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芝山先生文集 (曹好益)/附錄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芝山先生文集
附錄卷一
作者:曺好益
1883年
附錄卷二

年譜

[編輯]

皇明嘉靖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

十月二十一日庚戌。先生生於昌原府芝介洞裡第。在府北十里。先生之先。昌寧人也。七代祖參判公。當麗季。退居於永川郡之蒼水裡麻丹村。至曾祖淨友堂公夫人朴氏以親家絶祀。遂移居於昌原之芝介洞。○先生生有異質。人穪顔閔復生。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二歲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三歲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四歲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五歲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六歲

三十年辛亥先生七歲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八歲

始學於大人參贊公。先生穎悟絶倫。甫入學。能通大義。常處一小房。讀書不出戶。家人稱小房兒。○參贊公號魯齋。以文學行義。見重於世。與周愼齋世鵬,林葛川薰。爲道義交。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九歲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十歲

從龜峯周校理學。仲兄聚遠堂公光益。嘗從學龜峯。先生亦隨而隷業。自後博讀經史。旁通擧業。○聚遠堂公天分亦異。蚤志爲學。先生常對案講劘。交相長益。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十一歲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二歲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三歲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四歲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五歲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十六歲

厲志力學。講究經理。先生已志爲己之學。求見朱子大全及皇極經世書。龜峯不許曰。此非年少擧業者所宜觀。先生遂益自奮勵。以斯道爲己任。夜則懸髻警睡。朝則終篇乃已。殆忘寢食。魁晉州夏課。○秋。赴鄕解。並中生員進士兩試及文科試。先生雖爲親應擧。未嘗存心於得失。而聲名日益著。

四十年辛酉先生十七歲

閏五月。往拜退溪先生於陶山。遂請學。先生手書冊面曰。辛酉閏五念六。見退溪先生。○先生嘗言退溪先生。純粹溫潤。嘗侍坐。和氣襲人。想明道也是如此雲。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十八歲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十九歲

迎拜退溪先生。講大學。先生手蹟有雲。先生昌家草亭書壁。又雲。講義康誥作新民。蓋退溪先生因事到昌原。而先生講質大學疑義也。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十歲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一歲

同聚遠堂公。進謁陶山。按聚遠堂實錄。講質朱子語類,近思錄等書。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二歲

中鄕解。

隆慶元年丁卯先生二十三歲

六月。謁退溪先生於陶山。仍陪入洛。時退溪先生被召還朝。而先生亦將赴禮圍。故少留講業。因陪行入都。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四歲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五歲

四年庚午先生二十六歲

十二月。哭退溪先生。輓祭等文。以焚稿而並逸無傳。撰退溪先生行錄。略述平日所見知。以寓尊慕之誠。李喜白來學。

五年辛未先生二十七歲

奇高峯大升薦於朝。高峯侍講經筵。上問當今賢材。高峯以李栗谷珥,鄭寒岡逑與先生仲兄聚遠堂及先生對。而於先生稱以實行。○按先生之丁卯入洛也。朝廷以國恤退行覆試。而退溪先生又屢月留泮。時高峯蓋與先生久相從遊師席。而知其學行。故有是薦。十一月五日。丁參贊公憂。先生事親極誠。枕席之設。滫瀡之供。亦必躳執不懈。及喪。愼終諸治。一遵禮儀。哀毀踰制。幾至滅性。

六年壬申先生二十八歲

春。葬參贊公於昌原府北玉碑洞酉坐原。淨友堂公夫人之墓。在昌原府芝介洞之左麓。而朝家以淨友堂淸白。賜玉石碑二坐。其一竪於夫人之墓。故人名其原曰玉碑洞。至是以公祔。十二月。丁貞夫人張氏憂。先生居喪。蓋嘗一遵家禮。而及重遭內憂常變之禮。亦參用諸家儀節。

萬曆元年癸酉先生二十九歲

春。祔葬貞夫人於參贊公塋右。旣葬。廬於墓側。以終兩制。

二年甲戌先生三十歲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一歲

二月。服闋。以仁順王后喪未卒哭。不能行禫事。三月。都事崔滉誣啓請。全家徙邊。時崔滉以本道都事。籍軍入府。勒令先生爲檢督之任。先生以喪未終制。且以病重不起。滉怒其違令。督納閑丁五十名。先生盡出家僮。無以準數。滉益肆㬥怒。至加刑杖。仍構以武斷。啓請全家徙邊。遂有江東之命。南中儒士通諭列邑。至有抗章叫閽之議。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二歲

三月。發江東謫行。江東去家二千里。遠近知舊皆來唁。先生曰。命也。怡然無怨色。先告辭家廟。省先墓。遂將家屬以行。前到武溪津。別諸兄弟。伯兄參議公。又隨至甘州而別。乃與弟謙益偕行。過洛。諸賢友出餞江上。裵公某亦共是餞。以君子處困可亨九死不移等語勉之。先生尤感其知己也。至碧蹄驛。別聚遠堂公。公與先生。同志相劘。恩義兼重。不勝陟岡之懷。乃追後而遇於一善。不忍相別。偕行至是驛。到江東館於池姓人家。英宗己丑。六代孫學臣。出宰咸從。其從子應九從之。謁淸溪書院廟。訪舊館池姓人孫。年九十餘。言其祖逮見先生。身長中人以上。顔面魁梧而長雲。作西征賦。凡一百五十二句。有君子所重在道。可行蠻貊。素患難行患難。上不怨下不尤等語。讀周易。先生以義理象數。蘊深於易。而其進退消長吉凶悔吝。尤可收用於行患講理四子之餘。常專意是書。硏究體認。深有默契也。以紙牌。行考妣位忌祭。先生以遠遷絶徼。無由躳參祭奠。遂講支子各祭之禮。而以紙牌將事。及還寓永陽。亦以是爲常。冬至。行祖禰時祭。先生以爲兄弟遠居者。亦各行時祭。則在遷謫。尤宜遵用是禮。而將事諸節。極致誠敬。器用別具以藏。井泉豫爲淘淨。不使混汲。家衆執事者皆令前期沐浴。以布掩其口鼻。然後卽事。求得南土所産。亦別貯。時至而用之。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三歲

卜居於高芝山下。在縣東五里許。谷邃林深。有石竇穹窿。泉水流出成淵。投石。其響琮琤。先生築臺其上。名以鳴玉。齋曰遂志。堂曰風雷。左右圖書。端坐其中。硏精覃思。簞瓢屢空。而處之晏如。於是作幽居賦以見志。時李栗谷珥送酒。而以詩勞之曰。神舂灘上下帷人。想得門無好事賓。寄與一甁秋露色。倦來時潤讀書唇。其道學相奬亦如此。蓋石竇一名神舂灘也。學徒坌集。書舍不容。西土不尙文學。及聞先生風。遠近請業者。殆數百人。○哲宗朝。洪尙書祐吉按嶺。嘗語人曰。頃年出守成川。官屬以學行。望重一方。鄕之士子。別薦爲鶴翎院任。余聞而嘉之。召見而問其淵源所漸。則曰芝山先生。蓋先生之爲西土景慕。至今如此雲。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四歲

行鄕飮酒禮。西俗貿甚。不識古禮。先生乃設壇行禮。以示揖讓之節。製深衣緇布冠。質諸記玉藻。參以丘瓊山說。製爲古制。時時服之。西人莫不驚歎。有詩曰。緇撮深衣古制淳。唐虞遺像是天眞。相逢莫怪多驚俗。喚做殷周以上身。三月。迎拜聚遠堂公。公爲見先生。求爲平安道都事。及赴任。亟來謫所。留與同處。與李栗谷書中。備敍其意。五月。哭聚遠堂公於任所。公以先生賜環無期。常自悶鬱。或以酒遣懷。寢成疾病。至是捐館於官。先生尤極悲慟。斂終櫬歸。極致其誠。十二月。哭季弟司直謙益。司直公從先生於江東。久共患戹。還鄕。甫踰歲而卒。先生尤以是茹感。爲文具奠送祭。極致傷惜之意。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五歲

立學規。先生以學徒狃於習俗。未易振拔。遂嚴立學規。奬勵不倦。雖祈寒暑雨。非有疾病。未嘗撤講席。於是關西。菀然有西河之風。○關西。門人知名者。朴大德號合江,尹瑾號愚泉,金翼商號西菴,洪德輝號寒泉。而朴大德尤著。後配享於鶴翎書院。

八年庚辰先生三十六歲

築高芝寺。令山僧數人。起一禪剎於芝谷邃處。爲諸生隷業之所。先生亦時時移棲。嘯詠賞勝。及南還。亦戀念不忘。○未詳何年。姑附於此。

九年辛巳先生三十七歲

李時稷來學。號竹牕。從其祖出宰江東。受業於門。先生亟稱曰。此後生可畏。及歸。出送江臯。而有書籤之贈。後死節江都。

十年壬午先生三十八歲

五月。受由南還。省先墓。是行。到商山。哭姨兄鄭元沉。有祭文。

十一年癸未先生三十九歲

九月。鄭寒岡來訪。寒岡與先生。契詡最密。時西川君鄭崑壽出宰坡州。公從兄任所而委訪焉。

十二年甲申先生四十歲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一歲

四月。遊妙香山。關西鎭山。有遊山錄及唱和詩。六月。遊香楓山。成川名勝。有遊山錄及唱和詩。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二歲

講啓蒙。金公興宇學揲蓍等篇。金堉來學。號潛谷。公之祖棐出宰江東。使其子興宇,興孝。受業於門。公亦隨父請學。極蒙奬訓。後登第。爲世名相。及先生歿。築室墓側。三月而返。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三歲

讀家禮。考証疑義。標識於逐條板頭。以備觀省。後手授門人金堉。崔滉有書謝過。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四歲

春。受由南還。省先墓。○崔滉來見。先生受由南還。路過京城。崔滉就邸。握手而泣曰。聞君自居江東。無一言怨我。眞知命之君子。我恐以陷君之罪。酷受天殃。崔滉入啓經筵。訟先生寃。奏曰。曹好益以善人君子。謫居江東。今幾十三年矣。臣之始請罪者。爲其王法之不可不嚴。以今觀之。則不必如是。而年少時事。誠爲怪訝。臣請伏誣賢之罪。以勵頹俗。臺官交章請放還。上奬諭不允。批曰。曹好益之事。予亦非不知之。而第關西一路。素無文獻。自好益謫居之後。人知問學。從師者甚衆雲。姑留好益。以爲勸奬之階也。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五歲

關西儒生黃慶華等。上章伸理。上不允。乃手書關西夫子四大字。特賜以奬之。

十八年庚寅先生四十六歲

十九年辛卯先生四十七歲

二十年壬辰先生四十八歲

四月。遊山寺。東望忽愀然。人問故。曰故國松楸爲賊窟。後數日倭亂聞。金堉來謁。金公避倭難。與其叔父興孝。挈家屬數百口。來請同寓。五月。除義禁府都事。先生趍召拜行在。因承命。倡義討賊。是歲四月十四日。倭大擧入寇。三十日。車駕西廵。及到松京。西厓柳文忠公陳先生寃。上特命放釋。召以金吾郞。先生聞命。馳謁於中和。上曰。聞爾久居關西。人皆愛敬。趣召募義旅。以付江灘守將。未幾。大駕又離平壤。先生還向行在。遇西厓於林畔驛。語及王室。泣涕如雨。西厓改容歎曰。食祿王臣。反不如草野忠誠。且謂先生曰。勤王不如討賊。子歸召募。於是先生。卽還江東召募。西厓乃具由啓聞。又以軍器助焉。往來中和,祥原間。屢戰克獲。與門人朴大德,尹瑾,金翼商等。募得壯士五百餘人。每朔望。建牙布陳。西望行在。痛哭四拜。一軍莫不感動。時賊據平壤。四出摽掠。先生率兵抄擊於中和,祥原之間。斬馘甚多。賊憚之。爲假像加刃曰。爾爲曺某乎。西厓聞之曰。曺某儒生。不閑弓馬。徒以忠義。激勵士心。故多所克捷。○先生在軍。寢不脫衣。竹笠皮襪。下同卒隷人。或以冠靴進。先生不受曰。讎賊未滅。何用此爲。嘗於夜半。急呼褊裨。使之移陣。皆言不可。先生曰。違令者斬。遂移之。少頃。賊兵掩至。而軍已遠去。衆莫不驚服。十一月。除掌隷院評事。尋遷刑曹正郞。○十二月。陞通政。除護軍。先生屢有戰功。而一不報聞。宣廟聞而嘉之。再轉郞署。至是有陞秩之命。是月。迎天兵於安州。聞天將李提督如松率大軍而至。先生乃領兵往迎。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四十九歲

正月初二日。隨天兵。攻破平壤賊。隨天將駱尙志,吳惟忠等。從普通門入。衝突賊陣。斬戮甚多。於是提督督大軍並進。賊不能支。退入內城。先生又隨天兵。乘勝攻內城。賊於城上。潛設壁穴。亂發銃丸。提督知賊已困。收軍出城。以開歸路。先生知賊夜走。卽往浿江。設伏以待。是夜。賊果遁去。先生邀擊。斬首數百級。又追至臨津。大破之。後吳,駱兩將語人曰。平壤之戰朝鮮諸將無敢先登者曺好益隨我入死地。意氣益倍。其忠膽不可及也。遂入北道討賊。追至楊州。又破之。賊旣過臨津。先生聞兩王子入咸鏡道。爲賊所擒。卽趍北路。至永興。躡淸正之後連戰。至楊州。設伏要路勦擊。大破之。三月。上下旨褒諭。宣賜鹿皮一領。諭曰。爾自中和。盡誠討賊。平壤旣拔。旋赴北道。轉鬪南下。能致斬獲。予甚嘉悅。玆遣宣傳官。宣賜鹿皮一領。用表爾功。爾其體予至意。更加戮力。四月二十五日。夫人許氏歿於江東。通政裕之女。極賢哲。從先生於江東。及先生討賊。夫人獨留。至是遘癘而歿。未克返葬。仍窆其地。後門人金堉,李井男,朴大德等。立碑記事。士林守護。○聘年未詳。故不著於篇。五月。躡賊南下。留陣於梁山。時賊退據釜山。剽掠沿海諸郡。天兵列屯梁,蔚之間以禦之。先生亦屯於梁山。以援經理。六月。除大丘府使。尋遞。都元帥權慄。以不卽赴任啓遞。七月。送金翼商,朴大德還鄕。金朴二公。自關西從先生。轉鬪而南。至是。天將遣使虜中。議修好。諸營兵。皆屯守不戰。故二公俱辭還。先生以詩贈別。十一月。哭第三兄生員公。諱希益。公亦起義於永川。互爲聲援。至是卒。先生益加悲慟。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五十歲

三月。除星州牧使。○訪鄭寒岡於百梅園。○十月。棄官歸永川。爲元帥所忤。將解歸。軍民遮道不得行。暫留視事。乘間而歸。聘夫人愼氏。處士復振之女。有賢行。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一歲

四月。除義興尉副司正。○還江東。時南土。兵燹未淨。且夫人許氏未遑安厝。故遂將家屬還江東。五月。除安州牧使。上問於經筵曰。曺好益今在何地。鄭崑壽對曰。臣昨遇於道。聞其家累飢餓。還向關西矣。上特命是除。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二歲

三月。上宣賜表裏一襲。上下諭曰。今觀御史李覮狀啓。爾至誠供職雲。極爲可嘉。宣賜表裏一襲。爾其領受。五月。以疾解官。○寓居成川之玄明山下。有鳳翔岑錦水之勝。於是逍遙其間。日與學徒。講論經理。刱建書院於高芝山下。擬尊祀朱子及退溪先生而未果。至欲上請於朝。草具一路儒疏而未達。疏畧曰。書院之興。盛於宋時。而采菽之化。雖不能止叢薄餘吠之禍。學力扶持之餘。崖山一葉。足以載三百年之帝業。甚矣。學之晦明。有關於國之存亡云云。鄭寒岡來訪。時爲成川宰。八月。除成川府使。正貢物蠲徭役興學校尙禮樂數月之間。政化大行。人稱神明。載成川地誌。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三歲

春。重修降仙樓。在東明王館西。有江山之勝。有宴樓詩。五月。以疾棄官。○李井男來學。李白沙恆福。久服先生重名。遂命子請學。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四歲

移寓安州三阡村。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五十五歲

二月。病劇。盡焚平日雜稿。嘗曰。經傳諸書。有朱子集註。又有或問及章圖義理之密。訓釋之詳。無復餘蘊。不必贅爲辭說。以取架疊之譏。故至是盡焚其平日所著。○如易傳辨解,儒釋辨等書。皆不傳。其他著述。亦皆後儒掇拾煨燼之餘。而殘編爛簡十存一二。可勝惜哉。

三月。除定州牧使。六月病遞。七月。除副護軍。○撤寓南還。○改葬昌原先塋。先是。倭拔先墓。先生自西還至鳥嶺。聞於姪以咸。號慟幾絶。星夜馳下。竭誠營窆。參用丘瓊山改葬禮。九月。寓居永川郡西陶村。先生自蒙恩赦。久有鄕關之思。而出沒干戈。未遑遂志。至是。始還寓陶村。有詩曰。宗社危初定。山河洗欲新。居然得破屋。方覺有玆身。起小宗家廟。造主祭告。亂中。擧家奔竄山谷。埋奉木主。至是。命宗子以恆。始治廟屋。造主祭告。十月。朴大菴來訪。先生與大菴。道契蚤深。聞先生還寓。自周王來訪。以操存出處等義。娓娓講劘焉。李體察元翼來訪。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五十六歲

春。遊孔巖。先生以陶村嫌近官途。有移卜靜界之志。聞孔巖山水之勝。與門下諸生往賞焉。夏。召募沿海郡縣。九月。辭還。時倭寇纔退。海郡蕩虛。體察使李公強要先生以召募之任。先生義不敢辭。遂設陣於蔚山。募集軍民。及秋報罷。少留廵邊幕下而歸。與朴大菴書。送乾杮一束曰。此物十子一串。十串一束。以況高明之學。物物一理。以一會萬。克造一貫之地耳。大菴又嘗曰。朱子稱藉溪以蔚然有隱君子之趣。若芝友者非耶。冬。與金鉉,朴大德書。壬辰倡義。金朴二公。實相先後。至是。聞北虜多聚兵馬於我境二百里之地。遂與書二公。更議糾合義旅。○先生嘗曰。自古有南變。必有北患。聞女眞以射獵爲事。馳峻阪如平地。須於險阻處。設砦以備。可得全。至丁卯丙子而驗焉。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五十七歲

春。與李體察書。時晉州士林。爲金鶴峯立祠矗石之傍。而方欲關聽於李公。故先生委書。深言其精忠大節。而勸其還朝啓聞。

三十年壬寅先生五十八歲

往吊柳西厓。成龍○三月。以校正廳經書諺解。校正廳。堂上催召。病辭不赴。按趙月川年譜。月川與先生同被召命。七月十月。又屢召不赴。據此則先生蓋亦屢膺召命。而連呈病辭也。著周易釋解先生雖未赴校正命。自以易之傳與本義。發揮彖象。俱極精密。而舊傳諺釋。較諸經文。其句讀旨義。猶有異同。遂著是解。凡五卷。秋。訪朴大菴於周王山。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五十九歲

二月。移卜於芝山村。在治南三十里五芝山下。有林泉之勝。旣卜築。扁其堂曰拙修。齋曰翫餘。亭曰忘懷。築池鍾水。曰桃花潭。種桃潭上。隱映水面。潭上有臺。曰知魚。乘月汎舟。使歌陶山十二曲。左右圖書。樂道寬閒。鄭桐溪蘊嘗屢拜先生於拙修,忘懷之間。見其逍遙泉石之際。常以冊子在手。服其篤學之志曰。其一生精神眼目。無一日不在於聖賢之書。則放心何患乎不收。私慾何自而投其間哉。是以。心身內外。罔不修飭。動靜語默。罔或愆度。主倅黃汝一又造送艓子。以助遊潭之勝。鄭湖叟世雅來訪。論道講舊。共賞林泉後。又濟以藥物。李惟聖來學。時李惟弘爲主倅。與弟惟聖俱登門請業。講受周易。修治靈芝菴。芝村上谷。舊有禪剎。屬經兵燹。兄有數間頹甍。先生以洞天幽邃。宜遯世者所居。遂得緇徒數人。幹其繕治。更名靈芝菴。有記及詩。題徐花潭鬼神死生論後。花潭論氣無終始。有認氣爲理之病。故先生引程朱說以辨之。諸書質疑成。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六十歲

▣月。除善山府使。不赴。○鄭寒岡來訪。先生南還後。寒岡陸續書問。復委訪。又遣子樟受業。答李漢陰德馨書。○答鄭愚伏經世書。深相奬詡。有風雨中鷄鳴語。答鄭四震守菴禮說問目。○九月。追贈魯齋公議政府左參贊。朝廷錄先生宣武一等勳。有是追恩之命。書曺南冥關西問答辨後。辨中。譏斥晦齋先生。故先生爲之伸辨。按使李時彥啓薦先生學行。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六十一歲

冬。張旅軒顯光來訪。○讀周易。推說彖象疑義。先生嘗著易傳辨解。而入於焚稿。至是。讀易推明疑義。貼錄於逐條板頭。後儒裒集謄出。謂之易象推說。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六十二歲

▣月。除南原府使。不赴。先生嘗以久赴國難。不能專意舊業。故自南還以來。杜門晦養。雖恩命荐臻。而終始病辭焉。撰曲江書院奉安晦齋先生文。又撰常享文。徐按使來訪。又有饋物。先生有答書。以第三兄生員公之第三子以需爲嗣。與書李白沙。呈出禮部立案答任屹梅軒太極圖說敬齋箴問目。○心經質疑考誤成。先生以心經質疑雖錄退陶講義。未經師門是正。不無記錄之誤。每講習。考証疑異。至是書成。十月。哭朴大菴。先生使嗣子以需賫書往吊。及返葬。輀行過郡。先生出奠路傍。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六十三歲

三月。撰圃隱先生詩集重刊跋。○張旅軒來訪。旅軒與從學諸彥來。以心經,近思錄等書。講論數日。答鄭湛復齋論祭禮書。○五月。哭柳西厓。與張旅軒書中。論西厓德行事業之盛。而深致慟惜之意。答任屹禮說及小學問目。○十一月。製送郭忘憂堂再祐滄巖亭詩。忘憂堂築亭滄巖。屢請記文及詩。先生辭記文。而製送長篇一律。後逸不傳。學徒建書齋於忘懷亭側。曺瓊,鄭四象,鄭樟,李宜渾,李宜潛,朴暾,金就礪等。合謀營建。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六十四歲

二月。宣廟昇遐。先生感知遇之恩。每月朔十五日。設壇北向四拜而哭盡哀。六月。力疾赴因山。先生自二月。齋素疏食。漸就澌憊。至是。又冒熱千里。遂成疾。京中學徒講質學業。金堉,李惟聖等來侍講學。及先生歸。皆出餞江津。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六十五歲

三月。答李五峯好閔書。○七月。大學童子問答成。關西門生金鉉。請錄授大學疑義。先生書而贈之。名曰童子問答。著理氣辨未卒。○著論語輯註補遺。未及成編。○著家禮考證。未及成書。喪禮成服以下至祭禮。未及編成。後門人取先生手授金堉家禮冊子。板頭標識。輯錄續成。八月十八日丙寅酉時。考終於忘懷亭。臨終。命扶坐。取案上朱子大全。把翫良久曰。此冊子。必以老夫不在爲憾也。十二月二十五日庚午。葬於永川郡南松靑山坐震之原。淨友堂公兆○金堉,朴大德亦來赴。與同門人共治襄事。士林齊會。

四十年壬子

八月。建廟宇於書齋後。主倅吳汝橃。與一鄕士林合議營建。遂以書齋爲講堂。○後四十二年癸巳。移建於塏爽洞。又二十一年癸丑。還移舊址。

四十一年癸丑

十二月初四日丁亥。奉安位板。本道士林齊會擧縟儀。號芝峯書院。

天啓六年仁祖大王四年丙寅

正月初六日。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仁廟甲子。門人朴暾等上疏請褒贈。至是。鄭愚伏經世入侍經筵啓曰。曺好益宜加贈職。以慰南士之望。重臣亦有奏。遂有是命。

仁祖大王十三年乙亥

四月初八日。關西士林。奉享於鶴翎書院。鶴翎。舊有書堂。燬於兵燹。甲戌九月。成川府使金公琂。與本鄕士林。合謀重建。以先生及寒岡鄭先生並享焉。

仁祖大王二十年壬午

四月。立神道碑於忘懷亭東。桐溪鄭文簡公蘊撰銘。鄭雙峯克後有識。

仁祖大王二十四年丙戌

九月。行狀成。潛谷金文貞公堉所撰。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

刊行家禮考證。閔公應協爲嶺伯刊行。

顯宗大王元年庚子

▣月。賜鶴翎書院額。又頒經。關西門人朴大德等上疏請額。時金判書堉入侍經筵。備陳先生敎訓西土之功。於是。上仍賜鶴翎書堂時所賜舊額。又命禮曹。頒四書二經。

顯宗大王四年癸卯

十二月。本道儒生上疏請諡。禮曹回啓而未蒙允。

顯宗大王十三年壬子

八月。關西儒生上疏請淸溪書院額。淸溪在江東高芝山下。舊有成材書堂。卽先生在江東時講學之所也。先生嘗營建退溪書院而未果。及先生易簀後。關西士林。遂建祠於堂之右。尊祀退溪。而以先生配焉。後又從祀潛谷金公。至是。上疏請額而未蒙允。

肅宗大王四年戊午

三月。賜道岑書院額。芝峯書院儒生鄭時衎等。上疏請額。賜額道岑書院。又遣禮官李尙悌。賜祭本院。○賜祭文中。有寓予深慕之敎。故李甁窩衡祥撰定。祠號曰聖慕廟。

肅宗大王六年庚申

刊行心經質疑考誤。

肅宗大王七年辛酉

▣月。墓碣成。眉叟許文正公穆撰銘。

英宗大王五年丁未

刊行文集。

英宗大王五十七年己亥

刊行續集及大學童子問答。

哲宗大王十三年壬戌

九月。本道儒生又上言請諡。辛酉九月。本道儒生柳孝睦等上言。爲政院所漏。至是。儒生李能奕等又上言。於是。都承旨閔致庠入啓。十一月。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成均館祭酒。以道學忠義卓異加贈事。承傳。○吏曹判書李謙在回啓。蒙允。十二月。禮曹啓請賜諡。事下該曹。禮曹判書李根友回啓。

哲宗大王十四年癸亥

十月賜諡貞簡。淸白自守曰貞。正直無邪曰簡。○諡狀金炳學撰。

當寧元年甲子

七月。改賜諡文簡。道德博聞曰文。正直無邪曰簡。○以貞簡之諡。未稱實德。更有廷議。大臣趙斗淳,任百經等。論奏而有是命。十月。遣官賜祭。禮官金宗煥。

當寧二十年癸未

重刊文集及家禮考證,心經質疑考誤,大學童子問答,易象說。舊本。有原集,續集。而今則合爲一部。易象說。舊本。在續集中。而今則別爲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