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百回詳注/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破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下一回▶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破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悟元子曰:上回言採取藥物之訣,此回言火候煅煉之妙。

  《悟真》云:「縱識硃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閒。大都全藉修持力,毫髮差殊不結丹。」蓋以金丹大道,全在知其藥物之老嫩,火候之急緩,若差之毫髮,失之千里。故白玉蟾有「夜半忽風雷」之患,呂純陽有「看入藥鏡轉分明」之詞。藥物易知,火候最難,有如此,仙翁此篇寫火候處,最為詳細,其中變化無窮,次第分明。古人所不敢道者,仙翁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仙翁泄之。

  提綱「豬八戒助力破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二句一理,不得分而視之。八戒為木火,行者為金水,言必金木相併,內外相助,陰陽調和,方能以水而濟火,助力破魔王,便是三調芭蕉扇。何為三調?一調者,復其真陽而去假陰,真陰未見;二調者,以《兌》金而合《巽》木,真陰已露;三調者,水火濟而《乾》、《坤》合,真陰得手。此其所以為三調。噫!此等天機,非深明火候,善達陰陽者,其孰能與於斯哉!

  篇首「大聖肩膊上,掮着那柄芭蕉扇,恰顏悅色而行。」即《夬》卦□卦爻圖略上《兌》下《乾》,健而悅,決而和也。決陰能和,和中即有真陰,故亦能得芭蕉扇。然《夬》者,《姤》之始;《剝》者,《復》之基,天道自然之常。若不能防危慮險,稍有差遲,則必真變為假,陽極生陰,禍不旋踵而至。「牛王趕上大聖,見了大驚道:『猴猻把運用的方法兒也叨□左「釒」右「舌」得來了。我若當面問他索取,他定然不與,倘若扇我一扇,要去八萬四千里,卻不遂了他意?』」以見《夬》不盡而陰難入也。牛王以大聖得意之際,欲變八戒騙一場,是《夬》盡而《乾》,由《乾》而一陰來《姤》也。《姤》卦□卦爻圖略上《乾》下《巽》,八戒為《巽》木,欲變八戒,有由來者。

  「牛王變作八戒一般嘴臉,抄小路叫道:『師父恐牛王手段大,難得他寶貝,叫我來幫你的。』」即《姤》之初六,「繫於金柅」也。一陰能止諸陽,如金柅能以止車輪。一陰雖微,暗藏殺機,為禍最烈,可畏可怕。行者道:「不必費心,我已得了手了。」即《姤》之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也。能防始生之陰,則陰不能為禍,如魚在包中,其利在我不在他,故日我已得了手了。行者述及偷金睛獸,與羅剎結了一場干夫妻,設法騙將扇來等語,即《姤》之九三,「其行次且,行未牽」也。剛而得正,與陰同體,欲去陰而時有不可,雖行次且,然亦不為假傷真,如作干夫妻,騙寶貝者相同。「牛王賺扇到手,知扇子收放的根本,依然小似杏葉,現出本相。罵道:『潑猴猻,認得我麼?』行者心中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即《姤》之九四,「包無魚,起凶」也。不能防陰於始,勢必陰氣乘間作禍,假傷其真,是謂不知收放之根本,大小之消息。其曰「我的不是」,可為不能防陰者之一戒。「大聖先前入羅剎腹中之時,將定風丹噙在口內,不覺的咽下肚裡,所以五臟皆牢,皮骨皆固,牛王扇他不動,慌了,把寶貝丟人口中。』」即《姤》之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也。杞為陽,瓜為陰,以陽包陰,能防陰於未發之前,是章美在內,如把定風丹預先咽在肚裡,五臟皆牢,皮骨皆固,陰氣即發,焉能扇得動?即扇不動,則扭轉造化,陰氣自然消退,而有隕自天,慌的寶貝噙在口內,自然之理也。「行者、八戒與牛王爭鬥,土地陰兵助戰,要討扇子。」即「有隕自天,志不捨命」之義。「玉面公主外護頭目助牛王,八戒敗陣而去,大聖縱雲出圍,眾陰兵四散奔走。」即《姤》之上九,「姤其角,吝」也。剛躁太過,不能防陰於始,自然見傷於終,一陰之為禍甚深,可不早為戒備乎?

  噫!真陰固所難得,假陰亦不易制。若假陰不除,真陰不得,燥火難消。但假明具有氣質之性,炎燥之土,其根最深,其力最大,若非下一着死功夫,猛烹急煉,而不能消化歸真。行者說妖精莽壯,八戒欲轉路別走,俱是逡畏不前,火候不謹。故土地道:「大聖休焦惱,天蓬莫懈怠。但說轉路,就是入了旁門,不成個修行之道。你師父在正路上坐着,只望你們成功哩!」焦惱則偏於陽,懈怠則偏於陰,偏陰偏陽,即是入於旁門,而非修行正道。修行正道,非金木相併,性情如一,不能成功。

  「行者發狠道:『賽輸贏,弄手段。好施為,地煞變。』」言金丹運用,在能善於變化也。「自到西方無對頭,牛王本是心猿變。」言意者心之所發,心者意之所主,心即意,意即心,西方真性之地,無意亦無心也。「今番正好會源流,斷要相待借寶扇。」言會得道之源流,方可以依假復真,以真滅假,而得真寶也。「趁清涼,息火焰,打破頑空參佛面。」言以陰濟陽,陰陽相和,方是真空,不落頑空,可以參佛面定。「功漏超升極樂天,大家同赴龍華宴。」言始而有為,終而無為,脫出五行,形神俱妙,入於極樂,即赴龍華之宴也。

  「八戒努力道:『是是是!去去去!管甚牛王會不會。」』言為功曰增,為道日減,一心努力向前,至於陰陽之會與不會,弗計也。「木生在亥配為豬,牽轉牛兒歸土類。」言木去克土,則性定意寧,而土即歸本相矣。「申下生金本是猴,無刑無克多和氣。」言金情戀木慈仁,木性愛金順義,金木同功,性情相和,無刑無克,易於成功也。「用芭蕉,為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濟。」言用芭蕉柔弱之木者,為其柔能克剛,有水之意,能以消火焰而成既濟之功也。「晝夜休離苦用力,功完趕赴盂蘭會。」言晝夜用功,十二時中,無有間斷,化盡群陰,體變純陽,即赴盂蘭之會,見我本來面目矣。

  「行者、八戒兩個,領土地、陰兵,把摩雲洞前門打得粉碎。」是打破火水《未濟》之門,而求其濟也。「牛王聽得打破前門,急披掛拿了鐵棍,擺出來道:『潑猴猻,你是多大個人兒,敢這等上門撒潑?』」《坎》中之一陽為大,《離》中之一陰為小,《未濟》之象,《坎》前為《離》。打破前門,打破《離》之障礙也。「牛王擺出」,是取出《離》中之一陰;「大而上門」,是翻上《坎》中之一陽,顛倒之義也。「牛王叫猴兒上來,行者叫吃我一棒」,取《坎》填《離》,水火相濟之象。然取《坎》填《離》,水火相濟,須要變化氣質;變化氣質,須要內外兼功。

  「行者使八戒、土地進洞,剿除妖精,絕其歸路」者,內而戒慎恐懼,掃除雜念也;「自己要與牛王斗賭變化」者,外而猛烹急煉,熔化性情也。老牛變天鵝,為行者東青所制;老牛變黃鷹,為行者烏鳳所制;老牛變白鶴,為行者丹鳳所制。此化其氣也,老牛變香獐,為行者餓虎所制;老牛變花豹,為行者狻猊所制;老牛變人熊,為行者賴象所制。此化其質也。最妙處,在天而變以丹鳳為止,在地而變以賴象為止。丹鳳者,光明之象;賴象者,象罔之謂。變化而至光明象罔,氣質俱化,意土歸真之時,故老牛現出白牛原身矣。

  既雲意土歸真,何以行者變法身就打?「牛王硬着頭,使角來觸?這一場真箇是撼嶺搖山,驚天動地乎?此有說焉。蓋氣質之性雖化,猶有積習之氣未除,若不將積習之氣除盡,猶足為道累。而意土猶未可定,大道猶未許成。故詩曰:「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言道高者魔必高,須要心靈智巧,用力降除也。「若要火山無烈焰,必須寶扇有清涼。」言燥性不起,必須真陰清涼以制之也。「黃婆矢志扶元老,木母同情掃獸王。」言中央真土,當護持丹元而不動,金情木性,宜併力除邪而救真也。「和睦五行歸正果,煉魔滌垢上西方。」言五行散亂,必須和之睦之,而成一家;外魔積垢,必須煉之滌之,盡皆化去,方能歸正果,而見真佛也。觀於末句「煉魔滌垢」,可知此場賭鬥,是除積習之氣也,無疑。

  「兩個在半山中賭鬥,驚得過往虛空一切神眾,都來圍困。魔王急了,就地打一滾,複本相,便投芭蕉洞去。」此神明默運,加火煅煉,積習消化,反真之時,故行者眾神,正攻打翠雲山,即有八戒、土地、陰兵,打死玉面公主而來矣。天下事邪正不兩立,真假不並行,正去則邪現,假滅則真來。故行者因八戒之間,而曰:「正是!正是!羅剎女正在此間。」言假之滅處,正是真之在處,更不必在假之而尋真也。八戒道:「既是這般,怎麼不打進去,問他要扇子,倒讓他停留長智?」假者既去,急須求真,不得少有懈怠,滋生疑惑也。

  「呆子舉鈀將石崖連門築倒了一邊」,不着於有也;「牛王聞報,心中大怒,口中吐出扇子,速與羅剎」,不着於空也。「羅剎道:『把扇子舍與那猴猻,叫他退兵去罷。』牛王道:『你且坐着,等我和他再比並去來。』」火候不到,未為我有也。「眾神四面圍繞,土地、陰兵左右攻擊」,內有天然真火也;「四金剛東西南北阻擋,李天王並哪吒太子眾天兵,漫在空中」,外爐增減,勤功也。「牛王還變作一隻白牛」,渾然一氣,道本無為也;「哪吒變作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背上」,剛柔兩用,而法有作也。「用慧劍而斬牛頭」,雜項揮去,減其有餘也;「吐黑氣,而放金光」,腔子換過,增其不足也;「一連砍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減之又減,增之又增也。「取出火輪兒,掛在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的搖頭擺尾。牛王才要變化脫身,又被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相,騰挪不得,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運轉法輪,真火煅煉,從頭至尾,增之又增,減之又減,絲毫不得放過,直至無可增減,滓質盡去,歸於無聲無臭地位而後已。《悟真》所謂「大都全藉修持力,毫髮差殊不結丹」也。哪吒牽轉白牛,羅剎獻出寶扇,總以見金丹成就,出於自然,不可勉強也。

  噫!金丹大道,有藥物,有斤兩,有分數,有止足,有老嫩,有吉凶,有急緩,有等等火候工程,非師罔知,一得口訣,通天徹地,是在乎得意忘言,神明默運,勤而行之耳。四大金剛道:「聖僧十分功行將完,吾奉佛旨差來助汝,汝當竭力修持,勿得須臾怠情。」言悟得還須行的,急當勇猛精進,竭力修持,須臾不忘,不得半途而廢也。大聖執扇子走近山邊,盡力一扇,火焰平息,而陰陽兩和;二扇清風微動,而先天氣復;三扇細雨落霏,而甘露自降。至真之道,立竿見影,有如此。

  詩云:「特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將助神兵。牽牛歸佛休頑劣,水火相聯性自平。」蓋言陰陽之氣絪緼,甘露自降;《坎》、《離》之氣交會,黃芽自生。陰陽混合,燥氣自平,「三藏解燥除煩,清心了意」,不其然平?諸神金剛各歸本位,土地,羅剎在旁伺候。有為之後,還須無為,修成人道,未歸正果,討還本扇,養命修身,了性之先,當早了命。

  「三扇息火,一年又發」,見凡夫不貴頓,而貴漸:「四十九扇,水斷火根」,見功夫先由漸而後頓。「有火處下雨,無火處天晴。」

  道未成而陰陽必須兩用,立在無火處不遭雨濕;道已成,而造化速宜全脫。若有知音,聞的此等天機,急須收拾馬匹行李,了還大道,得意忘言,自去隱姓修行,後來必得正果,萬古留名。

  結出三家合一前進,「真箇是身體清涼,足下滋潤」。所謂「坎、離既濟貞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至道不繁,簡而且易,是在乎陰陽合一耳。

  詩曰:陽極生陰理自然,能明大小火功全。觀天造化隨時用,離坎相交一氣旋。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