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教入安岳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聖教入安岳記
佚名
中華民國13年(1924年)
《聖教入安岳記》是四川省安岳縣天主教會人士所撰寫,1924年,經四川川東教區副主教納慈軒(Urbain Claval)批准,由重慶曾家巖聖家書局排印。該資料講述清代道光以前,天主教傳入並紮根於安岳縣的歷史。
維基百科 參閱維基百科中的:四川天主教

引言

[編輯]

天主為發顯自己光榮,以己全能自主,用六日工夫,從無中化成天地、神人、萬物。天主初造人類,用泥土造其肉身,賦一靈魂,有明悟、記含、愛慾三司,實為天主三位一體之肖像。原祖二人,男名亞當,女名厄袜。安享地堂諸福。魔鬼姤忌施誘。投附蛇身,盤繞命果樹上,借蛇口問祖母曰:厄袜,汝何不食斯果。對曰:我等本食各諸果,獨斯善惡樹果,天主嚴禁。若食,必定罰死。魔曰:定無此事。因天主知爾等,不拘何日,一食斯果,就像天主一般,能識善惡萬理,為此嚴禁汝等摘食。厄袜信魔哄誘,又見命果美麗非常,隨摘而食之。後送與男人。亞當輕慢主命,順妻之意,遂食此果。嗚呼,首祖二人,如此犯命,死隨原罪而入世矣。

原祖二人犯主命後,天主義怒,除其原福,趕出地堂。他們即陷於萬禍之中。但天主仁慈,許元 [原?] 祖大恩,將來有一婦女,踏蛇的頭。指聖母將蒙天主特恩,得盼魔鬼,不沾染原罪之污,將產生救世主於世也。

初造後四千年,時為漢朝哀帝元壽之二年。天主前許及古聖先知預言,救世主降生,憐極世人之時已至。有童身瑪利亞,年方十五,淨配義人若瑟,同是達未聖王後裔,皆有聖德,皆矢童身。時天神嘉庇厄爾,奉天主之命,恭報於童身瑪利亞,云:申爾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主與爾偕焉。瑪利亞聞語心驚。天神乃慰:因汝得受天主寵愛,將懷孕生子,當名耶穌。瑪利亞問曰:予已矢志童身,此語何行?天神告曰:因天主聖神全能被爾,無礙汝童身。縁爾生者,乃天主聖子。瑪利亞乃謙恭依允,對天神曰:主之婢女在茲,希惟致成於我,如爾之言。俄頃,天主第二位聖子,不失與聖父同體,降孕為人。九月後,時為西曆降生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主耶穌生在如達國白零縣。滿三十歲,耶穌遊各州府縣鄉村等處,勸化世人,遵守天主十誡。此十誡是起初,天主印刻在人心內的誡命。後立古教時,天主將這十誡刻在兩塊石板上,交與梅瑟曉諭百姓。耶穌傳新教時,又曉諭世人。節記於下:
一、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二、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三、守主日。四、敬愛父母。五、毋殺人。六、毋行邪淫。七、毋偷盜。八、毋妄證。九、毋願他人妻。十、毋貪他人財物。

故門弟甚多,內選有十二位做大宗首,稱為宗徒。耶穌所傳之道,總歸除傲習謙,看薄銀財,克苦肉身,認識敬愛天主,及他所遣來的救世主。因嚴責惡人之不善來,故而招惹其恨,直到謀殺他。十二宗徒之一,名叫如達斯,引帶軍器的兵拿耶穌,付於仇人。伊等解送到當年鐸德諸宗,又押送比辣多衙內。比辣多見耶穌無罪,思欲釋放。惡眾喧噪,請斷。比辣多見眾怒難平,留耶穌受利害鞭笞,頭戴茨圈。眾猶哄哄不息。比辣多膽小徇情,憑眾釘殺。惡黨將粗重十字架,放耶穌背上。吾主甘心情願勉力以負。路上遇見聖母及數聖婦,慟哭路隨。時因力乏,跌僕數次。到加爾瓦略山,釘於兩盜中。聖母同聖若望,暨數聖婦,立於十字架旁,痛苦難堪。吾主將聖母託與聖若望奉養。兵卒拈鬮,分得其衣。時如德亞國,十字架是為極兇極重犯人之刑具。吾主為贖眾罪,甘心受釘。又於十字架上,仰求聖父赦仇,恩賜右盜升天,充滿古經所載。諸事完畢,大聲曰:終。斷氣而崩。

死後第三日,耶穌復活出墓,身發奇光。守墳兵卒驚怖僕地,奔城通報。吾主復活,首先往慰聖母,次現聖婦瑪達肋納,繼現宗徒,暨諸聖徒信友。同食同談,開視五傷。四十日內,同宗徒講論天國奧理,定立聖事七跡,並聖教規誡諸事。又命宗徒曰:我已全受天地權,爾輩往誨普世萬民,付聖洗,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者。人信兼領聖洗者,必升天堂;不信者,必墜地獄。乃許自己恆居聖徒中,直至世界窮盡,永不離聖會。並許遣聖神降臨,訓慰眾徒,而騰雲升天。耶穌升天後第十天,聖母同宗徒教眾在堂,恆心切禱,祈望天主,於辰時聖神降臨,如吾主耶穌所許。聲如風雷,毫無驚恐,充滿眾心,乃現舌形如火,光耀不焚,分懸各首頂。此是顯明宗徒、教眾,領受聖神恩寵,傳教萬方。宗徒未散之前,定了信經十二端大道,所以名叫宗徒信經。茲諸於下:
我信全能者天主父造成天地,我信其唯一子耶穌基斯督我等主,我信其因聖神降孕生於瑪利亞之童身。我信其受難於般爵比辣多居官時,被釘十字架,死而乃痊。我信其降地獄,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我信其升天,坐於全能者天主父之右。我信其日後,從彼而來,審判生死者。我信聖神,我信有聖而公教會,諸聖相通功。我信罪之赦,我信肉身之復活,我信常生。亞孟。

宗徒分行天下。聖多默傳教印度等國,有說亦至中華,然無眞據可憑。至降生後六百三十五年,唐太宗貞觀九年,時有大秦國傳教阿羅本抵長安,入朝覲帝,得允傳教,現景教碑可證。此石碑於降生後一千六百二十五年時,在陝西西安府地內掘出。今豎該府西門外寺內。茲撮碑句云:道非聖不宏,聖非道不大,道聖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華啓運,明聖臨人。

後元朝時,有若望孟德哥 (Giovanni da Montecorvino) 主教,暨阿多理神父,到中國傳教。明朝時,又有利瑪竇、湯若望等神父,到中國入京傳教。時大臣、學士中,進教領洗者甚多。江南松江府,有徐光啓閣老;浙江杭洲 [州] 府,有楊淇園尙書;湖洲 [州] 府樂宗元解元;福建有葉相國閣臣、李之藻等。大明崇禎年間,即耶穌降生後一千六百四十年,有耶穌會士利類思 (Ludovico Buglio) 司鐸首先入川,傳揚福音。其時有閣老劉宇亮者,四川綿竹人也,素護聖教,極表贊同,並期利類思司鐸,開化桑梓,常勸駕焉。故至時而人民進教者,實繁有徒。兼安文思 (Gabriel de Magalhães) 司鐸亦到,襄辦教務。而皇族伯多祿,及官紳顏督等,因亦進教,他而下民不言可知。此川省中有天主聖教眞傳之始也。惜乎傳揚未久,川難即生。逆賊張獻忠剿洗成都,民教遭害,玉石俱焚。聖教即為之一 [毀?],利、安二司鐸被掣皇營,亦幾經危險。及大清朝定鼎,川難敉平,眞教乃復發現於川,從未熄滅。因在管理四川官府中,有一奉教官長,姓許名纘曾,即許太夫人之子也。按太夫人,是相國徐光啓之孫女,全心為主,幫助傳教,慶求人靈。由陝接穆來貞 (Claudius Motel) 司鐸到川傳教,即建堂保寧,而成都、順慶兩處尤為響應,教之盛行乃復如初。繼經穆天尺 (Johannes Müllener)、畢天祥 (Luigi Antonio Appiani)、白日昇 (Jean Basset)、梁弘仁 (Jean-François Martin de La Baluère),四司鐸入川,教尤遠播。至康熙五十二年,有費隱、潘如二司鐸,職任欽差,以繪圖到川,亦在宣揚聖教。自是而愈傳愈廣,愈進愈增矣。繼後復前傳教至安岳者,法國傳教士白日昇也。也有法國傳教士艾若望,在一千七百六十九年,即乾隆三十三年,由安岳起程到榮昌地方,看顧病人,付臨終祕跡禮,被獲丟監在禁。一連八載,受苦繁多且重。後又解送成都,偶遇一司鐸,職任欽差,以繪圖職務幸遇見得,即出名保釋,因而得免。後有二位司鐸,吳斯德望及彭若瑟,亦在安岳傳教多次,在一千七百八十五年,即乾隆五十年,被獲解送北京,丟監,受苦繁多且重,不久即卸世。

安岳縣永清場黃家溝黃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才、仕、正、宗、祖、榮、華、富、貴、洪、孝。

黃才倫在康熙三十六年,由湖廣來川,查站 [插佔] 安岳永清場。在耶穌降生後一千七百零七年,即康熙四十六年,聽法國傳教士白日昇 (Jean Basset) 勸諭奉教。才倫生有四子,長子仕俊,站 [佔] 腰磨灣,其後裔有一小房搬往陝西漢中府居住,其後代有孫一名,華珍,聖名依納爵,晉升鐸德之職;又有一小房搬至遂寧縣竹林井;又有一小房搬住本縣天林場。次子仕仲站 [佔] 四合頭。三子仕忠站 [佔] 敞口廳,聖名若翰,妻子李氏,聖名黑肋納。在一千七百四十四年,即乾隆九年,有馬主教來安岳管顧教務,此教友有年七十七歲,熱心敬主。此二人之墳碑有年號一千七百五十二年,即乾隆十七年。仕忠之後代名華越,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即光緖二十四年,余蠻子匪黨要伊家背教,不允背教,因此被殺,現時伊等闔族領洗者總共有一千人之譜。第四子仕彥,其後裔無據可憑,但據《聖教入川記》所載,近馬家場三里許隔黃家溝十五里,有黃姓大老宅一所,不知是與不是四房仕彥之後。前幾年,以與黃家溝合族。按歷代之人,皆云前立有經堂,遂沿稱為天主堂,遠近諸人均指為地名。證到今百餘年,未奉聖教。細揣其情,大約因世變亂風波不得已而背教者有之,而年代亦又久遠,所以後世子孫忘記無所稽考憑。聖教入川所載,在此大院側近有無碑墓一所。按歷代之人皆言,此墓是司鐸墳,且有多數士人皆言牲畜不食此墳上所生之草。

黃華珍,字金書,生於一千八百三十六年,即道光十六年,在一千八百六十四年九月二十四號,即同治三年晉升鐸德之職,死於漢中府鼓鑼垻。其墳碑墓如下:
聖方濟各三會司鐸黃公諱金書大人之墓,光緖三十一年歲次乙巳孟冬之月泐。

司鐸黃依納爵係漢中沔縣人也,生於道光十六年,自幼熱心事主,奮志讀書,後晉升鐸德,正直無私,辦西安、漢中等處教務,危難不避艱險弗辭,為聖教廣揚名聲;講論正道,勸信友,勤習經典,費盡苦心;待人不論富貧,施恩則分先後。遇士人則多方獎勸,遇窮困則博施哀矜;廣見多聞,窮理覆性,故彼其化者,至今猶是則是效,稱頌莫名。光緖二十六年冬月二十一日安然而逝,享年六十有五。今勤諸貞珉以志,千古不忘,是為序。

安岳縣永清場高屋基油房溝黃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道、朝、正、國、興、應、上、恩、佑、世、代。

由貴州來川查站 [插佔],在一千七百零七年,即康熙四十六年,聽法國傳教士白日昇勸諭,進奉聖教。後在一千七百四十四年,即乾隆九年有馬主教到其家看顧教友。其後裔有黃上應,聖名雅各伯;上總,聖名斐理伯,晉升鐸德之職。又有黃恩良,在光緖二十四年被余蠻子所殺。現時闔族領洗者共有六百人之譜。黃上應,雅各伯係安岳縣永清場人也。生於一千八百三十六年,即道光十六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即同治五年,卸世在一千八百九十一年即光緖十七年。其墳葬於永清場油房溝。

黃上總,斐理伯,係安岳縣永清場人也。生於一千八百四十六年,即道光二十六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即同治十年,卸世在一千八百七十七年,即光緖三年。其墳葬於彭縣河垻場學堂。

安岳縣吳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榮、智、德、文、學、華、宗、祖、正、明。

由湖廣來川遂寧縣安居垻。吳榮斌雍正十年,即耶穌降生後一千七百三十二年儒學,許願朝峨山而去。棧房內偶遇一熱心教友,辯明天主眞實道理,猛然醒悟,心極樂聽願奉聖教。不數月授領洗恩,取聖名斐理伯,不久間歸家,每日大聲唸經。家門問他,你在做甚麼?答曰:我現奉了天主聖教,天天要唸早晚經課,恭敬天主。家門阻之不准,暗做首呈一張,投送遂寧縣署,追問申飭,收監將近六個月。家門勸伊洗心革面,不要奉教,故爾做一病呈保出。吳斐理伯出獄後,反加熱心唸經,敬奉天主眞教,因此與家門不睦。在一千七百四十三年九月內,即乾隆八年八月內,有一家門在縣辦公誣告斐理伯是白蓮教,引差役到其家,扯毀聖像、經書、聖物等。此時斐理伯已染病,不能起牀,暗許差役銀一兩,取經書等物,役允而去。本年十二月內,即一千七百四十四年一月二號,馬主教由金堂縣下四鄉看教友,起程。五號,方到斐理伯家,辦三王來朝瞻禮,安慰伊辦聖功數年,後得高壽卸世。其孫名德丕,本僕不能勝。其族眾毀謗凌辱,在乾隆五十六年將己業棄了,始搬走安岳所屬。挨馬家場八角廟佃張姓田業耕種。後搬石佛場童鵝灣。德丕長子文茲生三男二女。李老神父路加常住此家,巡閱教務。此老神父在伊家去逝後,文茲搬至慈糧橋,接駱姓堂口神父一年來辦聖功二次。長房搬善廟子立一堂口,接後世子孫繁衍。華祿搬下重慶朝天門一房,搬合州、郫縣等處。考其奉教至今已十代矣。

駱姓

[編輯]

由資陽縣搬在安岳。查其初奉天主教,看《聖教入川記》所載可也。

安岳縣石橋浦謝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應、時、恩、大、永、懋、學、上、匡、君、宗、詒。

由湖廣來川查站 [插佔] 康熙五十二年,即耶穌降生後一千七百一十三年是也。有法國傳教士費隱、潘如二司鐸職任欽差,以繪圖道經安岳所屬流河浦。因黃姓教友曾謁欽差,謝姓見教友如似之貴重,羨慕即生,因之進教焉。至乾隆九年,有馬主教到安岳巡閱教務,曾在此家住宿,地名暴花屋基,付嬰孩洗三人。是後熱心恭敬天主,蒙主降幅,子孫繁衍。此家由乾隆九年至嘉慶時,有七十餘年因神父稀少,連年少見,未辦聖功,未領聖恩,故爾冷淡。又見風波突起,徐鑒牧在成都亦又被殺,兼本縣外教諸人也要棄滅聖教,因伊等信德不堅,怕受凌辱,故爾背教者亦多。止有四五家信根堅定,未反信德。內有謝永逵,另立堂口,接神父在小八里溝。又有謝永達,搬往石佛場方家寺居住。現時洗者都有二百人之譜。

安岳縣邱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邱姓由湖廣來川查站 [插佔] 四川江津縣,因授駱姓勸諭曾祖邱恭萬認實天主,尊奉聖教,洗名厄各勞,所生二子國安、國興。後各生子,名正福、正泰。不知何年,正福搬往涪州居住,所生六子,太林、太偷 [愉?]、太祥、太光、太富、太芳。其後裔邱庭雲,聖名若翰,晉升司鐸之職,於耶穌降生後一千九百二十年卸世,在重慶公義大學校。正泰生三子,太福、太祿、太壽。

正福之後裔,有一小房在道光十七年,由涪州遷到安岳,名曰思德,娶石橋浦謝姓之女為妻,生一男一女。男名榮光,後生四子,長子彥愛,次子彥受,三子彥凌,四子彥辱。現時闔族洗者有二十一人之譜。

安岳縣天林場有數家老教友,不知何年何時奉天主教。考其奉教至今已歷十代之譜

[編輯]

王三合,現時闔族領洗者共有五十人。 字派:天、上、國、正、興、德、眞、榮。

由湖廣江夏縣到川居住天林場,立號三合。在嘉慶年間,風波大起,把王國商捉,去上堂不說半句背教之言。官府定他充軍之罪名,又在臉上刺「天主邪教」四字,不日充到伊犁地方,發給旗人為奴。國商全家歡歡喜喜上路。而這時候四川、陝西幾省的神父教友也多充在口外。道光初年,回人起反把伊犁城四面圍住,官兵打他不過。扶危濟急,眾教友進聖堂祈求天主,稟准將軍開城出戰,回人大敗。又得了回人丟下的牛馬糧食很多。將軍大喜,把這奏明皇上,下了一道諭旨,讚他忠心報國,各人多有獎賞。又赦他們的罪,發給路費准許各教友歸家。國商之後裔,有三位晉升鐸德之職,玉爺、良爺、王爺。

玉爺,王正貴,聖名多默,國商之子也,生在伊犁,於一千八百二十六年,即道光六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五十二年,即咸豐二年;死於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即光緖二十年。其墳葬於成都磨盤山。

良爺,王興嘉,聖名良,國商之孫。生於一千八百五十三年,即咸豐三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八十五年,即光緖十一年;死在一千九百一十七年,即民國六年。其墳葬於順慶府。

王爺,王德光,聖名伯多祿。生於一千八百八十三年,即光緖九年;晉升鐸德在一千九百二十年,即民國九年。此位司鐸現在管理天全州教務。

安岳縣天林場上四房、下四房王姓,由湖廣到川,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金、國、之、三、元、文、明、永、正、賢。

現時闔族洗者共有一千五百人之譜。

今有下四房晉升鐸德之職有三位,文爺、汪爺、王爺。

文爺,王文照,聖名若望。生於一千八百五十四年,即咸豐四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八十四年,即光緖十年;死於一千九百零三年,即光緖二十九年。其墓葬於天全州太平場。

汪爺,王文著,聖名依肋倫。生於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即同治十三年;晉升鐸德在一千九百零四年,即光緖三十年。此位現在管理綿竹縣教務。

王爺,王文成,聖名保祿。生於一千八百八十一年,即光緖七年;晉升鐸德在一千九百一十一年,即宣統三年。此位現在管理溫江教務。

陳姓

[編輯]

字派:維、正、仕、安、明、興、發、達。

由湖廣來川,在嘉慶年間風波大起,有陳仕忠充軍黑龍江。

陳安奉,老楞佐,生於一千八百二十一年,即道光元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即道光二十九年;死在一千九百零一年,即光緖二十七年。其墓葬於安岳天林場。

陳安治,瑪弟亞,生於一千八百三十九年,即道光十九年;晉升鐸德在一千八百七十二年,即同治十一年;死於一千九百一十三年,即民國二年。其墓葬於成都磨盤山。

又有唐姓、李姓、許姓老教友,不知何年何時奉天主教。考其奉教至今已歷十代之譜。

安岳縣馬家場羅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應、朝、庭、祖、宗、廣、德。

由貴州於乾隆年間到川,弟兄五人查站 [插佔] 安岳所屬清流鎭,地名羅家堰居住。因地偏窄相處不下,以三房仍舊回郡。又一房搬灌縣。第三房住居馬家場毛家堰,祖羅應科妻謝氏,在主降生後一千八百一十年,即嘉慶十五年,成授李神父路加訓誨進教,得病終洗,聖名若瑟。祖母謝氏聖名依搦斯,所生三子一女。長子朝文,次子朝武,三子朝斌。現時闔族洗者共有一百五十人之譜。

安岳縣姚市鎭袁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盛、惟、新、有、希、永、顯、世。

由貴州思南府安化縣東鄉八里地名躍水斑竹園。入川查站 [插佔] 姚市鎭道林寺居住。考袁姓進教之時,因伊祖父生瘡累年,許願信魔,皆盡都不能痊癒。在嘉慶年間,復一日突然幸遇遂寧安居垻吳斐理伯之孫到各縣市鎭,勸人敬奉天主眞教兼看病醫瘡。將天主眞教道理辯明,勸伊奉教。伊心樂聽遵從,不久間,瘡亦痊癒,因此熱心敬主,子孫繁衍。其後裔有升之子四房搬在長河𡎚居住。有能之子,仍住姚市鎭。現時闔族洗者共有一百人之譜。

安岳縣桙子橋李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正、漢、相、洪、周、國。

在康熙年間由廣東來川查站 [插佔] 自流井居住。後在道光二十九年始搬到安岳石佛場,繼又搬城南桙子橋新置田業,立一堂教友。祖父正榮在耶穌降生後一千八百二十一年,即道光元年進教。第二子漢澤隨父奉教,認識天主。生三子,長子相元,次子相清,三子相亨。現時闔族洗者共有五十人之譜。

安岳縣石羊場王姓初奉天主教記

[編輯]

字派:坤、道、德、長、發。

昔歷康熙年間,有王伍福偕侄國昌自湖廣永州府祁陽縣來川查站 [插佔] 安岳石羊場慈雲溝。國昌玄孫坤玉販賣線氈為業,常往合州一帶發賣。在合州店內售氈一牀與某先生。而先生見坤玉言談自若,同午膳。先生請聖號唸經,而坤玉見得,登時追問。先生將天主教眞道講與坤玉聽。不日坤玉歸家說與伍福玄孫坤榜,年二十八歲,亦聽入耳。坤榜私自避父,暗同坤玉直至合州仍尋某先生祈拜主進教,領全經本一冊,即問答一冊,念珠一串。坤榜收拾,僥倖歸家。被父母伯叔查知,即將聖物投入尿桶,立將坤榜逐出外方。數載後,父去世,坤榜聞得,始行回程,不敢彰揚,上有伯叔管束。而坤榜幼時常與冷開達、曾守福、劉正福相善,在石市酒館共飮。坤榜將天主道理說與三人亦聽。而冷、曾、劉隨請坤榜介紹,引至合州拜主。三人之中,惟冷開達家頗豐裕,親到成都仰見主教,求發一神父來家。而四姓各勸各族。

獨伍福所生五子,三四乏嗣。長子玄孫,坤榜。次子、么子均有後裔,盡都信魔。於是年豬、牛、人口死亡甚多,惟坤榜人口、畜牲尙存,故此兩房玄孫棄魔進教。直至道光二十六年,范主教由大足縣來石羊場傳教,又勸多人進教。即彭姓、謝姓、羅姓、林姓、唐姓等。道光二十八年方在本場劉仕龍初立學堂。因新教友熱心讀書,得領洗之恩,存立一堂教友。坤榜妻李氏所生三子,長道平,次道常,三道厚。坤榜之伯父玄孫王德華晉升鐸德,更名德爺。查王氏進教始於道光四年,至於民國十一年,子孫洗者共有三百餘人。

德爺,王德華,聖名若翰。生於一千八百七十六年,即光緖二年;晉升鐸德在一千九百零九年,即宣統元年。現在管理廣元縣教務。

劉正福所生二子,名仕龍、仕如。

孫則忠、曾守福無後代,已絶了。

冷姓

[編輯]

字派:開、文、運、宗、紹。

冷開達領洗後,每年接神父到家。動家門認識天主。其家兄開陽,喜聽勤學道理,得領洗之恩。所生五子,文廣、文清、文義、文斌、文厚。其孫碧,聖名方濟各,生於一千八百七十九年,即光緖五年;在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即民國四年晉升鐸德,現在管理廣安倒石橋教務。

彭姓

[編輯]

彭乾題全家五子一女進教,在道光二十六年。領洗後,每年接神父到家。數十年後,乾題去世,其家漸漸冷淡。所存一子都係嬰孩洗,被外教彭姓玩班子,將此子誘出,外方浪遊,忘卻天主,現在人已絶了。

李姓

[編輯]

字派:天、長、榮、世。

李天貴由道光二十六年進教。天貴所生三子,長子長吉,次子長九,三子長惠。妻唐氏,所生二子一女,男榮昌、榮達,公義先生是日 [也?]。光緖二十八年八月內,長惠夫婦被紅燈教斃命。唐氏妻腹有孕,將妻頭砍脫,又把肚皮一刀破開,嬰孩急踴而死,痛苦難當。一家小孩嚇得各處奔避。

林姓

[編輯]

字派:翌、敦、和、定、吉。

林翌恆、翌照、翌流,在道光二十七年拜主,都由范主教領洗。現其子孫有五十人之譜。

謝姓

[編輯]

字派:榮、景、國、太、文。

謝榮伯在道光二十六年拜主,次年由范主教領洗,所生三子,景和、景華、景雨。現洗者有八十人之譜。

唐姓

[編輯]

字派:升、朝、廷、安。

唐升榮所生一子,朝篤所生六子。惟第四子廷書,聖名保祿,生於一千八百七十七年,即光緖三年;在一千九百零七年,即光緖三十三年,晉升鐸德,現在管理彭縣教務。

羅姓

[編輯]

字派:應、永、正、家、升。

昔歷康熙年間由貴州遷至四川安岳縣岳家垻查站 [插佔],地名羅家垻。將 [家?] 業失盡,道光年間遷移石羊場居住。時太祖母候 [侯] 氏所生一子,名應魁,年久並餘歲。時遇王坤榜勸引奉天主教。而應魁回家稟與兒子商議,一齊去奉天主教。應魁母有八十餘歲,已於道光二十八年在范主教拜主。應魁所生三子,長永同、次永國、三子永吉,全家讀書,亦在范主教手內領洗。日後長子搬至陝西漢中府居住。次子永國,三子永吉在石羊場居住。永國所生一子二女,名正才。永吉所生五子一女,正喜、正美、正富、正貴、正華。闔族發派 [達?],子孫共有六十餘人之譜。考其奉教至今已五代矣。

安岳縣道光年間有數家奉天主教列於後。

陳姓

[編輯]

字派:家、芳、明。

由湖廣查站 [插佔] 四川合州三滙場,後在嘉慶年間搬來安岳文星街居住。進教名陳家雄,聖名安德肋,得高壽,在光緖初年卸世。所生一子五女,男名芳蓉,聖名若望。所生三子二女,長子明德、次子明光、三子明升。現時闔家洗者,共五六十人之數。

王姓

[編輯]

王應惠原籍安岳縣石佛場大柏樹,遷居安岳城。除外賣藥,道光年間回縣,得遇陶公德正傳教,又有邱、黃二家教友引他奉教。後娶李氏,所生二子,長子在金、次子在銀。其孫光榮、光德、光順、光心,曾孫天才、天德、天全、天平、天萬、天福、天庚、天有、天成。現時全家有三十人之譜。

汪姓

[編輯]

汪履輝在道光年間進教,洗名若望,民國十一年壽有九十載,卸世。其子興藩,其孫承恩、承光、承譜、承照,現時全家有十六人之數。

羅姓

[編輯]

羅漢位原籍鴛鴦鋪易家垻,遷居安岳縣,開銀匠鋪。在道光年間進教,所生二子,楚純、楚良,其孫元旦。

傅姓

[編輯]

傅榮秀原籍城西傅家橋,在道光年間奉教,所生二子,敏恩、敏金。其孫克有、克貴、克發、克仕、克記。

安岳縣永清場

[編輯]

道光年間有數家奉天主教,列於後有:唐姓、文姓、賀姓、郭姓、琢姓。

咸豐、同治、光緖、宣統、民國年間,奉教者甚多,現時洗者有七千人之譜,大經堂六所,小經堂十所,縣內經堂立有育嬰堂、孤老院。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9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