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遊記百回詳注/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下一回▶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悟元子曰:上門微示變化後天水火,借假歸真,以真化假之旨。此回與下回實寫變化之真火候。

  《悟真篇?後序》曰:「順其所欲,漸次導之。」老子云:「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固與者,即順其所欲也,順其所欲,騰挪變化,而後天陰陽無不為我所用,無不為我所化。故前回順其精細伶俐之所欲,即得葫蘆、淨瓶;此回順其老狐之所欲,而即得幌金繩。順其二魔之所欲,金繩失而復得,葫蘆去而又還。一順欲而妖魔不能測其端倪,然順其所欲功夫.總在其中用假,借假復真耳。但真中用假,須要識得真;借假復真、須要知的假。

  篇首「兩個小妖將葫蘆拿在手中,爭看一回,忽抬頭不見了行者。」不知真假也。伶俐蟲道;「莫不是孫行者假變神仙,將假葫蘆換了我們真的去?」不識真假也。不識真假,未取於人,先失其已。此等之輩,枉施精細伶俐。如地下亂摸,草里胡尋,那裡得有寶貝乎?殊不知在真寶並不在精細伶俐,而在乎不識不知也。行者變蒼蠅兒,即不識不知之象。「蠅」與「嬰」同音,「蒼」者五色俱化,「嬰兒」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非色非空,即色即空,真空妙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即是如意佛寶,即是如意金箍棒。故曰:「隨身變化,可大可小,蒼蠅身上亦可容的。」一不識不知,其真在我,其假在彼,便是識得真假,可以借假歸真,真中用假矣。

  二魔不用精細伶俐,差常隨伴當巴山虎、倚海龍,請老奶奶吃唐僧肉,就帶幌金繩,要拿孫行者。《悟真篇》曰:「四象五行全藉土」。又曰:「《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蓋土之為物,所以和四象合五行,為五行四象之母,但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之土為真意,後天之土為妄意。其土成聖,為聖母;假土為魔,為魔母。壓龍洞老狐,是假土而壓生氣,故為後天陰陽之母。行者為心猿,道心也,妄意之假土一動,道心受傷,故魔以幌金繩要拿孫行者。龍為性,虎為情,虎巴山而張狂,龍倚海而兇惡。此後天氣質之性情,非先天真空之性情,故為陰陽二魔之常隨伴當,又為請狐疑妄意之使者。提綱「魔頭巧算困心猿」者,是言氣質之性情一動,意念不定,如繩之交錯蕩幌,懸虛不實,而道心有困矣。「行者在旁聽的明白」。是不識不知,靜中悟的氣質之發,而不為假者所瞞矣。因其悟的假,故將二妖打作一團肉餅,不使假龍假虎、巴倚作怪而起妄意;因其悟得假,故能變假誘假,打死老狐之妄意,而得金繩,倚假以歸真;因其悟得假,故能假中用假,以一賺兩。魔頭不識,傾心拜叩,輸誠恐後。此等作用,皆袖裡機關,惟舉高明遠見者知之。「八戒吊的高,看的明」,此其證耳。

  「行者不吃唐僧肉」,是不在肉皮幻囊上做作也;「要割八戒耳朵下酒吃」,是戒慎恐懼在不睹不聞處用功也。《悟真》云:「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壺內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瑰漿。」識的他家不死方,則能延命,能返魂,有無不立,色空不拘,滿洞紅光,聚則成形,散則成氣,而變化無端矣。何以行者與魔相爭,使幌金繩扣魔頭而反為魔扣乎?金丹之道,有當緊者.有當松青。緊者本也,為先;松者末也,為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葫蘆屬心,淨瓶屬身,金繩屬意。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試其意。是誠意宜先宜緊,正心修身宜後宜松。先得葫蘆淨瓶,後得金繩,是宜緊者反松,宜松者反緊,謂之不知鬆緊。不知鬆緊,所以出不得魔之圈套。然欲誠其意,先致其知,金箍棒變作鋼銼,把圈子銼作兩段,脫將出來,是格物而知至矣,知至而鬆緊之法可得。知其鬆緊之法,於是而誠意,則意可得而誠矣。行者變小妖以真用假,粗中取細,真繩籠在袖裡,假繩遞與那怪,是知至而意誠。意誠則真土復還,假土自滅,主宰在我,從此而正心修身可不難矣。故曰:「大聖得了這件寶貝,急轉身跳出門來,現了原身,高叫妖怪。」夫現原身者,示其真土在我也;高叫妖怪者,示其假土在彼也。真假分明,騰挪變化,顛之倒之,縱橫逆順莫遮攔。行者孫,者行孫.孫行者,顛來倒去,總是一行,總是一孫。一而三.三而一,三家一氣,意誠而心即正。故入葫蘆,出葫蘆,隨心變化,出入無疾。

  最妙處是行者裝入葫蘆內一段,古人云:「一毫陽氣不盡不死,一毫陰氣不盡不仙。」入葫蘆叫娘,所以窮取生身之處,叫天所以還其父母未生以前,化孤拐所以化其偏倚之行,化腰節所以歸於中正之道,故曰:「化至腰時都化盡了。」「拔一根毫毛,變作半截身子。」正一毫陰氣不盡不仙;真身變蟭蟟出外,正一毫陽氣不盡不死。又卻變作倚海龍,正於一毫陰氣不盡處,而倚假以修真也。因其倚假修真,放兩魔不知真假,左右傳杯,全不防顧,而行者藏真與假.無不隨心所欲。意誠而心正,心正而人心已化為道心。大聖撤身走過得了寶貝,心中暗喜道:「饒君手段千般巧,畢竟葫蘆還姓孫。」噫!千變萬化,總在一心;千變萬化,總是一孫。但在真假上分別耳,認得真假,則假亦歸真;認不得真假,則真亦成假。真變假者為魔,假變真者為聖,是在修道者善於騰挪變化,神明默運耳。

  篇中毫毛變葫蘆,變金繩,變小妖,變轎夫,變假身;妖怪皆不能識。修行者,若識得真中用假,倚假修真.則誠意正心修身之道得,左之右之,無不宜之矣。

  詩曰:休施巧偽枉勞心,別有天機值萬金。撲滅狐疑真土現,騰挪變化點群陰。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