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百回詳注/16
目錄 | 西遊記百回詳注 | |
◀上一回 |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 下一回▶ |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悟元子曰;上回已言修道者須有真腳力,而後可以得正果。然腳力雖真,而不知陰陽配合,則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大道難成。故此回合下二回先寫其假陰假陽相合之假,以證真陰真陽相合之真也。
篇首「和尚見了行者,問唐僧:『那牽馬的是個什麼東西?』唐僧道:『低聲。他的性急,若聽見什麼東西,他就惱了。』」東為木,屬陰。西為金,屬陽。「他的性急」,是有金無木。有西無東,金丹難就,算不得東西。「和尚咬指道:『怎麼有這般一個醜徒弟?』三藏道:『丑自丑,甚是有用。」』夫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通,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佛成仙,世法道法無有分別。所異者凡父凡母而生幻身,靈父聖母而生法身,若遇明師咬破此旨,則說着丑而行着妙矣。「觀音」者,照視之謂;「禪院」者,空寂之謂。空觀而無實行,故謂觀音禪院,即釋典所謂「巍巍佛堂,其中無佛」者是也。
「行者撞鐘不歇,和尚道:『拜已畢了,還撞怎麼?』行者笑道:『你那裡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哩!」此便是一日有一日之功果,日日有日日之功果,不得以空空一觀為了事。其曰「你那裡曉得」者,欲使其曉得也。因其人多不曉得,而反稱大聖撞鐘為野入,此等真野人耳。行者道:「是你孫外公撞了要子的!」先天真一之氣,自虛無中而來者,是為外來主人公,得此外公,靈通感應,曲直應物,潛躍隨心,其修道如耍,絕不費力。彼一切執心為道,着空之徒,聞的此等法音,見說此等法象,能不嚇得跌滾而叫「雷公爺爺」乎?
「老增痴長二百七十歲。」此明示為心也。心屬《離》,在南,其數二七,故長二百七十歲。「一小童拿出一個羊脂玉盤兒,三個法藍茶盅。」此明明寫出一「心』字也。羊脂盤兒,象心之一勾;三個法盤藍盅,俏心之三點,非心而何?又「一童提把白銅壺兒,斟了三杯香茶。」白銅壺象腎中之精,斟了三杯香茶,乃腎氣上升而交於心也。「三藏夸為好物件,老僧道:『污眼!污眼!這般器皿何足過獎?』」言無知之徒誤認心腎為陰陽,或觀心,或守腎,或心腎相交,是直以此中有好物件矣。殊不知心腎乃後天濁中之濁,若以這般器皿為好物件,真是污眼!污眼耳!
老僧問三藏有甚寶貝,三藏道:「東土無甚寶貝。」示其我家無寶也。行者道:「包袱里那一領袈裟不是寶貝?」言包羅萬象,備具五行,不着於名相,不涉於有無者方是真寶貝,而不得以心腎為寶貝。「眾僧不知此等寶貝,聽說袈裟個個冷笑。」正下士聞之大笑去之也。「行者欲取袈裟,三藏莫叫鬥富,恐有錯。」所謂傳之匪人泄天機也。又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誠恐有意外之禍。」所謂「君子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也。「老僧見了寶貝,果然動了奸心。」是執心而用心,直以動心為寶貝矣。「廣智道:『將他殺了,把袈裟留下,豈非子孫長久計?』廣謀道:『連人連馬一火焚之,袈裟豈不是我們傳家之寶?」』夫人之所以修心者,必疑其心之靈明知覺,廣智廣謀,即是寶貝,而遂愛之錯之,以為長久計,以為傳家寶。殊不知認此廣智為寶,即是用假而殺真;認此廣謀為寶,即是以邪而焚正。噫!日謀夜算,執守此心,君火一動,相火斯乘,君火相火一時俱發,能不火氣攻心,玉石俱焚乎?
「行者變作蜜蜂從窗楞中鑽出,看見和尚們放火,將計就計,南天門尋廣目天王借辟火罩,罩住唐僧、白馬、行李,房上保護袈裟。」此暗密中鑽研透徹,而知師心為害,將計就計,火里下種,借假修真之大機大用,較之放心謀寶貝者,何啻天淵?「那些人放起火來,一陣風颳的烘烘亂着,正是星星之火,能燒萬頃之山,把一座觀音院,處處通紅。」《悟真篇》曰:「火生於木本藏鋒,不會鑽研莫強攻。禍發總由斯害己,要須制伏覓金公。」老和尚用智謀而圖袈裟,正「不會鑽研而強攻」。燒得觀音院處處通紅,正「禍發總由斯害己」,木之藏火鋒也。如此,安得如金公借辟火罩,而保袈裟為至真乎?
「觀音院正南黑風山黑風洞妖精,見正北火光晃亮,知是觀音院失火來救。」此個妖精即腎中妖精,黑風山黑風洞,狀腎水之純陰。腎屬北,何以在觀音院之南?此特取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之義。心腎亦有相濟之道,故黑風洞之妖而來救觀音院之火。「他不救火,拿着袈裟趁着鬨打劫,飛轉山洞而去。」噫!金丹圓陀陀,光灼灼,無形無象,至無而含至有,至有而藏至無,乃真陰真陽相濟而成象者。是為先天真一之氣,本於父母未生以前,豈父母既生已後心火腎水之謂哉?迷徒不知是非,捨去先天之真,擺弄後天之假。誤以心為陽,腎為陰,心中之液為陽中之陰,腎中之精為陰中之陽,當午時而守心,子時而守腎,使心液腎氣交結於黃庭便以為丹。豈知守心則金丹已為心所害,如觀音院僧謀寶貝者是也;守腎則金丹已為腎所陷,如黑風洞怪竊袈裟者是也。其黑風怪不能救火,而且盜去袈裟不亦宜乎?故眾僧道:「唐僧乃是神人,未曾燒死,如今反害了自己家當。」可知執心之輩,儘是自害其家當,而不能成全其家當。自害其家當,終亦必亡而已,可不畏哉?詩云:「堪嘆老衲性愚蒙,計奪袈裟用火攻。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提醒世人,何其深切?
「行者把那死屍選剝了看,更無那件寶貝。」言執心為道者,皆以為此幻身有寶貝,以故千方百計,智謀運用,妄想修仙,果若幻身有寶,死後到底此寶歸於何處?仙翁現身說法,「把死屍選剝了看,更無那件寶貝。」是明示人以這幻身無寶也。然則幻身無寶,可知守心者之非道,守腎者亦不真。即此二宗公案,仙翁已是一棒打倒了七八層重牆,徹底透亮,學者可以寬心前去,別尋寶貝下落矣。
詩曰:迷徒不識本原因,誤認皮囊有寶珍。心腎相交為大道,火生於木自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