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152
高崇文 伊慎 朱忠亮 劉昌裔 范希朝 王鍔 閻巨源 孟元陽 趙昌 ◄ | 舊唐書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〇二 馬璘 郝廷玉 王棲曜 劉昌 李景略 張萬福 高固 郝玼 段佐 史敬奉 |
► 姚南仲 劉乃 袁高 段平仲 薛存誠 盧坦 |
馬璘
[編輯]馬璘,扶風人也。祖正會,右威衛將軍。父晟,右司禦率府兵曹參軍。璘少孤,落拓不事生業。年二十餘,讀《馬援傳》至「大丈夫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嘆曰:「豈使吾祖勛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杖劍從戎,自效於安西。以前後奇功,累遷至左金吾衛將軍同正。
至德初,王室多難,璘統甲士三千,自二庭赴於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殄寇陜郊,破賊河陽,皆立殊效。嘗從李光弼攻賊洛陽,史朝義自領精卒,拒王師於北邙,營壘如山,旌甲耀日,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副元帥李光弼壯之,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有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明年,蕃賊寇邊,詔璘赴援河西。廣德初,仆固懷恩不順,誘吐蕃入寇,代宗避狄陜州。璘即日自河右轉鬥戎虜間,至於鳳翔。時蕃軍雲合,鳳翔節度使孫誌直方閉城自守;璘乃持滿外向,突入懸門,不解甲,背城出戰,吐蕃奔潰。璘以勁騎追擊,俘斬數千計,血流於野,由是雄名益振。代宗還宮,召見慰勞之,授兼御史中丞。
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俾清殘寇。俄遷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及邠寧節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檢校工部尚書。以犬戎浸驕,歲犯郊境,涇州最鄰戎虜,乃詔璘移鎮涇州,兼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涇原節度、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如故。復以鄭、滑二州隸之。璘詞氣慷慨,以破虜為己任。既至涇州,分建營堡,繕完戰守之具,頻破吐蕃,以其生口俘馘來獻,前後破吐蕃約三萬余眾。在涇州令寬而肅,人皆樂為之用。鎮守凡八年,雖無拓境之功,而城堡獲全,虜不敢犯,加檢校右僕射。上甚重之,遷檢校左僕射知省事,詔宰臣百僚於尚書省送上,進封扶風郡王。
璘雖生於士族,少無學術,忠而能勇,武幹絕倫,艱難之中,頗立忠節,中興之猛將也。年五十六,大歷十二年卒,德宗悼之,廢朝,贈司徒。
璘久將邊軍,屬西蕃寇擾,國家倚為屏翰。前後賜與無算,積聚家財,不知紀極。在京師治第舍,尤為宏侈。天寶中,貴戚勛家,已務奢靡,而垣屋猶存制度。然衛公李靖家廟,已為嬖臣楊氏馬廄矣。及安、史大亂之後,法度隳弛,內臣戎帥,競務奢豪,亭館第舍,力窮乃止,時謂「木妖」。璘之第,經始中堂,費錢二十萬貫,他室降等無幾。及璘卒於軍,子弟護喪歸京師,士庶觀其中堂,或假稱故吏,爭往赴吊者數十百人。德宗在東宮,宿聞其事;及踐祚,條舉格令,第捨不得逾制,仍詔毀璘中堂及內官劉忠翼之第;璘之家園,進屬官司。自後公卿賜宴,多於璘之山池。子弟無行,家財尋盡。
郝廷玉
[編輯]郝廷玉者,驍勇善格鬥,事太尉李光弼,為帳中愛將。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陽,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萬,四面急攻。光弼懼賊勢西犯河、潼,極力保孟津以掎其後,晝夜嬰城,血戰不解,將士夷傷。光弼召諸將訊之曰:「賊黨何面難抗?」或對曰:「西北隅最為勍敵。」乃亟召廷玉謂之曰:「兇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辭曰:「廷玉所領,步卒也,願得騎軍五百。」光弼以精騎三百授之。光弼法令嚴峻,是日戰不利而還者,不解甲斬之。廷玉奮命先登,流矢雨集,馬傷不能軍而退。光弼登堞見之,駭然曰:「廷玉奔還,吾事敗矣!」促令左右取廷玉首來。廷玉見使者曰:「馬中毒箭,非敗也。」光弼命易馬而復,徑騎沖賊陣,馳突數四。俄而賊黨大敗於河壖,廷玉擒賊將徐璜而還。由是賊解中氵單之圍,信宿退去。前後以戰功累授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封安邊郡王。從光弼鎮徐州。光弼薨,代宗用為神策將軍。
永泰初,仆固懷恩誘吐蕃、回紇入犯京畿,分命諸將屯於要害,廷玉與馬璘率五千人屯於渭橋西窯底。觀軍容使魚朝恩以廷玉善陣,欲觀其教閱。廷玉乃於營內列部伍,鳴鼓角而出,分而為陣,箕張翼舒,乍離乍合,坐作進退,其眾如一。朝恩嘆曰:「吾在兵間十餘年,始見郝將軍之訓練耳。治戎若此,豈有前敵耶?」廷玉淒然謝曰:「此非末校所長,臨淮王之遺法也。太尉善禦軍,賞罰當功過。每校旗之日,軍士小不如令,必斬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有心破膽裂者。太尉薨變已來,無復校旗之事,此不足軍容見賞。」
王縉為河南副元帥,詔以廷玉為其都知兵馬使,累授秦州刺史。大歷八年卒,追錄舊勛,贈工部尚書。
王棲曜
[編輯]王棲曜,濮州濮陽人也。初遊鄉學。天寶末,安祿山叛,尚衡起義兵討之,以棲曜為牙將。下兗、鄆諸縣,軍威稍振。進為衙前總管。初,逆將邢超然據曹州,棲曜攻之。超然乘城號令,棲曜曰:「彼可取也!」一箭殞之,城中氣懾,遂拔曹州。及衡居節制,授右威衛將軍、先鋒遊奕使。隨衡入朝,授試金吾衛將軍。
上元元年,王璵為浙東節度使,奏為馬軍兵馬使。廣德中,草賊袁晁起亂臺州,連結郡縣,積眾二十萬,盡有浙江之地。御史中丞袁傪東討,奏棲曜與李長為偏將,聯日十餘戰,生擒袁晁,收復郡邑十六,授常州別駕、浙西都知兵馬使。
時江左兵荒,詔內常侍馬日新領汴滑軍五千鎮之。日新貪暴,賊蕭庭蘭乘人怨訴,逐之而劫其眾。時棲曜遊奕近郊,為賊所脅,進圍蘇州。棲曜因其懈怠,挺身登城,率城中兵復出擊賊,其眾大潰。遷試金吾大將軍。
李靈曜叛於汴州,浙西觀察使李涵俾棲曜將兵四千為河南掎角。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加至御史中丞。李希烈既陷汴州,乘勝東侵,連陷陳留、雍丘,頓軍寧陵,期襲宋州。浙西節度使韓滉命棲曜將強弩數千,夜入寧陵。希烈不之知,晨朝,弩矢及希烈坐幄,希烈驚曰:「此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東去。
貞元初,拜左龍武大將軍,旋授鄜坊、丹延節度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貞元十九年卒於位。子茂元。
茂元,幼有勇略,從父征伐知名。元和中,為右神策將軍。太和中,檢校工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在安南招懷蠻落,頗立政能。南中多異貨,茂元積聚家財鉅萬計。李訓之敗,中官利其財,掎摭其事,言茂元因王涯、鄭註見用。茂元懼,罄家財以賂兩軍,以是授忠武軍節度、陳許觀察使。會昌中,為河陽節度使。是時河北諸軍討劉稹,茂元亦以本軍屯天井,賊未平而卒。
劉昌
[編輯]劉昌,字公明,汴州開封人也。出自行間,少學騎射。及安祿山反,昌始從河南節度張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義遣將圍宋州;昌在圍中,連月不解,城中食盡,賊垂將陷之。刺史李岑計蹙,昌為之謀曰:「今河陽有李光弼制勝,且江、淮足兵,此廩中有數千斤曲,可以屑食。計援兵不二十日當至。東南隅之敵,眾以為危,昌請守之。」昌遂被鎧持盾登城,陳逆順以告諭賊,賊眾畏服。後十五日,副元帥李光弼救軍至,賊乃宵潰。光弼聞其謀,召置軍中,超授試左金吾衛郎將。光弼卒,宰臣王縉令歸宋州,為牙門將。轉太僕卿,兼許州別駕。
李靈曜據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將受靈曜牽制;昌密遣曾神表潛說僧惠。僧惠召昌問計,昌泣陳其逆順;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賫表詣闕,請討靈曜,遂翦靈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殺昌,昌潛遁。及劉玄佐為刺史,乃復其職。又轉太常卿,兼華州別駕。玄佐尋為宋亳潁宣武軍節度使;昌自下軍為左廂兵馬使。
李納反,以師收考城,充行營諸軍馬步都虞候,加檢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明年,玄佐圍濮州,昌攝濮州刺史。李希烈既陷汴州,玄佐遣將高翼以精兵五千保援襄邑;城陷,翼赴水死。自宋及江、淮,人心震恐。時昌以三千人守寧陵,希烈率五萬眾陣於城下;昌深塹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冑,躬勵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圍攻陳州,刺史李公廉計窮,昌從劉玄佐以浙西兵合三萬人救之。至陳州西五十里與賊遇,昌晨壓其陣,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將翟曜。希烈退保蔡州,自此不復侵軼。詔加檢校左散騎常侍。隨玄佐收汴州,加檢校工部尚書,增實封通前二百戶。丁母憂,起復加金吾衛大將軍,贈其母梁國夫人。
貞元三年,玄佐朝京師,上因以宣武士眾八千委昌北出五原。軍中有前卻沮事,昌繼斬三百人,遂行。尋以本官授京西北行營節度使。歲餘,授涇州刺史,充四鎮、北庭行營,兼涇原節度支度營田等使。昌躬率士眾,力耕三年,軍食豐羨,名聞闕下。復築連雲堡,受詔城平涼,以扼彈箏峽口。昌命徒庀事,旬余而畢。又於平涼西別築胡谷堡,名曰彰信。平涼當四會之沖,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沖,遂以保寧邊鄙,加檢校右僕射。
昌初至平涼劫盟之所,收聚亡歿將士骸骨坎瘞之,因感夢於昌,有愧謝之意。昌上聞,德宗下詔深自克責,遣秘書少監孔述睿及中使以禦饌、內造衣服數百襲,令昌收其骸骨,分為大將三十人,將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於淺水原。建二冢,大將曰「旌義冢」,將士曰「懷忠冢」。詔翰林學士撰銘誌祭文。昌盛陳兵設,幕次具牢饌祭之。昌及大將皆素服臨之,焚其衣服紙錢,別立二石堆。題以冢名。諸道師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邊僅十五年,強本節用,軍儲豐羨。及嬰疾,約以是日赴京求醫,未發而卒,年六十四,廢朝一日,贈司空。子士涇。
士涇,德宗朝尚主,官至少列十餘年,家富於財。結托中貴,交通權幸。憲宗朝,遷太府卿。制下,給事中韋弘景等封還制書,言士涇不合居九卿,辭語激切。憲宗謂弘景曰:「士涇父有功於國,又是戚屬,制書宜下。」弘景奉詔。士涇善胡琴,多遊權幸之門,以此為之助,時論鄙之。
李景略
[編輯]李景略,幽州良鄉人也。大父楷固。父承悅,檀州刺史、密雲軍使。景略以門廕補幽州功曹。大歷末,寓居河中,闔門讀書。李懷光為朔方節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將張光者,挾私殺妻,前後不能斷。光富於財貨,獄吏不能劾。景略訊其實,光竟伏法。既而亭午有女厲被髮血身,膝行前謝而去。左右有識光妻者,曰:「光之妻也。」因授大理司直,遷監察御史。及懷光屯軍咸陽,反狀始萌。景略時說懷光請復宮闕,迎大駕,懷光不從。景略出軍門慟哭曰;「誰知此軍一日陷於不義。」軍士相顧甚義之,因退歸私家。
尋為靈武節度杜希全辟在幕府,轉殿中侍御史,兼豐州刺史、西受降城使。豐州北扼回紇,回紇使來中國,豐乃其通道。前為刺史者多懦弱,虜使至則敵禮抗坐。時回紇遣梅錄將軍隨中官薛盈珍入朝,景略欲以氣制之。郊迎,傳言欲先見中使,梅錄初未喻。景略既見盈珍,乃使謂梅錄曰:「知可汗初沒,欲申吊禮。」乃登高壟位以待之。梅錄俯僂前哭,景略因撫之曰:「可汗棄代,助爾號慕。」虜之驕容威氣,索然盡矣,遂以父行呼景略。自此回紇使至景略,皆拜之於庭,由是有威名。杜希全忌之,上表誣奏,貶袁州司馬。希全死,征為左羽林將軍,對於延英殿,奏對衎潔,有大臣風彩。
時河東李說有疾,詔以景略為太原少尹、節度行軍司馬。時方鎮節度使少征入換代者,皆死亡乃命焉,行軍司馬盡簡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以屬。景略居疑帥之地,勢已難處。回紇使梅錄將軍入朝,說置宴會,梅錄爭上下坐,說不能遏,景略叱之。梅錄,前過豐州者也,識景略語音,疾趨前拜曰:「非豐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又拜,遂命之居次坐。將吏賓客顧景略,悉加嚴憚。說心不平,厚賂中尉竇文場,將去景略,使為內應。
歲餘,風言回紇將南下陰山,豐州宜得其人。上素知景略在邊時事。上方軫慮,文場在旁,言景略堪為邊任,乃以景略為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軍西受降城都防禦使。迫塞苦寒,土地鹵瘠,俗貧難處。景略節用約己,與士同甘苦,將卒安之。鑿鹹應、永清二渠,溉田數百頃,公私利焉。廩儲備,器械具,政令肅,智略明。二歲後,軍聲雄冠北邊,回紇畏之,天下皆惜其理未盡景略之能。貞元二十年,卒於鎮,年五十五,贈工部尚書。
張萬福
[編輯]張萬福,魏州元城人。自曾祖至其父,皆明經,止縣令州佐。萬福以父祖業儒皆不達,不喜為書生,學騎射。年十七八,從軍遼東有功,為將而還。累攝舒廬壽三州刺史、舒廬壽三州都團練使。州送租賦詣京師,至潁州界為盜所奪,萬福領輕兵馳入潁州界討之。賊不意萬福至,忙迫不得戰,萬福悉聚而誅之,盡得其所亡物,並得前後所掠人妻子、財物、牛馬等萬計,悉還其家;不能自致者,萬福給船乘以遣之。
尋真拜壽州刺史、淮南節度副使。為節度使崔圓所忌,失刺史,改鴻臚卿;以節度副使將千人鎮壽州,萬福不以為恨。
許杲以平盧行軍司馬將卒三千人駐濠州不去,有窺淮南意。圓令萬福攝濠州刺史。杲聞,即提卒去,止當塗陳莊。賊陷舒州,圓又以萬福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盜賊,連破其黨。
大歷三年,召赴京師,代宗謂曰:「聞卿名久,欲一識卿面,且將累卿以許杲。」萬福拜謝,因前奏曰:「陛下以一許杲召臣,如河北諸將叛,欲以屬何人?」代宗笑謂曰:「且與吾了許杲事,方當大用卿。」以為和州刺史、行營防禦使,督淮南岸盜賊。至州,杲懼,移軍上元。杲至楚州大掠,節度使韋元甫命萬福追討之。未至淮陰,杲為其將康自勸所逐。自勸擁兵繼掠,循淮而東,萬福倍道追而殺之,免者十二三,盡得其虜掠金帛婦人等,皆送致其家。元甫將厚賞將士,萬福曰:「官健常虛費衣糧,無所事,今乃一小賴之,不足過賞,請用三之一。」代宗發詔以勞之,賜衣一襲、宮錦十雙。
久之,詔以本鎮之兵千五百人防秋西京。萬福詣揚州交所領兵,會元甫死,諸將皆願得萬福為帥,監軍使米重耀亦請萬福知節度事。萬福曰:「某非幸人,勿以此相待。」遂去之。帶利州刺史鎮咸陽,因留宿衛。
李正己反,將斷江、淮路,令兵守埇橋、渦口。江、淮進奏舡千餘只,泊渦下不敢過。德宗以萬福為濠州刺史,召見謂曰:「先帝改卿名『正』者,所以褒卿也。朕以為江、淮草木亦知卿威名,若從先帝所改,恐賊不知是卿也。」復賜名萬福。馳至渦口,立馬岸上,發進奉舡,淄青兵馬倚岸睥睨不敢動,諸道舡繼進。改泗州刺史。魏州饑,父子相賣,餓死者接道。萬福曰:「魏州吾鄉里,安可不救?」令其兄子將米百車往饟之。又使人於汴口,魏人自賣者,給車牛贖而遣之。
為杜亞所忌,征拜右金吾將軍。召見,德宗驚曰:「杜亞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詔圖形於淩煙閣,數賜酒饌衣服,並敕度支籍口畜給其費。及陽城等於延英門外請對論事,伏閣不去。德宗大怒,不可測。萬福揚言曰:「國有直臣,天下太平矣!萬福年已八十,見此盛事。」閣前遍揖城等,天下益重其名。
貞元二十一年,以左散騎常侍致仕。其年五月卒,年九十。萬福自始從軍至卒,祿食七十餘年,未嘗病一日,典九郡皆有惠愛。在泗州時,遇德宗幸奉天,李希烈反,陳少遊悉令管內刺史送妻子在揚州以為質。萬福獨不送,謂使者曰:「為某白相公,萬福妻老且醜,不足煩相公寄意。」終不之遣,由是為人所稱。
高固
[編輯]高固,高祖侃,永徽中,為北庭安撫使,有生擒車鼻可汗之功,官至安東都護,事具前錄。固生微賤,為叔父所賣,展轉為渾瑊家奴,號曰黃芩。性敏惠,有膂力,善騎射,好讀《左氏春秋》。瑊大愛之,養如己子,以乳母之女妻之,遂以固名,取《左氏傳》高固之名也。
少隨瑊從戎於朔方,德宗幸奉天,固猶在瑊麾下。是時,賊兵已突入東壅門,固引甲士亂揮長刀,連斫數賊,拽車塞闔,一以當百,賊乃退去。眾鹹壯之。以功封渤海郡王。李懷光既反,德宗再幸梁漢。懷光發跡邠寧,至是,使留後張昕取將士萬餘人以資援河中。固時在軍中,乃伺便突入張昕帳中,斬首以徇。拜檢校右散騎常侍、前軍兵馬使。貞元十七年,節度使楊朝晟卒,軍中請固為帥,德宗念固功,因授檢校工部尚書。順宗即位,就加檢校禮部尚書。憲宗朝,進檢校右僕射。數年受代,入為統軍,轉檢校左僕射,兼右羽林統軍。元和四年七月卒,贈陜州大都督。
郝玼
[編輯]郝玼者,涇原之戍將也。貞元中,為臨涇鎮將,勇敢無敵,聲振虜庭。玼以臨涇地居險要,當虜要沖,白其帥曰:「臨涇草木豐茂,宜畜牧,西蕃入寇,每屯其地,請完壘益軍,以折虜之入寇。」前帥不從。及段佐節制涇原,深然其策。元和三年,佐請築臨涇城,朝廷從之。仍以為行涼州,詔玼為刺史以戍之。自此西蕃入寇,不過臨涇。
玼出自行間,前無堅敵。在邊三十年,每戰得蕃俘,必刳剔而歸其屍,蕃人畏之如神。贊普下令國人曰:「有生得郝玼者,賞之以等身金。」蕃中兒啼者,呼玼名以怖之。十三年,檢校左散騎常侍、渭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涇原行營節度、平涼鎮遏都知兵馬使,封保定郡王。吐蕃畏其威,綱紀欲圖之,朝廷慮失驍將,移授慶州刺史,竟終牖下。
附 段佐
[編輯]段佐者,亦以勇敢知名。少事汾陽王子儀為牙將,從征邊朔,績效居多。貞元末,為涇原節度使,練卒保邊,亦為西蕃畏憚。累至檢校工部尚書、右神策大將軍。元和五年卒。
史敬奉
[編輯]史敬奉,靈武人,少事本軍為牙將。元和十四年,敬奉大破吐蕃於鹽州城下,賜實封五十戶。先是,西戎頻歲犯邊,敬奉白節度杜叔良請兵三千,備一月糧,深入蕃界;叔良以二千五百人授之。敬奉既行十餘日,人莫知其所向,皆謂吐蕃盡殺之矣。乃由他道深入,突出蕃眾之後。戎人驚潰,敬奉率眾大破之,殺戮不可勝紀,驅其餘眾於蘆河,獲羊馬駝牛萬數。
敬奉形甚短小,若不能勝衣。至於野外馳逐,能擒奔馬,自執鞍勒,隨鞍躍上,然後羈帶,矛矢在手,前無強敵。甥侄及僮使僅二百人,每以自隨;臨入敵,輒分其隊為四五,隨逐水草,每數日各不相知;及相遇,已皆有獲虜矣。
與鳳翔將野詩良輔、涇原將郝玼各以名雄邊上。吐蕃嘗謂漢使曰:「唐國既與吐蕃和好,何妄語也!」問曰:「何謂?」曰:「若不妄語,何因遣野詩良輔作隴州刺史?」其畏憚如此。
史臣曰
[編輯]史臣曰:自盜起中原,河、隴陷虜,犬戎作梗,屢犯郊畿。謀臣運策以竭精,武士荷戈而不暇。如璘、昌之材力,扼腕奮命,欲吞虜於胸中;郝、史驍雄,斬將搴旗,將申威於塞外。而竟不能北逾白道,西出蕭關,俾十九郡生民,竟淪左衤任,僅能自保,功何取焉!雖運使時然,亦將略有所未至。棲曜、萬福之節概,景略之負氣,壯哉!
贊曰:馬、劉、史、郝,氣雄邊朔。力扞獯虜,終慚衛、霍。萬福義勇,景略氣豪。為人所忌,慷慨徒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