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百回詳注/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下一回▶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悟元子曰:上回誠意正心,假歸於真,已是道心用事。此回實寫道心點化群陰之火候。

  篇首一詩,言修道者本性圓明,俯視一切,翻身之間即可跳出網羅。但此性非空空無為即可了事,須要在大火爐中煅煉成就,方能變化不測,長生不死。蓋修煉之法,非可強制,當隨氣運,轉濁而歸清,返樸還淳,貞下起元。由東家而求西家,自西家而歸東家,東西相會,金丹到手,方得逍遙物外。一點靈光注於太空,萬物不得而傷,造化不得而移。故曰:「此詩暗合孫大聖的道妙。」猶言孫大聖即是本性,本性即是道心。本性者,體也;道心者,用也。體不離用,用不離體,本性得道心,自然一點神光注空,千變萬化,無處不通。故曰:「他自得了那魔真寶,溜出門外,現了本相,厲聲叫門。」此道心發現,正當消化人心之時。前盜金繩,是從妄意中盜回真意,此是從人心中盜回道心。真意復,則道心可復;道心復,則人心可滅。

  行者真葫蘆,真心也,真心即是道心;妖怪假葫蘆,假心也,假心即是人心。道心者,陰中之陽,為雄葫蘆;人心者,陽中之陰,為雌葫蘆。「老君解化女媧,鍊石補天。」是陰中藏陽,以陽解陰。榷坎》中之戊土,點化《離》宮之已土,借實以補虛也。「妖精說補到《乾》宮缺地,見崑崙山下一縷仙藤,結着個紫金紅葫蘆。」《乾》宮缺地,即《離》也。一個紫金紅葫蘆,即《離》中虛也。是直以《離》宮修定空守人心,即是補天之道矣。行者說:「補完天缺,行至崑崙山下,有根仙藤,結着兩個葫蘆。我的是雄,你的是雌。」兩個葫蘆,一《離》一《坎》也。《坎》中滿為道心,《離》中虛為人心,以道心之真雄,化人心之假雌,方是鍊石補天之妙道,而不落於頑空寂滅之學。「行者將真葫蘆底兒朝天,口兒朝地,叫銀角。銀角應了一聲,倏的裝在裡面。」正《坎》、《離》顛倒,以真化假之妙。人心已化,純是道心,復見天良本性,非補天而何?本性既復,聖胎有象,可以無為,溫養十月,待時而脫化矣。故曰:「等老孫發一課,看師父什麼時候才得出門。」這個天機密秘,本諸《周易》文王、孔子聖人、桃花女先生、鬼谷子先生,口口相傳,心心相授。彼一切執人心,不知死人心,自取滅亡者,聞的此言,能不慌的魂飛魄散,跌倒在地,放聲大哭乎?

  夫人心具有識神,為生生死死之根蒂,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因死的人心,方能生的道心,道心常存,人心永滅,死人心,正所以生道心。故八戒道:「妖精莫哭,請我師徒下來,與令弟念卷《受生經》。」既雲人心已死,道心常存,何以行者與老魔爭戰,老魔一扇子,平白地扇出火來?夫人心雖死,猶有後天氣質之性未化,足為道累,若不將此氣質化過,雖有道心,大道在望,未許我成。故曰:「大聖見此惡火,卻也心驚。」當斯時也,急須騰挪變化,棄其假而脫其真,救其真而滅其假,庶乎火光可化為金光,妖洞可變為淨瓶矣。

  「老魔哭入洞中,靜悄悄莫個人影,獨自個坐在洞中,伏在石案之上,昏昏默默睡着,芭蕉扇褪出肩頭,七星劍斜倚案邊。」正氣質之性,動極而靜,可以返真之時。「行者輕輕上前,拔了扇子,回頭就走。」是將氣質很塵之性,連根拔出,不容絲毫留於方寸之中,以為後累也。既雲連根拔去,則魔即可當時掃除,何以又有一場好殺?夫人自先天失散,後天用事,識神作妖,帶有歷劫根塵,與夫秉受氣質之性,更有現世積習之氣,內外純陰,掩蔽先天真陽,雖人心氣質之性消化,若積習之氣未能消滅.猶有後患。積習之氣,即妄情也。

  「這一場好殺」,即真情妄情相混之象。其曰:『寶劍來,鐵棒去,兩家更不留仁義。」寶劍者,妄情之殺氣;鐵棒者,真情之正氣。真妄相逢,真欲滅假,假欲傷真,故不留仁義也。「一翻二復賭輸贏,三轉四回施武藝。」一為水,二為火.三為木,四為金。一翻二復,三轉四回,水火木金,由假而變真也。「蓋為取經僧,靈山參佛位。致令金火不相投,五行錯亂傷和氣。」金丹之道,務期金火同宮,金遇火而還元,火遇金而返本,九還七返,五行自然攢簇而相和。其不和者。皆由取經之人不明火候,而金火不能同宮,正行錯亂而不相和。「交鋒漸漸日將晡,魔頭力怯先迴避。」夫天下事邪正不並立,真假不同途,雖真假邪正相爭,到底假不勝真,邪不勝正。老魔敵不住大聖,理固然也。但妄情之為害最大,若不能消滅殆盡,雖能一時勉強制伏,解妖之困.食妖之食,未免尚在妖洞。有時潛發以一妄而會諸妄,以一情而起諸情,狐朋狗黨,復傷真情。老魔會集壓龍洞大小女妖與狐阿七,此其證也。

  狐者,疑惑不定之意。「阿七」者,七情也。因妄情起而意不定,意不定而情愈亂,七情並起,為禍最烈。然幸其水、火、木、土已皆返真,雖有外來積習之餘孽,亦可漸次而化。」「叫沙僧保師父」者,謹於內也;「着八戒同出迎敵」者,御其外也。謹內御外,內外嚴密,狐疑可除,妄情可化。燥金歸於淨瓶,聲叫聲應,絕不費力。七星劍也歸了行者,五賊化為五寶,假五行盡返為真。五行攢簇,四象和合,山已盡,妖已無,出妖洞上馬走路,無阻無擋矣。

  「老君變瞽」者,說明五寶來由。二童偷寶下界,可知先天交於後天,五寶即轉為五賊,而與妖作怪矣。然其所以與妖作怪者,皆由主人公不謹,縱放家奴,約束不嚴,而妖之怪之。其曰:「非此不成正果」者,正以示無假不能成真,非邪無由復正,借後天煉先天,借先天化後天。彼一切盲修瞎煉、妄想身閒,曰非淨而在皮囊上用功夫者,皆是不知後天陰陽五行之魔難。此中機密,惟天縱之大聖心中瞭然。

  老君收得五件寶貝,五行攢簇,合而為一。「揭開葫蘆淨瓶,倒出兩股仙氣,化為金銀二童子,相隨左右。」陰陽混化,假變為真,到此地位,聖胎完成,霞光萬道,縹緲同歸兜率院,逍遙直下大羅天,大丈夫功成名遂,豈不快哉?

  詩曰:五行攢簇已通靈,別立乾坤再鍊形。剝盡群陰無滓質,虛空打破上雲軿。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