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柏軒先生文集/卷三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五 老柏軒先生文集
卷之三十六
作者:鄭載圭
1936年
卷三十七

[編輯]

蘆沙先生文集重刊跋

[編輯]

我先師蘆沙先生易簀之三年辛巳。文集成。不能繡木活印以布。世之學者信其道尊其書者益衆。而無藏本以應其求。於是學者謀重印。肖孫松沙子宇萬聞之。發巾衍遺文若干。逐類附焉。始事於戊戌正月。至某月而告功。載圭竊伏惟念。先生在動靜語默辭受出處。無非道也。正程先生所謂某在何必讀此者。然先生旣卷而歸之矣。則其託焉而可傳者。文而已矣。夫垂象以示人。昭乎無隱。莫天日若也。以形影求之。則有指倚蓋而曰天乎者矣。有指燭而曰日乎者矣。是何足與語於天與日哉。學之求於文也亦然。苟役志乎文章之末。滯見乎言語之間而不究其所傳者爲何事。則是蓋與燭之見也。先生之學其大要可知已。讀是書者。居敬以立其本。竆理以致其知。使本立而知益明。知明而本益固。則日用之間。且將有得於心。而其於所傳之道。可庶幾也。抑又念之。昔有言於胡文定公者曰近日伊川之學盛行。文定語之曰。伊川之學。不絶如綫。可謂孤立。豈以其說滿門人人傳寫。耳納而口出。以謂盛乎。今之學者。於先生之書。傳寫之不足。而至於重印以布。將家傳而人誦之。亦可謂盛乎。是在學之者耳。各自淬礪。心會體驗。務求其所傳者。而毋或爲剽竊納出之資。則不亦盛乎。不亦盛乎。載圭嘗及門矣。亦嘗尊閣矣。白首而未有聞。以其本之未立而學之未得其要也。實犯文定之所譏者。晩始創若。庸識卷末。俾爲後戒雲爾。

書先祖府使公遺事輯錄後

[編輯]

此吾先祖府使公壬丁遺事也。公當宣廟朝島夷之亂。仗劒奮義。忠膽烈烈。誓心殉國。雪涕行間。使封豕長蛇之毒。不得逞於先王之赤子。而身作長城。時則同志。有若龜嵒朴公,松齋曺公焉。世稱嘉之有三將軍。而樵叟野老指點其結陣遺墟。而曰毅哉三將軍之功之烈也。微三將軍。吾等得有今日耶。繼之以太息歔欷。以口傳口。歷三百年如一日。吁亦盛矣。然而公之遺跡。厄於鬱攸。家無一字之傳。賴有同時諸公遺集。可按而徵也。其采輯一通。以爲家傳。有不容已者。而又不以時王考懼。而公嘗於邑於斯。以命不肖。不肖承命未克就。而今年遽爾辰巳。嗚呼痛哉。乃採摭輯錄如右。僅若干言。此於倡義討賊之功。猶得以見其一斑。而於平生樹立之大。全不可得以考也。然竊嘗味松齋所題精舍一詠。脫名韁遺世事。逍遙酣飫於山光水色之中。有若高蹈隱逸之士玩心高明。不求聞達者之爲。公之晩節超然。於此亦約綽可見矣。於乎休哉。近世文獻之傳。涉杜撰混眞贗。無徵不足信。載圭竊病焉。於玆錄也。雖鄕里之口碑相傳誦者。不見於文字則不敢錄也。庶幾免夫。

書耕隱田先生行狀後

[編輯]

載圭嘗讀耕隱先生警學文。不覺斂衽咨嗟。勝國之儒。佞佛以爲知。業文以爲能。程朱之書。東來未久。而知者鮮矣。竊味先生所論妙敬之旨。其貫始終一動靜。兼內外辨儒釋。語意卓然俱到。合乎程朱眞傳之訣。圃隱先生斷然以精硏聖學之眞儒贊之者以是。夫讀其書。宜論其世。就考狀德之述。略敍出處履歷。而以無時無命。深致千載不遇之感。嗚呼。先生生順死安。遇不遇於先生何憾焉。狀先生。宜表章警學文一篇。而此反略而不詳。非所以表見先生也。今後孫相武得先生遺詠一則及後人贊述。謀重刊實紀。以舊本凡例合有釐正者。就載圭校勘之。請置一言。謹以夙昔感嘆之意。書之於狀後雲爾。

判官權公實紀跋

[編輯]

我穆陵之世。判官權公諱世仁以儒雅身。値壬辰燹。倡義領軍。竟以武勩選勞不收。名位不稱德。一時士大夫咸爲公惜其屈。余謂公之爲公在此耳。肩頡頏逐尺寸功。非所志也。飾言貌以媚人。乃所深恥也。不鮀不朝。難免久矣。若其白衣從戎。爲國家爲生民。少濟艱險耳。事固有一時之屈。而百世之伸。吳思湖之淸風直節。趙竹陰之雄文大筆。皆以一世名儒巨匠。於誌於碣。俾公不朽於後。又生而褒啓。死而述哀。皆出於名公碩德之手。屈彼伸此。孰短孰長。且況默霜兩賢。以文學令名出處大節。千載聯芳。豈非公不食之報耶。於是乎公爲權氏之太中矣。於乎休哉。後孫前正言鳳煕曁秀士秉徹,雲煥,載斗裒聚諸賢述作。釐爲實記一冊。以余爲彌甥也。俾書卷尾。竊惟公早有詞華聲。立朝而有烏臺白簡之稱。休官而有賢友觴詠之樂。風采韻致。綽約可想。而著述無隻字傳。郤縠詩書。殆若絳灌少文。爲可惜也。然嘗聞之師。曰太上無名。六丁下收。千載之下。想像餘韻。蒹葭秋水。可望而不可親者。未必不有賴於文字之無傳矣。余於公亦云。齒名諸賢之後。雖濫亦榮。不敢終辭。

書默翁,霜嵒兩賢遺事狀後。

[編輯]

權雲煥舜卿狀其先祖默翁,霜嵒兄弟遺事以示余。慄慄然有懼色。其意蓋曰狀行與繪像同。一毛髮不相肖。是別人。後三百年而采輯塡補。可保厥肖。余謂舜卿曰。先先生逸事。子所追補者。皆有補世敎。可質古人。襚二金公之斂。返吳公之櫬。爲吳淀經畫。聖人所謂篤於故舊者非耶。至於伸救桐溪之擧。則可謂履虎尾矣。然仁弘尙斥黃李亦絶。此在先生常事。固不足多稱。其事則有關國家倫紀。不但以篤舊論也。火光州虛簿以救民瘼。與汲長孺之便宜發倉。李仲通之冒謗均稅。孰難孰易。且光匠之構屋辭直。與醴川醫之辭程氏錢。古今一轍。其孚信之驗於民又如此。是皆太史氏之所張大而特書者也。而闕於原狀。疎略甚矣。賴有諸賢私記。斑斑可考。其爲徵信。奚止藥師畫工。子無懼焉。子厚之勤於搜訪。可謂能孫。而吾子因而纂述。使兩賢樹立之大全。得肖七分之像於三百載之下。於是乎子厚爲有功矣。抑又念之。兩賢之遭遇。否與泰兩有其時。其否而不亂羣。國人知之。至於癸亥以後。則羣彥彙征。不可謂不泰。而乃一出薄試。旋復斂退。翛然有與世長謝之意何哉。躬値丙丁。湖南義擧無由自伸而萬事可哀。則霜翁之忘形漁樵然矣。默翁則前丙丁觀化。然丁卯之和。國家之辱大矣。勳貴秉柄。方且自以爲賢。俯仰伈泄。曾謂賢者而爲之乎。再入憲府。進塗方闢。而丐免求外。蒞外未幾。一忤於營則浩然歸田。蓋求外乃歸田之漸也。謂忤營投紱。是其亢亢故態則嗚呼非其實也。當時知己。知足堂朴公侑觴一語。其亦有以識之哉。有曰陶田不蕪。張興非秋。知言者尙可以綽約矣。蓋出處君子之大節。非學足以識時明義者。不能無疵。一生征邁。有見於此。而始終不渝。斯其爲兩賢乎。舜卿戚戚然變乎色。默然良久。請記其語於後。於是乎書。子厚基德其名。

謹齋遺集重刊跋

[編輯]

我東文獻。檀箕尙矣。羅麗以來。稍稍有述。而至季代。前有安文成。後有鄭文忠。道德文章事業。啓我五百年文明之運。而文成族孫。有謹齋先生諡文貞公諱軸。有德有文。輔仁而有益齋李先生齊賢。傳道而有稼亭李先生穀。淵源師友。世莫與京。而與弟文敬公輔。並享紹修書院。實羽翼文成之功者也。先生有遺集若干曰關東瓦注。先生所自集關東存撫時諸作。而益齋序之。又有後承蒐輯散逸。爲補遺爲增補。前後凡三刊焉。今又以歲久板缺。謀重刊。安氏二斯文有商,鼎元請余置一言。余斂衽對曰。勝國諸賢。實啓我邦文敎。則今之業儒學服禮敎者。追源㴑本。其敢忘諸。乃盥手敬閱之。入而掌詞翰。贊揚王化。出而蒞州郡。刱立學校。其述作。忠厚質古。憂時病俗。愛君恤民之意。溢見於篇章。非吟弄暢敍之爲者也。益齋所稱關乎風俗之得失。生民之休戚者。信知言矣。藐末一後生。安敢贊一辭。然亦不敢曰我不知。而謹書諸卷尾如此雲爾。

滿月臺聯句跋

[編輯]

吾友山陰閔君用爀以滿月臺聯句見示曰。此吾先祖農隱公昔在洪武之壬戌秋七月旣望。同諸賢暢敍之作也。而逸於先稿。昨年春。偶於晉州之武陵山中南氏家遺篋而得之。南是沙川伯之裔。流落瑣尾。幾於編戶。而能保此畸零韻語。異矣哉。奉玩哽咽愀然。如祇杖奉觴。趨侍左右。而不覺年代之爲遠也。是歲有客又自湖南謄示者。噫。大賢咳唾。不與雲煙同其消滅固也。而沈滯巾衍。至五百有餘載而始見於今。非偶然也。且以其門父兄之命命之曰。方謀刻先亭之楣。以寓朝夕瞻敬。吾子其敍之。載圭盥手三復。太息良久曰。圃隱先生。吾東方道學之祖。吾東之用夏變夷。自先生始。而七君子者節義文章。亦皆震耀百代。並世同朝。麗澤唱酬。何其盛也。要之皆高麗五百年間氣之所鍾。而以佑啓我聖朝文明之休運也。因竊惟念文字顯晦。未始不與氣數之盛衰相關。昔尤菴得石鼓摹本而寄意於周宣之中興。今挽河之洗無期。蹄跡交於國中。變夏胥夷。畢竟不知稅駕之地。而八君子旣晦之遺什。適見於是時。或將爲萬年小華之兆眹歟。當表章一世。家藏而戶揭。奚但爲閔氏一家之所瞻敬哉。猥殿一語。揆分太濫。重違吾友之請。而兼致擧籃之願雲爾。

書茅廬集後

[編輯]

吾鄕近古先輩。有處士崔公諱南斗字士仰號茅廬先生者。不佞少從夢關翁遊。夢翁於公爲族孫。而繼公而興者也。以故聞公德行之實。詳且久。日公之後孫秉淵,德煥。以其門父兄之命。抱公遺稿若干而造不佞曰。吾先祖造詣之深。踐履之篤。大爲師門尹文獻公之所推許。而名位不稱其德。迄今未克闡揚於世。此深可恨者。不佞斂衽而對曰不然。公之當日淵源之正。師友之盛。其得附靑雲者已多矣。身後遇任鼓山,崔勉菴諸長德。或爲公玄晏而無溢辭。或以公爲有道而無愧色。又得我先師蘆沙奇先生之筆而爲之跋。是數君子者德業聞望。將百世而彌光。公之名。亦與之益彰。何恨焉。曰遺稿收拾不以時。若此其寂寥。此又可恨者。不佞又對曰。天下有道。行有枝葉。天下無道。言有枝葉。噫。天下之言有枝葉久矣。而公獨超然遠覽。方且自期以德行之科。言語文學。雅意所不存。此其所以爲茅廬先生乎。且有德而文愈寡而愈珍。我蘆沙先生只得公詩與文一兩句而讀之。便欽慕之不足而又嗟嘆之。文稿之多寡。於知公也。何加損之有。君無恨焉。君之所可憂者有在。從事師友。進德修行。不失其家學之傳。此最當務。若或反是。則先先生豈肯曰余有後哉。以遺稿之將入梓也。俾不佞置一言於卷末。曰韓文公腳下。非做文字地。不佞雖欲言之。柰諸君子之殫述何。無已則請書此以釋崔氏之憾。而少效鄕後生之責可乎。

書梅川宋公行狀後

[編輯]

梅川宋公諱希達行狀。立齋先生盧公所撰。而後三百年。始發於舊篋。其遭難赴義之勇。流離執喪之嚴。師友追從之盛。狀中昭載。而鄕後生。乃今始聞之。不惟鄕後生。雖子孫亦然。是以人或聽瑩。載圭解之曰。宋氏世風淳謹務實而不求知。公之義勇孝謹。如彼其卓爾。而公則以爲職耳。無足自多。未嘗言。當時惟知者知之。餘人未必知。公之慈明氏謁狀於立齋。立齋同時之知者也。狀成又藏之巾衍。不欲汲汲於闡揚。一傳再傳。世代寖遠。而響微影邈。遠孫之茫然罔覺。亦無異矣。孔氏藏書於壁。孔氏子孫未必知也。與此何殊。蓋實之所存。自有不可掩者。苟抱射斗之光氣。則終非埋獄之物。特顯晦之早晩有時耳。其後孫鎬坤造余道其事。願有一言。謹書之如右。若其揄揚發揮。則非微末之所敢任也。公之仲兄敬慕齋希哲有赴難殉孝之節。而沉晦不章。至文敬菴東道文集行而後始著焉。於公眞魯衛也。嘗聞諸其裔在洛。故並及之雲爾。

恥軒遺稿跋

[編輯]

恥軒先生柳公諱世勛。孝而盡誠。義而辨奸。孝蒙天褒。國人皆知之。而義則恥名晦跡。不遇於時。知之者鮮矣。惟有鄕里知己朴無憫,姜寒沙兩賢。或誄焉而嗟嘆之。或狀焉而纂述之。兩賢之言。百世之信也。晦於時者。得以傳於後。公之遇多矣。遺文厄於鬱攸。畸零收拾。僅詩若雜著十數篇而止耳。然讀而味之。則尊德性敦人倫。嚴淑慝謹理欲。皆瀉出衷赤而有補於世敎。其自警詩一絶。有曰髮白心猶壯。形枯志不衰。何時能箚住。也到毋自欺。其語意殆若有曾子三省之意。曾子於三者。曷嘗不能而日省之如此耶。一毫不自信。不害爲未能。曾子猶然。況於公而曰已到乎。蓋其學一以自信。脫落爲人分數。而猶戰兢內省。不敢自懈。此其所以爲恥軒先生乎。世有知言者。願以質焉。其後孫晩坤,奎洙以其遺稿之將入梓也。請置一言。謹書所感如此雲。

書岳陽亭講規後

[編輯]

爲學與爲國。同一規模。內修外攘。不可一日而偏廢。舜敷五敎。夷猾是憂。孟願學孔。楊墨是闢。朱夫子所編小學之書。卽五敎之遺法。學孔之階梯。而其一生秉執之大義。不過曰攘夷而闢異也。此讀小學者之最初講明者也。吾東小學之學。倡自暄蠧二先生。世稱魯齋後一人。載圭之愚竊以爲未也。魯齋之於小學。敬之如父母。信之如神明。誠小學中人。而濡裳於鐵木之雨。抑何哉。若是而以二先生擬之於魯齋。則二先生不其累乎。嗚呼。曾謂魯齋之賢。而獨不知華夷之辨。爲天下之大防歟。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魯齋之心。豈不曰趙宋運移。中國來蘇之望已絶。秉彝之性。極天罔墜。不以古今華夷而有豐嗇。則固無不可爲之時。亦無不可變之人。與其深藏於巖谷之中。曷若用華變夷。使之進於中國乎。其心亦不可謂不公且大矣。而獨恨夫未立而欲行。代斲而傷手也。權非聖人不可用。而狃肸之召。雖聖人慾往而卒不往。以魯齋而卒往之。其蹉跌亦宜哉。山石公,豐五與河南諸子。設小學講於岳陽之遺墟。余於昨年秋。猥側其間。欽豔之贊仰之。爲之記其事。山石公又以講規增刪見屬。余忘僭不辭。略加點定。仍念向所稱修攘之義。雖敬信如魯齋者。猶不免於後人之譏。況世級益降。歐氛漲天。鬼敎充宇。不但神州之陸沈而已。則未知講小學於斯亭者。其盡卓然有見於斯義乎。願諸君盡力於五敎之目。明目於闢攘之義。造次於斯。顚沛於斯。須於衽席宴安之中。辦得含鬚正終之志。則庶幾無愧爲小學中人也。諸君念哉。

書咸安趙氏派譜名行錄後

[編輯]

趙氏有世德編。德谷先生以下道德文章忠孝節義。磊落備載。已行於世。吾友將作君鏞韶將刊派譜。手定凡例。俾載圭勘校之。又以先世名行之表著者。列之篇端。世德編所載者。文繁不可盡錄。俾載圭節略之。其未及載編者。以次續之。旁親之有可記者。亦不沒而錄爲外編。名之曰名行錄。謁弁文於松沙奇君宇萬。其從弟鏞九以宗老之命。又請載圭置一言。載圭竊念譜以明系收族。而名行錄則以似述先德。爲子姓之柯則也。趙氏之同是譜者。苟欲由禦侮公之忠。僉樞公之孝。而遡而上之。追德谷先生之道學節義。沿而下之。修鳳岡公之行義。初花,宗衡公之風猷。則趙氏堂構之責。不其重矣乎。其克念哉。其克念哉。

滄浪亭遺稿跋

[編輯]

載圭少侍王考膝下。王考嘗言吾外王父滄浪亭先生。以京華世家。漂寓南鄕。德而未施。文而未售。因有惻愴色。載圭心竊識之。今年首夏。往拜戚丈同樞公於井上。公以先生遺稿示之。託以編摩。載圭不敢辭。拜受而歸。盥手而讀之。蓋先生之於文。斧藻違彰施之時。禮樂阻獨對之路。巷居自守。鄕曲酬應。非有議論之可張大者。緣境信手。不役志於文。然腹笥之英華。積蓄旣富。故把筆自然淋漓。往往文彩彪蔚。如霧豹雲龍。時露斑鱗。蒼然其色。𤨿然其聲。汪若川駛。屹若山立。淡若古井。燁若春華。情態隨異而不離乎正。至若箴銘之作。訓誨之帖。本之儒門眞詮而可以爲後人之柯則。以之治心修身。以之正家應物。其操守之篤。踐履之實。斷可識矣。所謂萬千其變。卒澤於道德仁義者。先生其庶矣乎。嗚呼。井渫不食。誠可惻也。載圭於此重有惻焉。當時而無昌黎先生。桐柏不顯。後世而無弇州山人。濟南無傳。旣不遇於時。又不遇於人。追念王考惻愴之意。不覺掩卷而太息也。抑又念之。先生恆抱羈旅孤憂。發於篇章者累矣。今子孫蕃衍。門戶成列。簪纓間出。漑食之報。不可誣也。嗇於遇而豐於報。其亦不兼與之天也歟。校讎之役。非謏寡所敢率爾。謹分類編次。辨其豕亥而還之。嗚呼。先生而其終不遇者耶。姑書此以俟之。

跋濂湖許公遺集

[編輯]

公嘗仕於朝。爵階堂上。而後之稱公者。一辭以濂湖居士而不官何哉。古之高蹈隱淪之士。亭亭物表。爵祿不足以爲榮。公蓋其人歟。余竊嗟異焉。及考論其世。官爵其儻來也。居士其素志也。公早年志學。動遵規矩。寤寐經子。而於正廟御定兩賢傳心錄。嗜深棗菖。以爲卷中私淑。從遊於性潭之門。講質道義。俄而以世業選於武。則公以爲出身事主。文武何殊。但盡其分而已。嘗侍筵講。歷論古今治亂君子小人之分。陳對纖悉。大蒙嘉賞。目以儒弁。自是以文學見重於朝。歷職外內。進塗方亨。而公翛然謝事。歸老於濂湖之上。溫理舊業。日與賢士友觴詠自樂。蕭然風味。眞江湖居士也。嗚呼賢矣。公之先。有總管公遭遇寧陵。號稱虎將。而冒禍受納皇明遺臣之避地東來者。蓋有聞於春秋之義者。公之家學。有自來矣。其後孫駿以事狀示余。請一言。謹書之如此雲爾。

書明窩遺稿後

[編輯]

明窩遺稿一冊。李君相軫。蒐輯於斷爛之餘。而附以其先大人所撰家狀一通。其大人公風流儒雅。亦一時豪士。而載圭少荷知愛者也。謹按公事親而有過人之行感天之異。友兄而一生大被。尺寸不入私藏。當黃猿之變。明於國賊邊之義。而尊賢尙德。尤致意焉。蓋本之孝友而濟以文學者也。李文淸之廉介而臨門致禮。閔文忠之剛正而贈詩嘆賞。其人品聞望。又可知已。但遺文零星。其平日內省深造之功。不可得以考。然有述懷一詩曰心有忿時師百忍。語當難處景三緘。蓋有意於懲忿愼言也。懲忿所以辨惑也。愼言所以顧行也。其七分之心。亦可以想像矣。李君以弁文見徵。非余所敢。姑書此於後。以答疇昔知愛之意雲爾。

書敬慕齋宋公遺事後

[編輯]

忠孝性耳。因吾所固有。盡吾所當爲。初非有所爲而爲之者。名之顯晦。於我何有哉。然名者實之賓也。有是實。斯有是名。如影之隨形。而或在雲翳之地。則形雖大。影不可見。少焉雲翳披撤。則影固在矣。吾鄕先德敬慕齋宋公。當穆陵島夷之亂。殉於忠孝。侃侃乎其承父之志。烈烈乎其抗賊之義。使當時見聞。爲之髮竪骨竦。而有司不以上聞。旌贈之典。闕而不擧。翳然埋沒於草莽之間。賴有文敬菴東道爲之立傳。世間始知有宋敬慕。敬菴何從而聞之。噫。睢陽故老。奚獨於廵遠乎而有之哉。其後郭俛宇鍾錫銘其墓。又加詳焉。宋淵齋,崔勉菴諸賢。於公之考參議公墓文齋記。皆表出而致意焉。於是公之名。當久而益彰。苟不有素所蓄積之實。惡能致其然乎。俛宇以學道修行而不幸辦一節。深致慨惜。而至謂使處亨嘉之會。厭飫其所學。則達而施事業。竆而亦不失儒望。抑何所考而言也。敬菴之傳曰。長而好學。喜從賢師友遊。當時名儒一百三十餘人。皆其同志也。敬菴去公未遠。必有實蹟之足徵者矣。的指其數如此。而不著其名。以其多而不可盡名歟。好學之篤。徧交一世之名儒。則其志業之遠且大。可知已。此其遭時之艱。卒能成就其節義。蓋平居而有學道修行之實。是以出可以有爲。處可以有守。不幸而遇難則死生以之而有所樹立。噫。世之務事功而訾道學者。適足以亂天下而已矣。其自名學道而無躬行之實者。反以爲道學之害而終亦必亡而已矣。實積則名自隨。形端則影必直。凡今之從事於學而以無名自沮者。宜於此鑑焉。其後孫在洛請余置一言。遂書其所感於中者如此雲。

書雲菴田公遺事後

[編輯]

易曰視履考祥。其旋元吉。雲菴公其庶幾乎。今去公之世三百有餘載。而遺文散逸。誌狀又不傳。只有縣誌所載數行語而已。可謂寂寥矣。何以視其履而考其祥哉。蓋履祥之表也。祥履之影也。表不端而影直者。天下未之有也。考公之祥。生而享平格之報。沒而垂椒聊之庥。可謂元吉矣。其素履之周旋罔缺。綽約如親見矣。田君相武刊譜將告功。以公遺事欲列之篇端。而要余撰此爲狀。謹起而復曰。襄陽耆舊誌。龐德公事行。只遺之以安一段事耳。公之行狀。一縣誌可以徵信百世矣。玆就縣誌。敍其生卒官職及世系子孫以歸之。因書其尾如此雲。

書南壺谷及姜氏贈山翁詩後

[編輯]

山翁。南公諱樛自號也。翁之身後。子孫流離。遺文無一字傳。世代寖邈。平生行義。無一辭可誦。翁遂爲山間無名翁。惟此二詩傳於旁孫家藏。壺谷許以南州一人。而有曰山斗高名。壑冰淸標。惜其虛老林泉。深致慨焉。壺谷豈阿好哉。姜泐其名。不知何人。而味其詩。蓋亦高士也。有曰佳士生南紀。高名掛北星。其落句曰投詩景仰志。不是月朝評。信乎其戀德之由衷。而翁之爲一時聞人。斷可識矣。世固有以文華韻致聞於時者。而考其行則鮮能篤實。若翁二詩。皆以孝友之行。自守之操。不謀同辭。是必有內行之篤而足乎於人者。亦可約綽矣。葭露伊人宛在而不可見者。非翁之謂歟。傍後孫廷燮以詩示余。請數行跋語。其意蓋欲其不永泯於後也。然任此責者。世自有人。余何敢。姑書此使之往求焉。

書蘭谷遺稿後

[編輯]

蘭谷。尹友滋鉉先大人號也。崔勉菴狀其行。宋淵齋表其墓而無愧色焉。遺事序跋。則若鄭若宋若金若柳諸公。俱以一代名儒而發揮之。信乎幽蘭在谷。芬馥遠播也。滋鉉以諸賢手筆。褙起作帖。藏於家。歲甲午冬。東匪作鬧。家藏蕩析。是帖災焉。滋鉉以爲他無惜焉。而痛在於是。遂乃繭足千里。更謄於諸賢書稿。釐爲一本。囑載圭記其事。孝子無竆之思不敢孤。謹書之於尾。

安東權氏派譜跋

[編輯]

聖人制禮。服止於四世。四世謂之族。以下則同姓。是故古之譜其族者。譜同高祖之親。而後世譜法寖廣。自初祖以降。罔有遠邇。百世同編。蓋祖同則宗同。通同收錄。其於譜規。可謂盛矣。然氏族繁衍。年代久遠。而升沈不同。眞贗難詳。亦理勢之所必然者。不愼其難而勉強以就之。則非明系收族之義也。權氏族大以繁。在東方爲甲乙。而又修譜曠久。後承之名不載譜已四世。則其難愼尤異於人。況今俗習不古。杜郭之冒稱者。不勝其多乎。權氏年前修譜於三嘉。而以監正公諱執德爲中祖。固亦難於大同也。然後監正者。亦散處遠邇。不下於他族之爲一姓者。則其難愼均也。今後於霜嵒先生諱濬者。以霜嵒爲分派之祖。而譜十世之族。其亦可謂折衷於古今之譜者矣。其得姓。自麗太師諱幸始。鍾鼎瑚璉。忠孝節義。世趾其美。爲東方著姓。而霜嵒一派。又望於南服。霜嵒先生當宣仁之際。有出處大節。其子德菴公諱克履,愚川公諱克有有學有守。嗣是以降。名位雖少遜於前。而淵源之學。孝友之行。蘭根鳳毛文采。在在可述。至其武選者。律身理官。多不失詩禮舊物。總而言之。桂林無別枝。玉山多層峯。吁其盛矣。譜旣成。謁弁文於勉菴崔公益鉉氏。其於譜系之義。氏族之盛。殫述無餘蘊。而但於派譜之曲折。有未詳者。以故權氏諸公。又命載圭跋其後。載圭彌甥也。世交子也。誼有不敢辭者。而又念譜者明世系正倫理。以寓古宗子法。風俗以之而厚。朝廷以之而尊。其所繫之重。不但爲一家之文獻。而世益苟俗益偸。史無闕文久矣。今修譜家認以爲自己私藏而莫之難愼。若權氏諸公。其免矣乎。謹書此卷末。以聞於世之修譜者。

書在阿堂行錄後

[編輯]

兄溪居而爲季方。弟止巢而爲元方。若阿堂公。可謂二難並矣。不佞於止巢公。猥託同門。嘗獲承顔色矣。溪居公則於先師溪居遺稿序。亦想見其風采矣。今讀公行錄一通。孝友之實。無間於人。雅望之重。有聞於時。至蒙洪梅山兄難弟難之許。盥手三復。如復見溪巢二公焉。吳氏方修譜。以爲公之事行。宜載世德之編。而以行錄之出於止巢。或嫌阿私。走人問墓銘於不佞。不佞斂衽言曰。不然也。吾見止巢公𡺚崒之氣。坦直之言。決非阿好者。尤足爲徵信百世。何嫌之有。不佞精魄都蛻去。所餘蜩翼而已。柰公何。遂書此於尾以歸之。

交河盧氏藏譜跋

[編輯]

盧氏本中國范陽人。唐之氏族誌。與博陵之崔。爲甲乙族而聞於天下。及唐季政亂。護軍大夫穗率諸子避地東來。諸子皆有功於鷄林。各受封邑。交河伯塢其第二也。鷄林時無氏族誌。交河氏之文獻。遂爲杞宋之無證。至諱康弼佐麗朝封宣城。宣城卽交河之別名也。自麗迄我。世襲忠勳。累公累卿。爲東方著姓。中葉以降。盧氏淪於海上。以明菴公之忠勩而爵不稱德。自是名位雖不顯於朝。而世以文行相傳。樹立門戶。聞於一省。亦可謂源深而流長矣。內弟鍾學與其從祖兄鍾吉。移寓三嘉山中。躬稼樵以自遣。瑣尾極矣。於是傷門戶之零替。懲雞林之無徵。欲修世牒。藏之石龕。使有考於來後。而就余謀之。余悲其竆而嘉其志。爲之勘校繕寫。俾藏之。且告之曰。人家興替。不繫於名位之升沈。在於家法之承墜。不須讀小學當法盧氏。非君之先世行義孚於人。至今傳爲美談者耶。君兄弟雖竆困流離。而其孝友睦婣。有足可尙。吾知君之必有後矣。今日之竆。安知不爲蠖之屈龍之蟄。而將伸之機緘耶。吾弟勉乎哉。

書虛齋權公遺事後

[編輯]

載圭於虛齋遺事。歎默翁,霜嵒元季氏之賢也。朱子贊考亭聚星亭。極稱陳荀之賢。而末以羣彧之附操忘漢。深嘆嗣守之難。又嘗致疑於家庭間一種邪議。言其流害直以洪水猛獸斷之。噫。若默霜二賢。當弘瞻斁倫之時。斥絶杜門。十年坎壈而無怨悔。公霜翁之玄孫也。金烏大歸。不復進取。終老巖扃。足以追光先烈。古人所難。在公卻無難焉。其家傳心法之勿替引之可驗矣。戊申亮佐之變。其醞釀包藏。厥已久矣。邪說橫流。擧國眩惑。卒致兇逆之變。於是知洪水猛獸之嘆。爲不我欺也。公於是時。誅兇討逆。悲憤慷慨發於篇章者。秋色崢嶸。亦課忠責孝之遺意也。蓋金烏掛榜黨人。雖不詳其的指何人。而戊申禍胎。安知不萌芽於斯時耶。然則公之炳幾之明。亦可謂遠矣。憂世之君子。表章而遍告之。以聞於今之士大夫。則必有赧然而愧恥者矣。竊有望焉。噫。

書菊泉許公孝弟忠信四字帖後

[編輯]

右菊泉公遺敎也。公疾革。家人問後事。倩傍人書此四字以遺之。噫。不惟觀化不怛之爲難。亦可見平生所守之正。臨死不易也。公之遺文之孫靜隱公樸勘校而巾衍之。不幸罹鬱攸之災。至玄孫瓘。始收拾斷爛。將付剞劂氏。屬余校讎。且曰珠毀於櫝。所餘鱗介耳。不亦痛哉。余對曰。德本也。文末也。古之學者先本而後末。菊泉公非古之學者歟。其德行之實。觀當時諸公之誦可知。而後之狀公者。至以菊下之泉。比之顔亭之水。則其文之爲珠爲鱗。又何必論哉。略辨其豕亥。而請書此四字於卷端。以相其役雲爾。

題水月堂逸稿

[編輯]

國家以科擧造士。盡一世納之彀中。微是士無立揚之路。雖高才明智。風聲習尙之所驅。鮮能脫出。余於水月堂田公。重有慨焉。公之後孫溶奎收拾公散逸零稿。就余掃塵。敬受以閱之。蓋亦不免於鉛槧程式。而其議論見識之滂沛明白。非世之剽竊綴緝者之所能彷彿也。其文則程式。其義則得於經學者也。惜乎止於上庠。而竟屈劉蕡之第。不得少試其蘊抱也。使公專事於古人之學。則可以發揮經旨。闡明道妙。以開後人之眼。此吾所以致慨於造士之法也。乃不揆耄昏。略辨銀根。因以所感於中者。書涴卷尾如此雲。

書洪聞叔在鶴墓誌銘後

[編輯]

走少讀朱子所撰高東溪祠堂記。未嘗不感慨高風。而亦竊疑夫夫子稱引之或涉過重何哉。百世之師。孟子旣以聖人稱之。則是何等地位。何等名義。高公之與陳少陽請斬六賊。及夫與賊檜爲水火而至死不悔者。義信正矣。節信高矣。氣信剛矣。功亦大矣。然亦何遽擬議於聖之淸者。而斷然以百世師歸之耶。今得重菴金公所撰洪烈士聞叔幽誌銘而讀之。乃知高公果足爲百世師。而夫子稱引之重爲有以也。嗚呼。紙上懸想之與身親見聞。其意味之親切不侔。有如是夫。天地不崩墜。則支琴之山不泐。支琴之山不泐。則後百世志士之襟。將血淚之淋漓也。嗚呼悲夫。奮髥大讀。呑聲長慟。而遂釋其平昔之疑如此雲。

書肯守堂世蹟後

[編輯]

竊觀古今傳記。凡有名行事業可傳於世者。莫不有祖先積累之功爲之基也。吾鄕先輩。有處士先生茅廬崔公。以篤學力行師友淵源。爲世推重。夷考其家世。則蓋亦有所自來矣。肯守堂諱俊立。早從蘆坡李先生學。文學兼雅量標格出羣。諱慶輝官主簿。諱應嵩號病叟。皆以孝友聞。是於茅廬。爲曾祖若祖若考也。主簿公有兄曰㵎谷公慶文。弟曰五竹軒公慶新。亦難兄難弟雲。吁川豐而不源。無是理矣。崔氏將刊譜。收錄先世遺蹟。列之卷端。而三世事行。舊譜所載。僅僅如右。而父老相傳稱崔氏之賢。必屈指於三公。故後孫秉軾,德煥思欲編入於世蹟之錄。而無誌狀之述。以是爲憾。丐餘一言。余曰。君無憾。獨不觀夫木乎。冬而晦根。春而燁敷。君家三世。其晦根之時乎。二君世交也從遊也。遂書此以釋其憾雲爾。

書簑翁實紀後

[編輯]

躬漁具旨。董生誰儔。笞常深受。伯兪何罪。喜怒不常。耄昏以也。敢懈候門。膳餘末原。禮意然也。敢不獻新。侍疾嘗藥。居喪不肉。不敢以衰老自懈。而奉祭致齊。齊必嚴。上墓輒哭。哭必痛。於乎。曺簑翁之孝。可謂有始有終矣。又有難焉。富與仁之不兼爲久矣。翁先貧後富。力穡以辦。非其有則絲毫不取。買田未嘗上下價。賑糶未嘗求息。至於宗族之遺乏者。隣里之不能養不能葬者。賙恤之無常數。以支體之不可分貳而不聽兄弟之異居。以子孫之不可不敎而爲之立齋擇師。皆是爲仁之事。而卒能富有奚以歟。翁一生節儉。老猶布衣。被其禁奢華。省宂費以存贏餘。積累以致之。豈世俗殖貨之謂哉。蓋翁性於孝。本旣立矣。仁之道。宜自此而生。節儉亦性分中事。能不失天之所以與我者。天亦爲之厚其生。宜矣哉。翁早孤而貧不能從事於學而能若是。其資稟之美。豈非所謂天璞之自然。不待琱琢而可貴者歟。抑文貞先生之家法。猶有傳者而素所擩染歟。曺君子晉。其肖孫也。以曺仲謹之傳,崔勉菴之表示之。請置一言。余盥手受閱之。可保翁之不朽於世矣。如余曷足爲有無。但於仁富之際。少欠說破。於是乎言。

松谷遺稿跋

[編輯]

孝弟天性也。與生俱生。夫人莫不然。而能不失者鮮矣。若松谷柳公。性於孝弟。一擧足一出言而不敢忘。與之俱生而俱死者也。有子曰。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本旣立矣。仁之道。由此而生。以之事君。以之事長。以之處夫婦交朋友。無施而不利。而公早廢公車。結志高遠。所樂者雲林而已。所狎者泉石而已。其勢只得仁於一家而已。然其發於詩文者。壹是皆愛君憂國傷時病俗仁民愛物之意。而於淑慝消長華夷變革之際。長吁短嘆。累致意焉。夫尙德而不尙辭者。言行常相顧。言處卽是行處。世之觀公遺文者。不以文視之。而以公之七分眞影視之。於知公也。其庶幾乎。蓋公於文辭。素泊如也。或因讀書有感。或遇山水賞心。或因事敍實。皆信手成語。從學者畸零收拾總若干篇。或者疑公謹禮人也。而其追服一節。或涉於過中而失經。然孝者生思盡情。死思盡哀而已。生死兩缺。則當爲孝子終天之痛。公之心以爲君子有終身之喪。缺於生者。固不可追矣。缺於死者。身在則可追矣。至痛徹肝次骨。按住不得。聖人所謂觀過知仁。正在此處。況朱子以追服爲近厚而無貶辭。則亦不可謂無所受矣。遺文之在巾箱二百年。子孫自咎。將付剞劂氏。託不佞以讎校之役。非耄昏所可任者。累辭而終不獲。拭眵櫛閱。略加釐正。而遂書涴卷後如此雲。

書蘆翁形氣質說後

[編輯]

或有問於余曰。蘆翁以爲形質之外。更別無氣質之質。然則先儒所言變化氣質者何謂也。形質亦可變歟。曰子所言變者。指面貌之媸爲姸。身榦之短爲長而言歟。此則不可變也。先儒所言變者。非此之謂也。乃指其氣質之性耳。性豈有形質乎。性無不同。而氣質所稟。有剛柔善惡之不同。故所同者隨其不同而自爲一性耳。變者變其異而反其同者也。張子所謂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是也。程子所謂及其淸也。卻只是元初水是也。然則變化氣質雲者。非變其形質之謂。而苟能變其性則形質亦隨而變也。故曰潤身。曰軆胖。曰睟於面盎於背。見乎其四軆。四體不言而喩皆是也。且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宮室飮食之居養。猶能移軆。而況乎居仁居敬以養之乎。蓋氣者陽也。質者陰也。陽變而陰隨之理也。豈有氣旣變而質不可變乎。請以一淺事諭之。於此有炭火焉。火氣也。炭質也。火之消滅也。其炭黑頑。火之燃熾也。其炭紅鮮。氣變而質隨之者。無物不然。獨於人也。氣變而質不隨而化乎。柰何以此疑蘆翁之論乎。

跋振義錄

[編輯]

振義錄。錄山南金公某丙寅遺跡也。丙寅秋。洋胡猖獗。陷我沁都。公以草茅韋布。奮義檄召。應者雲集。器械資糧。亦隨而辦。啓行有日。聞賊平而止。蓋急君父之危。民彝也。慷慨而奮起。凡有智勇者。猶可能也。無一資半級名位之可藉而動人者。而一呼而四應。非信義智略素有以服人者不能。論者以爲難於健齋諸公者。非過論也。抑備器械齎芻糧鍊紀律然後爰方啓行。則非無他端以附秦軍之比。而亦庶幾乎師出以律之丈人。使賊就戮少稽。則公之所抱可展。成名可期。而卒莫之試。論者以是致慨。然公義士也。義者無所爲而然者。豈蘄名而爲之乎。公之心必幸其撲滅於未熾。而不恨其莫我試也。若載圭則別有慨焉者。嗚呼。公之時。吾東春秋之義未墜於地。唱焉而有若蘆沙先生。和焉而有若華西先生。一辭以爲洋胡不可和。上格天心。廟筭大定。殺伐用張。召募有命。人人皆知妖胡之不可與共一天。則義檄之下。響應之雲集宜矣。而今時則不然。蹄跡交國。懷襄滔天。禮樂淪於糞土。斯文變爲異端。人類化爲禽獸。而天地爲之閉塞。此何等時也。使天祚吾東。自上有赫斯之怒。而在下有如公者起。則人民之響合。果亦如公之時乎。抑否乎。願以諗於遠近知友也。

書禮笏合編後

[編輯]

古昔聖王。以禮化俗。人人習於禮。習慣自然。若無待於笏。而猶曰執笏搢笏以備忽忘。況叔季禮廢之後乎。此後世笏記之所由興也。吾友鄭君月波子類輯禮笏十篇。使諸生肄習之。蓋橫渠夫子敎人以禮之遺意也。本恭敬以壅根柢。謹節文以固筋骨。卓然自立。不爲事物之所搖奪者。可得之於此。苟或忘本實事繁文。所習者止於容儀度數之末。則周折揖遊之際。雖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史焉而已。噫。豈月波子編輯之意哉。謹識其末以勖之。

題權應九手書小學書後

[編輯]

敬之如父母。信之如神明。此魯齋於小學書云然。若魯齋。其亦可謂小學之肖子也仁人也。子之於父母。心知百軆。受之全矣。人之於神明。動靜雲爲。體之而不可遺。故曰一擧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則無時而不父母矣。曰昊天曰明。及爾出往。昊天曰旦。及爾遊衍。是則無往而非神明矣。曰洞洞屬屬。執玉奉盈。曰戰戰兢兢。臨深履薄。此敬之之說也。曰上帝臨汝。毋貳爾心。曰毋貳毋虞。上帝臨汝。此信之之謂也。非父母無以有是身。非神明無以有是德。非小學無以做這箇人。嗚呼小學書。信乎其父母矣。信乎其神明矣。吾友權君鼎煥手書小學書一部以尊閣之。爲終身從事之地。其弟雲煥以乃兄之意。請余置一言於卷末。余奉閱一過。其字畫楷整之始終如一。亦足斂衽。而其立定箚住。以爲畢生家計者。尤可豔歎。遂書魯齋語以復之曰。吾友苟能以魯齋之心爲心。則凡書中所言之言。是父母之命也。所行之行。是神明之爲也。吾友之所手書者。豈非模寫其眞影之本。象設其陟降之位乎。一擧足一出言。無時而不小學矣。如常侍之。其有不洞屬而戰兢者乎。如常見之。其有不毋貳而毋虞者乎。吾友念之哉。嗚呼。人孰無這箇父母。又孰無這箇神明。然而能敬能信者鮮矣。年歲蹉過而晩始覺悟者有之。故曰如三十歲覺悟。便從三十歲立定腳跟做去。八九十歲覺悟。亦當據現在箚住做去。今吾友年幾四十。前此亦嘗覺悟於是書否。其箚住立定。定在今手書之日。悔前日之蹉過。追將來之敬信。則亦豈無誘衷啓蒙以遂其志願者乎。父母至慈焉者也。神明至仁焉者也。吾友勉之哉。

書謙菴朴公行狀後

[編輯]

科擧之學。口聖賢而志利祿。號稱名士而皓首汩沒。苟賤汙卑而不知恥。滔滔者皆是。若謙菴朴公。庸非拔出流俗之高士耶。才氣穎脫。早業功令。未二十而時人目之以文章。莫不斂衽竪幡。屢擧而不利。則乃慨然自悔。棄之若浼。晦跡林泉。以養親訓子爲本分事業。而玩心於聖賢之書。樂而終身。視俗士之營營於功利之末者。豈不是勇脫洪流。豈不是鳳飛千仞乎。後孫泰根奉其狀。謁余以墓銘。余非其人。所不敢也。顧枉費半千里行役。殊甚缺然。遂書所感於後。以諗諸世之業文者雲。

琴石壽瑞詩跋

[編輯]

強圉作噩之孟冬。過四明稽樵所。出示其先大人壽瑞詩稿。請尾一言。余旣不參於奉觴稱賀之末。而今後時矣。賀則不可。竊惟卷中諸公。皆一時之名公鉅卿聞人韻士也。稽樵兄弟粧帖而珍藏之。又繕寫成編。謀繡梓以壽其傳。宜矣哉。但時移歲遷。不惟治級有汙隆。人心亦隨而變遷。此朱先生之嘆息於韓無咎,李德遠也。今日卷中諸公。又安保其果無前後兩截人耶。設有之。自當爲世道歔欷。其在琴石公之自求嚮用。則何加損之有哉。覽是稿者。毋以名院記中某也某也。爲軒輊於主人翁也。姑書此以塞稽樵之責。稽樵故人閔臺兄致亮其人。

題烈婦金氏從容錄

[編輯]

古今婦人。殉於烈者何限。而能從容取義。到得十分盡頭者。惟沈載德夫人瑞興金氏一人而已。沈君鶴煥錄其致命事實及旌褒贊述文字。合爲一𢎥以示余。余敬閱一過。題其卷首曰從容錄。竊謂金夫人傳神。此二字其庶幾乎。

書金一蟬唱酬諸作後

[編輯]

一蟬金翁國魯。吾先大父愛友也。翁請一言。余輒辭以不敢。首尾二十年。翁之請愈勤。余曰。翁廣交多名勝。爲翁作述甚盛。如吾曷足爲有無。且翁之請。與翁之名不相孚。蟬吾知其無求於人者也。翁之屢請而不憚煩如此乎。翁笑而不答。因以唱酬諸作示之曰第觀之。受閱未半。有先大父及諸父詩文。余作而曰。於吾旣三世矣。吾之屢辭固過矣。看過將終。有戲贈默窩詩一律。翁所自作也。落句曰不須釣姓名。余沉吟良久曰。翁之意。吾今而後。乃知之矣。翁之請於吾。不過使余爲繼述先誼而已矣。若求之也。諸名勝已足矣。何必於吾乎。不須釣姓名一句。譏警切矣。寧不知自反。以此推之。諸名勝述作。必樂聞而樂道之。如古人感蟬之作也。一蟬翁何與焉。古人感蟬之作何限。而陸雲之序,歐陽之賦,東坡之詩。其尤著者也。彼嘒嘒泠泠者。豈求之而得耶。蓋其淸閒冷淡。有足感嘆人者。宜乎其作者之多也。先大父之所嘗愛之者。其亦在是歟。及將還。書此以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