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修叛徒把蘇共變為法西斯專政的工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蘇修叛徒把蘇共變為法西斯專政的工具
新華社
1969年5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蘇修叛徒集團把具有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的蘇聯共產黨蛻變為修正主義黨、資產階級黨,使蘇共成為蘇修叛徒集團對內復辟資本主義、對外推行侵略和擴張的工具,成為他們對廣大蘇聯共產黨員和蘇聯人民實行法西斯專政的工具。

蘇修叛徒集團,從赫魯曉夫到勃列日涅夫之流,都是早就隱藏在蘇共黨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他們在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斯大林逝世以後,便發動宮廷政變,篡奪了列寧、斯大林創立的黨的領導權,把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變為法西斯主義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蘇修叛徒集團為了達到其復辟資本主義的目的,他們一上台就利用篡奪的權力,在「反對個人迷信」的幌子下,大肆醜化和破壞蘇聯共產黨,醜化和破壞無產階級專政以及社會主義制度。他們背叛列寧關於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建黨學說,打着資產階級「全民黨」、「全民國家」的旗號,把蘇聯共產黨作為他們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工具。在國內,他們以蘇共中央的名義,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所謂「決議」、「綱領」,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瘋狂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全面復辟資本主義。蘇修叛徒集團按照資本主義追求最大限度利潤的法則,全面推行以利潤原則為核心的「新經濟體制」,無恥地叫嚷蘇共黨員的「責任感的表現——這就是盈利率」,公然要蘇共黨員為他們提供「利潤」。在國外,他們背叛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瘋狂地推行侵略和擴張政策,妄圖建立以蘇修新沙皇為霸主的殖民帝國。這伙叛徒還日益加強對廣大蘇聯人民、蘇共黨員和蘇聯軍隊實行法西斯的思想灌輸和控制,加緊進行軍國主義教育,妄圖驅使蘇聯人民、蘇共黨員和蘇聯士兵為其對外侵略賣命。

蘇修叛徒集團為了推行他們制定的反革命政治路線,在蘇共黨內肆無忌憚地實行一條反革命修正主義的組織路線。他們一方面殘酷地打擊和迫害忠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幹部和黨員,另一方面招降納叛,搜羅了一幫叛徒、特務、走資派,把過去被無產階級專政機關鎮壓並開除黨籍的一些形形色色的階級敵人「恢復名譽」,「恢復黨籍」,把大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提拔到從地方到中央的蘇共各級組織的領導崗位,控制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權。他們還提出讓所謂「專家來擔負黨的領導職務」。與此同時,則以「沒有文化」,擔負不了領導職務為名,大批撤換工農幹部。據蘇修報刊透露,到一九六七年初,蘇共州委、邊疆區黨委和加盟共和國書記中,百分之九十七點六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所謂「專家」和「知識分子」。蘇聯現在總共有十八萬七千多名有副博士以上學位的人,已有九萬四千三百多人被拉入黨內;而許多地方發展的新黨員中,「甚至連一個普通勞動者也沒有」。

在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把持下,今天的蘇共各級組織內的一切活動,從日常選舉到決議,都由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主宰一切」,廣大蘇共黨員和幹部的一切民主權利則被全部剝奪。

蘇修叛徒集團的這些倒行逆施,遭到了廣大蘇共黨員和蘇聯人民的日益強烈的不滿和反抗。為了加緊鎮壓蘇共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蘇修叛徒集團除了恢復內務部、增加民警,增設集中營、「瘋人院」、監獄,炮製了一系列「法令」,強化法西斯專政機器外,在蘇共黨內採取了種種法西斯恐怖統治的措施。勃列日涅夫之流大肆叫嚷要加強「鐵的紀律」,強迫廣大黨員聽從他們的法西斯號令,他們命令蘇共地方黨組織,特別是少數民族和邊遠地區的黨組織,專門討論所謂「改善黨的情報工作問題」,加強對蘇共黨員的「日常監督」。他們還建立了所謂「人民監察機關」,在各個角落和一切部門遍設「監察小組」和「監察哨」。誰若是稍微對蘇修叛徒集團流露不滿或進行反抗,則扣上「誹謗」「蘇聯國家」、「破壞公共秩序」、「組織以及積極參加集團活動」等等罪名,加以逮捕、監禁,進行殘酷鎮壓。

但是,正如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所指出的:「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共產黨是列寧創造的黨。雖然,蘇聯的黨和國家的領導現在被修正主義者篡奪了,但是,我勸同志們堅決相信,蘇聯廣大的人民、廣大的黨員和幹部,是好的,是要革命的,修正主義的統治是不會長久的。」蘇修叛徒集團可以篡奪蘇共的領導權,橫行一時,但是絕對鎮壓不了存在於蘇聯廣大黨員和人民中的革命傳統和革命意志。今天,蘇聯廣大黨員和人民,日益識破克里姆林宮新沙皇的叛徒嘴臉,他們決心繼承列寧、斯大林所開創的社會主義革命事業,為在蘇聯重建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政黨,推翻蘇修新沙皇的統治而鬥爭。蘇聯無產階級的這一偉大目標一定會實現,克里姆林宮的新沙皇們絕不能逃脫同老沙皇一樣的命運。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