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萬曆雲南通志/卷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萬曆雲南通志
卷九 官師志第六之一
卷十 

雲南通志卷之九

官師志第六之一

[編輯]

其目四:名宦、題名、流寓、政錄。

邃古以物紀官,而並號曰師,言治敎出於一也。後世以官主治,以師主敎,官以考功,師以考德,雖若岐而二之,無非爲敎養斯民設也。官師之志,所以志有功德於民,而不可忘諸。《詩》曰:有斐君子,民之不可諼兮。有斐雲者,燦然有文,言其功也。君子云者,譪然有恩,言其德也。南中自漢、唐以來,有功德於生民者,戴在史冊,班班可考,跡其所施,要皆以敎化爲首。今志列名宦,而以政錄繋於篇末,懼其久而忘也。若夫流寓賢豪,雖無土責,而流風餘韻,有足傳者,又安可遺耶?迺王昱、張虔陀以,列之外傳,不忘警也。後之吏茲土者,庶有考雲。

雲南總部

[編輯]

名宦

[編輯]

〔周〕

[編輯]
  • 莊蹻。楚莊王苗裔。《史記》曰:始楚頃襄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畧巴、蜀、黔中以西。蹻至滇池,因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泰繋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衆王滇。燮服,從其俗,以長之。戰國有四楚,滇其一也。舊志作楚威王,非是。《東漢書》則云:楚頃襄王使將軍莊豪畧地至滇池。蓋豪爲蹻之後也,故並存之。

〔秦〕

[編輯]
  • 常頞。《史記》曰:泰使常頞畧通五尺道,諸此國頞置吏焉。

〔漢〕

[編輯]
  •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史記》曰:卭、筰之君長願請吏比南夷。天子問相如,相如曰:卭、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常置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之,愈於南夷。天子以爲然,乃拜相如爲中郎將,建節往使。副使王然於、壼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司馬長卿便畧定西夷,卭、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請爲內臣。
  • 王然於。
  • 壼充國。
  • 呂越人。三人事在相如愽語中。
  • 司馬遷。元封元年遷爲郎中,奉使西征巴蜀,南畧卭、莋、昆明,還報命。
  • 郭昌。武帝時爲拔胡將軍。元封初,道昌發巴蜀兵擊滅勞𣹰、靡莫,以兵臨滇,滇王降,以其地爲益州郡,賜滇王玉印,復長其民。
  • 衛廣。中郎將,同郭昌討平滇國。
  • 滇王仁果。東天竺白飯王之裔,治白崖,爲衆所戴。楚蹻絕世,仁果繼楚爲滇王。其旁東北有勞𣹰、靡莫,皆同姓相仗,弗聽約束。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減勞𣹰、靡莫,以兵臨滇,滇王衆數萬人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爲益州郡,賜滇王玉印,復長其民。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滇與夜郎受王印,而滇小邑,最寵焉。
  • 王平。軍正。
  • 田廣明。大鴻臚。
  • 呂辟胡。水衡都尉。
  • 亡波。鉤町侯。孝昭始元間,益州姑增、牂牁、楪榆反,遣以上四人進兵,大破之,有功,賜侯王食邑有差。
  • 劉尙。武威將軍。建武八年,揲榆,滇池,弄棟諸種反。十九年,邊尙等發兵擊之,諸夷棄壘奔走,獲其財蓄無算。
  • 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元帝初元中,舉直言,歷遷益州刺史。先是,琅琊王陽爲益州刺史,行部至卭郲九折阪,歎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陰!後以病去。及尊爲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謂畏道邪?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爲孝子,王尊爲忠臣。居部二歲,以威信懷來徼外,蠻夷歸附。以治狀遷爲東平相。
  • 張翕。永平間,益州太守。政化淸平,在郡十七年卒。夷人慕之,如喪父母。
  • 張湍。翕子。天子以翕有遺愛,拜湍仍父官。夷人懽迎,道路嘖嘖,曰:郎君儀貌類我府君。
  • 張喬。益州刺史。元初五年,卷夷大牛種封離等反叛,殺遂久令。明年,永昌、益州及蜀郡夷皆叛應之,衆遂十餘萬,破壞二十餘縣,殺長吏,燔燒邑郭,剽畧百姓,骸骨委積,千里無人。詔喬選堪能從事討之。喬乃遺從事楊竦將兵至楪榆擊之,賦盛未敢進,先以詔書吿示三郡,密徵求武士,重其購賞。乃進軍與封離等戰,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獲生口千五百人,資財四千餘萬,悉以賞軍士。封離等惶怖,斬其同謀渠帥,詣竦乞降,竦厚加慰納。其餘三十六種皆來降附。竦因奏長吏姦猾,侵犯蠻夷者九十人,皆滅死。州中論功,未及上,會竦病創卒,喬深痛惜之,乃刻石勒錦,圖繪其像。
  • 楊竦。事在張喬傳語中。
  • 文齊。廣漢人。王莽末,益州太守,羣夷畏服。公孫述據蜀,齊固拒之。聞光武卽位,乃間道遣使自聞,徵爲鎭遠將軍,封成義侯。

〔蜀漢〕

[編輯]
  •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建興元年,封武鄕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益州郡耆帥雍釘太守求附於吳,又使郡人孟獲誘扇諸夷,牂牁、越嶲皆叛應亮。以新遭大喪,撫而不討。三年春,亮率衆南征。亮至南中,所在戰捷,由越嶲入,斬雍等。孟獲者,素爲夷漢所服,收餘衆拒亮。亮募生致之,旣得,使觀於營陣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陣,若祗如此,卽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皆平,亮卽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福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以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相安,故衛。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爲宮屬,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終亮之世,夷不復反。
  •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漢末,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爲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和躬率以儉,惡衣茲食,防遏踰僣,爲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後遷益州太守,其淸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唯誠心,南土愛而信之。先生定蜀,徵爲掌軍中郎將,與軍師諸葛亮竝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 譙周。南充人。就古好學,精硏六經。諸葛亮領益州牧,徙周爲典學從事。所著有《仇國論》、《定法訓》、《五經論》、《古史考》百餘篇。封陽亭侯。
  • 蔣琬。漢廣都長。爲政以安民爲本,不以脩飭爲先。丞相亮嘗稱爲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表爲尙書令。尋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充典學從事。見《玉海》。
  • 馬忠。字德信,巴西關中人也。建興三年,拜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亂之後,忠撫育恤理,甚有威惠。十一年,南夷亭帥劉胄反,優亂諸郡,徵庲降都督張翼還,以忠代翼。忠遂斬宵,平南夷。加忠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延煕十二年卒。忠有度量,忿怒不形於色,然處事能斷,威恩並立,是以蠻夷畏而愛之。及卒,莫不流涕盡哀,爲之立廟祀焉。
  • 張嶷。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人也。建興間,南夷劉胄反,以馬忠爲督庲降討冑,嶷復屬焉。戰鬬常冠軍首,遂斬胄,平南夷。事訖,牂牁、興古獠種復反,忠令嶷領諸營往討。嶷內招降,得二千人,悉傳詣漢中。初,越嶲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後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縣,去郡八百餘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時論欲復舊郡,除嶷爲越嶲太守。嶷將所領往之郡,誘以恩信,蠻夷皆服,頗來降附。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徵詣成都,夷民隨之朝貢者百餘人。後卒,南土、越嶲民夷聞之,無不悲泣。爲嶷立廟,四時水旱輒祀之。

〔晉〕

[編輯]
  • 李毅。寧州刺史。治體明遠,夷民信服。
  • 毛孟。寧州治中。惠帝末,西南夷叛,會刺史李毅、辛孟詣京師求刺史,不見省。孟固陳曰:君亡親喪,幽閉窮城,萬里訴哀,不垂愍救。旣慚包胥無哭秦之感,又愧梁妻無崩城之驗。存不若亡,乞賜臣死。朝廷憐之,乃以王遜爲刺史。
  • 李秀。寧州刺史李毅女。明達有父風,衆推領州事。秀獎勵戰士,嬰城固守。城中糧盡,炙鼠拔草而食之。伺夷稍怠,輒出兵掩擊,破之。
  • 王遜。字邵伯,魏興人。寧州刺史。先爲南夷校尉,披荒糾厲,牧聚離散,征伐諸夷,俘馘千計,烕行寧土。元帝嘉之,賜爵褒中縣公。因使郡帥追李驤,怒甚,髪上衝冠,冠爲之裂,夜中卒。在州十四年。
  • 姚岳。將軍。先是,越嶲、漢嘉二郡幷於李雄,雄又遣李驤等渡瀘水,寇寧州。王遜使岳拒之,戰於堂狼,大破之。
  • 王堅。寧州剌史遜中子。遜在州有遺愛,州人立之。詔除堅爲寧州刺史。
  • 尹鳳。寧州刺史,先守零陵,用陶侃薦,移寧州。
  • 董霸。永樂中,以平樂太守破牂牁、平夷等處。

〔梁〕

[編輯]
  • 蕭紀。益州都督。武帝時,建寧、越嶲叛,紀開通路道,撫定夷人。

〔隋〕

[編輯]
  •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也。高祖時,拜左領軍將軍。先是,南寧夷爨翫來降,拜昆州刺史,旣而復叛,遂以萬歲爲行軍總管,率衆擊之。入自蜻蛉川,經弄棟,次小勃弄、大勃弄,至於南中。賊前後屯據要害,萬歲皆擊破之。行數百里,見諸萬亮紀功碑,銘其背曰: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萬歲令左右倒其碑而進。度西洱河,入渠濫川,行千餘里,破其三十餘部,虜獲男女二萬餘口。諸夷大懼,遣使請降,獻明珠徑寸,於是勒石頌美隋德。萬歲遣使馳奏,請將翫入朝,詔許之。爨翫陰有二心,不欲詣閣,因路萬歲以金寶,萬歲於是捨翫而還。蜀王時在益州,知其受賂,遣使將索之。萬歲聞而悉以所得金寶沉之於江,索無所獲。以功進位柱國。晉王諱虛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禮。上知爲所善,令萬歲督晉府軍事。明年,爨翫復反,蜀王秀奏萬歲受賂縱賊,致生邊患,無大臣節。上令竊治其事,事實驗,罪當死。上數之曰:受金放賊,重勞士馬。朕念將士暴露,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卿豈社稷臣也!萬歲曰:臣留爨翫者,恐其州有變,留以鎭撫。臣還至瀘水,詔書方到,由是不將入朝,實不受賂。上以萬歲心有欺隱,大怒曰:朕以卿爲好人,何乃官高祿重,翻爲國賊也!顧有司曰:明日將斬之。萬歲懼而服罪,頓首請命。左僕射高頻、左衛大將軍元旻等進曰:史萬歲雄畧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霄不身先士卒。尤善撫御,將士樂爲致力,雖古名將,未能過也。上意少解,於是除名爲民。
  • 梁毗。字景和,安定烏氏人也。高祖時,爲西寧州剌史,在州十一年。先是,蠻夷酋長皆服金冠,以金多者爲豪、嶲,由此遞相陵奪,每尋干戈,邊境畧無寧歲,毗患之。後因諸酋長相率以金遺毗,於是置金坐側,對之慟哭而謂之曰:此物飢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滅,不可勝數。今將此來,欲殺我邪!一無所納,悉以還之。於是蠻夷感悟,遂不相攻擊。高祖聞而善之,徵爲散騎常侍、大理卿。

〔唐〕

[編輯]
  • 李德裕。字文饒,元和宰相吉甫子也。爲鄭滑節度使,徙劍南西川。蜀自南詔入寇,敗杜元穎,而郭釗代之,病不能事,民失職,無聊生。德裕至,則完殘奮怯,皆有條次。成都旣南失姚協,西亡維松,由淸溪下佅水而左,盡爲蠻有。始韋臯招來南詔,復嶲州,傾內資,結蠻好,示以戰陣文法。德裕以臯啓戎資盜,其策非是,養成瘕疽,第未決耳。至元穎時,遇隙而發,故長驅深入,蹂剔千里,蕩無孑遺。今瘕夷尙新,非痛矯革,不能刷一方恥。乃建籌邊樓,按南道山川險要與蠻相入者,圖之左;西道與吐蕃接者,圖之右。其部落衆寡,餽餫遠邇,曲折成具。乃召習邊事者,與之指畫商訂,凡虜之情僞盡知之。反料擇伏瘴舊獠與州兵之任戰者,廢遣獰耄什三四,士無敢怨。又請甲人於安定,弓人河中,弩人浙西,由是蜀之器械皆犀銳。率戶二百取一人,使習戰,貸勿事,緩則農,急則戰,謂之雄邊子弟。其精兵曰南燕保義、保惠、兩河、慕義、左右連弩,騎士曰飛星、鷙繋、奇鋒、流電、霆聲、突騎,總十一軍。築仗義城,以制大度、淸溪關之阻;作禦侮城,以控榮經犄角勢;作柔遠城,以扼西山吐蕃;復卭崍關,徙嶲州治臺登,以奪蠻險。舊制,歲抄運內粟贍黎、嶲州,起嘉、眉,道陽山江而違大度,乃分餉諸戍。常以盛夏至,地苦瘴毒,葷夫多死。德裕命轉卭、雅粟,以十月爲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陽山之運。饋者不涉炎月,遠民乃安。蜀人多鬻女爲人妾,德裕爲著科約,凡十三,而上執三年勞,下者五歲,及期則歸之父母。毀屬下浮屠私廬數千,以地予農。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髮苦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風大變,於是二邊寖懼。南詔請還所俘掠四千人。
  • 韋臯。字城武,京兆萬年人也。貞元初,代張延賞爲劍南節度使。初,雲南蠻羈附吐蕃,其盜塞必以蠻爲鄕導。臯計得雲南則斬虜右支,乃間使招徠之,稍稍通西南夷。明年,蠻大首領苴那時以王爵讓其兄子烏星,幼,那時攝領其部,故請歸爵。臯上言:禮讓行於殊俗,則怫戾者化,願皆封以示褒進。詔可。又明年,雲南款邊求內屬,約東蠻鬼主驃傍、苴蓼衝等絕吐蕃盟。五年,東蠻斷瀘水橋攻吐蕃,請臯濟師。臯遣精卒三千與蠻共破吐蕃於臺登,殺靑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虜墜死崖谷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尙結贊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旣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進檢校吏部尙書。初,東蠻地二千里,勝兵常數萬,南倚閣羅鳳,西結吐蕃,狙勢張弱爲患。臯能緩服之,故戰有功。詔以那時爲順政王,夢衝懷化王,驃傍和義王,刻兩林、勿鄧等印以賜之。而夢衝復與吐蕃盟,臯遺別將蘇峞召之,詰其叛,斬於琵琶川,立次鬼主樣棄等,蠻部震服。乃建安夷軍於資州,維制諸蠻;城龍溪於西山,保納降羌。九年,天子城鹽川,策虜且來撓襲,詔臯出師牽維之。乃命大將董勔、張芬分出西山、靈關、峨和、通鶴、定廉城,踰的博嶺,遂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劍山屯焚之。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與戰,破其軍,進收白岸,乃城鹽州。詔臯休士,以功爲檢校尙書右僕射、扶風縣伯。於是西山羌女、訶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淸遠、咄壩八國酋長,皆因臯請入朝。乃遺幕府崔佐時由石門趣雲南,而南詔復通。石門者,隋史萬歲南征道也。天寶中,鮮于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閉。至是,蠻徑北谷近吐蕃,故臯治復之。繇黎州出卭部,直雲南,置淸溪,開號曰南道。乃詔臯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雲南安撫使,俄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二年,復嶲州。吐蕃怨,完壘造舟謀擾邊,皋輒破卻之。自是曩貢、臘城等九節度嬰、嬰籠官馬定德與大將舉落皆降。昆明管些蠻又內附。贇、普怒,遂北掠靈、朔,破麟州以取償焉。帝詔臯深入以撓虜,臯遣大將陳洎等出三奇,崔堯臣趨石門、無衣山,仇冕、董振走維州,刑玭出黃崖,畧棲雞、老翁城,高倜、王英俊繇峨和、淸溪道薄故松州;元膺出濕山、成溪;臧守至道黎、嶲;韋良金趨平夷;路惟明自靈關、夏陽攻逋租、偏松城;王有道涉大渡河;陳孝陽率蠻苴那時等道西瀘,攻昆明、諾濟。師無慮五萬,以八月悉出塞。十月,大破吐蕃,拔其保鎭,擄候追奔,轉戰千里,遂圍維州。吐蕃釋靈、朔兵,使論莽熱以內大相兼東境五節度大使率雜虜十萬來救。師伏以待,虜乘勝深入,師譟而奮,虜大潰,生擒莽熱獻諸朝。帝悅,進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南康郡王,帝製紀功碑褒賜之。卒,年六十一,贈太師,諡曰忠武。臯治蜀二十一年,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擒殺都督、節度、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爲西南劇。善拊士,至雖昏嫁,皆厚資之。
  • 徐雲虔。乾符五年,嶺南西道節度使辛讜遣使如南詔,雲虔至善闡城,驃信見之,與抗禮,使人謂曰:貴府牒欲使驃信稱臣,奉表貢方物,驃信已遣人與唐約爲弟兄,不則舅甥何來貢之有?雲虔曰:驃信之先,有大唐之命,得合六詔爲一,恩德深厚,中間小忿,罪在邊鄙。今驃信欲修舊好,豈可違祖考之故事乎?順祖考,孝也;事大國,義也;息戰爭,仁也;審名分,禮也。四者皆令德也,可不勉乎!驃信待雲虔甚厚,授以木夾遣還,然猶未肯奉表稱貢。
  •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也。家世禁衛,幼頗脩節,折節爲文學,與諸儒交,硜硜譚治道,兩軍中人更稱譽之。咸通中,帝將復安南,拜騶爲諸護,召遷京師,見靈臺殿。於是容管經畧使張茵不討之,更以茵兵授駢。駢過江,約監軍李維周繼進,維周擁衆璧海門。駢次峯州,大破南詔蠻,收所獲贍軍。維周忌之,匿捷書不奏。朝廷不知駢,問百餘日,詔問狀,維周劾駢玩敵不進,更命右武衛將軍王宴權往代駢。俄而駢拔安南,斬蠻帥段酋遷,降附諸洞二萬計。晏權方恐維周發海門檄駢北歸,而駢遣王惠贊傳酋遷首京師,見艟艫甚盛,乃晏權等。惠贊懼,奪其書匿島中,間關至京師。天子覽書,御宣政殿,羣臣皆賀,大赦天下。進駢檢校刑部尙書,仍鎭安南。
  • 康承訓。宇敬辭,靈州人也。宣宗擢義武節度。會南詔破安南,詔徒嶺南西道城邑,州合容管經畧使隸之,遂統諸軍行營兵馬。南詔深入,承訓分兵六道出以撩蠻,戰不利,士死十八,唯天下卒二千還屯,國軍震。於是節度副使李行素完城不出,南詔圍之四日。或請夜出兵襲蠻,承訓意索,不聽。天平裨將陰募勇兒三百,夜縋燒蠻屯,斬首五百,南詔恐,明日解而去。承訓謬言大破賊,吿於朝,羣臣皆賀,加檢校尙書右僕射。籍子弟婣昵冒賞,而士不及,怨言讙流。

〔元〕

[編輯]
  • 兀良合台。蒙古人。父速不台。憲宗卽位之明年,世祖以皇弟總兵討西南夷鳥蠻、白蠻、鬼蠻諸國,以兀良合台總督軍事。其鬼蠻卽赤禿哥國也。癸丑秋,大軍自旦當嶺入雲南境,摩㱔二部酋長唆火脫因塔裹馬來迎降,遂至金沙江。兀良合台分兵入察罕章,蓋白蠻也。所在寨柵,以次攻下之。獨阿塔刺所居半空和寨,倚山枕江,牢不可拔。使人覘之,言當先絕其汲道。兀良合台率精銳立砲攻之,阿塔刺遣人來拒,兀良合台遣其子阿術迎擊之,寨兵退走,遂幷井弟阿叔城俱拔之。進師取龍首關,翊世祖入大理國城。甲寅秋,復分兵取附都善闡,轉攻合刺章水城,屠之。合刺章,蓋島蠻也。前次羅部府,大酋高昇集諸部兵拒戰,大破之於夷可浪山下,遂進至島蠻所都押赤城。城際滇池,三面皆水,旣險且堅。選驍勇以砲摧其北門,縱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鈺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爲。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術潛師躍入,亂斫之,遂大潰。至昆澤,檎其國王段智興及其渠帥馬合刺昔以獻。餘衆依阻山谷者,分命裨將也里脫伯、押眞掩其右,合台、護尉掩其左,十三日,捲而內向。及圍合,與阿術引善射者二百騎,期以三日四面進擊。兀良合台陷陣鏖戰,又攻緩寨,拔之。至乾德哥城,兀良合台病,委軍事於阿術。還城立砲,以草塡塹,衆軍始集。阿術己率所部搏戰城上,城遂破。乙卯,攻下花合因、阿合阿因等城,阿術先登,取其三城。又攻赤禿哥山寨,阿術緣嶺而戰,遂拔之。乘勝擊破魯廝國塔渾城,又取忽蘭城。魯魯廝國大懼,請降。阿伯國有兵四萬,不降,阿術攻之,入其城,舉國請降。復攻阿魯山寨,進攻阿魯城,克之。乃搜捕未降者,遇赤禿哥軍於合打台山,追赴臨崖,盡殺之。自出師至此,凡一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自烏、白等蠻三十七部,兵威所加,無不款附。丁巳,以雲南平,遣使獻捷於朝,且請依漢故事,以西南夷悉爲郡縣,從之。賜其軍銀五干兩、綵幣二萬四千匹,授銀印,加大元帥,還鎭大理。
  • 賽典赤·贍思丁。一名烏馬兒,囘囘人,別菴伯爾之裔。其國言賽典赤,猶華言貴族也。世祖至元十一年,帝謂賽典赤曰:雲南朕嘗親臨,比因委任失宜,使遠人不安,欲選謹厚者撫治之,無如卿者。賽典赤拜受命,退朝,卽訪求知雲南地理者,畫其山川、城郭、驛舍、軍屯、夷陰遠近,爲圖以進。帝大悅,遂拜平章政事,行省雲南,賜鈔五千萬緡,金寶無算。時宗王脫忽魯方鎭雲南,惑於左右之言,以賽典赤至,必奪其權,具甲兵以爲備。賽典赤聞之,乃遣其子納速剌丁先至王所,請曰:天子以雲南守者非人,致諸國背叛,故命臣來安集之,且戒以至境卽加撫循。今未敢專,願王遣一人來共議。王聞,遽罵其下曰:吾幾爲汝輩所誤。明日,遺親臣撤滿位、哈乃等至,賽典赤問以何禮見,對曰:吾等與納速刺丁偕來,視猶兄弟也,請用子禮見。皆以名馬爲贄,拜跪甚恭,觀者大駭。乃設宴,陳所賜金寶欽器,酒罷,盡以與之,二人大喜過望。明日來謝,語之曰:二君雖爲宗王親臣,未有名爵,不可以議國事,欲各投君。行省斷事官以未見王,未敢擅授。令一人還先廩王,王大悅,由是政令一聽賽典赤所爲。十二年,奏:雲南諸夷未附者尙多,今擬宣慰司兼行元帥府事,並聽行省節制。又奏:哈刺章、雲南壤地均也,而州縣皆以萬戶、千戶主之,宜改置令長。並從之。十三年,以所改雲南郡縣上聞。雲南俗無禮儀,男女往往自相配偶,親死則火之,不爲喪祭,無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讀書。賽典赤敎之拜跪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爲之棺榔奠祭,敎民播種,爲陂池以備水旱,創建孔子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由是文風稍興。雲南民以具代錢,是時初行鈔法,民不便便,賽典赤爲聞於朝,許仍其俗。又忠山路隊遠,盜賊出沒,爲行者病,相地置鎭,每鎭設土酋吏一人,百夫長一人,往來者或值刼掠,則罪及之。有士吏數輩,怨賽典赤不己用,至京師,誣其專僭數事,帝顧侍臣曰:賽典赤憂國愛民,朕洞知之,此輩何敢誣吿!卽命械送賽典赤處治之。旣至,脫其械,且諭之曰:若曹不知上以便宜命我,故訴我專僭,我今不汝罪,且命汝以官,能竭忠自贖乎?皆叩頭拜謝曰:某宜死罪,平章旣生之而又官之,誓以死報。交趾叛服不常,湖廣省發兵屢征不利,賽典赤遣人諭以逆順禍福,且約爲兄弟。交趾王大喜,親至雲南,賽典赤郊迎,待以賓禮,遂乞永爲藩臣。蘿槃甸叛,往征之,有憂色,從者問故,賽典赤曰:吾非憂出征也,憂汝曹冒鋒鏑,不幸以無辜而死;又憂汝曹刼虜平民,使不聊生,及民叛,則又從而征之耳。師次蘿槃城,三日不降,諸將請攻之,賽典赤不可,遣使以理諭之,蘿槃主曰:謹奉命。越三日,又不降,諸將奮勇請進兵,賽典赤又不可,俄而將卒有乘城進攻者,賽典赤大怒,遽鳴金止之,召萬戶叱責之曰:天子命多安撫雲南,未嘗命以殺戮也,無主將命而擅攻,於軍法當誅。命左右縛之,諸將叩首,請俟城下之日從事,蘿槃主聞之曰:平章寬仁如此,吾拒命不祥。乃舉國出降,將卒亦釋不誅。由是西南諸夷翕然款附。夷酋每來見,例有所獻納,賽典赤悉分賜從官,或以給貧民,秋毫無所私。爲酒食勞酋長,製衣冠襪履,易其卉服草履,酋皆感悅。賽典赤居雲南六年,至元十六年卒,年六十九,百姓巷哭,葬鄯闡北門。交趾王遣使者十二人,衰絰爲文致祭,其辭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之語,使者號位震野。帝思賽典赤之功,詔雲南省城盡守賽典赤成規,不得輒攻。大德元年,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咸陽王,諡忠惠。子五人:長納速刺丁;次哈散,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次忽辛;次苦速丁兀默里,建昌路總管;次馬速忽,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 納速剌丁。累官中奉大夫、雲南路宣慰使都元帥。至元十六年,遷帥大理,以軍抵金齒、蒲縹、曲蠟、緬國,招安夷寨三百,籍戶十二萬二百,定租閣,置郡傳,立衛兵,歸以馴象十二入貢。有旨賞金五十兩、衣二襲、麾下土嘗銀有差。會其父贍思丁歿,雲南省臣於諸夷失撫綏之方,世祖憂之,近臣以納速刺丁爲言。十七年,授資德大夫、雲南行中書省左丞,尋陞右丞。建言三事:其一謂雲南省規措所造金薄,貿易病民,宜罷。其一謂雲南有省,有宣慰司,又有都元帥府,近宣慰司已奏罷,而元帥府尙存,臣謂行省旣兼領軍民,則元帥府亦在所當罷。其一謂雲南官員子弟入質,臣謂達官子弟當遣,餘宜罷。奏可。二十一年,進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奏減哈刺章冗官,歲省俸金九百餘兩。屯田課程,專人掌之,歲得五千兩。二十九年,卒。贈椎誠佐理協德功臣、大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中書左丞相,封延安王。子十二人:忽先,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沙的,雲南行省左丞。
  • 忽辛。大德元年,以江東道宣慰使改雲南行省右丞。旣至,條具諸不便事,言於宗王,請更張之,王不可。忽辛與左丞劉正馳還京師,有旨令宗王協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豪民規避繇役,往往投充王府宿衛,有司不勝供給。忽辛按朝廷元額所無者,悉籍爲民,去其宿衛三分之二。馬龍州酋謀叛,陰與外賊通,持所授宣勅納賊以示信。事覺,宗王爲左右所蔽,將釋不問。忽辛與劉正反覆硏鞫,反狀盡得,竟斬之。軍糧支給,地里遠近不同,吏夤緣爲姦。忽辛籍軍戶姓名及倉廩處所,爲更番支給,吏姦始除。先是,贍思丁爲雲南平章時,建孔子廟爲學校,撥田五頃,以供祭祀敎養。贍思丁卒,田爲大德寺所有,忽辛按廟學舊籍奪歸之。乃復下諸郡邑,遍立廟學,選文學之士爲之敎官,文風大興。王府畜馬繁多,悉縱之郊,敗民禾稼,而牧人又在民家宿食,室無寧居。忽辛度地置草場,構屋數十間,使爲牧所,民得以安。廣南酋沙奴素強悍,宋時賞賜以金,雲南諸部悉平,獨此梗化。忽辛遣使誘致,待之以禮,留數月不遣。酋請還,忽辛曰:汝欲還,可納印來。酋不得已,齋印以納。忽辛置酒宴勞,諷令偕印入覲,帝大悅。大德五年,緬國主負固不臣,忽辛遺人論之曰:我老賽典赤平章子也,惟先訓是遵。凡官府於汝國所不便之事,當一切爲汝更之。頃國主聞之,遂與使者偕來,獻白象一,且曰:此象古來所未有,今聖德所致,敢效方物。旣入,帝賜緬國主以世子之號。烏蠻等租賦,歲發軍徵索乃集,忽辛以利害榜諭諸蠻,不遣一卒,而租賦咸足。俄有爲飛語及符識以惑宗王者,忽辛引劉正密爲奏馳報,朝廷遣使臨問,凡造言之徒悉誅之。忽辛偕使者還覲。至大三年,卒。贈守德宣惠敏政功臣、上柱國、雍國公,諡忠簡。子二人:伯杭,中慶路達魯花赤。
  • 愛魯昔里。鈐部子也,襲爲大名路達魯花赤。至元五年,從雲南征金齒諸部,蠻兵萬人絕縹旬道擊之,斬首千餘級,諸部震服。六年,再入,定其賦租,平火不麻等二十四砦,得七馴象以還。七年,改中慶路達魯花赤,兼管爨僰軍。十年,平章賽典赤行省雲南,令愛魯疆理永昌,增田爲多。十一年,閱中慶版籍,得隱九萬餘,以四千戶卽其地屯田。十六年,遷雲南諸路宣慰使、副都元帥。十七年,復立雲南行省,拜麥知政事。十八年,烏蒙羅佐山、白水江蠻殺萬戶阿忽以叛,復討平之。十九年,諸王相吾兒帥諸將征頃愛魯,供餉餽無乏絕。二十五年卒。贈平章政事,諡毅敏。子敎化,中書平章政事,請於朝,贈其祖昔里鈐部太師,諡貞獻。加贈愛魯太師,追封魏國公,改諡忠節。
  • 趙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居雲中。至元二十一年,授雲南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時年二十有四。烏蠻酋叛,世延會省臣以軍討之,蠻兵大潰,卽請降。擢監察御史,累官四川肅政廉訪使。至大四年,陞中奉大夫、陜西行臺待御史。先是,八百媳婦爲邊患,右丞劉深往討之,兵敗而還,坐罪棄市。及是,右丞阿忽台當繼行,世延言:蠻夷事在羈縻,而重煩天討,致軍族亡失,誅戮省臣,藉使盡得其地,何補於國。今窮兵黷武,實傷聖治。朝廷第當選重臣知治體者,付以邊寄,兵宜止勿用。事聞,樞密院臣以爲用兵國家大事,不宜以一人之言爲興輟。世延聞之,章再上,事卒罷。後官至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平章政事,封魯國公。辛諡文忠。
  • 程思廉。至元二十六年,立雲南行御史臺,復起思廉爲御史中丞。始至,蠻夷酋長來賀,詞若遜而意甚倨。思廉奉宣上意,緩懷遠人,且明示禍福,使毋自外,聞者懾服。雲南舊有學校,而禮敎不興,思廉力振振之,始有從學問禮者。
  • 劉正。字淸卿,淸州人也。累官行御史臺中丞。大德元年,改同僉樞必院事,尋出爲雲南行中書省左丞。右丞兀突魯迷失請征緬,正以爲不可,俄俱被徵,又極言其不可,不從,師果無功。雲南民歲輸金銀,近中慶城邑戶口,則詭稱逃亡旬寨,遠者季秋則遣宮領兵往征,人馬芻糧往返之費,歲以萬計。所差官必重賂省臣乃得遣,徵收金銀之數,必十加一,而折閱之數又如之。其送迎餽贐,亦如納官之數,所遣者又以銅雜銀中納官。正首疏其弊,給官秤,俾土官身詣官輸納,其弊始革。始至官,儲肥二百七十萬索、白銀百錠,比四年,得肥一千七十萬索、金百錠、銀三千錠。七年秋,還淸州。
  • 支渭興。字文舉,號龍溪,郃陽人。至順庚午科進士第二甲,授承事郎、成都路漢州同知、四川儒學提舉、嘉定路總管府判官、長寧州知州。同考試四川行省鄕試者三,主考陜西鄕試者一。至正二十九年,爲雲南行省考試官,道梗,留雲南省憲,權中慶路總管,除臨安、元江、車里等虞宣慰司副都元帥、雲南諸路肅政廉訪司僉事,陞副使,以中奉大夫、四川行省參政致仕。有詩集行於世。
  • 李京。字景山,河間人。大德五年春,由樞廷宣慰島蠻,尋陞烏撒烏蒙道宣德副使,佩虎符,兼管軍萬戶。時其地隸雲南行省,京方下車,會羣蠻不靖,按行調發,餽給鎭撫,周履雲南境。後悉其見聞,爲《誌畧》四卷以進,翰林學士虞伯生、元明善序之。
  • 三旦八。字山堂,號飛山子,西夏人。至正間,雲南行省右丞。善於爲政,深得軍民之心,有遺愛焉。
  • 忙古帶。契丹人,寶童之子也。世祖時,賜金符,襲父職,爲隨路新軍總管,統領山西兩路新軍。從行省也速帶兒征蜀及思、播、建都諸蠻夷,有功,陞萬戶。從攻羅必旬,至雲南,詔以其衆人緬迎雲南王。金齒、白衣、答奔諸蠻,往往伏險要爲備,忙古帶奮擊破之。凡十餘戰,至緬境,開金齒道,奉王以暹。遷副都元帥。從諸王阿台征交趾,至白鶴江,與交趾僞昭文王戰,奪其戰艦八十七艘。又從雲南王政羅必旬破之。二十九年,入覲。成宗卽位,授烏撒烏蒙等處宣慰使,兼管軍萬戶,遷大理金齒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六年,烏撒、羅羅斯叛,雲南行省命率師討平之。事聞,賜鈔三千貫、銀五十兩、金鞍轡及弓矢,以旌其功。九年,討普安羅雄州叛賊阿塡檎,殺之。進驃騎衛上將軍,遙授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左丞,行大理金齒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卒於軍。至大四年,贈龍虎衛上將軍、平章政事,仍追封濮國公,諡威愍。子火你赤,襲萬戶。
  • 也罕的斤。匣刺魯人。累官奉國上將軍、四川宣慰使都元帥。至元十七年,征斡端,拜雲南行省參知政事。二十一年,與右丞太卜、諸王相吾答兒分道征緬,造舟於阿背、阿禾兩江,得二百艘。進攻江頭城,拔之,獲其銳卒萬人,命都元帥袁世安守之,且圖其地形勢,遣使詣闕,具陳所以攻守之方。先是,旣拔江頭城,遣黑的兒、楊林等論緬使降,不報。面諸叛蠻據建都、太公城以拒大軍,復遣僧論以禍福,反爲所害,遂督其軍水陸並進,擊破之,建都、金齒等十二城皆降,命都元帥合帶、萬戶不都蠻等以兵五千戍之。二十八年,改四川行樞密副使,卒。子二人:火你赤的斤,雲南都元帥。
  • 朶兒赤。字明道,西夏寧州人。世祖時,用臺臣奏,爲雲南廢訪副使。時雲南諸蠻叛,僚佐悉稱故而去,朶兒赤獨居守。又八月,省臣大懼,歸符印欲遁,朶見赤乃白於梁王,檄而後出。遷山南廉訪副使。未幾,復調雲南廉訪使。會行省丞相帖木迭兒貪暴,檀誅殺,羅織安撫使法花魯丁,將置於極刑,朶兒赤謂之曰:生殺之柄繋於天子,汝以方面之臣而專殺,意將何爲?小民罹法且必審覆,況朝廷之臣耶!法花魯丁竟獲免,尋復其官。棘夷與蠻相讎殺,時省臣受賄助其報仇,乃詐奏蠻叛,起兵殺良民,朶兒赤奏劾,竟廢之。年六十二,卒於官。子仁通,爲雲南省理問。天歷二年三月,雲南諸王與萬戶伯忽等叛,仁通率官軍抗之,沒於陳。
  • 也先不花。蒙古怯烈氏。世誼二十三年,拜上柱國、光祿大夫、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時阿郎、可馬丁諸種僰夷爲變,討平之,遂立登雲等路府州縣六十餘所,得戶二十餘萬,官其尊長,定其貢稅,邊境以寧。
  • 徹里帖木兒。阿魯溫氏。祖、父累立覆功,爲西域大族。徼里帖木兒幼沉毅有大志,早備宿衛,擢中書直省舍人,拜監察御史,累官中書平章政事。至順元年,雲南伯忽叛,以知行樞密院事總兵討之。治軍有紀律,所過秋毫無犯。賊平,賞賚甚厚,悉分賜將士。師旋,囊裝惟巾櫛而已。
  • 怯烈。西域人,世居太原。由中書譯史從平章政事賽典赤經畧川、陜。至元十二年,立雲南行省,署爲幕官。諸洞蠻夷酋長款附,怯烈功居多。十五年,分省大理。會緬人入寇,怯烈卽以戰具資軍士討平之,授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十八年,平章納速刺丁遠詣闕敷奏邊事,世祖愛其聰辦練達,錫虎符,拜鎭西緬麓川等路宣撫司達魯花赤,兼管軍招討使。成都、烏蒙諸驛阻絕,怯烈市馬給傳,往來便之。俄被召,上親問以征頃事宜,奏對稱旨,賜幣帛及翎根甲。諸王相吾答兒、右丞太卜征緬,命怯烈率兵艦爲鄕導,拔其江頭城,振旅而還。復從雲南王之頃總兵三千屯鎭驃國,設方畧招徠其黨,由是復業者衆。後入覲,世祖慰勞之,詢以頃國始末,擢正議大夫、僉緬中行中書省事,佩金符,頒詔於緬,宣布威德,頃王稽顙黎謝。𨗁世子信合八的入貢,遂通奉大夫、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進資善大夫、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左丞。大德四年,以疾卒。
  • 張萬家奴。至元間,進副都元帥,將四川、湖南兵征哈刺章。時雲南惡昌、多興、羅羅諸蠻皆叛,殺掠使者,刼奪人民,州郡莫能制。遂以其兵討之,剿其衆,民爲之立祠。二十年,從征緬,戰死之。雲南王命其子保童將其軍從征,入太公城有功,襲副都元帥。普花,臨安宣慰司同知。存心忠厚,蒞政嚴明,遠近靖安,至今慕之。
  • 楊祚。字慶之,廉訪僉事。有才畧,所至以興學化入爲先。
  • 張瑾。字君錫,河南人,號玉溪。至正間,雲南廉訪副使。瑾歷浙東、湖南諸道,皆有聲。至雲南,扶弱強,申屈旌善,使奸惡革心,避境遠遁。常行部至澂江,辯釋疑獄五十餘起,判決冗案三百餘件,所至人皆頌之。
  • 驢兒。行省右丞。遠德,行省左丞。初,遠理麻旣敗,梁王聞之,率其母嘉僖、妻忽的斤等百餘人乘舟趨昆明池,謂驢兒等曰:我宗室,無降理。仰藥死,妻子皆死之。驢兒、遠德旣進毒於王,亦皆自殺,妻子從死者幾二百人。
  • 朱寶。守鎭石屛。千戶亨祐,同守石屛。天曆初,各處郡縣皆陷,獨寶等率驍騎五十餘人夜至宣慰司,掩龔僞官及所奪符印以歸。見異龍湖和龍島有壘塹可深,引衆據之。後賊合衆來政戰,舟三百艘,有欲降者,亨祐對衆插血曰:我等戰亦死,降亦死,當以死報國,有言降者斬!衆皆踴躍。賊舟將至,衆欲迎敵,亨祐曰:毋急也。無何,賊兵蟻附,發砲繋之,連碎數十艘,斬首三百級。受圍七旬,糧乏,富民王帑出票千餘石以給衆,會救至,得免。

〔國朝〕

[編輯]
使臣
[編輯]
  • 王諱。字子充,浙江金華府義烏縣人。幼秀爽敏慧,臨嗜古學,師元學士黃縉。縉以文章爲海內所宗右,愼許與,獨稱褘能繼斯文之任。早遊燕京,諸儒稱其文行,薦於朝,不報,隱靑田山中著書。會太祖皇帝取婺,徵至行在,署中書省掾,尋進侍禮郎。每商畧撥務,悉契上衷,語必稱子充而不名。陞江南儒學提舉,累官南康府同知,皆有聲。召遺。洪武五年春正月,命蘇成詔翰雲南,諱以翰林待制,與之偕行。命下之日,廷臣危之,褘欣然就道。以六月至雲南,見梁王君臣,禕諭之曰:皇明創業,統一萬方,惟王僻王西南,未被聲敎。天子不忍鄙夷,命禕戟寧汝邦家。若能亟奉版圖,以歸職方,則身名俱存,不亦偉乎!不聽,館禕別室。然以禕名儒,雅敬之。又曰:朝廷軫念雲南黎庶,不忍盡劉,故令開諭。若旅拒不服,自遠恩化,必奉行天討。命泰甲發蜀彍,循棧道,畧沉黎而西,大將軍昆明之上而飲其水,掎之角之,腹背受敵。王之將佐利王以爲功者不少,雖欲泥首牽羊,其將能乎?王曰:漢閉昆明,命使莫達;唐勤遠畧,秪以自憊。天朝若以兵臨雲南,金碧以爲城,昆澤以爲池,雖多無所用之。禕曰:王未聞乎?自天地構維,多諒據楚,士誠據吳,友定據閩,玉珍據蜀,彼皆重關竣嶺,長江天塹,隊邁金湯。況兵糧委積,淵謀盈庭,孰不欲長雄天下,以與天地爲悠久乎?不四五年,率膏鈇質。雖爾,元君北走以死,擴闕帖木兒輩賣降恐後,往事具在,可鑒也已。今王自度,謀勇悍邃,孰愈誠、諒?兵土利廣,孰愈中國?度德曳義,孰愈天朝?推亡固存,孰愈天命?天之所廢,誰能興之?天之所與,誰能禦之?今以區區一隅之地,逆天犯順,與天下抗,爲此謀者,不亦誤乎?王曰:先生之言是也。請姑就館,吾其圖之。會元之遺孽有自立於朔漠者,遣使脫脫,欲連兵以拒,必欲迫梁王殺禕。王不忍,匿於民間。脫脫聞之,請讓益甚。梁王不得已,出禕見之,曰:吾不能庇汝矣。褘慷慨言於脫脫曰:天旣訖汝元命,我皇明代有天下,上卽寶位已五年,汝如熷火餘燼,乃與日月爭光耶?吾與汝皆使也,以兇烕脅我,我寧畏死耶?脫脫厲聲詈梁王。或曰:兩國交爭,不罪來使,不從則遣之,彼何罪也?況王公文行天下無雙,宜有以全之。脫脫曰:今雖孔聖,義不可存。梁王不能救。禕顧謂梁王曰:雲南之禍,自此始矣。遂遇害,時六年癸丑臘月二十四日也,年五十有二。雲南城中父老,莫不流涕。梁王遣司徒達理麻致祭,具檸衾殮之,舁至地藏寺後火之。遇害之所,則今崇正門外三市街是也。後十年,天兵下雲南,始白於朝。洪武二十三年,贈翰林學士、奉議大夫,諡文節。正統間,改諡忠文。成化間,賜祭,立祠於雲南府城東,有司秩祭。禕博極羣書,爲文宏麗沉雄,自成一家。太祖嘗謂之曰:浙東有二儒者,卿與宋濾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濟;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學者尊之曰華川先生。爲人測直不羣,不肯荀附,是非毀譽,不少屈於人,以故多謗毀。爲起居注,遇事敢言,無所隱。後胡惟庸當國,尤忌其直,遂卒黜於遠夷,以窮死,士君子惜其才用之未盡雲。
  • 吳雲。字友雲,直隸宜興縣人。以能詩授校書,卽改渭南縣丞,陞刑部郎中,尋陞尙書,改湖南參知政事。先是,上遣王禕諭雲南元孽梁王柏匝刺瓦爾密,遇害。洪武八年,復遣雲同我軍所獲梁王所遺往使漠北,馘知院等二十餘人,招諭梁王。雲至雲南沙糖口,鐵知院等乃說雲令胡服辦髪,改易制書,詐爲元使,共給梁王。雲責以大義,以死自誓。鐵知院知不可奪,遂殺之。柏匝刺瓦爾密聞知,遺人具棺槨殯雲於給孤寺。後子獻以其事白於朝,許馳驛歸葬於湖廣江夏金口鎭。獸補國子仕,授交阯知縣。弘治間,贈雲刑部尙書,諡忠節,與王禕共祠,賜額曰二忠,有司春秋秩祭焉。
  • 傅友德。字惟學,其先宿州人,徙居穎川,後徙碭山,寓抗州。元末,從山東李喜之起兵,喜之敗,歸明玉珍,玉珍不能用,乃率所部走武昌,從陳友諒。歲辛丑八月,太祖高皇帝攻江州,至小孤,友德率衆降,上知其才,用爲將。癸卯七月,從上親征,遇友諒兵於都陽湖,大戰,友德以樓舡犯其前鋒,身被數創,戰益力,友諒竟敗死,其子理奔武昌。甲辰二月,復從上親征武昌,督兵攻城,上問諸將誰能奪此,友德請先登,遂率萬人一鼓奪之,武昌遂平,以功擢雄武衛指揮使。十二月,克衡州。乙巳五月,從下襄陽,攻安陸。丙午四月,進主淮安,破張士誠兵於馬螺港。洪武元年,取東昌、棣州、樂安,克汴梁、河南、洛陽。二年,破元都。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封穎川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鐵券,子孫世襲。四年,平蜀川。九年,上將平雲南,命友德巡行川蜀永寧、雅、播等處,修治城郭關梁,於是金築、普定、中坪、乾溪等寨酋長皆相率來降。十四年九月,上命友德爲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爲副,統兵三十萬往征雲南。旣受命,上論之曰:雲南僻在遐荒,行師之際,當知其山川形勢,以規進取。朕嘗覽輿圖,咨詢於衆,得其阨塞。取之之計,當自永寧先遣驍將別率一軍以向烏撒,大軍繼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據要害,乃進兵。曲靖,雲南之喉襟,彼必倂力於此,以拒我師。審察形勢,田奇取勝,正在於此。旣下曲靖,三將軍以一人提勁兵趨島撒,應永寧之師。大軍直擣雲南,被此牽制,彼疲於奔命,破之必矣。雲南旣克,宜分兵徑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餘部落,可遣人招諭,不必苦煩也。師行,上出餞拎龍江。友德兵至湖廣,分遣都督胡海洋等率兵五萬,由永寧趨烏撒。十二月,友德等率大軍由辰、沅趨貴州,進攻普定,擒士酋安瓚、羅鬼,苗蠻犵狫聞風而降。至普安,復攻下之,乃留兵戍守,進取曲靖。梁王把匝刺瓦爾密遣司徒平章達里麻將精兵十餘萬屯曲靖,以備我師。友德用奇晝夜倍道疾趨而進,出敵不虞,未至曲靖數里,忽大霧四塞,衝霧而行,阻水而止,已臨白石江。頃之,霧霽,達里麻見之大驚,倉惶失措。我師作欲濟勢,達里麻擁兵障水上,我師乃分數千人從下流潛渡,出其後,鳴金鼓,樹旗幟,達里麻急撤衆以禦,我師因得畢濟。旣陣,友德魔兵進戰,矢石齊發,呼聲動天地。復縱鐵騎擣其中堅,敵衆披靡,遂大敗,生擒達里麻,俘其衆萬計。友德悉縱之,使各歸本業。夷人見歸者皆喜慰,而兵聲益振,遂平曲靖,乘勝直趨雲南。梁王聞達里麻敗,遁滇池島中。先鎰其妃,自飲藥不死,投水死之。父老爭出金馬山,焚香拜迎王師。友德入城,秋毫無犯,市不易肆。收梁王金印幷官府符信圖籍,撫其民寶,是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也。自秋九月出師,至是百日,雲南平。畧建昌、澂江、臨安、元江、尋甸、楚雄、洱海,次第皆下。大理城倚點蒼山、西洱河爲固,南詔皮羅閣所築龍首、龍尾二開,號險要。土酋段世聚衆五萬搤關,友德取之,勞不可破。裨將自將一軍,夜從問道繞出點蒼山後,立我旗幟,彼軍驚亂。友德策馬渡河,將士隨之,斬闕而入。出上軍,亦下搏之。彼軍腹背受敵,拔其城檎。段世大理平。於是東川、烏蒙、芒部諸蠻震讋,皆望風降附。十五年正月,上諭友德等曰:比得報,知雲南巳克。然區畫布置,尙煩計慮。前已置貴州都指揮使司,然去雲南尙遠。今必置都司於雲南,以統率諸軍。旣有土有民,又必置布政司及府、州、縣以治之。其烏撤、烏蒙、東川、芒部、建昌之地,更宜約束其酋長,留兵守禦,禁其民毋挾兵刃。至如靄翠輦,不盡服之,雖有雲南,亦難定也。二月復論之曰:近者指揮何福至京得報,知擢堅撫順之方,運籌決勝之畧。今諸州已定,惟大理未服,當卽進討,故命福馳囘諭將軍。吏性頑囂多詐,攻戰之策,必籌之熱矣。若頓師宿旅,非我之利。要在乘機進取,一舉而定,再不勞師可也。所奏事宜,悉從爾請。福未至,已克大理,禽土酋段世乃。分兵取鶴慶,畧麗江,破石門關,下金齒。由是車里、平緬等處相率來降。十六年,上以雲南平,命長興侯耿炳文往諭友德等班師。友德旣平雲南,因其土俗,定租賦,興學校,瘞戰骨,廣屯田,撫軍務。民布惠澤於大理、六詔及烏撤、普安等地,創設諸司衙門。十七年,普顏篤據佛光寨復叛。大兵再至,誅之,夷民立友德生祠。凱還,上慰勞之,進封穎國公,食祿三千石。十九年再征雲南。二十二年率兵討曲靖、普安、籠海、孟定、曲麻、馬乃等處未靖諸蠻。二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卒,賜葬安德門外。嘉靖元年,巡撫都御史何孟春請建祠祀,賜額曰報功。
  • 李思聰。湖廣衢州府桂陽州人。
  • 錢古訓。失其籍,俱進士,任行人。洪武二十九年,緬國復遣使來訴僰夷以兵侵其境上,太祖皇帝遣思聰古訓齋詔往諭之。思倫發聞詔恐懼,俯伏謝罪,願罷兵。適其部酋刀幹孟叛,思聰等以朝廷威德諭其部衆,叛者稍退。思倫發欲倚使者以服其下,強留思聰等,又以象馬金寶爲餽。思聰等爲書諭卻之,謂中國不以象馬金玉爲寶,所寶者惟忠臣烈士、強兵勇將、孝子順孫,宜送使者還朝,不爲侵擾,斯可以明爾忠君之心。思倫發大喜,邀思聰等設燕爲樂,率其部衆送之境上。思聰等還,具奏其事,且著百夷傳,紀述其山川、人物、風俗、道路之詳以進。太祖以其奉使不失職,謂其才可用,甚喜之,各賜衣一襲。
  • 王驥。字尙德,直隸保定府束鹿人。登進士,累官兵部尙書。先是,麓川宣慰使思任發反,遣將致討,不利。時權閹王振威傾中外,必欲舉兵。閣議遠夷不足較,且爲耕守計,振弗從。翰林侍讀劉球上書止兵,振亦不聽,惟與驥謀。正統六年二月,上命定西伯蔣貴爲總兵,驥總督軍務。五月,至雲南,都指揮馬讓率大理諸衛兵六千赴援,以郎中侯璡督軍與戰,大破之,斬數百級,獲象馬貨物無算。十一月五日,夾攻賊寨,三日不下。會天風大作,因縱火焚柵,斬首五萬餘級。賊衆奔沙木籠山,據險爲連環七寨。驥揮兵攻其中寨,各哨俱奮,賊又大敗。十二月,追至馬鞍山,賊列象爲陣,據壘相望。賊尙十餘萬衆,五日未決。復因風縱火,賊死於水火鋒鏑者八萬餘,遂盪平其穴。於是獻捷於朝。又有蠻人韋郎羅稱廣新王,造釁於維摩州。上命平賊後以兵剿之。公遣指揮使萬珹以土兵五百抵其境,聲言王尙書大軍。至途,賊衆聞之,遁往安南,僞言借兵。驥傳檄安南守邊頭目黎注,諭以禍福,果斬賊首井妻子來獻。廣南土官通判儂郎舉與富州土官知州沈政舉兵相殺者十餘年。驥設法慰諭,不煩一兵,兩讎頓釋。振旅還,上親宴於奉天門,頒賜誥券,加封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靖遠伯。旣而雲南鎭守又報思任發爲緬甸所獲,繋於彼。上曰:不免勞卿再一行耳。仍命定西侯蔣貴爲總兵,都督冉保、毛福壽爲參將,驥兼兵部尙書,總督軍務。至金齒,遺人招芒市、干崖、南甸、潞江、茶山等二十餘寨首長,悉來送款。遣人下緬甸,促送思任發至軍前,而緬甸人佯諾不送。驥乃遣僉都御史程富督遷倉糧貯金齒,調四川、湖廣、貴州、雲南兵俱至騰衝,分爲五營。驥與蔣貴及少監蕭保分督三營,總兵沐昻,侍郎侯璡,參將冉保、毛福壽率東路兵徑擣麓川,以陳儀領前鋒三千開南牙山斷賊走路,木邦宣慰罕蓋法等統夷兵萬餘於蠻漠江滸覩我軍容。驥因責以忠義,賞之牛酒,皆感悅退去。旣而緬人率兵大至,驥乃密令蔣貴率師匝江而下,焚其舟數百艘,大戰一晝夜,殺三千餘人。而緬人載賊首遁去,不可得。東路之兵亦克孟平諸寨,而思任發子機發亦潛竄,獲其妻子、象衆、寶玉甚衆。捷聞,勅召驥還。上慰勞如前,加祿米三百石。未幾,鎭守又報機發與弟卜發復據孟養跳梁。十三年春,復命驥總督軍務,都督官聚充總兵,張輒、田禮副之,方瑛爲參將。謂漢、夷兵十三萬,進至金齒,抵金沙江,令都指揮趙淪搆浮梁,亙千數百尺,渡兵運餉。賊於兩岸立柵拒戰,驥麾兵悉渡,一鼓破之。賊又於鬼哭山巓立三大柵,驥與張輒親冒矢石,一日而寨掘悉拔,㯶發等死。亂兵南服,自此遂寧。又奉命就剿苗賊,宮聚失利得罪,乃命驥掛平蠻將軍印,充總兵,提兵擒殺苗賊,僞稱剗平王苗、蠻富等送京師,餘寨俱降。增祿米百石,子孫世襲。〔謹按天順日錄記〕:雲南麓川初叛,適王振專柄,欲舉兵。內閣議謂遠夷不足較,且爲耕守計,振弗從。翰林待讀劉球上言:帝王雙夷狄,不窮兵以傷生靈。麓川僻陋,滅之不爲武,釋之不爲怯,宜謹備勿征。振亦不聽,惟與王驥謀。遂督調東南兵十五萬,窮其巢穴,寇首不得,惟得寶貨而還。未幾再征,寇首亦不得。三舉兵,寇首竟亦逋誅。數年間,費需餉,濫陞秩,皆不足計。但將士無辜死於兵革者十數萬,不惟雲南民不堪命,貴苗亦因以叛。驥與宮聚、張軏自麓川遷,復征苗,師無紀律,致苗前截後殪,軍死亦萬計,驥等僅以身免。彭韶曰:唐天寶固有事於雲南,今正統雲南亦多事,驥乃功之首,罪之魁。
  • 侯璡。山西澤州人。以兵部中陞侍郎,參贊軍務。征麓川後,進尙書,總督征貴州,功垂成而卒。
〔國公〕
[編輯]
  •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父諱趨,母顧氏。英八歲而孤,屬元末大亂,母攜之避難又故。時太祖高皇帝龍飛濠梁,英往依之側,然撫之爲子,賜以國姓。年十八,爲帳前都尉。甲辰,遷廣武衛指揮使,尋加昭勇大將軍,改廣信衛。勤於軍政,高城利兵,以竢政取。士卒有蹂踐民田禾者,必加重譴,百姓安之。洪武元年二月,從大軍下崇安,剪陳友定,拔溪寨,破漳、泉等州,遂定閩中。三月,命復姓,仍調守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三年,授鎭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四年,陞本府同知,進階榮祿大夫,署掌府事。時開創之初,四方文移甚劇,英剖決如流。九年,巡勞關陜以西疾苦事,多所便宜。十年,副衛國公鄧愈往西戎,直抵崑崙山,值霖雨浹旬,餽運弗繼。英與土卒同甘苦,病者醫治之,士皆感悅効死。大戰關地數千里,遂進封西平侯,賜號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階仍榮祿大夫、動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授以鐵券,俾子孫世襲。十一年,拜征西將軍,將京師及河南、陜西、山西兵復征西蕃,降其衆二萬,俘馬牛羊二十餘萬,得納降七站之地,擒與酋長曰三副使、曰癭膆子者,獻於京,威震西土。十三年春,元餘孼脫火赤國公愛足知院爲邊患,英將陜西兵畧亦集,乃西路渡黃河,經寧夏,歷賀蘭山,涉流沙,至其境,分軍爲四:一襲其背,二掩其左右。英自率帳前驍勇當其前,夜喞枚以進,合兵政之,俘其全部以歸。十四年,大將軍國公徐達比征英,副之,將一軍由嵩高、全寧過隱駒阿,獲知院李宣。尋上以元遺孼梁王柏匝刺瓦爾密恃雲南陰遠,戕虐信使,以英副穎國公傳友德率師三十萬征之。遂繇辰、沅遵陸路出羅鬼政、普定、普安,循格孤山之南,出奇兵襲畢節,擊可渡何,皆下之。梁王遣其司徒達里麻駐兵曲靖相守。英謀於友德曰:雲南兵屯曲靖,必意我軍深入疲勞,且以程計之,謂未能猝到,彼必懈惰。我若兼程以進,出其不意,掩其未備,此批亢擣虛之術也。曲靖一破,餘可傳檄而定。友德然之,遂乘大霧進至白石江,阻水而止,霧斂則已薄其營矣。江間僅一里許,其淺處可涉也。衆咸欲與戰,英視其陣曰:我軍遠來,形勢旣露,固利於速戰,然亟用則所傷必多,宜多方以諗之。乃整衆鳴鼓,若將濟者,彼悉擁精銳拒於水上。英別遣一軍泝流暗渡,循山而出,其陣後吹銅角以張聲勢,仍於山林岩谷間樹旗幟爲疑兵。達里縻驚懼,急撤陣後軍以禦之。水上軍覺之,心動而陣亂。英於是拔刀蹙兵以濟,士有猛而善泅者數百人,皆蒙盾而渡,以長刀仰斫,岸上軍卻。我軍得登者,人百其勇。彼軍退數里,結陣而待,我軍畢濟。旣就列,旌旗烜耀,鎧仗鮮明,彼軍奪氣。友德麾兵進戰,火炮交發,鼓譟之聲震動天地。接戰數合,猶未分勝負。英察其氣已衰,雄鐵騎擣其中堅,連斬數百人,出入其陣,彼衆披靡,遂敗之,生擒遠里麻,俘甲士二萬,馬萬匹,死者不可勝計,橫屍十餘里。梁王聞敗,走死滇池島中。英乃駐兵金馬山,父老焚香迎拜入城,禁士卒毋擄掠,收梁王金寶幷官府符籍。雲南平,果如所計。遂分兵下島,撤得七星關,以通於畢節。十五年春正月,分遣將士畧建昌、澂江、臨安、沅江、尋甸、楚雄、洱海等處,獨大理酋段世據南詔皮羅閣故城不服。英命常茂從間道繞點蒼山後,攀崖緣木而上,據其巓,樹旗幟以亂之。英乃斬關而入,遂拔其城,擒世。調勝兵取鶴慶,掠麗江,下金齒,收三營砦,破石門關,軍聲大震。由是縻㱔、和泥、車里、平緬相率來附,雲南大定。奏分島撒、烏蒙、東川、芒部、建昌、會川、羅鬼、普定、普安、水西、畢節隸四川。自是雲南列爲郡邑,凡府、州、縣、宣慰司、長官司一百八,籍其戶七萬四千六百餘,分設軍衛,犬牙相制,以守其地。夏四月,囘軍與友德會於滇池之上。時島撒、東川、建昌皆有變志,友德曰:蠻夷叵測,若不乘我兵力以定之,終於叛亂。英深然之,遂相與合兵,皆攻下之,幷克芒部,斬首三萬餘級,獲牛馬羊數萬餘,立烏撒、畢節二衛以鎭之。師囘。秋九月,雲南諸部復率衆攻城,都督馮誠固守,設樓櫓強弓於埤,賊近輒射之,稍怠則出勁兵以擊之。英聞變,兼程還曲靖,遣健步懷羽檄走報城中,約爲內應,爲賊所得。健步曰:總兵官領大軍至矣。賊散走安寧、羅次、邵甸、富民、晉寧、大棋、江川等處,據險自保。英分兵剿除之,斬首六萬級,生擒四千人。雲南復平,留英鎭守。十七年,廣南特磨遁作亂,英親入其地,按兵不進,論以天道禍福,遂降之。二十年春,浪穹逋寇扇羣蠻爲亂,鶴慶、劍川相應。英調大理衛指揮鄭祥乘其未集,掩而殲之。二十一年春正月,百夷屯摩沙勒犯邊,調都指揮寧正領兵擊破之,斬首千五百級。三月,復悉衆號三十萬、戰象百餘寇定邊,以報摩沙勒之役。親率兵二萬抵賊營,與之對壘,出輕騎三百挑之。賊以萬人、象二十迎戰,鋒始交,獲一象,殺賊百餘人而還。於是軍氣益壯,咸曰:賊易殺也。英乃召諸將校謂之曰:定邊受圍已久,若不卽破賊,設定邊失守,則賊勢益張,彼徒恃其象以恐懾我軍。今方少以騎士挑之,已獲一象,又何又畏乎?吾知所以破之之術矣。可多置火銃、神箭於前,作三行,參差而陣。伺彼象近,則前行之銃箭齊發。象若未退,則第二行者繼之,第三行又繼之。使銃聲不絕,象必驚而卻走,然後以大軍乘之,破之必矣。明旦,分軍爲三隊,都督馮誠領之,寧正領其左,都指揮同知湯昭領其右。乃下令曰:主上平日恩養將士,正欲效膚寸之力於戰陣之問爾。今日之事,有功者賞,退衂者戮。全隊三令而五申之,將士鼓勇爭進,則悉衆出管,盜驅戰象,結陳以待。英駐馬於高崗以觀,左隊小卻,英望之怒,遽遣使馳取左隊將之頭。左隊將遙見使者橫刀飛馬而來,復擁士卒大呼,突入其陣,無不一當百。大戰破之,斬首三萬餘級,俘萬人,象中矢死者過半,生獲四十有七,殺其酋,餘黨盡殪。百夷酋長思倫發聞之,遣人奉方物犀象來降,願輪貢賦。英爲之請於朝,許之,遂定其地。秋八月,東川蠻據烏路山結砦而叛,其地重關疊巘,懸崖峭壁,上下三百餘里,人跡阻絕,謂寧正帥雲南兵會京軍椅角討而降之。冬十月,廣西阿赤部酋長者滿矣情結越州士酋阿資叛,英自將直擣阿赤部。者滿矣情皆服誅,俘男女五千餘口,馬牛如之,阿資降。二十二年春二月,阿資復叛,再調寧正討之,殺火頭弄宗等五十九人。冬十月,入覲,上宴勞,賜黃金二百兩、銀五千兩、鈔二萬五千貫、文彩百純,別賜鈔五萬貫,使建第於鄕,居十日而還。英初如京,雲南之民無老幼惟恐其不來也,咸戚然東向望者累月。及聞還,各相率遠迓於數百里之外。二十三年秋九月,臨安、敎化三部不供租賦,調本衛指揮王執討平之。冬十月,普安酋密卽作亂,調貴州都指揮張泰討之,俘獲二千餘衆,獲馬牛數千,得糧四萬斛。二十四年春正月,順寧蒲蠻猛吾馬忒爭襲,傷及官軍,調都指揮兪輔往問其罪。夏四月,阿資又叛,英集諸將佐議曰:雲南地方數千里,仗天朝威武,金齒、百夷、車里、平緬、縻㱔、和泥及諸種羅羅蠻獠,悉以降服。惟阿資恃險累叛,若不覆其巢穴,雖曰彈丸黑誌,終爲梗化。於是簡士卒親入,至補衝,賊衆迎敵,英麾兵擊之,殺獲殆盡,阿資僅以身免,遣其子請降。秋七月,英以八百媳婦弗率命,遣使招之,其酋長刀木板懼,遣招剛關都奉方物貢於朝而歸附焉。二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得末疾卒,年四十七。訃聞,上哭之慢,輟朝,遣官致祭,其詞有曰:使我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命長子春迎喪,官軍護出境,及所過官司致祭。引發之日,雲南軍民旄倪曁諸蠻夷酋長攀號哭送者數萬人。金馬山前之路隘,不得行,至京師,上遣中使祭臨,追封黔寧王,謚昭靖,配享廟庭,賜葬江寧縣觀音山之原,勑百官郊送。上諭祭者三,皇太孫、親王遣祭者再,五軍、六部、列衛、庶府咸一。英爲人寡言笑,沉毅有智量,好賢禮士,撫御卒伍,尤有恩意,所至未嘗濫殺。旣鎭雲南,乃築城垣,設衛禦,簡官僚,修惠政,剔姦囊,撫酋豪,興學校,飾館傳,嚴祠祭,治水利,立屯田,謹斥候,墾田一百一萬二千畝,辨方物以定其貢賦,視民數以均其力役,疎節目以寧便其人。嘗從容詢一儒生曰:吾亦欲觀書,何者爲要?對曰:儒者之㴹,必自小學、四書始,以至五經、諸史,莫不皆欲遍通。今公爲國重臣,春秋鼎盛,但當究輔弼之大義,以安天下爲己任,豈欲務書生博學強記之習哉!惟大學衍義一書,乃宋儒西山眞先生所撰,其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與夫天人相感、治亂之所由,皆具此書。公必欲觀書,請觀此書,則大人之事備矣。遂欣然令左右售而得之。退朝之暇,卽延縉紳講解切磋,間之以通鑑綱目。不二三年,學問大進,論事援引典故。其在雲南,於鈴閣之素壁間,命善書者大書周子太極圖說、張子東西二銘、朱子敬齋箴、孔明出師二表、李密陳情表、韓愈佛骨表,朝夕瞻對,求其理趣。又擇民間之俊秀及土官之子弟,皆令入學肄業,使知禮義,曰:首善之地,風化攸出,不可後也。間於朔望釋菜畢,延師生坐於堂,設廣席,坐諸生於庭,烹羔羊以食之。土官子弟於春夏製時衣以衣之。嘗得太極圖善本,幷白鹿洞規書之,刻石置文廟。平居無所嗜,惟有馬癖,嘗語人曰: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支遁一僧爾,猶愛其神駿而畜之。吾將也,馳逐於兩陣之間,順吾驅策,與吾一心以立功者,在良驥耳,是不可愛而他愛乎!蕃息甚富,其良者以充歲貢,餘過有征討,分給將校。將之勇敢善戰者,所得多至十餘匹,然未嘗售於人以規利。後雲南父老與蠻夷土官顧卽府城立廟,合辭以聞,上報可。及追王三代,妻馮,繼耿,俱追封黔寧王夫人。子男五:春、晟、昂、㫤、昕。
  • 沐春。字景春。初授驃騎將軍、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洪武二十五年襲爵,嗣鎭雲南。次年,越州阿資叛,率兵討之,斬其首以徇。二十九年,寧遠州刀拜爛恃遠不服,遣都督何福征降之。三十一年佩征虜前將軍印。麓川刀千孟構兵逐其主思倫發,春駐師金齒,復遣何福等大破其衆。自是蠻夷震懾,不復攜貳。尋辛卒之夕,有星殞聲如雷。訃聞,上輟視朝一二,賜祭葬,禮如昭靖,謚惠襄。春在鎭七年,闢田三十萬五千九百八十四畝,增糧四十三萬五千八百石有奇,復民戶五千七百五,口五萬三千四百二十有四。初,黔寧王歿,上深以爲憂,或當朝而嘆。及春至雲南,條數事,咸區處有方。上覽其奏,顧謂廷臣曰:西南得人,朕無憂矣。春狀貌不逾中人,平居暇日,大衣緩帶如懦生。及行師,號令嚴明,士卒用命,故能有成功雲。
  • 沐晟。字景茂,器宇淵宏。高帝甚愛之。旣冠,命爲後軍都督僉事,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尋嗣兄爵,鎭守雲南。先是,麓川思任發及其子行發與羣酋相繼構兵,各據甸寨以叛。沅江、景東諸隣郡皆吿乞倫發舊所侵地。適晟來鎭,請於朝,命都指揮萬中等遍歷所侵,設孟養、木邦、孟定三府,鎭沅、威遠二州,干崖、潞江、灣甸、大侯、者落五長官司,衆皆如約釋兵,請歲納貢賦。仍於潞江以西立騰衝千戶所,控其要,夷遂帖然。永樂三年,八百土酋侵邊,晟奏遣都指揮陳濬等領勁兵三千往剿。晟駐蒙自縣聲援,蠻退,其酋伏辜。四年夏四月,賜金白旌之。是年,安南犯順。五月,遣中使齋勑諭勉甚至。秋七月,副總兵征夷將軍成國公徂征。九月,由蒙自縣進兵,經野蒲,隨山刊水,取道竟抵其境。先調陳濬等攻奪猛烈柵、華關隘,彼兵遁,築堡造舟。復遣都指揮徐源等分兵突出宣光江口奪澳物寺沙昇舟,夜出洮水,陳師其上。仍調濬泝流合攻蠻衆於富良江,鏖戰至暮方止。習旦,將士咸欲奮擊,乘勝屠戮,晟弗從。遂合京軍攻多邦城柵,及擣其東西二都,若盤灘、困枚、魯江、僊侶等處,皆破之。駐兵播種,招諭脅從,堅利兵甲。五年夏五月,晟追至日南州奇羅海口,擒其父子官寮,所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六,戶三百一十二萬五千九百,獲象馬牛舟,幷俘獲斬級軍資器仗無算。六年,班師,進封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黔國公,食祿三千石,授以鐵券,俾子孫世襲,兼賜玉帶金帛,上親製詩褒美之。是年冬,其臣陳季擴、阮師、鄧容等復稱兵爲惡,晟追至乂安海島,悉擒之,由是南荒底定。十七年夏六月,富州酋長沈絃經反,晟潛截其後,絕水道,度必自服,衆請亟攻,晟曰:吾姑以德勝之。諭以禍福,遂降。正統元年冬,四川會川黎溪賊人矣的等誘合附近無賴底泊等嘯聚金沙江,晟遣弟昂除之。二年冬十月,馬龍他郎甸長官司百夫長刀甕刼觀公署,占奪地方,復遣昂勦平之。二年夏五月,麓川夷思任發侵掠騰衝、南甸等處,晟奏謁雲南等四都司,合兵擊之。冬十二月,至潞江,造舟六十餘艘,遣昂及都督方政、張榮等夜渡,破其柵,斬首三千餘級,獲衆三十餘,方政死之。四年,囘至楚雄,道卒,年七十有二。訃聞,上爲之震悼,祭葬賻慰視常禮有加,追封定遠王,謚忠敬。晟爲人勤愼忠孝,嗣鎭雲南四十餘年,揆文敎,奮武衛,訓練將校,安輯士民,重科舉以通賢路,招遺逸以振士風,尤克紹前人勤儉。其馭夷狄,嘗舉孔子之言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荀順而弗逆,彼自安也。予斌。
  • 沐昂。字景顧。年十九,授散騎舍人。洪武三十五年陞府軍左衛指揮僉事。太宗初使雲南,遂留輔鎭焉。忠敬凡㯶密邊務,輒遣昻報,悉稱旨。永樂四年進都指揮同知。師宗元江,富州維摩士酋龍豆那榮、沈絃經等相繼反叛,皆以計擒之。陞右軍都督府同知。宣德元年平瀾滄、力㱔等寇,進右都督。正統元年討平黎溪賊底洎、馬龍、他郎甸、百夫長、刀甕。三年討麓川。思任發參忠敬囘軍,至楚雄,忠敬道卒,昂扶柩還雲南。四年佩征南將軍印,復征麓川。師至隴把,攻破關柵,賊遂遠遁。朝廷復命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來會兵,往往至騰衝。昂分軍由干崖、南甸進抵寇寨,擣其巢穴,斬首無算。進左都督。卒年六十有七。贈定邊伯,謐武襄。昂孝友和易,御人一以誠信,不擇利害爲越舍。凡有施爲,務合人情,故卒之日,滇人爲之罷市。子舒,字可怡,有詩名,授錦衣衛副千戶,蚤卒。贈榮祿大夫、右府都督同知。所著有敬軒集。子攘、瓚。
  • 沐斌。字文輝,初名儼,字可觀,忠敬長子。居金陵,事王母夫人耿、母夫人程皆盡孝。正統五年,襲封黔國公。初,忠敬歿,以斌叔父武襄伯總鎭。十年,武襄歿,遂命斌繼之,遮緬甸。宣慰卜剌浪檎獲麓賊思任發,恐其子思機發伏邀,不敢械送。斌遣都指揮李昇以兵臨之,遂函其首,幷械其妻來獻。十二年,機發果據孟養爲患,斌會靖遺伯王駿、平蠻將軍宮聚總諸道兵討平之。己巳,貴州苗反,水西蠻攻圍畢節等衛,斌遣兵救之,且諭以禍福,賊遂解散。景秦、元有卒,年五十有四,謚榮康。斌謙恭純篤,馭軍校將吏有恩威,通論、孟、子、史、兵書,手不釋卷,時稱有文武才者多歸之。子琮。
  • 沐璘。字廷章,僖之子。年十三喪父,十五喪祖及母,居喪守禮。初廕父僖千戶,進襲祖指揮僉事,尋以功陞雲南都指揮僉事。景泰間,進右軍都督同知,充總兵官。繼斌鎭雲南,修城堡、兵器、學宮、使館,汰冗抉蠧,簡僚修政,嚴祀撫夷,政務畢舉。會賊恩機發未獲,朝廷檄璘捕滅之。衆議深入其地,璘曰:此釜中魚耳,安能久乎!深入徒勞,非計之良也。宜以大軍臨境,揚威武,懸重賞以示人,達尺書於緬甸,內襲外扼,則擒之易易耳。緬人果以梭發幷其妻子來就賞,於是械送京師。朝廷大喜,遣使勞賚甚厚。時廣南土酋僕胤榮叔姪爲亂,璘遣官授以成算,平之。水邦陶孟思指構兵刼其長,璘復調兵平之。天順元年陞右軍都督,特進榮祿大夫。六月卒,年二十有八。璘爲人端謹,不嗜酒,恬淡類儒者,門無私謁。好讀書,長於吟詠,尤工篆籍草書大字。立五華書屋,羅書史其中。政暇,與土人論講,及評古今人物高下,雖竟日不倦。無故不入私室,每遇佳節,則延賓僚於凝淸堂、淨香亭,賡和宴樂,有古儒將風。所著詩文若干卷行世。
  • 沐瓚。字廷器。善騎射,有膂力。景泰間,初襲錦衣衛副千戶。英廟嘉其儀觀魁偉,有祖父風,陞都督同知,充繾兵官。至鎭,修城壘,增糧儲,禮賢興學,禁貪剔蠧。祿谷夷寨不靖,霑益州賊首阿賽搆亂,悉遣兵平之。竄隲川蠻酋木密罕,賢走麓川賊孽思卜發。成化二年協鎭雲南。明年改副總兵,鎭守金騰。未幾卒,年四十有三。子誠、詳。
  • 沐琮。字廷方,斌之子。生未碎而父喪。成化元年襲爵。二年奉使主鄭靖王喪禮。三年還鎭雲南。五鼓卽起視事,朔望謁文廟畢,令諸生進講經史。請寬解額以作興士類,墾治屯田以完足邊儲。雨暘愆期,行禱輒應。絕交人假道窺覘之詐。革尋廣士官知府之職。掃平石屛州、鐵索箐、赤石崖、南窩、馬龍、麗江、劍川、永寧、羅雄諸夷之爲民患者。又置大羅衛以控制大理、賓川地方。偕都御史程琮往撫孟密叛酋,所過秋毫無擾。時有獻平孟密策者,斥之曰:自征麓川以來,軍民困備極矣。吾寧徠之,何忍復爲地方之禍。卽聞者韙之。尋加太子太傅。弘治九年得末疾卒,年四十有七。琮有文武長才,平居嗜學,書史不釋於手。至於陰陽、卜筮、星命之說,無不究心。草書自成一家。詩歌富麗,每出,人爭傳誦之。無子,以從姪誠之子崑爲嗣。贈太師,諡武僖。
  • 沐誠。字擇善,瓊之長子。七歲通考經、論語諸書。旣長,襲曾祖武襄指揮僉事。嫻韜畧,工詠吟,善草書,季父武僖器重之。瓚卒,軍民合辭乞誠繼鎭金騰。事聞,報可,仍進錦衣衛都指揮使,充參將,生莽蒲登。芒市土酋放旦等擾邊,率士卒往捕之。卒年二十有六。
  • 沐詳。字擇明,瓚之子。以鎭巡奏,授錦衣衛指揮僉事,鎭守金騰。時孟密酋思楪侵擾木邦,詳深入其地,撫諭懇切。由是思桗悔過,竟歸侵疆,遣使納貢。成化二十一年,酋蒲阿林、莽丘連結作亂。詳以計縛莽丘,斬阿林以還。捷聞,賞勞甚厚。二十二年,干崖蠻怕愈作亂,討之,勢窮,走檄外購送滇南,境內帖然。尋以坐累罷歸滇城。卒年三十有二。
〔巡撫都御史〕
[編輯]
  • 丁璿。正統間任僉都御史,巡撫雲南。初,雲南軍士無馬,璿至,姑增之。
  • 楊寧。浙江錢塘人。先任都御史巡撫,尋陞刑部侍郎。時靖遠伯征麓川,寧參軍務,駐師金齒,徒建學制,宏其規模,至今稱之。
  • 鄭顒。浙江錢塘人。正統間,任雲南按察司副使,尋陞僉都御史、巡撫。練達嚴肅,政敎大行,尤善屬文。
  • 王恕。三原人。心秉直淸,氣全弘毅,廉公貞諒,鯁朴嚴明,德行文章,才猷經濟。成化間,以南京兵部侍郎巡撫雲南。痛革地方積年之害,權要縮首,軍民懽心。沮貂璫寶玩禽獸之獻,正邦盪田土之侵。禁參隨之駸害,絕交阯之貿易。法不撓於中倖,威克振於外夷。位至冢宰。
  • 張誥。字汝欽,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進士。弘治間,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在任興水利,建倉廒,儲兵食,革奸弊,孜孜爲國。後雖以濬河之役不時給糧,致驕兵生變,然罪在彼而不在此,又其績在地方,自有不可掩者。軍民至今仰之。
  • 范鏞。臨洮人。正德間,巡撫雲南。持正氣,重名節。時王晉溪瓊本兵,擅作威福,凡巡不附己者,輒構以事,拿至京師,問罪罷黜。公獨不附瓊,銜之。時有富民典史高公韶者,先任御史,劾瓊謫官。至是,公奏舉公韶,且有矜狂愚,建言傷察等語。瓊益憾,遂誣公擅委都司官奏行,提解下錦衣獄,欲加重罪,不得,降職。嘉靖改元,登用忠良,而公先已卽世,識者恨之。中丞何公奏欲爲公立廟,蒙賜祭一壇,及復其官。
  • 何孟春。字子元,郡州人。正德間,任巡撫雲南。心存撫字,鎭定不擾,深山窮谷,皆起頌聲。愽雅好古,鉅筆宏才,冠冕一時。不幸有十八寨逆酋負險刼掠,公不得已,奏討士馬物故。及至其寨,蕩然無一賊可誅。一時軍官倖功,復請搜山,遂以樵蘇之人充首級報功。公後知之,深悔其事巳無及矣。
  • 王啓。字景昭,黃巖人。嘉靖初,任巡撫雲南。豁達弘朗,事不停宿。
  • 黃衷。字子和,南海人。嘉靖初,任雲南方伯,陞巡撫。詣練老成,剛方獨斷。
  • 顧應祥。字維賢,長樂人,嘉靖間再任巡撫,首尾六年,高明寬大,不事苛察,文章行誼,爲時所推。
  • 王懋中。字與時,江西安福縣人,進士,正德間以副都御史巡撫雲南,洗奸剔弊,吏畏民懷。
  • 郝維嶽。字叔望,四川敘南衛人,進士,嘉靖間任巡撫,操持廉正,處事嚴密,人羨其賢。
  • 石簡。字廉伯,浙江臨海縣人,進士,任巡撫都御史,先以憲副爲瀾滄兵備,後以參政分守金滄,所至有惠政,吏民德之。
  • 孫世祐。字元志,江西豐城人,進士,任巡撫都御史,先以參政分守臨元,性度嚴重,處事不苛,人服其廉。
  • 呂光洵。號沃洲,浙江新昌人,進土,以兵部尙書都御史巡撫雲南,誅鳳繼祖於武定,斬王一新於易門,殱高欽於姚安,戮僣號二賊於昆陽,諸夷膽落,邊境宴然。
  • 陳大賓。號見吾,湖廣荊州府人,進士,隆慶間任巡撫都御史,行鄕約以善俗,立保甲以防盜,條敎嚴密,綜理周詳,改創都察院,以觀示四夷,宏綱細目,庶幾畢衆矣。
  • 鄒應龍。字雲卿,號蘭谷,陜西長安人,進士,隆慶六年以兵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巡撫雲南。
〔巡按御史〕
[編輯]
  • 鄭進善。直隸婺源縣人。永樂中巡按雲南,風裁峻整,奸貪膽落,雖三尺之童子亦懼之。
  • 段信。字宗實,陜西三原縣人。任監察御史。正統十二年巡按雲南,廉公有威,去後莫不以爲難遇。
  • 朱暟。字景文,直隸高郵州人。貢士,任監察御史。成化間,巡按雲南,興學校,導水利。行部至金齒,修築諸葛亮舊堰,軍民利之。
  • 樊瑩。字廷壁,浙江常山縣人。進士。任鹽察御史。成化間,巡按雲南。淸介直率,樂於葬薄,而繩貪獎廉,風紀振舉。
  • 劉洪。字希範,湖廣安陸衛人。進士。弘治間,以監察御史巡按雲南。剛明質直,凜有風裁。官至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周熊。字應文,浙江長興人。任法不貸,一時望風解組,人稱眞御史。
  • 張璞。字仲美,江夏人。正德間,巡按雲南。剛明正直,風裁凜然。各府不問華夷,巡歷必至。鎭守太監梁裕濫取民間軍牢柴薪、醃臘酒米、菜戶松子等項銀兩,歲凡數千,張盡革之。太監與鵝慶貪酷,同知敖英構謀奏張,差拿解京,下錦衣衛獄卒。時見素林公爲分巡,稱其得體。
  • 唐龍。字虞佐,浙江蘭谿縣人。正德間,巡按雲南。時嬖人錢寧威脅中外,大臣皆聰其指使。寧原是雲南臨安人,太監錢能鎭守雲南,收爲家人。年十五六,性機警。雲南衛指揮盧和充錢能門下頭目。和善相,一見寧,謂將來必大貴顯,私結無不至。諸服用俱出於和,寧拜和爲義父。後和陞金齒參將,挾讎勘四平人死,以火銀其屍,又強奪生員妻。事發,問斬罪。旣錢寧竊柄,乃爲和奏辯,下鎭巡會勘。和得脫刑具,散居都司直房。正德十一年,審錄官至,寧陰囑出和之死,且令奏事承差楊金齋書於察院。龍當堂裂而還之,曰:和詐爲耳。審錄官果欲末減和。范巡撫、沐總兵、史鎭守聞之愕然。三司杭東卿、朱升之輩曰:有巡按在,無憂也。審錄官語龍曰:盧和事皆無屍,當末減。龍折之曰:四人無屍,蓋和鍜之以滅其跡耳。若得末滅,則天下酷吏紛然鍜人之屍矣,吾實不能。今日末減之,雖富貴立至。恐人云徇錢寧之意,縱盧和之獄,其將謂何?審錄官氣沮。龍喝皁隸輩將和曳於階下,加刑具,允以常刑,送按察司獄。撫鎭諸公輩亟稱曰:中流砥柱。然自此寢不帖席矣。至鳳、朝明,事又危矣。朝明被奏,計不得襲,令惡從劉宣、董溥、戴金寶於京師,厚賂錢寧,不啻二十萬。寧以言脇總兵鎭守,又寄語巡撫曰:但了武定事,便請往兵部。朝明又賄諸勘官,文案具矣。龍至,巡撫首以此會,龍不可,駁還其封。客有爲朝明說者,游揚其辭,卒乃曰:道長眞難得。鳳家持萬金,伺半年,竟無門可入。龍正色曰:卽十萬直一芥耳,新言何爲至於我?其人慚而去。朝明哀求於寧,寧令劉宣、董溥集雲南人在京者,冒爲通把,騰詞舉保,得內批襲知府,實寧詐爲之也。部檄下行按察司,時沈仁輔爲按察使,查照土官眞犯死罪事例,將朝明拘繋。仁輔眞丈夫也。龍備鳳氏及朝明罪惡與不當襲狀,執奏於朝,雲南諸司與軍民人人危之。蘇天秀爲難封郎,以大義奏覆,詞氣凜然,今猶可想見。得旨,朝明仍降土舍,一方之刑威正矣。龍時極危,不敢顧也。楊侍御用之雲南,刷卷囘武功,與康德涵太史道其事。德涵性剛直,嘆賞不已。龍督學事陜西,會德涵首詢曰:卻美官,揮萬金,吾子也夫!龍謝不敢,尋爲題兩疏後以相遺。兩疏蓋指兩事,實鳳朝明一疏。盧和事得徑行,未嘗有疏雲。
  • 謝朝宣。字汝爲,陜西西安衛人,進士,嘉靖間巡按。慷慨明敏,見事風生。建大理蒼山書院,土感其德。
  • 陳察。字原習,江南常熟懸人,嘉靖間任監察御史,巡按雲南。獨持風裁,彰善瘴惡,革金齒鎭守,軍民欣然。
  • 毛鳳韶。字瑞成,湖廣麻城縣人,進士,嘉靖間任監察御史,巡按雲南。先是閹鎭爲害,軍民苦之。公至,抗疏斥罷,咸稱快焉。後復以僉憲分巡金、滄,民多其惠。
  • 趙炳然。字子晦,四川劍州人,進士,嘉靖間任監察御史,巡按雲南。持憲得體,吏畏民懷。
  • 陳學夔。字汝諧,廣西宜山縣人,進士,嘉靖間任監察御史,巡按雲南。時滇民苦澇,公百計拯濟,所至凜有風裁。貪婪解鉏,惜巡歷未周,以遷去。
〔布政司〕
[編輯]
  • 梅思祖。洪武中,平雲南,命思祖以汝南侯掌雲南布政使司事。善於撫輯,夷民安之。
  • 陳迪。直隸宣城人。洪武初,辟郡學訓導,歷陞雲南左布政使。時曲靖烏撤、烏蒙等處苗賊猖獗,公提兵擊破之。陞禮部尙書。
  • 張紞。字昭季,別號鷃菴,陜西西安人。儒士。洪武初,平雲南,以紞爲右參政,陞左布政使。凡雲南貢賦、決令、壇祠、公署與夫典儀程度,皆所規定。夷民心孚,遠近奠安。歷任三十年,陞吏部尙書,滇人至今思之。
  • 陳遜。福建浦城人。永樂中爲雲南左參政,後陞右布政使。有學有守。卒於官,囊無餘貲,都督沐昂爲棺斂之,歸其喪。
  • 周敖。順天府武淸縣人。永樂間以承差守城有功,陞雲南左布政使。
  • 賴英。江西人。正統間爲布政司參政,有惠政及人。
  • 馮郁。浙江安吉縣人。正統間任楚雄府知府。時征麓川,師經楚雄,郁調度有方,緩急不失。後委總督糧儲,陞本布政司參政。
  • 陳文。江西廬陵縣人,進士。景泰間任雲南右布政。遇事寬裕有容,人服其量。
  • 陳宜。江西吉安府秦和縣人,進士。天順間陞雲南左布政使,才議過人,聲譽籍籍。後陞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
  • 韓文。字貫道,山西洪洞縣人。進士。弘治間任左布政使。雲南吏承獨無京辯之例,公爲題請,至今賴之。
  • 徐樾。字子直,江西貴谿縣人。進士,任左布政使。嘉靖辛亥征元江,死於王事,贈光祿少卿。。
  • 鮑道明。字行之,直隸飲縣人,進士。嘉靖間任左布政使,平易近民,人不忍欺,官至戶部尙書。
  • 陳善。字思敬,浙江錢塘縣人,進士。嘉靖間以憲副督學,敎規嚴密,士類勃興。隆慶初復起參藩,歷左右轄使,鑿水洞以通灌漑,平徭役以甦困憊,袪夙弊以淸倉儲,多所建立。後懇乞致政歸,民至今思之。所著有黔南類編。
  • 陳時範。字數疇,福建長樂縣人,進士。隆慶間任布政使,精吏牘而人不敢欺,嚴保甲而民遷於善。
〔按察司〕
[編輯]
  • 周新。廣東南海人,先任御史,陞雲南按察使,執法廉公,不避權要。
  • 周樂。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先任給事中,永樂中陞按察司副使,操履淸介,終於官,一物無所遺,惟存經史數帙而已。凡殯斂之需,官爲之所。雲南府儒學敎授張通挽詩有藻鑑懸秋無點翳,梅花破雪自餘馨之句。
  • 賴巽。江西人,正統間爲按察使,在任爲公有威,執法不撓,官吏敬憚,卒於官。
  • 李璽。衡州府來陽縣人,進士。景泰二年任按察使,淸強自遂,法令明肅,後以疾辭歸。
  • 東騏。字夢祥,廣東南海縣人,進士。累官主事僉事,陞副使,以忤權要去任。
  • 何純。字惟一,江西新淦縣人,進士。改庶吉土,授御史,陞副使,整飭臨安兵備,卒於官。初,臨安城外多盜戝,白日刦殺無所忌。純至,始立堡寨,幷嚴捕捉之法,盜始畏懼斂跡。修學校,增生徒,每暇日親爲講解經義,改竄文字,臨安人至今頌之。
  • 楊繼宗。字承芳,山西澤州人。進士,歷官御史、嘉興知府。淸強自遂,郡政無滯,部使者不入其境。陞浙江按察使,羣僚憚之。尋陞右僉都御史,忤權貴,又左遷雲南按察司副使。
  • 童軒。字土昂,江西番易縣人,進士,歷官都給事中、僉事、提學。長於詩,所撰有淸風亭稿。後官至禮部尙書。
  • 曹時中。字時中,直隸華亭縣人,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成化間,陞雲南副使。操履高潔,恥媚權貴。尋以疾辭歸。
  • 劉釪。字伏和,江西安福縣人,登進士,累官雲南按察使。明愼用刑,不事苛刻,蠻僰畏而懷之。時有太監遣郭京官者,取捷徑往安南,假朝命求賂。凡朝廷遣使安南,皆道廣西,未有自雲南者。於是安南君臣駭愕。久之,欲因間啓途從之還,遣一酋以兵尾其後。將近邊,郭給其酋,請先入白守關者,因脫歸。時都御史王恕巡撫,令釪捕之。郭懼,赴井死。復逮治其黨,輒委釪處分。釪從容爲當道開陳事理,明示禍福,彼亦惟言是從,雲南兵民賴以不擾。
  • 李孟晊。字時泰,河南睢州入,進士,任御史。弘治間,陞臨安兵備副使。修學宮,置樂器,安地方。陞陜西按察使。
  • 姚學禮。重慶巴縣人,癸丑進士。初任監察御史時,逆瑾以嚴刑箱天下之口,學禮奮不顧身,觸忤逆瑾,致被挾私揑寫僞旨,差官校拿解至京三次,責打九十,革職爲民。又被僞旨,着四川鎭巡等官堤解到官,責打四十,幾死,仍發爲民。後逆瑾伏誅,起用還職,尋陞雲南按察僉事。到任後,因支體打傷,乞骸骨歸籍。
  •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淸摉廉明,剛方正直。正德間,爲雲南按察副使。撤毀鶴慶淫祠,創築趙州城池,一時貪黑望風解綬,衛官虐軍皆寘之法。自是百姓休息,地方用寧。經今且百年,父老猶能談之,以爲千年一遍。
  • 徐瓚。字朝儀,浙江永康人。嘉靖間任按察使。丁亥冬,土舍安銓叛雲南,久安忘備。報至,上下咸以爲憂。公曰:醜虜敢行稱亂者,謂我軍非其敵。目今以夷攻夷,成擒有日矣。總鎭、撫、按諸公知公才識,凡有所圖,悉以諮公。乃議調允江、蒙化、鎭沅等處夷兵,佐以漢軍,呈委諸條,分統進剿,己獨留中。議處糧餉,閱習召募,事皆立具,晝夜登城。狗師至,廢寢食。於是計立招降大旗,陰誘脇從,仍造小旗千餘,大收同心協力,各保身家八字於上,令各聚執聽撫錄。是歸降交至,賊勢日衰。時沍寒,民多凍餒,公復捐俸爲粥食之,仍請撫臣大發倉廩,全活者以億萬計。戊子春,土舍鳳朝文繼叛,與安銓合,焚刼屠掠,兇威益熾,遂進圍省城,將肆焚戮,上下震恐。公登埤呼寇,諭以朝廷恩威,責以大義,寇皆伏地請降,且以復官爲言。公諭令退舍俟命,寇遂麾衆而退。公卽夕走,使掣囘各哨官軍,厥明合擊,賊遂敗潰。公仍議督僚長驛直擣,大捷而遷。獨渠魁逃迸未獲,分別設方畧,卒擒而弭之,人更稱功。俘獲賊屬萬餘,簡審無辜,悉爲開釋,民深德焉,家爲立祠。巡撫歐陽公重疏公籌策無遺,功勞獨著,保境庇民,藥人心於全省,撫降訊醜,廣帝德之好生。六月,擢本藩石布政使。八月,進左布政。是皆以公資深序進,而論功之賞,則猶未及也。
  • 何俊。字廷彥,湖廣柳州人。成化間任提學副使。造就生徒,勤懇不倦,秉公黜陟,士心允服。
  • 王槐。字應貞,山西陽曲縣人,進士。弘治十二年由監察御史陞任金騰兵備副使,以嚴率下,強橫斂手。撫治八年,邊微寧謐。擢苑馬寺卿。
  • 王一言。字行之,四川內江縣人,進士。弘治十二年任臨安兵備副使。修城池,增軍士,積糧餉,公署學校恢擴一新,軍民利病,興革殆盡。歷陞僉都御史。
  • 彭綱。字性仁,江西淸江縣人,進士。弘治間以副提督學校。器量偉宏,諳練政體,表率諸士,時論歸之。
  • 姚祥。字應龍,廣東歸善縣人,進士。弘治間以副使分巡金滄。剛直明鍊,所至覆覈均徭里甲私記及榜簿,吏以冒賄得罪者百餘人,民甚戴之。
  • 聶賢。字承之,四川重慶人,進士。正德間,以副使分巡金滄,一以去奸革弊爲務。先是,大理衛有指揮,貪虐而善媚貴官,歷年不霧。公至,徐徐使盡吐賄,還其故主,乃繋之獄,談者至今快之。
  • 劉節。字介夫,江西大庾縣人,進士。正德間任金騰兵備副使,廉公有威,臨事果斷,與軍民恩義相治。時兩鎭貪求甚劇,公以法繩之,力爲裁抑,權宦雖側目,亦不敢犯,革鎭之議自此始。末幾,遷廣西按察使,累官南京吏部左侍郎。
  • 梁材。字大用,南京金吾前衛人,進士。嘉靖間任按察使,持法不抗,政施仁愛,僚屬敬畏,百始獲安。
  • 范時儆。字師舜,四川儀衛司人,進士。嘉靖間任按察司僉事,質直不欺,動以古道自任。
  • 林仕鳳。字鳴盛,福建莆田縣人,進士。嘉靖間以僉事分巡金滄,慈祥樂易,秋毫不擾。
  • 姜龍。字夢賓,直隸姑蘇人。嘉靖初,以副使爲瀾滄兵備,建立哨守,盜賊屛息。有修撰楊愼去思碑記。
  • 胄。字平侯,廣東瓊山縣人,進士。嘉靖間,任金騰兵備,以禮敎人,以恩弼法,人不敢干以私。尋改雲南提督學政,敎士以冠婚鄕射之禮,遠方知有禮敎者自此始。累民兵部侍郎。
  • 王惟賢。字士官,四川中江縣人,進士。嘉靖二十四年以僉事分巡金滄,淸驛傳,恤士軍,省里甲,吏治利病,多所裁定,民至今思之。
  • 吳鵬。字萬里,浙江秀水縣人,進士。嘉靖間以副使提學,升黜諸生,先行檢而後文藝,一時生儒爭自濯縻,有丕變之風雲。
  • 李樂。字仲和,湖廣廬溪縣人,進士。嘉靖間以金騰兵備副使分巡金滄。剛正不撓,渾厚有力,除貪婪文武屬官四人,而軍民稱快,境內晏然。
  • 平世用。字德充,四川內江人,進士。正德間任瀾滄兵備副使,築瀾滄衛城,卒於官。
  • 蔡雲程。字亭之,浙江臨海人。嘉靖間任學憲,有作人功。
  • 張澤。直隸安慶人,由選貢擢異材。嘉靖間任僉事,武定之變,督兵死難,贈光祿少卿。

〔都指揮使司〕

[編輯]
  • 寧正。定遠人。洪武中任都指揮使,每征討無不成功,後以右軍都督徵還。
  • 瞿能。字世賢,廬州合肥縣人。洪武二十五年陞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掌雲南都司事。智勇過人,多樹邊蹟。
  • 王俊。字大用,廬州合肥縣人。任雲南都指揮使,在任三十餘年,戎事無巨細,多所綜理,悉當人意,上下宜之。
  • 張雄。曾州灤陽縣人。任雲南都指揮僉事,有勇,善撫土卒,征交阯多立奇功。後平鐵索箐蠻寇,卒於軍。
  • 張麟。字仲祥,鳳陽府鳳陽縣人。剛介有才畧,先任雲南左衛指揮僉事,後陞都指揮僉事,專理屯事,區處精當。蒙勅獎諭以廉公老成,至今耆老猶頌之。
  • 李福。字天祐,江西饒州安仁縣人。先任爛滄衛指揮僉事,從征麓川有功,陞雲南都指揮僉事,守備瀾滄,訓練勤頻,土卒精銳,番賊不能越境。後陞都指揮同知。福雖武人,而於學校之政尤拳拳焉。
  • 李鉉。字大用,山東夏津縣人。征麓川有功,陞雲南都指揮僉事,分守洱海、姚安等處。公勤仁惠,軍民至今猶仰之。

題名

[編輯]

黔府

[編輯]
國公
[編輯]
  • 沐英。直隸定遠人。以西平侯克平雲南,就留鎭守。薨,追封黔寧王,謚昭靖。子春襲。洪武。
  • 春。英長子,襲西平侯繼鎭。薨,謚惠襄。無嗣,弟晟襲。洪武。
  • 晟。英次子,襲西平侯繼鎭,以鎭安南功陞黔國公。征麓川班師,薨,追封定遠王,謚忠敬。子斌襲。永樂。
  • 斌。晟長子,襲黔國公繼鎭。景泰元年薨,謚榮康。子琮襲。正統。
  • 琮。斌子,襲黔國公繼鎭,加太子太傳,佩征南將軍印。薨,謚武僖。姪孫崑襲。成化。
  • 崑。參將,誠長子,以武僖公無嗣襲黔國公繼鎭,加太子太傅。薨,贈太師,諡莊襄。子紹勛襲。弘治。
  • 紹勛。崑長子,襲黔國公繼鎭,加太子太傅。薨,贈太師,諡敏靖。子朝輔襲。嘉靖。
  • 朝輔。紹勛長子。襲黔國公繼鎭,加太子太保。薨,贈太保,謚恭僖。生子融、鞏二人,俱優給,病故。嘉靖。
  • 朝弼。紹勛次子,朝輔弟,襲黔國公繼鎭。嘉靖。
  • 昌祚。朝弼子,襲黔國公繼鎭。隆慶。

〔巡撫都御史題名記〕

[編輯]

〔戶部侍郎永昌張志淳舊都察院題名記〕:成化中,雲南有怙寵來鎭其地者,虐燄熏民,懽懽無復之,中外震讋。父老曰:藉弟如正統、景泰間,有侍郎侯公進、楊公寧,都御史丁公璿、鄭公顒輩參贊軍務,民當不觳於是矣。君子曰:諒哉!藉弟有是官,民何以至此極也。無何,大學士商公輅謂諸藩皆有巡撫官,而雲南獨不設,疏請剛正有爲、知識超卓大臣往。而王端毅公恕以侍郎改都御史至,民遂和會以寧,夷夏帖帖,而公聲自是聞天下、動海內矣。時成化丁酉歲也。君子曰:盛哉!籍弟非王公而統攝攸定,紀綱維持之固,民永賴矣。嗣是而雲南巡撫官果有常制如諸藩。君子曰:偉哉!商公之言之利,其遠且大哉!夫以一疏悟天子,使萬里外越世衣被不衰。蓋雲南校諸藩遠甚,其所履殆括南交,而多武弁有勢者作,姦利矯虔,易扇以肆表,臣勢罔敵,率選耎無所任。微夫風紀在臣,激昂於上,其爲害有天下下所無者,所以重於得斯人也。夫民之望之也,懸乎命;地之始之也,難其人;政之任之也,合兵戎、財賦、刑賞、敎化、風俗、夷夏之安危休戚,靡不槪。故曰:巡撫官之重,茲其尤也。然自丁酉迄今,歷年四十有四,自王公以都御史巡撫始,歷十有三人而已。有不悉其姓名者,而何以論其世乎?今都御史何公孟春,則考十三人者之姓名與所產地,幷其進士之年第,刻諸石,而遺書志淳俾記之。夫仕以行道,道以出政,政以及民。及民則吾之道盡,不及民則吾之道歉。然及民之廣狹,繋位之大小,任之崇卑。位有大小,任有崇卑,則勢有詘信,行有若否,是皆在人而不可必諸己者,夫何渠曰不難?然位尊且崇矣,任大且尊矣,勢可信矣,及民可廣矣,顧或溺而私,任而氣,曲而學,而才最罔逮,亦未免痺官而病道,是皆在己而不可委諸人者,又何渠曰不難?夫十三人者,豈無優劣之差,然遏亂弭姦,俾吾民無復如成化中之民之無復之也,則不遠矣。豈非制官之善,委任之重之足徵乎?然其高下淺深邪正,卒無以逃滇人之耳目,卒無以掩天下之公論,又卒無以昧史氏之韙矯於身後焉。於戲,其亦可懼也哉!志淳宦京師時,嘗竊覩敬皇帝實錄中,有巡撫雲南入爲尙書者,而雲南事靡不載。於戲,其誠可懼也哉!何公記之,將以垂永監,使將來咸有所考,抑亦識之地之民之尤重於有之官也。公幼哲靈,未弱冠舉進士,稍遷兵部郎中,出爲參政,徵人爲太僕,拜今官。其淸西北馬政,則糾勢官私田湖,歲增數千金,名馳中州。其督運京師,則上無闕,下無,名馳京師。其居常硏覈經史,而不廢簿書,樂山水,工文藻,而戒遊觀賦詠。其矻矻憂國與民,而經畫之方,調劑之術,又足以濟之,名又大馳於上下。其循名責實,固其素也。然則後公者,惡乎其實?曰:民思其所慕,官思其所始,名思其所絡,位思其重,行思其大,實其幾乎!語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此之謂矣。〔左布政使昆明郭斗新都察院題名記〕:雲南都察院題名者,題巡撫雲南都御史諸公名也,記石示不朽也。更而刻石者,今巡撫都御史少司馬長安蘭谷鄕公也。由鄒公而上,凡四十七公。其在成化以前,間一遣行,旋復報罷,未嘗專設。專設則始於三原王公,今院則自江陵見吾陳公始也。碑各以官歷次第之,使可考見。復虛其左,峻後之來茲土者題焉。夫天下大政在紀綱,紀嗣重寄在風憲。都御史則風憲重職,朝廷大臣也。漢所謂御史中丞,卽是官也,制所從來久遠矣。高皇帝有天下,斟酌古今,創制置吏,設吏部統攝百官,都察院察百官賢否而黜陟之,都御史獨持風裁,權與冢宰並重焉。夫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官至都御史,亦榮矣。乃若天子高拱於穆淸之上,慮其不能遍及天下,始以省方觀民,付之風憲大臣,名曰巡撫。是巡撫者,受九重委託,係一方安危,其職有未易盡者,則外之都御史,不亦重乎?蓋在內乃察吏治,行考察之法,事有常典,可守而行。至於外而巡撫,則文武百僚之賢不肖賴以辨別,軍民萬姓之休戚賴以體察,遐邇諸夷之向背賴以聯屬,地方利可與,害可除,賢才可舉用,奸宄可懾服,錢榖之可稽,饟饉災變之可恤可弭,事若是其繁,政若是其大也,而皆其職務焉。雲南遠在萬里,諸夷環處,而贊理軍務,厥任匪輕。兵雖責之總鎭,然而政令之弛張,軍機之媛急,巡撫實維掌握。事無巨,動關戎馬,毫釐一失,千里遂謬,鮮有不僨事者矣。雲南巡撫不尤重乎?聖明知其然,是以一遇缺員,輒難其任。凡所簡命,皆遴選而畀者,以吾滇雖遠,實重地耳。如碑石中所載,諸公自耳目所覩記,屈指皆海內名流,或以侍郎至,或以尙書至,無非重是任也。都察院故署舊有題名碑石,乃見吾陳公改建新院,旣已移刻今署中矣。鄒公名御史也,嘗直諫有聲於時,復以右僉院都御史晉少司馬來撫吾滇,今上授之節鉞,開府西南之地。至則揆文奮武,急先舉大,百度維新,以題名所紀多舛紊不次,深慨之。蓋先是公爲大行時,嘗奉欽命有事吾滇,與江陵黃潭陳公遇諸途,而章丘杏里王公固後陳公而至者,及閱碑石,列名翻在陳公之前,其舛紊大都如此。旣考志正之,公嘆曰:此志之不可巳也。遂欲復修新志,乃謀諸侍御解州兼山侯公,檄藩司舉行。知翰林葉榆中谿李公以事至,始以修志託之,使一省政務,咸藉考訂,他所修舉,不卽是可知乎?噫!公之用心至矣。夫此四十七公者,或相宜而久,或未久而遷,或仕復再至,薦歷樞要,登台輔,位有升沉,名有顯晦,其人雖往,題石尙存,皆可一覽而知也。然題名於石,夫豈具典文、侈觀美已哉?將使之顧名思義,備觀省而垂鑒戒,亦維世之微意也。據今所紀,姓名里第,燦然星列,旣詳且盡,雖行跡未詳,而往鞍孔著,寧無文章足以飭治,政事足以澤民,行誼足以敦化,而立言、立功、立德,耿耿不磨,可垂諸永久者乎?抑豈無與是三者稍異,而或相悖焉者乎?他日覩茲石者,安知不摘而指之,以析其人品之不同?若是,則是非得失,炯然在目,有斧袞之義焉。因往可以察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耳。公論在人心,百世之下,必有不可昧者,則石雖未能盡書,然已得其槪矣。茲舉也,顧獨可緩乎哉?若乃視宦遊如傳舍,等歲月若流塵,職業未舉,計日待遷,漫無村立,上負吾君,下負吾民,於地方庠疔疾痛,漠然不加之念,卽蠟華躋要,驟極通顯,將不外榮而內怍乎?世道抑何所賴也?茲殆非我公汲汲題刻之意,亦非斗所敢望於後也。公曰:良哉!子之言也。敢不晝夜以期無愧茲石,後之君子,尙相與勗之。

〔巡撫都御史〕

[編輯]
  • 丁璿。
  • 楊寧。浙江錢塘縣人。俱正統。
  • 鄭顒。浙江錢塘縣人。景泰。
  • 王恕。宗貫,陜西三原縣人,進士。
  • 吳誠。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程宗。源伊,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章律。鳴鳳,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王詔。直隸寧晉縣人,進士。
  • 張誥。汝欽,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李士實。若虛,豐城縣人,進士。
  • 陳金。汝礪,湖廣應城縣人,進士。
  • 林元甫。秉仁,福建莆田縣人,進士。俱弘治。
  • 吳文度。憲之,應天府江寧縣人,進士。
  • 顧源。逢原,直隸常州縣人,進士。
  • 洪遠。克毅,直隸歙縣人,進士。
  • 王懋中。與時,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范鏞。鳴遠,陜西臨兆府人,進士。
  • 何孟春。子元,湖廣郴州人,進士。俱正德。
  • 王啓。景昭,浙江黃巖縣人,進士。
  • 黃衷。子和,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吳祺。貴德,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傅習。本學,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歐陽重。子重,江西廬林縣人,進士。
  • 胡訓。誨之,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顧應祥。維賢,浙江長興縣人,進士。
  • 汪文盛。希周,湖廣崇陽縣人,進士。
  • 劉渠。淸甫,湖廣承天衛人,進士。
  • 陳則淸。君揚,福建閩縣人,進士。
  • 應大猷。邦升,浙江仙居縣人,進士。
  • 吳章。成甫,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胡奎。應文,江西臨江府人,進士。
  • 顧應祥。嘉淸二十八年,仍以副都御史再任。
  • 石簡。廉伯,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鮑象賢。復之,直隸歙縣人,進睛。
  • 孫世佑。元吉,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周采。子亮,湖廣寧鄕縣人,進士。
  • 郝維嶽。叔望,四川敘南衛人,進士。
  • 陳錠。敬與,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王昺。丞晦,山東章丘縣人,進士。
  • 游居敬。行簡,福建南平縣人,進士。
  • 蔣宗魯。道父,貴州普安衛人,進士。
  • 曹忭。子誠,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敖宗慶。胤昌,貴州思南府人,進士。
  • 呂光洵。信卿,浙江新昌縣人,進士,兵部尙書兼都御史。俱嘉靖。
  • 陳大賓。敬夫,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曹三暘。子泰,直隸宜興縣人,進士。俱隆慶。
  • 鄒應龍。雲卿,陜西長安縣人,進士,兵部侍郎兼都御史。

〔巡按御史題名記〕

[編輯]

〔監察御史謝朝宣撰〕:自司馬公記諫院題名,寓規戒之意,後世因之。滇南巡按御史舊未嘗題名,考於志得鄭進善、段信觀,於鄕賢祠得朱磑,僅三人。嘅前輩名實之湮,檢於故牘,雖未能詳盡,尙得六十人,用紀於石。嗟夫,土君子凡用於世,立言行事,固所必謹。風憲綱紀攸繋,下謹於己,何以律人。謹之云何,亦惟免夫指名而議之也。然此身後事耳,若在目前,善則榮懷,否則旣辱且危。善惡之幾,榮辱隨之,尤切於身所當謹者,固衆人之見也。愚以爲好惡之心,原於天之廩賦,勸懲之典,懲乎人之善惡,此我所嘗自盡,若無與乎我者。其於身之榮辱,名之得失,奚暇計哉。然必己身克謹,而後可以言此。愚頣學而未能也,僣書爲將來吿。〔監察御史王大任鼎新察院益續題名記〕:己未冬十月,察院火,有司風紀之地,不敢後請,允仍舊葺之。緣舊址規制湫隘,且樹屛近門垣,殊失觀望,謀欲改圖。而鄰比居民,自以密邇官署,不便乘隙求售,因僦而拓之。卜吉興事,始於庚申之孟春,而落成於季夏。前堂後室,比棟聯楹,洞啓重門,翔張四翼,退食有庭,觀風有樓,卽監書供辦之寓,庋閤湢除溷廡之末,罔弗飭。門外徒屛而遠之,表裹廓如也。屛之南潔司府之館,四廂備庶僚之舍,下及服事之瑣瑣,咸有棲止,頗周且詳。方欲礱石述其事,顧前院題名碑盈石,亦宜更勒以紀瓜,代昭耳目。緊惟鼁感所係,迺並舉之。因俛而思曰:吾何修而居此院,撫此碑,留此名哉?其必顧名思義,用備砥礪之具,琢磨心術,以自軌於廣居正位,周旋大道中。凡厥菲薄,憑仗威靈,矜智術,逞苛虐,恣其好惡以毒人之事,不忍也。日愼一日,求盡此職,面路人口碑有堅,斯石自不磨也。不然,使民爲怨忿之語,如滇之往昔之謠,所謂不去地無皮雲者,則深靑濃碧,厚琢深鐫,求蠲刷磷渦不得,祗自貽累,庸何益?公論凜凜,嚴於鈇鉞,眞有不可磨者,可深省也。況前此囘祿,天心可察,不徒警悟我也,去留分而休咎利鏡係之,未可以其遠而昧。往日謠言,民情可見,不徒昃非我也,向背分而得失榮辱係之,未可以其微而忽。天人之際,昔人所謹,戒之戒之!用託諸石,附吾名於座側,以識不忘雲。

〔巡按御史〕

[編輯]
  • 王文。
  • 施安。
  • 李素。
  • 鄒思顏。
  • 華嵩。
  • 方霖。
  • 鄭進善。直隸婺源縣人。
  • 劉潔。
  • 董克讓。
  • 陳鼎。廣東新興縣人。
  • 孟鏞。俱永樂。
  • 王俊。直隸黟縣人。
  • 牟倫。四川宜賓縣人。
  • 楊仕敏。
  • 杜琮。
  • 張惠。
  • 賈進。
  • 王讓。江西安福縣人。俱宣德。
  • 李珉
  • 張鑑。
  • 嚴恭。
  • 陳浩。山西吉州人,進士。
  • 史濡。
  • 劉福。山東益都縣人,進士。
  • 段信。陜西三源縣人,貢士。
  • 譙明。
  • 左景。俱正統。
  • 璩安。
  • 柳春。廣東潮州人,貢士。
  • 林景。福建懷安縣人,進士。
  • 牟奉。公壽,四川巴縣人,進士。
  • 王驥。田川榮昌縣人。
  • 洪弼。浙江淳安縣人,進士。俱景泰。
  • 趙銘。陜西安化縣人,進士。
  • 汪霖。潤夫,直隸六安州人,進士。
  • 魏瀚。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尹淳。朴之,四川崇慶州人,貢士。
  • 端宏。仲仁,直隸當塗縣人,進士。
  • 張祚。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王璽。陜西盩厔縣人,貢士。
  • 王祥。四川資縣人,進士。俱天順。
  • 祝祥。直隸倉州人,進士。
  • 朱暟。景文,直隸高郵人,貢士。
  • 郭瑞。鳳禎,汪西吉水縣人,進士。
  • 溫琮。廷瑞,四川華陽縣人,進士。
  • 胡涇。原潔,江西鹽城縣人,進士。
  • 董韜。廷顧,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林符。朝信,直隸吳縣人,進士。
  • 甄希賢。士勉,陜西麟遊縣人,進士。
  • 陳珷。德章,廣東順德縣人,進士。
  • 樊瑩。廷璧,浙江常山縣人,進士。
  • 瞿俊。世用,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汪山。仁夫,直隸歙縣人,進士。
  • 劉信。南溪縣人。
  • 郭紳。廷章,江西宜春縣人。
  • 桂鎬。宗周,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何涕。順卿,四川合州人,進士。俱成化。
  • 劉洪。希範,湖廣安陸衛人,進士。
  • 林塘。廷玉,福建侯官縣人,進士。
  • 劉丙。文煥,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張泰。步通,廣東順德縣人,進士。
  • 金獻民。舜舉,四川綿州人,進士。
  • 余本實。誠之,四川遂寧縣人,進士。
  • 謝朝宣。汝爲,陜西西安衛人,進士。
  • 林世達。思紹,廣東四會縣人,進士。
  • 何琛。廷獻,四川成都後衛人,進士。
  • 耿明。晦之,山東館陶縣人,進士。
  • 董鑰。啓之,浙江鄞縣人,進士。俱弘治。
  • 陳天祥。元吉,直隸吳江縣人,進士。
  • 周熊。應文,陜西長安縣人,進士。
  • 羅縉。薦卿,浙江慈鷄縣人,進睛。
  • 張羽。鳳舉,直隸泰興縣人,進士。
  • 張璞。中美,湖廣江夏縣人,進士。
  • 李元。體仁,直隸山陽縣人,進士。
  • 唐龍。虞佐,浙江蘭谿縣人,進士。
  • 萬鎡。仕時,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陳察。原習,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羅玉。汝成,四川南充縣人,進士。俱正德。
  • 傅桂。汝芳,湖廣漢陽縣人,進士。
  • 郭楠。世重,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熊榮。以仁,河南光山縣人,進士。
  • 沈敎。敎敷,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劉臬。憲甫,前巡撫洪之子,進士。
  • 毛鳳韶。瑞成,湖廣麻城縣人,進士。
  • 葉奇。弘偉,福建縣人,進士。
  • 楊東。啓明,直隸當塗縣人,進士。
  • 董珊。邦奇,陜西膚施縣人,進士。
  • 陰汝登。民獻,四川內江縣籍,湖廣崇陽縣人,貢士。
  • 白賁。亨甫,四川憧州人,進士。
  • 彭時濟。道行,江西瀘縣人,貢士。
  • 包節。元遠,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宋大本。秉中,直隸新城縣人,貢士。
  • 郝銘。汝西,山西蔚州人,貢士。
  • 劉廷儀。汝修,大醫院籍,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林應箕。輝南,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趙炳然。子晦,四川劍州人,進士。
  • 黃中。文卿,浙江遂昌縣人,貢士。
  • 劉涇。叔淸,河南懷慶衛人,進士。
  • 陳學夔。汝諧,廣西宜山縣人,進士。
  • 吳翰詞。子修,湖廣應山縣籍,江西金谿縣人,進士。
  • 王大任。汝成,陜西保安縣人,進士。
  • 孫用。行可,福建連江縣人,進士。
  • 王諍。子孝洞,廣竹山縣籍,浙江永嘉縣人,進士。
  • 劉思問。汝知,河南孟縣人,進士。俱嘉靖。
  • 劉思賢。伯齊,廣西臨桂縣籍,江西安福縣人,貢士。
  • 田應弼。以道,直隸廣平府人,舉人。
  • 劉翾。元翰,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許大亨。貞甫,直隸安肅縣人,進士。
  • 侯居艮。伯成,山西解州人,進士。俱隆慶。
  • 馬三樂。克性,山東陽信縣人,進士。
  • 郭庭子材,河南新鄕人,進士。

〔布政司題名記〕

[編輯]

〔左布政使曾存仁譔〕:昔司馬溫公以爲名爲戒,直以與爲利者。例論。後世事涉於名,君子類指爲口實,愚又以爲過雲。雲南布政司先後題名凡三石。嘉靖乙巳春,門廊不戒於火,石隨以燬。至是修復故事,合前後羣公姓名履歷,倂刻於一石,仍虛左以俟來者。時在位諸君子相與諗於子曰:名之必題於石,何也?曰:匪石榮名,惟名能爲石之輕重耳。夫今之方岳,視古諸侯君國子民,於是乎寄。以予輩列官於茲,儼然古諸侯之任,人之望之,將徒以君子之名予之乎?抑以實相責備也?夫人以君子之名子我,而不思所以自勉,非也;以君子之名自勉,而不務進於古人實勝之善,非也。是故勤宣明德,邁跡動庸,以業乎其官,於是乎官有著政,人有公評,以徽靈於國家,固將得附於君子矣,況尤有進於此者乎?若二三其德滔淫,是卽以償乎其官,於是乎政有遺虞,民罔攸曁,以干罰於國家,且將得罪於君子矣,況尤有甚於此者乎?故曰:匪石榮名,惟名爲石之輕重也。曰:必題前之諸君子之名,何也?曰:前之諸君子,吾不得而與之翺翔矣。然語有之:不習爲吏,視巳成事。則前之注措,謂非吾今之準繩乎?吾誠師其意,不襲其事,考其跡,必觀其用,樹酌損益,與道爲歸,有不淑者,必以爲鑒,則前乎吾者,孰非吾師資之地,吾可使其泯滅不傳耶?曰:必虛左以俟後之諸君子,何也?曰:後之諸君子,吾不得而與之翺翔矣。顧土地人民,朝廷之所寄也,吾今亦惟爲其力之所能爲焉耳。吾力之所不能爲,勢之所不得爲,時之所不可預爲,皆不能無賴於之。後之君子,審時度勢,以償吾欲,爲未酧之志,吾可不虛左以俟之子?夫章往而待來,尊道而求友,大公以合衆,實心以爲民,凡以君子之道待人,而因以自勉焉者,若徒爲夸章,爲比昵,將易之所謂同人於宗,而羞吝承之,雖列名於石,夫奚榮?曰:是則然矣,以司馬公之言例之,得無汲汲於名之媛耶?曰:公之所爲成者,名盛之名也。若實勝之名,公固嘗言之,所謂居是官,當志其大,捨其小,先國家之急,而後身圖是也。鳴呼!是言也,豈徒爲諫官之訓,固我有官君子之龜鑑也。誠相與加勉,將人之視之爲麟爲鳳,爲金爲玉,夫何嫌於爲名之有耶?

〔左布政使〕

[編輯]
  • 吳印。山西人,賢良。
  • 張紞。陜西富平縣人,儒士。俱洪武。
  • 曾堅。直隸吳江縣人,賢良。
  • 周敖。順天府武淸縣人,承差。俱永樂。
  • 殷序。直隸無錫縣人,進士。宣德。
  • 應履平。浙江奉化縣人,進士。
  • 王豫。鎭江丹陽人。
  • 賈銓。直隸邯卾縣人,進士。俱正統。
  • 陳宜。江西泰和縣人,進士。天順。
  • 呂囦。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俞鐸。浙江新昌縣人,進士。
  • 唐瑜。直隸上海縣人,進士。
  • 吳玘。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羅明。福建南平縣人,進士。
  • 周正。江西吉水縣人,進士。俱成化。
  • 韓文。貫道,山西洪洞縣人,進士。
  • 李芳。廣西融縣人,進士。
  • 謝綬。江西安樂縣人,進士。
  • 薛綱。之綱,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劉元。仁甫,四川仁壽縣人,進士。
  • 陳金。湖廣應城縣人,進士。
  • 李韶。克譜,四川富順縣人,進士。
  • 周宏。懋德,浙江德淸縣人,進士。俱弘治。
  • 熊祿。曰貴,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俞深。濬之,鐸子,進士。
  • 楊茂元。浙江鄞縣人,進士。
  • 丁養浩。浙江仁和縣人,進士。
  • 鄒文盛。湖廣公安縣人,進士。
  • 詹璽。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方璘。福建莆田縣人,進士。俱正德。
  • 黃衷。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楊惟康。河南靈寶縣人,進士。
  • 傅習。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余祜。江西鄱陽縣人,進士。
  • 呂經。陜西寧州人,進士。
  • 黃昭道。湖廣平江縣人,進士。
  • 徐瓚。浙江永康縣人,進士。
  • 凌相。直隸通州人,進士。
  • 陳軾。湖廣應城縣人,進士。
  • 高公韶。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胡鐸。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范嵩。福建督寧縣人,進士。
  • 張峨。蜀望,四川成都前衛人,進士。
  • 王俊民。用章,湖廣石首縣人,進士。
  • 韓士英。延延,四川南充縣人,進士。
  • 黃祺。允吉,江西建昌縣人,進士。
  • 吳章。成甫,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曾存仁。茂穗,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呂顓。幼通,陜西寧州人,進士。
  • 馬汝彰。存美,河南汲縣人,進士。
  • 徐樾。子直,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汪尙寧。直隸歙縣人,進士。
  • 陳錠。敬與,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鮑道明。行之,直隸歙縣人,進士。
  • 張堯年。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復俊。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袁襲裳。四川眉州人,進士。
  • 劉斯潔。直隸易州人,進士。俱嘉靖。
  • 鄔連。江西新昌人,進士。
  • 陳紹儒。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陳善。浙江錢塘縣人,進士。俱隆慶。
  • 陳時範。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方良曙。子賓,直隸歙縣人,進士。

〔右布政使〕

[編輯]
  • 曹端。陜西華陰縣人,永樂。
  • 陳遜。福建浦城人。
  • 周璟。江西瑞昌縣人。俱宣德。
  • 戴新。山東平度縣人,正統。
  • 何楚英。湖廣攸縣人。
  • 陳文。江西廬陵縣人。
  • 陳安簡。俱景泰。
  • 嚴眞。浙江奉化縣人,進士。
  • 李春。山東丘縣人,監生。
  • 胡淵。浙江餘姚縣人,儒干。俱天順。
  • 路璧。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何經。廣東順德縣人,進士。俱成化。
  • 熊祥。四川資縣人,進士。
  • 李瑢。廷璋,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陳道。德修,直隸盱眙縣人,進士。
  • 張撫。世安,陜西寶雞縣人,進士。
  • 林元甫。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吳環。福建漳蒲縣人,進士。
  • 梁才。惟義,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湯全。完之,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塗旦。卿元,江西豐城縣人,進士。俱弘治。
  • 王綸。朝言,山東濱州人,進士。
  • 伍符。朝信,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王縝。廣東東莞縣人,進士。
  • 周津。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李充嗣。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趙文奎。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席書。四川遂寧縣人,進士。
  • 許淳。四川成都縣人,進士。
  • 彭傑。江西吉水縣人,進士。俱正德。
  • 鄧相。四川巴縣人,進士。
  • 陶照。浙江秀水縣人,進士。
  • 王鑾。河南襄城縣人,進士。
  • 唐胄。廣東瓊山縣人,進士。
  • 范嵩。福建甄寧縣人,進士。
  • 袁擯。山東德州人,進士。
  • 李顯。浙江樂淸縣人,進士。
  • 沈敎。敬敷,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胡宗明。汝誠,直隸續谿縣人,進士。
  • 應大猷。邦升,浙江仙居縣人,進士。
  • 潘潢。薦叔,直隸婺源人,進士。
  • 曾存仁。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劉佐。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馬汝彰。存美,河南汲縣人,進士。
  • 孫世祐。元吉,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劉伯躍。起之,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徐樾。子直,江西貴谿縣人,進士。
  • 汪尙寧。廷德,直隸歙縣人,進士。
  • 王鈁。子宣,浙江奉化縣人,進士。
  • 范欽。克敬,浙江鄞縣人,進土。
  • 郝維嶽。四川敘南縣人,進士。
  • 李冕。端甫,山東漳丘縣人,進士。
  • 張堯年。原果,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袁襲裳。四川眉州人,進士。
  • 朱國華。江西奉新縣人,進士。
  • 鄔璉。江西新昌縣人,進士。
  • 江珍。直隸歙縣人,進士。俱嘉靖。
  • 陳善。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陳時範。福建長樂人,進士。俱隆慶。
  • 桂嘉孝。四川成都人,進士。
  • 羅元禎。汝符,江西鄱陽人,進士。
  • 林一新。福建晉江人,進士。
  • 顧言。浙江仁和人,進士。
  • 林烻章。福建莆田人,進士。

〔左參政〕

[編輯]
  • 崔恂。山東臨淄縣人。
  • 張敬。直隸靑河縣人。
  • 鈕衍。直隸崑山縣人。
  • 辛彥博。山西人。俱洪武。
  • 徐子良。浙江嘉興府人,永樂。
  • 任肅。徐州人。
  • 錢奐。浙江鄞縣人,進士。
  • 劉烈。江西鄱陽縣人,進士。俱正統。
  • 羅崇本。江西泰和縣人,進士,景秦。
  • 楊鐸。河南武縣人,進士。
  • 王英。福建閩縣人,進士。
  • 秦顒。直隸武進縣人,進士。
  • 張海。直隸安東縣人,進士。
  • 袁潤。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邵新。浙江淳安縣人,進士。俱成化。
  • 黎福。江西樂平縣人,進士。
  • 黃東山。世瞻,四川富順縣人,進士。
  • 毛科。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陳宣。浙江平陽縣人,進士。
  • 劉廷瓚。宗敬,河南光州人,進士。俱弘治。
  • 縝。立哲,廣東東莞縣人,進士。
  • 黃暭。時雍,廣東南海縣人,舉人。
  • 鍾渤。廣東東莞縣人,進士。
  • 林廷㭿。福建閩縣人,進士。
  • 朱應登。直隸寶應縣人,進士。俱正德。
  • 馬卿。河南林縣人,進士。
  • 孟廷柯。湖廣武昌縣人,進士。
  • 謝汝儀。浙江鄞縣人,進士。
  • 楊濂。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黃祺。江西建昌人,進士。
  • 程旦。直隸歙縣人,進士。
  • 丘茂中。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黃行可。兆見,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劉采。與質,湖廣麻城縣人,進士。
  • 譙孟龍。軋甫,四川南充縣人,進士。
  • 陳錠。敬與,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沈宏。惟遠,浙江崇陽縣人,進士。
  • 周復俊。子節,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梅守德。純甫,直隸宣城縣人,進士。俱嘉靖。
  • 盧夢陽。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侯一元。浙江樂淸縣人,進士。
  • 汪克用。江西永豐縣人,進士。
  • 朱袗。湖廣蘄水縣人,進士。
  • 林烻章。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林一新。躋夬,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李渭。貴州思南府人,貢士。
  • 羅汝芳。江西南城人,進士。

〔右參政〕

[編輯]
  • 姚肇。浙江杭州府人,孝廉。
  • 袁昱。江西南昌府人。
  • 郭文。江西南昌府人。俱永樂。
  • 楊應春。四川長壽縣人,宣德。
  • 張鉞。湖廣劉陽縣人,進士。
  • 嚴頣。江西泰和縣人。
  • 李瓘。陜西臨潼縣人,進士。俱正統。
  • 趙雍。福建運江縣人,進士。
  • 甘敬修。四川富順縣人。
  • 蕭儼。四川內江縣人。俱景泰。
  • 傅宗。浙江崇德縣人。
  • 錢森。浙江慈谿縣人,監生。
  • 張軾。四川瀘州人,監生。俱天順。
  • 章律。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姚旭。直隸桐城縣人,進士。
  • 金醞。河南夏邑縣人,進士。俱成化。
  • 方守。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徐節。時中,浙江壽昌縣人,進士。
  • 周鵬。萬里,湖廣永明縣人,進士。
  • 張朝用。任賢,軾子,進士。
  • 洪。希範,直隸廣德州人,進士。
  • 沈林。林美,直隸長洲縣人,進士。俱弘治。
  • 張貫。一之,直隸纛縣人,進士。
  • 任鑑。自明,河南臨穎縣人,進士。
  • 於聰。江西安仁縣人,進士。
  • 劉寅。四川雙流縣人,進士。
  • 彭縉。湖廣襄陽縣人,進士。
  • 梁辰。盧翊。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周炯。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晁必登。四川宜賓縣人,進士。
  • 劉鶴年。四川巴縣人,進士。俱正德。
  • 劉瓚。四川籍安福縣人,進士。
  • 王汝舟。四川華陽縣人,進士。
  • 唐胄。廣東瓊山縣人,進士。
  • 汪必東。湖廣崇陽縣人,進士。
  • 祝壽。山東歷城縣人,進士。
  • 蔣彬。湖廣全州人,進士。
  • 初杲。湖廣潛江縣人,進士。
  • 馬龠。四川西充縣人,進士。
  • 夏邦謨。四川涪州人,進士。
  • 葉珩。鳴玉,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車純。季文,浙江上虞縣人,進士。
  • 胡德。全之,直隸婺源縣人,進士。
  • 胡松。茂卿,直隸績溪縣人,進士。
  • 朱方。良矩,浙江永康縣人,進士。
  • 屠應坤。文厚,浙江平湖縣人,進士。
  • 石簡。廉伯,浙江寧海縣人,進士。
  • 郭日休。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朱觀。頣伯,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鮑象賢。復之,直隸歙縣人,進士。
  • 劉伯躍。起之,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程資。直隸婺源縣人,進士。
  • 王鈁。浙江奉化縣人,進士。
  • 李涵。容之,直隸遷安縣人,進士。
  • 胡堯時。江西泰和縣人,進士。
  • 郝維嶽。叔望,四川敘南人,進士。
  • 鄭絅。子尙,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汪俅。克敬,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林恕。道近,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陳光華。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謝東山。少安,四川射洪人,進士。
  • 敖宗慶。貴州思南府人,進士。
  • 程秀民。浙江西安縣人,進士。
  • 朱國華。江西奉新縣人,進士。
  • 陳善。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李心學。直隸臨淮縣人,進士。
  • 熊桴。湖廣武昌縣人,進士。
  • 熊勉學。河南儀衛籍,江西德化縣人,進士。
  • 熊汝達。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盧岐嶷。福建長泰縣人,進士。
  • 陸綸。浙江歸安縣人,進士。
  • 何鏜。浙江嚴水縣人,進士。
  • 徐栻。直隸常熟縣人,進土。俱嘉靖。
  • 莫如善。廣東思平縣人,進士。
  • 羅元禎。汝符,鄱陽縣人,進士。
  • 秦鈁。鳴和,慈谿縣人,進士。
  • 王應顯。惟謨,漳浦縣人,進士。俱隆慶。
  • 張仲謙。士益,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張文淵。元靜,四川西充縣人,進士。
  • 張諧。允弼,直隸六安縣人,進士。

〔左參議〕

[編輯]
  • 呂銘。直隸蘇州府人,儒士。
  • 韓鑰。順天府人,儒士。俱洪武。
  • 吳存。江西南昌府人,監生。
  • 劉傑。湖廣荊州府人,才幹。
  • 江英。四川重慶府人,舉人。俱永樂。
  • 楊斌。湖廣應山縣人,監生。
  • 王善。福建侯官縣人,進士。俱宣德。
  • 周得。
  • 曾鼎。江西永豐縣人。
  • 馬昇。何南光州人,監生。俱天順。
  • 楊學。四川江津縣人,進士。
  • 桂茂之。四川成都縣人,進士。
  • 凌文。應天府上元縣人,進士。
  • 呂昇。湖廣襄陽府人,進士。
  • 韓鏞。福建福淸縣人,進士。
  • 吳郁。直隸休寧縣人,進士。俱成化。
  • 董旻。江西樂平縣人,進士。
  • 邊完。河南杞縣人,舉人。
  • 於政。浙江仁和縣人,進士。
  • 黃璉。汝器,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洪漢。直隸歙縣人,進士。
  • 郭緒。繼業,河南太廉縣人,進士。俱弘治。
  • 陳一經。宗文,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張宦。直隸完縣人,進士。
  • 朱袞。湖廣零陵縣人,進士。
  • 汪大章。貴州普定衛人,進士。
  • 羅方。四川南充縣人,進士。俱正德。
  • 夏邦謨。四川涪州人,進士。
  • 趙淵。弘道,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朱鳴陽。應周,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張絅。美中,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劉彭年。惟靜,四川巴縣人,進士。
  • 鍾雲瑞。廣東東莞縣人,進士。
  • 毛衢。大亨,直隸吳江縣人,進士。
  • 焦維章。子晦,四川灌縣人,進士。
  • 潘瑞。德卿,貴州普定籍,無錫縣人,舉人。
  • 郝維嶽。叔望,四川敘南衛人,進士。
  • 趙維垣。師德,貴州永寧籍,江都縣人,進士。
  • 趙崇信。仲履,廣東順德縣人,進士。
  • 崔官。懋德,四川間中人,進士。
  • 李棟。湖廣盧溪人,進士。
  • 歐禮。汝和,湖廣柳州人,舉人。
  • 黃朝聘。廣東順德縣人,進士。
  • 盧岐嶷。福建長泰人,進士。俱嘉靖。
  • 張岳。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周遜。四川成都人,進士。
  • 徐中行。浙江長興縣人,進士。俱隆慶。
  • 馮子京。仲元,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羅向辰。廣西馬平人,進士。

〔右參議〕

[編輯]
  • 范祖。太平人。人才。洪武。
  • 蔣賓興。寧國府人,監生。
  • 濮銘。浙江紹興府人,監生。
  • 陳林。江西瑞州府人,監生。俱永樂。
  • 張居傑。浙江上虞縣人。
  • 梁週。廣東高州人,吏員。俱正統。
  • 晏毅。四川巴縣人,景泰。
  • 鄭和。福建經溪縣人,進士。
  • 金禮。浙江秀水縣人,進士。
  • 翁信。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楊遵。貴州平越衛人,進士。
  • 董旻。江西樂平縣人。俱成化。
  • 於政。浙江仁和縣人,進士。
  • 鄧林。廷棟,四川眉州人,進士。
  • 黃璉。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鄧焯。廷詔,福建閩縣人,進士。
  • 趙沄。汝遠,直隸山陽縣人,舉人。
  • 張璠。廷用,四川南溪縣人,士進。
  • 黎民表。本端,直隸華容縣人,進士。俱弘治。
  • 陳懷經。江西新昌縣人,進士。
  • 陶心。貴州永寧衛籍,上元縣人,舉人。俱正德。
  • 陳卿。四川宜縣人,進士。
  • 黃祺。江西建昌縣人,進士。
  • 華金。直隸無錫縣人,進士。
  • 劉欽。陜西西安縣人,舉人。
  • 駱顒。君孚,四川富順縣人,進士。
  • 孫世祐。元吉,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沈繼美。子克,四川保寧府人,進士。
  • 胡諧。孟和,山西安邑縣人,舉人。
  • 王時儉。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張輻。文衡,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吳元璧。江西安仁縣人,進士。
  • 林一新。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歸大道。直隸長洲人,進士。俱嘉靖。
  • 曾一經。廣東博羅人,進士。
  • 沈紹德。純甫,直隸安州人,進士。俱隆慶。
  • 卜相。夢良,浙江嘉興縣人,進士。
  • 駱問禮。浙江諸曁人,進士。

〔按察司題名記〕

[編輯]

〔巡撫都御史陳金撰〕:弘治十有四年辛酉,雲泉按察使陳君孜述職之京,憲副陳君嵩實代視篆,欲以諸副使、僉事之名氏、籍貫、歷任付之前人所立之碑,而名位方次惟按察使虛焉,餘則滿不容書矣。因迤其源而細求其故,碑之立而宦者之名存,自景泰四年始。嗣是而後,歲不絕書。第按察使獨員而副使、僉事員多,故名位方次獨者有餘而多者不足,副、僉之名碑不容書者,其以此歟?陳君慨然嘆曰:立碑以紀名,其來有年,不可至我而遽已也。遂命工礱石而再爲之。旣成,以予嘗總憲度於彼,謹偕其同官丐予一言志其上。予以義不當辭,諾之。因問之曰:古人好爲身後之名,有刻碑沉水中者,曰:安知後不爲陵谷乎?君輩今欲立碑紀名,蓋惟欲託碑以垂名不朽耶?衆未喻子意,無以爲答。予因吿之曰:前人所立之碑,君輩必嘗指其所紀之名而品題之,公私邪正,誠僞勤情,口雖不言,而胸中自有耿耿不爽者存。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君輩今日刻名於碑,安能使後人不歷指而品題乎?是則可懼也。衆愕然。予復吿之曰:土君子立身之大節,曰忠與正焉耳。事君不忠焉,行己不正焉,其於大節何有?君輩顧碑上之名,其思所以副之,必忠以事君,正以行己,務全大節,以期遠到。而尤痛自淬礪,以前人之善者爲法,惡者爲戒,夷險一節,終始一致,俾豐功茂績,光照簡冊,休聲令譽,輝映後先,則先碑之立,有功於臺憲也多矣。若於大節不之顧,惟欲爲身後之名而託之碑焉,則非予所知也。僉起而謝曰:謹受敎,不敢不勉。予遂書以爲記,歸之。

〔按察使〕

[編輯]
  • 陳定。直隸毫縣人,監生,洪武。
  • 姜滌。直隸泗州人,監生。
  • 苗微。山東臨邑縣人,進士。
  • 周新。廣東南海縣人,監生。
  • 蹇賢。四川巴縣人,監生。俱永樂。
  • 吳潤。直隸武進縣人,監生,宣德。
  • 賴巽。江西廣昌縣人,進士。
  • 柯暹。直隸建德縣人,舉人。俱正統。
  • 李璽。湖廣栗陽縣人,進士,景泰。
  • 杜銘。四月金堂縣人,進士,天順。
  • 呂囦。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莊歙。尙元,直隸歙縣人,進士。
  • 錢璉。廷琛,浙江鄞縣人,進士。
  • 劉釪。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吳玘。仲玉,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章格。韶鳳,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董俊。文英,直隸南樂縣人,貢士。
  • 張翥。汝振,直隸長洲人,進士。俱成化。
  • 林俊。待用,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張撫。世安,陜西寶雞縣人,進士。
  • 吳倬。克大,浙江淳安縣人,進士。
  • 吳伯通。原明,四川廣安州人,進士。
  • 陳金。汝礪,湖廣應城縣人,進士。
  • 陳孜。勉學,山西浮山縣人,進士。
  • 王弁。世瞻,江西吉水縣人,進士。俱弘治。
  • 張恕。希仁,順天府霸州人,進士。
  • 李端澄。學溥,河南武陟縣人,進士。
  • 王倬。用檢,直隸太倉州人,進士。
  • 周津。文濟,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任鑑。自明,河南臨穎州人,進士。
  • 李充嗣。士修,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劉麟。元瑞,南京廣洋衛人,進士。
  • 沈恩。仁輔,直隸上海縣人,進士。
  • 陳洪謨。宗禹,湖廣武陵縣人,進士。俱正德。
  • 陳良珊。子珍,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梁材。大用,南京金吾右衛人,進士。
  • 林茂達。孚可,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葛浩。天洪,浙江上虞縣人,進士。
  • 徐讚。朝儀,浙江永康縣人,進士。
  • 馬卿。敬臣,河南林縣人,進士。
  • 陳軾。子敬,湖廣應城縣人,進士。
  • 張祜。江西鉛山縣人,舉人。
  • 孟廷柯。培之,湖廣武昌人,進士。
  • 郭持平。守衡,江西萬安縣人,進士。
  • 蔣彬。原學,廣西全州人。
  • 衛道。正夫,河南葉縣人,進士。
  • 汪文盛。希周,湖廣崇陽縣人,進士。
  • 吳鎧。文濟,山東陽榖縣人,進士。
  • 洪珠。玉方,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張時徹。惟靜,浙江鄞縣人,進士。
  • 葉珩。鳴玉,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程旦。孟明,直隸歙縣人,進士。
  • 朱紈。子純,直隸長州縣人,進士。
  • 張絅。美中,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劉佐。時命,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蔡雲程。亨之,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胡仲謨。啓忠,湖廣蘄縣人,進士。
  • 徐樾。子直,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汪尙寧。廷德,直隸歙縣人,進士。
  • 王鈁。子宣,浙江奉化縣人,進士。
  • 潘九齡。德徵,陜西寧夏縣人,舉人。
  • 高翀。允升,湖廣安陸縣人,進士。
  • 潘恩。子仁,直隸上海縣人,進士。
  • 姜恩。君編,四川廣安州人,進士。
  • 郝維嶽。叔望,四川敘南衛人,進士。
  • 周滿。謙之,四川漢州人,進士。
  • 林恕。道近,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柳英。子鍾,四川巫山縣人,進士。
  • 王國禎。以寧,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張希舉。直卿,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范之箴。從敬,浙江秀水縣人,進士。
  • 許應元。子春,浙江錢墉縣人,進士。
  • 陳東光。叔晦,河南鈞州人,進士。
  • 劉慤。致卿,江西萬安縣人,進士。
  • 陳應和。鳴盛,浙江歸安縣人,進士。俱嘉靖。
  • 徐栻。世寅,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張憲臣。欽伯,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陳時範。敷疇,福建長樂縣人,進士。俱隆慶。
  • 羅元禎。汝符,江西鄱陽人,進士。
  • 王應顯。惟謨,福建漳浦縣人,進士。
  • 顧言。子行,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副使〕

[編輯]
  • 楊山。順天府文安縣人,監生,洪武。
  • 周樂。江西吉水縣人,監生。
  • 康郁。陜西扶風縣人,監生。
  • 曹本。山東滕縣人,監生。
  • 李祥。四川瀘州人,進士。
  • 華嵩。直隸蕪湖縣人,監生。
  • 汪淵。山東泰安州人,進士。俱永樂。
  • 歐陽和。江西泰和縣人,進士,洪煕。
  • 傅禮。克己,江西金谿縣人,監生。
  • 彭進。湖廣黃岡縣人,進士。
  • 徐訓。浙江鄞縣人,進士。俱宣德。
  • 劉潔。山西陽曲縣人,監生。
  • 陳質。直隸上海縣人,進士。
  • 徐觀。直隸當塗縣人,舉人。
  • 鄭顒。浙江錢塘縣人,舉人。
  • 姜濬。應天府江寧縣人,生員。
  • 蕭晅。江西泰和縣人,進士。俱正統。
  • 楊翰。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夏裕。福建福淸縣人,進士。
  • 周鑑。湖廣麻城縣人,進士。俱景泰。
  • 張凱。陜西鎭源縣人,進士。
  • 滕佐。良輔,陜西蘭縣人,進士。
  • 呂洪。大正,浙江溫州人,進士。俱天順。
  • 章格。韶鳳,直隸常熟縣人。
  • 陳政。宣之,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曹璟。廷璋,直隸句容縣人,進士。
  • 董俊。文英,直隸南樂縣人,貢士。
  • 陳騏。夢祥,廣東南海縣人,進士。
  • 劉仁。元善,四川合州人,進士。
  • 黃明善。復初,四川眉州人,貢士。
  • 何純。惟一,江西新淦縣人,進士。
  • 萬里。都文,江西南昌縣人,舉人。
  • 李廷璋。子純,直隸石縣人,進士。
  • 潘珪。公瑞,江西永豐縣人,進士。
  • 丘山。安重,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楊繼宗。承芳,山西陽城縣人,進士。
  • 劉肅。敬之,四川嘉定州人,進士。
  • 敖和。正樂,江西高安縣人,進士。
  • 謝秉中。惟時,四川華陽縣人,進士。
  • 蕭蒼。江西泰和縣人,進士。
  • 許晟。世昌,浙江平湖縣人,進士。俱成化。
  • 林俊。待用,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荊茂。廷春,湖廣寧遠衛人,進士。
  • 賀元忠。澤民,直隸吳縣人,進士。
  • 李孟晊。時泰,河南睢州人,進士。
  • 林玭。廷璽,福建侯官縣人,進士。
  • 趙炯。文鑒,四川永川縣人,進士。
  • 謝瑩。廷獻,直隸祁縣人,進士。
  • 汪舜民。從仁,直隸婺源縣人,進士。
  • 王槐。應禎,山西陽曲縣人,進士。
  • 王臣。世賞,江西廬陵縣人,進士。
  • 王一言。行之,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陳嵩。仰之,四川崇慶州人,進士。
  • 毛科。應奎,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吳球。玉甫,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曹玉。德潤,應天府江陵縣人,進士。
  • 包裕。好間,廣西桂林衛人,進士。
  • 鄧公甫。良臣,浙江仁和縣人,進士。
  • 彭綱。性仁,江西淸江縣人,進士。
  • 姚祥。應龍,廣東歸善縣人,進士。
  • 古其然。體誠,四川永川縣人,進士。
  • 劉紳。佩敎,山東校縣人,進士。
  • 王懋中。與時,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龔嵩。惟嶽,四川富順縣人,進士。
  • 黃世經。時濟,陜西泰州衛人,進士。
  • 焦韶。鳳儀,四川灌縣人,進士。
  • 李裕中。容正,四川資陽縣人,進士。
  • 陳輔。汝德,四川宜賓縣人,進士。
  • 丁珝。栗夫,山東海豐縣人,進士。俱弘治。
  • 陳振。時起,浙江鄞縣人,進士。
  • 周季鳳。公儀,江西寧州人,進士。
  • 周進隆。紹立,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邢纓。文甫,湖廣黃梅縣人,進士。
  • 劉遜。時讓,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聶賢。承之,四川長壽縣人,進士。
  • 范淵。湖廣桂陽縣人,進士。
  • 晁必登。汝吉,四川宜賓縣人。
  • 李希顏。原復,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王純。希文,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盧宅仁。伯居,廣東四會縣人,進士。
  • 羅善。復之,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王昊。汝欽,湖廣稀陽縣人,進士。
  • 黃明。天章,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盛應期。斯徵,直隸吳江縣人,進士。
  • 朱應登。升之,直隸寶應縣人,進士。
  • 平世用。德充,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吳潛。顧之,江西臨川縣人,進士。
  • 陳邦器。五器,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朱袞。子文,直隸長洲人,進士。
  • 杭淮。東卿,直隸宜興縣人,進士。
  • 吳便。延言,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林魁。廷元,福建龍溪縣人,進士。
  • 黃偉。師大,四川潼川州人,進士。
  • 史良佐。禹臣,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劉節。介夫,江西大庾縣人,進士。
  • 汪標。立之,直隸祁門縣人,進士。
  • 王忠。顧之,四川瀘州人,進士。
  • 呂盛。文郁,直隸建平縣人,進士。俱正德。
  • 鄭元。伯生,浙江仁和縣人,進士。
  • 陳璋。宗獻,浙江樂淸縣人,進士。
  • 詹源。土潔,福建安溪縣人,進士。
  • 姜龍。夢賓,眞隸太倉州人,進士。
  • 蕭乾元。必充,江西萬安縣人,進士。
  • 王納誨。獻可,陜西長安縣人,進士。
  • 劉用中。道行,四川富順縣人,進士。
  • 孫繼芳。世其,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李潤。子雨,山西蒲州人,進士。
  • 沈良佐。堯卿,湖廣零陵縣人,進士。
  • 盛儀。德章,直隸江都縣人,進士。
  • 戴書。天錫,湖廣崇陽縣人,進士。
  • 周崇義。以中,四川灌縣人,進士。
  • 周奎。應宿,陜西西安左衛人,舉人。
  • 張峨。蜀望,四川成都前衛人,進士。
  • 歐陽席。崇珍,江西泰和縣人,進士。
  • 歐陽重。子重,江西廬陵縣人,進士。
  • 唐胄。平侯,廣東瓊山縣人,進士。
  • 邵有道。虞臣,江西都昌縣人,進士。
  • 蔣彬。原學,廣西全州人,進士。
  • 江鑣。朝儀,浙江奉化縣人,進士。
  • 高公韶。太和,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茅貢。承禹,直隸太倉州人,進士。
  • 潘潤。時雨,直隸建平縣人,進士。
  • 高第。公次,四川綿州人,進士。
  • 潘倣。景哲,河南洛陽縣人,進士。
  • 龔亨。有孚,江西淸江縣人,進士。
  • 申綸。思言,直隸永年縣人,進士。
  • 初杲。啓明,湖廣潛江縣人,進士。
  • 楊最。殿之,四川射洪縣人,進士。
  • 邵天和。節夫,直隸宜興縣人,進士。
  • 王鎔。時化,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鄒輗。敏行,直隸武進縣人,進士。
  • 王閣。士延,四川新都縣人,進士。
  • 楊撫。安世,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陳煥。子文,浙江餘姚人,進士。
  • 車純。炳文,浙江上虞縣人,進士。
  • 程旦。孟明,直隸歙縣人,進士。
  • 周惠。字民,四川宜賓縣人,進士。
  • 鄭登高。日進,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朱方。良知,浙江永康縣人,進士。
  • 任惟賢。宗程,四川間中縣人,進士。
  • 毛紹元。仲仁,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仲選。思舜,直隸沭陽縣人,進士。
  • 丘茂中。子時,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鮑象賢。復之,直隸歙縣人,進士。
  • 石簡。廉伯,浙江寧海縣人,進士。
  • 鄭騮。德大,浙江江山縣人,進士。
  • 李默。時言,福建甌寧縣人,進士。
  • 蔡雲程。亭之,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張絅。美中,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鄭絅。子尙,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周朝俛。勤可,福建閩縣人,進士。
  • 胡仲謨。啓忠,湖廣蘄縣人,進士。
  • 孫鑾。朝望,直隸武進縣人,進士。
  • 謝存儒。慙珍,湖廣蒲圻縣人,進士。
  • 吳檄。用宣,直隸桐城縣人,進士。
  • 曾鈞。廷和,江西進賢縣人,進士。
  • 宋茂煕。靖之,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吳鵬。萬里,浙江秀水縣人,進士。
  • 侯緘。世言,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岑萬。體一,廣東順德縣人,進士。
  • 熊洛。景之,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余承業。懋賢,四川靑神縣人,進士。
  • 譙孟龍。乾甫,四川南充縣人,進士。
  • 程資。仲朴,直隸婺源縣人,進士。
  • 王柄。用之,四川渠縣人,進士。
  • 卞偉。子充,四川宜賓縣人,進士。
  • 胡堯時。子中,江西秦和縣人,進士。
  • 韓廷偉。汝器,山西洪洞縣人,進士。
  • 周浩。允集,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樊景麟。季仁,四川新繁縣人,進士。
  • 郝維嶽。叔望,四川敘南衛人,進士。
  • 張永明。鍾誠,浙江烏城縣人,進士。
  • 郭春夏。以亨,江西萬安縣人,進士。
  • 林恕。道近,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李維。張父,湖廣武昌縣人,進士。
  • 熊楫。應濟,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郭鳳儀。舜符,河南祥符縣人,進十。
  • 趙維垣。師德,貴州永寧衛人,進士。
  • 高懋。惟德,四川銅梁縣人,進士。
  • 蔣宗魯。道父,貴州普安人,進士。
  • 周復俊。子籲,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李樂。仲和,湖廣虛溪縣人,進士。
  • 范之箴。從敬,浙江秀水縣人,進士。
  • 萬衣。章甫,江西德化縣人,進士。
  • 董漢儒。道大,河南考成縣人,進士。
  • 張旦。子明,直隸實應縣人,進士。
  • 陳中。時仲,湖廣沔陽州人,進士。
  • 張輻。文衡,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余文獻。伯初,江西德化縣人,進士。
  • 李棟。隆仲,湖廣盧溪縣人,進士。
  • 張敦仁。仲安,浙江麗水縣人,進士。
  • 曹逵。履中,直隸太倉州人,進士。
  • 任有齡。夢錫,四川嘉定州人,進士。
  • 社拯。道濟,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姚良弼。夢賢,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商廷試。汝明,浙江會稽縣人,進士。
  • 徐楚。世望,浙江淳安縣人,進士。
  • 沈橋。宗周,浙江會稽縣人,進士。
  • 陳善。思敬,浙江錢塘縣人,進士。
  • 張煌。用韜,福建閩縣人,進士。
  • 黎遵訓。孝若,湖廣京山縣人,進士。
  • 周俶。四川成都縣人,進士。
  • 王霽。子明,湖廣黃陂縣人,進士。
  • 陳其樂。惟和,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顏嘉會。湖廣攸縣人,進士。
  • 繆文龍。見甫,貴州人,進士。
  • 陸綸。理之,浙江歸安縣人,進士。
  • 殷正茂。養實,直隸歙縣人,進士。
  • 王春復。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薛天華。君確,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張天復。復亨,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胡世彥。世美,江西鄱陽縣人,進士。
  • 陳鎏。子兼,直隸吳縣人,進士。
  • 楊日贊。廣東揭陽縣人,進士。
  • 楊守魯。允得,湖廣長沙府人,進士。俱嘉靖。
  • 鄧棟。少隆,浙江臨海縣人,進士。
  • 鄒光祚。承卿,江西鄱陽縣人,進士。
  • 陳時範。敷疇,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方邦慶。以賢,直隸婺源縣人,進士。
  • 向淇。子瞻,湖廣沅陵縣人,進士。
  • 朱奎。季文,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張元諭。伯啓,浙江浦江縣人,進士。
  • 程大賓。汝見,直隸歙縣人,進士。
  • 曾一經。正夫,廣東博羅縣人,進士。
  • 朱茹。以彙,四川瀘州人,進士。
  • 劉志伊。可任,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王應顯。惟謨,福建漳蒲縣人,進士。
  • 許公高。德升,四川南部縣人,進士。
  • 張文淵。元靜,四川西充縣人,進士。
  • 陳洙。伯訓,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周汝德。時敬,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徐尙。志伯,四川涪州人,進士。俱隆慶。
  • 林一新。躋夫,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湯仰。子山,四川新都縣人,進士。
  • 許天琦。大正,晉江人,進士。
  • 羅汝芳。南城人,進士。
  • 李文續。德延,宜賓縣人,進士。
  • 張明正。大中,華亭縣人,進士。
  • 許宗鑑。應衡,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僉事

[編輯]
  • 馮子恭。湖廣麻城縣人,監生。
  • 牛廷訓。直隸元氏縣人,監生。
  • 寧溫。河南西華縣人,監生。
  • 賈興。直隸定遠縣人,監生。俱洪武。
  • 茹琪。四川巴縣人,監生。
  • 襲鐩。子諫,江西南昌縣人,監生。
  • 周彥奇。江西吉水縣人,進士。
  • 張義。湖廣孝感縣人,進士。
  • 劉信觀。福建龍溪縣人,監生。
  • 邵直。直隸宜興縣人,監生。
  • 李賢。希白,直隸貴池縣人,監生。
  • 唐文誠。湖廣黃岡縣人,監生。
  • 汪衡。四川崇寧縣人,監生。
  • 張翼。公輔,浙江歸安縣人,進士。
  • 賈旭。景初,浙江仁和縣人,舉人。俱永樂。
  • 徐應。四川夾江縣人,監生。
  • 姚悅。河南濟源縣人,監生。
  • 郜惟中。直隸邳州人,監生。俱洪煕。
  • 郭瑄。四川崇寧縣人,監生。
  • 張敬。河南舞陽縣人,監生。
  • 陳文質。湖廣武陵縣人,監生。
  • 龍韞。君畧,廣西臨桂縣人,舉人。俱宣德。
  • 梁廣成。廣東番禺縣人,進士。
  • 陳璇。直隸定遠縣人,進士。
  • 徐仲麟。江西上饒縣人,進士。
  • 徐觀。大賓,直隸當塗縣人,舉人。
  • 李瓘。陜西臨潼縣人,進士。
  • 張淸。四川巴縣人,進士。
  • 史鑑。湖廣臨桂縣人,監生。俱正統。
  • 倪端。四川仁壽縣人,進士。
  • 謝琦。直隸武進縣人,監生。
  • 王宏。湖廣慈利縣人,監生。
  • 劉曦。玉暉,江西萬安縣人,進士。
  • 張凱。陜西鎭泊縣人,監生。
  • 李旻。景陽,直隸上元縣人,貢士。俱景泰。
  • 李志剛。紀,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俞澤。汝霖,浙江鄞縣人,進士。
  • 劉珷。次玉,江西吉安縣人,進士。
  • 陳孟晟。尙時,直隸桐城縣人,進士。
  • 劉倫正。理敘,江西吉安府人,進士。
  • 葛困。資深,江西慈谿縣人,舉人。
  • 金愷。浙江麗水縣人,舉人。
  • 曹輔。廷相,四川桐梁縣人,進士。
  • 張子澄。
  • 邵玉。德溫,浙江鄞縣人。俱天順。
  • 童軒。士昂,江西鄱陽縣人,進士。
  • 方進。秉善,湖廣武昌府人,貢士。
  • 張寬。伯仁,湖廣襄陽府人,進士。
  • 翁遂。允成,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曹鼐。國用,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鄒儒。宗魯,江西豐城縣人,進士。
  • 劉福。天祐,四川巴縣人,進士。
  • 莫諲。汝敬,直隸上海縣人,進士。
  • 易居仁。民表,江西泰和縣人,進士。
  • 丘俊。漢英,直隸江都縣人,進士。
  • 沈環。產器,直隸察遷縣人,進士。
  • 何俊。廷彥,湖廣郴州人,進士。俱成化。
  • 董綱。萬紀,直隸寧國府人,進士。
  • 王佐。良弼,河南汝州人,進士。
  • 陳綬。公佩,四川瀘州人,進士。
  • 曹時中。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邵賢。直隸宜興縣人,進士。
  • 歐陽旦。子相,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郭鏜。子升,山東恩縣人,進士。
  • 周鳳。鳴岐,陜西江都縣人,進士。
  • 吳球。玉甫,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趙鸞。廷振,湖廣江陵縣人,進士。
  • 胡榮。茂之,四川井硏縣人,進士。
  • 曹銓。存之,湖廣郴州人,進士。
  • 胡積學。畏之,四川巴縣人,進士。
  • 李宗泗。希顏,四川彭山縣人,進士。
  • 范坪。文潤,江西浮梁縣人,進士。
  • 王懋中。與時,江西安福縣人,進士。
  • 郁容。宏德,直隸常熟縣人,進士。
  • 李祚。光世,江西貴溪縣人,進士。
  • 陳懷經。時濟,江西新昌縣人,進士。
  • 張宏宜。時措,直隸華亭縣人,進士。
  • 朱儀。象之,四川成都左衛人,進士。
  • 王經。文濟,浙江山陰縣人,進士。俱弘治。
  • 劉用中。道行,四川富順縣人,進士。
  • 周塤。仲鳴,直隸武進縣人,進士。
  • 邵遵道。堯臣,江西都昌縣人,進士。
  • 晁必登。汝吉,四川宜賓縣人,進士。
  • 劉吉。循理,江西言水縣人,進士。
  • 曾顯。克達,江西泰和縣人,舉人。
  • 盛應期。斯徵,直隸吳縣人,進士。
  • 姚學禮。以立,四川巴縣人,進士。
  • 史良佐。禹臣,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呂翀。天翰,江西永豐縣人,進士。
  • 鄭錫文。於番,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劉瓚。朝重,四川會川衛人,進士。
  • 錢瓚。廷佑,浙江鄞縣人,進士。
  • 周愚。以發,直隸崑山縣人,進士。
  • 潘𣲲。秉容,江西新昌縣人,舉人。俱正德。
  • 陳卿。汝忠,四川宜賓縣人,進士。
  • 翁素。誠夫,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潘棠。希召,湖廣辰州衛人,進士。
  • 邵淸。士廉,順天府江寧縣人,舉人。
  • 傅尙文。原質,湖廣容縣人,進士。
  • 郭敘。天淪,江西宜春縣人,進士。
  • 楊材。天賦,湖廣零陵縣人,進士。
  • 王木。子升,貴州淸平衛人,舉人。
  • 邵煉。德成,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范時儆。師舜,四川儀衛司人,進士。
  • 劉彭年。惟靜,四川巴縣人,進士。
  • 樊準。曰式,江西南昌府人,舉人。
  • 賈啓。啓之,北京留守中衛人,進士。
  • 王閣。士延,四川新都縣人,進士。
  • 劉道。子弘,江西萬安縣人,進士。
  • 孫璽。朝信,浙江平湖縣人,進士。
  • 林仕鳳。鳴盛,福建莆田縣人,進士。
  • 杜朝紳。叔縉,四川崇慶州人,進士。
  • 辛東山。魯望,河南洛陽縣人,進士。
  • 謝旻。仁甫,直隸任縣人,進士。
  • 郭田。汝耕,陜西藍田縣人,進士。
  • 余承業。懋賢,四川靑神縣人,進士。
  • 胡仲誥。啓編,湖廣蘄水縣人,進士。
  • 戴邦正。貞卿,直隸上海縣人,進士。
  • 顏容端。體嚴,廣東長樂縣人,進士。
  • 湯克寬。仁甫,江西永豐縣人,舉人。
  • 蔣芝。世和,四川成都前衛人,進士。
  • 楊恂。用德,四川新都縣人,進士。
  • 顧堅。天厚,貴州籍無錫人,舉人。
  • 王惟賢。士官,四川中江縣人,進士。
  • 文衡。公孺,四川南充縣人,進士。
  • 毛鳳韶。瑞成,湖廣麻城縣人,進士。
  • 楊儒魯。得之,湖廣國興縣人,進士。
  • 安如山。子靜,直隸無錫縣人,進士。
  • 李文鳳。廷儀,廣西慶遠衛人,進士。
  • 趙希夔。一卿,山西長治縣人,進士。
  • 伍鎧。文衛,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孟霦。孔彰,山西澤州人,進土。
  • 黃河。汝淸,直隸通州人,舉人。
  • 劉望之。商霖,四川內江縣人,進士。
  • 李秀春。元甫,四川長壽縣人,舉人。
  • 王養浩。伯九,四川南充縣人,進士。
  • 張輻。文衡,浙江山陰縣人,進士。
  • 崔官。懋德,四川保寧人,進士。
  • 歐禮。汝和,湖廣郴州人,舉人。
  • 徐養正。吉夫,廣西馬平縣人,進士。
  • 蔣賁。子素,廣西全州人,進士。
  • 皇甫汸。子循,直隸長洲縣人,進士。
  • 鮑龍。汝化,浙江臨安縣人,進士。
  • 顧翀。於漸,浙江慈谿縣人,進士。
  • 高光。子謙,四川峨眉縣人,進士。
  • 梁汝璧。應文,四川江津縣人,進士。
  • 葉應麟。時瑞,直隸建德縣人,進士。
  • 谷鍾秀。點卿,浙江餘姚縣人,進士。
  • 黃朝聘。希尹,廣東順德縣人,進士。
  • 姚世煕。恩載,貴州新添衛人,進士。
  • 易泉。伯原,湖廣衡陽縣人,舉人。
  • 彭謹。德全,江西新淦縣人,進士。
  • 鄭綺。汝文,直隸歙縣人,進士。
  • 蕭鳴邦。江西人,舉人。
  • 胡廷蘭。伯賢,廣東增城縣人,進士。
  • 王大猷。浙江海鹽縣人,進士。
  • 張澤。義甫,直隸人,選貢。
  • 朱潤身。直隸江寧縣人,進士。
  • 張佳胤。四川銅梁縣人。俱嘉靖。
  • 趙龍。季震,四川廣安州人,舉人。
  • 任惟鈞。子範,四川巴縣人,進士。
  • 葉龍。乾甫,江西南昌縣人,進士。
  • 李得春。元甫,湖廣鍾祥縣人,進士。
  • 楊修。子吉,四川南充縣人,進士。
  • 楊自治。四川崇慶州人,舉人。
  • 譚啓。繼之,四川大寧縣人,進士。
  • 王徽猷。天誥,福建晉江縣人,進士。
  • 蘇松。貞卿,四川廣安州人,進士。
  • 蹇來譽。子修,四川巴縣人,進士。
  • 陳應春。汝和,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 石磐。鴻漸,福建長樂縣人,舉人。
  • 趙孟豪。汝興,廣西全州人,進士。
  • 屠寬。仁甫,直隸上海縣人,進士。俱隆慶。
  • 蕭九成。南城縣人,舉人。
  • 沈淮。浙江仁和縣,進士。
  • 畢天能。彭澤縣人,舉人。
  • 田應弼。以道,直隸廣平府人,舉人。
  • 吳敬傳。汝範,山東朝城縣人,進士。

〔雲南都指揮使司題名碑記〕

[編輯]

〔布政使陳善撰〕:我聖祖旣平滇宇,用夏變夷,神謨睿算,迥出千古,於是衛禦所東西星列。此不惟開疆闢土,垂示遠畧,其彈壓周密,殆雄視百蠻矣。夷考其制,爲衛者十有七,軍民指揮使司者三,守禦千戶所者六,而董之以都指揮使司。其設官,都指揮使、同知、僉事各一人。蓋至洪武十五年而經制大備。二百年來,專間於茲者,固多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然知忠孝大義者罕矣。其姓名不列之貞石,何以彰往烈,示來今?先是,題名石有二:其一自洪武年西平侯沐公起,至四十一年都指揮僉事王世科止;其一自都指揮使趙晟起,至都指揮僉事劉佩止。題石已遍。隆慶二年,上都趙君弘祚來視,聞篆歎曰:古名將有言,人死留名,故列名於石,可以指其人而品藻之也。於是伐石以續題名,問記於予。予自庚申歲視學於茲,至今逾一紀矣。聞襄時以忠義奮發者,有王君世科,乃今有趙君雲。然王君備儻饒智畧,趙君戇直,勇不畏死,使臨利害,當事變,則仗節死義,趙君其人也。嗟呼!以予所聞見若此,則前此豈無趙君若人者乎?誠有之,則可指而知也。後此豈無趙君若人者乎?誠有之,則可指而知也。觀此,則其人或忠或邪,明鑒具在,不可得而逃。誠有感於忠義,則良心在人,自知巽起,不可得而過也。然則是碑之立,辦忠邪於一時,定褒貶於百世,正人心,扶皇極,使邪慝者改行而革面焉,斯豈非聖祖用夏變夷之遠意,而設官馭衆之彝典歟?趙君以入賀戒行,惓惓及此,誠知所重也。越數月,楚沅楊君顧來主操道事,其負忠勇,亦趙君注亞也。書貽楊君,使刻石之上方。

〔都指揮使〕

[編輯]
  • 寧正。正卿,直隸鳳陽府人。
  • 馮誠。直隸臨淮縣人。
  • 何福。直隸定遠縣人。
  • 瞿能。世賢,直隸合肥縣人。
  • 鄭祥。直隸合肥縣人。
  • 沐昂。景顧,直隸定遠縣人。以上俱都督常司事。
  • 謝雄。直隸定遠縣人。
  • 王俊。大用,直隸合肥縣人。
  • 盧旺。直隸儀眞縣人。
  • 張廉。河南汝南縣人。俱洪武。
  • 武讓。山東鄒平縣人。
  • 曹政。直隸來安縣人。
  • 李友。文德,直隸壽州人。
  • 方瑾。璥瑜,直隸全椒縣人。
  • 胡誌。繼芳,直隸定遠縣人。
  • 劉玉。山東濟寧州人。俱洪武。
  • 鄭倫。彥明,湖廣公安縣人。
  • 詹惠。直隸儀眞縣人。
  • 張廣。德容,直隸舒城縣人。俱正統。
  • 鄭儁。文偉,直隸合肥縣人。景泰。
  • 趙晟。貴州淸平衛人。
  • 劉宗仁。德之,直隸定州人。

〔都指揮同知〕

[編輯]
  • 湯昭。直隸定遠縣人。
  • 萬中。淮一,湖廣黃陂縣人。
  • 陳忠。直隸鳳陽縣人。俱洪武。
  • 劉玉。山東濟寧州人。
  • 李福。江西安仁縣人。俱永樂。
  • 楊濬。直隸定遠縣人。
  • 李昇。四川嘉定州人。
  • 丘眞。河南唐縣人。俱宣德。
  • 陳俊。直隸邳州人。
  • 高勳。懋功,直隸巢縣人。
  • 張廣。德容,直隸舒城縣人。俱正統。
  • 李經。載道,直隸壽州人。
  • 劉桓。仲烕,直隸壽州人。
  • 李增。抑之,直隸靑縣人。
  • 方仲。時中,直隸定遠縣人。敬之子。
  • 方畧。直隸全椒縣人。俱弘治。
  • 胡章。希達,江西樂平縣人。
  • 袁廕。弘爵,南京府軍左衛籍。
  • 徐高。子登,南京羽林前衛籍。俱嘉靖。

〔都指揮僉事〕

[編輯]
  • 俞讓。直隸定遠縣人。
  • 陳濬。直隸定遠縣人。俱洪武。
  • 胡淵。直隸定遠縣人。
  • 歐慶。直隸含山縣人。
  • 趙亮。直隸定遠縣人。
  • 劉英。直隸壽州人。
  • 把都。直隸東縣人。
  • 張雄。仲威,直隸欒陽人。
  • 吳旺。直隸沛縣人。
  • 陳忠。直隸邳州人。俱永樂。
  • 潘俊。山東滕縣人。
  • 吳迪。河南光州人。
  • 葛聚。直隸永平府人。
  • 張麟。仲祥,直隸鳳陽縣人。
  • 盧鉞。直隸儀眞縣人。
  • 車琳。直隸六合縣人。
  • 吳堅。江西湖口縣人。
  • 潘瑢。伯琦,直隸和州人。
  • 陳俊。直隸邳州人。
  • 高遠。直隸全椒縣人。
  • 尹瑢。直隸壽州人。
  • 司韶。河南汝寧人。
  • 沐璘。廷璋,直隸定遠縣人。
  • 李鉉。山東夏津縣人。
  • 吳雄。直隸泗州人。
  • 鄭儁。文偉,直隸合肥縣人。
  • 楊福。江西豐城縣人。
  • 陳愷。直隸和州人。
  • 萬誠。繼貴,湖廣黃陂縣人。
  • 王鏞。直隸安慶人。
  • 吳瑢。玉振,河南光州人。
  • 朱紳。禮,直隸如臯縣人。
  • 蘇方。德容,山東霑化縣人。俱景泰。
  • 高勳。懋功,直隸巢縣人。
  • 方明。宗亮,直隸全椒縣人。
  • 張諒。守貞,直隸定遠縣人。
  • 萬僖。子和,湖廣黃陂縣人。俱天順。
  • 吳敏。志學,直隸沛縣人。
  • 楊通。彥春,直隸壽州人。
  • 把福。天錫,直隸東名縣人。
  • 紀良。廷善,直隸安東縣人。
  • 周佐。廷甫,江西廬陵縣人。
  • 王倫。大經,直隸合肥縣人。俱成化。
  • 華昇。雲南臨安衛籍。
  • 王裕。
  • 劉鏞。鳴遠,山東濟寧州人。
  • 孫輔。良佐,浙江麗水縣人。
  • 方敬。克恭,直隸定遠縣人。
  • 方璽。直隸全椒縣人。
  • 劉聚。文會,河南鄭州人。
  • 馬鉉。宗器,陜西西寧州人。
  • 盧和。世昌,直隸儀眞縣人。
  • 張驥。德良,直隸定遠縣人。
  • 高勝。體仁,直隸巢縣人。俱弘治。
  • 沐嶽。希申,直隸定遠縣人。
  • 葉輔。朝章,直隸滁州人。
  • 張經。時沛,直隸欒陽縣人。
  • 歐洪。宗範,直隸含山縣人。
  • 解儀。
  • 魏潤。時雨,山東萊燕縣人。
  • 朱詔。
  • 張松。
  • 魏武。
  • 金章。用卿,直隸桐城縣人。
  • 王來。湖廣襄陽衛籍。
  • 樊泰。汝和,直隸合山縣人。
  • 馮立。世勳,湖廣黃陂縣人。
  • 馮鳴鳳。朝陽,湖廣京山縣人。
  • 蕭鼎。湖廣黃崗縣人。
  • 胡紹。欽承,江西豐城縣人。
  • 方策。文用,仲之子,敬之孫。
  • 王廷光。用賓,直隸無爲州人。
  • 石邦憲。希尹,山東壽光縣人。
  • 汪勳。世用,應城縣人。
  • 耿垚。宗仁,直隸嵩州人。
  • 曹宗岱。東望,直隸壽州人。
  • 陳繁。世美,直隸臨淮縣人。
  • 賀鳳。文祥,浙江山陰縣人。
  • 王璋。廷憲,雲南後衛籍。
  • 張德。惟懷,直隸河間縣人。
  • 劉綵。原素,直隸江都縣人。
  • 潘雄。國威,直隸和州人。
  • 趙明臣。良輔,山西平陽縣人。
  • 李慶芳。直隸定遠縣人。
  • 魏俊。世英,潤之孫。
  • 劉佩。鳴玉,直隸定遠縣人。
  • 史符。道一,直隸臨淮縣人。
  • 王世科。文卿,杭州前衛籍。
  • 張應龍。直隸安慶衛籍。俱嘉靖。
  • 金堂。汝登,雲南前衛籍。
  • 趙弘祚。永錫,北京府軍前衛籍。
  • 馬性。天然,雲南左衛籍。
  • 胥月朗。守盈,四川利州衛籍。
  • 楊一方。鎭之,貴州都勻衛籍。
  • 楊顯。德彰,湖廣沅州衛籍。
  • 胡大賓。寅仲,雲南越州衛籍。
  • 達九思。敬夫,何南陳州衛籍。俱隆慶。
  • 吳顯忠。汝良,浙江山陰縣人。
  • 孫世泰。煕舜,貴州永寧衛籍。
  • 朱嘉謨。茂弘,直隸儀眞衛籍。
  • 蕭世傑。漢伯,四川會川衛人。

〔分守臨安參將〕

[編輯]
  • 袁廕。弘爵,南京府軍左衛籍。
  • 楊州鶴。雲南洱海衛人。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華

考閱:太和縣學生董學舒

繕寫:戴忠

雲南通志卷之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