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民的光輝形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英雄人民的光輝形象
北京京劇團
1971年12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今年九、十月里,我們北京京劇團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訪問演出期間,曾經抱着向朝鮮文藝工作者學習的目的,在平壤觀看了革命歌劇《血海》。現在,當我們滿載着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由平壤回到北京後,再一次觀看了平壤民族歌劇團的演出,感到分外親切和興奮。歌劇中鮮明的反帝鬥爭主題,光輝的英雄形象,感人的戲劇情節,精湛的藝術處理,使我們學習到許多寶貴的東西。我們向兄弟的平壤民族歌劇團的戰友們致以衷心的敬意。

中朝兩國是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的兄弟鄰邦。我們兩國人民在歷史上有着共同的敵人,共同的命運,共同的遭遇。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長期鬥爭中,我們曾經肩並肩,手攜手戰鬥在一條戰壕里。《血海》所反映的革命鬥爭故事,對中國廣大工農兵觀眾說來,是熟悉的,親切的。正因為這樣,它在我國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歌劇《血海》通過對一個勞動人民家庭的悲慘遭遇以及它的成員的成長過程的描寫,深刻地展示了朝鮮人民在抗日武裝鬥爭中所經受的嚴峻考驗,歌頌了在鬥爭中成長起來的英雄人民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頑強性格。歌劇生動、細緻地刻劃了英雄母親的成長過程。一個原來只知道依傍丈夫、撫育兒女、盼望着生活幸福的普通農村婦女,當失掉丈夫,帶領着三個孩子,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時候,殘酷的現實教育了她,抗日游擊隊的政治工作員啟發了她,使她懂得了只有團結起來鬥爭,趕走日寇,光復祖國,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於是她把兒子送進了游擊隊,自己也參加了民族解放鬥爭的行列,並且在鬥爭實踐中逐漸地成為鬥爭的組織者。這是一個多麼深刻而巨大的變化!抗日游擊隊的政治工作員教育了她,她又教育了周圍的群眾:「江邊沙粒易吹散,山麓岩石牢又牢,婦女同心齊協力,任何敵人能打倒。」她在村里組織婦女會,她去礦山機智地完成了游擊隊交給的重大任務。在敵人的鐵牢裡,她夢裡也嚮往着白頭山上的抗日游擊隊和自己參軍的兒子。歌劇使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她在革命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腳印,使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一次一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當革命群眾配合抗日游擊隊攻城時,她冒着槍林彈雨,勇敢地打死撲來的敵人,用自己的雙手推開城門,迎接游擊隊。在這個使人感動、振奮的高潮中,歌劇完成了對母親形象的塑造。

通過母親形象的塑造,歌劇使我們看到了千千萬萬英雄的朝鮮人民在成長。

歌劇對其他人物的塑造,有時只用寥寥幾筆,便能栩栩如生。例如甲順看到母親把僅有的一點糠窩窩擺在兒女面前,而自己忍着飢餓的時候,猜透了媽媽的心思,偷偷地把自己的一份包好,在臨睡前遞到了媽媽手裡。這一個細小的情節,把一個懂事的小女孩的形象,鮮明地勾畫出來了。再如應八這個始終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青年,無論情況多麼危險,他都能應付得十分妥貼。作者在這個人物身上着墨不多,卻刻劃得非常生動。

劇中有不少英勇悲壯的群眾鬥爭場面。那些在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鬥爭中覺醒了的人民,在游擊隊政治工作員的組織和領導下,象大海的怒濤,澎湃洶湧,勢不可當。一切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在英雄的朝鮮人民面前,又顯得多麼虛弱渺小!導演在藝術處理上,通過畫面的層次和大幅度的舞台調度,造成了一種威武雄壯、排山倒海的氣勢,給觀眾以極大的鼓舞和振奮。

《血海》的音樂創作,是以朝鮮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歌為基調的,清新婉轉,旋律豐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感染力。主要演員成功的表演,打動了觀眾的心弦。

革命歌劇《血海》是一部革命的思想內容和民族的藝術形式相結合的優秀作品,我們從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經驗。我們為兄弟的朝鮮文藝工作者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歡欣鼓舞。朝鮮平壤歌劇團結束了在北京的演出後,又訪問了瀋陽、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使我國更多的工農兵群眾看到他們的精彩演出,也使我國更多的文藝工作者得到了學習的機會。我們深信,兩國文藝工作者的互相訪問,交流經驗,將為增強兩國人民之間共同對敵的戰鬥友誼,作出重大的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