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先生文集/卷0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古詩五 臨川先生文集
卷六·古詩六
卷四‧古詩七 

古詩六[編輯]

北客置酒[編輯]

紫衣操鼎置客前,巾韝稻飯隨粱饘。

引刀取肉割啖客,銀盤擘臑薧與鮮[1]

殷勤勸侑邀一飽,卷牲歸館觴更傳[2]

山蔬野果雜飴蜜,獾脯豕臘加炰煎[3]

酒酣衆吏稍欲起[4],小胡捽耳爭留連。

爲胡止飲且少安,一杯相屬非偶然。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長老常坦[5][編輯]

道人少賈海上游,海舶破散身沈浮[6]

抱金滿篋人所寄,吹簸偶得還中州。

贏身歸金不受報[7],秖取斗酒相獻酬。

歡娛慈母終一世,脫棄妻子藏巖幽。

蒼煙寥寥池水漫[8],白玉菡萏吹高秋。

夜燃柏子煮山藥,憶此東望無時休。

塞垣春枯積雪溜[9],沙礫盛怒黃雲愁[10]

五更匹馬隨雁起,想見鄮郭花今稠[11]

百年夸奪終一丘,世上滿眼真悠悠。

寄聲萬里心綢繆,莫道異趣無相求。

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編輯]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

寄書邗江[12],詒我峰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

永懷故人歡,不願百金易。

竹枯歸樵蘇,石爛棄沙礫。

夷門得邂逅,緑髮皆半白。

追思少時事,俛仰如一夕。

老矣無所爲,空知念疇昔。

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釋。

出門事紛紛,歸臥意還𤭏[13]

聞當上湓水,持詔守嶺阨[14]

方爲萬里別[15],執手先慘戚。

茲游信浩蕩,山水多所得[16]

爲我謝香爐,風塵每相憶。

[編輯]

蒼黃離家問南北,中路思歸歸不得。

風濤何處不驚人,雨雪前村更欺客。

舊交旌斾此盤桓,見我即令兒解鞍。

荒山樂官歌舞拙,提壺沽酒聊一歡。

行藏欲語眉不展,互歎別離心繾綣。

行年半百勞如此,南畝催耕未宜晚。

送吳仲庶出守潭州[17][編輯]

吳公河南,名出廷右。

高才有公孫,相望千歲後[18]

平明省門開,吏接堂上肘。

指撝談笑間[19],靜若在林藪[20]

連牆畫山水,隱几詩千首。

浩然江湖思,果得東南守。

傳鼓上清湘,旌旗蔽牛斗。

方今河南治,復在荊人口[21]

自古楚有材,酃淥多美酒。

自古有材,多美酒。

不知樽前客,更得賈生否?

雜詠三首[22][編輯]

懷王自墮馬,賈傅至死悲。

古人事一職,豈敢苟然爲?

哭死非爲生,吾心良不欺。

滔滔聲利間,亦何知。

[編輯]

先生善鼓瑟,齊國好吹竽。

操竽入人,雅亦復殊。

豈不得祿賜,歸臥自欷歔。

寥寥朱絲絃,老矣誰與娛。

[編輯]

商陽殺三人,每輒不忍視。

亦云食君食,報禮當如此。

波瀾吹九州,金石安得止。

永懷南山阿,慷慨中夜起。

即事三首[23][編輯]

我起影亦起,我留影逡巡。

我意不在影,影長隨我身。

交遊義相好,骨肉情相親。

如何有乖睽,不得同苦辛。

[編輯]

昏昏白日臥,皎皎中夜愁。

明月入枕席,涼風動衾幬。

蛬蟬相鳴悲[24],上下無時休。

徒能感我耳,顧爾安知秋[25]

[編輯]

日月隨天旋,疾遲與天謀。

寒暑自有常,不顧萬物求。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眇眇上古曆,回環今幾周?

送鄭叔熊歸閩[編輯]

鄭子喜論兵,魁然萬人敵。

嘗持一尺箠[26],跨馬河南北。

方今邊利害,口手能講畫。

疑師穀城翁,方略已自得。

天兵卷甲老,壯士不肉食。

低徊向詩書,文字鋭鎸刻[27]

科名又齟齬,棄置非人力。

黃塵彫裘,逆旅同偪仄。

秋風吹殘,霰雪已驚客。

浩歌隨東舟,別我無慘惻。

生今好遊,往往老妻息。

南陔子所慕,天命豈終塞。

寄二弟時往臨川[28][編輯]

蕭條冬風高,吹我冠上霜。

我行歲已寒,悲汝道路長。

持以犬馬心[29],千里不得將[30]

使汝身百憂,辛苦冒川梁。

青燈照,仰屋涕數行。

不有親戚思,詎知遠遊傷。

李氏沅江書堂[編輯]

沅江水有梁與罾,田樹桑可蠶耕[31]

君於其間恥射利,獨岸清泚留朱甍。

詩書當前日開闔,冠帶滿坐相逢迎。

勉求高論出施設[32],無以私智爲公卿。

休假大佛寺[編輯]

罷憊得休假,衣冠倦趨翔。

挾書聊自娛,解帶寺東廊[33]

六龍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冬屋稍暄暖,病身更強梁[34]

從我有不思,捨我有不忘。

問誰可與言,攜手此徜徉。

婉婉吾所愛,新居乃鄰牆。

寄聲能來遊,維用寫愁腸[35]

別謝師宰[編輯]

閶闔城西地如水,雞鳴黃塵波浪起。

窮年一馬望扶桑,東得省門身輒止。

簿書期會老紛紛,邂逅論心喜有君。

數日未多還捨我,相看愁思亂於雲。

解使事泊棠陰時三弟皆在京師二首[36][編輯]

始吾泊棠陰,三子不在舟。

今當捨之去,三子還遠遊。

茫然千里水,今見荻花洲。

俛仰換春冬,紛紛空百憂。

懷哉山川異,往矣霰雪稠。

登高一涕泗,寄此寒江流。

[編輯]

泊船棠陰下,灘水清且淺。

回首望孤城,浮雲一何緬。

久留非吾意[37],欲去猶繾綣。

馳心故人側,一望三四反。

蕭蕭東堂竹,異日留息偃。

無恩被南國,疑此行當翦。

驊騮[編輯]

龍德不可係,變化誰能謀[38]

驊騮亦駿物,卓犖地上遊。

怒行追疾風,忽忽跨九州。

轍跡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鴻蒙無人梯,沆漭遶天浮。

巉巖拔青冥,仙聖所止留。

欲往輒不能,視龍乃知羞。

寄朱氏妹[編輯]

昔來高郵居,我始得朱子

從容談笑間,已足見奇偉。

行尋城陰田,坐釣渠下沚。

歸來同食眠,左右皆圖史。

入視爾諸幼,歡言亦多祉。

當時獨倩,遠在廬山趾。

沈君未言昏[39],名已習吾耳。

安知十年來,乖隔非願始。

相逢輒念遠,悲吒多於喜。

今茲豈人力,所念皆聚此。

諸甥昔未有,滿眼秀而美。

低徊吾親側,亦足慰勞止。

嗟予迫時恩,一傳日千里。

爾舟亦已戒,五兩翩然起。

蕭蕭東南縣,望爾何時已。

空知夢爲魚,逆上西安水。

贈陳君景初[編輯]

吾嘗奇華佗,腸胃真割剖。

神膏既傅之,頃刻活殘朽。

昔聞今則信,絶伎世嘗有。

堂堂潁川士,察脈極淵藪。

珍丸起病瘠,鱠蟲隨泄嘔。

攣足四五年,下針使之走。

一言儻不合,萬金莫可誘。

又復能賦詩,往往吹瓊玖。

卷紙誇速成,語怪若神授。

名聲動,蹤跡晦莨莠。

相逢但長嘯,遇飲輒掩口。

獨醒竟何如,無乃寡俗偶。

顧非避世翁,疑是壁中叟。

安得斯人術,付之經國手?

贈張康[編輯]

昔在歷陽時,得子初江津。

手中紫團參,一飲寬吾親。

捨舟城南居,杖屨日相因。

百口代起伏,呻呼聒比鄰。

叩門或夜半,屢費藥物珍。

欲報恨不得,腸胃盤車輪。

今逢又坎坷,令子馳風塵。

顛倒車馬間,起先冰雪晨。

嗟我十五年,得祿尚辭貧。

所讀漫累車,豈能蘇一人?

無求愧子義,有施慚子仁。

逝將收桑榆,邀子寂寞濱。

送程公闢守洪州[40][編輯]

畫船插幟搖秋光,鳴鐃傳鼓水洋洋[41]

豫章太守吳郡郎,行指鬥牛先過鄉。

鄉人出郭航酒漿,炰鼈鱠魚炊稻粱。

芡頭肥大菱腰長,釂醻喧呼坐滿牀。

怪君三年寓瞿塘[42],又驅傳馬登太行。

纓旄脫盡歸大梁[43],翻然出走天南疆[44]

九江左投貢與章,揚瀾吹漂浩無旁。

老蛟戲水風助狂,盤渦忽坼千丈強[45]

君聞此語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觴。

鄙州歷選多儁良,鎮撫時有諸侯王。

拂天高閣朱鳥翔,西山蟠繞鱗鬣蒼。

下視城塹真金湯,雄樓傑屋鬰相望。

中戶尚有千金藏,漂田種秔出穰穰[46]

沉檀珠犀雜萬商,大舟如山起牙檣[47]

輸瀉交廣流荊揚,輕裾利屣列名倡[48]

春風蹋謡能斷腸,平湖灣塢煙渺茫。

樹石珍怪花草香,幽處往往聞笙簧[49]

地靈人秀古所臧[50],勝兵可使酒可嘗。

十州將吏隨低昂,談笑指麾回雨暘。

非君才高力方剛,豈得跨有此一方?

無爲聽客欲霑裳,使君謝吏趣治裝。

我行樂矣未渠央[51]

鳳凰山[52][編輯]

驅馬信所適,落日望九州。

青山滿天地,何往爲吾丘?

貧賤身秖辱,富貴道足羞。

涉世諒如此,惜哉去無由。

夢中作[編輯]

青門道北雲爲屋,大壚貯酒千萬斛。

獨龍注雨如車軸[53],不畏不售畏不續。

彭蠡[編輯]

茫茫彭蠡春無地,白浪春風濕天際。

東西捩柂萬舟回,千歲老蛟時出戲。

少年輕事鎮南來,水怒如山帆正開。

中流蜿蜒見脊尾,觀者膽墮予方咍。

衣冠今日龍山路,廟下沽酒山前住。

老矣安能學佽飛,買田欲棄江湖去[54]

牛渚[編輯]

歷陽之南有牛渚,一風微吹萬舟阻。

華戎蠻支百川,合爲大江神所躔。

山盤水怒不得泄,到此乃有無窮淵。

朱衣乘車作官府,操制生殺非無權。

陰靈秘怪不欲露,燬犀得禍豈偶然[55]

東門[編輯]

東門白下亭,摧甓蔓寒葩。

淺沙杙素舸,一水宛秋蛇。

漁商數十室,門巷隱桑麻。

翰林謫仙人,往歲酒姥家。

調笑此水上,能歌楊白花

楊花飛白雪,枝裊緑煙斜。

舞袖卷煙雪,綺裘明紫霞。

風流翳蓬顆,故地使人嗟。

迢迢陌頭青,空復可藏鵶。

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56][編輯]

寒雲沈屯白日埋,河漢蕩坼天如簁。

衡門兼旬限泥潦,臥聽窾木鳴相挨。

蕭辰忽掃纖翳盡[57],北嶺初出青嵬嵬。

微之新詩動我目,爛若火齊金盤堆。

想攜諸彥眺平野,高論歷詆秦以來。

觥船淋浪始快意,忽憶歸雲胡爲哉[58]

念君少壯輟游衍,發揮春秋玉杯

書成不得斷國論,但此空語傳八垓。

登臨興罷因感觸,更欲遠引追

君知富貴亦何有,諂譽未足償譏排。

風豪雨橫費調燮,坐使髮背爲黃台。

留賓往往夜參半,雖有罇俎無由開。

江南佳麗非一日,況乃故園名池臺。

能招過客飲文字,山水又足供歡咍。

剩留官屋貯酒母,取醉不竭當如

[59][編輯]

六朝人物隨煙埃,金輿玉幾安在哉?

鍾山石城已寂寞,祇見江水雲端來。

百年故老有存者,尚憶世宗初伐[60]

魏王兵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當時謀臣非不衆,上國拔取多陪臺。

龍騰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爲可咍[61]

降王北歸樓殿坼[62],棄屋尚鎖殘金堆。

神靈變化自真主,將帥何力求公台[63]

山川清明草木靜,天地不復屯雲雷。

使君登高訪古昔[64],傷此陳跡聊持杯。

因留嘉客坐披寫[65],酃淥笑語傾如簁[66]

酒酣重惜功業晚,老矣萬卷徒兼該。

攢峰列壑動歸興[67],憂端落筆何崔嵬[68]

餘年無歡易感激,亦愧莊叟能安排。

青燈明滅照不寐,但把君詩闔且開。

[編輯]

干戈六代戰血埋,雙闕尚指山崔嵬。

當時君臣但兒戲,把酒空勸長星杯[69]

臨春美女閉黃壤,玉枝自蘂繁如堆[70]

後庭新聲散樵牧[71],興廢倏忽何其哀。

咸陽龍移九州坼,遺種變化呼風雷。

蕭條中原碭無水,崛強又此憑江淮。

廣陵衣冠掃地去,穿築隴畝爲池臺。

吳儂傾家助經始,尺土不借秦人簁。

珠犀磊落萬艘入,金璧照耀千門開。

建隆天飛跨兩海,南發交廣東溫台。

中間嶪嶪地無幾,欲久割據誠難哉。

靈旗指麾盡貔虎,談笑力可南山排。

樓船蔽川莫敢動,扶伏但有謀臣來。

百年滄洲自潮汐,事往不與波爭迴。

黃雲荒城失苑路,白草廢畤空壇垓[72]

使君新篇韻險絶,登眺感悼隨嘲咍。

嗟予愁憊氣已竭,對壘每欲相劘挨。

揮毫更想能一戰,數窘乃見詩人才。

  1. 「擘」,龍舒本作「臂」。
  2. 「館」,龍舒本作「舍」。「觴」,龍舒本作「長」。
  3. 「臘」,龍舒本作「𦞽
  4. 「酣」,龍舒本作「酬」。「吏」,原作「史」,據龍舒本校改。
  5. 龍舒本無「奉使道中」四字,「坦」作「垣」。
  6. 「沈」,龍舒本作「波」。
  7. 「贏」,龍舒本作「羸」。「金」,龍舒本作「來」。
  8. 「煙」,龍舒本作「燈」。「漫」,龍舒本作「慢」。
  9. 「溜」,龍舒本作「留」;光啓堂本、聽香館本作「流」。
  10. 「盛」,龍舒本作「感」。
  11. 「鄮」,龍舒本作「郊」。「今」,龍舒本作「稠」。
  12. 邗江上」,龍舒本作「向江山」。
  13. 𤭏」,龍舒本作「迫」。
  14. 「守」,龍舒本作「出」。
  15. 「別」,龍舒本作「州」。
  16. 「水」,光啓堂本作「丞」。
  17. 「送」,龍舒本作「和」。
  18. 「歲」,龍舒本作「載」。
  19. 「撝」,龍舒本作「麾」。
  20. 「在」,龍舒本作「入」。
  21. 」,聽香館本作「今」。
  22. 此三首爲龍舒即事六首之第三、四、五首。
  23. 此三首爲龍舒即事六首之第一、二、六首。
  24. 「蛬」,龍舒本作「巷」。
  25. 「顧」,龍舒本作「故」。
  26. 「嘗持」,龍舒本作「當時」。
  27. 「鋭」,龍舒本作「鑱」。
  28. 「往」,龍舒本作「在」。
  29. 「以」,原本小註:「一作此」;龍舒本作「此」。
  30. 「得」,龍舒本作「能」。
  31. 「田」,光啓堂本、聽香館本作「山」。
  32. 「出」,龍舒本作「坐」。
  33. 「寺東」,龍舒本作「步寺」。
  34. 「身」,光啓堂本作「骨」。
  35. 「腸」,龍舒本作「傷」。
  36. 龍舒本無「二首」二字。
  37. 「吾」,龍舒本作「可」。
  38. 原校:「一本無此二句。」
  39. 「昏」,刻本作「婚」。
  40. 「守洪州」,龍舒本作「之豫章」。
  41. 「傳」,龍舒本作「伐」。
  42. 「寓」,刻本、龍舒本、光啓堂本、聽香館本作「滯」。
  43. 」,原作「粱」,據刻本、龍舒本、光啓堂本改。
  44. 「疆」,光啓堂本、聽香館本作「彊」。
  45. 「坼」,龍舒本作「拆」。
  46. 「漂」,刻本作「薸」。
  47. 原校:「一本無此句。」
  48. 「裾」,龍舒本作「裙」。
  49. 「簧」,龍舒本作「篁」。
  50. 「臧」,龍舒本作「藏」。
  51. 「未渠」,龍舒本作「渠未」。
  52. 此詩爲龍舒鳳凰山二首之第一首。
  53. 「獨」,龍舒本作「燭」。
  54. 「欲」,光啓堂本作「及」;聽香館本作「亟」。
  55. 「豈」,龍舒本作「卻」。
  56. 「三首」,龍舒本作「二首」,爲第一、三首。
  57. 「辰」,龍舒本作「晨」。
  58. 「憶」,光啓堂本作「億」。
  59. 龍舒本題作「和微之登高齋」。
  60. 「憶」,刻本作「億」。
  61. 「爲可」,龍舒本作「真堪」。
  62. 「坼」,龍舒本作「拆」。
  63. 「求」,龍舒本作「登」。
  64. 「訪古昔」,龍舒本作「一訪古」。
  65. 「嘉」,龍舒本作「佳」。
  66. 「淥」,龍舒本作「醁」。
  67. 「列」,龍舒本作「刻」。
  68. 「落」,龍舒本作「前」。
  69. 「空」,龍舒本作「究」。
  70. 「自」,原校:「一作白。」龍舒本同。
  71. 「散」,龍舒本作「歎」。
  72. 「垓」,龍舒本作「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