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自然資發〔2021〕44號
2021年3月15日
發布機關: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自然資源部網站

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自然資發〔2021〕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總結全國「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驗教訓基礎上,研判地質災害發生發展趨勢、認真謀劃年度重點任務,就做好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實各級主體責任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安全、生命安全、社會安全、經濟安全的政治高度,就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自然災害防禦工程標準」「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等明確要求。

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落實各級主體責任,狠抓隱患排查,強化監測預警,落實應急預案,既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又防災有方、治災有法、救災有略。各地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防早防全,抓深抓實,落地落細,織牢天網,紮緊人絡,着力防範化解地質災害風險挑戰,切實減輕地質災害危害,積極防範、科學應對、高效處置各類突發地質災害事件。

二、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各項制度實施

我國「十三五」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因災造成死亡失蹤人數較「十一五」、「十二五」大幅降低,有成績有不足,有經驗有教訓。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毫不鬆懈、勇於擔當,切實落實各項防災減災措施,全力履行好「全力防,配合救」的部門職責。

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和組織管理,統籌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落實。一是落實管理機制。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化、扁平化防治工作新格局,強化央地統一、分級負責的政府責任體系,全面落實政府主導、行業共治、全民參與的防治管理機制。二是做好頂層設計。組織編制好「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年度計劃和應急預案,統籌協調好地質災害防治與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等工作,加強風險源頭管控與綜合治理。三是完善制度體系。持續推進地質災害防治組織管理體系、群測群防體系、技術裝備體系、培訓演練體系、人才隊伍體系、資金保障體系建設,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地方績效考核體系,落實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制度體系。

三、聚焦關鍵重點,集中發力落實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直接關係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聚焦防災減災關鍵領域、關鍵問題、關鍵環節和重點地區、重點隱患和重點時段,持續集中精準發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一是加強隱患識別,突出解決「隱患在哪裡」問題。充分利用基於星載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的天-空-地一體化多源立體觀測體系,開展多方法、分層次、多尺度綜合遙感調查,全面開展高、中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和地面驗證,解決地質災害隱患發現不夠的問題。重慶、四川、貴州、甘肅、陝西等省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開展綜合遙感隱患識別,進一步提升能力。二是加快風險評價,推動「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結合《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綱要》和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開展新一輪區域性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人口聚集或風險較大的重點區域1:1萬大比例尺高精度調查評價及風險區劃工作,加強地質結構分析和致災機理研究,把那些目前沒有變形跡象但是具有成災風險的地區劃分為不同程度的風險地區管控起來,既要管住已有隱患點,又要管住風險區,推進防控方式由「隱患點防控」逐步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探索總結雙控管理制度、責任體系和技術方法。浙江要進一步深化風險管控試點,擴大試點區域;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甘肅要按照部統一安排,選擇重點地區開展「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試點,為全面推廣地質災害風險管控探索技術路徑,積累管理經驗。三是人防技防並重,提高「什麼時候發生」的預警能力。要進一步落實群測群防體系,加強群測群防員遴選、補齊、培訓和激勵,落實專業隊伍駐守制度,提高技術支撐服務力度。加大詳細調查和勘查工作力度,查明隱患點「結構是什麼」及威脅對象併合理選定安裝點位,繼續推廣應用普適型監測預警設備。17個重點省份要在主汛期前完成2萬餘處隱患監測設備的安裝試用,力求部署合理、安裝科學、發揮實效。完善地質災害專群結合監測預警體制機制,提升地質災害預警精準度、時效性和覆蓋面,持續提升精準服務風險區內基層群眾和交通、旅遊、水利、能源等各行業的能力。一旦出現險情災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果斷組織撤離,堅決杜絕避險人員擅自回流。四是加強綜合治理,提升防禦工程標準。以最大限度減少受災害威脅人員為目標,提高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防禦工程標準,科學設計防範措施,根據輕重緩急原則,集中必要財力實施工程治理或排危除險,特別是要加大力度開展人口聚集區的工程治理與避險移民搬遷。進一步加強各類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質量控制、資金使用和過程管理,確保綜合治理措施取得實效。五是提升基層能力,充分發揮第一防線作用。面向全社會開展多形式的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針對各級行政管理人員、技術支撐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及群測群防員等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針對受威脅群眾開展防災應急演練,加強基層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提高風險防禦和應急處突能力。

四、加強協調聯動,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汛情、震情及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與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利、文旅、應急、能源、鐵路、氣象等部門的協調聯動,加強信息和資源共享,統籌協調好各系統行政力量、專家團隊、技術人員、群測群防員、應急物資裝備等,充分發揮地勘、遙感、測繪等專業人員作用,各司其職,各擔其責,形成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總合力,共同做好隱患巡查排查、監測預警、撤離避險、轉移安置、搶險救援和次生災害防範等各項工作。

五、全力做好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據預測,2021年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仍然嚴峻,總體趨勢接近常年,局部地區可能加重。特別是華東地區南部、中南地區的西部和東部局部、西南地區的中南部和東北部、西北地區的東南部和西北局部,在汛期或受較強地震影響期間,地質災害將呈高發態勢(詳見附件)。同時,要加強防範水利水電、鐵路、公路等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建房切坡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上述地區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年度重點工作,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加強趨勢預測和監測預警,合理調配防災備災力量,全力做好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2021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還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守住安全底線意義重大。各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各項責任,細化工作部署,不斷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地質災害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1年3月15日

附件:

2021年全國突發性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