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融堂四書管見/卷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融堂四書管見
◀上一卷 卷五 下一卷▶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罕,少也。)

利非世俗之所謂利。若世俗之利,豈特罕言而已哉。曰命,曰仁,非可以口耳傳也,故不易語。雖然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則固有不言而言者耳。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達巷者,黨名也。執,偏執也。)

黨人能以大哉贊夫子,在當時豈易得者。但以博學無所成名為大,則又未知聖人之所以大耳。有所執即有所名。夫子發吾何執之義,其為大便自可見。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深言其不然也,所以曉門弟子。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麻冕,緇布冠也。純,絲也。儉,謂省約。緇布冠,以三十升布為之,升八十縷,則其經二千四百縷矣。細而難成。臣與君行禮,當拜於堂下。君辭之,乃升成拜。泰,驕慢也。)

從眾違眾,或古或今,惟其可而已。繼周損益規模可以略見。或曰:何以又雲服周之冕,曰周之衰也?俗壞,文浮侈,然徇欲以逞,無復先王之舊矣。而有純儉者焉,所以特取之救時弊也。此正與其奢也寧儉之意若。夫子得時行道,定一代之製作,必若答為邦之問而後可。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必固我,皆私也。大抵都從意上起,一節深一節。本心澄然虛明,如何著得此四字。絕者,去之。毋者,所以絕也。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去聲下同]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去聲]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匡,地名。陽虎曾暴於匡,夫子貌似陽虎,故匡人圍之。文,即道也。茲,此也,夫子自謂也。後死,後我而死者,據遇難之時而言也。)

斯文之喪未喪在天,則夫子之死生,固不在夫子也,匡人且奈何哉。

大[音泰]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平聲]?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太宰,官名。與,疑辭也。固者,固是也。縱,猶使也。縱之將聖,言將使之為聖人也。牢,姓琴,字子開,一字子張,孔子弟子。試,用也。)

大宰稱夫子之聖而曰多能,子貢答以天縱之聖而又多能。大宰未足與議也,而子貢之見乃復支離如此,夫子一掃其固陋而直以不多諭之。道一而已,果在於多乎?知所以不多則知所以聖。此語正切子貢之病,不試故藝,賤故多能。琴牢因舉夫子舊語,助明之。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音扣]其兩端而竭焉。」(空空者,空之又空,徹底洞然,一無所有也。叩,擊也。問,難之也。兩端,猶言兩項也。竭,盡也。)

有意則有知,無意則無知。所貴於覺者,覺此無知之妙耳。聖人之心如太虛然,故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學者往往以多能多識為務。聖人恐起意億度之害道也。特發無知之旨以示之。無知如何,下文所以證也。鄙夫之問,若易答矣。我實空空無有,止扣其兩端而已竭焉。明乎此,則知。雖言未嘗言,雖思未嘗思,而舜禹之所以不與,所以無為,可默喻矣。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平聲]!」(鳳,靈鳥,文王時鳴於岐山。河中龍馬負圖,伏羲時出。)

河圖、鳳鳥,瑞世之符,非必皆然也。夫子特假此,以嘆時之不可為耳。《春秋》之作而絕筆於獲麟,何哉?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齊衰,喪服。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貴者之盛服也。瞽,無目者。)

作者,斂然而起。趨者,翼然而疾。皆敬之容也。於此三者,雖少必爾,誠心所形,無間長幼也。

顏淵喟[苦位切]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喟然,嘆聲。彌者,愈也。循循,從容不迫之貌。誘,引進也。卓,立也。未,無也。)

高而不可及,堅而不可入,忽前忽後而不可定,此正汲汲皇皇,憤悱之時也。人情到此,多不能勇進。夫子卻循循善誘,博以文,約以禮,使之欲罷而不能,欲見不得見,欲己不得已,引而不發,惟此時為然。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比瞻忽不同,亦只是若有所見耳。至於欲從末由,則所謂高與堅者,由是也,本非高與堅也。一旦洞然,六通四辟,故又作卓爾之見。此章深見得夫子善教,顏子善學處。先儒論喟然之嘆,當在問仁之前,足以破千古之惑矣。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閑[如字],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夫子時已去位,無家臣。病閑,少差也。大葬,謂君臣禮葬。道路,棄於道路也。)

於本分上有纖毫不安穩處,便是欺天,況詐為臣乎。觀死於二三子之手,與死於道路之語,只據本分,氣象自然正大。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紆粉切]櫝[徒木切]而藏諸?求善賈[音嫁]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韞,藏也。櫝,匱也。沽,賣也。)

憂則違之,未嘗韞藏。樂則行之,未嘗求沽。子貢殆失問矣。兩言沽之哉,不然之辭也。待賈,猶言待時。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東方之夷有九種,欲居者,深嘆諸夏之無君,非真欲往居之也。)

雖蠻貊之邦行矣,何陋之有乎?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魯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衛反魯)

未正之先,雅頌必多失所。雍,頌也,而歌於三家之堂。他可概見,斯道不行於天下。晚歳而歸,拳拳一魯。籲,真不幸矣哉。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純德孔明,無非妙用。不勉而中,不思而得,雖應酬交錯而我一無所有,非謙辭也。虛明洞洞,如水鏡中象,實未嘗有也。流俗於此數者,多不盡其分,故特揭以警之歟。然其大旨,惟不起意乃善耳。有意即有,無意本無,何有之言,學者宜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音扶]!不舍[上聲]晝夜。」

愚嘗作《竹泉贊》雲:源源而來,涓涓而滴,不晝而出,不夜而息,與天地而始終,惟吾之一。

子曰:「吾未見好[去聲下同]德如好色者也。」

民之秉彜,固好是懿德也,梏之反復,欲蔽情昬,則去禽獸不遠矣,安得以其好色之心而好德哉?易猶轉樞,難於登天。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求位切],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芳服切]一簣,進,吾往也。」(簣,土籠也。)

止則止於此矣,而方進者不可量也。或止或往,誰實為之。

子曰:「語[去聲]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平聲]!」(惰,懈怠也。)

個中人聞個中語,句句皆實事也。無所不悅,所以不惰。不然只是空言耳,如何強得。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此道無窮,豈有止哉。見其進,未見其止,所以嘆顏子之能自強不息,而惜之耳。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音扶下同]!秀而不實者有矣夫!」(谷之始生曰苗,吐華曰秀,成谷曰實。)

苗而秀,秀而實,生理之自然也。有以夭閼之,則不盡其天矣。人皆有是四端,其苗之謂歟。是故不可以無學。

子曰:「後生可畏,焉[於虔切]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來,後來。今,今日也。)

後生之所以可畏者,以方來者之未易量也。可畏之年不知所勉,至不足畏,則何及哉?古人之於四十,每每致意,如曰不惑,曰強仕,曰不動心之類,蓋自幼而學。成德達才,此其時也,故又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可不重歟,可不懼歟。聞言聞道,非謂有聞於人也。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法語者,有法度之語,巽與者,巽順而與之言。繹,思繹也。)

正大之論,不能不從。婉入之辭,不能不悅。悅而繹,方有味。從而改,方有益。不然則詭隨,茍殉之徒耳,何足與之言哉?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人之心,固各有所主也。惟主於忠信,方是立德之本。一失所主,橫流奔放,其禍有不可勝言者。聖人所以再提此語,為一章之首而申言歟。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帥,主將也。)

匹夫有誌尚不可奪,況誌學者乎。此是力行第一個字。

子曰:「衣[去聲下同]敝縕[紆粉切]袍,與衣狐貉[胡各切]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平聲]?『不忮[之豉切]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敝,壞也。縕,枲著也。袍,衣有著者,衣之賤也。狐貉,以狐貉之皮為裘,衣之貴也。忮,害。求,貪。臧,善也。二句衛風雄雉篇中語。)

恥衣之不若人,則其人可知矣。觀子路車焉輕裘,氣象不如是也,才恥於此。不忮則求,能不忮求,何所用而不善乎。夫子所以善之,雖然不以外物為心害,而後可進於道耳。茍進於道,忮求殆不足言也,果可以此為盡善而遂終身乎?夫子所以抑之。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易曰:困,德之辨也。平居無事,如何辨得?直到打不過處,方見力量淺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無疑故不惑,無累故不憂,無餒故不懼。知,所以致知也。勇,所以力行也。知則仁矣,仁則勇矣。三者只一事。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適之也。」(適道,猶言造道也。權,稱錘,衡所取平者。)

有誌於道,決定不回,方可與之共學。悠悠泛泛,一出一入,何足與語也哉。然道非智探力索所可強也。一旦感悟,心通內明,乃自得耳。是謂適道,是謂知及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是故貴於立也。此立非力,此立非思,常覺常明,不昏不滯,則萬變交錯自然不動矣。此仁,守之功也。若夫達權則非聖人不可。桀紂可伐也,管蔡可誅也,蒲盟可背也,南子可見也,此仕止久速。所以為聖之時也。四節功夫,斷斷乎曰可與,曰未可與,具有科級次第。後世才說學便說權,可謂無忌憚。

「唐棣[大計切]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首四句,逸詩也。唐棣,郁李也。偏反者,言華之或偏或反也。而,語助也。《詩》雲:室邇人遠。則此室亦當是言人之居室。然夫子特藉此以發何遠之旨耳,不謂人也。)

詩曰: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夫子則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嗟夫,思則得不勞,瞬息不思則不得,風馬牛之不相及。思與不思者,誰?遠與不遠者,何物哉?

鄉黨第十

孔子於鄉黨,恂恂[相倫切]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直遙切下同]廷,便便[旁連切]言,唯謹爾。(恂恂,信實貌。便便,辨也。)

入裏必式固,自不當以頰舌多尚人,況吾夫子也耶。然愚三復斯旨深悟處。鄉黨之道,恂恂,似不能言,宜優遊涵泳而得之。若宗廟朝廷,則有不可不明辨者,但謹而不放耳。或言或不言,雖各有宜,無往而非忠信篤敬也。他人才多言便佞給,必不謹。才不言便緘嘿,必不能恂恂。聖人於樞機,甚重記言行者,特冠一篇之首。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苦旦切]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魚巾切]如也。君在,踧[子六切]踖[子亦切]如也。與與如也。(侃侃,和樂貌。誾誾,中正貌。踧踖,不敢自安也。與與,不忘向君也。)

下大夫則侃侃,上大夫則誾誾。君在則踧踖與與。等級高下,無適不宜,變化虛明,自然中節。

君召使擯[必刃切],色勃如也,足躩[驅若切]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赤占切]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擯,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勃,變色貌。躩,盤辟貌。所與立,同為擯者,擯用命教之半,如上公九命,則用五人。揖左人,則左其手;揖右人,則右其手也。襜,整貌。翼,如鳥舒翼也。)

此一節,記擯相之容。色勃足躩,重君命之始也。賓退必告,謹君命之終也。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屛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入公門如不容,過位言似不足,升堂屏氣似不息,君愈近而愈肅也。出降一等逞顏色,君漸遠而漸舒也。沒階言趨進者,進復於位也。復位言踧踖者,不敢自安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平聲]。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縮縮[色六切],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直歴切],愉愉[羊朱切]如也。(圭,諸侯命圭。聘問鄰國,則使大夫執以通信。如不勝者,如力不能堪也。上堂則如揖,下堂則如授圭,於人皆恭也。戰色,戰而色懼也。縮縮,舉足促狹也。如有循,言行不離地,如緣物也。享,獻也。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實。私覿,以私禮見也。愉愉,色和也。)

執圭者,通信之始,故如戰色,謹之至也。享禮者,交際之時,故有容色,氣之和也。私覿者,燕見之暇,故愉愉,情之親也。陽開陰闔,無非造化自然。

君子不以紺[古暗切]緅[側由切]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研奚切]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去聲]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上聲]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去聲]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君子,言大凡也。紺,深青揚赤色,齊服也。緅,絳色。三年之喪,以飾練服者。飾,領緣也。紅紫,間色也。褻服,私居服也。褻服猶不用,其它可知。袗,單。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綌。表,外也,出必加外衣也。緇,黑色。羔裘,用黑羊皮。麑,鹿子,色白。狐,色黃。以衣裼裘,欲相稱也。褻裘長,欲其溫。短右袂,便用事也。寢衣,衾也。長一身有半,舒縮自便,覆足不露也。狐貉,毛深溫厚,私居適體也。君子常佩,惟居喪則否。朝祭之服,裳用正幅如帷,要有襞績,而旁無殺縫。其餘若深衣,要半下,齊倍要,則無襞績而有殺縫矣。喪主素,吉主玄,吊必易素也。吉月,月朔也。)

服者,身之章也。其色有宜,其制有度,其用有節,皆所以防非僻之心而養之以正也。先聖垂訓如此,故概以君子言之。

齊[側皆切下同],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齊,則沐浴而著明衣,所以明潔其體也。)

變食者,變其常日之饌。遷坐者,遷其常居之所。皆所以嚴祀事也。

食[音嗣]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音嗣]饐[於逸切]而餲[追邁切],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而甚切],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音嗣]氣。唯酒無量[去聲],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音士]菜羹,瓜祭,必齊如也。(食,飯也。精,鑿也。饐,飯傷熱濕也。餲,味變也。魚臭爛曰餒。肉傷曰敗。色惡臭惡,味敗而色臭變也。臭,氣也。失飪,烹調失生熟之節。不時,非時之物也。割不正,謂割牲之不以禮者。食以谷為主,不可使肉氣勝之。無量,言不足為杯之限,惟以不及亂為度也。沽、市,皆買也,恐不潔。姜助胃不多,恐傷胃也。祭於公,助祭公家。不宿,不經宿也。出三日,供之者遲,慢神失禮也。)

滋味所以養血氣,一失其宜,則傷生矣。聖人於此,纖悉不茍,非為口腹也。凡十餘條,皆節飲食之道。食不語,寢不言,不特嚴於自防,亦且周於養生。祭肉不慢,雖薄必齊,所以事鬼神也。

席不正,不坐。

聖人之心,無時而非正,起居飲食皆行其所安也。後世亂倫失次,人道冺冺,有弗暇恤,而暇一席之計乎?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乃多切],朝服而立於阼階。(杖者,老人也。六十杖於鄉。儺,所以驅疫。阼階,東階也。)

不敢先杖者而出,所以尊鄉老。朝服,非特安室神,且與鄉人共敬其事也。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再拜送之,重而有情也。辭曰未達,恭而不詭也。

廄焚廄。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聖人之仁有義行焉。若人與馬,雜問便不可。愛無差等,墨子之學也。記者特書不問馬三字,深見聖人之心。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扶晚切]。疾,君視之,東首[去聲],加朝服,拖[徒我切]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食或餕餘,故不薦。正席先嘗,如對君也。腥,生肉也。先飯,為君當食也。君視疾,則遷之南牖首東而面北,加朝服於身,引大帶於上也。不俟駕,急趨徒行,不敢留君命也。)

食則先嘗,腥則熟而薦,生則畜,重君賜也。

入太廟,每事問。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於我殯,殯於其家也。)

死無所歸,朋友之責也。夫子以身任之。獨拜祭肉,所以重先祖。

寢不屍,居不容。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屍,仰臥如死也。容,容儀。式,車前橫木。有所敬,則俯而憑之。負版,持邦國圖籍者。)

寢不屍,雖寢而未嘗肆也。居不容,非惰也,申申夭夭是也。前言雖少必作,而此又以褻狎言之聖人。於人其有褻狎者哉,猶至親且密雲耳,甚言其不敢慢也。兇服不必齊衰,故變。與式亦異。盛饌與迅雷風烈必變,重主禮,敬天威也。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綏,挽以登車者。內顧,回視也。)

正立而執,不特威儀有度,稍不正且傾敧矣。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皆車中安重之容也。正大氣象,可以想見。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九用切]之,三嗅[許又切]而作。(雉,文禽。色者,指雉而言也。共,供之也。嗅者,嗅其氣也。作者,起而不顧也。)

色斯舉,與翬斯飛之類,語法正同始也。但見有色之飛舉,中也翔,終也集。於山梁而後知其為雌雉焉。夫子連發時哉之嘆,其義大矣,其旨遠矣。子路取而共之,何為者哉?三嗅而作,不與之言而示之意。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