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范文正公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四 范文正公集 卷第五
宋 范仲淹 撰 宋 樓鑰 撰年譜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翻元天曆本
卷第六

范文正公集卷第五

    易義

乾上乾下內外中正聖人之德位乎天之時也德內也

位外也九二君之德九五君之位成德於其內充位於

其外聖人之德居乎誠而不遷有時舎之義故曰見龍

在田德昭於中故曰利見大人天下文明君德也聖人

之位行乎道而不息有時乘之義故曰飛龍在天位正

於上故曰利見大人乃位乎天德於是乎位矣或者泥

於六位之序止以五爲君曾不思始畫八卦三陽爲乾

君之象也豈俟於五乎三隂爲坤臣之象也豈俟於四

乎震爲長子豈俟重其卦而始見於長子乎明夫乾君

之象旣重其卦則有內外之分九二居乎內德也九五

居乎外位也餘爻則從其進退安危之會而言之非必

自下而上次而成之也如卦言六龍而九三不言龍而

言君子蓋龍無乘剛之義則以君子言之隨義而發非

必執六龍之象也故曰易無體而聖人之言豈凝滯於

斯乎

咸隂進而陽降兌隂卦艮陽卦上下交感之時也與㤗卦近焉

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然則泰卦三隂進於上三陽

降於下極於交而泰矣故曰萬物通咸卦隂進而未盡

逹也陽降而未盡下也下卦猶有二隂上卦猶有二陽感而未至於泰

矣故曰萬物生而猶未通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是感之無窮而能至乎泰者也感而不至其道乃消故

至騰口薄可知也

𢘆陽動隂順剛上柔下震陽也剛動於上巽隂也柔順於下上下各得其

常之時也天尊地卑道之常矣君處上臣處下理之常

上陽卦天與君之道也下隂卦地與臣之道也男在外女在內義之常矣

長男巽爲長女天地君臣男女各得其正常莫大焉諸卦多以

有應爲吉此卦六爻皆應而爻無元吉者何也夫吉於

應者相求以濟之時也常者上下各得其所之時矣故

以剛柔皆應爲常而不以𫉬應爲吉是以士之常也在

於巳不在於人諸侯之常也在於政不在於鄰天子之

常也在於道不在於權故曰聖人乆於其道而天下化

成堯舜爲仁終身而巳矣其知常也哉

遯隂進陽退二隂進之於內四陽退之於外柔佞入而剛正出君子遯

去之時也夫柔勝於剛則小人制君子矣辱可逃乎柔

未勝剛則君子辱可遠也未見制於小人焉此卦二隂

而四陽柔未勝剛小人始浸而長也君子知吉之先辨

禍之萌思遠其時也可不遯乎故遯之爲義尚乎遠也

是以最在內者有遯尾之危最在外者有肥遯之利子

曰知幾其神始可與言遯也巳矣

大壯剛以震而隂摧內剛外震二隂剝焉君子威而小人黜政令

剛嚴之時也陽於隂爲大也陽進隂退大者壯而小者

喪矣夫雷在天上萬物以震威行天下萬邦以恐天地

之壯見乎雷聖人之壯見乎威壯而不節於天下𭧂矣

壯其喪矣是以君子非禮弗履以保其壯也故九二九

四以陽居隂體剛而處巽乃復𫉬乎貞吉餘爻皆不克

全其壯也巳

𣈆順而上行奉於文明坤順也離明也君子嘉遇顯進之時也

夫上無文明賢斯遁矣今文明麗於上君子可不進乎

其進也柔順內融內卦坤也有柔順之義則上不拒其逼矣故曰

晝日三接也英華外著外卦文明有英華之德則衆不疑其行矣

故曰君子以自昭明德蓋明出地上如日之升君子當

其象也豈復昧哉其伊尹之時歟

明夷隂上明下其義病矣火入地中其光翕矣蔽賢傷

善之時也夫文明在上則賢者遂進文明在下則善人

用傷其商之末世耶君子用晦然後免於其難然則文

王其不用晦乎何以甞幽之耶文王蓋有國焉德加於

人晦之難也故以文明入於難終以柔順而岀矣箕子

雖無政焉而最近於闇故自辱其身以晦其道然後乃

免故文明在下難哉聖賢其猶病諸變斯時者惟九三

乎得其大首其湯武之事歟

家人陽正於外謂五隂正於內其二隂陽正而男女得

位君子理家之時也明乎其內禮則著焉內卦明也順乎其

外孝悌形焉外卦順也禮則著而家道正孝悌形而家道成

成必正也正必成也聖人將成其國必正其家一人之

家正然後天下之家正天下之家正然後孝悌大興焉

何不定之有故曰刑於寡妻以御於家邦然則正家者

貴閑其初也故初九有悔閑得其道乃首得悔亡至於

九五王假有家則天下化成故勿悔而吉也

睽火炎澤潤其性不同炎從上潤從下其道違而不接

物情睽異之時也隂陽不接而天地睽日月不接而晝

夜睽禮義不接而男女睽君臣不接而上下睽情𩔖不

接而萬物睽夫然則天地萬物之理從何而亨乎故睽

之時義不可乆也必變而通之合睽以成其化天地睽

也而隂陽合焉其體睽其義合晝夜睽也而日月交焉男女睽

也而禮義成焉上下睽也而君臣會焉萬物睽也而情

𩔖聚焉夫未合之時體乖志疑動虞蹇難求援而濟者

也故其爻皆以有援免至於上九睽極而通則説弧遇

雨羣疑亡也

蹇止於險中險難在前未可進之時也觀其名與屯卦

近焉屯亦難也然則屯巳動乎險中難可圖也蹇猶止乎險

中難未可犯也惟二爲王臣得位應五君在險中而與巳應

始可匪躬而徃焉餘皆徃蹇而弗濟君子藏器於身待

時而動其庶幾乎

解動乎險外出險散否之時也小人爲險君子乃否小

人旣退君子乃振故六五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是

故天地否散雷雨並興聖賢否散慶施遂行武王發粟

散財其有解之時也矣

損山澤通氣艮爲山兌爲澤其潤上行取下資上之時也夫陽

實也隂虛也下卦二陽上卦二隂取陽資隂以實益虛

者也虛者反實則實者反虛矣然則下者上之本本固

邦寧今務於取下乃傷其本矣危之道也損之有時

民猶說也兌爲損之無時澤將竭焉兌爲故曰川竭必

山崩此之象也無他下涸而上枯也百姓不足君孰與

足其斯之謂歟

益剛來而助柔損有餘而補不足上卦陽多故曰有餘下卦陽少故曰不足

自上惠下之時也天道下濟品物咸亨聖人下濟萬國

咸寧益之爲道大矣哉然則益上曰損損上曰益者何

也夫益上則損下損下則傷其本也是故謂之損損上

則益下益下則固其本也是故謂之益本斯固矣𠏉斯

茂矣源斯深矣流斯長矣下之益上則利有竭焉上之

益下則因其利而利之何竭之有焉是故木以動也

涉大川而無患雷風與也上風下雷興萬物而無𭛌明益

之道何徃而不利哉

夫一隂處高而羣陽代之以大制小以正黜邪之時也

時皆剛正柔佞豈得而據乎夫君子道㣲之時法令常

密而或失之者何也內有小人也小人道㣲之時法令

常顯而無忌者何也內皆君子也此卦一柔而乗五剛

危可知矣五剛而決一隂易可知矣故揚於王庭而不

忌賞罰明行之際歟舜舉八元而去四凶此其時矣

萃澤處於地兊爲澤坤爲地其流集矣上說下順其義親矣物

情和聚之時也上以說臨下下以順奉上上下莫不聚

乎天地亨而萬物以𩔖聚大人亨而天下以義聚觀其

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彖言剛中而應者取其

上下相應以成萃聚之義而巳(⿱艹石)夫萃天下者豈私其

應哉必也以虛受人然後能萃其天下故九五以大人

之位而匪孚者以其應之於一不能盡天下之誠惜哉

無私則至矣

升地中生木其道上行君子位以德升之時也夫高以

下爲基木始生於地中其舉遠矣聖人日躋其德而至

於大寳賢者日崇其業而至於公圭以順而升物不距

矣故爻無凶咎初則大吉二則有喜三則無疑四則用

亨五則貞吉惟上六極而猶升則爲⿱冝八 -- 𡨋(⿱艹石)能知其消

息猶可爲利故曰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困水在澤下澤方竭焉其道不加於物君子困窮之時

也夫水者浸於外而後施於物今伏於其內何施之有

是則川澤竭而伏其流君子困而隱其道困於險而不

改其說坎險也兌說也其惟君子乎能固窮而樂道哉苟不安

其困欲尚口而去之窮斯甚矣知此時者卷而懷之極

然後反其困必亨故曰困亨夫子之於陳蔡也豈其憂

井木爲泉之底井道治而其施外彰君子居德遷惠之

時也夫井居其地而不可改其泉之出也無所不利君

子居於德而不可移其惠之遷也無所不仁唯井也施

之而不窮存之而不溢惟德也常施於人而不見其虧

獨善於身而不見其餘故曰井德之地不其然乎

革水火相薄變在其中聖人行權革易之時也夫澤有

水則得其宜今澤有火是反其常矣天下無道聖人革

之以反常之權然而反常之權天下何由而從之以其

內文明而外說也內卦文明外卦兌說以此之文明易彼之昏亂

以天下之說易四海之怨以至仁易不仁以有道易無

道此所以反常而天下聽矣其湯武之作耶苟道德不

去雖湯武日生當爲天下之助何反常之有焉

𪔂以木順火𪔂始用焉聖人開基立器之時也夫天下

無道聖人革之天下旣革而製作興製作興而立成器

立成器而𪔂莫先焉故取𪔂爲義表時之新也湯武正

位然後改正朔變服章更器用以新天下之務其此之

時歟故曰革去故而𪔂取新聖人之新爲天下也夫何

盛焉莫盛乎享上帝而養聖賢也享上帝而天下順養

聖賢而天下治不亦盛乎

震雷相從而興威動萬物內外皆震君子心身戒懼之

時也萬物震其道通焉君子震其德崇焉君子之懼於

心也思慮必愼其始則百志弗違於道懼於身也進退

不履於違則百行弗罹於禍故初九震來而致福愼於

始也六二震來而喪貝履於危也六二乗剛夫震者長子之

道也長子有威驚遠而懼邇然後能主宗廟之器而祭

祀不輟也夫

艮山相當而各止其所內外不相與六爻皆無應上下靜止

之時也天地動而萬物生日月動而晝夜成聖賢動而

天下亨今其止者君子理不可動之時也故此卦無元

亨貞之德者以其道不行焉然止之爲道必因時而存

(⿱艹石)夫時不可進斯止矣高不可亢斯止矣位不可侵

斯止矣欲不可縱斯止矣止得其時何咎之有故曰時

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非君子其

孰能與於此乎

漸山止生木日益其高君子漸進之時也夫內止而不

躁外巽而不爭以斯而進不亦漸乎長女得位乎其外

故曰女歸吉然則女生而知其嫁也必漸而及時然後

有歸焉君子學而知其仕也必漸而成德然後有位焉

故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邇乾陽漸進而至於在天坤

隂漸進而至于堅氷天地不能踰而況於人乎苟內不

止而躁外不巽而爭則失漸之道犯時之忌豈正邦

有焉

豐文明以動無徃不亨王道開大之時也夫雷電之至

隠者彰而否者亨聖賢之造困者通而幽者顯於是制

乎禮以序天下之倫作乎樂以興天下之和物物昌而

無不大也是以謂之豐然則日之動也下離日也上震動也豐於

正中焉文明之動也豐於皇極焉過乎正中日斯昊矣

過乎皇極文明虧矣故曰宜日中進於大而戒於盈也

丕哉

旅火麗山而不乆其處君子覉旅之時也君子覉旅之

時處無其位何能與物大通然則內止而不動於心外

明而弗迷其徃以斯適旅故得小亨而貞吉夫旅人之

志卑則自辱高則見嫉能執其中可謂智矣是故初𤨏

𤨏而四不快者以其處二體之下卑以自辱者也三焚

次而上焚巢者以其據二體之上高而見嫉者也二懷

資而五譽命者柔而不失其中者也君子旅之時也道

其然乎

巽風從至而物莫之違上下皆順命令宣行之時也夫

上下弗順雖令不從今上下皆順故可申命而行事也

(⿱艹石)夫巽之爲德其失也僞非君子體之則入乎柔邪之

道矣觀其名雖近於謙焉然則謙之爲體內剛而外柔

謙卦坤外艮內坤柔而艮剛也降於禮而不降於德者也是以享君子

有終巽之爲體內外皆柔可以行權未可以終義惟五

以中正而志行乃得小亨利有攸徃利見大人是故謙

之六爻皆無凶咎巽之六爻則美惡半矣

兊澤重潤而上下皆兊君子推恩敷惠之時也夫說萬

物者莫說乎澤今復重之民說而無𭛌者也勸天下者

莫大乎推恩而敷惠則順乎天應乎人而王道亨不然

者反此(⿱艹石)夫威以先民民重其勞威以犯難民重其死

故周文爲臺而人謂神靈者忘其勞也楚子下令而人

如挾纊者忘其死也然則說之爲德其失也侫上下皆

說之時必內存其剛正然後免佞之情故曰說以利貞

    帝王好尚論

老子曰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

民自富我無事而民自樸此則述古之風以警多事之

時也三代以還異於太古王天下者身先教化使民聳

善故禮曰人君謹其所好惡君好之則民從之孔子曰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恭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則民莫敢不用情由此言之聖帝明王豈得無好在其

正而巳堯設敢諫鼓建進善旌舜好問而成至化禹拜

昌言而立大功湯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呂望周公握髪

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鄭武公好賢而詩雅歌之燕昭王

築臺募士而智者歸之斯聖賢好尚如是之急也桀紂

好利慾不好諫諍而天下亡秦好兵刑不好仁義而天

下歸漢隋煬帝好逸豫不好恭儉而天下歸唐使桀紂

好諫諍秦好仁義隋煬帝好恭儉豈有喪亂之禍哉

    選任賢能論

王者得賢傑而天下治失賢傑而天下亂張良陳平之

徒秦失之亡漢得之興房杜魏禇之徒隋失之亡唐得

之興故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書曰先王昧爽丕顯坐

以待旦旁求俊彥啓迪後人其勤求人材如是之急也

然則求之之道不可一端臯陶賛禹曰亦行有九德

性行有九德以考眞爲則可知乃言曰載采采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

事以爲驗禹曰何臯陶曰寛而栗性寛洪而能莊栗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

愿而恭慤願而恭恪亂而謹亂治也有治而能謹擾而毅擾順也致果爲毅直

而溫行正直而氣溫和簡而廉性簡大而有廉隅剛而塞剛斷而實塞彊而

無所屈撓動必合義彰厥有常吉哉彰明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擇人而官之則政之善

孔子之門人目以四科一曰德行謂顔淵閔子騫也

聞一知十二曰政事冉有季路也三曰言語宰我子貢也

使於諸國而不辱君命也四曰文學子遊子夏也經緯天地曰文禮樂典章之謂也游

夏能述之者也此所謂求人之道非一端也又書之說命篇曰

旁求俊乂列於庶位是朝廷庶位惟俊乂是求唐太宗

曰天下英雄落吾彀中語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智則可與治國家安天下愚則可與避怨惡而全一身

故聖人以俊乂爲得不以柔訥爲行如以柔訥爲行而

寵之則四海英雄無望於時矣使英雄失望於時則秦

失張陳隋失房杜豈不悞天下之計哉

    近名論

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言人知愛名不如愛其身之親也莊子曰爲善無

近名言爲善近名人將嫉之非全身之道也此皆道家之訓使人薄於名

而保其眞斯人之徒非爵祿可加賞罰可動豈爲國家

之用哉我先王以名爲教使天下自勸湯解網文王葬

枯骨天下諸侯聞而歸之是三代人君巳因名而重也

太公直釣以邀文王夷齊餓死於西山仲尼聘七十國

以求行道是聖賢之流無不渉乎名也孔子作春秋即

名教之書也善者襃之不善者貶之使後世君臣愛令

名而勸畏惡名而愼矣夫子曰疾沒世而名不稱易曰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然則爲善近名豈無僞邪臣請辯

之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性本仁名三王身之也躬行仁義五霸假

之也假仁義而求名後之諸侯逆天𭧂物殺人盜國不復愛其

名者也人臣亦然有性本忠孝者上也行忠孝者次也

假忠孝而求名者又次也至(⿱艹石)簡賢附勢反道敗德弒

父叛君惟欲是從不復愛其名者下也人不愛名則雖

有刑法干戈不可止其惡也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閭釋

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是聖人敦奬名教以激勸天下

如取道家之言不使近名則豈復有忠臣烈士爲國家

之用哉

    推委臣下論

天生兆人得王乃定萬機百度不可獨當內立公卿大

夫士外設公侯伯子男先擇材以處之次推公以委之

然則委以人臣之職不委以人君之權臣請辯之夫執

特典禮修舉政教均和法令調理風俗內養萬民外撫

四夷師表百僚經緯百事此宰輔之職也練兵戎謹城

壁脩萬略威夷狄此將帥之職也肅朝廷之儀觸縉紳

之邪此御史府之職也治䌓劇制豪猾此京尹之職也

至於金榖刑法各有攸司之職矣撫民人宣風化均徭

役平賦歛此刺史縣令之職也是皆人臣之職不可不

委之也若乃區別邪正進退左右操榮辱之柄制英雄

之命此人主之權也不可盡委於下矣何以明之論語

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注云制之由君也晉委三卿

子韓宣子魏獻子延陵季子曰晉國之政歸此三家矣後果分

晉爲三國漢高祖招納羣英有將將之權而取天下至

於子孫不知祖宗之謀而獨委霍光又獨委王鳳至於

王莾皆有大禍西漢遂傾焉後漢光武親用二十八將

而取天下後之子孫不知祖宗之謀而獨委後族至於

宦官故姦雄競起以去惡爲名東漢遂傾焉魏委司馬

晉委劉𥙿其禍亦然唐太宗駕馭英雄取天下致太平

至高宗朝李義府以立後之功獨見委用䧟害忠良天

下憤怨明皇𥘉用姚崇宋璟爲相而天下大治推心委

之遂成故事及李林甫代其任仍復委之林甫姧邪能

中傷善人朝廷無敢言得失者於是明皇不聞諫諍自

謂宰相得人泰然無爲矣言路巳絕故至祿山犯關嚮

闕而眀皇不知一旦喪亂天下瓦解唐德遂衰初以推

委而天下治終以推委而天下亂何弊之然哉當推委

之際擢十人上從其九是九分之恩出於下矣如此則

數年之間左右前後皆權臣之黨也若黜辱十人上從

其九是九分之威出於下矣如此則數年之間中外遠

近無敢忤權臣者故下之情不逹而上之勢孤矣此明

皇之失爲後代之鑒王者將𭣣其權必先採人采人爲

難豈無其要孔子之辨門人標以四科一曰德行二曰

政事三曰言語四曰文學以四科辨之思過半矣然則

朝廷清要之位覬覦者衆必審賢以與之賢傑之才讒

嫉者衆必先時以辨之是故先王孜孜求賢以備選用

且千官百辟豈能獨選必委之於輔弼矣惟清要之職

雄劇之任不可輕授於人僉諧之外更加親選聖帝明

王常精意於求賢不勞慮於臨事精意求賢則日聰明

而自廣勞心臨事則日叢脞而自困宜乎屏煩細而廣

詢訪其深於正道有憂天下之心可備輔相者記之其

精於經術通聖人之㫖可備顧問者記之其敢言正色

有端士之操可備諫諍者記之其能言方畧有烈士之

風可備將帥者記之如斯之人精而求之熟而觀之然

後寘清要之職授雄劇之任使人人竭力爭爲腹心於

是乎得以操榮辱之柄制英雄之命庻務委於下而柄

歸於上始可以言無爲矣猶復置御史大夫中丞使搢

紳無敢慢者置諍臣七人使言路無敢蔽者置門下封

駮司使制勑無得悞者此又推委無爲之中而不廢其

防不失其權者矣若留意逸豫不孜孜於求賢親選之

時無賢可用則進退賞罰復歸於下雖有爵祿不足爲

上之恩雖有誅罰不足爲上之威矣

    上攻守二策狀

臣某言竊觀西事以來毎議攻守未見適中或曰必行

進討以期平定臣謂諸路進討則兵分將寡氣不完盛

絕漠風沙迷失南北饋運輜重動有鈔掠賊之巢穴夐

阻河外非有奇將不能遠襲至若㓂常併兵求擾一路

毎有朝㫖令入界牽制其如將帥方略非有素定茫然

輕進不知所圖但求虛弱之處以剽竊爲功旣不能大

振兵威故不能少分賊勢此進討牽制之無効也或曰

宜用守䇿來則禦之去則勿逐臣觀今之守邉多非土

兵不樂乆戍又無營田必煩遠饋乆戍則軍情以殆遠

饋則民力將竭歲月緜遠恐生他患此守禦之未利也

臣荷國重𭔃曾無寸勞夙夜營營冀有所補而才識迂

昧終無𤼵明今采於邉人而成末議固不敢望其必行

在朝廷以衆論叅之擇其可否如無所取乞賜寢罷今

具下項攻守之議依聖㫖指揮交付梁適齎迴赴闕者

    議攻

臣謂進討未利則又何攻臣切見延安之西慶州之東

有賊界百餘里侵入漢地中有金湯白豹後橋三寨阻

延慶二州徑過道路使兵勢不接䇿應迂遠自來雖曾

攻取無招降之恩據守之謀漢兵纔廻邊患如舊臣謂

西賊更有大舉朝廷必令牽制則可攻之地其在於此

可用歩兵三萬𮪍兵五千鄜延路歩兵一萬二千𮪍兵三千涇原路歩兵九千𮪍兵

一千環慶自選馬歩一萬八千軍外畨兵更可得七八千人軍行入界當先布號令

生降者賞殺降者斬得精強者賞害老㓜婦女者斬拒

者併兵以戮之服者厚利以安之遁者勿追疑有質也

居者勿遷俾安土也乃大爲城寨以據其地如舊城巳險因而増

修非守地則別擇要害之處以錢召帶甲之兵熟戶強壯兼其土役昨奉朝㫖令修縁邉城寨臣以民方穡事

將係官閑雜錢並勸令近上人戸以顧夫錢散與助功兵士充食錢其帶甲兵士翕然情願諸寨並巳畢功

俟城寨堅完當留土兵以守之方諸舊寨必倍其數使

范全趙明以按撫之范全今爲騏驥副使慶州北都廵檢趙明今爲東頭供奉官柔遠寨

蕃部廵檢必嚴其戒曰賊大至則明斥候召援兵金湯東去徳靖寨四

十里西去東谷寨八十里西南去柔遠八十里白豹西去柔遠五十里南至慶州一百五十里堅壁淸

野以困之小至則扼險設伏以待之居常高估入中及

置營田以𦔳之如此則可分彼賊勢振此兵威通得延

慶兩路軍馬易於應援所用主兵官員使勇決身先者

居其前王信狄青劉拯劉貽孫張建侯范全可用䇿應者居其次任守臣王逹王

遇張宗武譚嘉震王文恩王文使臣中可當一隊者叅於前後張信王遇張忠

郭逵張懐寳有心力幹事者營立城寨周美張璨劉兼濟李緯張繼勳楊麟

觀後漢叚紀明以𮪍五千歩萬人車三千兩錢五十四

億三冬二夏大破諸羗又觀唐馬燧造戰車行則載甲

兵止則爲營陣或塞險以遏奔衝臣以此路山坡大車

難進當用小車二千兩銀絹錢二十萬以賞有功將吏

及歸降畨部並就糴芻粟亦稍足用其環州之西鎭戎

之東復有胡蘆泉一帶畨部與明珠滅臧相接阻環州

鎮戎徑過道路明珠滅臧之居北接賊疆多懷觀望又

延州南安去故綏州四十里在銀夏川囗今延州兵馬

東渡黃河北入嵐石卻西渡黃河倒來麟州䇿應蓋以

故綏州一帶賊界阻斷徑過道路巳上三處內麟府一路臣不曾到彼乞下

夲處訪問及畫圖即可見山川道路次第如取下一處城寨平定則更圖一

處爲據守之䇿比之朝去暮還此稍爲便臣謹議

    議守

臣觀西戎居絕漠之外長河之北𠋣遠而險未易可取

建官置兵不用祿食毎舉衆犯邉一毫之物皆出其下

風集雲散未甞聚養中國則不然遠戍之兵乆而不代

負星霜之苦懷鄕國之望又日給廩食月給庫緡春冬

之衣銀鞋饋輸滿道千里不絕國用民力日以屈乏軍

情愁怨須務姑息此中原積兵之憂異於夷狄也臣謂

戎虜縱降塞垣須守當務經遠古豈無謀臣觀漢趙𠑽

國興屯田大𫉬地利遂破先零魏武於征伐之中分帶

甲之士隨宜墾闢故下不甚勞大功克舉數年之中所

在積粟倉廩皆滿唐置屯田天寳八年河西收二十六

萬石隴西收四十四萬石孫武曰分建諸侯以其利而

利之使食其土之毛實役其人氓之力故賦稅無轉徙

之勞徭役無怨曠之嘆臣昨在延州見知青澗城種世

衡言欲於本處漸興田利今聞僅𫉬萬石臣觀今之邉

寨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營田據畆定課兵𫉬

餘羨中糶於官人樂其勤公收其利則轉輸之患乆可

息矣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習地勢父母妻子而

堅其守比之東兵不樂田利不習地勢復無懷戀者功

相遠矣少田處許蕃部進納荒田以遷資酬奬或量給價直儻朝廷許行此道則

委臣舉擇官員約古之義進今之宜行於邊陲庶幾守

愈乆而備愈𠑽雖戎狄時爲邉患不能困我中國此臣

所以言假土兵弓手之力以置屯田爲守之利也然臣

觀前漢高帝之盛臣有蕭張決勝千里下有百戰之師

以四十萬之衆困於平城乃約匈奴和親至高后文景

代代如之不絕其好匈奴屢變徃徃犯塞殺戮吏民不

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而人主以生民之故

屈巳含容不爲之動孝文即位將軍陳武請議征討以

一封𭛌孝文曰兵兇器也難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

遠方何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邉民父子荷兵日乆朕

動心痛傷何日忘之未能消距願且堅邉設𠋫結和通

使休寧北陲爲功多矣且無議兵故百姓無內外之徭

得息肩於田畆天下富實雞鳴犬吠煙火萬里可謂和

樂者乎司馬遷以文帝能和樂天下恊於大樂故著於

律書爲後代法臣謂國家用攻則宜取其近而兵𫝑不

危用守則必圖其乆而民力不匱然後取文帝和樂之

德無孝武哀痛之悔則天下幸甚天下幸甚臣謹議

    荅𥨸議

漢高祖以黃金四萬付陳平而不問其出入時陳平未有

功也唐高祖將斬李靖而恕之時李靖未有功也是前

代帝王先布之以恩後責之以効也我太祖甞謂近臣

曰安邉御衆湏是得人心優恤其家厚其爵祿多與公

用錢及屬州課利使之廻圖特免稅算聽其召募驍勇

以爲爪牙苟財用豐盈必能集事朕雖減後宮之數極

於儉約以備邊費亦無辭也命將帥李漢超等十三人

分守西北諸州家族在京者撫之甚厚凡軍中事悉許

便宜毎來入朝必召對命坐賜與優厚撫而遣之由是

邉臣率富於財得以養士用間洞見蕃夷情狀每戎狄

入冦必能先知預爲之備設伏掩撃多致克捷二十年

間無西北之憂故兵力雄盛武功蓋世由此而致也今

滕宗諒爲一路經略安撫使兼兵馬都部署以公用錢

廻圖管設使命將校並蕃部酋豪或贈遺官員游士而

梁堅彈奏滕使過錢十六萬貫有數不明及置獄研窮

纔用三千餘貫復有所歸無分毫入巳是未見貪吏之

狀也宣撫田舎人朝之端人也至慶州目撃軍民蕃部

等借留滕侯遮壅於道足下何得謂之犲狼主上仁聖

不深罪宗諒張亢二人仍降詔誕告邉臣依祖宗故事

使廻圖公用一如平日中憲不知內朝有此詔命聞羣

口橫議遂伏閤請加責二人以正憲律旣下法寺則宗

諒合贖銅而不當去官是前斷巳坐亢罪將公用錢並

酒散與軍人當更追一官又朝廷旣巳降記貸之亦難

反汗足下責我保庇此人固不敢避自古文法常害邉

功今天子仁聖有西北之憂孜孜求人以捍大患帥臣

用度小過不害邉事居輔弼者固當竭力辨明恐悞朝

廷機事爲天下之憂豈暇私於二人哉昔匈奴辱漢使

者蓋不一也唐賢使於賊庭不辱命者如韓愈李回皆

成大名近邵良佐使於元昊廻日改官賜服色報其勞

也良佐懼不可再去滿朝縉紳無一士請行朝廷召張

子奭驛而至又選王正倫副之皆敢行不懼旣不懼矣

觀其辨論學術可爲之使乃遣將命曁還得元昊書疏

頗順於前願去號稱臣又能減數節事體且沙漠窮絕

入不測之地旣能忘生又不辱命朝廷擢進兩資不可

待以常調也戎狄素貪利未厭心兵擾絕塞此戎狄之

常態非子奭之過也今之士大夫高談時政皆謂不能

㧞人限以資級使才者多滯而朝廷乏賢及見殊命越

一等則囂然聚議以爲過優何薄之甚𫆀

    楊文公冩真讃

楊公以武夷之靈降於我宋在太宗朝以神童𬒳召三

命至著作佐郎直集賢院在眞宗朝薦當清近終翰林

學士工部侍郞公以斯文爲巳任繇是東封西祀之儀

修史修書之局皆歸大手爲皇家之盛典當時臺閣英

游蓋多出於師門矣而命世之才其位不充故天下知

公之文而未知其道也昔王文正公居宰府僅二十年

未甞見愛惡之心天下謂之大雅㓂萊公當國眞宗有

澶淵之幸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動卻戎狄保宗社天

下謂之大忠樞密扶風馬公慷慨立朝有犯無隱天下

謂之至直此三君子者一代之偉人也公與三君子深

相交許情如金石則公之道其正可知矣然端言方行

回邪忌之故甞避權臣之禍歸陽翟山再起會眞宗不

豫中外爲憂萊公將奮大計正前星於北辰引太陽於

少海公預宏議就高文間弗克行旣終而今上知之乃

下詔追悼贈禮部尚書謚曰文今覩公之眞而爲讃雲

嗚呼楊公兩朝清風盛乎斯文直哉厥躬端者我遊邪

者我𬽦霖雨不作日月其流仰止遺眞雍雍哲人吾不

知乎爲之仙爲之神    范文正公集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