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蒼石先生文集/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蒼石先生文集
卷之十
作者:李埈
1639年
卷十一

[編輯]

答李茂伯潤雨

[編輯]

京口一別。轉眄之間。已墜夢境。頃日便風。吹送一行書。具審行鞍穩䣃。衡泌有樂。顧此汨沒塵臼。恨無繇往叩靜味。就悚某人停擧。已閱二試。治人之道。不欲已甚。過而容其自補。才而不使終廢。然後受責者莫得興怨。荷貸者亦思自新。君子待人以誠之道。不得不如是。望須卽使通滯。此出於相愛之深也。

答李茂伯

[編輯]

春雨作沴。衰境受傷尤易。不勝同病之憐。生。今自完山到安陰。沿路積傷。僅保膈上氣爾。就悚自古軍興之際。歲饑民散。土賊四起。終未免爲國家之患。其來久矣。今所募義旅。草草烏合。其於禦方張之寇。未必有實效。而賴各邑士子處處團聚。其維持人心。潛弭土賊之功。勝於進駐漢江。遠矣。頃於撫軍司。極陳此意則體府以下無不然之。將各令控扼地方之意。移文本道。未知其文已至耶。今到咸陽,安陰等地。目見義兵調發之弊。行齎居送。各境騷然。恨未及早諭此意於諸兄也。朝廷方狃於和議。雖大軍已集。而未嘗向賊發一矢。逍遙江上。終有自潰之虞。今此無糧之卒。荷挺之輩。卽令剋期進駐。其於戰場。決知其無功也。然旣有號召分付。已展難縮。則每邑軍兵。分爲二三隊。趁其番休之暇。使之治農。非惟軍餉省費。民之生理亦在其中。願兄勿以鄙見爲遲鈍。擧一而反三。列邑之軍。皆令折半以赴。則未赴之卒。庶可及時耕稼。爲異日恢復之基矣。儒生赴戰。尤不近似。亦望散遣。是亦節縮勞費之一事。惟兄裁擇焉。眼眚極苦。全不視物。燈下倩草。不備。

答金而靜允安

[編輯]

屏祠復立。不惟事理當然。且有故事可據。而外議譁然如此。誠可咄咄。浮議害事。古人所傷。偏滯之論。彼猶牢執。而直截之見。此未固守。何勇怯之相懸絶也。呵呵。但念尊慕之誠出於愊塞。擧一縣而無異同。是惟爲幸。而外議之咈然者自當消歇。而未久而議復享之擧耳。

答金而靜

[編輯]

嚮仰方苦。忽承復帖。近況安佳。慰不可言。屏祠撤毀。大段未安。此特最其大而言。今審示意及當初狀草。有多少曲折。尤有所撤毀不忍者。撤毀之論。發於他處之不知曲折者則猶可矣。至發於本面之人則尤不可。當初以所重在合享。故雖有此論。而及聞造新版配安之語。則其論甚是。宜有所熟思而審處者。而但據一時偏見。便自主張。諸公當事毅然。誠可服。而舍己從人之美。無乃有所不足耶。天下有正理。惟虛心。然後可以察其是非。苟有獨定之見先在肚裏。則何望於舍短而取長乎。事之是非。求之於心。足矣。心有所不安。是事之礙理處。生等以無故撤祠爲未安。而頃略吐心膽於廬江。今見廬院答愚伏書。新位版配安。則非但日期臨迫。遲延時月。慮有戲劇之患。合享盛儀。從此壞了云云。儒家作事。十分當理。是非之間。直須判斷得分明。不容有所回互。今以利害計較而句斷之。良所未曉。況先生道德。合祔廬阜。眞所謂俟百世而不惑。豈有以位版改造時日遲延之故。而有意於戱劇也。旣使人於愚谷。而於生等無一語之復。想以異論而見斥耶。生等當初所言。直陳所見。今見諸公答愚谷書辭。微有病痛。故於此略及之。大槪日期已迫旣難前卻。則追造位版。奉安屏祠。雖不十分妥當。而亦有近於權時之擧。而不猶愈於當初之決然耶。然僉兄於此。亦望平心善處。勿以未伸爲憤也。

答權守之泰一

[編輯]

示服說。生於禮文。素無講明之實。雖日用平常儀制。尙有重藩障眼之歎。而況於事涉變禮。其何鉤索精微。而區別其隆殺乎。然枉問之勤。不可以無復。則妄以臆見而言之。恩愛雖隆。情誼雖尊。而本夫制禮之意。則只有兩件事。曰爲後者斬衰三年。侍養者齊衰三年。而兩之間。名義截然。恐不可毫髮差也。令伯父於哀侍。雖有爲後之意。旣末上告朝廷。則此但侍養而已。始於初喪中。欲以此制而服齊衰者。眞所謂順事理之本然者。而行之雖壓於所生。期而除服。而其服之爲齊衰三年。固自若也。期而申心制。必終三年。不可謂大恩之未報。至情之未伸也。今以恩義之重。而直欲徑情服三年。謂之爲後則未曾經稟於禮官。謂之侍養則不壓於所生。岡老,愚谷之見。同謂之不害於二斬二尊之義者。良所未喻也。

答李汝固

[編輯]

頃日權生尙遠。轉致雅意。欲得拙詩若干。以爲採詩之備。僕之孤陽白雪。不見賞音於世久矣。今承來敎。豈非璞中之寶。惟卞和知之也。詩本小技。自夫向上工夫而言。宜未免於土苴之歸。而然人心之壹鬱不平。非此。無以宣志而導和。僕累更禍敗。爲喪心失性之人。適於幾格上有樂天詩集。時時披閱。而效其作。其有慰於悁滯非少。雖其格調卑下。爲大方家之所不取。若其用功於啁啾則歲月固多。自惟詩之爲體。欲婉不欲險。欲質不欲華。渾厚沖淡爲貴。而不欲徒尙奇巧。其嗜好如是。至於繁縟靡麗。力有所不暇及也。家有弊箒。惟知自珍。未嘗求知於世。今不待後世之子雲。而遇知於左右。豈不自幸也。詩之道。蔓草久矣。常慕令作獨韶頀乎衆音。其障流之功。實與韓,歐而齊騖於百世之上。蒙莊之見知於施惠。自此愈切矣。顧衰邁日深。無由縮地相敍。以洩俛仰千古之懷。企躅高風。只增一吁。拙詩欲抄送。而嫌於自衒。終不果。

答李汝固

[編輯]

數年闊別之餘。續得前後手帖。玉雪照心。蓋不知蹤跡之懸絶也。第審陪翟幃出東海。此於蘭陔榮養之願。雖不以三公換。而但以黼黻之才。而不得端委正笏於玉階鳳池之間。以此一事而足以知盛朝用人之有未盡合於沿才授任之公也。良可咄咄。然此地觀覽之富。實是東郡之最。日出時鯨浪相盪。雨晴後蜃氣騰空。況腳踏毗盧絶頂。吞吐山海縹氣於詩脾道肺之中。文思之發。直與造化爭奇競工。玆遊奇絶冠平生。不但南海之遊爲可誇。生憂患叢中。坐失光景。犬馬之齒。又復添三於古稀年之後。履薄臨深。餘日無幾。雖願讀書省愆。爲死時將去之物。而精力衰謝。如買櫝之還珠。古人以老而讀書爲秉燭之光者。蓋言其燭去而光失也。萬事蕭然。苦無人世之樂。惟親勝己資規益之念。尙耿耿於中。而隔英躔如隔漢。扳拜之期。杳然無涯。惟望柱笏之餘。溫理舊業。時以所得而發之於述作。以盡障瀾之功耳。拙吟卑冗。誠不足以塵穢眀眼。不惜齒牙餘論。稱賞過實。古人以沒齒屏廢無恨。而但以有世間一知己爲幸者。良有以也。慮風便不的。不能一一。

與張方伯

[編輯]

丹陽爲郡。阻山濱水。土瘠民羸。生不定業。剷草爲巢。食橡救飢。其在昇平之日。頻降惻怛之旨。或十年復戶。或募民入居。況今喪亂而後賦役蝟劇。諸般折估。血髓已竭。兼程運糧。肩背盡拆。加以路當要衝。蹄踵旁午。供億之費。倍於大邑。而誅求之急。甚於他氓。譬如鞕羸馬而運千斤之載。涉泥塗而登峻坂。幾何其不顚沛以死也。邑宰不能支。斂跡先避。吏民不能支。從而逃散。天兵之朝暮而來者。登高而四望。披草萊而搜執之指之。以避役之人。責之以難辦之物。羊牽馬箠。窘辱備至。大而隕命。小而破貲。惡勞好逸。人性皆然。豈肯徘徊鄕井。甘受痛楚。而莫之悔乎。虎視兵而坎視邑。裂裳裹足。深逃遠逝。而荒疇敗屋。從此滿目矣。天下之事。因其未弊而救之。則用力易而收功速。向在數年之前。平其宰物之權。調度不偏。財力不竭。官不失守。兵不闕供。則侵掠之害。未至此極。而空虛之患。亦豈如是乎。惟其不然。急於姑息。不問物力贏詘。唯以稍完爲號。一郡而徵十郡之賦。一日而應百日之役。如澌漸盡。如膏漸消。不但此也。七朞之內。六遞其倅。賓送之際。經費已極。而除授之後。人皆巧避。旣除而旋遞者十餘員。空郡而不守者七箇月。人之視本郡爲死地。而本郡殘破之實。據此可知。官舍盡火。莾爲荒墟。重記所錄。一物不遺。吁。此豈但人謀之不臧也。抑一郡厄會方至。而天之所廢。亦沒如何也已。郡守於上年赴任之初。閱視四境則闔境成虛。茅葦連天。其幸遺民之䝱息於深山窮谷之中者。非欲安居而樂業也。特以內外小大。同知凋弊之狀。將謂渙恩之降。不朝則暮也。朝廷亦以本郡爲嶺底關鍵之地。於此而無郡。則是閑竹嶺門戶。而絶其往來之路也。凡所收拾之方。不可視同他邑。故因郡守陳疏。特以起廢爲念。所陳之弊。雖不能盡革。然其有賴於恩造者實多。且下問隣近官合倂便否於本道。將欲取彼與此。以爲扶弱之政。以振垂絶之勢。於是民之老羸癃疾。扶杖拭目。歡抃於德音之降。然後嚮之流散之民。稍稍還集。而但以流離失業之徒。提攜甫集之餘。餔𩝳不給。耕播違時。雖據起耕之數。踏驗成案。而覆審之後。霜露爲災。秀而不實。田野少収。朝家則急於繼餉。収稅未畢。又令換米。換米不足。又令収米。追呼決撻。豆會箕斂。加以天兵往來之弊近日益甚。而鳥嶺一路則專閉不行。姑以上年以後將官過行者言之。則遊擊之行三度。摠兵及郞中之行一度。中軍之行四五度。都司之行再度。其餘指揮,千摠領軍上下者。不知其幾番。本郡雖非遞馬之站。而然上距忠州。下距豐基。皆江嶺極遠之路。東日炎天。牛馬困頓。每至本郡。督令換把。不得已搜出民家牛畜。以遞顚仆之數。牛畜不足則代以綿布。一番所入之數。牛至數十頭。布可數十匹。考諸本郡刷馬䅁可知。至於人夫之數。則常倍於此。本郡居民。不過百餘口。而郡站恆留唐擺撥協助房子十名。我國擺撥軍二十三名。烽燧軍十名。上下津卒十名。又有不時臺槓軍,嚮導軍,運糧軍。逐日長立之數大槪如此。此外餘存之人。更復有幾。往者未還。來者又繼。往來如織。殆無了期。尙何望於趨耕耨給賦役。不至流離之歸乎。一境之人。聚首相語曰。吾等之顧戀丘墟。旣去而還集者。徒以國家懷綏之恩必用別典也。而今者科斂之煩如此。困者已病。病者將死。欲留之計。不亦誤乎。相與抱負攜持。窮逃遠避。而上年還集之民。今又十亡八九矣。若於此際而不爲招徠之計。而各色催科。督之不置。則未散之民。將至盡散而後已。此政一邑興廢存亡之一大機會也。國家自壬癸以後。洞知本郡凋弊之狀。蠲貢減賦之令雖下。而各司稽負色目猶存。曰其人之布也。曰楮紙之貢也。曰豬口之獻也。曰藥材之弊也。此等方物。平時所貢。而自經大敗。倚辦無地。寸布如錦吏不堪命。一楮抵金。民豈聊生。柔毛責出。俾童而羖。濟人之具。反歸傷人。以愚料之。玆皆不急之貢。而今日之重且急。只在固邦本恤民隱而已。徵一物之貢。而傷一民之命。顧此一物之重。孰與一民之重乎。而況點退之時。賂物有例。往返之際。道路有費。其餘各司員役之弊與夫本道派定之賦。科條浩穰。百倍於此。當物力稍存之時。尙有欠負之患。頃在戊午年中。據郡守黃錦溪陳疏。特蠲二十餘條。況今凋瘵之後。旣有專減之令。而煩條衆目。依舊侵責。實澤未究。民生日悴。不出數月之內。必爲空虛之地矣。伏乞具陳四貢之弊。轉達九重之上。克盡調護之方。得遂安集之望如何。如以爲此在朝廷處置。非力可及。則本道雜役。一切蠲減。遲以數年之久。完復一郡之人。抑其次也。本郡可言之弊。不但此數事。而不敢種種毛擧。以浼閤下之聽。故特最其大槪言之。伏乞勿拘於時俗因循之論。勿視以尋常弊瘼之除。特施再造之恩。以垂難振之勢如何。當此巡宣導達之際。未蒙採納。則郡守雖欲焦心瘁躬。盡力於維持等事。而含石塡海。筋力未逮。鉛刀錯節。見效愈邈。將何顔面爲一郡之長。以孤共理之寄哉。逝將解印紱而歸能手。退伏田畝。方可自安於心也。如以爲愚生所懇。容或可察而不以爲過。則豈但郡守獨荷容納之恩。實一郡生民之幸也。

答權仲明

[編輯]

軍兵操練之法。一依唐制。號令紀律之不紊。坐作進退之有節。月拆燈棋。參旗井銊。古制將復。頹綱振肅。陰雨有備。邊圉無虞。良喜良喜。然於妄料。或有一二難行節目。不得不奉稟於見愛之地。紀效成法。可行於中原。而有不便於我國者。豈不以彼此之勢有異。而利鈍之形不侔也。皇朝之制。農以養兵。赴戍無飢寒之苦。肄業無作輟之弊。教以方言。易效易行。我國之制。異於中華。隷名軍簿者。率皆南畝荷鋤之人。操練生熟之節。旣與華人不同。且其爲軍。大抵無識字者。夫以禮法之士習於俎豆。每當拜跪之節。差失有悔。況此條目煩多。動輒扞格。失前忘後。鞭撲隨之。厭若易生。鳥驚魚駭。易散難聚。無禁網以維持之。即令閑於陣法。曉於軍律。其心旣離。其怨已深。一朝緩急。何望得力。且其軍裝。數目浩穰。器械之切於禦敵者則在所難廢。其中等閑文具。可已者亦多。目今四民之中。貧乏之甚。無過於軍士。惟此許多器具。將何以辦乎。以今日之勢言之。則瘡痍之餘。流傭未復。固其心志。厚其生理。扶護如病人。培植如稚禾。生聚旣久。根本旣深。然後樂生興事。心産有恆。習兵肄戰。流徙無患。以之臨亂。勇氣自倍。可使制挺以撻利兵。何必習坐作修械物。盡如戚氏。然後方始赴戰乎。人之習尙難變。國之攻守異勢。我國素以善守聞於天下。遠則安市,白巖之戰。近則延安,中和之捷。皆因守而戰。戰必有利。據形便之地。遏奔衝之勢。用弓矢之善。制槍劍之技。是我國所長。而平原廣野馳驟擊刺。考諸前史。得效恆少。善用兵者。不拘拘於古制。臨機用智。寓巧於拙。況於夷狄。尤難以力爭。李靖之破突厥破頡利。皆能以計而取。以小制大。以我國已事而言亦莫不然。然則今日所務。當以據險設奇爲先。恐不專在於平野習戰而已。若謂布置已始。不可中沮。則寛其期限。弛其號令。且立隄防如皇朝號牌之規。無彼此移徙之患。然後庶可以鎭定民心而責其成效。未知如何。本郡軍兵。其數僅三哨。數月之內。逃躱者至於二十餘人。牙兵則最。是流徙無根着。逐日逃亡之數。益甚於本兵。常時操練。不成模樣。脫有緩急。調發之難。茫如捕風。極無着手處。坐嘯黃堂。莫知所措。吏才難展用兵時之句。於今驗矣。朱先生嘗守南康。以邑有流亡。上書自劾。況日失伍三。尤難於強顔不去。乞速罷遣。付之才能之守。及今整頓。庶或可爲。措置得宜。軍簿有賴。伏惟鑑裁。

答權仲明

[編輯]

本郡始因該曹事目。抄兵七名。前期發送。至於點閱之後期。實因金蘭守中路遲滯。而非鄕所之罪也。每人而雇給馬匹。以備戰場之用。其曰不給戰馬。實出於蘭守懷怨誣訴。而非鄕所之罪也。蘭守之父曰彥福。兇狠無賴有稱於郡。而蘭守之陰鷙害物。酷似其父。前度抄兵之際。人畏其陰中。不敢着手。今忽被抄。勒令赴戍。渠等之磨牙鼓舌。思以反噬者。豈但已也。晝夜之所爲謀。尋常之所發言。無非搆陷將官。陰禍色吏爲事。徘徊於數日之程。棄置其雇給之馬。射影之態。於是始露。至於都會官點閱之際。父子同往。恐嚇色吏則曰。汝難免死。誣訴本郡則曰。不給馬匹。同行將官輩。乞以所騎馬充給則堅拒不從。終不犯手勢而已拉其所忤者於分水嶺數千里外。志願旣畢。渠則揚揚。而以衣冠之人。罹萋斐之訴。棄父母之鄕。禦魑魅之域。地遠無涯。天高莫聞。人之罔極。乃如是耶。各官管兵。䂓例不同。或令鄕所而掌其事。或令將官而司其責。本郡鄕所之管。只是糾檢風俗等事。而若其抄兵一事。終無與焉。朝家押送之令。朝暮且至則鄕所三員。未知當之者何人也。色吏,都訓導等。俱無自犯之累。而竝被充軍之罰。拊膺呼痛。褁足走避。遠近一族之相繼逃竄者。幾至於空郡。怨呼徹天。氣象愁慘。新官將赴而騎從未整。農事已始而耕播愆期。本郡爲棄地久矣。添一禍敗。人心益懍。橫罹有冤。再生無望。以一卒誣訴之故。而將至於棄全城之地。眞僞失實。刑罰倒施。將此事因。枚擧轉聞。移鄕所之罪。轉治蘭守。回黍谷之寒。變爲陽春。庶幾驕卒無橫習。部民無妄訴。一郡之福。一國之幸也。

答鄭方伯基廣

[編輯]

興學之本。以立師育材爲先。古之敎法。起於家塾而成於黨庠。自能言而皆有敎。隨所在而無非學。長而有德行踐履之實。出而爲公卿大夫之官。人才之盛。風俗之美。國家之能享長久者以此也。盛朝自數十年來。儒敎廢弛。爲識者之所慨然久矣。自夫多士之鄕而言。不待設官以教之。而父兄之所勉者以是學。子弟之所業者非他事。其中如本府之地荒絶之甚者。則鄕無受業之人。官無典敎之設。以致擧一邑之人全然放學。以此而推之。一路之中。無敎者多。而其不待勸課而興者。只是江陵,原州,春川等數邑。由今日之法。欲俗化之成。不亦左乎。今欲人材之養。必須擇差司訓之人。付以儒鐸。使之逐日課業。隨材奬學。然後菁莪之興。庶有望於蔚然矣。江陵與本府接境。非有大川廣谷之限。則其所產之材。宜無美惡之大相不齊。而每於科目之掛。中選之人。多少懸絶。非天之降材殊也。非地之不生賢也。徒以文風之衰旺彼此不同也。古之設學而養士者。先德行而後文藝。無馳騖之累以賊其良心。有涵養之實以保其正性。此三代道德之士所以彬彬而輩出也。後世學校之政變。而爲章句文辭之學。當時有識之士。猶有蕩心害性之憂。況今敎學之具。本末皆廢。游橫序者。不曾讀數行之書。赴科場者。不能成七字之句。未聞有識之士爲世道一噫者。將斯文不振。有開於運氣而然耶。兵興之後。經費蕩然。恐其軍實之匱。遂革各邑之敎。戰國之時。可謂多事。而孟子語齊梁之君。必稱謹庠序之敎。戴邈於晉室渡江之初。首請建學養士。以至胡元之育才於草創之日。皇明之立學於搶攘之際者。豈獨無惜於廩料。而徒欲糜國家之財也。誠以所損者小而所得者爲大也。今因些少之費。久廢當急之務。非聖人愛禮存羊之意。亦恐有違於建學立師之良法也。府使本以衰敗無才。待罪於玆。雖無風績銖髮可記。而顧農馬之智。尙知師帥之任所係爲重。嘗於治事之暇。坐講堂閱諸生。其數雖多。而大率貿貿無識。其間或有幼少之輩聰穎可敎。而環眂四境。絶無受業之所。稚禾欲茂。而無雨露之滋。良玉雖寶。而無鎚礪之賴。此豈稚禾與良玉之罪哉。本府有士人姓名者。通經史善敎誨。嘗有授徒講學之效。已試而可考。姑差此人。任其衡尺。使之恆處邑庠。叩擊無倦。一府之人。相與觀感而起。一人善射。百夫決拾者。非虛語也。但慮此事不由朝廷處置。則或恐事體不重而禁防不嚴。師生之間。易於解弛。欲望將此事理。申聞於朝。使之着實課業。仍給廩料。會計減除。則一府之士莫不奮發。而庶免於墻面之歸。相公之所以陶造一邑之功之德。與生成而無間矣。若夫擧一事而反三隅。由一府而推他邑。使一路之人無不振作。則此在相公提衡之下稱量施措之如何耳。敢以所見竝稟。不勝祈懇之至。

與趙大諫兄弟誠立恭立

[編輯]

伏蒙錄示先行。言簡而事備。字字謹嚴。傳信後來。此一錄足矣。恐不可別求他作也。隴岡阡表與夫韋齋行實之記。出於嗣子之賢者。其類非一。此豈非故事之可據。後賢之所法也。旣承枉敎。且感分義之厚。雖強顔着手。而摹高狀明。非拙筆所能。一經炯照。疵纇難掩。知我罪我。惟明鑑裁之。且念錄中或有言行之微。非大節所開則略之。或其遺芳剩馥有所濡染於耳目者。則雖不載草本。而間有添附之者。未知明見以爲如何。凡鋪敍之未盡。文字之未穩。須七停八當。或刪或益無所嫌。惟僉鑑諒之。

答李參判

[編輯]

沿路擔丁。所在相遞無阻。至使千里旅櫬。及期還故山。豈惟老人知感。零落孤魂。想應感泣於冥冥之中矣。埈。悲苦之中。殊鮮生意。䑛犢之情。在此愈切。而破卯之巢。難於久居。玆控免牘於本道。所請若準則庶於故山。有拚拜之便。佇仰佇仰。前書別紙所示。此實鄕論之所已發也。祭法雲。有功於民則祭之。有功於斯道則祭之。靈川先生淸風姱節。本不可湮泯。而至其爲本州。非但風績茂著。播在口碑。其興學造士之功。宜與蜀之文翁頡頏於千載之上。屍而祝之。迄無其所者。其不歸於見義無勇乎。羹墻之念。士子同然。而景行一念。在埈彌切者。誠以外派之聯。苽葛有分也。其於營度一事。何敢少忽。

與李牧伯如圭

[編輯]

仰瞻鬥牛間。祥輝燁然。一境之人。擧手相賀曰。福星已臨矣。伏惟滌籀之餘。政況淸勝。顧喪患餘喘。已兮廢伏之物。無由隨父老之後。走公堂修民禮。雖曠度包容。不以筋力責禮於老民。而其於平日眷顧之厚。豈勝悁鬱。季徽令公。已上任耶。魯衛之邑。兄弟作宰。其視古人之以瓊雷相望而爲幸者。不亦懸絶耶。病間。當候於屏下。姑以書先候。

與金牧伯尙宓

[編輯]

量田之行否。利害懸判。斷然行之。無前卻之患。此實國家經遠之計。前人已舉之成法也。顧以田分酌定。或失其實。是致訴理紛紜。嗟怨間起。此間事情。理合開陳。不但拱手坐視而已也。始事之際。慮有奸欺。聚會鄕人。酌定田品。此一時籌畫之有不可已者。而但其群聚者未必皆諳曉田品。而其高下之定。都出於都廳一二人之手。則雖雲博訪民情。而膏瘠之分。已有不均之歎。靑里一面。土地甚廣。而當日所聚。只是二三人。則遠近田分。難於遍知。不得不退而更議也。側聞官司將本面所勘元案。句去所定之等第。而從高等改勘。是由慮夫田額減縮。有此權宜之擧也。凡稱水田。旱澇俱稔。然後方合二三等。而若本面則除若干泉脈稍通處外。其餘皆剛燥最甚。間或有合於三等者。要不過什之二三。而今之等第居半。窮村下戶。愁歎滿腹。而官威之下。豈得強聒乎。乞取當初所約元案。略減等第。或難於折衷。則特取三四等相半處。躬行審驗。庶幾經界之可均。民怨之可紓矣。料田大事。低昻之際。苦樂無窮。腴瘠之實。須經體訪。不傷於潦草。行之以漸。最爲今日經理之急務也。鄭昭叔。知仙遊縣。推行經界。極盡心力。其後家居。壽康九十六歲而終。朱子以爲誠心愛民之報。且雲。使被差之官人如鄭君用心。雖歲歲方田。年年經界。亦不害於民。諸葛公之爲政。敎群下懇懇然。以集衆思爲言。每退然自托於不能之地。而無一事之不資於人。其功業所就。卓卓如是。民之受知於令慈。非一日。戀德之至。愛民之切。不敢自外於曠納之聽。敢以二公之事。爲仁府誦之。且念平時物衆地窄。山坂高亢之地。盡入版圖。兵亂之後。歲月寢久。樹木成林。畦畛滅標。旣無古老可問。又爲積雪所覆。難於逐處打量。用致結數太減。川反欠縮之地。亦大率類此。此非但一邑之患。列邑莫不皆然。今欲充平時萬結之數。適足貽窮民百年之弊。今此國家量田之意。不但充虛簿。而亦欲推實惠。未可將此事因先報該司。稍減田品等第。使生民有賴。不然則申勅步畝之人。山脊拋荒及川反覆沙之處。無不打量。差人頻檢。如有漏負則從重治罪。不少饒貸。庶田結之不縮矣。以民而言民事。實涉自私。而見愁怨之溢日。冒嫌疑開口。伏願仁鑑亟賜採納。

與趙安仲

[編輯]

陽生之慶齋居。道體益福。贊喜何已。就中有奉稟事。前日之請臨玉成者以此。而風日寒烈。兄不果臨。敢此致書。以聽裁處焉。麗末樞密院直學士金先生得培。以西北面都巡問使討滅紅賊。奸臣金鏞忌鄭世雲功高。又恐安祐,李芳實,金得培成功。欲使祐等殺世雲。因以擅殺世雲爲罪而盡殺祐等。密喩祐等。令圖世雲。祐等就得培牙帳曰。鏞書如此。不可不從。得培曰。穰苴擅誅莊賈。衛靑不殺蘇建。古今明鑑可證。今甫平寇亂。何可自相剪滅。祐等復來言。得培堅執不許。祐等強之。邀世雲擊殺之。祐凱還詣行宮。鏞果以擅殺世雲殺之。又令捕得培至尙州。斬以梟首。門生鄭圃隱請王收屍。爲文以祭之。其文曰。當紅寇闌入。國家之命。危如懸綫。公首倡大義。遠近響應。出萬死之計。復三韓之業。今之食於斯寢於斯。伊誰之功。又以詩哭之曰。忠魂壯魄今安在。回首靑山空白雲。惟此一文一詩。可以見學士公之平生大節也。以泰山之功。而血奸人之鋒。忠魂壯魄。至今飮泣於九泉之下。歴三百年之久而不得洩。況我志士之生同桑梓之鄕。有懷百代上忠烈者。雖不能誅鏞賊於旣朽之餘。寧不倡義風於一鄕。以寓平日蘋藻之誠乎。古今立祠。非一道。或以孝行。或以忠直。或以節義。或以道學。或有勳業於國家。或有惠澤於生民。稽諸古事。其類非一。非惟標表一世。亦以矜式後人。考諸一統誌。古今祠廟之棋布於天下。屍而祝之者。無非表章先賢。勸奬後世。而以吾州文物之鄕。而前後無旌異之事。非此地之無人也。特以風習之於此事。少激勵之氣也。今以金先生震霆轟雷之功。窮天極地之寃。祭之於社。香火不輟。一以樹風聲。一以雪至寃。其於事理。實合修擧缺典。而況圃隱敍述之文。旣日星於天。西厓平日。嘗以吾鄕之無此祠。累言於黃公直諸人。今之與靈川列享於玉成。固無可遲疑等待者。以吾兄義氣。而亦樂於成人之美。久願一拜論此事。極欠相會之便。無暇奉吐矣。兄之架上。有高麗史。想已照過本傳矣。今不須至此覼縷。而近聞康明甫有入享未妥之語。或恐不識先生之大忠大功大寃者亦偶有此見欲望兄將此議說破也。

答趙安仲時有金大妃國喪

[編輯]

示及成服所着。雖未知禮文之意。而在官之人。皆用齊衰白色團領。此皆從麻布之新者而言耳。前銜以下。旣降齊衰。而着白衣白帶。則此非常着故衣故帶也。必從新衣帶而言。而但於五禮儀。旣不分新故而言。且三品以下及生進生徒。豈皆饒於財力。而可辦新衣於六日間倉卒之際乎。如其可辦則辦新衣似當。而不能則用常着之衣。似恐無妨也。網巾則依前着爲是。而嘗見在官之人。或有用布爲之者。似詭於流俗矣。成服後似當焚香行四拜禮。然此出於臆見。未知於禮無違否。求道於盲。敢以謬見而爲答。更須商量處之如何。文武官三品以下妻。用白布大袖雲。三品官以下。雖曰前銜。而其用新衣似無疑。然禮之不明言者何也。未可知也。

答趙安仲

[編輯]

近者非無往來之便。而偶有酬酢之宂。不得候問動靜。脈脈方苦。忽承手帖。慰謝倍常。生。數日前見洛中知舊書。以不卽奔赴。時議喧然。欲於晦間邐迤而西。大病之餘。一綫殘喘。其得達城中可期乎。念六。欲歴拜城主。仍向汾曲留數日。有攀敍之便耶。佇仰。前帶之職。以所上封章因國恤未入之故。時未遞。種種狼狽可慮。洛書雲。外方罷散官聞國恤來會。而獨尙州鄭,李兩人不來會。時議藉藉。以此見之。兄之當赴。與生一體。想必有往哭之意也。

與趙安仲

[編輯]

近日動靜若何。生。再昨低此。今與數三年少。上東皐。望裏秋山有佳色。恨不與老兄同賞也。頃見鄕所通文。明日之會。是一州大擧措也。城主於新政之初。慨然以淑人心變俗習爲意。欲行藍田之約。吾儕老人。頃先倡率鄕人。以助成美事。想老兄必投袂而起。以爲一鄕之倡也。生。數日勞攘之餘。頗覺困頓。而然必欲策蹇而進耳。

答康明甫應哲

[編輯]

鄕先生歿而祭於社。社有生穀育民之功焉。鄕先生之竝與其祭者。其義云何。以其有大功於民。則其德足以配食也。金先生之有功與無功。愚何敢妄論。史稱以西北面都巡問使討紅賊。奸臣金鏞忌鄭世雲功高。又恐安祐。李芳實。金得培等成功。使祐等殺世雲。因以擅殺爲罪而盡殺祐等。密喩祐等。令圖世雲。祐等就得培牙帳曰。鏞書如此。不可不從。得培曰。穰苴擅誅莊賈。衛靑不殺蘇建。古今明鑑可證。今甫平寇亂。何可自相剪滅。祐等復來言。得培堅執不許。祐等強之。邀世雲擊殺之。祐凱還詣行宮。鏞果以擅殺世雲殺之。又令捕得培至尙州。斬以梟首。門生鄭圃隱請王收屍。爲文以祭之。其文曰。當紅寇闌入。國家之急。危如懸綫。公首倡大義。遠近響應。出萬死之計。復三韓之業。今之食於斯寢於斯。伊誰之功雲則惟此一文。足以槪公之平生也。方祐之請誅世雲也。公豈不知一忤於鏞則必有大禍隨至。而然鏞之計。本欲爲網打諸君也。三人不死則鏞之計必不已。與其至於一朝而終不免於死。曷若毅然守正之於義爲得。而況世雲不殺則鏞雖欲禍三人。無執言之地。亦安所逞其兇計也。確然不撓。不以利害之私而參錯於其間。至引穰苴,衛靑之事。以拒祐等之說。其識見之高。豈安,李諸人之所得以窺也。急於自免而殺世雲。以快鏞賊之心。祐等之事所自取也。奈何以公處事之俊偉光明。而亦未免血奸人之鋒。忠魂壯魄。飮泣泉裏。歴三百年之久而無一洩。凡人之聞此事者。尙且哽於喉而泫於眥。況我後人之生同桑梓之鄕者乎。況我同志之願薦蘋藻之誠者乎。寒暄祀於煕川。晦齋祀於江界。此非但以慕其人之賢也。亦出於昭雪至寃之擧。窮荒絶塞之人。猶能尊慕先賢。出於血誠如此。今以本州文明。而前此無表章之事。此是吾鄕缺典。而西厓之所以慨然於叢祠之不擧也。今幸而此論方發。非但表學士之功。亦以癉鏞賊之惡。㫌別淑慝。一擧而兩美俱。實千古之一快也。豈謂入享未妥之說。出於吾左右也。靈川享於此祠。但以本州興學之功。而金先生討賊戡亂之功。又非但興學一州之比。若以入於此廟爲未安。而別立祠宇則可矣。不然則今據鄕先生祭社之義。列享於祠中。有何不可。古今之祠。非一道。或以孝行。或以忠直。或以節義。或以道學。或有勳業於國家。或有惠澤於生民。考諸古事。其類非一。無不標表一世以矜式後人。若如來示則巡遠不必祀於睢陽。武穆不必祀於湯陰。鄒道卿不必祀於宣興。劉西澗不必祀於竹林。陳氏之祠。不必建於荊州。南宮之廟。不必創於淮甸。古今多少叢祠。棋布於天下者皆可撤。而屍而祝之之道皆可廢耶。以吾州文物之鄕。至今無前賢㫌異之地。非此地之無人也。特以風習之於此事。少揄揚之擧也。盛事將擧。輿論稱快。未知有何人心之未恰當。物論之未歸一。而有所云云耶。圃翁之文。旣日星於天。西厓之指掌迷途又如此。平時鄕論之謂金先生,惕若齋之合於血食而相議立祠者亦久矣。以震霆轟雷之功。以窮天極地之冤。祭之於社。香火不輟。一以樹風聲。一以雪至慟。本非後人之所可譏也。看金先生本傳及圃翁祭文。則想左右無疑晦之蔽矣。僕常時於論議之際。未嘗有是己非彼之心。蓋以識見之淺。而亦病人之於是非剖決之際。剛猛太過而專不聽人說話也。獨於此議。斬釘截鐵。無回護之意者。誠以學士先生倡義討賊之功。磊磊落落。竢百世而不惑也。鄕先生祭於社。非此而誰。更望虛心淸照。勿以先立爲主也。

答柳季華𥘼

[編輯]

秋氣已颯然。索居慕徒之戀。於是愈苦。忽承遠書。齋居動靜淸福。少慰傾渴。生。粗安。身病民病。久宜投劾。而尙此強顔。頃有詩題郡壁。西山泉石北窓風。日日遨頭念念中。算得臘前餘幾日。郡齋長鎖白頭翁。觀此可知近日情況也。年來百念灰冷。親勝己質所疑。只此長耿耿。而斗米有力。歸計晼晩。可歎。示及年譜之修。世自有任其責者。骫骳之文。何足以勝此寄也。只望若時加重。

答柳季華

[編輯]

馳泝政苦。忽承遠信。深感心聲往來之意。況審仁民之政。一境盎然如春。極慰傾企之情。生。飽更多少狼狽。尙此強顔。年至而不能去。歲月飈馳。忽又搖落之節。百計蕭瑟。愍然失慮。來初欲乞暇而南。到彼亦相去之遠。無從一敍闊別之情。每念頃日江路過從之樂。甚不易事。思之悵然。餘非遠書可悉。只望晚景加愛。以永終譽。

答柳季華

[編輯]

重重隔雲樹。攀拜固未易。而心聲往來。無山水之阻。良自幸也。因審秋涼。政況淸勝。極慰傾遡之情。愚伏近來稍覺蘇醒。今日與全淨遠有來訪之語。朋儕之喜可言。示意蒙前後縷縷。自卜已審。其不可塵穢於文集之中也決矣。只欲以平日之所濡染於耳目者。而寫出數行語。藏之幾格。以視一家蒙學。則亦有所不但已者。此惟所自勉也。賢祠奉安。期在來月上丁。而穌老則姑待物論之定耳。倻山秋事政好。簿書之暇。時作蠟屐淸遊。以續懷玉舊遊於數百載之下耶。但恨此病蹤如繫。無由共踏雲山。以盪塵世之胸也。

答柳季華

[編輯]

秋行已晚。索居慕徒之戀。於是愈苦。卽承遠訊。感慰無以喩。鄙生慵拙依昨。今之作吏。固未免多少勞苦。而古人鼻吸醋之喩。非過言也。況於立矮屋之下。擡頭不可得者乎。想免牘之投必出於此。而然一境香火之祝。其忍麾之。而果於自便之圖耶。序文之託。玆事體大。決非庸陃所可承當。而示意每勤。茫然不知所以爲答也。文集方與鄕中士友校正。或不無一二可刪於啓辭中。而深以僭踰爲未安。姑未着手也。所示若干首別集移錄事。實出於惹鬧之遠慮。但恐不可太拘也。頃見季明書。至欲竝刪丹陽行。無乃過耶。

答柳季華

[編輯]

雨後秋氣乍涼。索居懷人。於是轉苦。忽承遠書。備審近日動靜平善。慰沃曷勝。本郡號稱難理。風俗習染之久。雖未易猝然移易。然誠信所孚。勿論豪民弱姓。皆得以革心而遂生矣。文集入木。恐不可以時詘而緩於當急之務也。但愚伏衰甚。不惟精神頓減。目力亦短。專廢看書。勘校一役。勢難同力。豈但此事淹滯。念其大才之更難需用。爲世道一慨。而至於論撰師門道德。似難着手。爲之浩歎。揄揚盛烈。固是門生之事。而如生之見淺語拙。決難承當。旣有文集燭照群迷。何可更贅以骫骳之語。爲一集之先驅也。從前屢承盛意。不敢唐突者以此也。賢祠奉安。期在本月下丁。當於其時仍留院中。同諸友釐正差誤。如鋟梓事迫。則可隨校隨送也。祭文挽章。亦最其若干。錄送爲計。但其所抄竝在文集所藏處耶。穌老竝配。聞有左道物議而未及停當。豈非欲者人之性一句話爲所累也。此老有節行文章。海島學力之深。尤非後輩之所歇看。而論議參差如是。未知先生平日所論如何。必有定論。望因來示之。以破此中疑惑。虜情甚驕。而國勢益虧。前頭被侮。將自此而愈無窮。未可以撤回而爲喜也。時事至此。可堪咄咄。

與柳季華

[編輯]

歲行將改。東閣梅花已動。未審閤衙氣況如何。瞻遡無以喩。鄙生頑喘依昨。文集校正。頃因家宂袞袞。未得專力。數日內當畢校。卽欲轉致廬江淨寫之耳。聞廬江已寫出數捲雲。何至今不送郡下起梓役耶。幸通其處催來。從頭一二卷始刊如何。所校間有誤字。而無甚訛謬。欲以在此第一二卷送其處以資釐正。而此便恐護持不謹。玆不果。倘於官價信便。送柳笥二事兼繅襲之具以法耶。一事則欲貯在此餘件耳。文集跋語。潦草構送。見識觕淺。何足以發揚盛德於萬一也。但欲藏之私篋。爲一家之玩耳。但其語意未妥處。切望一一指敎。不妨於改之又改也。

與柳季華

[編輯]

秋涼。未審動靜如何。嚮仰日苦。某憒憒如昨。聞有乞免之事。道苟可行。古人有不屑於去就者。切望無果於遁思。以活一境赤子。自己寒煖。非外人所知。而相望之深。敢布左見。先生文集。當於初六日道院之會。與同人釐正其差誤。但入木一事。須欲字盡楷正。或於其處有士子之能書者耶。挽詩與祭文。近因多宂。雖未得細看。約略㸃檢。多不滿人意。卻怕傳後者無多也。鄙拙所撰行狀。出於潦草。亦未可率爾刊出。以爲不好者詬病也。極知示意甚盛。而隨時之義。有不得不爾者。當更修潤以稟之。序文之不敢率然爲之者。亦恐見膚言綿。有不入矩度。而得罪於具眼之人。用此躕躇。而然早晩或可着手。以爲一家之藏也。愚伏精力頓減。無復自力於筆研之役。可念可歎。

答柳季華

[編輯]

因來叩得近況平善。感慰無以喩。某頑喘粗安。曾聞文集入梓之役尙未始。以廬江所書凈本未及至耶。曾通季明。以須送此處。先爲釐正。而尙未來。或未及書而然耶。啓辭中有數處文字當刪節者。蓋出於飛筆記草。或口授下吏書之。初不經意而然也。江淮之水至淸。衆目視之。雖不知其有一座。而或爲明眼者所洞視。亦足爲水之累。先生之嘗恨於退陶文集編摩之不審者以此也。玆欲於此事十分詳校。而愚伏旣不可任是責。生之鑑裁又不足。每一念之。寢不帖席也。頃會曹,韓兩人讀過一遍。其中有誤字尙多。欲就正本改之。切切苦待廬院送來耳。季明曾以尊意示之。凡集中有不合於時宜者。皆欲爲別集。其見甚是。其中丹陽行及詠牧隱諸作。則有不必拘避衆鬧者。若爲不悅者毀吾說以避之。則是非之公。後世無知者矣。挽詞,祭文,行狀欲修正。或可得空冊耶。序文欲極力構出。而見淺識陋。有同摹日月之難於發揮。刊傳一事。尤非所宜也。文集鋟梓始役。則欲與愚伏致書方伯請助。未知便否如何。催科方緊。督之則生怨。弛之則來歲救荒無可靠。寬猛當如何得中耶。

答柳季華

[編輯]

鄕往中續得前後手帖。慰豁之至。如得丹山白鳳毛也。生粗遣。文集鋟梓已始役。有飢渴得副之喜也。書役甚浩穰。非一人所可畢。可慮。求助通文已發。未知所助能幾何。雜著及書簡中凡可以惹鬧者。適鄙見與左右所通於季明者相符。故曾依標示題目。欲移編於別集。而本無全去之意。其以勿書而付標者。未知廬江書院所爲耶。朋黨二篇下段語。全去之則似沒實。故欲去若干字。粘紙以送。未知如何。與金肅夫書。亦見其無甚惹鬧者。黃勉齋雲。先生敢陳於當世。而學者欲諱於將來。其可乎云云。此與今之所論相似。而況法語確論。若以召怨於不悅者而盡去之。後世無公論矣。其餘付標處。就標紙附以所見。幸取捨之。無人問姓名之人。因本字書之。而或以疑因字註腳於其下耶。功名久已慙之慙。未見其可疑也。大槪古之大家文集。亦或有可疑。以蠡測海之所未免也。如何如何。嘗見先生上謙庵書中有語及月川攻和事。頃閲書翰。雖未詳悉。而今思之。似無此等書。抑當初誤刪耶。如或見逸。則就本集考出而添入之如何。趙知禮昨過此。相敍甚穩。若竝與金苞山相會於海印寺。作數日物外之遊。仍檢梓役固所願。而蕭寺勝事。未必不爲不好者所指㸃。何可易得。南望倻雲。但有脈脈。書中凾丈門下四字。大非愚分所安。切望去之。

答柳季華

[編輯]

頃承八月十一日書。自尙莊邐迤來傳。仍審文集繡梓之役將斷手。此實斯文之一盛事。喜抃無已。某入城之後。百艱當前。當初妄動之失。雖悔何及。示及跋語之附諸編末。初非所期。而來敎如是。亦有終不得以辭者。玆敢請筆於吳同知令公以送。若以無印札之畫爲嫌。則欲改書以送。此吳令公之意耳。

答柳季華

[編輯]

近日溽暑之酷。比常年似甚。每以應劇安否爲慮。卽承一札之寄。闔況均安。欣慰曷勝。生本月。初承有新除之命。行到延豐。投匭而回。略陳其病重未進之由。仍及近日直臣之多以言事而去國。柄臣侵侮大臣之非。疏入。想有怒目而視者。而所恃白日之明有以下燭耳。文集繡梓之役。十餘冊之刊。斷手於六月之內。可見助役者衆。而多士好德之出於秉彜者。誠不可誣也。本州所助。其數本不敷。且意其竣役在冬間。故所助綿布。亦未及收齊。見義無勇。爲可愧也。跋語。自視猶不滿意。況於他眼之見耶。欲待同志斤正而更復之耳。辭氣慷慨有足以動乎人之下二十四字欲去之。而前書中至失奉稟。未知可否如何。苞山相聚之樂。豈案牘中所易得也。聞來恨不得假翼也。知禮守聞爲統制使所困辱。即日解印而去。武人驕橫之習。誠可憤也。

與柳季華

[編輯]

愚老之逝。哲人亡矣。吾黨何依。治喪諸事。得如左右經紀。得正而斃。惟此可以慰冥冥也。第一種俗忌之説。有不容含嘿者。本家與草亭隔籬。雖曰各神所臨。似不可忌。況以程子之說而斷之。使太白而每管行路之人。太白之神。不亦勞乎。司馬公之不用門長之說。而敎葬師以已見者亦此意。而滕公德粹之勸其族早治葬。毋泥陰陽家說者。誠可考也。然旣爲孤兒有不吉之慮。則此豈有情之所無怵也。成事雖不說。而今此提起者。欲相與講論所疑而歸之一也。師友之服。久近無可據。而亦非世俗所行。曾於先生之喪。生與愚伏。曾所未擧。此雖當時草率之致。而然謬例可依此有平日受學門徒之或欲帶素者。似涉厓異。恐不可徑情而行也。生於此翁義均兄弟欲依朋友緦之禮帶縞於葬前而恐有駭俗之嘲。不果。朱子云禮以時爲大者。亦此意也。前者略有此言於相會之際。而更思之。有可商量者。敢此更煩。愚翁述行之語。雖不敢承重託。而亦有所不敢辭者。但老人近被契家文字之託。弊精神糜歲月。未有卒業之期。代斵汗顔之苦可言。此誌欲得可據文字爲之撰次。倘屬鄭慶輔。搜得本家仕宦履歷所記。爲家狀而示之耶。

與柳季華

[編輯]

昨於燈下。迷兒與柳郞語。偶及晦朔盈虛節序進退之理。仍閲書之朞三百註。觸處皆悟。神解絶倫。以此資質之美。若加意於向上之功。其進豈易量也。而方學之年。寸陰可惜。略加提撕。使之趲近裏面。無悠泛之歸者。此豈非父兄之事也。極知左右之愛不流於姑息。而猶且以此而爲吿者。誠以美質難得。流光易失。發揮先業之大。亦與他家子弟誠有異也。

答柳季華

[編輯]

昨承盛帖。動靜安佳。感慰曷勝。女息無敎而有行。想不閑於井臼。所望雅飭諄諄。庶罔愆於蘋藻之奉耳。西行近在八九。切欲相俟於江路之左。謀敍闊別。而適病兒在加恩。其回期與八九相値。而所送騎從非少。東西轉借。未免多少勞攘。半年之阻。千里之別。又失此一晤。世間離合。眞有數也。寧食三斗醋。莫行歲寒路。古人詩也。今日之苦。比古人益甚。未知耐得幾許艱苦。始入秦城。而城中桂玉之艱。俱可念也。李子方處書。欲及八日送河生家。而欲草峯老挽詞及祭文以送。恐怱怱未暇及也。

與柳季華

[編輯]

頃見朝報。所啓眞折中之論。而一鳴輒斥。豈盛朝招延之意乎。賢者之去就。其有關於世道如是。而兩司引避之辭。誠太迫矣。發行已久。而稅駕之報尙遲。瞻戀方切。卽聞尋遂初賦有日。切欲造拜。兼叩日邊消息。而方欲以病聞於朝。不敢任意遊走。奈何。寵擢逾涯。實願奔走闕下。一望淸光。而所任非所堪。以榮爲懼。欲前復卻。惶悚之至。覓不得置身之地也。時事之扼腕者非一二。卽令強顔趨班。終至狼狽而還。其得免於白首迷行止之譏耶。左見如是。已決難進之意。蓋以潦止之義固如是也。

與洪偉夫

[編輯]

昨歲邂逅。天實借之。別後蓬弱。又復幾日月耶。南溪暮雲。無日不在望。卽承遠信。履端蔓福。贊喜何量。生。新歲所添。惟眼花頭雪。無悰緖可言。先生文集。已就編摩。大約十冊。近欲淨寫一件藏書院。度其卒業之期。當在春暮耳。其間便有相議節目。而無從相聚。悵歎。李上舍時榦經痘十全。可賀。

答金道源世濂

[編輯]

陰雨彌旬。草土將息。非常人之比。區區馳泝之懷。未嘗少弛。伏承哀札。孝履粗安。感慰亡量。埈。論事失當。坐速顚隮。杜門自省。亦不悔謀身之拙。前荷哀示。誌文盛托。雖不可堪。忱請亦不可孤。顧惟採薪多憂。間被視草有役。逐日膠擾。殆無把筆之暇。意謂南還非晩。庶可卒業於靜閑之中。因循至此。慙負何已。自此或可少效精力。勉副至意。而未知卯申卒卒。能容片間構思耶。定交於片諾之頃。求銘於不腆之文。微德以堪。雖切赧然。而同氣之求。寧無感焉。但恐蕪拙之語卽使摭出。而終不可適用。如何如何。秋炎尙酷。伏乞強加蔬食。以全大孝。

與金道源

[編輯]

西厓先生始卒所豎立。可卓冠近代。而身歿二十年。尙未擧易名之典。公議之鬱鬱久矣。今得追賜謚號。而與傑然大節相契。豈非以左右在此地之力也。可見君子之立朝。必有輔於世道。而吾輩自此死猶無遺恨矣。

答金道源

[編輯]

頃有南來人報道爲治之道。其恩如慈父。其敎如嚴師。明足以發摘而不自衒。剛足以撃斷而主於和。政聲洋溢。非一人之私言。此無非自一編規約中出來。而可見君子所蒞。本立而道自行。如水走壑而火燎原。無往而不逹也。生。病蟄窮鄕。百事頽然。惟雪屋靑燈。書味尙無恙爾。有悼逝一念愈苦於孤寂中。發諸吟詠者。漫錄寄去。觀此可想此間情況也。

答金道源

[編輯]

愚老之逝。悲豈一人。暮境失依。世念益涼涼。卽承遠書。南嶽新摧天柱峯。豈惟古人有此慟也。頃聞滌籀未久。一境懽然。君子所蒞。固應如此。今見規約節目。益信其抱負之偉。非後世臨民者之所可彷彿也。大學新民之治。不見於世久矣。世之俗吏。卻將分內興學一事視爲何物。而甚至於雪日之吠。自非所見之正。所守之篤。焉能辦此一段事於絶無之餘乎。嗟歎之不足。敢附一語於後。蕪拙爲可愧也。

答李延川景嚴

[編輯]

相國襄事已過。典刑邈矣。後生安仰之慟。於是而愈未涯。遠在嶺外。無由大聲一慟於新阡宿草之間。卽承哀札。孝履支福。慰釋悁鬱。幽堂述行之託。世自有其人。非骫骳之文所可形容。而千里之外。屬委至此。豈非以出入門下之久。濡染道德之深也。適仍喪葬一事。逐月擾擾。無暇於筆硏之役。今始潦草成上。心事忙撓。述作不備。自視猶不滿意。何可梨然當厚望也。且審示意。欲措語務簡簡。非拙者所能。而況大賢事業之多。鋪敍之語。似不可沒實。鐫刻之際。如欲省其功役。則幸就此作略加㸃化。只撮履歷之槪。如標石陰刻之㨾如何。古人述行。以誌文爲重。歷代撰述之著於文集者皆誌。而碣銘則無多。一篇之多至於萬千言。後之追考事蹟者。皆以墨本而不於石刻。以此見之。墨本與石刻雖有同異。不相妨也。如欲將此爲謚狀。則就其中語意之有涉於觸諱者。一一刪去。無至於惹得鬧端也。

答沈子順諿

[編輯]

曩垂惠書。可見心聲往來之義。感佩不能忘。玉京遠於日。修謝乏便。此中耿耿。惟月明知之耳。信後爲況如何。爲學所進幾何。向者省郞之薦。雖見愛之過。非私於埈。而自惟憒憒如土偶。於世無輕重。且今爻象豈吾人彙征之時。留得閑漢在田間。飽喫幾畦杞菊。實賤分所安。而卻欲費朱鉛飾衰醜。畢竟累及明者。使稽叔夜當此。早已著絶交書耳。世變波蕩。嫠婦亦憂。衰敗之蹤。寧復世念。但於中夜。每上下一世人物。未嘗不慨然於賢者之虛老。顧落落相望。承晤未涯。暮境日月幾何。等閑拋擲於睽逖中耶。惟望進德不已。時以所得因風頻敎。亦無異於合席敍心也。

與吳敬甫

[編輯]

近聞臺中避嫌之啓。可謂朝陽之一孤雊也。一自權臣倡爲荒雜無倫之說。欲以氣勢而濟其保固權寵之私。頃雖群議廷爭。而無一語攻破其誕妄者。以其人之勢焰燻灌。有足以塞衆口也。今聞所論激切。不先時而強聒。不後時而失機。就其事理窮屈處。能持滿而發矢。聖明之朝。得敢言如左右數公。國事何至於此。朝議何至於泯泯無頭緖也。但念大音難諧。孤根易躓。知舊之有慮於正人君子者固已深矣。而亦未嘗不以田畫之加勉於鄒志完者。爲吾友莊誦。風便甚速。言不倫次。

與鄭子容弘溟

[編輯]

今此小差之來。未知其意如何。此本藩島所差遣。若以威勢而䝱之。欲添得歲幣之數。則自我宜有以挫之。以抑其驕氣可也。若欺我虛弱。欲無故動兵而來。則其狼性獸心。未必因我禮貌之厚而遽寢之也。與其屈節而徒取羞辱。孰若據理以爭之。庶致怛其心也。今不能然。朝廷之所待之者。別用異數雲。南邊之釁。恐自此而始矣。如上京一事。旣許之矣。今沒奈何。但未知入京之後渠若強請詣闕。未知將何處之。慶曆元昊使之來。其時遠慮之人。至以不賜御筵力爭之。今日之事適類此。敢將防微杜漸之見。苦口奉稟。且聞沿路館接亦過於優厚。而道路除治且異於常規。此則各官不能裁損之致也。從前廟堂於此等局外之言。未嘗虛懷曠納。今何可強聒。但將林下所見。以爲知己者言耳。專對之才。古稱其難者。以事變無窮。臨時猝應。一言得失而動開利害耳。今幸使乎之命。及於左右。深爲國事喜。而惟願益加愼重。使虜情折於樽爼。而國勢重於鼎呂也。往歲李子時奉使在海堧日。以客中所吟長律二十首寄示。亦望左右之無惜見投以刮昏眸也。

答權靜甫

[編輯]

同在一路。勢如隔河。英簜過境。天所以畀良便也。而卽承示意。良覿參差。人間事喜乖例如是。古人所謂一見爲命者。以此也。兩家心膽。相照有日。何可以過門不入爲憾也。生。聞有不卽奔問之劾。參以臣子羈紲之義。則臺評之發。固其宜也。但於聞變之初。束裝方就途。忽聞有管餉之差。私心以爲有兵無食。有自潰之勢。扈蹕行朝雖其本心。而宣力於外。差有報效之勞。玆敢悶默就此。誠以國家之事內外無輕重也。今於公論之下。何敢多辯。只恃一片心以自遣耳。但所管之事未及整頓。而今遽拋擲。將棼亂無頭緖。此間難處之狀。眞所謂大狼狽也。切望指敎。俾不迷攸往也。李君顯,李寛甫亦被評。或未詳侍衛分朝事耶。生。亦嘗一往。而以有事本道。不得久留而回耳。

與金應教

[編輯]

邦國不幸。先大夫沙溪先生奄捐舘舍。天不慗遺。世失儀表。朝論之絲棼。士習之瀾倒。將誰賴而正之。殄瘁之慟。中外同切。況荷知顧如老物者。其私憂公慟。豈常情之比也。顧喪禍餘生。已作頽廢將死之物。袖中瓣香。無由一致靈幾之下。千里奔訃。深有愧於古義也。先王制禮有節文。毀不勝喪。謂之非孝。伏願強加蔬食。以副知舊之望。

答李仲明

[編輯]

積雨新晴。淸札忽至。一日兩快。煩鬱如掃。但審歸興所牽。已以病聞於方伯。非知舊期望之意。而亦恐進退之際有不得自由。而轉成多少狼狽。更望七停八當。無前輩凹凸之患也。生。衰憊日甚。卽當愚翁祥日。病未往酹。此間情況可知也。門生之稱。非薄劣所敢承當。切望去之以安愚分。

與李仲明

[編輯]

頃日因便聞一琴一鶴已還本業。其視陶元亮之四十日而歸。未知日子孰多少也。爵祿掉脫之易如是。聖人之竝稱於蹈白刃之難者。於左右誠綽綽有餘裕也。良可歎服。卽日齋居動靜如何。鄙生。以欲澌之氣而値流金之熱。苦苦度日。僅保膈上喘耳。何緣相聚敍闊。以洗此胸中之煩㪣也。前日所控孫兒之症手足伸縮之患。近於數日之內。發動者再三。深恐漸至緊重。敢此更稟。幸乞詳加指敎。置之生路。

答全性之以性

[編輯]

路岐一別。至今悵然。遠書承旅況粗順。慰釋悁鬱。鄙生粗遣卯申。春事已盡。歸計晼晩。只自悶悶。書中示意。此實人情難耐處。災患纏縛。隨處而安。我無憂撓。如械斯奪。此古人語也。幸以是自遣如何。

與全性之

[編輯]

昨日詣闕。不省左右在鎻直中。不得相問。未知做度之畢在何間。咫尺如隔蓬弱。苦事。就悚金君珩當出代加。而前此無祿仕之意。不果圖也。今以請撰先碣銘來五峯門下。親舊勸以爲貧而仕。始欲圖出。而嫌於自衒。不敢開口。敢此替逹。乞須留念如何。所親在化地。得此人才置百執事。實銓敍流品之所不可已者。幸勿留難是望。

答金存中

[編輯]

謂君近有湖行。深望經由一拜。書中無此語。扳晤稍闊爲恨。屏祠之撤。出於一時意見。而不念先賢播芬之地遽作荒草之墟。咄咄奈何。賴天之靈。幸而得復。則諸公衛道之力。何異禹門一柱。而或恐不硬着脊梁。終爲浮議所壞了也。十年妥靈之地。不忍一朝丘墟。只奉安新主於舊祠。而因舊僕以護之。此與創起新役。多屬良民。如近日他院貽弊之爲有間。未知立異者何所見而然耶。如謂一邑而二祠。事體較重。則中原立祠如此類者何限。便忙率爾奉答。只陳其所見。非敢自以爲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