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鄭藻如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致鄭藻如書
作者:孫中山
1890年
本作品收錄於《濠頭月刊

竊維立身當推己以及人,行道貴由近而致遠。某留心經濟之學十有餘年矣,遠至歐洲時局之變遷,上至歷朝制度之沿革,大則兩間之天道人事,小則泰西之格致語言,多有旁及。方今國家風氣大開,此材當不淪落。某之翹首以期用世者非一日矣,每欲上書總署,以陳時勢之得失。第以所學雖有師承,而見聞半資典籍;運籌縱悉於胸中,而決策未嘗施諸實事:則坐而言者,未必可起而行。此其力學十餘年,而猶躊躇審慎,未敢遽求知於當道者,恐躬之不逮也。

某今年二十有四矣,生而貧,既不能學八股以博科名,又無力納粟以登仕版,而得之於賦畀者;又不敢自棄於盛世。今欲以平時所學,小以試之一邑,以驗其無謬,然後仿賈生之《至言》、杜牧之《罪言》,而別為孫某《策略》,質之當世,未為遲也。伏以台駕為一邑物望所歸,聞於鄉間,無善不舉,興蠶桑之利,除鴉片之害,俱著成效。倘從此推而廣之,直可風行天下,利百世,豈惟一鄉一邑之沾其利而已哉?!

嗚呼!今天下農桑之不振,鴉片之為害,亦已甚矣!遠者無論矣,試觀吾邑東南一帶之山,禿然不毛,本可植果以收利,蓄木以為薪,而無人興之。農民只知斬伐,而不知種植,此安得其不勝用耶?蠶桑則向無聞焉,詢之老農,每謂土地薄,間見園中偶植一桑,未嘗不滂勃而生,想亦無人為之倡者,而遂因之不廣耳。不然,地之生物豈有異哉?縱無彼土之盛,亦可以人事培之。道在鼓勵農民,如泰西興農之會,為之先導。此實事之欲試者一。

古者聖人為民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而民乃得安熙於無事。今夫鴉片,物非蟲蛇,而為禍尤烈,舉天下皆被其災,此而不除,民奚以生?然議焚議辟,既無補於時限;言禁言種,亦何益於國計。事機一錯,貽禍無窮,未嘗不咎當時主持之失計也。今英都人士倡禁鴉片貿易於中國,時賢興敵煙會於內,印度教士又有遏種、遏賣、遏吸,俱有其人,想煙害之滅當不越於斯時矣。然而懦夫劣士,慣戀煙霞,雖禁令已申,猶不能一時折槍碎鬥。此吾邑立會以勸戒,設局以助戒,當不容緩;推貴鄉已獲之效,仿滬上戒煙之規。此實事之欲試者二。

遠觀歷代,橫覽九洲,人才之盛衰,風俗之淳靡,實關教化。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否則返此。嗚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無聞焉,綜人數而核之,不識丁者十有七八,婦女識字者百中無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風俗安得不頹,國家安得不弱?此所謂棄天生之材而自安於弱,雖多置鐵甲、廣購軍裝,亦莫能強也!必也多設學校,使天下無不學之人,無不學之地。則智者不致失學而嬉;而愚者亦賴學以知理,不致流於頹悍;婦孺亦皆曉詩書。如是,則人才安得不盛,風俗安得不良,國家安得而不強哉!然則學校之設,遍周於一國則不易,而舉之於一邑亦無難。先立一興學之會,以總理其事。每戶百家,設男女蒙館各一所,其費隨地籌之,不給則總會捐助。又於邑城設大學館一所,選蒙館聰潁子弟入之,其費通邑合籌。以吾富庶之眾,籌此二款,當無難事。此實事之欲試者三。

之斯三者,有關於天下國家甚大,倘能舉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將見一倡百和,利以此興,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輩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國之大幸也。某甚望於台駕有以提倡之,台駕其有意乎?茲謹擬創辦節略,另繕呈覽,懇為斧裁而督教之,幸甚。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5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