法西斯侵略者,反抗國內的法西斯壓迫者,站在英勇鬥爭的最前線,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今天,中國青年更要再接再勵起來。

中國青年紀念這「五四」的偉大歷史日子,應該更進一步地用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新人生觀來武裝自己的思想,應該用毛澤東這個偉大的人生觀來充實「五四」以來民主與科學口號,使民主與科學的口號,獲得更堅實的新內容,更明確的新目標。我們要求的民主,就是人民的民主;我們追求的科學,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科學。中國青年必須培養這種為人民服務 的新人生觀,才能真正成為民主與科學的戰士。

各解放區的青年要為人民服務,把中國和平民主堡壘的解放區建設得更好!國民黨統治區的青年要為人民服務,堅決打擊中國法西斯派的進攻!全國的青年們團結起來,在為人民服務的偉大旗幟下,消滅中國的法西斯主義,貫澈為民主自由的鬥爭,向着建設一個和平、民主、富強、繁榮的新中國的目標前進呵!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46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42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解放日報》1946年5月4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