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創辦的新型街道小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群眾創辦的新型街道小學
瀋陽市革命委員會教育組
1971年2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路線指引下,瀋陽市廣大群眾學習營口縣松樹大隊群眾辦學的經驗,一九六九年六月,掀起了一個城市街道群眾辦學的熱潮,創辦了一種新型的學校——街道小學。街道小學只設一、二年級(三年級起轉入公辦小學),學生就近上學,群眾滿意,家長放心。這種學校繼承了抗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群眾親切地把它叫做「抗大」小學。「抗大」小學根據廣大革命群眾的迫切要求,去年春季和秋季,又進行了兩次招生。現在,全市共有「抗大」小學五百三十四所、四千九百五十一個班,十九萬兒童正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茁壯成長。

在兩條路線鬥爭中誕生[編輯]

一九六九年,瀋陽市有大量適齡兒童要在暑期入學。面對這個問題,當時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發動群眾辦街道小學,全部解決適齡兒童的入學問題;一種認為城裡不能辦「土裡土氣」的學校,主張擴建校舍多招些學生。在省、市革委會的領導下,廣大群眾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社辦、隊辦學校問題,有條件的應該允許辦」的偉大教導,展開了群眾性的大辯論。廣大群眾認識到:兩種主張,反映了兩種思想、兩條路線。依靠群眾辦學是毛主席一貫的教導,而貪大求洋,片面追求正規化,排斥群眾辦學的主張,是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餘毒的表現。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松樹大隊為榜樣,發動群眾大辦街道小學,讓無產階級教育事業更加蓬勃興旺。

「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毛澤東思想武裝了群眾就會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大東區萬泉公社三位退休老工人,很快就辦起了全市第一所街道「抗大」小學,全市各個公社,各條街道,掀起一個群眾辦學的高潮。工廠、商店、機關也投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群眾辦學運動。沒有教師,革命群眾從街道的工人家屬、街道工廠和生產組的工人、知識青年中選拔政治覺悟比較高、熱愛無產階級教育事業、並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擔任。沒有教室,就本着因陋就簡、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原有房屋,有的居民主動讓出了自己多餘的房子,各工廠、機關、商店騰出了辦公室、倉庫、宿舍作教室,房產部門大挖房產潛力,積極安排,沒要國家蓋一間新房,一千八百多間教室問題就解決了。沒有設備,廣大群眾利用一些廢舊材料,連夜趕製了大量簡易桌凳。廣大群眾遵照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不花國家一分錢,憑着一顆紅心兩隻手,就辦起了「抗大」小學。他們說:「群眾辦學,是毛主席給我們的權力,『抗大』小學的誕生,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

在群眾的培育下成長[編輯]

「抗大」小學辦起來以後,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並沒有結束。一小撮階級敵人叫囂什麼:「一哄而起,一鬨而散,兔子尾巴長不了。」一些思想守舊的人也在嘰嘰咕咕,說什麼:「沒有象樣的教室、正經的老師、整齊的桌凳,成不了氣候。」

各級領導同志和廣大群眾反覆學習了毛主席的教導:「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大家清醒地認識到,「抗大」小學的成立,只是一個開端,要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還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艱苦的勞動。為了加強對「抗大」小學的領導,由街道幹部、退休老工人、工宣隊員、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組成了以工人為主體的街道「抗大」小學管理小組,堅持群眾辦學、群眾管理的原則,保證學校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前進。管理小組成立後,首先狠抓領導班子的思想革命化。他們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檢查了「學校辦成,大功告成」、「額外負擔」、「權宜之計」等錯誤思想,大大提高了路線鬥爭覺悟。他們堅決表示:努力辦好「抗大」小學,為工人階級掌好教育大權。 「抗大」小學在管理小組的領導下,把毛主席親自製定的「抗大」教育方針作為根本指導思想,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用毛澤東思想育人,建立了天天讀、講用會制度。學校開設了政治、語文、算術、體育、音樂和美術六門課程,使用遼寧省統一編的教材,自己也編寫了一些鄉土教材。

管理小組的同志遵照毛主席關於「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的偉大教導,狠抓教師的思想革命化,和教員同學習,同備課,深入課堂,和教師一起搞教育革命。他們針對教師文化水平不高和缺乏教學經驗的情況,建立了與公辦小學對口掛鉤、互幫互學的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管理小組還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加教育革命的積極性,定期向群眾報告學校工作,廣泛徵求意見。街道群眾非常關懷「抗大」小學,有些退休工人,天天守在學校,幫助教師教育學生。他們說:「學生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一定要精心培養。」

在廣大群眾的辛勤培育下,「抗大」小學迅速成長起來了。教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有的加入了共青團,有的成為共產黨員。一年多來共有八十三名教師出席了市、區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廣大學生也在茁壯成長。他們人小志氣大,有的熱情宣傳毛澤東思想,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的敢於向階級敵人作鬥爭。社會主義文化知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不斷前進[編輯]

一年多來,「抗大」小學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不斷鞏固、提高、完善,到處呈現一派朝氣蓬勃的革命景象。

遵照毛主席關於「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教導,「抗大」小學打破了舊教育制度的清規戒律,為勞動人民子女大開方便之門,不僅使六周歲以上的兒童入了學,而且還使一千多名手腳殘廢、智力發育不健全的兒童也入了學。這些孩子過去被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排斥在學校大門之外,只能眼巴巴望着別人上學,現在學校設在家門口,「抗大」小學老師主動登門訪問,有的還親自背着他們上學,風裡來,雨里去,精心護理,耐心教育;有的老師還苦練針灸,邊教書邊治療。在「抗大」小學裡,這些孩子的思想覺悟有很大的提高,還學到了社會主義文化知識。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變化,常常含着熱淚激動地說:「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實現了,『抗大』小學真是咱們自己的好學校。」

為了全面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抗大」小學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已有九十四所學校建立了小車間、小農場,為學生開闢了學工學農基地,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抗大」小學實行開門辦學,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教師經常帶領學生到三大革命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參加街道的階級鬥爭,進行參觀訪問活動,幫助軍烈屬抬水、掃院子,組織學生拾糞、揀廢鋼鐵,支援工農業生產。還請工人、貧下中農登上講台講課,有很多街道組織了業餘工人講師團。這些工農教師參加教學工作,使學校同社會息息相通,有力地促進了師生的思想革命化,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抗大」小學正在不斷地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群眾說它有以下幾個好處:1、小型分散,因地制宜,方便群眾,有利於勞動人民子女入學;2、辦學經費少,起的作用大,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3、學校在群眾之中,有利於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教育學生,調動了廣大群眾參加教育革命的積極性;4、學校因陋就簡,有利於培養師生艱苦奮鬥的好作風。群眾熱情地讚揚說:「毛澤東思想陽光照,街道小學育新苗,艱苦奮鬥學抗大,群眾辦學就是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