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行政應訴規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自然資源行政應訴規定
自然資源部令第4號
2019年7月19日
發布機關:自然資源部
自然資源部網站

自然資源行政應訴規定》已經2019年7月16日自然資源部第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長  陸  昊

2019年7月19日


自然資源行政應訴規定

自然資源部令第4號

(2019年7月16日自然資源部第2次部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規範自然資源行政應訴工作,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推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結合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參加行政訴訟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行政應訴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第四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法治工作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本部門的行政應訴工作。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工作機構為應訴承辦機構,負責承辦相應的行政應訴工作。

第五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審理行政訴訟案件,依法履行出庭應訴職責,尊重並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自覺接受司法監督。

第六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行政應訴工作需要,配備、充實工作人員,保障工作經費、裝備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條件,保證行政應訴人員、機構和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七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行政應訴學習培訓制度,開展集中培訓、旁聽庭審和案例研討等活動,提高工作人員的行政應訴能力。

第八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和分析行政應訴情況,總結行政應訴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和重點案件,並在本部門內部或者向下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通報,督促其改進管理、完善制度。

第九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法治工作機構負責統一登記人民法院行政案件應訴通知書、裁判文書等。其他工作機構應當於收到的當日轉交法治工作機構進行登記。

第十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應訴工作的需要,聘請律師或者安排公職律師辦理自然資源行政訴訟案件。

第十一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積極配合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

第十二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委託所屬事業單位承擔有關行政應訴的事務性工作。

第十三條  共同應訴案件中,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通過人民法院遠程在線應訴平台出庭應訴,也可以委託下一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出庭應訴。

第十四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照下列規定確定應訴承辦機構,並將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材料轉交應訴承辦機構辦理:

(一)被訴的行政行為未經複議的,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業務工作機構為應訴承辦機構;

(二)被訴的行政行為經複議維持的,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業務工作機構和法治工作機構為應訴承辦機構。業務工作機構負責對原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舉證和答辯,法治工作機構負責對複議決定的合法性進行舉證和答辯;

(三)被訴的行政行為經複議改變的,辦理行政複議事項的法治工作機構為應訴承辦機構,業務工作機構協助辦理。

經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同意,應訴承辦機構可以通知與被訴行政行為有關的其他工作機構參與應訴工作。

確定應訴承辦機構有爭議的,由法治工作機構提出處理意見,報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確定。

第十五條  因行政複議機關維持原行政行為被共同提起訴訟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與立案的人民法院聯繫,並及時與行政複議機關的應訴承辦機構溝通。

第十六條  應訴承辦機構應當按照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的要求,及時收集整理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以及其他有關材料,擬訂答辯狀,確定應訴承辦人員,並製作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和授權委託書。

應訴承辦機構根據需要,可以提請法治工作機構組織有關機構、單位、法律顧問等對複雜案件進行會商。

第十七條  應訴承辦機構應當將答辯狀及證據、依據等相關材料提交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審查批准。

答辯狀、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授權委託書應當加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印章,授權委託書還應當加蓋法定代表人簽名章或者由法定代表人簽字。

第十八條  應訴承辦機構應當自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收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將答辯狀、證據、依據等相關材料提交立案的人民法院。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導致證據不能按時提供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經准許後可以延期提供。

證據、依據等相關材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作出明確標註和說明,安排工作人員當面提交給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員簽收。

第十九條  應訴承辦機構認為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請閱卷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並按照規定查閱、複製卷宗材料。

第二十條  應訴承辦機構收到應訴通知書後,認為能夠採取解釋說明、補充完善相關行政程序、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等措施化解行政爭議的,應當及時提出具體措施的建議,必要時應當經本部門負責人同意,與人民法院、原告溝通協商,但不得採取欺騙、脅迫等手段迫使原告撤訴。

應訴承辦機構為化解行政爭議所採取的措施,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建議調解的行政爭議,應訴承辦機構應當提出協調解決方案,經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後,配合人民法院與當事人進行溝通協調。

第二十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或者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負責人出庭更有利於化解爭議的案件;

(二)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建議或者同級人民政府要求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案件;

(三)人民法院書面建議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案件;

(四)其他對自然資源管理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

符合前款規定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及時提出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具體建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確實無法出庭的,應當指定其他工作人員出庭應訴,並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在開庭審理前向人民法院作出書面說明。

第二十三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訴承辦機構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

(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要求應訴承辦機構負責人出庭的案件;

(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起上訴或者申請再審的案件;

(三)其他對本機構業務執法標準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十四條  出庭應訴人員應當按時到庭。未經法庭許可,不得中途退庭。確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出庭的,應當提前告知人民法院並說明事由,經法院許可申請延期。

第二十五條  出庭應訴人員應當根據人民法院的要求參加庭審活動,遵守司法程序和法庭紀律,尊重審判人員和其他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六條  庭審結束後需要補充答辯意見和相關材料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在人民法院要求的期限內提供。

第二十七條  應訴承辦機構應當對人民法院裁判文書進行認真研究,認為依法應當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的,經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後,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交上訴狀或者再審申請書,並將上訴狀或者再審申請書抄送法治工作機構。

行政複議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者行政複議機關認為應當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的,雙方應當進行協商。

第二十八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決定不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於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10日內,將裁判結果及分析情況向本部門負責人報告,同時抄送法治工作機構。因同一原因導致多個案件收到相同裁判結果的,可以合併報告。

自然資源部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業務工作機構和行政複議機構共同應訴的,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業務工作機構負責報告;因行政複議程序導致敗訴的,由行政複議機構負責報告。

第二十九條  二審案件、再審案件由原承辦一審案件、二審案件的應訴承辦機構負責承辦行政應訴工作。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需要履行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履行。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應當自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0日內提出履行的意見,報經本部門負責人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在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向負責人報告履行情況,同時抄送法治工作機構。

依法提出再審申請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就履行的意見與相關人民法院進行溝通。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承擔賠償責任的,應訴承辦機構應當會同相關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製定賠償方案,經本部門負責人批准後,辦理支付賠償費用手續。

第三十二條  需要繳納訴訟費用的,由應訴承辦機構會同相關機構辦理。

第三十三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收到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議後,應訴承辦機構應當組織研究落實,提出具體措施、意見和建議,對存在的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進行整改,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向人民法院反饋。涉及多個應訴承辦機構的,由法治工作機構牽頭,組織應訴承辦機構研究落實。

第三十四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收到人民法院對本部門製發的規範性文件的處理建議的,應當組織研究,並於60日內向人民法院反饋處理意見。發現該規範性文件與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相牴觸的,應當及時廢止該規範性文件,並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將行政應訴工作情況納入本部門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領導班子、評先表彰、幹部使用的重要依據。

應訴承辦機構負責人和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進行年度述職時,應當報告履行出庭應訴職責情況。

第三十六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分:

(一)收到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後未及時處理或者轉交的;

(二)不按照本規定提交證據、依據及其他相關材料,履行答辯、舉證等法定義務的;

(三)無正當理由不出庭應訴,也不委託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的;

(四)出庭應訴人員無正當理由未按時出庭或者未經法院許可中途退庭的;

(五)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

(六)無法定事由未全面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的;

(七)不依法及時處理司法機關司法建議,不整改本部門、本單位存在的違法行政問題的;

(八)應當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的案件,拖延或者怠於履行提起上訴、申請再審職責,導致國家蒙受重大損失的;

(九)敗訴後新作出的行政行為因相同原因導致再次敗訴的,以及推卸責任導致敗訴的;

(十)其他違反本規定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應訴承辦機構應當在行政訴訟活動全部結束後,將案件材料進行收集整理裝訂,依照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歸檔、移交。

第三十八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參加行政賠償訴訟活動,自然資源部辦理國務院裁決案件的答覆事項,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  本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原國土資源部2017年5月8日發布的《國土資源行政應訴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71號)同時廢止。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