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工業跨駿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草原工業跨駿馬

——記白城草原地方工業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1972年3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過去,人們一談到草原,往往會聯想起那句描寫草原風貌的古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但是,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白城草原,卻完全是一幅新的圖景。這裡不僅農業增產,牧業興旺,而且,以小鋼鐵、小煤炭、小石油、小機械、小化工、小水泥等為基礎的地方工業,也猶如跨上千里駿馬,正沿着社會主義大道飛奔向前。

地方工業茁壯成長[編輯]

白城草原位於吉林省西北部,解放前,這裡人煙稀少,經濟落後。解放後,特別是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期間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各族人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大力發展地方工業,用勤勞的雙手在遼闊草原上繪出了一幅新的工業建設的畫圖。

地區革命委員會的所在地白城市,解放前只是一個小鎮。論起工業,只不過有幾家鐵匠爐,幾家木匠鋪,一個成衣店,一個瓦盆窯。現在,白城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工業城市,全市擁有機械製造、建築材料、造紙、紡織、陶瓷、電子等工廠企業一百三十五個。

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洮南府」——現在的洮安縣城,解放前的工業只不過是油、酒、米、磚四廠,工人只有二百來名。現在,新建的毛紡、製糖、製藥、造紙、化肥、煤炭等工礦企業有九十多個,職工總數達到一萬五千多名。歷史上「洮南府」一直是白城草原的皮毛集散地,但是,過去連一個象樣的皮毛加工廠都沒有。一九六四年,這裡建成了一個擁有一千五百多紗錠的毛紡織廠,先後生產出了五十多個品種的呢絨、毛毯、毛線等。

以「駿馬之鄉」聞名的大安縣,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全縣的各級黨組織和革委會,充分發動群眾,採取老廠帶新廠、眾廠幫一廠、一廠變多廠的辦法,發展一批,鞏固一批,使工廠總數迅速增加到八十多個,產品品種由一百來個增加到三百多個。農村需要的電動機、水泵、膠皮管、輸送帶等農田水利設備,已能成批生產,配套成龍。

現在,全白城地區十一個縣(旗)、市中,縣以上的工礦企業就有三百六十多個,加上街道工業和社、隊工業,企業總數將近八百個;主要產品為鋼鐵、煤炭、鐵礦石、機床、水泥、柴油機、電動機、變壓器、農業泵、化肥、棉布、毛呢、食糖、乳粉、罐頭、機製紙等數十種。這些工業幾乎都是從無到有,在解放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發展起來的。一九七一年,全區工業總產值比文化大革命前的最高水平增長了一倍多,比一九四九年增長了將近十九倍。

隨着地方工業的迅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業生產,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素有吉林省「魚米之鄉」稱號的扶餘縣,近幾年來,由於地方工業的發展,全縣建立了三級農機具修造網,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連年獲得豐收。一九七○年,糧食產量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去年又比一九七○年增長了百分之十七點三。過去,白城草原各族人民需要的輕工業產品,幾乎全部依靠外地;現在,已經有百分之三十的輕工業產品能夠自給。

自力更生創大業[編輯]

白城草原的地方工業,是以自力更生為主發展起來的。翻開白城草原的地方工業發展史,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工廠艱苦創業的動人事跡。

全省工業學大慶的先進單位之一——大安骨膠廠,就是一個自力更生創業的典型。一九五八年建廠時,這個廠的廠房、設備十分簡陋。生產骨膠需要骨頭,工人們就借來一輛舊花軲轆車,自己拉車外出收購。熬膠先要把骨頭砸碎,他們就揀廢鐵,砌紅爐,自己動手鑄了五把大鐵錘;洗骨沒有設備,他們就用木板釘一個水槽;生產需要大量的水,他們就一桶桶,一擔擔,手提肩挑。就是這樣一錘一錘地砸,一槽一槽地洗,一鍋一鍋地熬,終於熬出了膠水。

要把膠水變成膠,還需要濃縮設備。工人們日夜琢磨,研究出了用蛇盤管蒸發濃縮膠水的土辦法,但造蛇盤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工人們找來鋼管,就地搭起紅爐,用碾磙當胎具,開始了煨蛇盤管的戰鬥。他們把鋼管裝滿砂子,放在紅爐里燒紅,然後把火蛇一般的鋼管拽出來,飛步架到碾磙上,用力煨彎。彎錯了尺寸,拉直了再煨;一次煨不成,燒紅了再來。不怕失敗,幾經反覆,硬是把直徑二寸長十多米的鋼管煨成了七圈蛇盤管,造出了土濃縮機,生產出了合格的骨膠。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發出了「工業學大慶」的偉大號召,給他們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工人們學習大慶工人的革命精神,發揚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使骨膠產量逐年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他們又進一步大搞綜合利用,用脫膠骨渣生產出了大量骨粉,支援了農業生產。現在這個廠的產品已由一種增加到五種,骨膠產量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長了四倍,總產值提高七倍。

白城市汽車配件廠是另一個以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而聞名的單位。這個廠的前身是一個五金工廠,最初是由九個白鐵工人創辦起來的。一九六七年,上級領導部門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交給這個廠生產部分汽車配件的任務。製造這些汽車配件需要一些大型和專用設備,這個廠卻沒有。怎麼辦?工人們挖掘本廠潛力,採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來解決。生產汽車配件,需要一台三百五十噸曲軸沖床,這種沖床的方形沖頭要用大的鑄鋼件,白城的工廠鑄不了,他們就用幾十塊鋼板焊接起來代替。用鋼板焊接成的工作檯,表面需要刨平,他們就把小牛頭刨放在加工件上,一點一點刨出光滑的平面。他們就這樣攻克一個個難關,造出了比現有廠房還高的大沖床。幾年來,這個廠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製造了大大小小的沖床、壓床、剪板機、卷板機、點焊機等五十多種設備,為國家成批生產出了十四種汽車配件。

只有二百多名職工的洮安製藥廠,在十四年前創業的時候,還只是利用草原上的麻黃草土法熬製麻黃膏。後來,他們反覆探索,不斷前進,土法上馬,從土到洋,由土法熬製麻黃膏發展到用化學方法提取多種麻黃素,為國家生產出了大量原料藥。跨入七十年代以後,這個廠的工人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大搞綜合利用,在廢糖蜜中提取出了丁醇、乙醇、丙酮等化工原料。接着,他們又發揚敢於革命,奮發圖強攀高峰的精神,經過四、五十次試驗,試製成功了目前國內還沒有生產的一種新的重要藥品,為發展我國的醫藥工業作出了貢獻。

就地取材,根基牢固[編輯]

在遼闊的草原上,到處都可以看到葦塘、草甸、鹽鹼泡,這些東西過去被當作草原上荒涼貧瘠的標誌,如今卻成了發展工業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利用蘆葦做原料,他們辦起了十四個造紙廠,生產出凸版紙、有光紙等多種紙張。在草原南部的乾安縣,有一個面積約六十餘平方公里的大布蘇湖。「大布蘇」是蒙古語的「鹽」,大布蘇湖意即鹽湖。這個湖內飽含鹽、鹼、硝和多種化學元素。由於濃度很大,湖水呈咖啡色。他們以湖水為原料,辦起了化工廠,每年為國家生產出大量燒鹼等化工產品。

在白城草原,利用本地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還有製糖、罐頭、化纖、毛紡、皮革、皮毛等許多企業。

隨着地方工業的發展,不僅使地上資源得到了利用,而且使沉睡萬年的地下寶藏得到了開發。在草原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人們正在抗嚴寒,戰冰雪,大打礦山之仗。

過去,資產階級「專家」、「權威」曾經斷言:白城無礦。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也以此為藉口,關掉了草原人民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鋼鐵廠。直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白城草原除了一處小煤窯以外,別無礦山。文化大革命中,這個地區的各級黨委和革委會領導群眾狠批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展開了探索地下寶藏的戰鬥。地、縣革委會的一些主要負責同志親臨現場領導,同群眾一起找礦。科右前旗革委會副主任邵明仁親自帶隊,翻山越嶺,進行現場踏查,召集群眾座談,跋山涉水千餘里,查到了五個重要礦點。廣大群眾積極找礦、報礦,地質隊加緊調查勘探,很快地查到了一種又一種礦藏,探明了一個又一個礦點的儲量。

揭開了地下的秘密,又開始了採掘寶藏的戰鬥。開發鐵礦的新礦工,以「鐵人」王進喜和大慶工人為榜樣,戰天鬥地,開採礦石。兩年來,他們大打礦山之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礦石源源不斷地運進「烏鋼」,「烏鋼」的鋼鐵生產蒸蒸日上。白城草原「寸鐵不產」的歷史從此永遠一去不復返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