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與是仲明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與是仲明書
作者:袁枚 清朝
本作品收錄於《小倉山房文集/15

尹司空來金陵,道足下廬墓講學不應試,與海昌相公書累數千言,以道自任。僕始聞而驚,繼而惑,不敢不通書於足下。

嘗聞君子不與名期而名至,名不與爭期而爭至。名者,君子之所樂受;而爭者,君子之所甚危也。然同乎人以得名,名難得而難敗;異乎人以得名,名易得而易敗。莊子曰:「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今之人有廬墓者乎?有講學者乎?有不應試者乎?人所不為,而足下為之,其得名也宜。然人所不為,而足下為之,則是異乎人以得名也,恐爭之者至矣。古之君子,不招人之爭,而常有以待人之爭。待之云者,非謗至而為之辨也,期於理足而名不可敗也。

天下大矣,九州之人才眾矣,古人之書亦至多矣。書能使人智,亦能使人愚;能使人?然不足,亦能使人傲然自恃。善讀書者常不足而智,不善讀書者常自恃而愚。足下廬墓,無乃愚乎?講學不應試,毋乃自恃乎?且三者之名,又不容兼收也。講學必講禮,禮不墓祭,而何廬為?不應試必隱,隱不與人接,而何講學為?孔子一則曰「從周」,再則曰「從周」。既講學矣,必遵時王之制,而何以不應試為?以子之名,考子之行,吾為子之危之也。

雖然,廬墓近孝,可行;不應試近高,亦可行。惟講學近偽,且大妄,斷不可行。蓋嘗信孔子而疑宋儒矣。孔子編《詩》不作《詩》,讚《易》不擬《易》,修《春秋》不自為綱目。今所傳《論語》,乃孔子死,有子、曾子之徒追記之,非孔子朝作某語,暮命某人作語錄也。三月無君則皇皇然,六十返魯,述而不作。使孔子貴且顯,或早死,至今無講學名。《論語》曰:

「學之不講。」講之云者,謂講求在己之學,審問明辨,益其身心,故與「德之不修」同憂,非如後世聚徒立舍者之所為。今顯宦者猶閉門絕跡,庭無人焉。而足下一布衣,乃披皋比,坐南面,擁弟子數百人。身賤而道貴,名隱而實彰,於己不安也。縱安於己,其安於人乎?必有憎且忌者,為處士橫議之說以摧敗之。前代鴛湖、東林,無俚已甚。足下從而效之,過矣!

當今堯、舜在上,足下為皋、夔可,為巢、由可,為孔、孟則不可。何也?孔、孟之與堯、舜,不並立者也。不知此,亦不足以為孔、孟。幸三思,毋悔。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